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未成年人犯罪常见问题的调查报告.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185700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未成年人犯罪常见问题的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未成年人犯罪常见问题的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未成年人犯罪常见问题的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未成年人犯罪常见问题的调查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未成年人犯罪常见问题的调查报告2022未成年人犯罪常见问题的调查报告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其中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现象比较明显。这里所指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是指初次和重新犯罪时均未成年或是初次犯罪未成年而重新犯罪时已成年的犯罪嫌疑人犯罪的状况。由于这类案件日益增加,已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特别现象,有关部门应赐予关注。本文从案件特点入手,对这些未成年人的心理、成长环境进行深化分析,并试图提出有效对策加以改善。两年间,我院共受理未成年人重新犯罪案件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的15.44% 。一、案件特点分析(一) 在未成年人重新犯罪中,以二次犯罪案件居多。其次次受到司法机关惩

2、罚的未成年人占总数的92.5%;第三次受到惩罚的有2人,第五次受到惩罚的有1人。(二) 从重新犯罪的时间间隔上看,时间间隔较短、在缓刑期内犯罪现象明显。缓刑期内重新犯罪的占总数的47.5%。从时间间隔上看,初次与重新犯罪间隔3年以下的占总数的45%;间隔3年至6年的占总数的22.5%;6年至10年的占总数的15%;间隔10年以上的占总数的17.5%。(三) 初次犯罪与重新犯罪的罪名重合度与其犯罪间隔成反比。犯罪间隔3年以下的人中,前后触犯罪名相同、即重合度为61.1%;犯罪间隔为三年以上的人中,前后触犯罪名相同、即重合度仅为22.7%。由此可以看出,犯罪间隔时间越短,罪名重合度越高,且罪名多集

3、中在抢劫、盗窃、有意损害等暴力型或财产型犯罪,判处刑罚相对较轻;而犯罪间隔时间较长的犯罪嫌疑人,其再次犯罪所涉及的罪名种类较多,情节也趋于严峻,被判处的刑罚多重于初次犯罪的刑期。(四) 团伙犯罪现象在重新犯罪中不明显。未成年人在初次犯罪时相互撑腰、壮胆,所以团伙犯罪现象比较明显;但在重新犯罪时,由于其年龄、身体的增长,多数不须要其他人的帮助,单独实施犯罪行为。(五) 从犯罪动机上看,再次犯罪的动机比较单一。犯罪嫌疑人在初次犯罪时的动机比较多样:有为泄私愤有意伤人的,也有受不良影片影响一时冲动的,有精神空虚寻衅滋事的,还有的是为获得金钱;而犯罪嫌疑人再次犯罪时目标明确,绝大多数是为了获得不义之财

4、。(六) 在校生初次犯罪后绝大多数流向社会,外来务工未成年人原本就缺乏监督约束。在实践中,在校生一旦犯罪,就被打入另类:或是被送往工读学校,或是被开除学籍推向社会(一般学校都有规定,只要受到刑事惩罚就要开除学籍,判处缓刑也不例外)。而不愿接受工读学校严格的管理而拒绝入校的未成年人,事实上等同于流向社会。实质上多数犯罪的在校生没有返校学习的机会,只能与社会青年混在一起。这部分未成年人更简单再次犯罪。而未成年外来京务工人员来京后处于游荡状态,没有相应监督机构,在服刑期满后如无正值工作,许多会再次犯罪,成为惯犯。(七) 暴力型犯罪主体在犯罪前多受过相像暴力侵害。犯罪学生所在学校的周边,往往存在不良社

5、会氛围:如高年级同学或退学同学的拦路滋扰,社会青年的巧取豪夺等,一些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尤为严峻。由于学校及相关部门没有有效措施,或是没有长效治理机制,致使一些受害未成年人思想发生改变,不认为这种现象是犯罪,反过来拉帮结派,以暴治暴,从暴力受害人转为加害人。(八) 犯罪主体的家庭教化多存在问题。不论是来自离异家庭还是一般家庭,普遍存在家长对未成年人疏于管理或是只知虚寒问暖、对其精神世界一窍不通的状况。特殊是在未成年人初次犯罪后,家长没有赐予足够的关切和正确的教化引导,没能刚好将未成年人引向正途。二、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深层缘由分析(一) 犯罪未成年人的“二次污染”状况值得忧虑。一些未成年人由于交

6、友不慎或是一时冲动触犯法律,被实行强制措施后或是执行刑罚期间,在牢房内受到同号犯人的教唆、传染,会沾染上许多不良习气,甚至学习到各种犯罪的方法。等到其刑满释放时已经变成“五毒俱全”的社会不稳定人员。这样的关押环境不适合未成年人的改造。(二) 令人惊异的是,一些未成年人不以坐牢为耻。“坐牢前受气挨打、坐牢后扬眉吐气”的奇妙现象使部分未成年人沉溺于“扬眉吐气”的欢乐中。一些问题少年和社会青年有欺软怕硬、欺善怕恶的心理,对在校学生颐指气使、连打带骂,对受过刑事惩罚的未成年人则存在惧怕心理,唯唯诺诺。由于未成年人思想单纯,不会体会到受刑事惩罚对自己一生的许久影响,在短期内会认为坐牢反而使自己在“挚友”

7、和欺压过自己的“敌人”人面前有了炫耀的资本,可以召集众多社会青年对以前欺压过自己的人进行报复,而不必担忧遭遇攻击。(三) 部分未成年人不能正确相识“从轻减轻惩罚”的涵义。在其 看来犯罪被抓也不过是被取保候审再被判处缓刑,不用坐牢也不用受苦。在心理辅导没有跟上的状况下,法律对犯罪未成年人的威慑力大大减弱,使未成年人产生“犯罪也不是什么大事”的思想。(四) 沿袭以前的不良生活习惯和挚友圈子,是重新犯罪的重要诱因。未成年人被判缓刑后或是刑满释放后,多赋闲在家,一时难以重新回来社会,而原来的挚友都找上门来,不良生活习惯接着持续,未成年人的行为就在不构成犯罪与构成犯罪的边缘徘徊,很简单再次触犯法律。(五

8、) 未成年人的犯罪心里矫正工作缺失严峻。在现阶段,单纯法律惩处不能达到教化矫正目的;而学校老师在课余的简洁说教,无法胜利完成心理矫正辅导;假如家庭又没有做到耐性帮助和教化(有的甚至没有家长关切),又将其推向学校和社会,未成年人有一种被抛弃感,继而在不良社会青年的小团体中寻求归属,为其重新犯罪埋下了伏笔。(六) 学校和有关部门对校内周边的治理缺乏实效。在当前的一些学校,老师们在保证教学质量之余,多以“保证学生在校时间平安”为标准进行管理,对学生走出校内后遇到的问题无暇顾及,使得学校四周发生的社会青年滋扰学生现象比较突出。学生轻则被抢走小额金钱,重则被殴打至伤,严峻危害了在校学生的人身平安,并在肯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人生观,使一些人形成“暴力至上”的思想,进而发展为“以暴制暴”,从受害人变为加害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