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通脉四逆汤.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6134125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通脉四逆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九、通脉四逆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通脉四逆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通脉四逆汤.ppt(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通脉四逆汤及加猪胆汁汤陈 建【原文】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7)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70)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390)【方解】通脉四逆汤即四逆汤加大附子用量、倍干姜而成,以增强破阴回阳之力。再加猪胆汁就是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通脉四逆汤回阳复脉 猪胆汁益阴,兼以反佐。【功效】破阴回阳,通达内外;回阳救逆,益阴回阳【主治】阴寒内盛,格阳于外之证 阳亡阴竭之证 汗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烦躁面色赤,身反不恶

2、寒,脉微欲绝,舌苔白滑或黑滑。或厥冷无脉,或干呕,腹痛,或咽痛,或呕利止而脉不出,或四肢拘急不解舌质淡。吐下之后,阳亡阴脱,吐无可吐,利无可利,更见汗出而厥,四肢拘急,脉微欲绝。【临证思路】现代临证,急性传染病高热后期,出现少阴寒化证兼身反不恶案,烦躁、面赤、咽痛等假热现象者均可用之。如肠伤寒后期并发肠出血症,严重者,常伴有汗多亡阳,引起危殆,用通脉四逆汤回阳通脉,可获良效。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用于下利过甚,大汗出,四肢拘急不解,阳亡阴脱而病情更严重者。【医案】(一)真寒假热案(一)真寒假热案 李东垣治冯氏子,年16病伤寒,目赤而烦渴,脉七八至。医欲以承气下之,已煮药,而李适从外来,冯告之故,李

3、切脉大骇曰:几杀此儿!内经有言,在脉诸数为热,诸迟为寒。今脉八九至,是热极也。殊不知至真要大论云:病有脉从而病反者何也?歧伯曰: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王注云:言病热而脉数,按之不动,乃寒盛格阳而致之,非热也。此传而为阴证矣。今持姜附来,吾当以热因寒用之法治之。药未就,而病者爪甲已青,顿服八两,汗渐出而愈。(李东垣医案名医类案。伤寒门)(一)真寒假热案(一)真寒假热案 按语:病热见脉数,按之不动,乃虚数也,属无胃气之脉类。虚阳飞越于外,假斥脉道所致,预后多不良。素问平人气象论云:“人一呼脉四动以上者曰死。”当急救回阳,尚有一线可生之机。本案幸遇大家调治,否则,杀人无血耳!于此可见李氏学验

4、至精,堪为后学之典范。(二)脏结案(二)脏结案 马某,中年人。中秋节前,午餐后因食果饵而引起腹痛,发自两胁,下趋少腹,自申至戌,疼痛如掣,辗转呻吟,举凡内服外敷之药均不应,乃着其兄到舍就诊。见其而色青黄,额上微汗,言而微,呻声己转弱,当由于疼痛过甚所致。手足冰冷,舌白无苔,脉沉微,意其外肾必收缩,探之果然。以三阴经脉相交于腹胁,阳气衰微,阴寒凝聚,厥阴为风木之脏,其势向下,阴筋受凝寒惨栗之殃,此为脏结之危候。仲师谓:“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死。”(二)脏结案(二)脏结案 其阳虚当非一日,舌白已露一斑,果饵之食,特诱因耳。除着其妙老姜、葱头热熨外,即与通脉四逆汤,炮天雄30克,

5、干姜21克,炙草9克。嘱其连服两帖。归后拈书复对,金匾谓“入府则生,入脏则死。”入府人脏为气机转变使然,因无定律,系念不已。越晨,闻敲门之声甚厉,知复邀诊,当下心戚戚,意其病必入脏而成定居,操刀之咎,恐难窒谗人之口。急问其病情何苦?对以能睡,病况好转,遨听之下如释负重。复往诊之,已能起行,只有余痛未泯耳。与真武加龙、牡之轻剂而愈。(经方临证集要(二)脏结案(二)脏结案 按语:伤寒论书中,虽有脏结的脉证记载,但未出具体方治,本案用通脉四逆汤,并以天雄易附子治愈,可补仲景之未备,特录出,以供临床参考。(三)(三)吐泻吐泻案案 周某,年届弱冠,大吐大泻之后,汗出如珠,厥冷转筋,干呕频频。面色如土,肌

