小学科学教师科学本质观发展及分类培训_陆琪.docx

上传人:蟋*** 文档编号:620446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2.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师科学本质观发展及分类培训_陆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小学科学教师科学本质观发展及分类培训_陆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教师科学本质观发展及分类培训_陆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师科学本质观发展及分类培训_陆琪.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 号:M G1312016论 文 答 辩 日 期 : 年 4 月曰指 导 教 师 :(签字)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宄成果,对本文的研宄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 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作者签名 曰 期 认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中文摘要首页用纸毕 业 论 文 题 目 : 小 学 科 学 教 师 科 学 本 质 观 发 展 及 分 类 培 训 高 等 教 育 学 专 业 2013 级 硕 士 生 姓 名 : 陆 琪指 导 教 师 ( 姓

2、名 、 职 称 ) : _张 红 霞 教 授 _中文摘要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的科学教育目标之一,科学本质是 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了对科学本质教育的要 求,提出要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科学教师作为科学课程的具体实施者, 其自身的科学本质观会通过教学行为对学生的科学本质观产生重要影响。而科学 本质观的形成又与其本土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关,因此研宄中国科学教师科学本质 观的现状及特点,对于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本质培训,全面提升我国科学教育质 量具有重要意义。z 本研究 Nature of science; Classic and modernscienc

3、e;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sIVm-m i第 二 章 文 献 综 述 .51 科学本质观的基本内容 .51.1 科学本质观的定义 .51.2 科学本质观的演进 .52 科学教师的科学本质观现状研究 .82.1 国外现状研究概述 .82.2 国内现状研究概述 . 93 科学教师的科学本质观培训 . 103.1 科学本质观的培训内容 .113. 2 科学本质观的培训方法 .123. 3 教育重演论对科学本质观培训的启发 .133. 4 针对科学教师科学本质观的培训实践 .154 文化对科学本质观的影响 .17B 三章 研究方$ . 191 酿对胃 . 192 酿工具 .

4、193 顏分析 .21章 研 究 结 果 g 分析 .221 人口统计学信息 .222 小学科学教师科学本质观聚类结果 .233 不同科学本质观教师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 .244 各组教师科学本质应用能力的差异 .295 各组教师在培训时间上的差异 .32第 五 章 主 要 发 现 与 讨 论 . 341 中国小学科学教师科学本质观类型不同、水平不一 .342 中国小学科学教师科学本质观发展的两种模式 .353 对中国科学教师科学本质观的评判不能完全采用现代科学本质标准 .374 我国科学教师培训存在问题 .38MTSM 391 対小学科学教师进行分类培训提高其科学本质观 .392 中国公

5、民的科学本质观不可跨越式发展 .403 研究局购展望 .42#考文$ .43附录 .49致谢. . 53第 一 章 研 究 背 景 与 意 义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仅带 来了世界经济的腾飞,也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面貌。在这个科学技术产物 触目皆是的社会,对科学的认识与了解已不再仅仅是科学家和科学技术人员的事, 而是每个现代公民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每位公民只有拥有正确的科学观念、 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髙效地工作。科学素质(在国外称为“科学素养” , Scientific Literacy)这一词最早由 美国著名教育家

6、、化学家、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于 1952 年首次提出是当今国 际公认的表明公民科学水准的概念。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认为,“所谓有科 学素养是指了解和深谙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事务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 所需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 1 2”不少学者提出了更为简明的定义,即科学素养 是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集合体 3。时至今日,提 高公民科学素质已是世界各国提升综合国力的战略共识。美国科学促进协会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MAS)在面向 全体美国人的科学一书中指出,要把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作

7、为科学教育的首要 目标,科学素养是针对所有的人,不是针对少数对科学感兴趣或有学习潜能的学 生 4。美国科学促进协会还提出了著名的“2061计划”,这个计划以到 2061 年美 国每个公民都能够具有科学素质为目标 5。这可以充分看出美国各个超级大国对 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视程度。同样的,我国也对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十分重视。 2006 年,我国国务院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 年)指出,到 2020 年,公民科学素质要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世界主 要发达国家 21 世纪初的水平。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増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 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

8、,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 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1 张培科学本质理论研究述评 P化学教学,2015(5):12-17.2 国家研宄理事会.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3 邓华中学物理教师科学本质观的研究 D.南京师范大学, 28.4 陈继慧. 高中生物运用科学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 ,2006.5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Project 2061:Benchmarks for science literacy M

9、. New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3-5.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 7。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性质或本质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科学本质观 (关于“科学是什么”的理解)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本质观是区别 科学和非科学的标尺,公民能否理解科学本质与其参与民主建设、参与科学活动 等息息相关 7, 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应该对科学的本质有正确的认识。虽然 我们已经认识到科学本质的重要性,但是公民对科学本质观的掌握仍然不尽如人 意,因此学界一致认为应当通过科学教育,尤其是科学课程来进一步提高公民的 科学本质观 8,并将其作为重要科学教育目标来实现

10、9 10 11。世界各国也都在其基础教 育科学课程改革文件中普遍强调了理解科学本质的重要性,例如美国在 1996 年 颁发的国家科学教育课程标准(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NSES) 中明确地将科学本质的相关理念放进课程标准中 10。我国的科学教育与国际接轨, 力求培养更多适应新世纪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公民。自 2001 年 6 月,教 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后,基础教育进入了跨越式发展 时期。新设置的小学“科学”正式取代了此前整整开设了 80 年的“自然”,开始 在全国范围内倡导科学课程。从“自然”到“科学”的转换不仅是学科名

11、称的更 换,更是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及教育理念上的更新与进步 u。 科学课标规定,科学课程在小学 3-6 年级,初中 1-3 年级开设 12。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 中阶段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到高中阶段以后具体分为物理、化学、生物等。 国内新颁布的科学课程标准还特别指出,“科学课程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本 质,逐步领悟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科学是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必须 接受实践的检验,并且通过科学探究而不断发展 13。”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水平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 关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学生6 国务院.全民科学

12、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 EB/OLhttp:/ 万东升.中国理科师范生科学本质观的构建文彳 1:反思的视角D, 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4.8 Aflalo E. Advancing the Perceptions of the Nature of Science (NOS): Integrating Teaching the NOS in a Science Content Course.J. Research in Science & Technological Education, 2014, 32(3):298-317.9 Lederman, N. G.

13、 (2014). Nature of scienc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ln N. G. Lederman & S. K.Abell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cience education, Volume II. Routledge.10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1996).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 Washington, DC: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11 丁邦平.我国小学科学教师教育:现状、问题与思考 P.当代教师教育,2011(2):l-7.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間,中国教育报 2001-7-27 (2).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