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 1经济gmr.docx

上传人:zhang****gqing 文档编号:6194236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2.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 1 1 1经济gmr.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1 1 1 1经济gmr.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1 1经济gmr.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 1 1 1经济gmr.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1 1 1 、概念题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 : 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认为 , 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对落后地区将产生不利和有利的作用,分别称之为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经济梯度 :是指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差异。区际经济联系 : 是指区域之间所发生的商品 、 人口与劳动力 、 资金 、 技术 、 信息等的相互传输过程 ,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关联性和参与性经济行为。空间相互作用 : 是指区域之间所发生的商品 、 人口与劳动力 、 资金 、 技术 、 信息等的相互传输过程 。区域分工 : 区域分工是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一种形式 。 由于各个区域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条件和基础方面的差异 , 因此 , 在资

2、源和要素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 , 各个区域在经济交往中就必然要按照比较利益的原则,选择和发展具有优势的产业。赫克歇尔 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 ( H-O H-O H-O H-O 模型 ) : 不同产品中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比例是不同的 。 所以 ,每个地区专门生产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而较少使用本地区稀缺要素的商品 , 以换回其要素比例正好相反的商品。区域合作 : 区域合作是与区域分工相伴而产生的 , 是不同区域之间出于各自发展利益的需要 , 在区域分工的基础上,通过优势互补、优势共享或优势叠加等寻求的合作。区域经济差异: 是指一定时期内全国各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非均等化现象。区域

3、经济绝对差异 : 用绝对表来衡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 , 它反映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差距,是一种等级水平的差异。区域经济的相对差异 : 是用某指标的变动率来衡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 , 它反映的是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速度差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就是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益密切 、 相互依赖日益加深 、 发展上互动 , 从而达到各区域的经济都能持续发展。 2 2 2 2 、试述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 解释 了 经济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之间的经济相互作用及 其影响。赫希曼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先在某个区域发生,那么它就会对其它区域产生作用 。 为经济地理学课后复

4、习思考题答案整理 考研共享,仅供参考 ! 【 胡来整理】- 34 -了解释方便 , 他把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称为 “ 北方 ” , 欠发达区域称为 “ 南方 ” 。 北方的经济增长对南方将产生不利和有利的作用,分别称之为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极化效应 , 即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对落后地区的不利影响表现在 : 北方经济发展 , 南方的劳动力 、 技术 、 资金等要素流向北方以寻求新的就业机会和高收入以及高投资收益 , 从而消弱了南方经济发展的实力 。 在国内贸易中 , 北方经济发达 , 在国内中的交易处于有利地位 。 特别是 , 如果北方生产进口替代性产品 , 南方原来可以按较低价格进口的这些产品

5、, 现在不得不在高额关税保护下向北方购买 。在出口方面 , 南方由于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 无法与北方竞争 , 导致出口的衰退 。 南方可以向北方出口初级产品,但如果价格和产品差,北方可以从国外寻求替代品,使得南方的经济受到挤压。涓滴效应,即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对落后地区的有利影响表现在: 北方吸引南方劳动力 , 缓解南方就业压力,有利于南方解决失业问题。 在互补情况下,北方向南方购买商品和投资的增加 , 会给南方带来发展的机会 , 刺激南方的经济增长 。 北方的先进技术 、 管理方式 、 思想观念 、 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进步因素向南方的涓滴 , 将对南方的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

6、多方面的推动作用。二者的相互作用分析 : 赫希曼认为 ,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 , 涓滴效应最终会大于极化效应而占据优势 ,原因是北方的发展长期来看将带动南方的经济增长。 3 3 3 3 、试述梯度推移学说梯度推移学说是是以产品周期理论为基础 , 以梯度来表示区域间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差异 。 梯度推移学说的基本观点是 , 一个区域的经济兴衰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 , 进而取决于它的主导部门的先进程度 。与产品周期相对应 , 可以把经济部门分为 3 类 , 即产品处于创新到成长阶段的是兴旺部门 , 产品处于成长到成熟阶段的是停滞部门 , 产品处于成熟到衰退阶段的是衰退部门 。 因此 , 如果一个区域的主

