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施护..pptx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6132740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3.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辩证施护..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医辩证施护..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辩证施护..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辩证施护..pptx(4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辨证施护中医辨证施护01辨、证、护理三者关系辨证施护 辨 证 施护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何为辨证施护何为辨证施护“辨证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辩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邪正关系,综合,辩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施护施护”,则,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一、辨一、辨辨望闻切问二、证二、证病病病病症症症症证证证证二、证二、证 病病 -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如:麻疹、感冒疾病全过程的总体

2、属性。如:麻疹、感冒。症症 -症状和体征,疾病过程中个别孤立的现象症状和体征,疾病过程中个别孤立的现象 如:发热、恶心呕吐。如:发热、恶心呕吐。证证 -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由揭示病变由揭示病变本质本质的症状和体征组成。的症状和体征组成。如:风寒感冒、肝阳上亢。如:风寒感冒、肝阳上亢。三者之间的区别三者之间的区别病: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病: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完整的 过程过程。感冒、。感冒、中风。中风。症症:即症状,指疾病的:即症状,指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具体临床表现。如咳

3、嗽、眩晕、头痛、腰酸、。如咳嗽、眩晕、头痛、腰酸、周身乏周身乏力力等。等。证证:是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是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某一阶段的的病理概括病理概括,它包括特定病,它包括特定病 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痰饮等等)、病位(如表、里、某脏、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痰饮等等)、病位(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等)、病性(如寒、热等)和邪正关系(如虚、某腑、某条经络等等)、病性(如寒、热等)和邪正关系(如虚、实等),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如感实等),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如感 冒所表现的风寒证和风热证冒所表现的风寒证和风热证。三者之间的联

4、系三者之间的联系1 1、病可概括证。、病可概括证。2 2、证证包包括括了了病病因因、病病位位、病病性性、邪邪正正关关系系,它它比比症症状状更更全全面面、更更深深刻刻、更更正正确确地地揭揭示示疾病的本质。疾病的本质。病、症、证三者的关系病、症、证三者的关系病的重点是全过程病的重点是全过程证的重点在现阶段证的重点在现阶段症是病和证的基本要素症是病和证的基本要素02何为辩证何为辩证中医辨证中医辨证1、八纲辨证、八纲辨证2、脏腑辨证、脏腑辨证八纲辨证八纲辨证八纲辨证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辨证八纲辨证表里表里-说明病变部位深浅和病情轻重的两纲表 证:病在肌表,病位浅病情轻。见于外感疾病初期。证 候:恶寒或

5、恶风,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里 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病情重,病程长。见于外感疾病中后期 阶段或内伤疾病。证 候:壮热,烦躁神昏,口渴,腹痛,便秘或呕吐,小便短赤,苔黄或 白厚腻,脉沉寒热寒热-辨别疾病性质的两纲,用以概括机体阴阳盛衰的两类证候。“阳盛 则热”“阴盛则寒”。寒 证:感阴寒之邪或阳虚阴盛、脏腑阳气虚弱,机能活动衰减表现的证候。证 候:恶寒畏冷,肢凉冷痛,喜暖,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色白,舌淡苔白脉迟。八纲辨证八纲辨证虚实虚实 -辨别人体正气强弱和病邪盛衰的两纲。“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虚 证:素体虚弱、久病伤正、或因外邪侵袭损伤正气而致

6、“精气夺则虚”证 候:发热喜凉,口渴欲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阴阳阴阳-是八纲的总纲。将表里、寒热、虚实六纲加以概括。表、实、热属阳 证,里、虚、寒证属阴证。还补充了阴虚证、阳虚证、亡阴证、亡阳 证。阴虚证:体内阴液亏少,滋润濡养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虚热证候。证 候:形体消瘦,潮热,口燥咽干,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小便短 黄,大 便干结,舌红少苔少津,脉细数。阳虚证:体内阳气亏虚,温煦、推动、蒸腾、气化作用减退所表现的虚寒证 候。证 候:神疲、乏力、气短,畏寒,渴喜热饮,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水肿,大便溏薄,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八

7、纲辨证的护理原则八纲辨证的护理原则表表 -辛散解表辛散解表里里 -和里和里 寒寒 -温以祛寒温以祛寒热热 -清热泻火清热泻火虚虚 -补虚扶正补虚扶正实实 -泻实祛邪泻实祛邪阴虚证阴虚证 -养阴清热养阴清热阳虚证阳虚证 -温补阳气温补阳气 脏腑辨证脏腑辨证定义:以定义:以脏象学说脏象学说脏象学说脏象学说为基础,以为基础,以八纲辨证八纲辨证八纲辨证八纲辨证为原则,结合病因为原则,结合病因病机等基本理论,对病情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以辨明病病机等基本理论,对病情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以辨明病因、病位、病性、邪正盛衰的辨证方法。因、病位、病性、邪正盛衰的辨证方法。适应于内伤杂病的诊断,也是临床各科疾病辨证

