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20.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61209134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PPT 页数:597 大小:7.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旅游地理20.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7页
中国旅游地理20.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旅游地理20.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旅游地理20.ppt(59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主编 杨 宇 主审 张 峰高等职业教育旅游与酒店管理类课程规划教材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新世纪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编中国旅游地理中国旅游地理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第二章第二章 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第三章第三章 旅游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旅游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第四章第四章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中国旅游资源地理第五章第五章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第六章第六章 皇城皇城 首都首都 奥运游奥运游中央区(京津冀)中央区(京津冀)第七章第七章 冰雪冰雪 森林森林 火山地貌游火山地貌游东北区(黑吉辽)东北区(黑吉辽)第八章第八章 古都古都 古迹古迹 名山游名山游黄河中下游区(豫陕晋鲁)黄河中下游

2、区(豫陕晋鲁)第九章第九章 峡谷峡谷 巨川巨川 生态游生态游长江中上游区(川渝鄂湘)长江中上游区(川渝鄂湘)第十章第十章 园林园林 水乡水乡 都市游都市游华东区(沪苏浙皖赣)华东区(沪苏浙皖赣)n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椰林椰林 海岛海岛 侨乡游侨乡游岭南区(闽粤琼)岭南区(闽粤琼)n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石林石林 溶洞溶洞 民族游民族游西南区西南区(滇黔桂滇黔桂)n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蓝天蓝天 白云白云 草原游草原游塞北区(蒙)塞北区(蒙)n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沙漠沙漠 绿洲绿洲 丝路游丝路游西北区(新甘宁)西北区(新甘宁)n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高原高原 雪域雪域 宗教游宗教游青藏区(青藏)青藏区(青藏)n

3、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中西文化游中西文化游港澳台区港澳台区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第一节第一节旅游地理学和学科性质旅游地理学和学科性质第二节第二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任务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任务n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n旅游地理学是伴随着旅游及旅游业的发展而逐步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而旅游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分布于广阔地理环境中的一种新兴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是人们以旅游游览、观光购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度假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以各种不同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

4、地理现象。n因此,简要的说,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n二、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二、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和学科性质旅游地理学和学科性质旅游地理学和学科性质旅游地理学和学科性质n 1 1、地理学科属性、地理学科属性n 现代地理学一般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门类。n 前者以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为主,后者则主要研究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和变化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n 由此可以说,整个地理学的理论与知识体系都可构成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基础,旅游地理学实际上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有鉴于旅游本是人

5、类的一项社会文化活动,旅游业又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因此,采用地理学二分法,将旅游地理学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比较符合实际。n 2 2、应用学科属性、应用学科属性n 旅游地理学是适应大众旅游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门应用学科。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的研究课题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具体性和技术性,要为解决具体问题、满足实际需要服务。n旅游地理学不仅能够为整体性区域旅游开发与经营管理服务,而且能够为各旅游分支行业、企业的发展与布局以及具体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经营服务。同时,旅游地理学的理论与知识,甚至可以说对每个旅游者和旅游从业者个人都具有实用价值。n 现代旅游作为一项日益蓬勃发展的大众化生

6、活方式、社会化经济产业,决定了旅游地理学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这也正是其作为应用学科发展的生命力所在。n 3 3、边缘学科属性、边缘学科属性n 从旅游地理学的应用领域出发,其又可属地理学与旅游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旅游科学目前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学科群,旅游管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社会学、旅游文化学以及旅游地理学都是这个学科群中相互平行的姊妹学科。n 旅游现象的综合性与复杂性,决定了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必然与其平行的各旅游学科有不同程度的交叉。n 同样,由于旅游活动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使得旅游地理的研究与众多学科的知识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n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7、n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学科,是关于“地”的理论。即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一切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分布规律与空间关系的科学。n 它对于地表的一切现象均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即:n 这是什么?在哪里?为什么在那里?n 因此,地理学需要围绕以下问题有进行研究:n 何处以及为什么会形成旅游地或客源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任务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任务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任务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任务n 是哪些因素决定着旅游客源的方向和强度?n 旅游现象将会对客源地和旅游接待地产生何种影响等等,这些便形成了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n二、基本任务二、基本任务n

8、旅游地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旅游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规律,并在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评价旅游资源,确定旅游环境容量,进行旅游流预测,分析旅游通道的可达性,综合评价区位和区域经济条件,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关系进行旅游区划,研究和制定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编制旅游地图以及分析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从而促进旅游业发展、产生社会文化、经济、环境效益。n 1 1、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n 旅游资源是旅游的物质基础,发展旅游业首先要调查旅游资源,评价其开发利用前景,为旅游区、旅游点的布局和旅游设施的安排提供依据。n 旅游地理学的任务之一是查明旅游资源情况:n 包括资源的分