7、导部门是兴旺部门 , 则被认为是高梯度区域 ; 反之 , 如果主导部门是衰退部门则属于低梯度区域 。 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活动(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产业、新制度和管理方法等)主要发生在高梯度区域,然后 ,依据产品周期循环的顺序由高梯度区域向低梯度区域推移。梯度推移主要是通过城市系统来进行的 。 这是因为创新往往集中在城市 , 而且城市从环境条件和经济能力看比其它地方更适于接受创新成果 。 具体来讲 , 梯度推移可有两种方式 , 一种方式是创新从发源地向周围相邻的城市推移 ; 另一种方式是从发源地向距离较远的第二级城市推移 , 再向第三级城市推移 , 依此类推 。 这样 , 创新就从发源地推移到

8、所有的区域。 4 4 4 4 、试述中心 外围说。中心 外围理论有时也称之为核心 边缘理论或中心 边缘理论,是 20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发展经济学研究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经济关系时所形成的相关理论观点的总称 。 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在 1966 年出版的区域发展政策一书中提出的中心 外围理论较具代表性。弗里德曼认为,在若干区域之间会因多种原因个别 “ 中心 ” ,其它区域则因发展缓慢而成 “ 外围 ” 。弗里德曼所指的中心区域一般是指城市或城市集水平较高,资本集中,人口密集,经济增长速度快。而边缘区域就是国内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中心与外围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发展关系 。 总体

9、上 , 中心居于统治地位 , 而外围则在发展上依赖于中心 。 中心对外围之所以能够产生统治作用 , 原因在于中心与外围之间的贸易不平等 , 经济权力因素集中在中心,同时,技术进步、高效的生产活动,以及生产的创新等也都集中在中心。对于外围而言 , 中心对它们的发展产生压力和压抑 。 更重要的是 , 中心与外围的这种关系还会因为推行有利于中心的经济和贸易政策 , 外围的资金 、 人口和劳动力向中心流动而得以强化 , 使得中心与外围之间构成了不平等的发展格局。中心的发展与创新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心存在着对创新的潜在需求,使创新在中心不断的发生 。 创新增强了中心的发展能力和活力,并在向外围的扩散中加强

10、了中心的统治地位。主导效应、信息效应 、心理效应、现代化效应、连接效应和生产效应 6 个自我强化、反馈的效应支持了中心的成长。5 5 5 5 、试述相互依赖理论一些学者从双向作用的分析角度来进一步研究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关系 , 提出了相互依赖的观点 1975 年出版的相互依赖的发展一书中指出:发达国家的经济发经济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整理 考研共享,仅供参考 ! 【 胡来整理】- 35 -展不仅比不发达国家更依赖于资源和资本密集的技术,而且也依赖不发达国家的资源、劳动力和市场 。受依赖关系的影响 , 不发达国家的内部变革也使得它们越来越依赖发达国家的资源和资本 。 所以 ,

11、很难区分出它们谁依赖谁,实际上是相互依赖。现在 , 西方学术界对相互依赖的理解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是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之间都存在相互依赖关系 , 只不过程度有所差异 ; 二是相互依赖意味着依赖是双向的传递和影响 , 而不是只作用于某一方 ; 三是相互依赖的内容和程度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 因此 , 可以这样来理解相互依赖 , 即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上(包括经济行动和政策)所发生的双向作用、影响的过程或现象。 6 6 6 6 、空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1 )区域之间的互补性 即相关区域之间必须存在对某种商品、技术、资金面的供求关系。( 2 )区域之间的可达性 即区域之间进行商品、资

