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课件杨洋9非营养物质代谢教学文稿.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6182813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9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课件杨洋9非营养物质代谢教学文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生物化学课件杨洋9非营养物质代谢教学文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课件杨洋9非营养物质代谢教学文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课件杨洋9非营养物质代谢教学文稿.ppt(6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物化学课件杨洋9非营养物质代谢“人体的化工厂人体的化工厂”糖、脂、蛋白质、维生素和激素代谢糖、脂、蛋白质、维生素和激素代谢生物转化、胆汁酸代谢、胆色素代谢生物转化、胆汁酸代谢、胆色素代谢肝脏:肝脏:相关知识相关知识2第一节第一节 生物转化作用生物转化作用 生物转化概念生物转化概念*生物转化反应的类型生物转化反应的类型*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 3一一.非营养性物质的来源非营养性物质的来源p内源性内源性 体内代谢生成:体内代谢生成:激素、神经递质等生物活性分子;激素、神经递质等生物活性分子;氨、胆红素、胺等代谢产物氨、胆红素、胺等代谢产物p 外源性外源性 药物、毒物、有机农

2、药、食品添加剂药物、毒物、有机农药、食品添加剂 肠道吸收的腐败产物:肠道吸收的腐败产物:胺、酚、吲哚、硫化氢胺、酚、吲哚、硫化氢4(一一).生物转化的概念生物转化的概念*非营养性物质在肝脏内,经过氧化、还原、非营养性物质在肝脏内,经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使脂溶性较强的物质获得水解和结合反应,使脂溶性较强的物质获得极性基团,增加水溶性,而易于随胆汁或尿极性基团,增加水溶性,而易于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的过程。液排出体外的过程。5 生物转化的意义生物转化的意义对对体体内内的的非非营营养养物物质质进进行行转转化化,使使其其灭灭活活(inactivate),或或解解毒毒(detoxicate);

3、更更为为重重要要的的是是可使这些物质的溶解度增加,易于排出体外。可使这些物质的溶解度增加,易于排出体外。生物转化的主要场所生物转化的主要场所*肝是主要器官,但在肺、肾、胃肠道和皮肝是主要器官,但在肺、肾、胃肠道和皮肤肤 也有一定生物转化功能也有一定生物转化功能。肝进行生物转化的部位:胞液、微粒体肝进行生物转化的部位:胞液、微粒体*6(二二)生物转化的特点生物转化的特点1.1.多样性和连续性多样性和连续性 一种物质在体内可进行多种生物转化一种物质在体内可进行多种生物转化 反应,且各种反应按一定顺序进行。反应,且各种反应按一定顺序进行。2.2.解毒解毒与致毒的双重性与致毒的双重性 经过生物转化作用

4、,有的毒性减弱或消失,经过生物转化作用,有的毒性减弱或消失,有少数物质的毒性反而出现或增加。有少数物质的毒性反而出现或增加。7二二.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及酶系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及酶系*氧化反应氧化反应*第一相反应第一相反应 还原反应还原反应 水解反应水解反应 第二相反应第二相反应 结合反应结合反应 8一、氧化反应一、氧化反应单加氧酶系、单胺氧化酶系、脱氢酶系单加氧酶系、单胺氧化酶系、脱氢酶系酶系酶系细胞内细胞内定定位位反应式及举例反应式及举例单加氧酶系单加氧酶系微粒体微粒体RH+O2+NADPH+H+ROH+NADP+H2O(如烃类的氧化(如烃类的氧化)单胺氧化酶系单胺氧化酶系线粒体线粒体RCH

5、2NH2+O2+H2ORCHO+NH3+H2O2(如单胺氧化酶催化胺类的氧化)(如单胺氧化酶催化胺类的氧化)脱氢酶系脱氢酶系胞液胞液RCH2OH+NAD+RCHO+NADH+H+RCOOH(如如醇醇脱脱氢氢酶酶及及醛醛脱脱氢氢酶催化的反应)酶催化的反应)9(一)微粒体氧化酶系(单加氧酶系)(一)微粒体氧化酶系(单加氧酶系)*生物转化中最重要的氧化反应生物转化中最重要的氧化反应氧化过程依赖细胞色素氧化过程依赖细胞色素P450催化脂溶性物质接受分子氧中的一个氧原子,催化脂溶性物质接受分子氧中的一个氧原子,掺入底物,生成羟基化合物、环氧化合物及其它掺入底物,生成羟基化合物、环氧化合物及其它含氧化合物