9、类、分布、数量、质量、规模、密度级别、特点、成因及开发利用程度、价值、功能等;n 另一方面,在凋查的基础上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和评价。n 2 2、旅游区的合理布局、旅游区的合理布局n 旅游区是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点与旅游接待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通过旅游地理研究,合理规划旅游区域,使旅游地域系统各要素相互协调,并与地区整体发展达成综合平衡。n 3 3、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空间移动规律、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空间移动规律n 旅游者从客源地到目的地,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自然、文化、经济、社会政治、技术因素。n 具体的还有个人收入、假期、教育水平、生活阶段、偏好,还有各地理要素或由它们构成的景观的吸引力。研

10、究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可以了解客源市场的变化并进行预测。n 4 4、旅游交通的空间布局、旅游交通的空间布局n 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交通在旅游业中的作用、特点和布局原则。并通过调查了解实际情况,对各类交通方式的特性、功能进行评价;合理布局旅游路线和交通方式,对旅游交通布局现状、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和预测;就有关旅游交通区划、布局条件进行分析和经济论证,促进旅游交通网的合理分布和运输合理化。n 5 5、旅游环境保护、旅游环境保护n 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美化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另一方面也造成环境破坏和污染。n 旅游地理学需要确定旅游的环境容量。把旅游活动的强度,旅游者的数量限制在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不遭

11、破坏,旅游点不受污染,社会经济承受能力许可,以及不破坏旅游者游兴的范围内。另外,旅游地理学还研究旅游产品主产和消费过程对旅游区的环境污染。n 6 6、旅游区划、旅游区划n 旅游区是由若干旅游地、旅游景点组成的地域单元,旅游区划是旅游发展规划的依据。通过旅游地理研究,掌握实际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划。n 7 7、旅游开发对区域的影响、旅游开发对区域的影响n 旅游开发使旅游目的地区域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诸方面发生变化,正确评价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对指导旅游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而成为旅游地理学的一个研究任务。n 8 8、区域旅游发展战略与旅游规划、区域旅游发展战略与旅游规划n 旅游地理学从区

12、域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出发。分析旅游环境容量、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需求要素,综合评价区位和区域经济条件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关系研究和制定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n 9 9、旅游地图、旅游地图n 旅游地域系统在时间、空间上的现状与变化以地图的形式显示出来。形成旅游专题性质和功能的地图。主要为导游和旅游地理研究服务。旅游地图的类型功能、特点、各要素的表示方法、印制、整饰方法以及旅游地图的应用等是旅游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n 1010旅游地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旅游地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研究n 旅游地理学是一门以旅游地域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属新兴的应用性边缘学科,正在逐渐完善自己

13、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第二章第二章 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第一节第一节旅游资源概念及分类旅游资源概念及分类第二节第二节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第三节第三节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n一、旅游资源的概念一、旅游资源的概念n 旅游资源这一概念是随着旅游活动的发展而出现和变化的.n 旅游资源的内涵非常丰富,在国外,旅游资源被称作旅游吸引物,是指旅游地吸引旅游者的所有因素的总和。n 目前较为受到公认的是我国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公司1992n年提出的定义。n 即: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14、n这一定义包含三个基本要点: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旅游资源概念及分类旅游资源概念及分类旅游资源概念及分类旅游资源概念及分类n 1.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是现代旅游活动的基础n 2.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n 3.旅游资源能为旅游业所利用,进而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n 旅游资源常见的其它几种定义:n 1.凡是足以构成吸引旅游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均统称旅游资源。(旅游概论编写组1982)n 2.凡能为人们提供旅游观赏、知识乐趣、度假疗养、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人们之间友好往来和消磨闲暇时间的客体和劳务都可以称为旅游资源。(郭未喜,1985)n 3.凡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能为旅

15、游业所利用的,并由此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自然和社会的实在物。(孙文昌,1989)n 4.旅游资源是在现实条件下,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陈传康,1990)n 5.旅游资源是指通过开发后能够吸引旅游者的客观存在物.就是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可以引起旅游者的兴趣并可加以利用的物质条件。(钱今昔,1993)n6.凡是自然力和人类社会造成的,有可能被用来规划、开发成旅游消费对象的物质或精神的诸多因素,都可以视作旅游资源.(杨时进,1996)n7.旅游资源是指客观的存在于一定的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审美和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向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