12、金、人口、技术、信息等性主要取决于 : 空间距离和运输时间 ; 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系 ; 区域之间是否存在政治 、 行政 、 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障碍;被传输客体的可运输性。( 3 )干扰机会 即两个区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受到了来自会的存在,有互补性的两个区域之间也不一定就能发生相互作用。总而言之 , 区域之间发生空间相互作用首先要存在互补性 , 可达性好 , 并且没有干扰机会或干扰机会的影响小。 8 8 8 8 、试比较绝对成本说和相对成本说。亚当 斯密在 1776 年出版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一书 , 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 。 绝对成本说将不同国家的同种产品的成本进行直接比较 ,

13、 认为在某种产品上所花成本绝对地低 , 就称之为具有“ 绝对优势 ” 。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产品的产 , 然后彼此进行交换 , 则对所有交换的国家都是有利的 。 绝对成本论中暗含了一个假设 , 即贸易各方都至少有一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产品,否则贸易就不会发生。大卫 ? 李嘉图在 1817 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本国不同产品成本的比率同国外同类产品的成本比率进行比较 , 只要成本比率在各国间存在差异 , 各国就能生产各自的 。 (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 , 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 , 然后通过国际贸易 , 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

14、生产总 “ 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 。 )比较成本说认为即使贸易一方在每一种产品上不占有绝对优势,贸易也有可能发生。 9 9 9 9 、试述要素禀赋说不同产品中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比例是不同的 。 产品的劳动成本所占的比例较大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资本成本所占比例较大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 同时 , 不同地区的各种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 供给量较丰富的要素,其相对价格较低,密集使用这种要素的产品的相对成本也会较低 ; 而供给量相对稀缺的要素, 其相对价格就会较高 , 密集使用这种要素的产品的相对成本也必然较高 。 所以 , 每个地区专门生产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而较少使用本地区稀缺要素的商品,以换回

15、其要素比例正好相反的商品。 10 10 10 10 、新贸易理论如何解释产业内分工的?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具有集中于规模经济的新贸易理论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视角进行了解释。规模经济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就是来自单个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带来收益的增加 。 外部规模经济来自企业的集聚 , 它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 提高生产效率 , 从而与要素禀赋差异一样提供了国家贸易的基础 。 为了追求内部规模经济 , 企业就需要选择专业化的方式以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 , 并保持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 这样就产生了两个结果 , 一是在国内市场上形成只有少数大企业存在的不完全竞争市场 ,

16、 二是生产的产品种类减少 。 企业为了获得内部规模经济 , 在生产差异化产品时 , 总是选择性地生产少数几种满足国内多数消费者偏好的产品 , 并出口部分产品以满足国外少数人的偏好 。 那么 , 国内少数人偏好的差异化产品就只有通过进口别国的产品来获得满足 。 这样 , 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 , 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就发生了 。 也就是说 , 是规模经济促进了发达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 即使国家之间在要素禀赋 、 技术和消费偏好经济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整理 考研共享,仅供参考 ! 【 胡来整理】- 36 -等方面完全相同 , 在垄断竞争条件下 , 由于每个企业只生产一种差异化产品 , 国

17、家之间也会发生产业内贸易。并且,国家之间越相似,产业内贸易的规模也越大。 10 10 10 10 、试述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美国著名学者迈克尔 波特 1990 年出版了 国家竞争优势 一书 , 创立了竞争优势理论 。 波特认为国家竞争优势受到四方面因素的影响 ; 一是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条件 ; 二是内部市场的需求规模和性质 ;三是相关支持产业的发展程度 ; 四是企业战略 、 结构和对手 。 波特把这四方面联系在一起 , 构成一个菱形构架,称之为 “ 钻石 ” 。此外,机遇和政府对国家竞争优势也会产生作用。( 1 )生产要素包括五大类: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知大的要素是国家的优势要素,成为

