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师范教育体制的历史演变(B) - 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doc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6185865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师范教育体制的历史演变(B) - 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美国师范教育体制的历史演变(B) - 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国师范教育体制的历史演变(B) - 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师范教育体制的历史演变(B) - 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美国师范教育体制的历史演变(B)张聚国 亚太主要国家历史与文化初探缺A 局部 美国师范教育体制的历史演变(B) 张聚国(南开大学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文 发表:?亚太主要国家历史与文化初探?/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学术交流网/美国文化教育/2005年4月28日转发 上接A篇 那么,当师范学校适应培养中学教师的需要,扩充课程、延长学制更名为师范学院之后是否就处理好了师范教育的师范性与学术性协调统一的问题了呢?答复是否认的。在许多情况下,师范学校升格为师范学院是为了解决教师缺乏问题根据州议会的一项决议而实现的。这种名称上的改变很容易,然而在课程设置、师资水平、教学设施、教学组织与管理等方面

2、整个的结构改革与调整,却并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完善的。所以师范学院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批评与指摘。当时对师范学院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它们前两年的课程主要集中在复习小学或中学的科目上;2它们在师资水平和教学设施方面达不到进行高等师范教育的要求;3它们过分强调教育专业教育,教育专业课程和教学实习占时间太多。51 诚然,在教学与科研设施上,师范学院当然无法与历史较长、资金雄厚的大学相抗衡。在师资水平上,也难与文理学院和大学相提并论。1931年对45所师范学院的研究说明,这些学校53.6的教师或者没有学位或者仅有学士学位,仅有6.6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而同期普通学院和综合大学

3、的教师中博士学位持有者是师范学院博士学位持有者的48倍。52尽管师范学院那种集中复习中小学科目的做法从1920年以后逐渐放弃,并开设了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在内的多种课程,53然而它们普通文理课程的设置及其教育水平根本无法与以普通文理教育为宗旨的文理学院和综合大学同日而语。上述因素必然影响师范学院的学术水平。 对师范学院批评较多的是它们过于强调专业性特色,开设了过多的教育专业课程。以纽约奥伯尼州立师范学院为例,它每学年要开设教育哲学、教育理论、教育制度、教育管理、教育心理学、教育史和伦理学等十几门教育理论课程。许多教育学课程重叠交叉,脱离实际。54这样,师范学院教育专业课程一般占整个

4、课程的40,多那么60以上。学生们一般要把他们1/4到1/3、甚至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教育课程。55这势必挤占了学科专业课和普通文化课的学习时间,结果造成了师范生的学科专业教育浅薄、普通文化知识薄弱的严重问题,削弱了师范教育的学术性。 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情况下,教师短缺的现象不复存在,相反出现了教师供过于求的现象。56这促美国师范教育开始由量的满足进入质的提高阶段。教育工作者开始日益重视师范教育的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协调统一。19301933年美国教育局委托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埃文登主持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全国师范教育调查。调查结果认为师范教育对未来教师的学术性知识重视不够,建议对师范教

5、育进行彻底改革。调查报告指出,必须对美国的师范教育体系进行根本性的重建。师范教育应包括广博的普遍教育以及充分的专业教育。报告还指出,对所有教师的教育期限应延长至至少5年;5年中的最初几年应集中用于普遍教育。57 19381946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卡尔比奇洛的主持下,全国师范教育委员会对美国师范教育进行了历时8年的大规模调查。随后发表的调查报告?师范教育的改良?强调师范教育方案应实现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适当结合和平衡统一,未来教师大学教育的至少2/3的时间应用于普通教育。58 总之,至20世纪3040年代,教师应与其他专业的学生一样受到普通教育的思想已为教育界普遍接受。玛格丽特林赛指

6、出:“宽厚的普通教育对于今天的教师来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程。这一点没有人否认它。59这也说明,实现师范教育的学术性与师范性的辩证统一,以培养“学者型教师已经成为当时迫切的时代要求。正如两位美国教授所指出的:“我们所需要的既非教师,也非学者,而是学者型教师scholarly teachers。60 对师范教育学术性的重视使师范学院陷入生存危机之中。取消独立的师范教育体制,由综合性大学培养师资的呼声再起。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彼得卡迈克尔指出:“对学术性而不是方法与技巧的强调将对师范学院产生严重影响。这意味着绝大局部师范学院将不再需要了。几乎未来的所有教师的教育将在普通大学进行。他建议把师范教育纳