16、象。(谢彦君,1999)n二、旅游资源的特性二、旅游资源的特性n 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借以吸引旅游者的最重要因素,也是旅游开发必备的条件之一。n 1.1.广域性广域性n 旅游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十分广泛,在地球上不同的区域都有旅游资源的分布。几乎在地理圈范围内的各个区域都有旅游资源的存在。n 2.2.区域性区域性n 各种旅游资源既是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同时他们的形成和存在又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随着环境的区域变化,旅游资源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域差异,例如热带风光、高山冰雪、沙漠驼铃、椰林竹楼、林海雪原等,均与不同的地理环境有关,不仅自然旅游资源如此,人文旅游资源的分布也同样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存在

17、着区域差异。人们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为了求得自身较好的生存,便顺应自然、适应自然,因而作为人类创造出的各种人文景观、灿烂的文化,也受到一定的地理环境的影响,打下了一定的区域特征的烙印。n 3.3.不可移动性不可移动性n 如前所述,各种旅游资源都分布在与之相适应的地理环境和区域环境中,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和区域特征,这也正是旅游资源个性特征的体现,而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是个性特征及内涵存在的必要条件。离开了必要的条件,他们的个性,特殊的内涵及吸引力也就消失或者大大降低。n 例如,把秦兵马俑运到外地去展出,脱离当地环境,人们就难于感受到两千年前秦军兵强马壮、气势磅礴的阵容,以及秦始皇统帅百万大军叱咤风云

18、,“横扫六合”、“北却匈奴”、“南平吴越”,统一中国的宏伟业绩。n 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一般应在当地进行,即旅游基本上是旅游者移动到旅游资源地的活动,而不是把资源运到其他地方再加工利用。事实上,有不少旅游资源也难于迁移,例如风景名胜区、名山胜水、森林雪山、海洋湖泊等。n 4.4.重复使用性和易损性重复使用性和易损性n 绝大多数旅游资源都具有长期重复使用的价值。n 例如自然山水风光、城镇风貌、文物古迹、园林建筑、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所形成的旅游产品,即已开发的旅游资源,可供旅游者参观游览,只能带走各种印象和美感,但不能把这些旅游资源带走。因此它们可以长期供人们开发利用。n 但必须指出,长期使用是相

19、对的。旅游资源如果利用和保护不当,是很容易遭到破坏的,一经破坏,则难以恢复。n 所以在开发利用中,要重视通过各种保护措施,一方面减少其自然的、人为的破坏,另一方面,为某些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存在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如保护生态环境等,从而延长重复使用的期限。n 5.5.文化属性文化属性n 一般的旅游资源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即蕴藏着一定的科学性和自然的或社会的哲理。n正因为如此,旅游活动本身才成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人们通过观光、游览、参与、体验,可以得到各种知识和美的享受,丰富人们的知识,提高人们的智力水平,增加人们的美感。n 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虽是其吸引游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要获得这种文化享

20、受,往往与旅游者的文化修养、精神境界有密切关系。n 旅游的开发者不仅应深入研究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而且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使其文化内涵能充分地展现在旅游者的面前,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n 6.6.价值的不确定性和时代性价值的不确定性和时代性n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同种旅游资源的价值也是不同的;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评估旅游资源的价值;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和开发利用的外部条件不同也会使同种旅游资源具有不同的价值。n三、旅游资源的分类三、旅游资源的分类n 1.1.按旅游资源属性分类按旅游资源属性分类:自然旅游资源(地表,水体,生物,气候气象等);人文旅游资源(建筑,园林,风俗,宗教等)

21、。n 2.2.按旅游资源开发状况分类按旅游资源开发状况分类:未经开发或潜在的资源;以开发或即将开发的资源;现代创造的旅游资源。n 3.3.按旅游资源吸引级别分类按旅游资源吸引级别分类:国家级,省级,市(县)级。n 4.4.按利用方式和效果分类按利用方式和效果分类:游览鉴赏型(优美自然风光、著名古建筑及园林等;知识型(文物古迹、博物展览、等);体验型(民风民俗、节庆活动、宗教仪式等);康乐型(度假疗养、康体保健等)。n 为使复杂的旅游资源分类,变得更加科学,客观,准确,量化,简洁。2002年6月6日,国家旅游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宜昌召开会议,原则通过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草案