18、竞争优势的一部分。( 2 )内部需求条件从三方面影响竞争优势:一是需求了产品的性质与结构 ; 打入国际市场之后 , 其占据的也是与国内需求类似的那部分市场 ; 需求方是不是能较早和较清楚地把需求信息传达给厂商 , 需求方是不是很挑剔 , 从而促使厂商不断改进产品 , 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 ; 二是需求规模和增长模式 : 大规模的内部需求可以使厂商获得规模效益 , 从而增强竞争力 ; 内部需求早于其它国家出现可以使厂商先生产出新产品 , 从而走在其它国家前面 ; 内部需求的快速增长可促使厂商采用新的技术 ; 三是内部需求的国际化途径 : 如果内部的买方是跨国公司 , 就很容易把这个产品带入国际

19、市场;内部文化的影响力也有助于内部需求带入国际市场。( 3 )相关支持产业:相关支持产业是指为出口部门提竞争优势通过其供给或服务的效率 、 及时性和成本影响出口部门的竞争力 ; 相关支持产业改进和创新的速度也会影响到出口部门的竞争力;当相关支持产业也具有全球竞争性时,出口部门受益最大。( 4 )企业战略、结构与对手:企业位于全球竞争的最身上 ; 企业的战略选择与企业组织结构会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 ; 国内强有力竞争对手的存在 , 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国内的制度环境会影响到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竞争对手。( 5 )机遇的作用:机遇是指外部的、突发性事件带来的竞争优势。钻石结构合理有效的国

20、家才能把握住机遇,乘机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 6 )政府对钻石结构的四个方面都可以产生影响,积础设施投资 、 对资本市场的管理等方面影响生产要素; 政府通过自身的支出预算和购买行为影响国内需求;政府通过产业政策、法律法规影响相关产业发展和企业战略与结构。 11 11 11 11 、区域合作要遵循哪些原则( 1 )自愿平等,互惠互利 由于各个区域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经济权益,合作地追求和维护自己的经济权益,所以区域合作就必须是自愿、平等的。( 2 )优势互补,相互协调 区域合作要尽量发挥各个区域的经济优势,相互取补,扩大经济优势的影响力。( 3 )区域之间在空间上尽量相连 从经济联系的角度看,空

21、间上相连的区域一般都存在各种各样的传统经济联系 , 这是促成合作的重要基础 。 同时 , 区域之间在空间上相连便于要素流动 , 有利于开展合作。此外,空间上相邻的区域往往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这对于开展合作是很有利的。 12 12 12 12 、区域经济合作有哪几种类型?区域合作是与区域分工相伴而产生的 , 是不同区域之间出于各自发展利益的需要 , 在区域分工的基础上,通过优势互补、优势共享或优势叠加等寻求的合作。从形式上看,区域合作主要有行业合作 、 区域全面合作。行业合作是指区域之间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行业合作包括了区域性的生产合作、商业合作、运输合作、物资合作 、 金融合作

22、和综合的行业合作。区域全面合作是指区域之间在有关政府的推动下 , 相互之间开展多方面或全面的经济合作 。 它的功能如下 : 建立区域市场 ; 联合开发资源 ; 联合改善区域交通条件 ; 开展资金横向融通 ; 建立信息网络; 共同协调,解决跨区域的环境保护问题。13 13 13 13 、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经济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整理 考研共享,仅供参考 ! 【 胡来整理】- 37 -( 1 )区域经济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变化增强了各个区域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紧迫感 。 积极采取措施发展区域经济 。 其次 , 区域经济差异存在和变化客观上加剧

23、了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竞争 , 进而会在一定程度上会误导区域经济主体的行为 。 违反市场规律的地方保护主义 ,阻断商品、要素等的自由流通,为了地方短期利益,而损害区外企业、以及自身的长远利益。 最后 ,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区。欠发达地区发展能力受到削弱。( 2 )区域经济差异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首先,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是人口区域迁移的重要原因。发达区域人口增多 , 就业压力增大 , 社会问题增多 。 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不足 , 尤其是社会精英的外流对区域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作用 。 其次 , 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扩大 , 强化了各区域的自我中心意识,直接或间接 , 将本地方的利益放在首位 , 不顾

