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互相作用与影响.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6131606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7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际互相作用与影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人际互相作用与影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际互相作用与影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际互相作用与影响.ppt(8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八章人际互相作用与影响第八章人际互相作用与影响1 1思考思考群体由各种各样的个体组成,为什么他们的行为群体由各种各样的个体组成,为什么他们的行为常常如此一致?常常如此一致?我们应如何看待生活与工作中的竞争与合作?我们应如何看待生活与工作中的竞争与合作?什么样的社会情境引发了冲突?用什么方法减少什么样的社会情境引发了冲突?用什么方法减少冲突?冲突?2 2本章内容本章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从众、依从和服从从众、依从和服从第二节第二节 合作与竞争合作与竞争第三节第三节 冲突与冲突的平息冲突与冲突的平息3 3第一节第一节 从众、依从和服从从众、依从和服从一、一、从众现象及其作用从众现象及其作用二、二、从

2、众的动机与条件从众的动机与条件三、三、依从依从四、四、服从服从backback4 4一、从众现象及其作用一、从众现象及其作用(一)(一)从众概述从众概述(二)(二)从众的经典研究从众的经典研究(三)(三)从众的类型从众的类型(四)(四)从众行为的利用与控制从众行为的利用与控制back5 5(一)从众概述(一)从众概述1.1.概念: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概念: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隐含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现象。2.2.从众的表现方式从众的表现方式(1 1)临时的特定情境中对占优势的行为方式的采纳

3、)临时的特定情境中对占优势的行为方式的采纳(2 2)长期性的对占优势的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接受)长期性的对占优势的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接受(3 3)现场的对多数人意见的赞同)现场的对多数人意见的赞同6 6(一)从众概述(一)从众概述3.3.产生从众行为的原因产生从众行为的原因(1 1)信息化的社会影响)信息化的社会影响 当我们把他人视为指导行为的信息来源从而顺应其行当我们把他人视为指导行为的信息来源从而顺应其行为时,这种影响就称为信息性社会影响。为时,这种影响就称为信息性社会影响。(2 2)规范的社会影响)规范的社会影响 我们为了获得他人的喜爱和接纳而从众,这时他人的我们为了获得他人的喜爱和接纳而从众

4、,这时他人的影响就称为是规范性社会影响;这类从众会导致个人公开影响就称为是规范性社会影响;这类从众会导致个人公开顺从团体的信念和行为,但并不一定导致个人的私下接纳。顺从团体的信念和行为,但并不一定导致个人的私下接纳。back7 7(二)从众的经典研究(二)从众的经典研究1.1.群体压力下从众现象的经典实验群体压力下从众现象的经典实验 (S.E.Asch,1951S.E.Asch,1951,19561956)2.2.谢里夫的从众实验谢里夫的从众实验 (Muzafer SherifMuzafer Sherif,19351935,19371937)back8 81.1.群体压力下从众现象的经典实验群

5、体压力下从众现象的经典实验图图152 阿希从众实验图例阿希从众实验图例 在跟随小组判断时,由于从众情境的影响,其判断准在跟随小组判断时,由于从众情境的影响,其判断准确性大大降低。确性大大降低。9 9阿希的从众经典研究阿希的从众经典研究阿希的从众经典研究阿希的从众经典研究 1010 第六个被试,在听到了他前面的第六个被试,在听到了他前面的第六个被试,在听到了他前面的第六个被试,在听到了他前面的5 5 5 5个被试给出的个被试给出的个被试给出的个被试给出的错误答案后,内心经历着不安与冲突。错误答案后,内心经历着不安与冲突。错误答案后,内心经历着不安与冲突。错误答案后,内心经历着不安与冲突。back

6、11112.2.谢里夫的从众实验谢里夫的从众实验1.201.20世纪世纪3030年代,谢里夫将似动现象用于遵从行为年代,谢里夫将似动现象用于遵从行为研究而进行的一项研究。研究而进行的一项研究。2.2.实验过程实验过程3.3.实验结论是,人们在不知情况不能确信自己的情实验结论是,人们在不知情况不能确信自己的情境中,出现了一种从众行为。而这种从众行为是境中,出现了一种从众行为。而这种从众行为是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所引起的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所引起的back1212(三)从众的类型(三)从众的类型 根据从众行为与个人内在态度的一致性,可以将从众根据从众行为与个人内在态度的一致性,可以将从众行为分为:行为