22、。n 该标准将旅游资源分成8主类,34亚类,和181基本类型,具体分类,详见表1。表表1 1主类主类 亚类亚类基本类型基本类型A A地地文文景景观观AA地质过程地表形迹AAA断层景观 AAB褶曲景观 AAC节理景观 AAD地层剖面 AAE生物化石点AB山石堆积与蚀余景观ABA综合自然景观区 ABB凸峰 ABC独峰 ABD峰丛 ABE石(土)林 ABF奇特与象形山石 ABG岩壁与陡崖 ABH岩缝 ABJ沟壑地 ABK丹霞 ABL雅丹 ABM地表坑穴 ABN堆石洞 ABO岩洞 ABP落水洞与竖井 ABQ穿洞与天生桥 ABR钙华与泉华 ABS矿石集聚地 ABT沙地区 ABU戈壁区 ABV岸滩AC自然

23、剧(灾)变遗迹ACA花坡体 ACB泥石流堆积 ACC地震遗迹 ACD陷落地 ACE火山与熔岩 ACF山崩堆积 ACG冰川堆积 ACH冰川侵蚀遗迹AD岛礁ADA岛区 ADB礁B B水水域域风风光光BA河段BAA观光游憩河段 BAB峡谷河段 BAC暗河河段 BAD古河道段落BB天然湖泊与池沼BBA观光游憩湖区 BBB沼泽与湿地 BBC潭池BC瀑布BCA悬瀑 BCB跌水BD泉BDA冷泉 BDB地热与温泉BE河口与海面BEA观光游憩海面域 BED涌潮现象 BEC激浪现象BF冰雪地BFA冰川观光地 BFB冰盖与冰原 BFC积雪地C C生生物物景景观观CA树木CAA林地 CAB丛树 CAC独树CB花卉地C

24、BA草地花卉 CBB林间花卉CC草原与草地CCA草地 CCB树林草地CD野生动物栖息与动物活动CDA水生动物栖息地 CDB陆地哺乳动物栖息地CDC鸟类栖息地 CDD爬行动物栖息地 CDE蝶类栖息地 CDF动物活动事件D D天天气气气气象象与与特特殊殊景景象象DA光现象DAA日月星辰观察地 DAB红霞观察地 DAC极光观察地 DAD佛光观察地 DAE海市蜃楼现象多发地DB天气与气候现象DBA云海多发区 DBB多雾区 DBC雾凇多发区DBD雨凇多发区 DBE避暑与避寒气候地 DBF极端与特殊气候显示地DC自然现象与自然事件DCA物候景观 DCB奇异自然现象 DCC垂直自然带 DCD自然标志地E E

25、遗遗址址EA史前人类活动遗址EAA文化层 EAB文物散落地 EAC原始聚落或活动地 EAD洞居遗址EB历史事件遗址EBA事件发生地 EBB军事遗址与古战场EC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ECA废弃寺庙 ECB废弃生产地 ECC废弃社会文化设施 ECD废弃居住地F F景景观观建建筑筑FA综合人文旅游地FAA教科研实验场所 FAB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 FAC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 FAD园林 FAE文化场所 FAF聚落 FAG建设工程与生产地 FAH社会与商贸活动场所FAJ 动物与植物展示地 FAK景物观赏点FB单体场馆FBA办公厅堂 FBB祭拜场馆 FBC展示演示场馆 FBD体育健身场馆 FBE歌舞游乐场馆

26、FC附属建筑与艺术小品FCA佛塔 FCB 塔形建筑物 FCC楼馆 FCD石窟 FCE摩崖字画FCF雕塑 FCG牌坊 FCH戏台 FCJ台 FCK碑碣(林)FCL阙 FCM廊 FCN亭 FCO榭 FCP表 FCQ舫 FCR影壁 FCS精幢 FCT广场 FCU喷泉 FCV假山 FCW祭祀标记 FD城址和军事工程FDA长城段落 FDB城(堡)垣 FDC烽燧 FDD军事设施 FE归墓地FEA墓(群)FEB悬棺 FF交通建筑FFA桥 FFB车站 FFC港口 FFD航空港 FFE口岸 FG水工建筑FGA人工水域观光游憩区段 FGB水井 FGC运河段落 FGD堤坝段落 FGE渠道段落 FGF灌区 FGG提水