6、,而另一分子氧原子被含氧化合物,而另一分子氧原子被NADPH还原为还原为水分子水分子RH+O2+NADPH+H+ROH+NADP+H2O又称混合功能氧化酶系又称混合功能氧化酶系(代谢药物及毒物)(代谢药物及毒物)10n酶可被诱导生成酶可被诱导生成苯巴比妥安眠药可诱导加单氧酶合成(耐药)苯巴比妥安眠药可诱导加单氧酶合成(耐药)利福平可诱导细胞色素利福平可诱导细胞色素P450的合成的合成加单氧酶系的作用特点加单氧酶系的作用特点n特异性差特异性差除催化羟化反应外,还可催化脱烷基反应和除催化羟化反应外,还可催化脱烷基反应和其他氧化反应其他氧化反应11单加氧酶系的生理意义单加氧酶系的生理意义参与多种物质

7、的生物转化。作用物通过羟化,参与多种物质的生物转化。作用物通过羟化,极性增强,溶解度增大,而易于随尿液排出。极性增强,溶解度增大,而易于随尿液排出。参与体内多个代谢过程,催化其中的羟化反应。参与体内多个代谢过程,催化其中的羟化反应。Vit-D3活化活化胆汁酸的合成胆汁酸的合成类固醇激素的合成类固醇激素的合成12(二)线粒体单胺氧化酶系(二)线粒体单胺氧化酶系RCH2NH2+O2+H2ORCHO+NH3+H2O2单氨氧化酶单氨氧化酶(三)胞液脱氢酶系三)胞液脱氢酶系醇醇醛醛酸酸肝线粒体内,黄素蛋白肝线粒体内,黄素蛋白催化催化胺类物质胺类物质氧化为氧化为醛醛和和氨氨醇脱氢酶、醛脱氢酶醇脱氢酶、醛脱

8、氢酶胞液,微粒体内胞液,微粒体内13乙醇的代谢乙醇的代谢乙醇乙醇乙醛乙醛ADH乙酸乙酸ALDH14二、还原反应二、还原反应v还原酶系:肝细胞微粒体还原酶系:肝细胞微粒体v硝基还原酶、偶氮还原酶硝基还原酶、偶氮还原酶vNADPH提供氢提供氢v产物为胺类物质产物为胺类物质*15三、三、水解反应水解反应 催化水解反应的酶类催化水解反应的酶类分布于胞液和分布于胞液和微粒体中,微粒体中,主要包括主要包括酯酶、酰胺酶、糖酯酶、酰胺酶、糖苷酶等,苷酶等,分别催化脂类、酰胺类、糖苷分别催化脂类、酰胺类、糖苷类化合物的水解。类化合物的水解。16四、结合反应四、结合反应 结合反应结合反应结结合合基基团团直直接接供

9、供体体酶类酶类酶酶定位定位底物类型底物类型1.葡葡萄萄糖糖醛醛酸酸结结合合*尿尿苷苷二二磷磷酸酸葡葡萄萄糖糖醛醛酸酸(UDPGA)葡葡萄萄糖糖醛醛酸转移酶酸转移酶微微粒粒体体酚酚、吗吗啡啡、可可卡卡因因等等含含羟羟基基、羧羧基的非营养物质基的非营养物质2.硫硫酸酸结结合合*3磷磷 酸酸 腺腺 苷苷 5磷磷 酸酸 硫硫 酸酸(PAPS)硫硫酸酸转转移移酶酶胞液胞液醇醇、酚酚、芳芳香香胺胺类、雌酮类、雌酮3.甲甲基基结结合合S腺腺 苷苷 蛋蛋 氨氨 酸酸(SAM)甲甲基基转转移移酶酶胞液胞液儿儿茶茶酚酚胺胺、尼尼克克酰胺、组胺等酰胺、组胺等4.乙乙酰酰基基结合结合乙酰辅酶乙酰辅酶A乙乙酰酰基基转转

