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第一课时).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137812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第一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第一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第一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第一课时).doc(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课 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第一课时)课程标准1-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历史进程的影响2-1描述历史上几个主要文明区域的概貌及其空间分布2-4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的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教学重点:了解、掌握古埃及、古巴比伦的早期文明及大江大河对其产生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理解人类文明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 相互影响的结果。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地图资源:可以突破几个主要文明区域的空间分布。(2)突出自然环境对文明起源的影响:几个主要文明区域(大江大河对早期人类发展的影响深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可采用案例教学方式或分组讨论法:四个区域可以选择一个重点讲述,其余可通过学生自学的

2、方式。四个区域可以由四个组分别进行讨论学习,然后各组交流成果,最后由教师进行概括和提炼。(4)在学习中还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补充如金字塔的考古情况、伊拉克近况、中国长江流域文物考古新发现等,加以增加兴趣。(5)学生自主发现与探索:为什么文明都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金字塔怎么造起来的?为什么早期人类分布在北方居多?教学设想从现实导入、设置疑问:人类文明已进入高度发达的21世纪,不禁要问人类早期文明是如何的?是什么催生了早期文明?这些问题的理解不仅对了解历史有用,而且还会对我们创造更辉煌灿烂的文明有借鉴作用。教学过程:一、尼罗河的赠礼1、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师:看图2-1古代埃及,思考讨论

3、:(1)埃及位于哪个洲?哪里的自然条件如何(气候、河流)?(2)人们是如何利用尼罗河的?2、古代埃及的发展师:请你画出古代埃及历史发展的时间轴生:阅读教材并制作时间尺,进行交流。3、概括观点师:分析古代埃及的兴起的线索自然条件 农业发达 村落城市兴起 人口增加 手工业商业发展 出现早期国家师:你从上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二、新月沃土师:观察新月沃地思考:(1)说说这一地区近年来有何重大事情发生?(2)说说这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河流)人们是怎样克服自然的挑战的?(3)早期居民有哪些?(4)完成两河流域统一大任的是谁?课堂小结:古埃及(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 出现小国发展 公元前3000

4、年 统一 公元前15世纪 最强盛 地跨亚、非两洲 公元前6世纪 被波斯所灭 新月形沃土:西亚文明的发祥地 东部 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公元前18世纪 汉谟拉比 统一 西部 腓尼基人 希伯来人(今犹太人)作业布置:作业本P15-17页第一课 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是上一课时的延续。本课时从印度河、恒河的自然环境来体会大河流域对世界文明的作用;以长江、黄河的自然条件为切入点,探寻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让学生比较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差异,进一步理解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程标准1-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历史进程的影响2-1描述历史上几个主要文明区域的概貌及其空间分布2-4描

5、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的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教学重点:了解、掌握古印度、古代中国的早期文明及大江大河对其产生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理解人类文明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 相互影响的结果。教学过程:导入:从复习旧课中引入三、印度河和恒河的哺育师:观察图24古代印度分析:(1)印度半岛的地势是如何的?(2)印度成为文明发源地的优势在哪里?(3)古代印度对周边国家产生的影响源自于哪些因素?四、黄河与长江:中华民族的摇篮师:黄河与长江何以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师:观察图25思考:氏族遗址分布有何特点?通过考古发现人们可以了解远古生产生活。当回考古学家:下面有三组考古发现:A图26中的玉器有什

6、么价值?B图28说明了什么?C某遗址中发现了五千多年前的石犁与耕田器,说明当时有怎样的生产特点?课堂小结:通过学习你认为人类文明在起源地上有何共同特点?请分析你的观点?突出:自然环境 早期人类的活动 古代印度(印度河、恒河流域)1、发展公元前2500年 出现城市国家 公元前20世纪 雅利安人入侵公元前6世纪 阿育王基本统一印度半岛2、文化:最早种植棉花 佛教的诞生地古代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1、距今一万年左右 出现早期农业 2、文化:良渚文化 红山文化 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 3、约公元前2070年 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公元前1600年 灭夏建商作业布置:作业本 P18-19页第二课