7、分为:1.1.真从众真从众 外显行为、内心看法均与群体保持一致。外显行为、内心看法均与群体保持一致。2.2.权益从众权益从众 行为上与群体表现一致,但是内心并没有完全认可。行为上与群体表现一致,但是内心并没有完全认可。3.3.不从众不从众 (1 1)表面上不从众,内心接纳)表面上不从众,内心接纳 (2 2)表里一致的真不从众)表里一致的真不从众back1313(四)从众行为的利用与控制(四)从众行为的利用与控制1.1.有益从众有益从众2.2.不良从众的控制不良从众的控制back1414二、从众的动机与条件二、从众的动机与条件(一)(一)从众的动机(原因)从众的动机(原因)(二)(二)从众的条件

8、(影响因素)从众的条件(影响因素)back1515(一)从众的动机(原因)(一)从众的动机(原因)1.行为参照行为参照 2.偏离恐惧偏离恐惧 3.人际适应人际适应back16161.行为参照行为参照 根据社会比较理论,在情境不确定的时候,其他人的根据社会比较理论,在情境不确定的时候,其他人的行为更具有参考价值。而从众指向的是多数人的行为,自行为更具有参考价值。而从众指向的是多数人的行为,自然就成了最可靠的参照系统。然就成了最可靠的参照系统。不法商人雇佣不法商人雇佣“托儿托儿”进行不正当促销,正是利用进行不正当促销,正是利用了人们的从众心理。了人们的从众心理。17172.2.偏离偏离恐惧恐惧1.

9、1.任何群体都有维持群体一致性的显著倾向和执行任何群体都有维持群体一致性的显著倾向和执行机制。对于同群体保持一致的成员,群体的反应机制。对于同群体保持一致的成员,群体的反应是喜欢、接受和优待,对于偏离者,群体则倾向是喜欢、接受和优待,对于偏离者,群体则倾向于厌恶、拒绝和制裁。于厌恶、拒绝和制裁。2.2.从文化特征上说,东方文化更倾向于鼓励人们的从文化特征上说,东方文化更倾向于鼓励人们的从众行为,因而也更容易产生偏离的恐惧。从众行为,因而也更容易产生偏离的恐惧。18183.3.人际人际适应适应1.1.按照自我价值理论,人的自我价值感首先来自于按照自我价值理论,人的自我价值感首先来自于社会支持。人

10、们都期望在群体中获得认可,维持社会支持。人们都期望在群体中获得认可,维持与他人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的良好的人际关系。2.2.这个时候表现的从众,是权益从众。这个时候表现的从众,是权益从众。back1919(二)从众的条件(影响因素)(二)从众的条件(影响因素)1.1.群体的影响与少数群体作用群体的影响与少数群体作用2.2.情境因素情境因素3.3.个体因素个体因素4.4.教育和文化倾向教育和文化倾向back20201.1.群体的影响与少数群体作用群体的影响与少数群体作用(1 1)群体自身的一致性)群体自身的一致性A A 阿希及莫里斯(阿希及莫里斯(19751975):当群体中出现个人观点):

11、当群体中出现个人观点的支持者时,人们更容易抗拒群体的压力。的支持者时,人们更容易抗拒群体的压力。B B 莫罗夫(莫罗夫(19621962)及艾伦()及艾伦(19711971)的研究发现:对)的研究发现:对群体一致性的任何破坏,都会导致从众率的显著群体一致性的任何破坏,都会导致从众率的显著下降。下降。21211.1.群体群体的影响与少数群体作用的影响与少数群体作用(2 2)群体的凝聚力)群体的凝聚力A A 群体的凝聚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总吸引力水平。群体的凝聚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总吸引力水平。群体的凝聚力越强,群体成员之间的依恋性、意群体的凝聚力越强,群体成员之间的依恋性、意见的一致性以及对群体

12、规范的从众倾向就越强烈。见的一致性以及对群体规范的从众倾向就越强烈。B B 如果群体是一个松散的群体,群体中个人的从众如果群体是一个松散的群体,群体中个人的从众行为就会大大下降。行为就会大大下降。22221.1.群体的影响与少数群体作用群体的影响与少数群体作用(3)(3)群体的群体的规模规模A A 在一定范围内,人们的在一定范围内,人们的从众性是随群体人数的从众性是随群体人数的不断增加而上升的。不断增加而上升的。B B 最高的从众率出现后,最高的从众率出现后,即使一致性的群体规模即使一致性的群体规模再大,也不再导致从众再大,也不再导致从众率的增加。率的增加。23231.1.群体的影响与少数群体

13、作用群体的影响与少数群体作用(4 4)少数人的影响)少数人的影响 少数人如何能够影响多数人?关键在于保持少数人如何能够影响多数人?关键在于保持一致:持有少数观点的人必须在一段时间内表达一致:持有少数观点的人必须在一段时间内表达相同的观点,而且少数人群体内部成员必须彼此相同的观点,而且少数人群体内部成员必须彼此认同。认同。back24242.2.情境情境因素因素(1 1)刺激物的性质)刺激物的性质 情境的模糊性较大,任务难度较大时,会引发更多的从众情境的模糊性较大,任务难度较大时,会引发更多的从众行为。行为。(2 2)个人地位)个人地位 后发表意见的、威信较低的成员会产生从众倾向。后发表意见的、