10、移酶移酶胞液胞液芳芳香香胺胺、胺胺、氨氨基酸、磺胺药基酸、磺胺药主要类型主要类型第二相反应第二相反应17葡萄糖醛酸结合作用葡萄糖醛酸结合作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UDPGA)非营养物质非营养物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葡萄糖醛酸苷葡萄糖醛酸苷UDP最普遍最重要的结合方式18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19酯酯硫酸结合作用硫酸结合作用20乙酰基结合作用乙酰基结合作用21甲基结合作用甲基结合作用22谷胱甘肽结合反应谷胱甘肽结合反应23甘氨酸结合反应甘氨酸结合反应24 生物转化生物转化非营养性物质非营养性物质氧化、还原、水解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结合水溶性增强,

11、毒物被解毒,药水溶性增强,毒物被解毒,药物失去药性,激素灭活物失去药性,激素灭活肝功能受损:肝功能受损:毒物、药物积聚体内,激素代谢紊乱毒物、药物积聚体内,激素代谢紊乱25三三.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受年龄、性别、疾病、诱导物等影响受年龄、性别、疾病、诱导物等影响1 1、新生儿易发生氯霉素中毒(葡萄糖醛酸、新生儿易发生氯霉素中毒(葡萄糖醛酸 转移酶少),老年人的生物转化能力下转移酶少),老年人的生物转化能力下 降,用药需谨慎。降,用药需谨慎。2 2、女性的转化能力一般高于男性、女性的转化能力一般高于男性3 3、长期服用某一药物会出现耐药性。、长期服用某一药物会出现耐药性。

12、26第二节第二节 胆汁与胆汁与胆汁酸代谢胆汁酸代谢胆汁由肝细胞分泌胆汁由肝细胞分泌(300700ml/d)一一.胆汁胆汁bile肝胆汁(金黄)肝胆汁(金黄)胆囊胆汁(暗褐,棕绿色)胆囊胆汁(暗褐,棕绿色)储存于胆囊储存于胆囊由胆总管进入肠道由胆总管进入肠道27 胆汁酸胆汁酸(含量最多)(含量最多)胆色素胆色素 胆固醇胆固醇 其他:磷脂、脂肪、黏蛋白、酶其他:磷脂、脂肪、黏蛋白、酶胆汁酸常以钾盐或钠盐形式存在,称胆汁酸盐胆汁酸常以钾盐或钠盐形式存在,称胆汁酸盐*胆汁的主要成分:胆汁的主要成分:28二二.胆汁酸的分类(按结构)胆汁酸的分类(按结构)(一)游离胆汁酸(一)游离胆汁酸*胆酸、石胆酸、脱

13、氧胆酸、鹅脱氧胆酸胆酸、石胆酸、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二)结合胆汁酸(二)结合胆汁酸甘氨酸甘氨酸牛磺酸牛磺酸游离胆汁酸(侧链上的羧基)游离胆汁酸(侧链上的羧基)甘氨胆酸、牛磺胆酸、甘氨胆酸、牛磺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29(一)初级胆汁酸(由胆固醇在肝细胞转变)(一)初级胆汁酸(由胆固醇在肝细胞转变)游离型:游离型:胆酸胆酸鹅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结合型:结合型:甘氨胆酸甘氨胆酸牛磺胆酸牛磺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胆汁酸的分类(按来源)胆汁酸的分类(按来源)30(二)次级胆汁酸(二)次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经肠道肠菌酶作用生

