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与共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6170100 上传时间:2022-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美与共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美美与共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美与共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美与共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美美与共教学设计第1篇:美美与共)教案 美美与共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常见词语 2分析课文论述思路、论证方法。 3、理解作者的大同社会理想 【教学要点】分析课文论述思路论证方法理解作者大同社会理想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 【教学时数】:1 【问题导学】 (A)学生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了解作者,解决字词,思考下列问题。 1、导入新课 我们同学学习历史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曾经有很多仁人志士提出“大同社会”的理想。由于各种原因从来没有实现过,这种美好的理想难道就只是空中楼阁?如何实现它?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或许可能给予一种思路。 (板书课题) 美美与共 谁能解释一下两个美”? 课题是从

2、哪里来的,几个“美”分别如何解释? 2、认识作者 费孝通 江苏吴江人,社会学家。 (B) 3、词句积累。 谦逊 欺凌 妄自菲薄 纷至沓来 相得益彰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修已而不责人 【合作探究】 (C) (一)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1、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条件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人们很难接受不同文明共存的原因是什么? 3、我们如何对待本民族历史文化与外来文化? 4、如何实现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世界上? (D) (二)梳理论证方法 5、在论证“人们很难接受不同文明共存的原因”用了什么谁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6、引用论证是在

3、论证哪一问题时采用的方法? (E)老师点拨:本文从运用表达方式的角度来看是议论文,又不完全符合我们通常说的议论文,而具有学术论文与演讲词的双重特点。从学术角度来看,论点鲜明,论据充分。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而作为演讲词,语言深入浅出,饶有风趣。如第3节中对强势文明输出时的态度表述“一古脑地推销自己的文明”第6节中对我们先辈留下经验的引用。 【课堂总结】 第一部分,实现“美美与共,世界大同”理想的前提和艰巨性。 第二部分,实现“美美与共”境界的艰难和可能。 达到“美美与共”境界艰难的原因; 正确对待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 实现“美美与共”设想的可能性。 第三部分,促进人类文化心态的深刻变革,建

4、设“和而不同”的美好世界。 教后反思: 第2篇:美美与共教案 一、导入 全球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它引发了各国各界学者们的研究和讨论。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针对“全球化”、文明、文化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和学术演说。费老于2004年8月在“北京论坛”上作了一次题为“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的发言。在这次发言中,费老分九个部分探讨了“面对全球化,不同文明之间该如何相处”的问题,我们的课文美美与共正是这次发言的第八部分。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费老的发言中,提到了哪些概念和设想。 【PPT放出发言稿的一部分,请一位学生朗读】 近年来,在讨论全球化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多次提到“和而不同”的

5、概念。这个概念不是我发明的,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核心。这种“和而不同”的状态,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它是人们的理想。但是要让地球上的各种文明,各个民族、族群的亿万民众,都能认同和贯彻这个理想,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为此,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我还提出了“文化自觉”。什么是文化自觉?简单地说,就是每个文明中的人对自己的文明进行反省,做到有“自知之明”。这样,人们就会更理智一些,从而摆脱各种无意义的冲动和盲目的举动。 后来,我又进一步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几句话表达了我对未来的理想,同时也说出了要实现这一理想的手段。我认为,如果人们真

6、的做到“美美与共”,也就是在欣赏本民族文明的同时,也能欣赏、尊重其他民族的文明,那么,地球上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就达到了一种和谐,就会出现持久而稳定的“和而不同”。 【提问】在这段文字中,费老提到了哪些概念? “和而不同”、“文化自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可简单概括为:通过“文化自觉”,费老提出了十六字箴言,以追求“和而不同”的理想境界。 【板书】文化自觉美美与共和而不同 课文美美与共就围绕这十六字来行文的。 二、课文解读 (一)提出观点 1、论题和观点 美美与共是一篇书面发言,也可以说它是一篇学术论文。学术论文的最大意义在于发现问题、解决

7、问题,从而推动人类对自然社会以及自我的认识,所以学术论文讲求创造性。 那么美美与共针对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创造性的观点? 我们要在哪一段或哪几段中去找答案?第 1、2段 【朗读】齐读第 1、2段 首先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提问1】这篇文章针对了什么问题? (第一段)如何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 【提问2】针对如何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费老提出了什么创造性的观点呢? 首要的条件应该是各自能够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心态,就是中国古人所谓的“君子之风”前提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2、概念阐释 好,那么这里我们就在文章中第一次遇到了这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8、”,它是本文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提问】怎么理解这十六个字?运用你所学的文言知识,用现代汉语解释一下它的意思。 (人们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懂得)欣赏别人创造的美;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结合在一起,就会达到“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状态。 (什么是“大同”?大同是中国古代思想,基本特征为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没有差异,没有战争。即人人平等自由。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天下大同”是一种美好的愿景) 我们可以从上述问题的回答中,概括出费老在这篇论文中提出的学术主张是:要想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就要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姿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这样才能实现“天下大同”的