7、入到普通大学中,并与普通大学教育实现一体化。611934年,美国历史协会发表了题为?对于新的教师培训的建议?的声明,呼吁取消独立的师范教育体制:“一方面是学院和综合大学,另一方面是师范学校和师范学院的旧的划分必须取消,这两类思想和训练的机构必须组合成一体。为了加强师范教育,美国历史协会建议果断削减浅薄、枯燥、重复的教育专业课程;不同分支学科的教师必须成为这些领域内胜任的学者。62 到40年代中期独立的师范教育体制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批评。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查尔斯贾德认为教师应去综合大学接受教育。而综合大学也应认识到培养中小学教师是它的一项重要职能。他提出,独立的师范学院与真正的高等院校相比有

8、着许多不利条件。他认为19世纪初建立的独立师范教育机构-师范学校是严重的错误,“重大的灾难,不可饶恕的“罪恶。他说:“每一次我们离1839年的罪恶以及那个日期之后的3/4世纪远一点,我们都应该庆贺一下。63詹姆斯约翰逊赞成贾德的观点,认为州立师范学院改为州立学院或综合大学“是一件好事情,是师范学院开始“认识到它们的缺点。他认为师范学院的教育获得了“狭隘的不好名声。他们除了自己所学的科目以外所知甚少。他们总的社会能力很差。他认为文理学院可以防止师范学院的缺陷。文理学院的毕业生会比师范学院的毕业生成为更为出色的教师。64鲁迪格指出,州立师范学院演变为州立学院“预示着希望。独立的师范教育机构与综合大

9、学合并的时间来到了,以便使师范教育“融合于我们的教育体制的主流中。65林德利斯泰尔斯认为综合大学广博的普通文化教育以及良好的知识与社会环境使之成为培养中学教师的最好机构。对未来中学教师的培养应包括广博的普通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以及教育专业教育。66 总之,到19世纪3040年代,实现学术教育与教育专业训练在师范教育中的合理平衡和优化组合已为许多教育工作者所认同。无法处理好这一问题的师范学院终将退出历史舞台。 三、“二战以后的改革动因与过程 20世纪5070年代,美国的师范教育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州立师范学院加快了30年代就已经开始的转变为州立学院或州立大学的进程,独立的师范教育体制逐渐被取消,

10、师范教育完全为综合性大学和文理学院内的教育系和教育学院所承当。这种改革以“二战以后美苏“冷战、军备竞赛为背景,以美国教育界和公众对进步教育理论和江河日下的公立学校教育的批判为契机。 统治美国中小学教育近半个世纪之久的进步教育理论造成了美国公立学校教育水平的明显下降,引起了美国教育界和公众的强烈不满。进步教育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后很快在美国教育界确立了一统天下的地位。这一教育理论的最主要的代表首推约翰杜威。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67而经验又必须通过活生生的社会实践来获得。他还指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68他一反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静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主

11、张把学校办成充满生活气息的微型社会,让儿童“在做中学,通过生动具体的社会生活实践和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获取和积累知识。杜威不赞成以前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目的的教育理论,认为仅仅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做法只能“败坏思维能力,“是思维进一步开展的巨大障碍。69他认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成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进步教育理论注意儿童在学习中主动性的发挥和个性开展,然而却无视了对他们进行根本的书本知识的教育和纪律约束,这必然降低教育质量,造成纪律松驰。 1949年,以伯纳德贝尔出版?教育的危机?、莫蒂默史密斯出版?疯狂地教学:一个外行人看公立学校教育?为开端,美国的进步教育理论、公立学校、乃至师范教育成为众矢