27、设施 FH传统与纪念性建筑FHA特色民居 FHB特色街区 FHC纪念性建筑 FI购物场所FIA特色店铺 FIB特色市场 FIC特色商品街G G旅旅游游商商品品GA地方旅游商品GAA名优百货 GAB菜系肴馔 GAC饮料食品 GAD水产山珍GAE花卉果品 GAF名烟名茶 GAG药材补品 GAH雕塑制品GAJ陶瓷漆器 GAK编织刺绣 GAL文房四宝 GAM工艺制品 GAN其他物品H H人人文文活活动动HA人士纪录HAA人物 HAB事件HB艺术HBA文艺团体 HBB艺术创作 HC民间习俗HCA民间礼仪 HCB民间演艺 HCC地方风俗HCD特色服饰 HCE民间节日 HCF宗教活动与庙会 HCG民间健身活

28、动与赛事 HCH民间集会 HD现代节庆HDA旅游节 HDB文化节 HDC商贸农事节 HDD体育节n 2003年2月24日发布,2003年5月1日实施,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主编的,提出了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见表.主类主类亚类亚类基本类型基本类型A A地地文文景景观观AA 综合自然旅游地AAA 山丘型旅游地 AAB 谷地型旅游地 AAC 沙砾石地型旅游地 AAD 滩地型旅游地AAE 奇异自然现象 AAF 自然标志地 AAG 垂直自然地带AB 沉积与构造ABA 断层景观 ABB 褶曲景观 ABC 节理景观 ABD 地层剖面 ABE 钙华与泉华 ABF 矿点矿脉

29、与矿石积聚地 ABG 生物化石点AC 地质地貌过程形迹ACA 凸峰 ACB 独峰 ACC 峰丛 ACD 石(土)林ACE 奇特与象形山石 ACF 岩壁与岩缝 ACG 峡谷段落 ACH 沟壑地 ACI 丹霞 ACJ 雅丹 ACK 堆石洞 ACL 岩石洞与岩穴 ACM 沙丘地 ACN 岸滩AD 自然变动遗迹ADA 重力堆积体 ADB 泥石流堆积 ADC 地震遗迹 ADD 陷落地 ADE 火山与熔岩 ADF 冰川堆积体ADG 冰川侵蚀遗迹AE 岛礁AEA 岛区 AEB 岩礁B B水水域域风风光光BA 河段BAA 观光游憩河段 BAB 暗河河段 BAC 古河道段落BB 天然湖泊与池沼BBA 观光游憩湖

30、区 BBB 沼泽与湿地 BBC 潭池BC 瀑布BCA 悬瀑 BCB 跌水BD 泉BDA 冷泉 BDB 地热与温泉BE 河口与海面BEA 观光游憩海域 BEB 涌潮现象 BEC 击浪现象BF 冰雪地BFA 冰川观光地 BFB 长年积雪地C C 生生物物景景观观CA 树木CAA 林地 CAB 丛树 CAC 独树CB 草原与草地CBA 草地 CBB 疏林草地CC 花卉地CCA 草场花卉地 CCB 林间花卉地CD 野生动物栖息地CDA 水生动物栖息地 CDB 陆地动物栖息地 CDC 鸟类栖息地 CDE 蝶类栖息地D D天天象象与与 气气候候景景观观DA 光现象DAA 日月星辰观察地 DAB 光环现象观

31、察地 DAC 海市蜃楼现象多发地DB 天气与气候现象DBA 云雾多发区 DBB 避暑气候地 DBC 避寒气候地DBD 极端与特殊气候显示地 DBE 物候景观E E 遗遗址址遗遗迹迹EA 史前人类活动场所EAA 人类活动遗址 EAB 文化层 EAC 文物散落地 EAD 原始聚落EB 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EBA 历史事件发生地 EBB 军事遗址与古战场EBC 废弃寺庙 EBD 废弃生产地EBE 交通遗迹 EBF 废城与聚落遗迹 EBG 长城遗迹 EBH 烽燧 F F建建筑筑与与设设施施FA 综合人文旅游地FAA 教学科研实验场所 FAB 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 FAC 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 FAD

32、园林游憩区域 FAE 文化活动场所 FAF 建设工程与生产地 FAG 社会与商贸活动场所 FAH 动物与植物展示地 FAI 军事观光地 FAJ 边境口岸 FAK 景物观赏点FB 单体活动场馆FBA 聚会接待厅堂(室)FBB 祭拜场馆 FBC 展示演示场馆 FBD 体育健身馆场 FBE 歌舞游乐场馆FC 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FCA 佛塔 FCB 塔形建筑物 FCC 楼阁 FCD 石窟 FCE 长城段落 FCF 城(堡)FCG 摩崖字画 FCH 碑碣(林)FCI 广场 FCJ 人工洞穴 FCK 建筑小品FD 居住地与社区FDA 传统与乡土建筑 FDB 特色街巷 FDC 特色社区 FDD 名人故居与

