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练习题-xs.docx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6175083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08.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生理学练习题-xs.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人体解剖生理学练习题-xs.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生理学练习题-xs.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生理学练习题-xs.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绪论一、填空题1、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一般对生理学的研究可分为 、 、 、 四个不同的水平。2、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所处的_。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_,称为_ 。3、生理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 、 和 。4、神经调节的根本方式是_,其结构根底称为_。5、生命活动具有的共同特点主要包括_、_、_、 _.答案:1、细胞和分子,组织和器官,系统,整体2、内环境,恒定,稳态3、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4、反射,反射弧5、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长生殖二、选择题1、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迅速 B.准确 C.持久 D.短暂2、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 A.控制系统 B. 受控系统

2、 C. 控制信息 D. 反响信息3、以下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响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 B. 减压反射 C. 排便反射 D. 血液凝固4、以下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响调节的是 A.减压反射 B.排尿反射 C.屈肌反射 D.肺牵张反射5、以下各项调节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是 A.动脉血压在60140mmHg范围内变动时,脑血流量可保持相对恒定 B.全身动脉血压升高时,血压水平下降 C. 过度通气后,呼吸暂停 D.水量摄入多时,尿量增加6、维持内环境稳态主要靠 A.体液性调节 B.自身调节 C.正反响调节 D.负反响调节7、神经调节的根本方式是 .反响 .适应 .反响 .反射三、名词解释1、内环境与稳态:

3、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叫内环境,即指细胞外液。它包括组织液、血液、淋巴液等;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2、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个组织、器官、系统进行的调节;体液调节指体内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对机体某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功能所进行的调节。 3、正反响与负反响:负反响指受控局部的活动反过来使控制局部的始发作用朝相反方向开展,起减弱控制信息作用的反响;正反响指受控局部的活动反过来使控制局部的始发作用朝相同方向开展,起加强控制信息作用的反响。4、刺激与反响:能引起机体或组织、细胞发生反响的内外环境变化称为刺激;机体、组织或细胞

4、受到刺激后所出现的内部理化过程和外部生理特征的变化,称为反响。5、 反射与反响:反射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体内外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响;反响指在生物体活动的自动控制系统中,由被控局部向控制局部发送反响信息,并对控制局部的功能状态施加影响。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根本组成和功能一、填空1、 是人类结构和功能的根本单位 2、生物体体积的大小取决于,而不是细胞体积的大小3、细胞膜主要由,和组成4、人体组织分为四大类:上皮组织 ,, 5、上皮组织可分为,和感觉上皮6、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作用包括膜的,胞饮和胞吐等作用7、人体的根本组织分为( )、 、 、 。8、细胞的化学组成包括 、 、 、 四类。

5、9、细胞膜的组成包括 、 、 。10、被动转运分为 、 。11、易化扩散包括 、 。12、主动转运包括 、 。13、大分子物质通过 和 来进出细胞。 二.名词解释1、组织 2、被动转运3、胞饮作用4、单纯扩散:5、易化扩散:6、主动转运:7、受体:8、神经原纤维: 三、选择题1、以下单纯扩散的特点中,错误的选项是 A.扩散速率快 B.无饱和性C.需要依靠特殊通道 D.扩散量与浓度梯度和温度有关2、以下主动转运的特点中,错误的选项是 A.不需要依靠特殊膜蛋白质 B.需要细胞提供能量C.具有选择性 ,饱和性和竞争性 D.可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3、以下对易化扩散的描述中 ,错误的选项

6、是 A.不需要消耗能量 B.不需要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C.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浓度梯度 D. 易化扩散也叫协助扩散 四、简答题肌肉组织包括几种类型?比拟不同肌肉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细胞2、细胞数目的多少3、磷脂,蛋白质,糖4、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5、被覆上皮,腺上皮6、被动转运,主动转运7、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P12、P22;8、蛋白质、糖、核酸、脂质P13-P14;9、脂质双分子层、细胞膜糖类、细胞膜蛋白质P14-P15;10、单纯扩散、易化扩散P16-P17;11、以载体为介导的易化扩散、以通道为介导的易化扩散P16-P17;12、原发性主动转

