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十册语文口语交际-习作教案.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171449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6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第十册语文口语交际-习作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小学语文第十册语文口语交际-习作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第十册语文口语交际-习作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第十册语文口语交际-习作教案.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语文第十册语文口语交际?习作教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晏子使楚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晏子使楚 一、教学目标: 、训练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了解晏子出访楚国,以超人的才智和善辩的口才,挫败楚国的三次羞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实力。 二、教学过程: (一)、审题训练明起因 、今日我们接着学习第十二课晏子使楚。(齐读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找出最能说明课题的一句话(齐王派大夫晏子出访到楚国去) 练说什么是晏子使楚? 、什么叫出访?(代表一个国家去外国执行外交任务)那么这次晏子出访就代表着(生答:齐国) 、请同学们边读其次自然段完成练习。(幻灯投影练习题) 、因为楚王仗着

2、自己国力强盛,所以()。 、假如楚王羞辱了晏子,就不仅(),而且()。 、假如晏子挫败了楚王,就不仅(),而且()。 、沟通 、因为楚王仗着自己国力强盛,所以(想趁机羞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严)。(板书:想显显威严)。 、假如楚王羞辱了晏子,就不仅(是显了楚国的威严),而且(羞辱了齐国。) 、假如晏子挫败了楚王,就不仅(灭了楚国的威严),而且(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二)、训练理解句子含义知进过 、一个要羞辱晏子显显威严,一个要挫败楚王,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板书:羞辱、挫败)。两人之间绽开了针锋相对的较量,课文哪些自然段就是写他们较量的经过?共有几个小故事?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自燃段,用找出

3、晏子是怎样挫败楚王三次羞辱,维护齐国尊严三个重点句。 、沟通:(用幻灯出示三个重点句)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在得钻狗洞。 、放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放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家立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或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明确学习任务: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练习理解这三句话中含着的意思,来读懂这篇课文。 理解句子含义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们知道理解句子含义先要从字面上想句子贩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 、下面我们先来理解第一名话的含义。 、齐读句子 、晏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楚王关了城门,叫他钻

4、洞)。 楚王为什么这么做?(要羞辱晏子身材矮小。板书:身材矮小) 那晏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你怎么理解?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习题二,看看你的答案和老师板书的是否差不多。(板书:是个狗国) 、晏子真了不得,以牙还牙,胜了楚王,谁能把晏子这话读一读。 有感情地练读晏子所说的话。 、师引读,生读晏子的话。(师有意漏读只好二字) 、探讨:为什么只好二字不能漏?请在只好叮嘱下这样小黑点,我们等会还要学习。 、理解其次句话的含义。 、请同学们按刚才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一句话含义的方法: 晏子为什么说这话?楚王这么说是羞辱晏子什么?晏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理解其次句话的含义。 要求学生谁想好了,就把含义写到

5、黑板上。 、评议:句子含义谁理解得好?请含义理解最好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莫非齐国没有人了吗? 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不中用 上等国上等人 下等国下等人是下等国 最不中用最下等国 、好,我们就选这位同学的看法,请最好的那位同学板书,其他同学完成课后练习题二(2)。(生板书:不中用,是下等国) 、晏子真是好口才,以自己的聪慧才智又一次挫败了楚王,请大家练读第4自然段,等会请你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练读评议) 、分角色朗读。 、请在楚王只好陪着笑下面加上小黑点,楚王是不想笑也得笑,笑得多么牵强,多么,多么无可奈何!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但楚王不愿善罢甘休,一计

6、不成是又生又一计,第三次较量又起先了。 7、理解第三句话的含义 、请同学们按上面的学习方法再理解晏子说的第三句话的含义。 、含义想好了,请自由地到黑板上来写写。 、评评谁的含义写得正确,(请写得正确的同学说理由) 若生第三句理解有困难,则协助练习: 柑桔在淮南(),在淮北(),缘由是()。 齐国人在齐国(),在楚国(),缘由是()。 、谁能上来正式板书句子含义?(请同学们完成课后习题二(3)。 、这一回晏子又胜了,真是主子主子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们一起来读第5自然段(师适时点评) 、这次楚王不再是陪着笑,而是只好赔不是了,什么是赔不是?(生在只好赔不是下加上小黑点) (三)、结果练习晓结果。