33、历史纪念建筑 FDE 书院 FDF 会馆 FDG 特色店铺 FDH 特色市场FE 归葬地FEA 陵区陵园 FEB 墓(群)FEC 悬棺FF 交通建筑FFA 桥 FFB 车站 FFC 港口渡口与码头 FFD 航空港 FFE 栈道FG 水工建筑FGA 水库观光游憩区段 FGB 水井 FGC 运河与渠道段落FGD 堤坝段落 FGE 灌区 FGF 提水设施G G 旅旅游游商商品品GA 地方旅游商品GAA 菜品饮食 GAB 农林畜产品与制品 GAC 水产品与制品 GAD 中草药材及制品 GAE 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 GAF 日用工业品 GAG 其他物品H H 人人文文活活动动HA 人事记录HAA 人物

34、HAB 事件HB 艺术HBA 文艺团体 HBB 文学艺术作品HC 民间习俗HCA 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 HCB 民间节庆 HCC 民间演艺HCD 民间健身活动与赛事 HCE 宗教活动 HCF 庙会与民间集会 HCG 饮食习俗 HGH 特色服饰HD 现代节庆HDA 旅游节 HDB 文化节 HDC 商贸农事节 HDD 体育节8 8主类主类31 31 亚类亚类155155基本类型基本类型n一、旅游资源调查的涵义一、旅游资源调查的涵义n 旅游资源调查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记录、整理、分析和总结旅游资源及其相关因素的信息与资料,以确定旅游资源的存量状况,并为旅游经营管理者提供客观

35、决策依据的活动。n 1.旅游资源调查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包括资料的搜集方法、资料整理方法和分析方法。n 2.旅游资源调查的范围,既包括旅游资源本身,又包括相关的影响因素。n 3.旅游资源调查的过程,系统地收集、记录、整理、分析和总结旅游资源信息资料。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n 4.旅游资源调查现实的目的就是确定某一区域旅游资源的存量状况,最终为旅游经营、管理、规划、开发、决策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n二、旅游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二、旅游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 n (一)旅游资源存在区环境的调查(一)旅游资源存在区环境的调查n

36、 1.1.自然环境调查自然环境调查n (1)(1)调查区概况:调查区概况:包括调查区名称、所在行政归属与区划、范围和面积、中心位置与依托城市等。n (2)(2)地质地貌要素:地质地貌要素:岩石、地层、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是形成自然景观的物质基础。调查记载调查区岩石、地层、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的分布特征、发育规律和活动强度,对调查范围的总体地质地貌特征有一全面概括了解。n (3)(3)水体要素:水体要素:调查区冰川、河流、湖泊、瀑布、涌泉、海洋等在地质地貌、气候、植被等因素配合下,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水体景观,构成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n 调查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类型和分布,季节性水量变化规律和特征,

37、可供开采的水资源,已发生和可能发生的水灾害及其对旅游资源的不利影响等。n (4)(4)气象气候要素:气象气候要素:气象气候条件对自然景观的形成和破坏都不能不产生影响。n 调查包括:调查区的年降雨量及其分布,气温、光照、湿度及其变化,大气成分及其污染情况,气候类型、特色及其变化规律等。n (5)(5)动植物要素:动植物要素:调查区内的植物群落和动物种群,与自然或人文旅游资源组合,可以形成独具吸引力的重要旅游资源。n 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区总体的动物和植物原特征与分布,具有观赏价值的动物和植物的类型和数量,特定生存环境下存在的珍稀动物和稀罕植物,调查其分布数量、生长特性和活动规律,并兼顾了解可供游人

38、观赏的客观条件和防护措施等等。n2.2.人文环境调查人文环境调查n(1)(1)历史沿革历史沿革:主要了解调查区的发展历史。n 包括:建制的形成,行政区划的调整,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重要名人及其活动、经历对当地历史景物的影响。n (2)(2)经济环境:经济环境:主要了解调查区的经济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n 包括:经济简况、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口与居民、居民收入水平、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物价指数与物价水平、就业率与劳动力价格范畴等.n (3)(3)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主要了解调查区学校、邮电通讯、医疗环卫、安全保卫、民族分布、职业构成、受教育程度、文化

39、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社会审美观念、价值观念、文化禁忌以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情况等。同时还应调查当地的旅游氛围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n 3.3.政策法规环境调查政策法规环境调查 n 主要了解调查区内影响和制约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n 包括:地区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对外政策的调整变化,旅游机构的设置变动,以及资源法、旅游法、环境保护法、旅游管理条例和旅游管理措施等的执行情况。n (二(二)旅游资源量与质的调查旅游资源量与质的调查n 1.1.类型调查类型调查n 按一定的分类标准,将调查区内的旅游资源分类归并,以便更加明晰地认识旅游资源。n 2.2.