24、甚至破坏全局利益的思想和行为)的流行。 14 14 14 14 、为什么说区域经济差异是可调控性的,同时这种调控有限的?区域经济差异与其它的经济现象一样 , 虽然有着一定的内在运行规律 , 但是 , 仍然可以对区域经济差异进行有目的的人为干预 , 使之符合某种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需要 。 影响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因素是多样的 , 它们对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影响的组合也不同 , 所以 , 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趋势存在多种可能性 。完全有可能通过改变影响因素的组合方式及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 , 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趋势进行控制,使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能够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同时,区域经济差异的产生和

25、变化是由一系列客观因素所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一定的变化轨迹 , 人为地干预并一定能够完全改变这种轨迹 。 同时 , 对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干预就意味着要改变区域经济差异的各种影响因素的组合方式和作用强度 。 在这方面 , 也将遇到财力 、 政策 、 利益等诸多的牵制 。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调控是有限度的。 15 15 15 15 、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是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趋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 , 从而达到各区域的经济均持续发展的过程。根据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全国经济 、社会发展的总体需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解决好以下

26、几个问题。( 1 )促进区域之间经济体制环境的统一 只有在相同的体制环境中,各个区域才能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 , 自由发展 , 公平竞争 , 依据比较优势 , 合理配置资源 , 实现利益最大化 , 区域之间也才能形成共同发展的局面。( 2 )促进区域之间要素市场的统一 使要素市场自供求机制、价格机制作用下在各区域之间合理流动,优化配置。( 3 )推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引导各区域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促进区域间产业的竞争与分工 。 将区域间的相关产业联结成整体 , 既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 , 又进行优势互补 。 区域之间产业转移要更为有序和合理,使区域产业结构的有序调整和协调发展。( 4 )推动

27、和规范地方政府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 国家应及时制定和实施有关法律和政策,推动和规范政府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5 )鼓励企业跨区域发展 国家应及时提供政策服务和支持,鼓励企业跨区域有关区域发展起到推动和刺激的作用,还能密切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交往。( 6 ) 中央政府在继续发展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的同时 , 注重采取措施加快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包括中央对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 , 改善对外交流条件 ; 同等条件下 , 优先在欠发达区域布局有区域意义的重点建设项目 ; 引导外资投向欠发达区域 ; 增加对欠发达区域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 、 科技开发方面的投入;适当进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28、,给予欠发达区域财政支持。经济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整理 考研共享,仅供参考 ! 【 胡来整理】- 38 -第三篇 第三篇 第三篇 第三篇 经济活动全球化 经济活动全球化 经济活动全球化 经济活动全球化第十章 第十章 第十章 第十章 经济活动的全球 经济活动的全球 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发 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发1 1 1 1 、概念题经济全球化 :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动 , 生产过程和服务所涉及的地域不断向全世界扩展,从而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的过程。生产链: 生产链主要由输入、生产、物流和最终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生产网络 : 生产链的每个单独要素的运行都依靠其他要素、 环节

29、和外部环境的支持 。 生产链中所有这些组成要素构成复杂的横向的 、 纵向的和旁侧的联系 , 形成了多维 、 多层的经济活动联结网络 , 即生产网络。地域根植性 : 指生产网络中的每个要素, 都深深地根植于一定的地理区位 , 这个区位具有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制度相适应的 “ 沉没成本 ” ,虽然地理距离的阻力变小,但地理的作用并未变小。国外直接投资 : 主要是跨国公司在国外通过兼并和收购或者直接建立分支机构而进行的投资 , 其目的是控制被投资的公司。世界经济多极化: 指在国际经济中,发达国家的相对地位有所下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所抬升 ,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崛起。从而形成美国、欧盟和东亚、东南亚三足