14、成初级胆汁酸经肠道肠菌酶作用生成游离型:游离型:石胆酸、石胆酸、脱氧胆酸脱氧胆酸结合型:甘氨脱氧胆酸结合型:甘氨脱氧胆酸牛磺脱氧胆酸牛磺脱氧胆酸31甘氨胆酸牛磺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脱氧胆酸脱氧胆酸石胆酸石胆酸胆酸鹅脱氧胆酸次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肠肠道道细细菌菌初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按来源分类游离型胆汁酸游离型胆汁酸结合型胆汁酸结合型胆汁酸按按结结构构分分类类32三三.胆汁酸代谢胆汁酸代谢(一)初级胆汁酸的生成(一)初级胆汁酸的生成原料:胆固醇原料:胆固醇反应:羟化、加氢、侧链氧化断裂、修饰反应:羟化、加氢、侧链氧化断裂、修饰1.1.游离型胆汁酸的合成游离型胆汁酸的合成 胆汁酸生成的限速

15、酶:胆汁酸生成的限速酶:7 7羟化酶羟化酶*胆汁酸是机体胆固醇代谢的主要终产物胆汁酸是机体胆固醇代谢的主要终产物33胆固醇胆固醇7-羟胆固醇羟胆固醇7-7-羟化酶羟化酶胆酰辅酶胆酰辅酶A鹅脱氧胆酰辅酶鹅脱氧胆酰辅酶A胆酸胆酸鹅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羟化,加氢还原,羟化,加氢还原,侧链氧化断裂,辅酶侧链氧化断裂,辅酶A结合结合H2OCOASHH2OCOASH342.结合胆汁酸的生成结合胆汁酸的生成胆酰胆酰CoA鹅脱氧胆酰鹅脱氧胆酰CoA结合胆汁酸结合胆汁酸甘氨酸甘氨酸牛磺酸牛磺酸甘氨胆酸甘氨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胆酸牛磺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35(二)次级胆汁酸的生成(二)次

16、级胆汁酸的生成结合型初级胆汁酸结合型初级胆汁酸游离型初级胆汁酸游离型初级胆汁酸(胆酸、鹅脱氧胆酸)(胆酸、鹅脱氧胆酸)肠菌酰胺酶(水解)肠菌酰胺酶(水解)肠菌酶(脱羟)肠菌酶(脱羟)游离型游离型次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石胆酸、脱氧胆酸)(石胆酸、脱氧胆酸)甘氨酸、牛磺酸甘氨酸、牛磺酸结合型结合型次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甘氨脱氧胆酸、牛磺脱氧胆酸)(甘氨脱氧胆酸、牛磺脱氧胆酸)36(三)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三)胆汁酸的肠肝循环1.1.概念:概念:*肠道里的胆汁酸约有肠道里的胆汁酸约有95%被重吸收,经门静被重吸收,经门静脉重新回到肝,肝细胞将游离型胆汁酸再合成为脉重新回到肝,肝细胞将游离型胆汁酸再合成

17、为结合型胆汁酸,并同新合成的胆汁酸一起再次排结合型胆汁酸,并同新合成的胆汁酸一起再次排入肠道,这一过程称为入肠道,这一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胆汁酸的肠肝循环。37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胆道胆道382.肠道重吸收的部位肠道重吸收的部位结合型胆汁酸:结合型胆汁酸:回肠回肠主动重吸收主动重吸收游离型胆汁酸:游离型胆汁酸:小肠和大肠小肠和大肠被动重吸收被动重吸收石胆酸:石胆酸:一般不被重吸收一般不被重吸收*,随粪便排出,随粪便排出393.胆汁酸肠肝循环的生理意义胆汁酸肠肝循环的生理意义*有效利用有限的胆汁酸有效利用有限的胆汁酸胆汁酸代谢池:胆汁酸代谢池:35g每日需要量:每日需要量:163

18、2g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乳化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乳化作用保证脂类的消化吸收保证脂类的消化吸收每次饭后循环每次饭后循环24次次有利于胆汁分泌,并抑制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有利于胆汁分泌,并抑制胆固醇结石的形成40四四.胆汁酸的生理作用胆汁酸的生理作用(一)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一)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二)抑制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二)抑制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三)对胆固醇代谢具有调控作用(三)对胆固醇代谢具有调控作用v77羟化酶羟化酶(胆汁酸合成的限速酶)(胆汁酸合成的限速酶)胆汁酸对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胆汁酸对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HMG-CoAHMG-CoA)还原酶抑制作用)还