12、之的。教育界人士纷纷著书立论说,发表见解。如艾伯特林德的?公立学校的骗术?1953、阿瑟贝斯特的?教育的荒地?1953和?知识的恢复?1955、罗伯特赫钦斯的?教育的冲突?1953、保罗伍德林的?让我们公允地说说我们的学校?1953、莫蒂默史密斯的?萎缩的头脑?1954、海曼里科弗的?教育与自由?1959。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伊利诺伊大学教授阿瑟贝斯特和海军中将海曼里科弗的著作。 贝斯特一针见血地指出,公立学校教育目的不明确,轻视对学生智力的培养,致使学生读、写、算能力低下,普通知识贫乏。70他认为师范教育难辞其咎。师范学院无视了对教师进行宽厚的文化知识教育,而过多地讲授教学法。他说:“一个世纪

13、以前,我国被迫容忍了培养师资中的捷径。然而,今天,应该要求真正充分的培养期。今天社会有权期望它的教师们把一个宽厚的智力和文化背景带入他们的职业71为了加强师范教育,他建议:一、加强对教师文理知识的教育,削减教育学课程。二、综合大学应把师范教育作为其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应由整个大学、而不仅仅是大学教育院系来承当师范教育的任务。他建议设立一个由多个系科的教师组成的联合委员会共同制订师范教育方案,确立一个牢固的地建立在文理科根底之上、而不仅仅是建立在专业的教学法技巧之上的师范教育课程。72 里科弗认为美国教育的开展未能跟上科技开展的步伐。73美国教育的滞后危及了美国的繁荣和政治力量。他认为美国教育的主

14、要问题为:1教育投资缺乏和教育内容的贫乏,致使学生素质极差;2学校未能注重确认和培养天才儿童;3师范教育存在着严重缺陷-轻知识,重方法。74鉴于此,他强调必须重建美国的教育制度,包括师范教育制度,加大教育投资,改善教学水平,取消无益的课程,寻求教育天才儿童的适当途径。75 “二战以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与科技实力,积极推行全球霸权政策,并与苏联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冷战对峙和高科技竞争。1957年10月,苏联先于美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一事件粉碎了美国人科技至上的酣梦,震动了美国朝野和整个教育界,直接推动了美国整个教育体制、包括师范教育体制的改革。1958年9月,美国国会通过

15、了?国防教育法?拔出巨款以加强公立学校教育和高等教育。由此,美国教育界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浪潮。对于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的全面改革,必然要求师范教育作出相应的改革与调整。 苏联卫星冲击波也促使美国教育界人士冷静地坐到一起,共商振兴美国师范教育之大计。19581960年在美国师范教育和专业标准委员会等九大有影响的教育协会的发起下,在鲍灵格林、堪萨斯市和圣迭戈召开了三次全国性师范教育研讨会。在1958年鲍灵格林会议上,与会者就师范教育的一些原那么性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与会者一致认为一个健全的师范教育方案应包括宽厚而博雅的普通教育,深入地学习至少一门学术性课程,坚实的教育专业教育和教学实习。与会

16、者还对于普通教育、教育专业教育和学科专业教育的适当比例提出了量化指标。对于一个四年制师范教育方案来说,普通教育应占4550,学科专业教育占25,教育专业教育占1520,另外的10为自由选科。还有一种方案,普通教育和学科专业教育各占40,教育专业教育占20。76与会者一致同意,师范教育是整个文理学院或综合大学的职责。大会建议文理学院和综合大学设立由来自各科系的教授组成的师范教育联合会,共同制订师范教育方案。77与会者还认为,教师要得到充分的教育,需要一个更长的培养期。781959年堪萨斯会议和1960年圣迭戈会议是在鲍灵格林会议达成一致根本原那么的根底上,对确立较好的师范教育方案、切实提高师范教

17、育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79 1958年1960年鲍灵格林、堪萨斯和圣迭戈三次会议在美国师范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被称为“充满希望的三部曲。80如何提高师范教育、如何培养更高质量的师资是三次会议一以贯之的主题。这三次会议确定了美国师范教育改革的方向-取消独立师范教育体制,由文理学院和综合大学承当培养师资的任务。 19581960年的三次全国师范教育会议之后,美国师范教育体制展开了全面的改革。与此同时,许多教育工作者继续为师范教育改革方向献计献策,以把改革引向深入。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1963年詹姆斯克尔纳发表的师范教育研究报告?美国师范教育的失败?以及原哈佛大学校长詹姆斯科南特的师范教育调查