6、肉消削,眼眶凹陷,气息奄奄。脉象将绝,此败象毕露。处方:炮附子30克,干姜150克,炙甘草18克。一边煎药,一边灌猪胆汁,幸胆汁纳入不久,干呕渐止,药水频投,徐徐入胃矣。是晚再诊:手足略温,汗止,惟险证尚在。处方:炮附子60克,川干姜45克,炙甘草18克,高丽参9克。急煎继续投药。(三)(三)吐泻吐泻案案 翌日:其家人来说:“昨晚服药后呻吟辗转,渴饮,请先生为之清热。”观其意嫌昨日姜附太多也。吾见病人虽有烦躁,但能诉出所苦,神志渐佳,诊其脉亦渐显露,凡此皆阳气复振机转,其人口渴,心烦不耐,腓肌硬痛等证出现,原系大吐大泻之后,阴液耗伤过甚,无以濡养脏腑肌肉所致。阴病见阳证者生,且云今早有小便一次

7、,俱佳兆也。照上方加茯苓15克,并以好酒用力擦其硬痛处。两剂烦躁去,诸证悉减,再两剂,神情气爽,能起床矣!后用健脾胃,阴阳两补诸法,佐以食物调养数日复原。(三)(三)吐泻吐泻案案 按语:吐泻之后,阳虚至极,阴津不继,而见厥冷转筋,脉微欲绝诸症。治当回阳救逆,然又虑阴寒太盛,恐对辛热之品拒而不受,故加猪胆汁以反佐之,引阳入阴。服药后病人出现渴饮,乃阴退阳复之象,但又有烦躁一证,故加茯苓,即成茯苓四逆汤而除烦躁。法施有序,其效立竿见影。(四)少阴格阳(四)少阴格阳(高热高热)案案 某,男,1岁。于1960年8月28日因发热7天就诊。其母代诉:7天前发烧,经西医诊断为重感冒,用百乃定、青霉素,链霉素

8、等药治疗,数天后烧终未退。症见眼睛无神,闭目嗜睡,四肢厥逆,脉浮大无根,心肺正常,腹部无异常。体温39.5,白血球19800,中性80%,淋巴15%。符合于少阴格阳证的但欲寐。诊断为少阴格阳证。法宜温中回阳,兼以散寒。方用通脉四逆汤。(四)少阴格阳(四)少阴格阳(高热高热)案案 干姜2.4克,附子1.5克,甘草1.5克开水煎,冷服。服药后,患儿熟睡4小时。一醒后精神好,四肢不逆冷,眼睛大睁。体温37化验白血球8400,一切症状消失而痊愈。(五)严重恶寒案(五)严重恶寒案 刘某,男,28岁。恶寒甚剧,战栗动摇,烘以烈火顷刻不离。舌苔边白、中黑而滑,脉沉而紧。沉紧为寒伤于里,伤寒论所谓“无热恶寒者

9、发于阴也”之症。初服麻黄汤不应,改用,高丽参3克,白术6克,附片4.5克,炒干姜3克,葱白9枚,炙甘草3克,生姜6克。服一剂,即遍身大汗,寒邪悉退而愈。(六)失音案(六)失音案 王某,女,29岁,1985年5月16日诊。患者失音23天,加重6天,28天前因咽喉肿痛,吞咽碍食,发热(体温38.6),头痛,干呕,自以鲜蒲公英60克,地龙(活者)2条。水煎后兑入白糖25克搅化服。服2剂后,觉发热、咽痛、干呕减轻,继服4剂,出现胸膈满闷,频吐清涎,腹中隐痛,语声低哑,发音不易听清,饮食、茶水皆不受纳而从口鼻呛出。视其扁桃体虽有I肿大,但色淡不鲜,舌面笼罩一层薄白滑润苔,脉象沉细。综观脉证,其频吐清涎,

10、胸闷,纳呆,舌质淡,苔白(六)失音案(六)失音案 滑润,诸症当属寒邪郁遏,阳气不通,治当温通阳气,方用通脉四逆汤:乌附片10克,炒干姜10克,炙甘草6克,连须葱白三寸。水煎待温服,另用乌附片10克伴以白蜜入碗中搅匀放锅内蒸透徐徐含咽其汁。服第1剂后,偶能发出一二句声音,胸闷减轻,饮食及茶水不再咳呛。第2剂服后,频吐清涎消失,语音清晰渐壮。3剂服完,说话声音恢复正常。惟觉胃纳呆滞,继用原方加白蔻仁6克,炒麦芽12克以醒脾和胃。(六)失音案(六)失音案 按语:张氏医通云:“盖暴喑总是寒包火邪,或本内热而后受寒,或先外感而后食寒物。”本案过用寒凉之品,郁遏胸中,痰浊中阻,阴霾弥漫,阳气失宣,故用通脉四逆汤略加变通,扶阳抑阴,阳和经通而失音得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