14、威信较低的成员会产生从众倾向。(3)(3)时间因素时间因素A A 群体交互作用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对从众行为的影响是不同群体交互作用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对从众行为的影响是不同的。的。B B 在早期阶段如果个体自我怀疑,同时又有高群体压力,则在早期阶段如果个体自我怀疑,同时又有高群体压力,则易发生从众。易发生从众。back25253.个体因素个体因素(1)(1)个体特质差异个体特质差异 一般情绪不稳定、智力较低、意志较薄弱、一般情绪不稳定、智力较低、意志较薄弱、缺乏自信、易受暗示、比较懦弱、患得患失的个缺乏自信、易受暗示、比较懦弱、患得患失的个体更易表现出从众。体更易表现出从众。(2)(2)性别差异性别

15、差异26263.个体因素个体因素(3)(3)年龄差异年龄差异 随着年龄的增长,从众行为有下降的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从众行为有下降的趋势。(4)(4)个人的自我卷入水平个人的自我卷入水平 一种意见一旦被表达出来,对于个人自己,一种意见一旦被表达出来,对于个人自己,会更强烈地意识到自己已经选择了某种态度。这会更强烈地意识到自己已经选择了某种态度。这种意识会激发人们的抗拒反应,使人们倾向于作种意识会激发人们的抗拒反应,使人们倾向于作不从众的选择。不从众的选择。back27274.教育和文化倾向教育和文化倾向(1 1)教育水平)教育水平 教育水平越高,从众行为的比例越高。教育水平越高,从众行为的比例

16、越高。(2 2)文化背景文化背景A A 从众的水平会因为文化的不同而不同从众的水平会因为文化的不同而不同B B 文化的作用是在个人身上逐步加强的文化的作用是在个人身上逐步加强的back2828 十月是法国的十月是法国的销售淡季,零售商销售淡季,零售商为了提高这一期间为了提高这一期间的销售量,向美国的销售量,向美国借来了万圣节的概借来了万圣节的概念,并加强这一节念,并加强这一节日的广告宣传。这日的广告宣传。这一举动拉动了十月一举动拉动了十月法国的经济。法国的经济。(万圣节的由来)(万圣节的由来)back2929三、依从三、依从(一)(一)依从及其社会心理原因依从及其社会心理原因(二)(二)依从诱

17、导策略依从诱导策略(三)(三)逆反心理逆反心理back3030(一)依从及其社会心理原因(一)依从及其社会心理原因1.1.定义:依从是指人因为他人的期望压力而接受他定义:依从是指人因为他人的期望压力而接受他人请求,做出别人期望的行为的现象。人请求,做出别人期望的行为的现象。2.2.依从与从众、服从的区别依从与从众、服从的区别3.3.依从行为发生的心理规律依从行为发生的心理规律(1 1)潜在损失危机)潜在损失危机(2 2)互惠心理)互惠心理(3 3)喜爱和熟悉)喜爱和熟悉back3131(二)依从诱导策略(二)依从诱导策略1.1.登门槛效应登门槛效应 在提出一个较大要求之前,先提出一个小的要在提

18、出一个较大要求之前,先提出一个小的要求,从而使别人对较大要求的接受性增大的现象。求,从而使别人对较大要求的接受性增大的现象。2.2.低球效应低球效应(1 1)具体做法)具体做法(2 2)与登门槛效应的区别)与登门槛效应的区别3232(二)依从诱导策略(二)依从诱导策略3.3.留面子效应留面子效应 人们拒绝了一个很大的要求之后,对较小的人们拒绝了一个很大的要求之后,对较小的要求接受性出现增加的现象。要求接受性出现增加的现象。4.4.过度理由效应过度理由效应 是指附加的外在理由取代人们行为原有的内是指附加的外在理由取代人们行为原有的内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从而行为由内部控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力

19、量,从而行为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控制的现象。制转向外部控制的现象。3333(二)依从诱导策略(二)依从诱导策略5.5.最低要求启动效应最低要求启动效应 主要方法是提出一个很小的要求,使得对方主要方法是提出一个很小的要求,使得对方基本上不好拒绝,然后利用个体期望维护自我良基本上不好拒绝,然后利用个体期望维护自我良好形象的心理获得请求的成功,使个体产生依从好形象的心理获得请求的成功,使个体产生依从行为。行为。backback3434(三)逆反心理(三)逆反心理典型逆反心理的类型典型逆反心理的类型(1 1)超限逆反:指机体过度接受某种刺激之后出现的逃避)超限逆反:指机体过度接受某种刺激之后出现的逃避反

