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主题教学法的架构与实施.doc

上传人:蟋*** 文档编号:619413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0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主题教学法的架构与实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历史主题教学法的架构与实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主题教学法的架构与实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主题教学法的架构与实施.doc(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科探索 2018 /06初中历史主题教学法的架构与实施刘 琛【摘 要】 历史教材编写多强调学科特点,以章、 的短暂统一,再到北方少 数民族的政权林立,体现了节体来表现学科的完整性 ,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及 认知规律的关注。主题教学 法以精选教材内容,突出特定主题来架构历史课程, 挖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 习积极性,增强理解历史 、运用历史的能力。文章对主题式教学法的架构策略进 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主题式教学法的实施方法。【关键词】 初中历史 主题教学 架构方法【中图分类号】 G623.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3275 (2018) 06-57-02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强调知识、

2、教材、学生三要素的协同,主题教学法以提 倡师生交互,突出历史知 识与教学主题的密切配合,来融入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贴近学生的生活,营造 浓郁、活泼、生动的历史文化课堂。1主题式教学法的架构策略(1) 明确主题架构的主线与基本内容。历史学科知识包罗万象,如何更好 地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全面认识历史问题,教师可以 通过架构主题教学设计,按照一定的教学时序来反映历史学科的基本框架与脉络。以部编版历史教材七年级 上下册为例,其总共有七个单元,可以构建七个学习 主题,分别与各单元知识点建立对应。比如可以以经 济史、政治史为主题来架构教学,还可以以科技与文 化为主题来架构教学等。通过 主题式架 构,来呈 现

3、中华 文明的历 史及发 展脉络,让学生学习这些历史知 识,掌握这些历史内容,形成自己的历史见解。(2) 突出主题架构的时代特征。新版历史教材不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知识 的完整性,而是通过典型性范例来深化历史主题教 学。历史根植于社会,反映时代精神,贴近学生生活 ,倡导科学态度、民主与法制理念,增强国际意识和 可持续发展观。所以,在架构历史主题时,要关注学生 对人文历史的体验,引导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追 求真善美,充分认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比如 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设 置“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学习主题,从三国鼎立到西晋“分立” 与“ 民族交融” 的特色;再通过科技、文化的传播,以领先的

4、技术、精彩 纷呈的艺术成就来融合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 小主题,深化对本节主题的认识。(3) 强调主题教学的方法转变。传统课堂教学以知识 传授为主 ,而新的 历史教 学观突出 对学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帮助 学生构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比如在 七年级 上册第三 单元中“ 秦朝疆域 图”主题教学,从秦王扫六合到 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 ,秦朝的疆域幅员辽阔,而教材并未给出疆域东南西 北所到的地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所掌握的知识 ,检索 相关资料来手绘秦朝疆域图。这一实践体验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全 面认知。同时,以主题教学法来贯穿历史

5、知识 点,实现以“课本教学” 向以“学生文本”的转变,更加注 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知识探究与创 新能力。比如对一些历史现象的分析,从了解到分析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再到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加 深对历史的整体认识,掌握历史学习方法。比如在七 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确立“繁荣与 开放的 时代”主 题,分别 从 “繁荣 ”与“开 放”两个 分主题 来展开对 隋唐政 治、经济、 文化的阐 释,让学生了解隋唐时期的民 族交往,探析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对世界的影响。2主题式教学法的实施方法(1) 整体感知。开展主题教学法,要保证教学有效性,教师要深入研读教 材内容,确立各单元的主题思想、核心内容,并由

6、此来结合学情设计出教学方案。同样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为例,一是通过浏 览本单元目录,明确主题及其内容。二是引导学生自 主学习各单元的导语,了解本单元所涵盖的主要内容。三是 教师要确立“导语” ,并从简要讲解、引入多媒 体影像资料、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等环节,系统梳理本 单元的学习线索,确立本单元主题式教学的知识链条,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四是放手让学生围绕主题方案 (下转第 59 页)2018 年 3 月06 57学科探索 2018 /06立场等的不同,人们往往 难以对历史人物做出合理 的评价。本课例以洋务运动 为时代背景,受传统农耕 文明影响的读书人大多对洋