7、1、从刚才我们加小黑点三处地方读懂了什么?楚王对晏子越来越敬重和佩服) 2、课文怎么写的?(板书:不敢不敬重) 3、是啊,楚王是完全被晏子折服了,而且是心服口服,那晏子是凭什么折服这个老谋深算的楚王的?(过人才智) 仅仅凭过人的才智?(爱国心) 4、练习: 晏子以自己()和(),挫败了楚王的三次羞辱,不但(),而且()。 5、课堂小结: 今日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好,既熬炼了我们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的实力,也读懂了课文,见识了一位才智过人,酷爱祖国的人才晏子。真可谓:晏子使楚,不辱使命,勇挫楚王,捍卫尊严。 第十册教案 燕子 【学习目标】 1、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芒耀眼的春天景色,培育酷爱大自

8、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按肯定依次、抓住特点的视察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的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气勃勃的春天景色。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在视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打算】 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新年问候。时间过得真快,20几天的寒假生活过去了。离别了20几天,假如老师走在大街上,你们还会相识我吗?为什么?你们视察过老师,记住了老师的外貌特点。视察事物记住事物的特点这一点很重要。今日我

9、们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看看作者抓住了燕子的哪些特点,将我们看到的燕子描绘出来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说说小燕子是什么样儿的,燕子飞行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2、学习生字词语。 俊美似的凑成吹拂嫩叶聚集增加水纹荡漾演奏赞歌 3、沟通学生学习状况。 三、图文结合,理解第一自然段,了解燕子的特点。 1细致视察图,说说燕子是什么样子的。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燕子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比较句子,说说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美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智的小燕子”。理解“俊

10、美”的意思。 齐读第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四、图文比照,理解其次自然段,感受光芒耀眼的春天景色。 1细致看图,说说图上的春天是怎样的。 2为什么说春天是光芒耀眼的?带着问题默读这一自然段,文章中描写春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 4再读,找出作者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用“-”划下来。 5为什么作者不写“才下过几阵雨”,而要写“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 6自由朗读句子,比较句子: (1)“风吹拂着柳丝”与“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绽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理解“吹拂”的意思。 (2)“草、叶、花聚集来,形成了春天”。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艳丽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集来,形成了光芒耀眼的春天”。 理

11、解“像赶集似的聚集来”的意思 指导感情朗读这句话。 8你是怎样理解最终一句的? 9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并试着背诵。 总结:这一自然段主要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什么好处? 五、作业: 完成习作光芒耀眼的春天。 抄写生字词。 其次课时 一、试着背诵一、二小节。 二、理解三、四自然段,体会燕子的特点。 1、自由朗读,思索,这两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视察飞行的燕子,听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在空中飞行的燕子的。 2、抓住重点词、句深化理解。(“斜着身子”,是说飞行的姿态美丽;“拂过”是说飞行的速度快;“唧唧地叫着”表现飞行时开心地心情。“有的有的”,写出众多燕子在阳光中,在湖面上飞来飞去,说明燕子

12、怎样“为春光增加了很多朝气”。) 3、理解“横掠”、“沾”、“荡漾”的意思,体会这些词语的好处。 、练习:第三自然段通过写燕子飞行的()、()、(),表现了燕子()。 、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 、视察停落在电线上的燕子,听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停落在电线上的燕子,你认为哪些词语写得好,为什么。 “五线谱”、“音符”分别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停着的燕子“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这一自然段主要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练习朗读二、三自然段,了解它们分别写了什么。 三、巩固生字词 留意“俊”“拢”“谱”的右半部。 四、作业。 、背诵课文。 、听写词语。 【板书设计】

13、 样子:羽毛翅膀尾巴 、燕子赶来:雨、风、柳、草、叶、花、燕 (活泼机智)飞行:空中、湖面 休息:落、谱歌 阿里山的云雾 教学目标: 1、相识“姊、诡、匿、愕”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阿里山云雾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漂亮奇妙的自然景观的酷爱,培育学生酷爱大自然、酷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通过对课文的赏析,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美、意境美,受到美的陶冶,培育爱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阿里山的云雾在没有风的时候和起风的时候分别有哪些特点。 2、理解课文最终一句“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地域广袤,有多数的名胜美景。今日我们

14、就到我国的台湾省去领会一下阿里山的云雾这一奇妙的美景。 2、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自学感知 1、要求: (1)读准字音,自己认犯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通读课文。 (3)在自学过程中,有什么好方法想介绍给大家,有什么问题要同学帮忙解决,一会儿提出来。 2、反馈沟通 三、研读,直奔重点 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2、3自然段,说一说没有风的时候,云雾有哪些特点;起风的时候,云雾有哪些特点。 2、小组内探讨沟通。 3、全班沟通。 共同探讨总结如下: 四、深究,质疑解疑 1、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重点解决:作者为什么会