19、原酶抑制作用v一半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一半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v 另一半胆固醇与胆汁酸形成微团随胆汁分泌而排出另一半胆固醇与胆汁酸形成微团随胆汁分泌而排出41第三节第三节 血红素的生物合成血红素的生物合成血红素(heme)属于铁卟啉化合物,由卟啉环与Fe2+螯合而成可在体内多种组织细胞内合成42血红素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血红蛋白的辅基其他含血红素蛋白如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等的辅基参与血红蛋白组成的血红素主要在骨髓的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中合成43一一.血红素的生物合成血红素的生物合成合成的组织和亚细胞定位合成的组织和亚细胞定位大多数组织都能合成血红素,参与血红大多数组织都能合成血

20、红素,参与血红蛋白组成的血红素主要在骨髓的有核红细胞蛋白组成的血红素主要在骨髓的有核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中的线粒体及胞液合成和网织红细胞中的线粒体及胞液合成*。成。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合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合成。合成原料合成原料甘氨酸、琥珀酰甘氨酸、琥珀酰CoA、Fe2+*44合成过程合成过程-氨基氨基-酮戊酸酮戊酸(-aminolevulinicacid,ALA)的生成:由的生成:由ALA合酶合酶(ALAsynthase)催化,是催化,是血红素合成的关键酶血红素合成的关键酶*+HSCoA+CO2ALA合酶合酶(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醛)反应部位:线粒体反应部位:线粒体*琥珀酰琥珀

21、酰CoA甘氨酸甘氨酸45胆色素原的生成胆色素原的生成ALA生成后从线粒体进入胞液(生成后从线粒体进入胞液(2分子)分子)ALA脱水酶脱水酶2H2O反应部位:胞液反应部位:胞液*胆色素原胆色素原46 尿卟啉原与粪卟啉原的生成尿卟啉原与粪卟啉原的生成4x胆色素原胆色素原线状四吡咯线状四吡咯尿卟啉原尿卟啉原粪卟啉原粪卟啉原尿卟啉原尿卟啉原同合酶同合酶尿卟啉原尿卟啉原同合酶同合酶尿卟啉原尿卟啉原脱羧酶脱羧酶反应部位:胞液反应部位:胞液*47 血红素的生成血红素的生成胞液中的粪卟啉原胞液中的粪卟啉原再进入线粒体再进入线粒体反应部位:线粒体反应部位:线粒体粪卟啉原粪卟啉原原卟啉原原卟啉原原卟啉原卟啉血红素

22、血红素粪卟啉原粪卟啉原氧化脱羧酶氧化脱羧酶亚铁螯合酶亚铁螯合酶原卟啉原原卟啉原氧化酶氧化酶*4849合成的主要部位是骨髓和肝脏,但成熟红合成的主要部位是骨髓和肝脏,但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细胞不能合成;合成的原料简单:琥珀酰合成的原料简单:琥珀酰CoA、甘氨酸、甘氨酸Fe2+等小分子物质;等小分子物质;合成过程的起始与最终过程在线粒体,中合成过程的起始与最终过程在线粒体,中间过程在胞液。间过程在胞液。血红素合成的特点血红素合成的特点50 ALA ALA合酶合酶是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是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受血红素反馈抑制受血红素反馈抑制高铁血红素强烈抑制高铁血红素强烈抑制某些固醇类激素可诱导其生成某