30、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 2 2 2 2 、试述科学技术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技术对经济全球化的具体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 ( 1 )科学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器。 科学技术有力地提高了生产力,加速国内市场饱和,并将产品 、 生产要素引向国际市场 。 世界统一的生产体系和技术体系的建立和使用 , 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 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是推动全球化、占领新市场的重要手段。在市场日益饱和、能源日益紧张、材料和劳动力费用日益上升的时代 , 唯有创新和研究才能获得新机会 、 新市场 。 大企业通过技术开发大大加快了经济国际化。( 2 )现代交通运输和通讯信息加强了经济活动的全球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赖于完备、

31、便捷的交通网络 ( 人员往来 、 国际贸易 ) 和迅速 、 准确的电信联系 , 交通运输和通讯信息从空间和时间上把世界各地的经济活动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3 ) 信息高速公路改变了企业内外的交易方式 。 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对公司企业的联系方式 、效率 、 经销网络已经并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 利用信息高速公路中的骨干通信网络实现公司间的业务往来 ,使各个公司迅速得到高效和最优配置的交易 。 信息高速公路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 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的信息化将导致企业中层管理的萎缩 , 降低管理成本 , 克服企业所属工厂之间的距离障碍 ,推动生产的全球化管

32、理,促进跨国公司的发展。 3 3 3 3 、试述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第一 , 跨国公司加速了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 ,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 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 , 使资本和其它要素在国际范围内较为顺畅地流动 , 促进了国际分工的细化和国际生产一体化的发展。第二,跨国公司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国际技术交流。跨国公司是世界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主要来源 。在新技术扩散过程中 , 跨国公司通过对知识产品的内部化 , 解决了国家之间 、 公司之间交易费用昂贵的问题 , 加上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应用新技术的新企业 , 促进了先进技术在全

33、球范围的跨国界流动 。第三,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扩大了国际贸易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第四 , 跨国公司的国际金融活动给国际金融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 。 跨国公司不仅为国际金融市场注入了大量资金,而且还为资金供求双方牵线搭桥,提高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益。第五 , 跨国公司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与融合 。 跨国公司在世界上不同国家的投资 、 经营开辟了东道国了解别国经济政策的新途径。另外,跨国公司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 , 世经济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整理 考研共享,仅供参考 ! 【 胡来整理】- 39 -界各国政府在经济政策上加强与别国的协调与融合 , 以保证国家以及全

34、球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 这种政策上的协调和融合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经济活动全球化进程 4 4 4 4 、简述跨国公司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内在机制跨国公司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内在机制是生产网络 。 生产网络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及其对这些管制以及生产的地理根植性 , 形成了相互联系的 、 跨越国界的全球生产系统 。 生产网络可从管制 、 空间性和地域根植性等三方面来分析。( 1 )生产网络管制:从组织结构看,现代经济是由相些公司广泛分布且有不同的经济行为 , 共同构成了全球经济系统 。 在全球经济系统的管制中 , 跨国公司起着核心作用。跨国公司不仅管理自己的内务,同时,依靠合作关系影响全球的经济发展。(

35、2 )生产网络空间:生产网络空间指生产网络中的各随着交通 、 通讯技术的发展 , 绝对地理距离对生产的阻碍作用变小 , 生产联系加强 , 生产网络空间变大 ,“ 地球村 ” 经济正在形成过程之中。( 3 )生产网络的地域根植性:虽然地理距离的阻力变每个要素, 如每个公司 、 每个经济功能单元 , 都深深地根植于一定的地理区位 。 以公司为中心的生产网络受到地方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影响。总之 , 理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途径就是进行生产网络分析 ,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跨国公司生产网络发展的必然结果。 5 5 5 5 、试述国际经济协调的必要性。国际经济协调是由于各国间经济矛盾的存在而产