15、对阿里山的云雾产生“莫名的惊愕与喜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作者产生共鸣。 五、总结全文 1、作者为什么能把阿里山的云雾写得如此之美?(学习作者视察和表达的方法。) 2、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拓展延长 自主选择以下作业中的一项,仔细完成: 1、依据阿里山云雾的特点,完成一幅文配画,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 2、写一篇赞美自然景观的习作,可以依照本文的写法。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还知道台湾的哪些风景名胜,同学之间相互沟通。 词两首 一、素养教化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1、学习“塞”、笠”、蓑”三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忆

16、江南。 (二)实力训练点 l、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两首词的意思。 2、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育学生想像实力和形象思维实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对两首词的理解,培育学生酷爱大自然的情感。 2、激发学生酷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这两首词的魅力所在,培育学生观赏美、鉴赏美的实力。 二、学法引导 ()老师教法 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全程参加,在参加中达到自悟自得。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自练、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沟通。 三、重点、难点、疑

17、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难点 了解两首词的意思,依据这两首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二)疑点 1、词和古诗有什么区分? 2、作者为什么“忆江南”? 3、为什么“斜风细雨不须归”? (三)解决方法 1、老师供应媒体演示,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感悟。 2、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多读、多想。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读、议、赏、用等方式激发学习情趣,帮助学生“走近古诗词”,调动学生主动参加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性。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以前同学们学过许多古诗,今日我们来学习两首词。(板书:3词两首)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依据“预习”或搜集到的

18、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 3、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分? 二、学习记江南 1、以师生谈话的形式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 (让学生自由说,可依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2)老师补充: 白居易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白居易在50岁至55岁期间,曾先后到江南名郡杭州、苏州出任刺史(地方行政长官),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绚丽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妙的印象。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时常回味这段令人愉悦的回忆。这首忆江南同就是他在67岁时为追忆

19、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而作。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4、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探讨沟通自读状况。 (小组内相互沟通: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登记来,待全班沟通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沟通。

20、 (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相互补充,有不同看法可以争议。) 要点如下: 首句“江南好”,直写“江南”之所以值得回忆,一个既浅又俗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憧憬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惟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是自己旧时早就感受到、体验过、熟识了的,并非得之传闻。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 那么,江南的好风光原委“好”在哪里?在白居易之前,人们描写江南春色,比较多的是抓住“花飞”“莺啼”来渲染的,而白居易在这首词里为我们另外开

21、拓了一个新的诗境。三、四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对江南春色美景又一种形象化的描述。 老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细致体会这两句,想像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春天的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照耀在江边盛开的鲜花上,红红的花朵显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显得绿波粼粼,江花、江水两相辉映,红的更红(红胜火),绿的更绿(绿如蓝)。如此剧烈的色调渲染,给人留下了浓得抹不开的光芒耀眼的剧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衬托,充分显示了作者擅长着色的技巧。(可观赏插图。) 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通过反问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美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

22、远而又深长的韵味,令人深醉于江南春色的美景之中。 这首词,写的是诗人自己的江南之忆,特具情味,而又引起读者的遐想,让人玩味不尽,不失为大手笔。 (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三、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忆江南。 其次课时 、复习引入 背诵忆江南(齐背、单独背)。 二、学习渔歌子 1、以师生谈话的形式简介作者。 (先让学生自由说,老师作适当补充) 2、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3、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沟

23、通,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全班沟通。 指一名学生自愿当小老师上台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台下学生可以对“小老师”问难质疑,“小老师”解疑,若“小老师”答不上或答不对的,台下同学可补充、更正,无人答对的老师可引导、帮助。在生生、师生的相互解答、质疑中完善对这首词的理解。 (着重理解“青箬笠,绿衰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引导学生想像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学生看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调原来极其显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覆盖,却又呈现出迷迷漫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冷峭相比,这首词所表现的平和

24、与恰悦,自然别有一番韵致。 (5)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三、指导书写,巩固字音,记忆字形 1、小组内沟通:你是怎样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记住字形的。 2、老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蓑”字。 四、布置作业 1、这两首词让我们领会到了江南的美景,请你选择其中的一首词,把它扩写成一篇写景的文章。 2、请你为其中的一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可以画图画、水彩画、油画棒画、彩笔画,爱好画画的同学,请用你的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吧! (以上两题,自主选择一题完成。)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学习目标】 1、相识本课的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 【学习重点、