18、报告?美国师范教育?。 克尔纳对美国师范教育进行了锋利批评,他认为美国的师范教育失败了。师范教育的专业教育课程繁琐无益,师范教育的入学资格要求太低,教师的学术水平不高。81他对师范教育改革提出的建议包括:1关闭余下的师范学院或改为普通院校;2综合性大学师范教育方案采用四年制;3师范生2/3的时间应用于文理根底课程的学习;4所有教师都必须主修一门学术性科目。82 科南特的调查报告对战后美国师范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1961年,科南特在卡内基基金会的资助下,对22个州中77所从事师范教育的高等院校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调查研究,并于1963年发表了题为?美国师范教育?的报告,为美国高等院校的师范教育改

19、革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他认为首先要提高师范生的入学水准。在全国范围内,各州应通过设置未来教师的贷金制,吸引中学生中最优秀的1/3来攻读师资培训方案。83 其次,完善师范教育方案。科南特的师范教育方案的核心是拓宽普通教育,加深学科专业教育,强化教学实习,旨在实现普通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和教育专业教育三种课程的优化组合。关于普通教育,科南特强调应有广度和深度,“未来教师的普通教育应该是广博的文理科目学术性教育。84这种教育应包括文学、历史、数学、地理、英语、哲学、艺术、音乐、物理、生物、政治、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等。全部普通教育应占大学四年学习时间的一半,即120个学期小时中的60个。

20、85关于学科专业教育,他提出大学四年应有16门集中专攻课程,占48个学期小时。86关于教育专业教育,他主张精减教育理论课程,小学教育的教育必修课程在整个教育方案中不超过1/4;中学教师那么不超过1/8。87科南特还强调教学实习的作用。他建议由师范院校和实习学校共同制订教学实习方案,并由一名大学教授和一名中学或小学教师共同对实习生进行指导。88 第三,加强文理科教授在师范教育中的作用。师范院校内应常设跨学科的联合机构,由来自不同科系的教师共同制订教育方案。89 克尔纳和科南特的等人的设想为美国师范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公众和教育界对师范学院和师范教育展开的批评的喧嚣声

21、中,在福特基金会的资助下,从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在许多高校进行了师范教育实验,旨在寻求平衡普通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和教育专业教育的最正确模式,也即平衡师范教育的师范性与学术性的最正确途径。实验主要包括教学文硕士方案和师范教育的突破革新方案。 1951年11月至1952年8月,福特基金会促进教育基金会出资300万美元,在阿肯色州推行了教学文硕士方案的实验。该州所有的师资培养机构、包括州立师范学院和州立文理学院都参与了这一方案。师范学院把它的文理课程扩展为四年,并由它们的教育学教授进行第5年的教育专业教育。后来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反对方案失败。随后,促进教育基金会又转而资助哈佛大学和东北部另外29

22、所重点大学全面展开了教学文硕士方案的联合实验。从每年7月初开始,从哈佛大学和另外29所大学挑选的优秀本科生在哈佛牛顿暑期学校开始为期6个星期的学习。在那里,他们在富有经验的大学教育学教授和中学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研讨班的形式,学习教育理论和课堂教学艺术。然后去参与合作的中学实习一个学期,可得到1900美元报酬。学生毕业后授予教学文硕士学位。90 教学文硕士方案的实验取得了较大成功。1952年到60年代初,有上千名学生毕业于该方案。91哈佛大学校长弗朗西斯凯佩尔认为教学文硕士方案对美国师范教育的开展有三方面的奉献:第一,它提供了一种吸引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去从事教学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并给予他们充分的

