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

上传人:z**** 文档编号:61310371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53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初中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优质文本初中(chzhng)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节 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开展前景 2过程与方法 了解人类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教学重点与难点1体验人类探究宇宙和认识物质组成的过程。2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教

2、学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浩瀚无边,有无穷的秘密等着我们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渴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交流能力,想像能力强调地球只是太阳的九大行星之一,指导学生观察插图1012,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指导学生观察插图1012,强调银河系很大,穿过也要十万年的时间指导学生观察插图1011,强调宇宙很大物质是运动的,举例 (包括化学生物方面的运 动),强调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初步建立学生的物质世界观二、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举例:分糖、分醋着重帮助学生构建分子的物理模型和概念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概括能力 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引导学生推测原因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和推理能力阅读课本,对“任

3、何物质都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进行讨论,参照图1013思考 思考:水、冰、水蒸气都是由什么分子(fnz)组成,为什么它们在物理性质上有那么大的区别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阅读课本,学生描述插图1016中的类比三、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用分子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让学生了解它们在宏观均区别是由于微观结构不同造成的知道水的态变化的特殊之处。四、原子结构抓住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相似这一特点展开,质子和中子能在太阳系中找到对应结构吗?突出物理学的对称美。随着老师对原子结构的介绍,思考它的哪些局部跟太阳系相对应用乒乓球模

4、拟原子的结构。提出问题:纳米指的是什么?纳米技术又指的是什么?生活中还遇到哪些与纳米有关的事物了解前沿科技开展状态。了解纳米技术知道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了解纳米技术的应用前景。小 结:板书设计:第十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节 宇宙和微观世界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有性质的最小粒子二、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三、原子结构 纳米及纳米技术第二节 质量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 了解天平的构造,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 通过用天

5、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jnng)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通过对物质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来测质量 难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

6、成的。新课教学1 质量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我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性质就引入的质量这个物理量。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m表示。2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2 质量的单位(1) 国际单位:千克kg(2) 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3) 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看P103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3质量的测量天平(1) 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天平(2) 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构造:底座;横梁;

7、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3) 天平的使用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A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B 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教师强调:1、调节平衡螺累母按: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那么应改用移游码。 5、游码的

8、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4) 天平使用考前须知: A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 B取砝码(f m)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C保持天平枯燥、清洁。小 结:板书设计:第二节 质量一、 量1什么叫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2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 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进率:1000进二、质量测量1实验室测量质量工具:天平2天平的使用(1)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 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3) 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 物体

9、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读数三使用天平考前须知:P103:1;2第三节 密度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学会测量固体和液 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质量的单位;天平的使用 难点: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特

10、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新课教学(jio xu)1 建立密度的概念 1实验:用天平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数据如下:质量克体积厘米3质量/体积 克/厘米3木块15100.5木块210200.5石块11042.5石块22082.5 2分析数据A 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B 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C 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从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

11、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3建立概念 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 B密度公式:=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1g/cm3=1000kg/m3=103kg/m3 4例题: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25米3,铁块密度多大?:m=1.97t=1.97103kg;V=0.25m3求:解:答:铁块的密度是7.9103kg/m32密度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

12、3千克。3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3公式的物理意义。4稳固练习:?学物理?小 结:板书设计:第三节 密度1 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表示2 密度(md)公式:3 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1g/cm3=1000kg/m3=103kg/m34 密度物理意义:水=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因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第四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

13、能 通过实验进一步稳固物质密度的概念;进一步熟悉天平构造及其使用; 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那么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 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14、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复习:什么是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要求出物质的密度要知道哪些量?2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新课教学1 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面上的用具对照检查。2 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介绍量筒(lingtng)和量杯,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学生观察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学生观察图76、图77量筒或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

15、和体积?看样测固体的体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平稳2读数时社,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凸面平。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此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用V2V1,得到侍测因体的体积。3 学生分组实验:测石块的密度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教师强调:这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学生实验操作。4 学生分组实验:测盐水的密度提问:测盐水的密度的步骤