40、特征调查特征调查n (1)峰、崖、石、洞、峡和特殊的火山、名山、雪等的数量、造型特征、分布状况、组合形成、成因、年代和遗迹等。n (2)河、湖、井、泉、瀑等的位置、源头、面积、深度、高差、流量、蓄水量、水质、水色、形态、水温、季节变化、观赏特征、成因、环境特征、利用状况等。n (3)气温、光照、温度、降水、风、云、雾、雪、日出、日落、佛光等出现季节、持续时间、形态、观赏位置、年均舒适旅游日数、浴疗价值等。n (4)观赏植物的种类、分布范围、数量、花期、果期、观赏部位;古树名木的位置、生境、树种、年龄、树高、胸径、冠幅、冠形及分布特点;森林景观中有观赏价值的树木、林分、垂直分布、规模、面积、景观

41、特征、林特产品、林副产品种类、数量和特征;野生动物和珍稀动物的种类、栖息环境、活动规律、生活习性等。n (5)名胜古迹种类、建筑风格、艺术价值、建筑年代、历史、建筑保存状况、建筑数量、分布情况、占地面积、有关建筑的传说、故事、目前利用状况等。n (6)宗教文化类别、建筑、雕塑、绘画、石刻、影响范围及历史;革命纪念地的文献记载、革命活动、文物位置、保护现状等。n (7)各民族民风民俗、神话、传说、故事;历史文化名人情况;民族生活习惯、服饰、村寨建筑风格、信仰、传统食品;当地婚丧嫁聚及各种禁忌、礼仪等风俗习惯;各种纪念活动、节庆活动、庆典活动等。n (8)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景观,具有特殊功能的景观

42、,适合科学考察和教学实习的景观,唯我独有或名列世界前矛的旅游景观.n 3.3.成因调查成因调查n 调查区内各种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富有当地特色的旅游资源,在开展资源调查时,要了解其形成原因,发展历史,存在时限、利用的可能价值,自然与人文相互依存的因果关系。n 4.4.规模调查规模调查n 调查包括资源类型的数量、分布范围和面积、各级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n 5.5.组合结构调查组合结构调查n 了解调查区旅游资源的组合结构。n 包括: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组合,自然景观内部的组合,人文景观内部的组合。n 资源组合的形式与结构是多种多样的。n 例如,水与其它旅游资源要

43、素的组合有:山水组合、水峡组合、水洞组合、水瀑组合、水树组合、水与鱼船组合、水与船工民风组合等等。n 6.6.开发现状调查开发现状调查n 旅游资源包含已开发态、待开发态和潜在态三种形态。n 调查开发现状包括:旅游资源现在的开发状况、项目、类型、时间、季节、旅游人次、旅游收入、消费水平以及周边地区同类旅游资源的开发比较、开发计划等等。n (三三)旅游要素调查旅游要素调查n 1.1.交通调查交通调查n 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空交通状况,旅游汽车、出租车、景点缆车、高架索道、观光游船等设施,车站、码头、港口的数量和质量,交通工具与景区的距离、行程时间、路面质量、运输承受能力等。n 2.2.住宿调

44、查住宿调查n 包括:饭店、旅馆、汽车旅馆、供膳寄宿旅馆、别墅、农舍式小屋、度假村、野营帐蓬、游船旅馆等多种住宿设施的规模、数量、档次、功能、分布情况、接待能力、床位数、房间数、客房出租率、营业收入、固定资产、利润总额等。n 3.3.餐饮调查餐饮调查n 包括:餐馆的规模、数量、档次、分布情况、名特小吃、特色菜品、卫生状况和服务质量等。n 4.4.其他服务设施调查其他服务设施调查n 包括:零售商店、购物中心、购物广场、旅游商品专卖商与专柜、高尔夫球场、影剧院、影视厅、音乐厅、娱乐中心、艺术中心、理发美容厅、咨询服务中心、会议中心、邮电通讯、医疗服务、保险业务等的数量、分布、服务效率、服务人员素质、

