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道发展史.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61209855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4.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香道发展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香道发展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香道发展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香道发展史.ppt(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香文化的发展中国香文化的发展 香文化在中国有着延绵数千年的历史,从商周用于祭祀、战国汉魏晋的熏衣燎室、隋唐礼佛熏制,及至两宋元明文人香事习静参悟等各种用途,由简而繁,逐渐旺盛,从而形成一条清晰的历史线索和丰富的香学文化遗产。盛世传香,就是中国香文化最好的历史写照,香道文化盛行的朝代都伴随着经济大发展。随着中国经济与文化的全面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探寻与追求,而香道文化又一次被众人所知。“香”字最早出现于甲骨卜辞中,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释香字为“香,芳也。从黍、从甘。”自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外文化空前的大交融,海外香料源源不断进入中国,熏香文化在王公贵族间盛行。汉代至

2、南北朝汉代至南北朝所用熏香料均为外来香料,大部分由东南亚进入我国,少量由西域进入我国。由于外来树脂类香料的大量输入,也推动了熏烧方式的改变。自战国出现熏炉,西汉早期由本土所产茅香、辛夷、高良姜等草本类香料直接焚烧,故炉形多为楚式的多孔扁圆形豆式熏炉为主,而到了西汉中期开始大量出现了炉身较深的博山形熏炉。西汉中期以后流行的博山炉使用的焚熏香材为多种香料粉末多种香料粉末调制的复合香料复合香料,已非战汉之间使用的直接焚烧的简单方法,而是熏香时使用专门制作的香炭来熏烤。合香,是香熏史上的一个重要突破,由人工调制香料来达到人们对自然单一香味的改变,并且由香炭来熏烤从而改善烟气对香味的破坏,熏香的发展至此

3、走向蓬勃与成熟。茅香辛夷高良姜楚式熏炉博山熏炉魏晋南北朝承两汉熏香之盛魏晋南北朝承两汉熏香之盛,并有很大发展,与这一时期世人盛行礼佛、道的时风相吻合。香之妙用更上一层,闻香成为了参禅悟道的一个门径。唐朝堪称中国历史上的盛世,用香的奢靡无度与唐朝的国力和财力,以及“丝绸之路”畅通与西域诸国大量的贸易有关。唐中宗时,出现用于品香的闻香炉,品香成为生活艺术的一部分。与之相应的“隔火熏香法”也流行起来。李商隐的烧香曲中“兽焰微红隔云母”就是指这种熏香法。隋唐时期:香文化的成熟与完备隋唐时期:香文化的成熟与完备隋唐之前,虽然上层社会对香推崇备至,但很多适宜熏烧的香料特别是高级香料不产于内地,而是来自边疆

4、或域外,所以可用的香料总量较少,即使对上层社会来说也是稀有之物,甚至级别稍低的官吏也难以享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香文化的发展。而唐代之后,局面就完全不同了。唐朝的经济飞速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社会的富庶和香料总量的增长,为香文化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这个时期,对香品的用途也有了完备细致的分类:会客用的香,卧室用的香,修炼用的香等等各不相同;佛家有佛家的香,道家有道家的香,不同的修炼法门又有不同的香可以说在唐代已是专香专用了。佛教在唐代的兴盛也对香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推动。佛家的教理经书对香大加推崇,几乎在所有的佛事活动中都要用香。不仅敬佛供佛时要上香,而且在高僧登台说法之前也要焚香

5、;在当时广为流行的浴佛法会上,要以上等香汤浴佛;在佛殿、法坛等场所还常要泼洒香水。唐代皇帝大多信佛,皇室佛事活动频繁,其用香数量之大便可想而知了。在唐代的香具中,出现了大量的金器,银器,玉器,即使模仿前朝博山炉的样式,外观也更加华美。在敦煌壁画里就常能见到香斗、博山炉等丰富多彩的唐代香具。宋元明清:香文化的繁盛与普及宋元明清:香文化的繁盛与普及宋代之后,不仅佛家、道家、儒家提倡用香,而且香更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部分。在居室厅堂里有熏香,各式宴会庆典场和也要焚香助兴,而且还有专人负责焚香的事务;不仅有熏烧的香,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香囊香袋可以挂佩,制作点心、茶汤

6、、墨锭等物品时也会调入香料;集市上有专门供香的店铺,人们不仅可以买香,还可以请人上门作香;富贵之家的妇人出行,常有丫鬟持香薰球陪伴左右;文人雅士不仅用香,还亲手制香,并呼朋唤友,鉴赏品评。这一时期,合香的配方种类不断增加,制作工艺更加精良,而且在香品造型上也更加丰富多彩。除了香饼、香丸、线香等,还已广泛使用“印香”,既便于用香,又增添了很多情趣。在很多地方,印香还被用作计时的工具。香饼香丸线香印香(篆香)到明朝时,线香已有广泛使用,并且形成了成熟的制作技术。各类典籍都有很多关于香的记载,周嘉胄所撰香乘尤为丰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很多关于薰香与香料的内容,例如:香附子,“煎汤浴风疹,可治风寒风