7、 早期国家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思想(一)教材结构分析 教材按照城市、王权、阶级、国家、军队先后出现的时间顺序,清晰简要地刻画了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多种标志,隐含着历史的发展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道理。这种中外混编、逻辑清晰的编写方式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探讨历史及其文明的发展,理解人类文明的丰富内涵,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教材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如精选了丰富多彩的图片、可读性极强的小故事,从不同角度表现阶级的分化、王权的确立等一些枯燥、艰涩的内容,让学生对早期阶级、国家概念形成一个大致的轮廓,并进一步加深认识和理解。(二)教学目标 1、通

8、过国家的出现、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分工的发展和阶级的分化,认识和理解国家的出现和形成。 2、通过分析城市居民所生活的不同条件,理解和分析贫富差别的出现、社会的逐渐分化;也可以通过城市的规模和布局,了解不同阶层居民的生活状况。 3、了解作为权利象征的金字塔、九鼎等,充分认识王权的实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早期社会文明,了解人类进步的历程;了解和掌握人类社会的阶级分化和阶级统治。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来认识历史现象。明确城市、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认识和理解国家、阶级、王权等出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辅助课件,有关的图片

9、资料和文字资料,课内活动的设计。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活动的准备工作,查找有关金字塔和空中花园的图片和资料。教与学的过程(第一课时)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大河流域的文明,还记得课中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几个国家吗?”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四大文明古国是埃及、古巴比伦、印度、中国。“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早期国家是怎样形成的。”由此引出本文的主题。城市开始出现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古代城市遗址的资料,图片或影视片,课上组织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阅读、整理收集到的资料。1、分析讨论;描述古代城市的布局、功能和特点,并探讨古代城市的形成原因及条

10、件。2、阅读教材,绘制两河流域的乌尔城、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达罗和我国夏朝都城二里头遗址的平面示意图。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都由城墙、宫殿、作坊、神殿、街道等组成。)活动选择几个比较点,如城市的布局、规模、功能等,启发学生比较现代城市和古代城市的异同,更好地认识古代城市的功能和特征。王权神圣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思考讨论如下问题:1、埃及的国王为什么叫做法老?2、法老的金面具说明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对法老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利及统治有一定的认识。教师补充相关资料,提问:大禹划定“九州”、铸造“九鼎”意味着什么?(鼎为权力的象征,以此确立其权力)阅读教材,思考:1、禹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其权力

11、的?召见各部落首领,接受朝贡;诛杀不服从自己的部落;划定“九州”;铸造“九鼎”。2、启如何加强权力的?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加强国家权力。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王权得到加强和巩固。小结:略作业布置:社会作业本P20 22页第二课 早期国家的形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阶层人们的遭遇和地位,尤其是通过分析印度的等级制度,中国的分封制度,认识人类社会有了明显的阶级分化。2、尝试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分析军队和刑法在早期国家形成时期的作用。教法建议:本课教学可展示一系列反映贫富差异和阶级分化的墓葬考古资料来感染学生,如埃及金字塔想象图、古印度种姓制度示意图、中国商朝时期的墓葬

12、资料,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将“印度种姓制度”阅读卡中的故事编成小品,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即兴表演。摸拟一个古巴比伦汉漠拉比时代的法庭,由同学扮演法官、奴隶主、自由民、奴隶等不同角色。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感性理解。新课导入:从复习旧课中引入分化的社会 让学生收集、查阅反映埃及贵族奢侈、豪华生活与奴隶辛苦劳作的图片资料,或者展示埃及奴隶建造的宏大神庙、纪念碑等壮观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宏大建筑的建造之谜,感受埃及贵族与奴隶生活的天壤之别。 (小品表演) 将阅读卡中的故事编成小品,组织学生在班上即兴表演。这样,即加深了学生对等级分明的种姓制度的感性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同学间的交流和合作。随后