16、是什么?教师指出:1本实验测盐水的质量的方法与第二节测液体质量的方法不一样。 2为了计算方法,盐水的体积应尽量取整数。学生实验操作。把两组学生的实验数据填入黑板的表格内。分析数据是否合理。5 讨论课本:想想议议小 结:板书设计:第四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1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2原理:据密度公式:3器材:天平和砝码,量筒,烧杯2个石块,细线,水,盐水。4步骤:参书本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第一节 运动(yndng)的描述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

17、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相对性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答复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新课教学1 什么是机械运动? 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提问并组织学生答复: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

18、性 (1)组织学生看课本图2-3,讨论: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小结: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汽车中的乘客,这位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汽车、司机和乘客都在做机械运动。但是司机和男孩所说乘客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因为他们在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问:司机看到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答:以车厢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车厢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说乘客是静止的。问:男孩看到乘客运动得很快,他是以什么为标准的?答:男孩以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屋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路面有位置的改变。所以他说乘客是运动的

19、。 教师小结: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提问(twn):看课本图2-4,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你选什么物体为参照物。答:选大地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教师追问:在甲图中如果选卡车或收割机为参照物,在乙图中如果选受油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另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答:另一物体是静止的。因为它们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教师小结:像卡车和收割机这样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那么称

20、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提问:请你解释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道理。要求学生用相对静止的道理予以解释。教师指出: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举例说明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不相同。例如列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3小结本节知识要点小 结:板书设计:第一节运动的描述一、什么是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参照物:在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假定不动的物体。2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

21、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 通过(tnggu)对多媒体图像的观察,认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多媒体图像“猎豹捕羚羊的生存竞争中,体会速度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摄影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教学重点与难点 体会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从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例如我们要想尽快到达某地,坐火车就比坐汽车节省时间。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如何比拟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新课教学1速度(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速度

22、提问:甲、乙两人在平直公路上骑自行车,甲10秒前进50米,乙2秒前进8米。怎样表示这两人骑车的快慢?要求学生利用小学学过的有关速度的知识具体答复:利用前面比拟百米短跑运发动同万米长跑运发动谁运动快的方法,算出在相同时间内甲、乙车行驶的路程。即算出它们运动的速度就可以进行比拟。甲10秒行50米,乙2行8米。由此可知甲车运动的比乙车慢。(相同时间用1秒、1小时都可以。)汽车所通过的路线长度叫路程。路程的单位是长度的单位,米或千米等。1秒、1分、1小时叫做单位时间。只要用物体通过的路程去除于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求出物体的速度。知道了速度就能比拟它们的快慢了。在此根底上,给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23、: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v=s/t 让学生计算出上例中甲乙两人的速度。 (4)单位:米秒;千米时教师指出: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组成的。常用的长度的单位是米,时间的单位是秒,所以速度的单位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单位中的分数线读作每。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时作速度的单位。并推出:1米秒=3.6千米(qin m)时; 1千米时=1/3.6米秒(5)物理意义:5米/秒表示:1秒钟物体通过的路程是5米。提问:从北京开往天津的火车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吗?它的运动有什么特点?答:它的运动特点是有时快,有时慢,到达中途

24、车站时还要停下来。其特点为速度是变化的。教师指出:从北京开往天津的火车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这是常见的一种运动。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在要求不很精确,粗略研究的情况下,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2平均速度(1)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2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v=s/t 例题:课本第22页例题。教师进行标准化板演。并说明解物理计算题的格式、要求。解题标准化要求: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2)解计算题,要求写全、求、解、答。单位可在中统一。3)解题过程,要求写出根据公式(或由此得到的导出式),然后按公式逐项代 入数值和单位。单位

25、要统一到符合求答要求,最后得出计算结果。4)进行检验,无误后,写出答题。3、本节知识要点小结提问:速度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是什么?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什么?如何读?怎样写?板书设计: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一、速度1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 公式:速度=路程/时间;v=s/t4 单位:米/秒国际千米/时常用1米秒=3.6千米/时;1千米/时=1/3.6米秒5m/s物理(wl)意义:5米秒表示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米。二、平均速度 1变速运动: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2平均速度计算:速度=总路程/