36、生的国与国之间相互磋商协调与联合的行动 , 是世界经济整体性特征的重要表现形态 。 国际经济协调的必要性在于 : 国际经济协调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 各国相互贸易的国际协调起步较早 , 开展的也最为广泛 。 国际贸易协调有利于排除贸易障碍 。 国际经济协调有利于国际分工的发展 。 国际贸易的扩大促进了国际分工 , 国际投资 、 劳动力流动 、 技术转让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为国际分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 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国际间协调和合作的重要性,纷纷加入国际经济组织。 6 6 6 6 、试述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科学技术、跨国公司、国家政策、金融市场等方

37、面。 ( 1 )科学技术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器; 现代交通运输和通讯信息加强了经济活动的全球联系; 信息高速公路改变了企业内外的交易方式;( 2 )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 跨国公司加速了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跨国公司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国际技术交流; 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扩大了国际贸易量 ,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 跨国公司的国际金融活动给国际金融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 ; 跨国公司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与融合。( 3 )国家的经济调节及干预作用 国家对以国界为范围的经济干预和调节逐步减弱,各个国家之间的协调逐步加强 。 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速

38、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 各国中央政府对内经济管理权力减弱,参与制定国际经济秩序的积极性和现实压力增强,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 由于各国经济、政治实力的客观差异,在制定经济关系和国际贸易准则方面的发言权存在较大差异 , 处于从属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 , 通过区域一体化 , 协调立场 、 统一对外 , 在制定新的国际经济关系准则时谋求它们的共同利益需求。( 4 )国际经济协调的加强进一步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 国际经济协调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经济协调有利于国际分工的发展。7 7 7 7 、试述近几十年来全球经济活动空间移动的特征。( 1 )制造业生产:

39、全球制造业生产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趋势占全球制造业产值的比例逐渐增大 , 而发达国家所占比例逐渐缩小 。 在发达国家内部 , 制造业相对地位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内部,东亚制造业生产和出口占据重要位置。( 2 ) 制造业贸易 : 和制造业生产相似 , 制造业贸易也出现了自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 。尽管亚洲除了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外,其余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但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区域 。经济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整理 考研共享,仅供参考 ! 【 胡来整理】- 40 -( 3 ) 服务业 : 发达国家的 GDP 中 , 服务业占比例较大 , 而发展中国家占比例较小

40、 。 亚洲一些国家已经挤入全 20 强,但发达国家在服务业中仍占较高份额。 当前,全球商业服务业贸易主要集中于北美、西欧和亚洲三个地区。( 4 )外国直接投资 :外国直接投资在发达国家的集中程度有所下降,在发展中国家开始上升。8 8 8 8 、试述世界制造业生产和贸易的地理特征。参见第 7 题第( 1 ) ( 2 )部分。9 9 9 9 、简述经济全球化多极格局特点。当前 , 多极的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形成 。 世界各国联系加强 , 但同时竞争加剧 , 在国际经济舞台中的地位彼此消长 。 整体上看 , 发达国家的相对地位有所下降 ,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所抬升 , 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崛起。当前已经形

41、成美国、欧盟和东亚、东南亚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 10 10 10 10 、试述经济全球化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趋势 : 随着科技发展 , 世界各国经济合作条件进一步改善 , 有利于全球化发展。 国际间人员、文化的交流将为经济全球化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国家间利益分配上的争执 ,使经济全球化具有波状推进的特点 。 国家间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将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1 1 1 1 、概念题物流业: 物流业是提供运输、储存、

42、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服务的产业 。电子零售业: 即网上零售业,指的是个人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或享受服务。客户响应中心 : 只要是指在集中的区位通过电话把销售 、 预订 、 信息供应 、 技术支持和银行服务提供给分散的顾客的一种新型的公司。离岸金融中心 : 是提供离岸金融 ( 即境外金融 ) 服务的地方 。 由于它们往往分布于远离大陆的岛屿上,故此得名。四,问答题 2 、一个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一般要经过那几个阶段?汽车工业为所有生产和销售轿车 、 商用车及其零部件等汽车产品的企业总合 。 一个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整车进口。由于高运费和政府进口限制。

