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专题训练答案.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6185033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专题训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专题训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专题训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专题训练答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专题训练答案(一)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节选自第1课山中访友)1、按原文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形容词。2、选文采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

2、依次写了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等景物,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3、文中划线的句子是(反问)句,请将它变为陈述句。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4、文段中的人称有什么变化,这样的变化有什么好处?采用了第一、二人称,使情感表达得更充分,能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倍感亲切、热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二)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节选自第1课山中访友)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老桥”比作“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三)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节选自第1

3、课山中访友)这个句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四)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节选自第1课山中访友)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从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知己”情谊。(五)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那只英勇的黑甲虫,走进了村子。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大街小巷里,有花

4、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之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眼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看啊!蜥蜴好像忘记了旅途的劳倦,它背着几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房远亲戚的住宅。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我的目光顺着僻静的小路探索,我看到“村民们”的劳动生活了。它们一队队

5、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一定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吧?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选自第3课草虫的村落)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静谧(嘈杂)(寂静) 娇小(庞大)(瘦小) 勤勉(懒惰)(勤奋) 僻静(热闹)(安静) 2、从画“ ”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赞叹。3、在片段中的( )填上合适的四字词语。4、“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了,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灼得熟透了。”这句中的“”的作用是(A):A、解释说明;B、声音延长;C、表示转折 5、

6、片段中充满了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奇异想象和独特感受的语句抄写下来。【自由发挥,找到给你感触最深的句子即可。】6、“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你能想象一下它们可能在交流些什么呢?把它们交流的内容写下来。【自由发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得生动形象即可。例如:黑甲虫:“哇,你怎么这么强壮啊?你是不是经常锻炼?”蜥蜴笑眯眯地说:“我们蜥蜴的体型都很大,我还是不是最大的。你们的家就在这附近吗?我妈妈告诉我,应该离小径不远。”黑甲虫:“是的,快到我们的家里坐坐吧。”】(六)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

7、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节选自第5课詹天佑)1、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

8、一句话写的,用波浪线把它划下来。2、用“”划出排比句,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了詹天佑严肃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长中国人民志气的爱国之心。3、想一想作者围绕勘测线路,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接受任务;詹天佑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4、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1)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2)选词填空。 精密 周密 (精密)的仪器 (周密)的计划 (周密)的观察 (精密 )的勘测5、用“”划出具体描写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的句子。6、詹天佑这样做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呢?为中国工程师争一口气,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一个有力的回击。(七)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sng sng),只在母亲身边待(di di)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