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后效应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包括.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6192363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菌药物后效应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包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抗菌药物后效应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包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菌药物后效应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包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后效应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包括.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抗菌药物后效应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包括 摘 要 抗菌药物后效应(PAE)的新理论对临床合理运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在削减给药次数、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以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方面具有好用价值。 关键词 抗菌药物后效应 合理用药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008 抗菌药物后效应的产朝气制 抗菌药物产生抗菌药物后效应的机制目前有两种学说:抗菌药物与细菌短暂接触后,与细菌靶位持续性结合,引起细菌的非致死性损伤,从而延缓细菌正常功能的复原,使细菌复原生长。应用抗菌药物后,细菌对人体白细胞的敏感性提高,使之更易受到吞噬,由此产生抗

2、菌药物与细胞的协同作用。 抗菌药物后效应在临床合理运用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氨基糖苷类的合理运用:氨基糖苷类的PAE为药物从结合部位解离后,细菌复原核糖体合成蛋白实力所需的时间,具有浓度依靠性,即在肯定范围内,PAE的时间与抗菌药物血药浓度呈平行关系。体外试验表明该类药品对G+球菌PAE效应较小,而对G-杆菌PAE较大,尤其对大肠埃希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PAE更明显,氨基糖苷类药物对各种细菌常有13小时的后效应1。在体内对金葡菌、肺炎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的PAE长于体外,可延长至48小时。抗生素的种类、浓度与细菌接触时间均可影响PAE。其中浓度及接触时间对PAE影响较明显同。氨基糖苷类药物仅在高于其

3、MIC浓度时才产生PAE,对大肠埃希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呈明显剂量依靠关系,即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其PAE随之增大。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合理运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PAE呈明显的浓度依靠性,在肯定范围内PAE值与浓度呈线性关系,随浓度的增加PAE值增大。另外,抗菌药物与细菌接触时间延长,其PAE也可延长。获得较高的峰浓度(4倍Mm),其PAE明显延长,可以更为快速彻底地杀灭病原菌,但当血药浓度4MIC,则不再明显延长,反而使药物毒不良反应增加,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2。目前,该类药物新的品种如第四代产品,多采纳每日1次的给药方案。喹诺酮类药物不同药物品种或对不同的细菌种类产生PAE也不同,如环

4、丙沙星(3mg/L)对粪链球菌无PAE,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PAE分别达到1.9小时和4.1小时。在1倍MIC时,氧氟沙星、培氟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PAE为12小时。PAE与杀菌活性有亲密关系,在以上几种喹诺酮类药物中,环丙沙星杀菌活性最高,其PAE值亦最大,诺氟沙星的活性最低,其PAE值几乎为零。 PAE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设计给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当血清和组织药物浓度低于MIC时,由于PAE存在,细菌生长仍可持续受到抑制,因而可以延长给药间隔。喹诺酮类的抗菌效果依靠于给药剂量而不是频繁给药有较长的PAE,即使在尿液中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降低的状况下仍

5、表现出PAE,治疗单纯尿路感染时可以每日给药1次。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合理运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与病原菌核糖体50S亚基可逆性结合,使细菌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促使细菌致死性损伤,从而产生PAE。只有在药物浓度MIC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才对G+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较长的PAE,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明显。对大环内酯类PAE探讨发觉,药物浓度MIC时才会出现PAE,且在510MIC时PAE最长,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从峰浓度到谷浓度与MIC产生叠加的PAE,该类药物还能增加中性粒细胞吞噬力,有免疫协同作用,预料其在感染组织中将产生较长体内PAE。临床采纳每日1次给药同样可以有良好效果。但对于半衰

6、期和PAE较短的红霉素、琥乙红霉素和乙酰螺旋霉素等,临床应按半衰期举荐给药时间间隔给药,即每日4次。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合理运用 -内酰胺类抗生素PAE属典型的时间依靠型,其杀菌作用的发挥要求血和组织中药物浓度超过MIC的时间每日应14小时。其PAE通常代表细菌再合成细胞壁所需的时间,不同种类的细菌在不同药物浓度时产生的PAE有很大差别,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对G+球菌有较长的PAE而对G-菌不产生PAE,第4代头孢菌素对G+球菌和G-菌均有明显的PAE4。为达到志向的治疗效果,目前主见适当增加给药剂量、快速静脉滴注(1小时内滴入)、相对削减给药次数(日2次)以获得最佳抗菌效果。对一些半衰期(T

7、1/2)或PAE比较长的-内酰胺类药物可以削减给药次数,如头孢曲松T1/2为8.5小时,给药1次就可维持血浆药物浓度而不降低疗效,头孢地尼同样适于每日1次的给药方案。对于G-杆菌感染,临床仍应用多次给药或持续静脉滴注方法维持血药浓度高于MIC。 其他抗生素的合理运用 碳青霉烯类的PAE较长,且有明显的浓度依靠性。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常见感染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孢菌、肺炎克雷伯菌)能产生0.63.2小时的PAE,随着药物浓度增加接触时间延长,PAE延长,但有极限值,于1020倍MIC接触2小时达最大值,PAE可达4.5小时。万古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PAE为12小时,对

8、MRSA亦有明显PAE,对肠球菌PAE0.51.5小时,替考拉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PAE较长,为2.44.1小时。新型四环素类药物替加环素的抗生素PAE比米诺环素长,当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分别暴露在替加环素与米诺环素8倍MIC下,替加环素的抗生素后效应超过米诺环素钠PAE0.62小时,对四环素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来说,替加环素的PAE是4.1小时。 总之,抗菌药物后效应对临床合理运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义。我们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充分利用PAE的特点,结合药代动力学参数,使抗菌药物的应用更为合理。 参考文献 1 王睿.抗生素后效应与合理用药.现代医药卫生,2000,16(5):381. 2 朱齐兵.氟喹诺酮类药物抗生素后效应与临床合理用药.中国药业,2006,15(4):60. 3 张红云.抗生素后效应与临床合理用药.中国药房,2005,16(5):388-3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