20、应。反应。(2 2)自我价值保护逆反:指人们由于自我价值保护动机的)自我价值保护逆反:指人们由于自我价值保护动机的推动,有时会对外界劝导或影响作反向的反应。推动,有时会对外界劝导或影响作反向的反应。(3 3)禁果逆反)禁果逆反 潘多拉效应潘多拉效应back3535四、服从四、服从(一)米尔格莱姆的权威服从实验(一)米尔格莱姆的权威服从实验(二)服从的原因(二)服从的原因(三)影响服从的因素(三)影响服从的因素backback3636(一)米尔格莱姆的权威服从实验(一)米尔格莱姆的权威服从实验1.1.研究被试研究被试2.2.实验程序实验程序2.2.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距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距

21、3737(二)服从的原因(二)服从的原因1.1.合法权力合法权力 社会赋予了卷入社会角色关系的一方更多的社会赋予了卷入社会角色关系的一方更多的影响力,从而使一方认为自己有服从的义务。影响力,从而使一方认为自己有服从的义务。2.2.责任转移责任转移 3838(三)影响服从的因素(三)影响服从的因素1.1.命令者的命令者的权威性权威性 具有权威的人,其命令容易被他人接受,并作出具有权威的人,其命令容易被他人接受,并作出服从行为。服从行为。2.2.他人支持与服从他人支持与服从 社会支持会显著增加人们的权威的反抗社会支持会显著增加人们的权威的反抗3939(三)影响服从的因素(三)影响服从的因素3.3.

22、行为后果反馈与服从行为后果反馈与服从 不同的反馈行为,会显著影响服从行为产生的比不同的反馈行为,会显著影响服从行为产生的比例。例。4.4.执行者的个人特征执行者的个人特征backback4040思考题思考题1.1.概念概念2.2.从众的类型从众的类型3.3.从众的动机(原因)从众的动机(原因)4.4.从众的条件(影响因素)从众的条件(影响因素)5.5.依从与从众、服从的区别依从与从众、服从的区别6.6.依从诱导策略依从诱导策略7.7.影响服从的因素影响服从的因素4141第二节第二节 合作与竞争合作与竞争一、一、合作与竞争的概念合作与竞争的概念二、二、合作与竞争的原因合作与竞争的原因三、三、合作

23、与竞争的影响因素合作与竞争的影响因素四、四、合作与竞争的社会作用合作与竞争的社会作用五、五、竞争心理优势竞争心理优势六、六、合作的实现合作的实现backback4242一、合作与竞争的概念一、合作与竞争的概念合作:是指不同个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协同活动,合作:是指不同个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协同活动,促使某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结果得促使某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或意向。以实现的行为或意向。竞争:是与合作相对立的概念,是指不同的个体竞争:是与合作相对立的概念,是指不同的个体为同一个目标展开争夺,促使某种只利于自己的为同一个目标展开争夺,促使某种只利于自己的结果得以实现

24、的行为或意向。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或意向。范例:范例:囚犯两难困境囚犯两难困境back4343囚犯两难困境囚犯两难困境 罪犯罪犯A A 认罪认罪 不认罪不认罪 罪罪 认罪认罪 犯犯 B B 不认罪不认罪都被判刑10年B被释放A被判15年A被释放B被判15年两人都被判1年竞争竞争竞争竞争合作合作back4444二、合作与竞争的原因二、合作与竞争的原因1 1、原发原因、原发原因(1 1)原发的合作是在内群体中发生的,合作是人类)原发的合作是在内群体中发生的,合作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方式。生存的必要方式。(2 2)竞争是在外群体的领地争夺和生存较量中衍生)竞争是在外群体的领地争夺和生存较量中衍生的的,另一

25、个来源是内群体中发生的内部竞争。另一个来源是内群体中发生的内部竞争。2 2、现实原因、现实原因 日常生活中现实利益的一致和冲突,是合作与竞日常生活中现实利益的一致和冲突,是合作与竞争的直接动因。争的直接动因。back4545三、合作与竞争的影响因素三、合作与竞争的影响因素(一)人际交互作用(一)人际交互作用(二)沟通(二)沟通(三)个体特点(三)个体特点(四)奖惩结构(四)奖惩结构(六)其它影响因素(六)其它影响因素backback4646(一)人际交互作用(一)人际交互作用1.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如果双方的行为能够形成一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如果双方的行为能够形成一种公平和相互获益的关系,那么这种