43、在进口数量上会受到控制。第二阶段 : 零件组装 。 进口成套部件在地方组装 , 可节省运费 , 并且可以根据当地市场进行部分技术改造。第三阶段:合组装。利用混合部件和国产部件进行组装,但是必须建立在当地工业发展的基础上 ,一定会受到当地政府的鼓励,会提供需多优惠条件。第四阶段:全车制造。只能在少数工业发达的国家进行。一般地,从第三阶段到第四阶段所用时间较长,甚至也有可能从第四阶段倒退到第三阶段。 3 、试述全球汽车生产和贸易的地理特征,并分析最近几十年来的主要变化特点。( 1 ) 汽车生产的全球变化 世纪年代以来 , 世界汽车生产的空间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 从大洲层面上分析, 20 世纪 60

44、 年代集中于欧洲和北美洲发展到 2000 年集中于欧洲、北美洲和亚洲。从国家层面上分析,同样地,汽车生产空间集中程度也在大幅度下降。从公司层面上分析 ,汽车生产则向少数大型跨国公司进一步集中 。 在汽车工业发展初期 , 北美和欧洲建立起数量众多的汽车生产企业 , 每个企业的生产规模都很小 。 现在这些国家的汽车市场都为少数几家企业所垄断 。 在公司内部,全球化经营成为跨国生产方向性战略,汽车生产链全球化配置加快,汽车无国界生产已成现实。( 2 ) 汽车贸易的全球化 从汽车出口贸易看 , 由于主要汽车生产国之间的激烈竞争 , 其国家集中程度有所下降 。 从汽车进口贸易看 , 各国变化情况不一 ,

45、 有升有降 。 其中美国进口份额较大 。 从贸易平衡上看 , 世界主要地区贸易联系日益加强 , 形成了复杂的相互联系的贸易网络 。 西欧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地区和进口地区 , 总体上出口大于进口 , 但大体上平衡 。 北美是第二大贸易地区 , 但进口量超过出口量 ,经济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整理 考研共享,仅供参考 ! 【 胡来整理】- 41 -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贸易赤字区域。第三大贸易区域为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区域。 4 4 4 4 、试述影响汽车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汽车生产设计的零部件多 , 影响汽车工业发展的因素也很多 。 从总体上看 , 主要受一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1 )

46、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汽车工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工业部门,经济发展会投资能力的高低,进而影响到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工业的发展有赖于适度规模的汽车市场的支持 ,而汽车市场又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这一点即可从一个国家发展时间序列上找到论据 , 也可从同一时点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之间的比较得到验证。汽车工业的发展有赖于汽车市场的大小 ,而汽车市场的大小有赖于人口数量的多寡和居民购买能力的高低 。 降低汽车产品价格 、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三扩大汽车市场的两个根本途径 。 另外从汽车使用角度看 , 汽车市场的大小海域人 、 车 、 路中和系统的情况有直接的关系 。 个人经济收入水平高 、 汽车驾驶

47、技术好 、 汽车使用价值高 、 道路密度 大质量好 、畅通,汽车市场的销售前景就好。反之,汽车工业的发展就将受到市场狭小的影响。( 2 )区域综合工业水平 汽车工业要求所在区区域具备广泛的专业化协作条部门一样 , 汽车工业整个生产过程可以从技术上分为零部件制造、 特定工业服务等若干相对独立的阶段 。汽车工业发展的外部和内部条件为这种垂直非集中化提供了依据 。 汽车工业的效率与配套企业的效率有密切的关系。( 3 )区域科技与管理水平 汽车工业受区域新汽车产品开发能力、企业管理体动力状况的影响十分明显。历史上,汽车生产和管理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使世界汽车工业的总体规模 、产业布局等发生了很大变化。( 4 )关税等国家政策 汽车工业不仅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而且还是一个密集用占整个生产成本的比重较低 。 与发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