8、的基础。适应于内伤杂病的诊断,也是临床各科疾病辨证的基础。是八纲辨证的具体和深入,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是八纲辨证的具体和深入,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脏腑辨证脏腑辨证心病辨证肺病辨证肝病辨证脾、胃病辨证肾、膀胱病辨证脏腑兼病辨证脏腑辨证的一般规律脏腑辨证的一般规律特征性症状和体征(特征性症状和体征(定位定位)+八纲各证(八纲各证(定性定性)举例举例心悸怔仲、失眠健忘(病在心)心悸怔仲、失眠健忘(病在心)+身倦乏力、自汗、身倦乏力、自汗、气短、脉虚等气短、脉虚等 (病性(病性-气虚)气虚)心气虚证心气虚证03何为施护何为施护施护施护-一般护理与对症护理一般护理与对症护理情志护理3生活起居2饮食调护1用药

9、护理4中医养生5中医适宜技术的运用6饮食调护原则饮食调护原则 1、饮食有节、食有定量2、调和四气、谨和五味3、食宜清淡、吃忌厚味4、饮食卫生、良好习惯5、辨证饮食、相因相宜1、寒性食物寒性食物:清热、泻火、解毒清热、泻火、解毒(苦瓜、莴笋、青豆、茶)(苦瓜、莴笋、青豆、茶)2、热性食物热性食物:温里祛寒、益火助阳(姜蒜、辣椒、葱、酒)温里祛寒、益火助阳(姜蒜、辣椒、葱、酒)3、温性食物温性食物:温中、补气、通阳、散寒温中、补气、通阳、散寒(牛羊狗肉、桂圆)(牛羊狗肉、桂圆)4、凉性食物凉性食物:清热养阴清热养阴(冬瓜、黄瓜、萝卜、桔子、梨)(冬瓜、黄瓜、萝卜、桔子、梨)5、平性食物平性食物:无

10、明显偏性但分辛甘酸苦咸(包谷、米、豆类)无明显偏性但分辛甘酸苦咸(包谷、米、豆类)6、补益性食物补益性食物:清补、温补、平补(鸭、鹅、核桃、鸡蛋)清补、温补、平补(鸭、鹅、核桃、鸡蛋)7、发散性食物发散性食物:习称发物习称发物食物的性味分类饮食调护饮食调护 1、辨药施食2、辨证施食3、因人施食4、因时施食5、饮食禁忌1 1、寒证、寒证2 2、热证、热证3 3、虚证、虚证4 4、实证、实证饮食调护基本选择饮食调护基本选择1 1、寒证、寒证 以热性、温性、平性以热性、温性、平性食物为主食物为主 2 2、热证、热证 以寒性、凉性、平性以寒性、凉性、平性食物为主食物为主3 3、虚证、虚证 以补益性食物

11、为主以补益性食物为主4 4、实证、实证 根据病情辨证选择、根据病情辨证选择、多以平性食物为主多以平性食物为主寒寒热温凉平饮食调护宜忌饮食调护宜忌1 1、肺系病证肺系病证 宜食清淡、水果。忌辛辣、烟酒、油腻、甜粘之品。宜食清淡、水果。忌辛辣、烟酒、油腻、甜粘之品。2 2、心系病症心系病症 主要以血脂指数来选择,高以清淡为主少吃瘦肉、鱼类,主要以血脂指数来选择,高以清淡为主少吃瘦肉、鱼类,忌食动物内脏、烟酒、忌食动物内脏、烟酒、茶、咖啡。茶、咖啡。3 3、脾胃系病证脾胃系病证 宜营养丰富、软。烂。热、易消化宜营养丰富、软。烂。热、易消化4 4、肝胆病证肝胆病证 宜食清淡蔬菜及瘦肉、鸡、鱼,忌辛辣、

12、烟酒刺激之品,宜食清淡蔬菜及瘦肉、鸡、鱼,忌辛辣、烟酒刺激之品,少进动物脂肪少进动物脂肪5、肾系病证肾系病证 宜营养丰富、清淡及多种动物补养类食物。忌食盐、碱过宜营养丰富、清淡及多种动物补养类食物。忌食盐、碱过多和酸辣太过的饮食多和酸辣太过的饮食言语开导言语开导清净养神清净养神移情易性移情易性情志相胜情志相胜顺情解郁顺情解郁生活起居生活起居顺应自然顺应自然平衡阴阳平衡阴阳起居有常起居有常劳逸适度劳逸适度慎避外邪慎避外邪形神共养形神共养情志护理情志护理服药时间服药时间服药温度服药温度服药方法服药方法服药护理服药护理用药护理用药护理1 1、穴位贴敷、穴位贴敷 2 2、穴位按摩、穴位按摩3 3、艾灸