26、行为语关系种公平和相互获益的关系,那么这种行为语关系就可以得到继续和发展,否则就会减少和停止。就可以得到继续和发展,否则就会减少和停止。2.中国文化的深层价值:中国文化的深层价值:“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丈”被动的人际交互作用被动的人际交互作用4747(二)沟通(二)沟通1.充分的沟通会导致更多的合作,群体成员间的沟通会充分的沟通会导致更多的合作,群体成员间的沟通会影响合作或是竞争行为的产生。影响合作或是竞争行为的产生。2.研究范例研究范例(1)严进、王重鸣的研究)严进、王重鸣的研究(2)威克曼的实验沟通对合作会产生重要作用)威克曼的实验沟通对合作会产生重要作用4848(三

27、)个体特点(三)个体特点1.1.群体成员的群体成员的社会特性社会特性影响合作和竞争行为的产生影响合作和竞争行为的产生2.2.成员的成员的性格背景性格背景对合作和竞争的影响对合作和竞争的影响3.3.个体间的个体间的交互作用交互作用4949(四)奖惩结构(四)奖惩结构1.1.竞争性的奖惩结构竞争性的奖惩结构 个体最终所得是以别人的失去为条件的个体最终所得是以别人的失去为条件的2.2.合作性相互依存结构合作性相互依存结构 成员之间以积极的方式相联系,群体的绩效是以成员间的成员之间以积极的方式相联系,群体的绩效是以成员间的合作为基础的。合作为基础的。3.3.个人主义结构个人主义结构 成员间的成绩相互独

28、立,产生成员间始于社会比较欲望的成员间的成绩相互独立,产生成员间始于社会比较欲望的原发性竞争倾向。原发性竞争倾向。5050(六)其它影响因素(六)其它影响因素群体的规模群体的规模群体的认知特性群体的认知特性群体任务的难度和类型群体任务的难度和类型backback5151四、合作与竞争的社会作用四、合作与竞争的社会作用(一)(一)合作的社会促进作用合作的社会促进作用(二)(二)竞争作用的两面性竞争作用的两面性(三)合作、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三)合作、竞争之间的相互作用 1.合作与竞争执行着不同的社会功能合作与竞争执行着不同的社会功能 2.合作是暂时的,竞争是绝对的合作是暂时的,竞争是绝对的 3.

29、合作最终是为了竞争,竞争又促进了更高水合作最终是为了竞争,竞争又促进了更高水 平的合作。平的合作。backback5252(一)合作的社会促进作用(一)合作的社会促进作用1.1.合作在教育领域的成功合作在教育领域的成功 运用合作原理在学校中建立合作小组的成功运用合作原理在学校中建立合作小组的成功2.2.合作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合作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合作已经成为个人和组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合作已经成为个人和组织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backback5353(二)竞争作用的两面性(二)竞争作用的两面性积极作用积极作用1.1.激发潜力、精力充沛、取得优异成

30、绩激发潜力、精力充沛、取得优异成绩2.2.适度的竞争对群体行为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适度的竞争对群体行为有积极的推动作用3.3.增强自我意识增强自我意识消极作用消极作用1.1.阻碍人与人之间友好关系的发展阻碍人与人之间友好关系的发展2.2.不利于自己身心健康不利于自己身心健康backback5454五、竞争心理优势五、竞争心理优势(一)(一)竞争心理优势的证明竞争心理优势的证明(二)(二)竞争心理优势的引导竞争心理优势的引导(三)(三)社会两难情境社会两难情境(四)(四)搭便车效应搭便车效应(五)(五)群体间竞争群体间竞争backback5555(一)竞争心理优势的证明(一)竞争心理优势的证明1.1

31、.概念:竞争心理优势是指在需要共同拥有资源的概念:竞争心理优势是指在需要共同拥有资源的情境中,人们在合作与竞争的两重选择上更倾向情境中,人们在合作与竞争的两重选择上更倾向于选择竞争的心理现象。于选择竞争的心理现象。2.2.竞争心理优势的证明竞争心理优势的证明(1 1)囚犯两难困境)囚犯两难困境(2 2)克依奇和克劳斯的卡车运输游戏实验克依奇和克劳斯的卡车运输游戏实验(3 3)敏兹()敏兹(19511951)的实验研究)的实验研究backback5656(2 2)克依奇和克劳斯的卡车运输游戏实验)克依奇和克劳斯的卡车运输游戏实验艾可米公司卡车起点波尔特公司卡车终点艾可米公司卡车终点波尔特公卡车起