7、运、继发性主动转运P17;13、胞饮作用胞吞作用、胞吐作用P18;二、名词解释1、组织:.组织是由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细胞和细胞间质集合而成。2、被动转运:离子或小分子物质顺着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跨膜转运方式称被动转运3、 胞饮作用:胞饮作用是通过细胞膜的运动,将细胞外某些物质团块吞进细胞内的过程,如肠上皮细胞对液态物质的吞饮。4、单纯扩散:一些脂溶性物质,如CO2、O2、NH3以及H2O能从膜的浓度高的一侧包膜自由扩散向浓度低一侧,这一过程称单纯扩散P16。5、易化扩散: 一些难溶于脂质的物质,也可以经细胞膜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但须与镶嵌在膜上的载体蛋白质结合,才能实现其

8、转运的过程(P16)。6、主动转运: 是把物质从浓度低的一侧运输至浓度高的一侧,这种跨膜转运依靠细胞膜上嵌入的蛋白质,也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P17)。7、受体:是指镶嵌在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它能与胞外特定的化学物质如神经递质、激素、药物等进行特异性结合,引起相应的细胞内生理效应P18。8、神经原纤维: 在胞质内呈线状交织分布,在神经元内起支持和运输作用P30。三、选择题1、C 2、A 3、B四、简答题肌肉组织包括几种类型?比拟不同肌肉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答: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3种。 1结构特点 骨骼肌:长圆柱形,多核,大量肌原纤维横纹肌。 心肌:短圆柱形,有分支,个细胞核,横纹

9、肌。 平滑肌:长梭形,1个核,不是横纹肌。2功能特点: 骨骼肌:收缩迅速有力,随意肌。 心肌:自动有节律性收缩,不随意肌。 平滑肌:缓慢而持久地收缩,不随意肌。第二章 运动系统一、填空题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2、成人骨共有206块:全身骨的形态多样,一般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那么骨4类组成。3、骨由骨组织和骨膜构成,骨内有骨髓腔,内含骨髓。4、骨细胞分为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其中骨细胞数量最多。5、成年骨的骨组织几乎均为板层骨,按骨板的排列形式和空间结构分为松质骨和密质骨。6、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松质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7、骨的化学成分包括

10、有机质和无机质。有机质主要是骨胶原纤维,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质主要是骨盐,使骨具有脆性并坚硬。8、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称为骨连接,包括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间接连接又称关节,关节都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局部组成。9、全身206块骨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颅骨和躯干骨又称中躯骨。躯干骨包括椎骨、肋骨和胸骨。10、成人躯干骨由24个椎骨、1个骶骨和尾骨以及胸骨、12对肋骨组成。11、上肢骨由上肢带骨肩胛骨、锁骨。和上肢游离骨肱骨、桡骨、尺骨、手骨组成;下肢骨由下肢带骨髋骨与下肢游离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足骨组成。12、人体全身肌约有600多块,在成人约占体重的40%。根据肌肉

11、外形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13、胸骨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二、判断题1、一般把肌附着在相对骨上的点,附着在相对活动骨上的点叫止点。气点多在身体的远侧,而止点在近侧。 2、幼儿的骨有机质含量相对较多,韧性较大,易骨折,但易弯曲或变形;老年人的骨无机质含量较多,骨的脆性较大,不易骨折。 3、长肌肉主要分布于四肢,短肌多分布于躯干深部,扁机多位于躯干浅部,轮匝肌分布于孔裂周围。 4、有机质主要是骨胶原纤维,使骨具有脆性并坚硬;无机质主要是骨盐,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 5、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黄骨髓无造血功能,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可转变为红骨髓恢复造血。 6、骨连结分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