26、总时间 v=s/t第三节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其国际单位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并动手操作这些测量工具,提高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利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勇于探索科学实践的进取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测量时间和长度的多种途径难点:怎样进行时间和长度的准确测量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提问: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直接测量速度的工具?由vs/t,要测量物体的速度,必须要测量什么?学生大胆举例,大胆答复。新课教学一、时间的测量让学生观察沙漏的演示实验后提出问题:沙漏除了欣赏外,还能有其他的作用吗?学生细心观察,大胆讨

27、论、积极答复。阅读课文并根据生活经验列举出测量时间的工具。根据所列举的例子让学生归纳古代人和现代人所使用的时间测量工具的开展变化及方法上的差异。 教师归纳时间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 通过分组实验,熟练地掌握秒表的使用。 引导(yndo)学生阅读课文,掌握“秒的由来。二、长度的测量学生阅读课文后,老师边提问边归纳长度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让学生列举测量长度的工具。 播放多媒体录像,引导学生认识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结构原理和精确性。提问:在测量长度的工具中,哪些精确度高?引出误差的概念和产生原因及怎样减少误差。课堂小结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板书设计:第三节

28、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一、时间的国际单位:秒,符号是s 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二、长度的国际单位:米,符号是m 常用单位:千米(kin)、分米(dm)、厘米 (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换算:1 m10-9 km10 dm=102cm103 mm106m109 nm第四节 力的作用效果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案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 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用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 能在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新问题,有

29、初步(chb)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情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与难点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新课教学一、力的作用效果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1)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教师:弹簧受到拉力时变长了。(2)实验:手用力使锯条变弯曲。教师:气球受到手的压力时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

30、动状态。(1)教师: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由于汽车受到阻力,速度逐渐变小,最终停下来。可见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大,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2)教师:乒乓球向我们飞来,我们挥拍打去,球的运动方向变化了,又向对方的球台飞去。可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二、力的三要素 1力的方向 请学生举例说明力的方向对产生效果的影响 2力的大小 请同学举例说明力的大小对产生效果的影响 3力的作用点 说明:力的作用点肯定在受力物体上举例说明各种力的作用点如推、拉、提、压、托等作用的作用点 设问:为什么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

31、素呢? 4“三要素的含义 力的作用效果由三个要素决定 只要谈力,必须谈力的三要素两个力,只有他们的三个要素都分别相同,才能说这两个力完全相同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吸铁石吸引铁钉,吸引就是吸铁石对铁休的吸引力。运发动举杠铃,举就是运发动对杠铃的力。火车头拉车箱,拉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y )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组物体是施力的,另一组物体是受力的。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现在请大家指出以下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1. 演示实验:吸铁石吸引大头针。2. 演示实验:铁块吸引小磁针的一个极。小 结:板书设计:第四节 力的作用

32、效果一、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形状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静止-运动运动-静止 速度、方向二、力的单位:牛顿(N)三、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第五节 物体的惯性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知道惯性的概念 知道二力平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难点: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进行(jnxng)新课一、牛顿第一定律1历史回忆:对亚里斯多德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提出疑问。2演示实验: 1毛巾外表

33、2棉布外表 3木板外表 现象:1小车受到阻力大,运动时间短,路程短; 2小车受到阻力较小,运动时间长点,路程远点; 3小车受到阻力最小,运动时间较长,路程较远。3推理:当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时,小车将会怎样运动下去?4牛顿第一定律:一切不受外力的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说明:牛顿第一定律不是从实验中直接得出来的,它是在实验的根底上通过进一步的科学推理而得到的。二、物体的惯性1惯性教师: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任何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也可以说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这里提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在任何

34、情况下都有惯性。2惯性现象【演示1】图9-2,用尺迅速打出下面的棋子。解释:叠在一起的棋子原来是处于静止状态的,当尺子打出了下面的棋子,由于上面的棋子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上面棋子落在正下方。【演示2】惯性小球实验,解释:木片被弹出去之前,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小球由于有惯性,还应保持原有的静止状态,所以小球落在原处。解释惯性现象的要领:说清物体原来是处于什么状态运动或静止说出后来发生什么变化;物体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或静止状态。所以。【演示3】刹车时的惯性现象。请同学们根据要领解释。教师:这个实验再现了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倒这一普遍现象。【演示4】汽车起动发生的惯生现象。请