13、,教师对每个等级的名称、所包括的社会阶层和义务及其在印度社会中的地委进行讲解。 阅读课文,回答:我国商朝社会哪些人是统治阶级,那些人是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商王、贵族;被统治阶级:平民和奴隶) 教师介绍有关殉葬的资料,让学生感受奴隶的悲惨命运。军队与刑法 战争故事是初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教师可利用参考资料,或收集相关资料,讲述古代埃及和中国夏商时期发动的战争和军队概况。思考;1、古代军队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古代国家建立强大的军队有什么作用?巩固国家统治和王权,开拓疆域。播放录像汉谟拉比法典学生阅读教材,然后模拟表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时代的法庭,由同学分别扮演法官、奴隶主、自由民、奴隶等

14、不同角色。 通过此项活动,让学生对法律和刑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人民的工具有深刻的认识。 学生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说出与我国古代刑法有关的汉字,认识到当时刑法的残酷。 思考:当时刑法为什么这么残酷?为了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秩序。小结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别概括本课的要点。自我测评1、早期人类文明大都发源于大河流域的原因: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较丰富;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有利于农作物的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由此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2、比较四大文明古国 城市王权社会等级刑法埃及孟斐斯法老统治阶层:王室、僧侣和贵族;自由民:工

15、匠和农民;奴隶两河流域乌尔城国王汉谟拉比法典中国二里头贵族、平民和奴隶印度摩亨佐达罗国王婆罗门、刹地利、吠舍、首陀罗2、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隶主阶级意志的法律?请至少列出3条理由。 答案:1、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 2、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 3、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 作业布置:社会作业本P23 24页步的象征。第三课告别野蛮(第一课时)要点:通过文明起源时期文字、工艺、科技、宗教等多方面的发展状况,了解人类告别野蛮时代进入文明社会后的文化成就 。 教材结构 从刻画符号到象形文字 古老的科学探索 宗教的奥秘 文明产生过程中的

16、文化成就教学目标:1、通过对古代埃及、西亚和中国商代文字的了解,思考并归纳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文字特征,理解文字产生的原因和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2、根据图片资料挖掘、获取有效信息,或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并整理、归纳有效信息。3、学会在课堂上恰当展示自己,与人合作,提高自己的探究学习能力。教学重点:文字产生的原因和古代埃及象形文字、西亚的楔形文字、中国甲骨文三种文字的各自特点及意义。教学难点: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对待与分析人类文明的传承。教学建议: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前阅读七年级上册相关内容。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这三种文字有什么共同点?三种文字各自特点

17、有哪些?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用图表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突出重点。2、展示中国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文字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从中体会文明传承的意义。学与教的过程激发兴趣:(新课导入)flash(爱在西元前),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目的有三:(1)采用flash导入新课,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2)突出重点文字产生和文明的关系。创设情景、合作探究:(新课教学)一、文字产生的背景记忆和交流的需要问:(1)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历史是靠什么方式流转下来的?你觉得这种方式有何不足? (2)人类最初发明的文字是怎么样的?由此转入下一部分的教学活动。二、文字产生的过程:刻

18、画符号图画文字象形文字让学生了解这个过程三、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老的文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等建议:根据课前布置,运用收集的资料,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图2-25、2-26、2-27及教材内容,小组讨论以下问题:这三种文字有什么共同点?各自的特点有哪些?在学生讨论师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释疑,讲清重点,突破难点,并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必要时,可以用图表形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四、汉字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回顾三种文字形成后的发展演变,明确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运用汉字起源的有关材料来说明文字是人民的创造及文字的作用。在这个部分教学中,能够使学生明确1、文字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19、,体会文明传承的意义;2、较完整地认识三种文字的发展演变过程;3、在比较中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五、文字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结晶六、文字的作用告别野蛮、走向文明(1)“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促进记忆和交流(2)记录历史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绝好材料,文化的活化石(3)积累知识、传承文化告别野蛮、走向文明总结升华: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文字是人类社会某一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是远古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而来的。文字的产生是人类的发展进程出现质的飞跃告别野蛮、走向文明。从此人类才开始有自己的历史。问题研讨按照新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是为课程标准服务的,也就是说,只要符合课程目标