25、难点】 理解对湖水的描写和对湖四周风光的描写,从中体会到青海湖梦幻般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闻名的湖泊? 2、今日我们要观赏的是青海湖(板书),作者还说它是梦幻般的湖(板书)。你想了解它吗? 二、学生自主阅读: 1、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个人,小组等)阅读课文,想想并探讨作者从几个方面描写了青海湖。 2、找出自己喜爱的部分,仔细读一读。 3、小组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全班沟通: 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3: 老师引导:作者来到青海湖畔,“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作者虽然介绍了在这幅画卷里是“绿茵茵的草滩”,长满“黄灿灿的油菜花”和“无穷无尽

26、的蓝色的湖水”,但相比之下,重点写的是什么? 2、4:(1)这节开头的“抬眼望去”,望见了什么? (2)眼前的美景使作者想到了什么? (3)作者幻想到了什么情景? 3、5:从哪儿看出青海湖的物产资源很丰富? 4、组织探讨:“谁能信任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句话的意思。引导学生依据并联系课文内容来讲。 5、沟通朗读自己喜爱的部分,说说自己喜爱的缘由,并有感情地读一读。朗读时要把惊异、赞美、被沉醉的感情表达出来。 四、课外延长: 1、激励学生摘录、背诵文中的好词佳句。 2、激励学生课外去找寻有关青海湖的资料,有爱好的同学还可以支找寻其他湖泊的资料。 小学语文第十册 教学设计 金色

27、的脚印 一、素养教化目标 ()学问教学点 相识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二)实力训练点 1、培育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实力。 2、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倾听别人看法的习惯。 (三)德育渗透点 1、透过老狐狸救小狐狸的做法,感受到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不行割舍的亲情,进而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怀、爱惜,激发学生回报父母的情感。 2、透过我的做法,体会到我的和善,从而受到怜悯弱者和爱护野生动物、爱护生态环境的教化。 (四)美育渗透点 感受文中人与动物间的和谐及我的和善,受到人性美的陶冶。 二、学法引导 ()老师教法 启发谈话、点拨法。 (二)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探讨、沟通法。 三、重点、难点、

28、疑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 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做了哪些事,我做了哪些事。 (二)难点、疑点 狐狸和我之间发生了哪些改变?为什么会有这些改变? (三)解决方法 抓住文中相关的内容,反复读,并留意前后的联系,体会狐狸和我之间由躲避到亲昵再到救助的发展改变过程。结合自身饲养小动物的经验,探究出这种改变的缘由。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老师活动设计 激发爱好,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自读探究;沟通中相机点拨,适时评价;展示媒体,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 1、搜集、沟通关于狐狸的故事。 2、通过初读课文,感受文中狐狸的特点。 3、深化探究,懂得动物之间也是有亲情的,我的和善与怜爱不仅感动了狐狸,更值得

29、我们学习,要爱护动物,爱护环境。 4、课外读关于环保题材的文章。 五、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沟通对狐狸的印象,也可讲狐狸的故事。) 看来狐狸在大家心中不是好东西,今日我们来学一篇关于狐狸的故事的文章,学了以后,或许你会给狐狸平反了。 板书:11金色的脚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感受故事大意。 2、汇报初读状况。 (1)读自己喜爱的部分。 (2)说说对狐狸的初步印象,对我的相识。 (3)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读懂的内容可能有:老狐狸救了我;小狐狸在我的帮助下获得了自由。) (可能

30、提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帮助救狐狸?课文结尾及题目有什么含义?) (三)深化探究 1、围绕问题,再读感悟。 2、小组内绽开探讨,沟通看法。 3、汇报探究结果。 针对我为什么要帮助救小狐狸这一问题,应探究出如下内容: (1)起先,我见两只老狐狸救小狐狸没胜利,觉得小狐狸可怜,出于怜悯,我想为小狐狸解开铁链。 (2)当我发觉两只老狐狸在自己家里做了窝并起先咬那根拴铁链的木桩时,我打消了放小狐狸的念头。 引导:我此刻会怎么想? (我会被老狐狸那种不救出孩子不罢休的执著精神所感动,更会暗暗佩服老狐狸的聪慧咬不断铁链就咬木桩。于是确定不放小狐狸,究竟看看老狐狸有多大本领。) (3)我为了满意自己的新奇心,让

31、老狐狸施展自己的本领,又确定给老狐狸投送食物。慢慢地,老狐狸体会到我的和善,和我熟了,常有一些亲昵的举动。我更加感受到狐狸是有情有义的动物。 (4)当我为寻回小狐狸而失足受伤时,是老狐狸给了我暖和,使我得以醒悟,我更加感动,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我最终把小狐狸要了回来,让他们一家团聚。 关于课文结尾及题目的含义,可以这样理解: (1)这篇课文中描写的狐狸,不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狡猾,他们不仅有骨肉亲情,而且知恩图报;不仅有头脑,而且有毅力,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人类学习。 (2)课文结尾及题目的命名,意在呼喊亲情、友情,要互助互爱,把狐狸身上的这种闪光的东西继承并发扬。 (四)总结扩展 1、朗读全文并沟

