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防护知识,震后自救.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6190865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防护知识,震后自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震防护知识,震后自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防护知识,震后自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防护知识,震后自救.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震防护知识,震后自救地震相关学问大全 在不同环境中怎样避震? 震后自救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四周又是一片漆黑,只有微小的空间,你肯定不要惊惶,要镇静,树立生存的信念,信任会有人来救你,要想方设法爱护自己。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境况可能接着恶化,为了免遭新的损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假如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爱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牢固的倒塌物和其它简单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

2、险境。假如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限制自己的心情或闭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假如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开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假如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方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肯定要节约,尽量找寻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震后互救 震后,外界救灾队伍不行能马上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状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珍贵的生命,灾区群众主动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刚好、最有效的方法,也体现了

3、“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崇高美德。 抢救时间刚好,获救的希望就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窒息死亡,如能刚好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唐山大地震中有几十万人被埋压在废墟中,灾区群众通过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压人员重新获得生命。由灾区群众参加的互救行动,在整个抗震救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震后救人时间要快 震后救人,力求时间要快、目标精确、方法恰当,互救队伍不断壮大的原则。详细做法是:先救近处的,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生疏人,

4、不要舍近求远;先救简单救的人,这样,可快速壮大互救队伍;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可使他们在救灾中充分发挥作用;先救“生“,后救“人“。唐山地震中一农村妇女,每救一个人,只把其头部露出,避开窒息,接着再去救另一个人,在很短时间内使几十人获救。 救人的方法 应依据震后环境和条件的实际状况,实行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将被埋压人员,平安地从废墟中救出来。 通过了解、搜寻,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后,推断其埋压位置,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 营救过程中,要特殊留意埋压人员的平安。一是运用的工具(如铁棒、锄头、棍棒等)不要伤及埋压人员;二是不要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四周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

5、塌,使埋压人员再次遇险;三是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簇新空气流人,挖扒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四是埋压时间较长,一时又难以救出,可设法向埋压者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其生命。 在进行营救行动之前,要有安排、有步骤,哪里该挖,哪里不该挖,哪里该用锄头,哪里该用棍棒,都要有所考虑。 过去曾发生过救援人员盲目行动,踩塌被埋压者头上的房盖,砸死被埋人员,因此在营救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分析和行动,才能收到好的营救效果,盲目行动,往往会给营救对象造成新的损害。 施救和护理 先将被埋压人员的头部,从废墟中暴露出来,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以保证其呼吸畅通,对于损害严峻,不能自行离开埋压处的人员,应当设法当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四周的埋压物,再将被埋压人员抬出废虚,切忌强拉硬拖。 对饥渴、受伤、窒息较严峻,埋压时间又较长的人员,被救出后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开强光刺激,对伤者,依据受伤轻重,实行包扎或送医疗点抢救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