20、和内容标准的要求,教师可以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根据教学的内容自主地整合教学内容。所以,如何处理好教材,是新课程实施后,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教材处理应胆大心细。胆大是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需要大胆地整合教材内容。心细指教师在教学设计前,要吃透教材,理解课程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心细是胆大的前提,胆大必须心细。作业布置:作业本P25-27页宏大的工程和精巧的技艺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古代东方文明古国在建筑、园艺、青铜铸造等方面的学习,认识这些成就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和影响;(2)、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并整理、归纳出有效信息;2、过程与方法:通过

21、合作学习,领会任何重大工程、科学发明等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形成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工程建设艰辛历程,认识任何成就都是努力的结果,树立孜孜以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认识东方文明古国在建筑、园艺、和青铜铸造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及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教学难点: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将世界各地文物与现实联系起来,领会文明传承的意义并初步树立历史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和群众观点。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内容就时间而言相距遥远,但就意义而言近在咫尺,充分体现了文明的传承性和历史的延展性。故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展示相距遥远的古代文明成就,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

22、,体验感受文明的意蕴。 教学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大开眼界:播放有关埃及的风光视频,由此引入。欣 赏激发兴趣自然引入埃及金字塔1、 小试锋芒:提供与金字塔有关的四个词语;2、 出示“金字塔长存之谜”,引出金字塔建造之谜;3、 指导学生讨论金字塔建造之谜;4、 播放影片金字塔建造5、活动:算一算1、 根据词语讲出与金字塔的联系;2、 了解;3、 各抒己见;4、 欣赏;5、计算,感悟1、 由四个关键词,使学生对金字塔有一大致了解;2、 激发学生好奇心,为金字塔的建造埋下伏笔;3、 培养学生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4、 形象了解;5、通过这

23、个活动,使学生感悟到人民群众是文明的创造者,任何文明的产生都离不开集体的智慧。空中花园1、出示空中花园图片,讲述建造空中花园的动人传说2、活动:奇思妙想;3、了解七大奇迹及中国能与其相媲美的宏大工程;1、欣赏2、合作讨论 设计方案3、了解、欣赏1、 在流动的音乐中了解空中花园,给学生一种美感;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想象力;3、 了解中国在建筑上的文明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中国青铜文化活动:青铜文化知多少(小组竞赛)合作、竞争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小结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情感的升华。说一说本节课最大的收获或体会;知识的回顾,情感的升华。 补充资料: 影片资料:埃及风景片 埃及金

24、字塔中国青铜文化等;图片资料:金字塔图片 空中花园图片 中国青铜器图片 七大奇迹图片等;作业布置:社会作业本P2829页 宗教的神秘“宗教的奥秘”古代人们基于对自然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认识,在一些地区盛行宗教崇拜和宗教信仰。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佛教,广为流传,影响深远。(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古代埃及、西亚和商代文字的了解,思考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文字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理解文字的产生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2、通过对古代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商代青铜器等文明成就的学习,认识古代东方文明古国在建筑、园艺和青铜铸造等方面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3、通过对古代东方文明古国在天文、历法、医学、数学

25、及宗教等方面的了解,认识科学探索和宗教崇拜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和影响。(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佛教的创立和传播过程。 难点:1、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对待与分析人类文明的传承。 2、宗教在进入文明时代后的社会作用。教学准备(三)教师准备:多媒体辅助课件、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学生活动设计、电影录像片段。 学生准备: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课前分组并讨论相关的问题。(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的整体构架学生活动,配合教学,突出重点,强化难点小组合作,探讨主题提出问题,激思质疑阅读教材,知识抢答播放录像,教师讲解,突破难点。教与学的过程(展示图片,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和宗教有关的图片,引导同学