9、理想社会。简单地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就是费老的学术主张,也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二)主要内容 我们常在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中提到中心论点这个概念,它是作者在文章中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论文属于论述类文本,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它当作议论文去分析。 美美与共的开头提出了中心论点,接下来,就让我们进一步学习文章是如何对这个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的。 【提问】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3-7段每一段的关键句,并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1、第三段: 关键句是第一句,这样的境界指“美美与共”的境界。但是这一段只是在讲要达到美美与共的境界的难度吗? 注意“比

10、如”这一词,比如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部分的补充阐释。从后文的阐释,我们可以总结出作者从两个角度,论述了三种错误的文化心理,分别是发展中国家可能有的“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闭关排外、极端仇视西方”,以及发达国家容易出现的“妄自尊大”。 这几种错误的文化心理造成了达到“美美与共”境界的艰巨性,同时也说明了达到“美美与共”境界的必要性。我们要之所以达到“美美与共”的境界,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容易产生错误的文化心理。 【PPT放出段意】为什么要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境界 2、第四段: 关键句是最后一句,但要结合上面的内容。 【PPT放出段意】如何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

11、与共” 3、第五段 关键句是第一句 【PPT放出段意】历史上有过“美人之美”以达到双赢的例子 4、第六段 关键句是第一句 【PPT放出段意】当今地球上的人类,应该比古代人具有更广阔的胸怀、更远大的目光,对于不同文化有更高的鉴赏力,拥有一个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的良好心态 5、第七段 可以将第一句看做关键句,但段落大意需要归纳概括 【PPT放出段意】树立“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建设“和而不同”的美好世界;表明了作者面对困难以及与困难斗争的勇气与信心 (三)结构布局 我们总结了每一段的段落大意。通过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我们来看一看整篇文章是如何谋篇布局的。 文章的第1-2段提出了观点,3-6段展开论

12、述,最后一段总结观点和提出展望。从宏观角度看,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思路,这也是我们议论文写作的常用结构。 而在3-6段的论述部分,课文论述部分的每一段都有不同的分论点。 从议论文角度看,第3段还说明了为什么要“美美与共”;而4-6段则从具体做法、史实、道理方面回答了怎么样做到“美美与共”。 这是典型的递进式议论文的写作结构。结合第1-2段,我们可以得出递进式结构的基本思路: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从思维的推进过程来看,体现为一种逐层深入的思路。美美与共这篇文章将论述的主体落在解决问题(即怎么办)这一部分,但在具体的行文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文章论述需要,妥

13、当地安排层次的详略。 启示:除了递进式的结构之外,还有并列式和对比式等常用的议论文结构。但不管采用怎样的结构行文,都要注意表达内容的需要,紧紧扣住中心论点,不偏题、不跑题。【板书:递进式结构,紧扣主题】 (三)论证方法 【提问】这篇文章采用了哪些论证方式?回答的时候,请说出文章的哪里使用了何种论证方式。 第3段: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第5段:举例论证 第6段:引用论证 启示: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让论述更丰富充分。【板书:论证方式】 三、课堂小结 【PPT放出】 美美与共立足于“文化自觉”,全面而扼要地阐释了作者提出的“美美与共”的学术主张,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三个方面对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14、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点展开了论述。 在这堂课中,我们通过学习美美与共这篇文章,了解了费孝通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学术主张,还从议论文角度分析了文章的结构。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希望能在阅读和写作论述类文章方面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第3篇:美美与共教案 美美与共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常见词语读音、词义 2.分析课文论述思路、论证方法 3.理解作者的大同社会理想 【教学要点】分析课文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理解作者大同社会理想 【教学时数】:1 1.导入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特有的文化,并用这种文化相互影响,每一种文化需要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

15、也离不开对其他文化的借鉴和吸收,各种文化之间要坚持对话,摈弃偏见,增进交流,消除隔阂,那么人类的文化就会呈现出灿烂的前景。 2.认识作者 费孝通,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3.背景介绍 于1990年12月,在东京召开的“东亚社会研究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箴言。 4.字词积累 纷至沓(t)来 酝酿(yn ning ) 相得益彰(zhng) 糟粕(p) 收殓(lin) 抵(d)制 词语解释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者两件事物相互配

16、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5.课文深入 1) 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条件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怎么解释? 3) 为什么要“各美其美”? 4) 怎样做到“美人之美”? 5) 人们很难接受不同文明共存的原因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6) 要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境界需要世界各国摈弃怎样的心理? 7) 如何实现“美美与共”? 8) 文中引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修己而不责人”等格言的目的是什么? 9) 如何实现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世界上? 6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日本访唐等例子 引用论证:引用孔子的哲

17、学思想 对比论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对比 【课堂总结】 1.首先( 1、2段)提出中心论点,并分析实现“美美与共,世界大同”理想的前提和艰巨性。 2.接着(3-6段)具体分析实现“美美与共”境界的艰难之处并举例说明实现的可能性,指出要善于“美人之美”。 3.最后(7段)提出要树立“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建设“和而不同”的美好世界。 【写作特点】 1.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 2.采用层层深入的论证方式。先论证基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然后论证更深层次的“美美与共”。 3.论据典型,结合中国历史,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4.在论述过程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运用大量成语和名人名言,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戏曲与美术教学设计 美发与形象设计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美国 舞美设计教学 论美教学设计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5页 共15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