7、务运动嗤之以鼻,进而贬 低李鸿章。与之相对地,世 俗功利之人因可借助洋务 运动兴办企业等获利,则对 李鸿章持崇拜态度。梁启 超的认识具有超越性,因为 他把李鸿章放在了中国与 世界发生密切联系的大背景下进行评价,视角更为宽阔。由此可见,教师既可给学 生提供看似矛盾的史料以 激发思维冲突,又应引导学 生回归历史现场,结合史实做出全面评价,以避免出现评价的标签化。3活用史料资源,提升历史认同历史 认同,是指 从历史 视角对自 己国家 的文化、政治等的认同和赞可。在 日常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内化其对中华文明及其历 史等的归属感,不仅国家、社会等要提供良好的氛围, 而且教师也要善于挖掘现 实生活中的教学素

8、材。此外 ,提 升归属感离不开学生个体的认识。可喜的是,近 年来,中央电视台拍摄制作的高质量纪录片、时政新闻等都是不错的素材。因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活用视频资料来辅助课堂教学。“一带 一路” 不仅是近 年国际 社会高度 关注的 焦点,更是中国展示给世 界的一张靓丽名片。可见,透过热点事件,截取相关资料 无疑是培养学生历史认同感的有效载体。因而,在“探寻丝绸之路 ”探究课中,教师 可先播 放 习近 平在纳扎 尔巴耶 夫大学的 演讲片段,让学生对丝绸之路 产生直观的认知,进而去把握它的作用。附视频文字如下:2100 多年 前, 中国 汉代的 张骞 肩 负和 平友 好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 中

9、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 烟。这一切,让我感到十分亲切。总之,历史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而教师适时、合理、有效地运用史 料资源或许能给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系 2018 浙江省绍 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学科教改项目“基于深入挖掘 史料资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 略研究” (项目 编号:SJG18180) 的 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绍兴市鲁迅外国语学校,浙江 绍兴,312030)(上接第 57 页) 来搜集学习资料,解决

10、相关问题。 题教学活动,力求走出传 统学科本位的教学观念,来(2) 分步学习。在整体认知基础上,要细化到 各个子单元的学习中。教师 结合主题教学方案,结合 教材 知识点及 学习链 ,指导学 生进行自 主学习。 当然,学 生在学习 时不用 严格遵守 教材内 容次序,以 重组、补充、适量引入课外资源 等方式来获得相关知识 ,破解学习的重点难点。比如在学习北方民族交融主题时,以北魏孝文帝的政治主 张为突破口,设置“促进民族融合的原因”“促进民 族融合的具体措施”“促进民族融合的意义” “如何看待民族融合 ”等问题,有 助于学生增强对孝文帝的民 族融合政策的理解,全面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历

11、史。(3) 总体感悟。设置主题式教学方案,围绕单元学习主题来启发学生进 行反思,增进知识交流。通过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 融” 主题的学习,让学生厘清史实,了解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具体的历史学习方法。同时,通过设置学生自 查、互查问题,对本单元主题学习计划进行查漏补缺 ,适当延伸课外知识点,增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积累与感受。(4) 综合运用。学习历史不是为了单一的记忆 或背 诵,而是 要从历史 知识的 学习、整 理中加以 运用,来指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 现象,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因为历史总是有着 惊人的相似性。通过设置主增进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学 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比如在学习七年级 下册第

12、二单元“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主题时,从 教材内容组织上线索不够清晰 ,先讲北 宋的政 治,接着 是与辽、 西夏的并 立,再谈金与南宋的对峙 ,以 及元、金政权建设等,最后从经济、科技、文化、民族 关系等方面来探析各个时代的成果。利用主题教学 法,深 入到具体时代下的教学情境中,从历史知识的 人文价值,渗透历史思维能力,结合教学主题来设计 符合学生的教学活动,真正达到“授之以渔”。3主题式教学法的运用反思主题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明确历史主题,教师在设置主题时,往往关注主题 实施流程和方法,忽视学生对主题的整体理解。比如 主题设置切忌肤浅化、空洞化、形式化,因为这样不仅 不利于主题教学的有效实施,而且还让历史知识点 显得破碎,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主题教学法的 目标不仅限于教学,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增 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在营造主 题教学 氛围中,鼓 励学生 敢想、敢 说、敢做、敢于表现,调动学 生从主题教学中培养正确的历史观,提升历史素养。(作者单位:扬州市竹西中学,江苏 扬州,225000)2018 年 3 月06 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模拟试题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