32、点乙控制门乙控制门甲控制门甲控制门backback5757(二)竞争心理优势的引导(二)竞争心理优势的引导1.1.社会环境中对竞争心理优势的引导社会环境中对竞争心理优势的引导 竞争心理优势的引导需要有健全的社会法规和竞争心理优势的引导需要有健全的社会法规和 公平的执行机制引导社会的公平的执行机制引导社会的“循规导引循规导引”机制。机制。2.2.教育环境中对竞争心理优势的引导教育环境中对竞争心理优势的引导(1 1)开展竞赛要适可而止,必须因时、因人、因地)开展竞赛要适可而止,必须因时、因人、因地制宜。制宜。(2 2)竞赛的标准要复杂化)竞赛的标准要复杂化(3 3)竞赛内容要多样化)竞赛内容要多样

33、化backback5858(三)社会两难情境(三)社会两难情境1.1.定义:是个体利益和群体利益发生冲突的一种情定义:是个体利益和群体利益发生冲突的一种情境。当群体中每个成员的选择都倾向于对自己有境。当群体中每个成员的选择都倾向于对自己有利,而个人的选择累积起来的后果最终会对群体利,而个人的选择累积起来的后果最终会对群体成员(包括选择者本人)不利时,就出现了社会成员(包括选择者本人)不利时,就出现了社会两难情境。两难情境。2.2.社会两难情境的类型社会两难情境的类型(1 1)资源两难)资源两难(2 2)公共福利两难)公共福利两难backback5959(四)搭便车效应(四)搭便车效应(free

34、 rider effect)1.1.搭便车效应:个体把自己的花销摊给每个成员而搭便车效应:个体把自己的花销摊给每个成员而自己大饱口福。自己大饱口福。2.2.如何避免搭便车效应如何避免搭便车效应(1 1)改变奖惩结构)改变奖惩结构(2 2)规范提醒)规范提醒(3 3)营造有利气氛)营造有利气氛(4 4)强化成员联系)强化成员联系(5 5)增进成员间的沟通)增进成员间的沟通backback6060(五)群体间竞争(五)群体间竞争1 1、群体比个体更具有竞争性、群体比个体更具有竞争性 群际相互作用倾向于引发人们的竞争性竞群际相互作用倾向于引发人们的竞争性竞争的争的“不连续效应不连续效应”2.2.不连

35、续效应的发生机制不连续效应的发生机制 英斯柯认为有三个原因(英斯柯认为有三个原因(et al.et al.,20012001)A A 个体的自私行为在群体中更容易得到社会支持个体的自私行为在群体中更容易得到社会支持 B B 个体对于所在群体的认同感使得他可能怀有对个体对于所在群体的认同感使得他可能怀有对外群体的偏见外群体的偏见 C C 可鉴别性被弱化可鉴别性被弱化backback6161六、合作的实现六、合作的实现(一)合作实现的条件(一)合作实现的条件 (二)谢里夫的研究(二)谢里夫的研究(三)阿盖尔的研究(三)阿盖尔的研究backback6262(一)真诚的合作所应具备的三个条件(一)真诚

36、的合作所应具备的三个条件1.1.目标相同,利益相同目标相同,利益相同2.2.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3.3.共同活动,相互理解共同活动,相互理解6363(二)谢里夫的研究(二)谢里夫的研究 谢里夫等人对参加野营生活的谢里夫等人对参加野营生活的2222名名1212岁男孩岁男孩进行研究,考察了群体之间从对立到合作的全过进行研究,考察了群体之间从对立到合作的全过程,试验分为三个阶段:程,试验分为三个阶段:1.1.建立互不相关的群体建立互不相关的群体 2.2.开展两个群体之间的竞争开展两个群体之间的竞争 3.3.两个群体实现合作两个群体实现合作 上述实验有利地证明了群体之间协作的必要条件上

37、述实验有利地证明了群体之间协作的必要条件6464(三)阿盖尔的研究(三)阿盖尔的研究(M.Argyle(M.Argyle(M.Argyle(M.Argyle和和和和M.Henderson)M.Henderson)M.Henderson)M.Henderson)1.1.承担公平的工作任务承担公平的工作任务2.2.尊重他人的隐私尊重他人的隐私3.3.在共享的客观条件上表在共享的客观条件上表 现出合作现出合作4.4.需要时愿意提供帮助需要时愿意提供帮助5.5.保持自信保持自信6.6.尽管不喜欢,也要保持合尽管不喜欢,也要保持合作作7.7.不要诋毁上级不要诋毁上级8.8.用名字来称呼同事用名字来称呼同

38、事9.9.必要时,寻求建议与帮助必要时,寻求建议与帮助10.10.交谈时,与同事保持目光交谈时,与同事保持目光接触接触11.11.不要对他人的私生活过分不要对他人的私生活过分好奇好奇12.12.债务要偿还,对帮助和赞债务要偿还,对帮助和赞扬也要进行汇报扬也要进行汇报13.13.当同事缺勤时,承担他们当同事缺勤时,承担他们的工作的工作14.14.不要公开批评同事不要公开批评同事backback6565第三节第三节 冲突与冲突的平息冲突与冲突的平息一、一、什么是冲突什么是冲突二、二、冲突的作用冲突的作用三、三、引发冲突的因素引发冲突的因素四、四、冲突的过程冲突的过程五、五、冲突的平息冲突的平息ba