32、通收获。 2、阅读其他关于狐狸的故事。 (五)布置作业 以相亲相爱的狐狸一家为题,续写这个故事。 小学语文第十册游园不值教学设计小学语文第十册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十册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赵建邦 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 2.读懂诗句的意思,理解诗的内容。 3.体验诗人的情感、想象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古代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宝,数百年来,无以计数的诗人用自己的才情将中华历史点缀的绚烂万分。今日,让我们一起领会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小诗。 板书题目:游园不值 (2)学生简介叶绍翁。 二、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1.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也可以同桌竞赛读。 2.

33、依据自学提示,绽开自学,然后学生沟通。 出示自觉提示: (1)自由读诗,结合书中注释,插图或工具书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情感。 (2)把自学中不能理解的句子写下来。 3.学生沟通,老师随机指导。 (1)值:遇到。(2)怜:可爱。(3)小扣:轻轻敲。 全诗大意:作者去游园,而主子不在,轻轻敲了那柴门很久,也没有人开门,也许是主子疼惜青色的苔藓,怕木屐鞋底在青苔上留下脚印吧!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伸出了墙外。 三、品词析句,想像意境 1师:刚才我们理解了诗的意思,那么大家想象一下,假如推开柴门,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 学生探讨沟通。 师:满园春色真是非常浓艳,大家想一想其他描绘春天的诗句

34、,试背一下。 例: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比读诗句: 出示:传闻叶绍翁在创作这首诗时,最初为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开得艳。”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今) 请品尝一下,现在的诗句好在哪里? 学生品读,分析,沟通。(现在的诗句,内涵更有生命力) 学生自由朗读。 3相关链接 这首诗的最终两句,虽然经久不衰,但也借鉴了前人诗句: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唐吴融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宋陆游 师:看来,我们古诗,一方面要汲取古代文化,一方面肯定要把他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去啊!所谓“学以致用”! 四、随堂练习: 请填入适当的诗

35、句 1春雨,古今多少诗人赞美你:“_”,你来了悄无声息,柳树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禾苗盈盈的散发春的气息。 2河边柳树亭亭玉立,点点冷光,就像一树绿色宝石,正如诗人所写的“_”。 3桃花带露,柳树青翠,这样的景色正如“_”所描绘的情景一样。 试供应三例: 随风潜入夜,润物红无声。 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五、小结 我国诗歌,浩如烟海,我们只有仔细感觉,才能真正领悟其诗情画意,净化心灵。 附:本课板书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小扣(动)(实) 春色红杏出墙(景)(虚)春色炫丽 。/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5小学

36、语文第十册 教学设计 志向的风筝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设计志向的风筝教学设计示例 14*志向的风筝 一、素养教化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相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二)实力训练点 1培育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实力。 2培育学生质疑问难的实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坚韧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育学生酷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学法引导 (一)老师教法 启发谈话、引导、点拨。 (二)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探讨。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难点 1题目志向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看法。 (二)疑点 结尾句的理解

37、。 (三)解决方法 通过阅读、质疑、解疑来解决重、难点;老师点拨疑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老师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自读及探讨,在学生沟通中点拨、评价、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课文。 2课上自读、提问、探讨、沟通。 3课下阅读相关篇目。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经常会望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绚丽的人生之路。今日,我们学习的课文志向的风筝讲解并描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板书:14志向的风筝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

38、问题? 3沟通所得。 (三)再读探究 1围绕自己感爱好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沟通,如看法不一样,绽开探讨,老师深化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 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动旋转多少次。这是靠坚韧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溢了爱。 刘老师课下喜爱放亲自制作的风筝。绝不愿失去亲自把风筝送入蓝

39、天的快乐,有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剧烈的酷爱之情的流露。 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坚韧和酷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结尾句他肯定照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跑、跳动、旋转,恒久展示生命的坚韧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美,又是在告诫我们:应当像刘老师那样酷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建生活。 (4)题目志向的风筝有什么含义。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酷爱的标记,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予自己要在广袤天地间大有作为的志向。题目中志向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看法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扩展 1通读全文,或听范读录音。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3写法上的启示。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语文第十册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材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第14课再见了,亲人一文的教学设计,下面我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一、勇于创新,说理念。本课设计遵循于新课标基本理念第三条主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侧重于培育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