23、学术教育和教育专业教育。第二,它取得了公立学校和综合大学合作进行师范教育的经验。第三,从长远观点来看,这一方案有利于全面提高师范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能力。92教学文硕士方案后来在许多州得到推广,至今仍为美国师范教育的一种重要模式。 在五年制教学文硕士方案实验的根底上,福特基金会从1958年开始到60年代中期,出资2900万美元,与42所综合大学和公立学校联合推行师范教育的突破革新方案,主要内容包括:1由综合大学教育系、大学学术性学科系和公立学校教师联合设计师范教育方案;2通过研讨班形式进行精简的教育理论学习;3训练教师使用最新的教学工具、电视教育等手段和小组教学等方法等。93 教学文硕士方案和师

24、范教育突破革新方案实验取得了许多有益经验,为战后师范教育改革与开展提供了借鉴。 总之,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在舆论的推动下,在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下,一个以加强学术教育、培养“学者型教师为中心的师范教育改革运动在美国全面展开。州立师范学院纷纷由单一培养目的的师范教育机构演变为具有多种培养目的的普通州立学院和州立大学,在师范教育之外,同时进行普通文理教育、甚至职业教育。这种变化说明,美国的师范教育真正纳入了高等教育的主流之中,取得了与综合大学内的医学、法学、工程等等学院同等的专业教育地位,美国的师范教育真正由量的满足进入了质的提高阶段。美国由此结束了两种师范教育体制长期共存的局面。 美国师范教

25、育体制开展与改革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珍贵经验:一、师范教育体制应适应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的开展适时作出调整与改革;二、师范教育应处理好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动态的协调统一问题,尤其应重视对师范生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培养“学者型教师;三、采用什么样的师范教育体制应根据本国国情。美国最初模仿普鲁士的师范教育模式建立了定向型的师范教育体制,随后又根据时代开展的需要创立了非定向型的师范教育体制,最终又根据本国教育、经济与社会开展的实际需要最终选择了后者。美国师范教育体制的历史演变(C)张聚国 亚太主要国家历史与文化初探美国师范教育体制的历史演变(C) 张聚国(南开大学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文

26、 发表:?亚太主要国家历史与文化初探?/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学术交流网/美国文化教育/2005年4月28日转发 上接B篇 注释: 1苏真、邢克超、李春生编:?比拟师范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9页。 2 威廉阿斯本沃尔:“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的必要性William Aspenwall, “The Necessity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for Teachers,?教育?Education,第23卷第1期,1902年9月号,第27页。 3 约翰迪金森:“师范学校的职权John Dickinson, “The Province of the No

27、rmal School,?教育?,第13卷第1期,1892年9月号,第1页。 4 TM斯蒂奈特编:?教师的职业问题?TMStinnett, ed., Professional Problems of Teachers,纽约1968年版,第40页。 5 成有信编:?九年普及义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38页。 6 托马斯亨特:“师范学校:它们的必要性与开展(Thomas Hunter, “Normal School: Their Necessity and Growth),?教育?,第5卷第3期,1885年1月号,第239240页。 7 “1879年美国教育专员报告“Report

28、 of the United States Commissioner of Education, 1879”,?教育?,第2卷第2期,1881年11月号,第192页。 8 美国教育局编:?教育专员报告,18981899?U.S. Bureau of Education, The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er of Education, 1898-1899,第1789页。 9 AP劳里主编:?教育研究百科全书?A.P. Laurie , ed.,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Research,新德里1991年版,第6卷,第147页。 10 AJ

29、拉德:“师范学院的职能AJLadd, “The Function of Teachers College,?教育?,第30卷第5期,1910年1月号,第283284页。 11 曹炎申编著:?美国教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62页。 12詹姆斯约翰逊和哈罗德柯林斯:?美国教育根底导读?James Johnson and Harold Collins, Introduction to the Foundations of American Education,波士顿1973年版,第30页。 13 杰西潘伯恩:?美国师范学院的演变?Jessie Pangburn,The Evolutio

30、n of the American Teachers College,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1932年版,第8页。 14 “马萨诸塞州在伍斯特州立师范学校召开第8次农村教育年会“The Eighth Annual Convention on Rural Education at the State Normal School, Worcester, Mass.,?教育?,第40卷第9期,1920年5月号,第528页。 15 潘伯恩,前引书,第55页;查尔斯雅各布斯:?论师范教育的效率问题?Charles Jacobs, The Relation of the Teacher Education