7、湿”;“乳香、安息香、樟木并烧烟薰之,可治卒厥”;“沉香、蜜香、檀香、降真香、苏合香、安息香、樟脑、皂荚等并烧之可辟瘟疫”。本草纲目还记载了制作线香的技术(挤压成条):用白芷、甘松、独活、丁香、藿香、角茴香、大黄、黄芩、柏木等为香末,加入榆皮面作糊和剂,可以做香“成条如线”。香具方面,宋代最值得关注的自然是瓷器。宋代烧瓷技术高超,瓷窑遍及各地,瓷香具(主要是香炉)的产量甚大。在造型上或是模仿已有的铜器,或是另有创新。由于瓷炉比铜炉价格底,所以很适宜民间使用。宋代最著名的官、哥、定、汝、柴五大官窑都制作过大量的香炉。瓷炉虽然不能象铜炉那样精雕细琢,但宋代瓷炉却自成朴实简洁的风格,具有很高的美学价

8、值。在元明清时期,开始流行香炉、香盒、香瓶、烛台等搭配在一起的组合香具。到明朝宣德年间,宣宗帝曾亲自督办,差遣技艺高超的工匠,利用真腊(今柬埔寨)进贡的几万斤黄铜,另加入国库的大量金银珠宝一并精工冶炼,制造了一批盖世绝伦的铜制香炉,这就是成为后世传奇的“宣德炉”。“宣德炉”所具有的种种奇美特质,即使以如今的冶炼技术也难以复现。官窑香炉哥窑香炉定窑香炉汝窑香炉柴窑香炉在元明清时期,开始流行香炉、香盒、香瓶、烛台等搭配在一起的组合香具。到明朝宣德年间,宣宗帝曾亲自督办,差遣技艺高超的工匠,利用真腊(今柬埔寨)进贡的几万斤黄铜,另加入国库的大量金银珠宝一并精工冶炼,制造了一批盖世绝伦的铜制香炉,这就

9、是成为后世传奇的“宣德炉”。“宣德炉”所具有的种种奇美特质,即使以如今的冶炼技术也难以复现。对宋元明清的文人来说,香已成为生活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从苏轼出神入化的咏叹,到红楼梦丰富细致的描述,这一时期文艺作品对香的描写可谓俯仰皆是。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为制作精品的铜炉,明朝宣德皇帝曾亲自督促,这在历史上实属少见。宣德炉以色泽为亮点,其色内融。此件宣德炉以黄铜制成,底书“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带底座。其炉身形制规整,敦厚之中不失灵巧精致,作为书房陈设颇为雅致。焚香其内,数百年历史的厚重感随香外溢。它通体光素,尽显铜炉精纯美质,

10、铜质精良,入手沉甸。大明宣德炉的基本形制是敞口、方唇或圆唇,颈矮而细,扁鼓腹,三钝锥形实足或分裆空足,口沿上置桥形耳或了形耳或兽形耳,铭文年款多于炉外底,与宣德瓷器款近似。除铜之外,还有金、银等贵重材料加入,所以炉质特别细腻,呈暗紫色或黑褐色。一般炉料要经四炼,而宣德炉要经十二炼,因此炉质会更加纯细,如婴儿肤。鎏金或嵌金片的宣德炉金光闪闪,能够给人种不同凡器的感觉。香与香品香与香品“香品”一词常有三种用法:其一,指“香料”,例如“麝香是名贵的香品”;其二,指“以香料制成的物品”,类似“茶品”、“食品”的用法,例如,“熏香类香品”、“车用香品”;其三,指“香气的品质”,例如“某某香香品高雅”。本

11、文所谈“香品的种类”是取前两种用法。从远古时代直接焚烧香料植物开始,人们就一直在努力改进使用香料的方法,一方面使香料的价值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另一方面也使人对香料的使用能更加方便。当今的香品种类之丰富和齐全,正是这种进步的集中体现。从不同的角度可将香品分为不同的种类从不同的角度可将香品分为不同的种类根据所用香料的性质划分:天然香料(及中药材)类香品/合成香料类香品根据所用的配方划分:灵虚香/宣和帷香等等根据外形特征划分:原态香材/线香/棒香/盘香/塔香/锥香/香丸/香粉/香膏/香汤/香囊/香枕等根据香味特征(或所用的主体香料)划分:檀香/麝香/玫瑰香/桂花香等根据用途划分:美化环境/陶冶情致/修炼打坐/祭祀/养生祛病/净化除臭/驱避蚊虫/计时/等根据使用方法划分:自然散发香气/薰烧散发香气/浸煮散发香气/浴用/等根据烟气特征划分:聚烟香/微烟香/无烟香根据所用香料的数量:单品香/合香谢谢观赏谢谢观赏徐文琦制作徐文琦制作微信号:wenqi1985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家庭教育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