23、些固醇类激素可诱导其生成二二.合成的调节合成的调节51 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与膜受体结合,加速有核红细胞的成熟与膜受体结合,加速有核红细胞的成熟以及血红素的合成,促使原始红细胞的繁殖以及血红素的合成,促使原始红细胞的繁殖和分化。和分化。ALA ALA脱水酶与亚铁螯合酶脱水酶与亚铁螯合酶可被血红素可被血红素 、重金属等抑制,亚铁螯、重金属等抑制,亚铁螯合酶还需要还原剂合酶还需要还原剂(如谷胱甘肽如谷胱甘肽)。52第四节第四节 胆色素代谢与黄疸胆色素代谢与黄疸胆色素胆色素 正常时胆色素随胆汁排泄。正常时胆色素随胆汁排泄。胆红素胆红素是人胆汁的主要色素

24、是人胆汁的主要色素*,抗氧化剂功能。,抗氧化剂功能。胆色素代谢异常时可导致高胆红素血症胆色素代谢异常时可导致高胆红素血症黄疸黄疸*卟啉类化合物在体内分解代谢生成的各种产物的卟啉类化合物在体内分解代谢生成的各种产物的总称,包括胆红素、胆绿素、胆素原和胆素等总称,包括胆红素、胆绿素、胆素原和胆素等*。除胆素原无色外,其它均有颜色。除胆素原无色外,其它均有颜色。53一一.胆红素的来源与生成胆红素的来源与生成(一)胆红素的来源(一)胆红素的来源含铁卟啉的化合物:含铁卟啉的化合物: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80胆红素来源于衰老

25、红细胞中胆红素来源于衰老红细胞中Hb的分解的分解*,20来自其它含铁卟啉化合物的分解来自其它含铁卟啉化合物的分解250350mg/天天54(二)胆红素的生成(单核吞噬细胞微粒体)(二)胆红素的生成(单核吞噬细胞微粒体)血红素加氧酶胆绿素还原酶血红蛋白胆绿素胆红素55 胆红素是一种内源性毒物胆红素是一种内源性毒物胆红素是脂溶性物质,极易通过生物膜,胆红素是脂溶性物质,极易通过生物膜,血浆血浆中清蛋白与游离胆红素结合,防止其进入脑组织而中清蛋白与游离胆红素结合,防止其进入脑组织而产生毒性作用。过剩的游离胆红素脂溶性很强,可产生毒性作用。过剩的游离胆红素脂溶性很强,可通过血脑屏障与神经核团结合,通过

26、血脑屏障与神经核团结合,干扰脑细胞的正常干扰脑细胞的正常代谢及功能,代谢及功能,引起胆红素脑病引起胆红素脑病临床上称临床上称“核黄疸核黄疸”新进展新进展抗氧化作用,其作用大于抗氧化作用,其作用大于SOD、维生素、维生素E56临床应用临床应用n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静点血浆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静点血浆n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慎用有机阴离子药物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慎用有机阴离子药物如如磺胺类、水杨酸类,磺胺类、水杨酸类,可竞争清蛋白的结合可竞争清蛋白的结合部位或改变清蛋白构象,干扰胆红素的结合部位或改变清蛋白构象,干扰胆红素的结合-静点清蛋白静点清蛋白高胆红素血症病人防止酸中毒高胆红素血症病人防止酸中毒酸中毒可促使胆

27、红素进入细胞酸中毒可促使胆红素进入细胞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诱导诱导Y-蛋白合成蛋白合成,诱导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合成诱导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合成57二二.胆红素在血中的运胆红素在血中的运输输未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游离胆红素游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胆红素(未经生物转化)血胆红素(未经生物转化)胆红素具有亲脂、疏水特性,生成后可以胆红素具有亲脂、疏水特性,生成后可以自由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自由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主要与血浆清蛋白结主要与血浆清蛋白结合,溶解度增高,毒性下降合,溶解度增高,毒性下降。58 三三.胆红素的代谢(肝细胞)胆红素的代谢(肝细胞)

28、(一)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与转化(一)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与转化胆红素胆红素清蛋白清蛋白清蛋白清蛋白胆红素胆红素载体蛋载体蛋白白Y和和Z胆红素胆红素Y胆红素胆红素Z葡萄糖醛葡萄糖醛酸转移酶酸转移酶胆红素胆红素Y和和Z胆红素葡萄糖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醛酸酯肝细胞肝细胞肝血窦肝血窦内质网内质网UDPGA毛细胆管毛细胆管主主动动转转运运59*结合胆红素:因其能使重氮试剂直接迅速起颜色结合胆红素:因其能使重氮试剂直接迅速起颜色反应,所以又称为反应,所以又称为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因其在必须加入酒精后才能使重氮未结合胆红素:因其在必须加入酒精后才能使重氮试剂起颜色反应,试剂起颜色反应,所以又