12、间接连结又称关节。 三、名词解释。1、骨连结: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称为骨连接,包括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间接连接又称之为关节。由相邻的骨之间借结蒂组织构成的囊相连。2、关节面:是构成关节的骨面之间的连接面,其形状是相互适应的,一般一个为凸面,另一个为凹面。3、韧带:韧带是位于关节囊周围或关节囊内的致密结缔组织束,可以增强关节的稳固性。4、关节盘:是介于两关节面间的软骨板,膝关节内的关节盘呈半月形,故称半月板。5、脊柱:位于身体背部,由椎骨及其骨连结所组成,椎骨根据分布的部位,可以分为胫骨胸骨、腰骨、骶骨和尾骨。6、鼻旁窦:鼻腔周围的颅骨内有一些与鼻腔相通的含气腔的总称。7、骨质:骨组织的细胞间质称为

13、骨基质,简称骨质。 第三章 神经系统一、名词解释1、灰质和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1分,神经纤元胞体和树突在一起,在新鲜的标本上,色泽灰暗,称为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集中的部位,因含类脂质,颜色发亮,故称白质。2、神经核和神经节:在脑和脊髓中,除皮质外的其他部位,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集中成灰质团块,称神经核。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集中的部位称神经节。3、纤维束:在白质中,起止、行程和功能根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称为纤维束。4、突触延搁:神经冲动由突触前末梢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必须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及其作用于后膜引起EPSP,总和后才

14、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这种传递需较长时间的特性即为突触延搁。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由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位6、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由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产生的局部超极化电位。7、脑干网状结构:在脑干中央的广泛区域, 神经纤维交织成网, 其间散布大小不等的神经核团, 称脑干网状结构。8、基底神经核:为大脑半球基底部的灰质核团,包括尾状核、豆状核、杏仁体等。9、特异性投射系统:丘脑特异性核团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的特定部位,产生特定感觉和激发传出冲动。10、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丘脑非特异

15、性核团发出纤维弥散投射的大脑皮质,维持皮层的觉醒状态。11、运动单位:脊髓前角一个运动神经元与其轴突末梢分支所支配的所有骨骼肌纤维构成的根本功能单位。12、去大脑僵直: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后,动物出现抗重力肌的肌紧张亢进现象。13、脊休克:指人和动物在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脊髓的反射暂时丧失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肌张力下降甚至消失,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发汗反射消失,粪、尿储留。14、胼胝体: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的横行神经纤维束,是大脑半球中最大的联合纤维。二、选择题1、下述哪种神经元联系方式是产生反响性调节作用的结构根底 A、环状式联系 、链锁式联系 、单线式联系 、辐射式联系2、抑制性突

16、触后电位 BA、是去极化局部电位 B、是超极化局部电位 C、具有全或无特征 D、是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减少所致4、以下哪种神经递质属于儿茶酚胺类: DA、乙酰胆碱;B、腺苷;C、甘氨酸;D、去甲肾上腺素5、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递质是 D、 乙酰胆碱 、 去甲肾上腺素 、 5-羟色胺 、 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6、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B A、 多巴胺 B、 乙酰胆碱 C、 5-羟色胺 D、 去甲肾上腺素 7、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突触后膜对什么离子的通透性增加而引起的 CA、 K+和Ca2+ B 、Na+ 和K+,尤其是K+ C、 Na+和K+,尤其是Na+ D、Na+和 Ca2+8、

17、神经细胞去极化到达阈电位时,最先产生动作电位的部位是 CA、胞体 B、树突 C、轴突始段 D、轴突的中部9、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都属于 AA 、突触后抑制 B、突触前抑制 C、外周性抑制 D、去极化抑制10、关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正确的表达是 DA、突触前轴末梢超极化 B、突触后膜对K通透性增大C、突触后膜去极化 D、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11、由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与闰绍细胞构成的局部神经元回路所形成的抑制,称为: AA、回返性抑制 B、侧支抑制 C、交互抑制 D、突触前抑制12、关于神经元间化学传递的下述特征中,错误的选项是 D、 单向传递 、 易疲劳 、 时间延搁 、 电化学反响1