39、ck6666一、什么是冲突一、什么是冲突1.1.定义:冲突是个体或群体感受到另一方的不利于定义:冲突是个体或群体感受到另一方的不利于自身利益的行为并进行反击的现象。自身利益的行为并进行反击的现象。2.2.冲突发生所要具备的冲突发生所要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四个基本要素3.3.冲突的类型冲突的类型(1 1)认知冲突)认知冲突(2 2)情绪冲突)情绪冲突(3 3)行为冲突)行为冲突back67672.2.冲突发生所要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冲突发生所要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冲突冲突双方存在对立的利益关系双方存在对立的利益关系双方都坚信对方将会双方都坚信对方将会或已经损坏已有的利益或已经损坏已有的利益意识到对立关

40、系意识到对立关系采取行动损坏对方利益采取行动损坏对方利益backback6868二、冲突的作用二、冲突的作用(一)消极作用(一)消极作用 冲突可能会引起人际关系的破裂和资源的巨大浪冲突可能会引起人际关系的破裂和资源的巨大浪费。费。(二)积极作用(二)积极作用1.1.在某些情况下,冲突是深化互动双方彼此了解的在某些情况下,冲突是深化互动双方彼此了解的一种途径。一种途径。2.2.群际间的冲突是群体确认其同一性的一种有效手群际间的冲突是群体确认其同一性的一种有效手段。段。3.3.社会学家还指出,冲突能够引发社会变革。社会学家还指出,冲突能够引发社会变革。back6969三、引发冲突的因素三、引发冲突

41、的因素(一)利益的对立(一)利益的对立(二)(二)竞争竞争(三)(三)威胁威胁(四)(四)不公正感不公正感(五)(五)知觉偏差知觉偏差(六)个人因素(六)个人因素back7070(二)竞争(二)竞争1.1.不同的群体为职位、资源等进行竞争,当利益相不同的群体为职位、资源等进行竞争,当利益相抵触时,冲突便产生了。(现实群体冲突理论)抵触时,冲突便产生了。(现实群体冲突理论)2.2.竞争加强了直觉到的差异,会引发较多的攻击行竞争加强了直觉到的差异,会引发较多的攻击行为。为。3.3.竞争活动造成了对别组成员的歧视,也造成了组竞争活动造成了对别组成员的歧视,也造成了组内强烈的团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内强

42、烈的团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4.4.得到失去的竞争情境引发了群体冲突得到失去的竞争情境引发了群体冲突back7171(三)威胁(三)威胁 多伊奇和克劳斯(多伊奇和克劳斯(19601960,19621962)通过变化双方)通过变化双方控制门的数量,研究了控制门的数量,研究了“威胁威胁”对冲突的作用。对冲突的作用。1.1.三种条件:无威胁、单边威胁、双边威胁三种条件:无威胁、单边威胁、双边威胁2.2.结果结果 双方都缺乏威胁手段时,游戏者获利最多;双方都缺乏威胁手段时,游戏者获利最多;双方都能使用威胁时,获利最少。双方都能使用威胁时,获利最少。3.3.结论:威胁对冲突的发生和升级起推波助澜的作用结论

43、:威胁对冲突的发生和升级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back7272(四)不公正感(四)不公正感1.1.公平理论公平理论 我的所得我的所得 你的所得你的所得 我的付出我的付出 你的付出你的付出2.2.社会常规或准则影响公正感社会常规或准则影响公正感3.3.不同社会文化条件下人们的公平和公正观念有着不同社会文化条件下人们的公平和公正观念有着巨大的区别。巨大的区别。back7373(五)知觉偏差(五)知觉偏差1.1.镜像知觉镜像知觉2.2.双重标准双重标准3.3.冲突维持归因冲突维持归因4.4.简单化思维简单化思维5.5.知觉转换知觉转换7474(五)知觉偏差(五)知觉偏差1.1.镜像知觉镜像知觉(1 1)

44、定义:镜像知觉是指对立双方持有关于对方的)定义:镜像知觉是指对立双方持有关于对方的相似的知觉印象。相似的知觉印象。(2 2)镜像知觉的三种形式)镜像知觉的三种形式 A A 镜像知觉在较小的团体和个人之间的体现镜像知觉在较小的团体和个人之间的体现 B B 领导邪恶民众善良论领导邪恶民众善良论 C C 夸大双方的分歧夸大双方的分歧7575(五)知觉偏差(五)知觉偏差2.2.双重标准双重标准 人们对自己和对别人的标准具有两重性,对人们对自己和对别人的标准具有两重性,对自己所采取的标准比衡量别人的标准要低。自己所采取的标准比衡量别人的标准要低。3.3.冲突维持归因冲突维持归因 人们倾向于用不好的解释去