13、治疗、艾灸治疗 4 4、耳穴贴压、耳穴贴压5 5、中药泡洗、中药泡洗 6 6、中药灌肠、中药灌肠7 7、中药熏蒸、中药熏蒸 8 8、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离子导入9 9、经穴推拿、经穴推拿 1010、穴位注射、穴位注射1111、蜡疗技术、蜡疗技术中医适宜技术运用中医适宜技术运用04以心系病证为例谈辨证护理实施以心系病证为例谈辨证护理实施(一)辨证概要(一)辨证概要 1 1、生理病理与显症特点、生理病理与显症特点心病特征性表现:心病特征性表现:心居胸中心居胸中-胸闷、胸痛胸闷、胸痛 心主血脉心主血脉-心悸、怔仲心悸、怔仲 心主神志心主神志-失眠、多梦、健忘、神昏失眠、多梦、健忘、神昏 谵语、神乱(癫

14、、狂、痫)谵语、神乱(癫、狂、痫)心开窍于舌心开窍于舌-舌痛、舌疮舌痛、舌疮2 2、证候分类与发病特点、证候分类与发病特点心系病心系病虚虚实实气虚气虚阳虚阳虚阴虚阴虚血虚血虚心阳暴脱心阳暴脱心火亢盛心火亢盛心脉痹阻心脉痹阻痰火扰心痰火扰心小肠实热小肠实热痰迷心窍痰迷心窍主症:心悸主症:心悸,气短气短,活动时加重活动时加重,失眠健忘,失眠健忘,脉细弱或结代脉细弱或结代兼见:自汗,面白无华兼见:自汗,面白无华,体倦乏力体倦乏力,舌淡苔白舌淡苔白 心气虚心气虚兼见:形寒肢冷兼见:形寒肢冷,心胸憋闷心胸憋闷,舌淡胖舌淡胖,苔白滑苔白滑 心心阳虚阳虚1.1.心气虚与心阳虚心气虚与心阳虚(二)证候举要(二

15、)证候举要 主症:心烦,心悸,失眠,多梦,健忘,易惊主症:心烦,心悸,失眠,多梦,健忘,易惊兼见:头晕目眩,面白无华,唇舌色淡,脉细弱兼见:头晕目眩,面白无华,唇舌色淡,脉细弱心心 血虚血虚兼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燥咽干,舌红苔少,兼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燥咽干,舌红苔少,脉细脉细 数数心阴虚。心阴虚。2.2.心血虚与心阴虚心血虚与心阴虚主症:主症:心胸烦热,失眠,面赤,口渴,舌尖红赤,苔心胸烦热,失眠,面赤,口渴,舌尖红赤,苔 黄,脉数,或见口舌生疮,舌体糜烂疼痛,或黄,脉数,或见口舌生疮,舌体糜烂疼痛,或吐血,衄血,甚或狂躁,谵语。吐血,衄血,甚或狂躁,谵语。3.3.心火亢盛心火亢

16、盛 4.4.心血瘀阻心血瘀阻主症:心悸主症:心悸,怔忡怔忡,气短气短,左胸痛,痛引左臂内侧,左胸痛,痛引左臂内侧,时发时止,舌淡紫,有瘀斑,脉细涩时发时止,舌淡紫,有瘀斑,脉细涩心系病证心系病证常见病因常见病因情志不遂情志不遂 饮食内伤饮食内伤 脏腑失调脏腑失调 年老体弱年老体弱 常见病症常见病症心悸心悸 不寐不寐 健忘健忘 胸痹胸痹心心悸悸护护理理原原则则:虚虚证证补补养养气气血血阴阴阳阳,实实证证清清火火、祛痰、化瘀祛痰、化瘀不寐护理原则:调理阴阳,宁心安神不寐护理原则:调理阴阳,宁心安神胸痹护理原则:发作期治标祛邪,胸痹护理原则:发作期治标祛邪,缓解期扶正固本缓解期扶正固本 案例案例 男

17、,男,7171岁,干部。阵发心悸、气短年余,加重岁,干部。阵发心悸、气短年余,加重1 1周。周。1 1年前因胆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术后感体力不如年前因胆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术后感体力不如以前,逢劳作后出现短阵心悸、气短、汗出、乏以前,逢劳作后出现短阵心悸、气短、汗出、乏力,休息后可缓解。近力,休息后可缓解。近1 1周因搬家劳累,上述诸周因搬家劳累,上述诸证加重,自感倦怠,精神疲惫,懒言,语声低微,证加重,自感倦怠,精神疲惫,懒言,语声低微,失眠健忘,食少,查:面白、舌淡苔白、脉缓无失眠健忘,食少,查:面白、舌淡苔白、脉缓无力。力。【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心悸怔仲心悸怔仲 胸闷气短胸闷气短 活动后加重活