29、称为间接所以又称为间接胆红素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肝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肝胆红素)水溶性强,易溶于胆汁,由肠道排泄水溶性强,易溶于胆汁,由肠道排泄小部分胆红素与小部分胆红素与PAPSPAPS、甲基、乙酰基结合、甲基、乙酰基结合 -结合胆红素60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的区别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的区别*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别名别名未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是否与葡萄是否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糖醛酸结合水溶性水溶性细胞毒性细胞毒性通过肾随尿排出通过肾随尿排出与重氮试剂反应与重氮试剂反应未结合未结合结合结合小小大大小小大大不能不能能能慢、间接反应慢

30、、间接反应快、直接反应快、直接反应61(二)肝对胆红素的排泄(二)肝对胆红素的排泄结合胆红素全部由肝细胞排出到毛细胆管中结合胆红素全部由肝细胞排出到毛细胆管中(逆浓度梯度、耗能)(逆浓度梯度、耗能)胆汁排泄受阻,使胆小管或毛细胆管内压力增胆汁排泄受阻,使胆小管或毛细胆管内压力增高而破裂,胆汁中的直接胆红素逆流入血,可高而破裂,胆汁中的直接胆红素逆流入血,可使尿中出现胆红素使尿中出现胆红素62四四.胆红素在肠中的转变胆红素在肠中的转变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醛酸 未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肠肠道道细细菌菌胆素原胆素原还还原原重吸收(重吸收(2020)肝肝门门静静脉脉肾肾胆胆汁汁胆汁胆汁

31、粪胆素原粪胆素原粪粪(8080)氧化氧化粪胆素粪胆素尿胆素原(无色)尿胆素原(无色)尿胆素(黄色)尿胆素(黄色)尿尿氧化氧化体循环体循环(90%)(10%)63胆素原的肠肝循环胆素原的肠肝循环生理情况下,大部分胆素原随粪便排出,生理情况下,大部分胆素原随粪便排出,有有1020被肠道重吸收,经门静脉重新入被肠道重吸收,经门静脉重新入肝,肝细胞可将重吸收的胆素原不经任何转肝,肝细胞可将重吸收的胆素原不经任何转变地随胆汁排入肠道,此过程称胆素原的变地随胆汁排入肠道,此过程称胆素原的肠肝循环肠肝循环*64 卟啉类化合物卟啉类化合物胆红素胆红素单核吞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胆红素胆红素-清蛋白清蛋白结合结合/

32、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液血液肝细胞肝细胞胆素原胆素原肠道肠道胆红素代谢胆红素代谢65五五.血清胆红素与黄疸血清胆红素与黄疸正常人血清总胆红素正常人血清总胆红素1mg/dL80未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20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黄疸黄疸: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红素1mg/dL,胆红素扩散入组,胆红素扩散入组织,因其与弹性蛋白有较高亲和力,使巩织,因其与弹性蛋白有较高亲和力,使巩膜、皮肤黄染膜、皮肤黄染66隐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隐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12mg/dL显色黄疸:血清总胆红素显色黄疸:血清总胆红素2mg/dL黄疸分类黄疸分类*: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67本章重点本章重点肝的生物转化肝的生物转化概念、特点概念、特点生物转化主要反应类型生物转化主要反应类型胆汁酸代谢胆汁酸代谢胆汁酸种类胆汁酸种类胆汁酸的肠肝循环(概念、生理意义)胆汁酸的肠肝循环(概念、生理意义)胆色素代谢胆色素代谢胆素原的肠肝循环胆素原的肠肝循环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的区别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的区别血红素的生物合成血红素的生物合成68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