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传统教学作文.docx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6135359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传统教学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经典传统教学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典传统教学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传统教学作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典传统教学作文作文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在未有文字之前,我们的祖先就起先了作文。正如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所说:“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其中有一个人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毫无疑问,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篇石破天惊的口头作文。文字既出,写作实践得到空前发展,且不说灿若繁星的不朽之作,就是那些用甲骨文为记录符号的占卜、天象,描写征战、田猎的辞片,也是稀有之作。至于写作理论,林林总总,千汇荡荡,其中有些观点千余年来始终熠熠生辉。多读多写,利病自明。传统的作文训练,很重视多读多写。有人问苏轼,“学文如何?”他回答说:“前辈但看多做多而已。”欧阳修也说:“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看来多读多写虽

2、是“笨”方法,却是行之有效的。有故事为证,据欧阳修全集记载:“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古人又认为,“读”不能代替“写”,要写好文章,肯定要长写。唐彪说:“盖常作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作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他认为:“人之不乐多作者,大抵因艰难费劲之故,不知艰难费劲者,由于手笔不熟也。”总之,要手笔熟,唯有多写,这才符合从写作实践中培育写作实力的规律。文字频改,工夫自出。古人有“文不厌

3、改”、“日锻月炼”之语,勤写还需与多改协作。多改,目的在于深化揣摩,一方面可以达到更坚固地驾驭语言文字的运用方法,同时养成肃穆仔细、一丝不苟的写作看法和习惯。贾岛“推敲”的传闻,欧阳修改定醉翁亭记第一句的故事,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炼字佳话,都是喜闻乐见的轶闻美谈。这一类的典故,数不胜数。多改,并不是依靠老师给改,而是要求学生自己修改,不是只指个别词句的润饰,而是指通篇文章的检点。唐彪在读书作文谱引武叔卿的话,说:“如文章草创已定,便从头至尾,一一检点。气有不顺处,须疏之使顺;机有不圆处,须炼之使圆;血脉有不贯处,须融之使贯;音节有不叶处,须调之使叶。如此细致推敲,自然疵病稀有。”有些人不

4、但要求学生仔细修改自己的文章,还提倡看别人怎样修改文章,从中体会写作方法,吸取有益的阅历,所以有这样的传闻:黄鲁直于相国寺得宋子京唐史稿一册,归而熟观之,自是文章日进。此无他也,见其窜易句子与初造意不同,而识其用意所起故也。仿照先哲,精妙自来。古人认为,儿童作文是从仿照起先的,仿照是沟通读与写的桥梁。刘知几说:“夫述者相效,自古而然。”又说:“若不仰范前哲,何以贻厥后来?”很多有成就的作家在他们学习写作之初,都经过仿照练习这一阶段,就是在他们有了很高的写作水平的时候,为了学习某种新的表现手法,也须要仿照。白居易的诗句:“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就是由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脱化而来的;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是由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点化而成的。仿照什么,怎样仿照?古人的一些主见是值得重视的。归纳起来有两条:一条是仿照名家名篇。朱熹说:“大率古文章皆是行正路,后来杜撰的,皆是行狭隘邪路去了。而今只是依正的路脉做将去,少间文章,自会高人。”探讨历史上大作家成“家”的过程,可以看出,他们总是学了前世名家的文章,吸取其所长。另一条是不袭古人诗文,王守溪说:“所为文必师古,使人读之不知所师,善师古者也。韩师孟,今读韩文,不见其为孟也;欧学韩,今读欧文,不觉其为韩也。若拘拘仿照,如邯郸之学步,里人之效颦矣,所谓师其神,不师其貌,此最

6、为文之真诀。”仿照古人,不袭古人,这是学习古人的正确路子。因为古人写的是彼时彼地的人和事,而学生写的是此时此地的人和事。借鉴古人的写作方法来表达今日的内容,文章是自己的,而抄袭古人则是毫无意义的,也达不到练习作文的目的。先放后收,路子自通。古人一向主见训练学生作文要经过“先放后收”的过程。首先鼓动学生大胆地写,等到有了肯定的基础之后,再要求精炼严谨。谢枋得说:“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心小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豪荡入纯粹初学熟之,开广其胸襟,发舒其志气,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放言高论,笔端不窘束矣。”欧阳修在与渑池徐宰中指出:“作文之体,初欲奔驰,久当撙节,使简从严正,时或放纵以

7、自舒,勿为一体,则尽善矣。”古人认为,学生练习作文,必需经过一个由放到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章逐步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奇到平,作文水平也就逐步提高了。这是符合学习作文的一般规律的。初学者由于不会作文,不免有畏惧心情,假如鼓动他们大胆地写,尽情地写,发挥其想象,扩展其胸臆,会打消他们的畏惧心情。文章的形式虽然粗糙,但内容都比较丰富,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提炼,就会逐步提高。假如违反这一规律,学生刚练习作文,就在文章上作许多规定,提出过高的要求,这样,不仅会使他们感到作文很难,而且也不行能达到要求。历史上大文学家在指导初学者作文时是按着这个路子指引的。欧阳修给徐较秘的回信中有这样一段话:“所寄近著甚佳,争论正宜如此,然著撰苟多,他日更自精择,少去其繁,则峻洁矣,然不必牵强,牵强简节之,则不流畅,须待自然而至也。”苏东坡在给李豕的回信中也说了类似的话:“惠示古赋近诗,词气卓越,意趣不凡,甚可喜也,但微伤冗,后当稍收敛之,今则未可也。”文学家之见略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