31、to Her Effectiveness,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1928年版,第3页。 16 丽塔克雷默:?教育学院的愚行:美国师范教育的失误?Rita Kramer, Ed School Follies: The Miseducation of American Teachers,纽约1991年版,第61页;美国全国教育协会编:?会议纪要和演说杂志?,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Journal of Proceedings and Addresses,第60卷,1922年7月号,第64页。 17 爱德华克拉斯:?州立师范学院小学教师培养课程中的必修课与选修课

32、?Edward Class , Prescription and Election in State Teachers Colleges,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1931年版,第36页。 18 滕大春:?美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25页。 19 罗伯特麦康奈尔:“师范教育开展的新趋势Robert McConnell, “Recent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Training,?教育管理与监督?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Supervision,第22卷第8期,1936年11月号,第595页;滕大

33、春:?今日美国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131页。 20 斯蒂奈特:前引书,第409页。 21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编:?会议纪要和演说杂志?,第19卷,1880年7月号,第54页。 22 伊夫克莱门特:“加利福尼亚文理学院的师范专业教育Evelyn Clement, “Professional Teacher Education in Liberal Arts Colleges in California,?教育?,第58卷第7期,1938年3月号,第422页。 23 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外国教育史?上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28229页。 24 拉德:前引文,

34、第282页。 25 潘伯恩:前引书,第22页。 26 凯文瑞安编:?师范教育:全国教育协会年刊74卷?Kevin Ryan, ed., Teacher Education: The Seventy-fourth Yearbook of the 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下册,第6页。 27 拉德:前引书,第282页。 28 克雷默:前引书,第63页。 29 潘伯恩:前引书,第122123页。 30 滕大春:?美国教育史?,第636页。 31 杰拉尔丁克利福德和詹姆斯格思里:?教育学院专业教育简介?Geraldine Clifford

35、 and James Guthrie, Ed School: A Brief for Professional Education,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9页。 32 克雷默:前引书,第61页。 33 卡尔比奇洛:“大学对有潜力的中学教师的特别教育Karl Bigelow, “The Special Education in College of Potential High School Teacher,?师范学院纪事?Teachers College Record,第48卷第4期,1947年1月号,第103页。 34 保罗伍德林:?投资于革新:促进教育基金会的历史评价?Paul

36、 Woodring, Investment in Innovation: A Historical Appraisal of the Fund for the Advancement of Education,波士顿1970年版,第121页。 35 吴定初、潘后杰等编著:?中国师范教育简论?,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82页。 36 弗农曼根:?美国的师范学校:在马萨诸塞州的产生与开展?Vernon Mangun, The American Normal School: Its Rise and Development in Massachusetts, 巴尔的摩1928年版,第18018

37、1页。 37 约翰库克:“师范学校对教师的专业教育John Cook,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Teachers in Normal School,载美国全国教育协会编:?会议纪要和演说杂志?,第33卷,1894年7月号,第87页。 38 默尔博罗曼:?师范教育中的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Merle Borrowman, The Liberal and Technical in Teacher Education,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1956年版,第5354页。 39 索尔科恩编:?美国教育文献史?Sol Cohen,ed., Education in the Unit

38、ed States: A Documentary History, 纽约1974年版,第3卷,第13111315页。 40 IL坎德尔:?比拟教育?ILKandel, Comparative Education,纽约1933年版,第602页。 41 克拉拉布鲁克斯:“培训农村教师:教育的范畴Clara Brooks, “The Training of Rural Teachers: The Province of Education,?教育?,第33卷第2期,1912年10月号,第79页。 42 潘伯恩:前引书,第14页。 43 托马斯摩根:“师范学校的真正职能是什么Thomas Morgan

39、, “What is the True Function of a Normal School,?教育?,第6卷第1期,1885年9月号,第17页。 44 格雷斯比布:“对公众的教育:兼论师范学校及其工作Grace Bibb,“The Education of the Public With Reference to Normal School and Their Work,?教育?,第1卷第6期,1881年7月号,第575页。 45 洛德利文斯顿:“师范学校的学术性Lord Livingston, “Scholarship in Normal School,载美国全国教育协会编:?会议纪要和

