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天真论”的心理调摄原则] 天真但是有原则.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6168678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古天真论”的心理调摄原则] 天真但是有原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上古天真论”的心理调摄原则] 天真但是有原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古天真论”的心理调摄原则] 天真但是有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古天真论”的心理调摄原则] 天真但是有原则.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上古天真论”的心理调摄原则 天真但是有原则 上古天真论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的养生名篇。该篇认为人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活动过程,取决于肾精气的盛衰,若欲延年益寿,就必需擅长保养精气、保持精气的旺盛不衰。因此,黄帝内经特殊重视把调神养生作为养生理论的核心,在其首篇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即提出:“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虽只廖廖数语,内涵却博大精深,所述相关神的养生之道,可谓是心理养生的调摄总则,而其精髓当是“恬虚无,精神内守”。 恬虚无 “恬虚无”就是要求人们思想娴静,没有过分的欲望。这就应做到心情宽松、安静,少存邪欲之念,不要患得患

2、失,保持思想纯平、心神安静、心情乐观的状态。恬虚无的养生方法,详细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节嗜欲。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故半百而衰也。”这就是说假如时常御神,恣情纵欲,则精神简单耗散,过早苍老。即如吸烟饮酒过度、纵欲过度、夜生活过度,人的血肉之躯并非铁铸,又怎能受得了呢?黄帝内经中还说到“入房过度则伤肾”,并言“口嗜而欲食之,不行多也”,否则,“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嗜欲”,即人欲、欲望,是人们维持生存和繁殖后代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须要。它既包括物欲、食欲、情性之欲,又包括利欲、权势欲等。黄帝内经主见“节嗜欲”,认为纵欲会伤情害德,影响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因而

3、提出治身养性的节欲之道。弗洛伊德认为欲望是一种原动力,人生的乐趣就是在目的得到满意之时。但是,不论是崇高的精神追求,还是基本的物质须要所形成的欲望,其实现和满意都是一个行动过程,一个生命消耗的过程。“欲壑难填”,旧的欲望得到满意后,新的欲望又会出现,而且要求愈来愈高。因此,在人们有限的生命中,对欲望的选择与节制是特别重要的,适当的节欲是生命的建设与升华,是生命长度的延长和厚度的拓展。 (二)乐知足。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又说:“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意思是指人们社会地位有凹凸,生活水平及方式各有不同,不要去相互倾慕而应各安于本位。俗话讲“知足者常乐”。

4、人的需求和愿望,应与社会现实和个人条件相联系,不要作过分的奢求,而应知所满意,就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得到相应的享受,应当说这就是美妙的生活,假如不知满意,就会增加思想负担,损害心身健康。所谓的“知足”,不是指不思进取、消极无为、满意于目前的生活现状,而是无论处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使自己的心理处于愉悦的平衡状态。美国哈佛高校进行一项长达60年的探讨结果显示,大约75的人在75岁的时候还活着,其中多是知足常乐的人。好身体和长寿取决于感情上的应付实力,并且保证自己不在心理上受到任何压力,而这要比其他一些诸如熬炼,或者是饮食习惯的一些因素更为重要。 其实,“节嗜欲”与“乐知足”是相互包含的。因为,懂得知足

5、的人亦擅长节制自己的欲望,恬寡欲、不追求名利的人就能使自己的心态处于恬愉之中。保持这种恬虚无的心境,则可使人心身健康、长寿。 精神内守 “精神内守”,主要是指人对自己的意识思维活动及心理状态进行自我熬炼、自我限制、自我调整,使之与机体、环境保持协调平衡而不紊乱的实力。 要做到“精神内守”,首先要知“守神”。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是人体脏腑气血盛衰的外露征象。然而,在生命过程中,“神”易于动而致耗,难于静而内守。因此,黄帝内经特殊强调“神安则延寿,神去则形散”。“守”是坚守、保持之意。守神,即是要求一个人应保持神气内潜而守持于中,使精神专一,不致外越,其神可养,方能身安延寿。只有精神专一,才能“嗜

6、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不致于神乱。 其次要擅长“御神”。黄帝内经说:“时常御神,故半百而衰。”御即驾御、限制的意思,御神就是要有意识地限制和调整自己的心神。人是有感情的,无论在生活、工作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难免遇到不如己意的事情,而在精神上受到肯定的刺激。擅长御神的人,则能时时、事事做到限制自己的情感,既不使其太过,又不使其长久,做驾驭自己情感的主子。此外,对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既不为非原则的无端琐事而忧虑焦躁,也不为一时得失而牵肠挂肚。否则,会耗损精气,致“半百而衰”。对于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要能“自讼、自克、自悟、自解”,善自排解,善自我限制,“则得长生也”。 综上所述,黄帝内经所提倡的“恬虚无”,并不是说要人们看破红尘,完全无所欲、无追求,而是说要量力、要适度、要现实。恬虚无是一种养生的手段和方法,而不是人们追求的目的。所谓“精神内守”,也不是说精神恒久不外泻、神伏而不动,而是指精不妄损害、神不妄动之意。此外,“恬虚无”与“精神内守”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协同关系。恬虚无、心平气和能使精神保持专一,不易为身外之物而扰动心神,脏腑之精也可得以有效守持而功能协调正常。而心理状态的自我限制与调整则有利于使人做到抑情忍欲、割弃荣愿,达到恬虚无的心境。“恬虚无,精神内守”的心理养生原则,对于我们今日预防疾病,保障健康,延年益寿,仍有着极其现实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