45、推断对方的某种行为人们倾向于用不好的解释去推断对方的某种行为7676(五)知觉偏差(五)知觉偏差4.4.简单化思维简单化思维 当形式紧张时,理智的思考变得非常困难。对敌当形式紧张时,理智的思考变得非常困难。对敌人的看法变得更加简化和刻板,更可能出现凭经人的看法变得更加简化和刻板,更可能出现凭经验式的判断。验式的判断。5.5.知觉转换知觉转换 随着冲突程度的起伏变化,误解也会不断出现和随着冲突程度的起伏变化,误解也会不断出现和消失。消失。back7777四、冲突的过程四、冲突的过程美国学者潘迪(美国学者潘迪(PondyPondy)提出的冲突五阶段模式)提出的冲突五阶段模式1.1.冲突潜伏阶段冲突

46、潜伏阶段2.2.冲突知觉阶段冲突知觉阶段3.3.冲突感受阶段冲突感受阶段4.4.冲突外显阶段冲突外显阶段5.5.冲突结果阶段冲突结果阶段back7878五、冲突的平息五、冲突的平息(一)接触(一)接触(二)共同目标(二)共同目标(三)谈判(三)谈判(四)第三方的介入(四)第三方的介入back7979(一)接触(一)接触 群际接触导致冲突减少的条件:群际接触导致冲突减少的条件:1.1.人们必须有机会互动并因此发现他们的一些信念人们必须有机会互动并因此发现他们的一些信念是错误的。是错误的。2.2.互动必须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另一群体的消极品性互动必须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另一群体的消极品性没有确证的信息。没

47、有确证的信息。3.3.必须有对群际接触的制度性支持。必须有对群际接触的制度性支持。8080(二)共同目标(二)共同目标1.1.促使双方摒弃歧见,从冲突走向合作的动因,是促使双方摒弃歧见,从冲突走向合作的动因,是双方群体共同拥有的一个超越群体自身的超级目双方群体共同拥有的一个超越群体自身的超级目标。标。2.2.合作结果是一个重要的调节变量。合作结果是一个重要的调节变量。8181(三)谈判(三)谈判1.1.影响谈判结果的因素影响谈判结果的因素(1 1)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A A 灵活性灵活性 B B 准确理解对方的观点和立场准确理解对方的观点和立场(2 2)影响谈判过程中灵活性的原因)影响谈判过程

48、中灵活性的原因2.2.争取双赢的谈判结果争取双赢的谈判结果(1 1)50505050的平衡折中的平衡折中(2 2)整合一致)整合一致8282(四)第三方的介入(四)第三方的介入1.1.和解人:指受到冲突双方信任的第三方,在两方和解人:指受到冲突双方信任的第三方,在两方之间提供非正式的沟通,促进冲突的解决。之间提供非正式的沟通,促进冲突的解决。2.2.调停:指中立的第三方使用劝说、讲道理、建议调停:指中立的第三方使用劝说、讲道理、建议等方式,来促进冲突双方达成一致。等方式,来促进冲突双方达成一致。3.3.仲裁:指运用权威的第三方对冲突双方施加强制仲裁:指运用权威的第三方对冲突双方施加强制性影响来

49、达成协议,实现冲突的解决。性影响来达成协议,实现冲突的解决。back8383思考思考1.1.合作与竞争的影响因素合作与竞争的影响因素2.2.如何避免搭便车效应如何避免搭便车效应3.3.为什么在群体中竞争心理优势得到了强化为什么在群体中竞争心理优势得到了强化4.4.冲突的作用冲突的作用5.5.引发冲突的因素引发冲突的因素6.6.如何平息冲突如何平息冲突backback8484推荐阅读书目推荐阅读书目1.1.美美 戴维戴维迈尔斯著张智勇、乐国安、侯玉波等译社迈尔斯著张智勇、乐国安、侯玉波等译社会心理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会心理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2006.12.2.美美 Elliot D.Wilson Elliot D.Wilson著侯玉波等译社会心理学著侯玉波等译社会心理学北京:人民轻工业出版社,北京:人民轻工业出版社,2005.82005.83.3.章志光等著,社会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章志光等著,社会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996年年4 4月第一版月第一版4.4.沙莲香主编,社会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沙莲香主编,社会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82002.85.5.时蓉华主编,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时蓉华主编,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1989.51989.5backback85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