18、3、脊髓闰绍细胞构成的抑制称为 D、 交互抑制 、 侧支性抑制 、 去极化抑制 、 回返性抑制14、关于突触传递的表达,以下哪一项为哪一项正确的? CA、双向传递 B、不易疲劳 C、突触延搁 D、不能总和15、IPSP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以下哪种离子通透性的增加 CA、Na+ B、Ca2+C、K+和Cl-,尤其是Cl-D、Na+ 、K+和Cl-,尤其是K+16、传入侧支性抑制的形成是由于 C A、兴奋性递质释放量减少 B、轴突末梢去极化C、兴奋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D、兴奋递质破坏过多17、以下属于胆碱能受体的是 CA、M、N和 B、M、N和 C、M、N1和N2 D、M、和18、神经冲动抵达末

19、稍时,引起递质释放主要有赖于那种离子的作用? BA、Cl- B、Ca2+ C、Mg2+ D、Na+19、脊髓前角闰绍细胞是 CA、躯体运动神经元 B、内脏运动神经元 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D、兴奋性中间神经元20、各种感受器均各有其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形式,称为感受器的 DA、 阈值 B、阈刺激 C、感觉阈值 D、适宜刺激21、特异投射系统 B A、由丘脑的感觉接替核弥散地投向大脑皮质B、投射到大脑皮质特定区域,产生特定感觉C、受到破坏,动物进入持久的昏睡状态 D、受到刺激时,脑电出现去同步化慢波22、在脊髓半横断患者,横断平面以下: DA、对侧本体感觉障碍 B、对侧精细触觉障碍C、同侧痛

20、、温觉障碍 D、对侧痛、温觉障碍23、以下哪项不属于小脑的功能 AA、调节内脏活动 B、维持身体平衡 C、协调随意运动 D、调节肌紧张24、反射时的长短主要决定于 DA、刺激的性质 B、刺激的强度 C、感受器的敏感度 D、反射中枢突触的多少25、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人类具有 CA、第一信号系统 B、建立条件反射的能力C、第一和第二两个信号系统 D、对环境的强大适应能力26、当-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 DA、肌梭传入冲动增加 B、梭内肌收缩C、梭外肌舒张 D、梭外肌收缩27、“谈虎色变是由于 DA、交感神经兴奋所致 B、副交感神经兴奋所致 C、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D、第二信号系统的

21、活动28、 以下神经中,从中枢发出后不需换元便直接支配效应器官的是 CA、心交感神经 B、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神经 C、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 D、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29、以下哪一类神经纤维属于肾上腺素能神经 CA、副交感的节前纤维 B、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C、绝大局部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D、躯体运动神经纤维30、下丘脑是较高级的 CA、交感神经中枢 B、副交感神经中枢 C、内脏活动调节中枢 D、躯体运动中枢31、对于M型受体的表达,以下哪一项为哪一项错误的 DA、属于胆碱能受体 B、能与毒蕈碱发生特异性结合C、存在于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效应器 D、存在于神经肌肉接头的终板膜上32、丘脑的特异

22、投射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DA、协调肌紧张 B、维持觉醒 C、调节内脏功能 D、引起特定的感觉33、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递质是 A、 乙酰胆碱 、 去甲肾上腺素 、 5-羟色胺 、 多巴胺34、脊髓丘脑侧束的主要功能是传导 CA、同侧的痛、温觉 B、同侧的触觉 C、对侧的痛、温觉 D、对侧的触觉35、视觉皮层代表区位于 DA、颞叶的颞横回 B、颞叶的颞上回 C、中央后回 D、枕叶距状裂36、以下关于牵张反射的表达,哪项是错误的 DA、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的收缩B、牵张反射在抗重力肌表现最为明显 C、牵张反射是维持姿势的根本反射D、在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牵张反射即永远消

23、失37、兴奋性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相同点是 BA、突触后膜膜电位去极化 B、是递质使后膜对某些离子通透性改变的结果C、都可向远端不衰减传导 D、都与后膜对Na通透性降低有关38、为保证神经冲动传递的灵敏性,递质释放后 CA、不必移除或灭活 B、保持较高浓度C、必须迅速移除或灭活 D、保持递质恒定 39、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递质是 AA、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 C、5-羟色胺 D、多巴胺40、去甲肾上腺素存在于 DA、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B、神经-肌肉接头C、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 D、大局部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41、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活动减弱的原因在于 CA、突触前神经元活动减弱