45、服务频率等n (四)邻近资源及区域间资源联系的调查(四)邻近资源及区域间资源联系的调查n 调查邻近资源及区域间资源联系以及产生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调查区域内资源在不同层次的旅游区域中的地位。n (五)客源市场的调查(五)客源市场的调查n 1.1.旅游者数量调查旅游者数量调查n 调查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国内本土游客和外地游客的数量、国籍、年龄、性别、职业、入境方式、分布地区与民族类别等。了解最大和最小日客流量、月客流数、季客流量和年游各数量。了解游客滞留时间、过夜人数、自费与公务旅游的比例、团队与散客旅游的比例等。n 2.2.旅游收入调查旅游收入调查n 调查统计:旅游者在吃、住、行、游、

46、购、娱等方面的消费构成,人均天消费,最高与最低消费比例,调查日、月、季、年的旅游收入,海外游客创汇收入,国内游客旅游收入,以及旅游收入在当地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产生的社会贡献率等。n 3.3.旅游动机调查旅游动机调查n 调查包括:健康运动消除紧张与不安的欲求,满足求知欲望的文化动机,探亲访友的交际动机,体现自尊、获取个人成就和为人类贡献的地位和声望动机等。n三、旅游资源调查的步骤三、旅游资源调查的步骤n (一)准备阶段(一)准备阶段n 确定调查的人员,收集相关资料,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目标,调查方案设计,制定调查计划等。n (二)实施调查阶段(二)实施调查阶段n 系统调查,重点普查,专题勘查等

47、。n (三)调查整理分析总结阶段(三)调查整理分析总结阶段n 将收集的各项资料汇总分析,编写调查报告。n 1.1.整理资料整理资料n 对资料进行鉴别、核对和修正,审查资料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剔除有错误的资料,并补充、修正资料,使其达到完整、n准确、客观、前后一致。n 应用科学的编码、分类方法对资料进行编码与分类,以便于分析利用。n 采用常规的资料储存方法或计算机储存方法,将资料归卷存储,以利于今后查阅和再利用。n 2.2.分析资料分析资料n 经过整理后的资料、数据和图件,应能表示某种意义,只有通过调查人员的分析解释,才能对资源调查项目产生作用。n 一般需要借助一定的统计分析技术,才能测定它们之间

48、的关系,认识某种现象与某个变化产生的原因,把握其动向与发展变化规律,并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该项调查结果提出合理的行动建议。n 3.3.编写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编写旅游资源调查报告n 由标题、目录、概要、正文、结论与建议、附件几个部分组成。n 标题包括该调查的题目、调查单位、报告日期等;目录通常是报告部分的主要章节及附录的索引;n 概要中要扼要说明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式与方法等;n 正文是报告的主体部分,必须准确阐明全部有关论据,包括问题提出、论证过程、结论引出、分析研究方法等;n 结论与建议是撰写分析报告的主要目的,包括对正文内容的总结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建议;n 附件是对正文报告

49、的补充或详尽说明,包括数据汇总表、背景材料、资源分布图件和资源分析图表等等。n四、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四、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n 1.1.实地踏勘法:实地踏勘法:这是最基本的调查方法。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和感性认识。n 包括:野外观查,踏勘,摄像,登记,填绘等手段。n 2.2.资料统计分析法:资料统计分析法:了解区内的旅游资源在类型,数量,规模,级别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而作进一步的统计分析。n 3.3.区域比较法:区域比较法:将两地或多地不同类型或同类型旅游资源加以比较,评价和分析,得出调查区域旅游资源的一般特征和独有特征,以利于特色旅游项目的开发利用。n 4.4.遥感调查法:遥感调查法:利用新科技

50、手段,采用遥感技术调查方式,收集多种比例尺、多种类型的遥感图像和与之相匹配的地形图、地质图、地理图等,解译图像中旅游资源信息,不仅能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定性,而且能为旅游资源定量标志,还能发现一些野外综合考察等不易发现的潜在旅游资源,从而得到更加科学的调查结果。n五、旅游资源评价五、旅游资源评价n (一)评价目的(一)评价目的n 通过对旅游资源类型,性质,结构,功能,规模,分布,开发条件的评价,确定旅游资源数量与质量水平,评估各种旅游资源在规划区所处的地位,为旅游区规划,建设,景区修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n .通过对旅游资源分类定级,拟定旅游资源结构,(主次结构),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科学组织旅游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家庭教育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