40、演说杂志?,第33卷,1894年7月号,第850、852页。 46 WH佩恩:“师范学校问题WHPayne,“The Normal School Problems, ?教育?,第5卷第4期,1885年3月号,第394395页。 47 朱利安阿伯内西:“师范学校的消逝Julian Abernethy,“The Passing of the Normal School,?教育?,第23卷第6期,1903年2月号,第328页。 48 同上,第329页。 49 查尔斯拉姆齐:“还需要一所高级的州立师范学校吗?Charles Ramsay,“Is a Higher State Normal School

41、 Desirable?,?教育?,第19卷第3期,1898年11月号,第184、185页。 50 “卡内基基金会第14次年度报告1920“Fourteenth Annual Report of the Carnegie Foundation, 1920”,?教育评论?Educational Review,第60卷第3期,1920年10月号,第270页。 51 霍默潘尼:“州立师范学院课程研究Homer Painey,“A Study of the Curricula of State Teachers Colleges,?教育管理与监督?,第11卷第7期,1925年10月号,第471页。 52

42、 弗兰克莱特:“学院和综合大学与师范学院在培养未来中学教师方面的毕业生之比拟Frank Wright,“A Comparative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Graduates with Graduates of Teachers Colleges in Their Preparation as Prospective Secondary Teachers,?教育管理与监督?,第17卷第6期,1931年9月号,第454页。 53 坎德尔:前引书,第607608、609页。 54 潘伯恩:前引书,第7172页。 55 威廉加里:“对教师的学术性与专业教育William

43、Gary,“The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Preparation of Teachers,?教育纪事?The Educational Record,第33卷第1期,1932年9月号,第42页。 56 阿朗索迈尔斯:“教师的需求与供给Alonzo Myers,“Teacher Demand and the Supply,?学校与社会?School and Society,第35卷第894期,1932年2月13日号,第213页。 57 戴维科佩尔:“美国师范教育一百年David Kopel,“The Centennial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44、 America,?教育管理与监督?,第25卷第9期,1939年12月号,第658页。 58 科恩:前引书,第5卷,第2703页。 59 玛格丽特林赛:“他们怎样看师范教育:重要人物的意见Margaret Lindsey,“What Theyre Saying in Teacher EducationOpinions of Important People,?教育?,第76卷第3期,1949年11月号,第137页。 60 朱尔斯克洛德尼和威廉艾萨克斯:“教师培训:教育的阿基里斯之踵Jules Kolodny and Willim Isaacs, Teacher-Training: The Ac

45、hilles Heel of Education,?教育文摘?The Educational Digest,第15卷第4期,1949年12月号,第31页。 61 彼得卡迈克尔:“还需要师范学院吗?Peter Carmichael,“Are Teachers Colleges Needed?学校与社会?,第50卷第1292期,1939年9月30日号,第440、443444页。 62 科恩:前引书,第5卷,第26752676页。 63 查尔斯贾德:“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应该停办吗?Charles Judd,“Should University Schools of Education Cease t

46、o Exist?,?学校与社会?,第62卷第1601期,1945年9月1日号,第141142页。 64 詹姆斯约翰逊:“再评师范专业学校James Johnson,“Further Criticism of Professional Schools for Teachers,?学校与社会?,第62卷第1601期,1945年9月1日号,第142143页。 65 WC鲁迪格:“1839年的罪恶WCRuediger,“The Sins of 1839”,?学校与社会?,第62卷第1610期,1945年11月3日号,第295页。 66 林德利斯泰尔斯:“综合大学对中学教师的职前教育Lindley St

47、iles,“Pre-Service Education of High School Teacher in Universities,?学校评论?The School Review,第54卷第3期,1946年3月号,第165页。 67 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年版,第159页。 68 滕大春、戴本博主编:?外国教育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5卷,第296页。 69 赵祥麟、王承绪:前引书,第181页。 70 阿瑟贝斯特:?教育的荒地:我们的公立学校对知识的摒弃?Arthur Bestor, Educational Wasteland: The Retreat from Learning in Our Public Schools,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手册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