35、同学们根据要领解释。 教师:请大家解释汽车起动时乘客为什么向后倾倒?三、二力平衡1演示:实验(1) F1F2时,在同一直线,方向(fngxing)相反,这两力不平衡。(2) F1F2时,两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这两力也不平衡。(3) F1F2时,两力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这两力也不平衡。(4) F1F2时,两力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这两力就平衡了。总结: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在同一直线上。记忆:“一物二力三要点 2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举例并说明:静止的电灯,放在桌面上的书本,在平直道路是做匀速运动的汽车,匀速下降的降落伞。小 结:板书设计:第十

36、三章 力和机械第一节 重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理解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及航天资料片探究万有引力的存在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 通过“物理模型“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观看航天资料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及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 培养学生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教学(jio xu)重点与难点 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 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在地球上,一切物体失去了支持,都要落向地面地

37、球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引。如:河里的水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苹果落地等。新课教学1重力的产生 教师: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 教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地面附近的物体。例如,苹果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苹果。椰子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椰子。 2重力的方向 教师:重力是一种力,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重力也有三要素。 重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自由落向地面时的方向,这个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重力的方向可用来检查房屋

38、的墙壁是否竖直。我们常看到建筑工人用一根重垂线检查墙壁就是应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个道理。测绘人员用的水平仪下悬着重垂线,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来测定仪器是否水平。你有兴趣的话,可以采用这类方法检查家中的电冰箱放置的是否水平。 3重力的大小 1实验:两个钩码的大小、形状和材料都不同,但是它们的质量都是50克。我们用弹簧秤测量它们的重力。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就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教师演示 这两个破码的重力都是05牛顿。质量相等的物体,它们的重力大小也相等。 2学生实验:用弹簧秤测量质量分别为100克、200克和300克的物体的重力,将测量结果填在课本的表格内。

39、 学生操作 3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教师:从实验数据可知,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4.g的值 实验数据中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大约是10牛千克。精确的测量结果说明,重力和质量二者的比值是98牛千克,这个值用g表示,g=98牛千克。粗略计算,g可取10牛千克。 5G mg 如果用G表示物体的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比值(bzh),那么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可以用公式Gmg表示。使用这个公式时,质量m用于克作单位,重力G用牛顿作单位,g98牛千克。4重心教师: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粗细均匀的同材料的棒,它的重心在中点;圆球的重心在球心;正方形薄板的重心在它的对角线的交点。小 结:

40、板书设计:第一节 重力一、 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二、三要素:大小:G=mg 方向:坚直向下作用点:质量均匀形状规那么的物体在它的几何中心三、应用:重垂线、水平仪第二节 弹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乐于制作弹簧测力计,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与难点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既是此节的重点,又是此

41、节的难点教学(jio xu)课时:1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或接触到一些有趣的物体它们在被挤压后,形状或体积会发生变化,但一旦撤消挤压,它们就会恢复原来的形状;而一些物体即使撤消挤压后,它们也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样貌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日常所见、所用,找找哪些物体能够恢复形状?哪些物体不能恢复原貌?学生交流、讨论、答复。介绍弹性和塑性的概念,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新课教学1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想知道自己使出的力多大,或一个物理受到多大的重力,怎样才能测出来呢?可不可以利用一个物体受到力变长,不受力能够恢复原来形状即弹性去制作出一种工具来测量呢?学生

42、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使学生对弹性有更进一步的理解,通过发表见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述能力。表扬学生的讨论,并鼓励学生利用手上的器材,进行简单的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归纳结论引导学生分析一个完整的弹簧测力计还需要些什么? 学生制作简单的弹簧测力计(参考课本P47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内容)并使用测力计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并用此测力计进行测量、记录数据学生根据自己的制作和使用过程,总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并积极答复启发并引导学生指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教师指出市场上用的各种测力计及秤都是利用在弹性范围内,弹簧受的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