24、 B、兴奋性突触释放递质量减少C、后膜电位超极化 D、轴丘始段去极化42、躯体感觉的大脑皮层投射区主要分布在 BA、中央前回 B、中央后回 C、枕叶皮层 D、皮层边缘 43、快速叩击肌腱时,刺激哪一种感受器引起牵张反射 BA、腱器官 B、肌梭 C、游离神经末梢 D、皮肤触觉感受器44、以下有关脊休克的论述错误的选项是 DA、是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暂时进入无反响的状态B、脊髓反射逐步恢复C、反射恢复后屈肌反射往往增强D、反射恢复后发汗反射减弱45、能使汗腺分泌增多的自主神经是 CA、交感神经释放ACh作用于N受体 B、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M受体C、交感神经释放ACh作用于M受体D、躯体

25、运动神经释放ACh作用于M受体46、属于交感神经功能特点的是 CA、节后纤维都是肾上腺素能纤维 B、功能总与副交感神经相拮抗C、在应激过程中活动明显增强 D、活动较副交感神经局限47、关于条件反射错误的表达是 DA、个体生活过程中形成,数量无限 B、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屡次结合应用而形成C、建立后可以消退 D、人类和高等动物建立条件反射不需皮层下中枢参与48、对第二信号系统正确的表达是 DA、它是高等动物所共有的词语信号系统B、是接受现实具体刺激信号的系统C、先天具有的系统D、是人体在发育过程中随着第一信号系统活动不断加强而形成的49、下述哪项不是小脑的功能 CA、管理平衡 B、调节肌紧张 C

26、、发动随意运动 D、使随意运动更准确 50、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共同特征是: AA突触前膜均去极化 B突触后膜均去极化 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性质一样 D突触后膜对离子通透性一样 51、能产生兴奋总和效应的神经元联系方式为: AA聚合式联系 B辐散式联系 C环状联系 D链锁状联系 52、在整个反射弧中,最易出现疲劳的部位是: CA感受器 B传入神经元 C反射中枢中的突触 D传出神经元 53、脊休克产生的原因是: DA横断脊髓的损伤性刺激 B外伤所致的代谢紊乱 C横断脊髓时大量出血 D断面以下脊髓丧失高位中枢的调节54、副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是: CA心跳加快加强 B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27、 C胃肠运动加强 D瞳孔散大 55、人的根本生命中枢位于: AA延髓 B脑桥 C下丘脑 D丘脑56、摄食中枢位于: CA延髓 B中脑 C丘脑 D下丘脑 57、谈论酸梅时引起唾液分泌是: BA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B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C非条件反射 D自身调节活动58、关于神经递质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DA是化学传递的物质根底 B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 C在突触小泡内贮存 D发挥完效应后主要经酶解失活 三、是非题 错 1、脊休克的发生是由于切断脊髓时对脊髓造成强烈损伤所引起的。 错 2、任何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屡次结合应用,都可以形成条件反射。 对 3、除嗅觉外,其余各种感觉传导通路在向大脑皮层投

28、射过程中,都要在丘脑更换神经元。 错 4、内脏器官都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 错 5、刺激交感神经可引起胃肠运动抑制,分泌增强。 对 6、听觉中枢位于大脑半球颞叶。 对 7、非特异投射系统的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 对 8、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属于胆碱能纤维。 错 9、副交感神经的分布比交感神经广泛。 对 10、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由于Cl-内流的结果。 错 11、只有延髓及其以上的脑组织有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中枢。 错 12、完成反射必须要有大脑的参与。 对 13、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对 14、突触后抑制必须经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活动才能发生。 错 15、闰绍细胞是位于脊髓前角的运动

29、神经元。 错 16、锥体系的机能主要调节肌紧张和协调肌肉群的活动,而锥体外系的机能主要是执行随意运动指令。 错 17、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长,节后纤维短而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 错 18、生命活动的根本中枢位于丘脑下部。 对 19、迷走神经兴奋可使胃肠的活动加强,交感神经兴奋那么使胃肠活动减弱。 对 20、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建立的根底。 错 21、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过程中,突触后膜对Na+、K+ ,特别是K+通透性升高。 对 2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具有局部电位性质,可以总和。 错 23、中枢神经系统内,一个神经元兴奋,必然引起另外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反响。 对 24、中枢递质是指中枢神