26、们进入宗教的学习。请同学们谈一谈和宗教有关的人、事或物?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对于一些错误或者过激的言词给予纠正。让同学们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阅读教材,师生探究)1、看图回答,他是谁? 阿蒙神。2、他在古代埃及有什么地位?3、古代埃及人从开始就都信奉他吗?4、宗教在古代埃及社会生活中有什么地位?(观察教材42页图片,思考)1、请一位同学描述该图片?2、图上的内容和古代埃及的宗教有什么联系?3、金字塔、木乃伊和埃及宗教有什么关系吗?(欣赏埃及相关建筑图片,感受古老文明的伟大成就)(展示漫画)通过观察漫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望,并且对较为难理解宗教有所认识,可以引入到佛教的学习。(播放录

27、像“佛教”)通过播放“佛教”的录像,学生可以对佛教的产生有更深的了解。避免枯燥的讲解。(师生探究)释加牟尼为什么要创立佛教? 寻求解脱生、老、病、死等痛苦之道;2、他认为人痛苦的根源是什么?3、怎样才可以消除痛苦?4、你怎样看待释加牟尼的这种看法?(活学活用)展示有关佛教的资料,分析相关的问题。1、从材料中判断,佛教的教义是什么?为什么佛教要宣扬这个教义? 反对印度的等级制度,否定婆罗门教和神早种姓之说。3、材料中宣言的“众生平等”是真的平等吗?如何理解佛教宣扬的这种“平等”? 佛教给人们的只是虚幻的信佛得救的平等,实际上起了麻痹广大群众积极进行斗争的作用。佛教的教义对刹地利、吠舍种姓的奴隶主

28、有利。教师详细解释佛教的教义。(佛教的传播)教师提供图片,明确路线,让学生根据图中所示归纳佛教传播的路线。向西北传入中亚,向东南传入东南亚,向东北传入中国,又由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课外延伸)思考:阿育王对佛教发展的贡献。 佛教在印度得到很大发展,并且促使佛教向周边国家传播,促进了宗教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讨论;讨论宗教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和作用?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曾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起过重要作用。人类文明的发展是由古代文明发展而来的,要理解古代文明,了解宗教的情况是必不可少的。(课堂小结)对本课内容归纳成选择题的形式,利用一些时间进行知识检测和回顾。(自我测评) 师生共同完成。(课后作业)综

29、合探究的相关内容。并利用课余时间探讨佛教的作用,对佛教有正确地认识。综合探究二 感悟沧桑巨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以时空遨游为主要形式,以说古、道今、畅想未来为主要线索,通过对古楼兰城环境变迁和长江洪灾调查资料等的分析探讨,客观评价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情感、态度、价值观:辨证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和公民责任感。教学重点: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讨论探究,小组合作,小组竞赛教学过程:导入:以旅游为话题导入“感悟沧桑巨变”为主题的时空

30、遨游新课时空隧道第一站:说“古”欣赏歌曲楼兰姑娘和配乐朗诵古楼兰,把学生带如一个文明而神奇的古城。出示古楼兰遗址地图,形成古今强烈反差引导学生探究古楼兰文明消失的原因,初步认识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的相互关系时空隧道第二站:道“今”环境问题依然严重(1)播放长江三峡风光和长江洪灾录象,从直观对比中认识环境破坏带来的危害。(2)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以长江洪灾的调查资料为素材,合作探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进一不提出整改措施。1、 环境建设取得的成绩。播放东阳江整治前后的录象,说明只要人类遵循自然,重视环保,自然也会赐人类厚礼(二) 时空隧道第三站:畅想未来分小组活动:第一二组:用图画畅想明天的东阳第三四组:设计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课堂小结以赠送旅游留念的形式让学生对格言进行分析、择取,在分析格言的过程中明确本课主旨课后延伸调查“东阳经济开发区”在环保方面的具体措施,并提出改进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