18、动后加重 失眠健忘失眠健忘+面色淡白、面色淡白、自汗气短、身倦乏力、舌淡苔白,自汗气短、身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缓无力。脉缓无力。(气血亏虚证)(气血亏虚证)【辨证要点辨证要点】1 1、心悸怔仲、健忘失眠、心悸怔仲、健忘失眠=定位资料定位资料 (心)(心)2 2、兼气血亏虚表现、兼气血亏虚表现=心血亏虚证心血亏虚证【治疗及护理治疗及护理】补益气血补益气血1.1.病情观察病情观察(1 1)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2 2)面色、神志、睡眠、二便、汗液、舌苔和脉象)面色、神志、睡眠、二便、汗液、舌苔和脉象(3 3)夜间加强巡视)夜间加强巡视2.2.生活起居护理生活起居护理(1

19、1)保持病室及环境安静)保持病室及环境安静(2 2)注意休息)注意休息(3 3)注意寒热)注意寒热 (4 4)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大便通畅【施护要点】【施护要点】3.3.饮食调护饮食调护(1 1)饮食定时定量,防过饥过饱,夜餐忌过饱)饮食定时定量,防过饥过饱,夜餐忌过饱(2 2)气虚可以吃人参、黄芪)气虚可以吃人参、黄芪(3 3)阳虚,忌生冷瓜果及凉性食物,宜安神温补)阳虚,忌生冷瓜果及凉性食物,宜安神温补(4 4)阴虚,心血虚者,忌辛辣烟酒及热性食物,)阴虚,心血虚者,忌辛辣烟酒及热性食物,宜滋阴之品,可以进食宜滋阴之品,可以进食银耳银耳、大枣、莲子、大枣、莲子(5 5)痰火内盛者,宜清淡,忌

20、肥甘油腻生痰之品)痰火内盛者,宜清淡,忌肥甘油腻生痰之品(6 6)心血瘀阻者,控制食量)心血瘀阻者,控制食量(7 7)心火炽盛者,忌辛辣煎炸之品)心火炽盛者,忌辛辣煎炸之品(8 8)养心食物)养心食物4.4.情志护理情志护理 宜平静,避免七情过激,不宜用脑过度宜平静,避免七情过激,不宜用脑过度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致病:喜伤心、忧伤肺、怒伤肝、思伤脾、情志致病:喜伤心、忧伤肺、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恐伤肾 5.5.用药护理用药护理养心安神药宜在睡前养心安神药宜在睡前30603060分钟内服下分钟内服下6.6.养心方法养心方法 -按摩按摩 按摩心包经

21、和肾经上两个重要穴位按摩心包经和肾经上两个重要穴位手上的手上的劳宫穴劳宫穴和脚上的和脚上的涌涌泉穴泉穴,伸手握拳,中指扣到的地方就是劳宫穴;涌泉穴是,伸手握拳,中指扣到的地方就是劳宫穴;涌泉穴是“肾精肾精”出入的地方。出入的地方。-注意午休注意午休因为心活动最活跃的时候是在午时,也就是上午的因为心活动最活跃的时候是在午时,也就是上午的1111点到下午的点到下午的1 1点点如果是练功,这个时候练功效果非常好;如果不懂得练功,你就午如果是练功,这个时候练功效果非常好;如果不懂得练功,你就午睡,睡好睡,睡好“子午觉子午觉”,就会在阴阳交接的时候保持住心气,就会在阴阳交接的时候保持住心气子时要睡,阳气

22、开始升子时要睡,阳气开始升总结总结中医护理两大主要特点:整体观念中医护理两大主要特点:整体观念 辨证施护辨证施护辨证是施护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方法,同时也是检验辨证是施护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方法,同时也是检验辨证的手段。辨证施护的过程就是认识和护理疾病的过程,辨证和辨证的手段。辨证施护的过程就是认识和护理疾病的过程,辨证和施护在诊断和护理疾病的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是中医护施护在诊断和护理疾病的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是中医护理的基本法则理的基本法则 。辨证护理不同于对症护理,主要特点是能辨证地看待病和证的关系,辨证护理不同于对症护理,主要特点是能辨证地看待病和证的关系,既可以看见一个病可以出现几种不同的证,又能认识到不同的病在既可以看见一个病可以出现几种不同的证,又能认识到不同的病在发展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从而对各种疾病采取灵活的护理方法、发展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从而对各种疾病采取灵活的护理方法、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中医辨证施护的关键。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中医辨证施护的关键。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