30、经系统内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包括兴奋性 递质和抑制性递质。 错 25、兴奋可通过突触联系在神经元之间进行双向传播。 对 26、感觉传导通路在上行过程中一般都要经过一次交叉,浅感觉传导道是先交叉后上行,而深感觉传导道是先上行后交叉。 对 27、丘脑是除嗅觉外所有感觉传导最重要的换元站。 对 28、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既有抑制作用也有加强作用。 对 29、脊休克是由于断面以下的脊髓突然失去高级中枢下行纤维的易化作用所致。 错 30、锥体系是完成随意运动的下行系统,而锥体外系那么是完成不随意运动的下行系统。 对 31、根据自主神经系统结构特征,假设刺激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时,影响范围较广泛;而

31、假设刺激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时,那么影响范围较局限。 错 32、所有器官都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对 33、所有汗腺都只受交感神经的单一支配。 对 34、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纤维属于胆碱能纤维。 对 35、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又是调节内分泌的高级中枢。 错 36、第一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功能系统。四、简答题1、简述躯干和四肢深感觉传导通路。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周围突分布于肌肉、肌腱、关节等处的本体感受器上,中枢突由后根出入脊髓后组成薄、楔束,沿后索上行至延髓,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位于延髓薄束核、楔束核,换元后组成内侧丘系交叉至对侧内侧丘系继续上行至丘脑,在丘脑

32、更换神经元第三级神经元后投射到大脑皮层。2、简述小脑的分叶与功能。、绒球小结叶古小脑:与身体平衡有关;、前叶旧小脑:与调节肌紧张有关;、后叶新小脑:协调随意运动。3、下丘脑有哪些功能?1内分泌中心。2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如:体温调节、摄食、生殖、水盐代谢等。3参与情绪行为的调节。4、简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1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2 换能作用:感受器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转换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3适应现象: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持续作用,但其感觉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频率已开始逐渐下降的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4编码作用:即感

33、受器把外界刺激转换为神经动作电位时,不仅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而且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5、内脏运动神经的机能特点。1双重支配:交感和副交感,作用相互拮抗。 2具有紧张性:静息条件下,自主神经经常有冲动发放至效应器官,使效应器官处于持久活动状态。3有外周抑制现象。4受效应器所处功能状态的影响。5主要功能是维持机体的稳态。 6、何谓牵张反射?有哪些类型?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通过支配的神经可反射性引起受牵拉的肌肉收缩,此反射称之牵张反射。牵张反射分为腱反射和肌紧张两种类型:1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引起的牵张反射。2肌紧张:是由缓慢牵拉肌腱引起的牵张反

34、射。7、突触传递的特点。突触传递特点:A、单向传递;B、易疲劳;C、有突触延搁现象;D、易受内环境变化的影响;E、有总和现象:时间总和、空间总和。8、大脑皮质体表感觉代表区的投射特点。投射特点:1交叉投射,但头面部躯体感觉的投射是双侧性的;2倒置安排,但头面部代表区内部的安排是正立的;3面积差异,代表区大小与感觉精细程度有关。9、大脑皮层运动区的特征(1)、一侧大脑皮层运动区主要控制对侧的肢体运动;(2)、具有精细的技能定位;(3)、运动愈精细复杂的躯体的代表区也愈大;(4)、电刺激使个别肌肉收缩,不发生肌群的协同性收缩运动。10、简述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各种特殊感觉传导

35、通道,通过丘脑感觉接替核换神经元后,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感觉区,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引起特定的该觉。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的第二级神经元的局部纤维或侧支进入脑干网状结构,然后进一步弥散性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没有专一感觉传导功能,因而不能引起特殊的感觉,与觉醒状态的维持有关。11、简述胆碱能神经纤维的分布。1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2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3全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4所有的运动神经。5极少数交感纤维的节后纤维。12、脊休克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主要表现?1脊髓突然横断失去与高位中枢的联系,断面以下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进入无反响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2表现为:脊

36、休克时断面下所有反射均暂时消失,发汗、排尿、排便无法完成,同时骨髓肌由于失去支配神经的紧张性作用而表现紧张性降低,血管的紧张性也降低,血压下降。13、脊休克的发生和恢复说明了什么?脊休克的产生和恢复,说明脊髓能完成某些简单的反射活动,但平时它们是在高位中枢的控制下不易表现出来。高位中枢对脊髓反射的控制既有易化作用,也有抑制作用。14、何谓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各有何生理功能?1锥体系是指由皮层发出并经延髓锥体抵达对侧脊髓前角的皮层脊髓束和抵达脑神经运动核的皮层脑干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是发动随意运动,调节精细动作,保持运动的协调性。2锥体外系:锥体系以外与躯体运动有关的传导通路统称为锥体外系1分

37、,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和协调肌的活动等,在保持肌的协调和适宜的肌张力的情况下,锥体系得以进行精细的随意运动。15、简述突触后抑制。突触后抑制:神经元兴奋导致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包括传入侧枝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16、简述兴奋性突触传递机制。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是钙离子内流导致释放兴奋性递质,递质和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导致突触后面上化学门控通道开放,发生Na+离子内流,突触后膜上发生去极化,产生了兴奋性突触后电位。17、简述躯干和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1三级神经元的位置:脊神经节、脊髓后角固有核、背侧丘脑腹

38、后外侧核2脊髓交叉;3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体表感觉区;18、简述抑制性突触传递的机制。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是钙离子内流导致释放抑制性递质,递质和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导致突触后面上化学门控通道开放,发生Cl-离子内流,K+外流,突触后膜上发生超极化,产生了抑制性突触后电位。19、简述锥体系的传导通路?锥体系由皮层脊髓束和皮层脑干束构成。皮层脊髓束是指由皮层发出,经内囊、脑干下行到达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传导束;而皮层脑干束是指由皮层发出,经内囊到达脑干内各脑神经运动神经元的传导束。锥体系由2级神经元构成,上运动神经元位于皮层运动中枢,下运动神经元位于脑干运动核或脊髓灰质前角。锥体系的主要

39、功能发动随意运动。20、自主神经的功能特征。1多数器官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二者作用拮抗;2具有紧张性;3外周有兴奋和抑制两种作用;4具有相对自主性;5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发挥重要作用。五、问答题1、试述中枢化学突触的结构和传递原理。同下一题2、试述化学性突触的结构、传递过程及其特点。1突触结构:突出前成分突触囊泡、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受体、通道。2传递过程:前膜动作电位,使钙离子内流; 在钙离子的作用下,囊泡中神经递质释放; 递质与后膜特性性受体结合,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后膜发生去极化EPSP,或超极化IPSP。3传递特点:A、单向传递;B、易疲劳;C、有突触延搁现象;D、易受内环

40、境变化的影响;E、有总和现象:时间总和、空间总和。3、试比拟化学性突触传递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传导。1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进行的,是已兴奋的膜局部通过局部电流刺激了未兴奋的膜局部使之出现动作电位;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实际上是“电化学电的过程。2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只能是单向传递,这是由它们的结构特点决定的。3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相对不疲劳的,且传导过程是相当“平安、不易发生“阻滞;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由于化学物质Ach的消耗等原因易疲劳,且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的影响。4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快;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有时间延搁现象。5

41、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全或无的;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终板电位属于局部电位,有总和现象。4、试述突触后抑制的类型、机制及其生理意义。突触后抑制可分为: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1传入侧枝性抑制的机制:传入神经纤维在兴奋某一中枢神经元的同时,通过其侧支兴奋另一抑制神经元,使其抑制另一个中枢神经元,亦称交互抑制。其生理意义在于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协调起来。2回返性抑制的机制:某一中枢神经元兴奋时,通过其轴突侧支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该抑制神经元兴奋后经其轴突返回到原先发动兴奋的中枢神经元,或同一中枢的其它神经元,发挥抑制作用。其生理意义在于使神经元活动及时终止或使同一中枢神经元活动同步化。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手册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