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代贵州书院发展及对贵州区域文化的影响_高志刚.docx

上传人:蟋*** 文档编号:609313 上传时间:2019-01-01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87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明代贵州书院发展及对贵州区域文化的影响_高志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论明代贵州书院发展及对贵州区域文化的影响_高志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明代贵州书院发展及对贵州区域文化的影响_高志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明代贵州书院发展及对贵州区域文化的影响_高志刚.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校代码:10663学 号:0501043贵 州 师 范 大 学硕 士 学 位 论 文论 明 代 贵 州 书 院 发 展 及对 贵 州 区 域 文 化 的 影 响On the Development of Guizhou Academiesin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ir Influenceon Guizhou Reginal Culture专 业 名 称 : 历 丈 文 献 学 专 业 代 码 : 060104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文 化 史 申 请 人 姓 名 : 高 志 刚 导 师 姓 名 : 张 羽 琼 教 授二 零 零 八 年 四 月 二 十 曰目

2、录中文摘要: .(I)英文摘要: .( III)辞 .(1)第 一 章 书 院 教 育 在 贵 州 的 兴 起 和 发 展 .( 8)一、 关于书院起源的学术争论 .(8)二、 书院教育在贵州的兴起 .(9)三、 明代贵州书院发展概况 .(9)四、 明代中期贵州书院蓬勃发展原因 .(12)第 二 章 明 代 贵 州 书 院 教 育 及 其 特 点 .(19)一、 贵州书院的教学管理 .(19)二、 贵州书院教育的区域性特征 .(23)第 三 章 明 代 贵 州 书 院 对 贵 州 区 域 文 化 的 影 响 .(28)一、 满足了贵州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29)二、 提高了地方统治集团的

3、文化素质 .(30)三、 推动了贵州区域文化的变迁 .(33)四、 丰富了贵州区域文化的内涵 .(36)雜 .(41)参 考 A南 犬 .(43)附 录 .(45)记 .(46)摘 要兴起于唐末五代的书院是中国古代有别于官学的教育机构。南宋 绍兴年间,书院开始进入今贵州地区,据史载,今贵州地区最早建立 的书院是銮塘书院。其次是兀代的文明书院。建省以后,书院教育在贵州逐步发展并走向大盛。由于种种原因, 书院教育在贵州的发展既受中原地区政治、经济和学术思想发展的影 响,也受贵州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这就使明代贵州书院的发展 既有着中原文化的痕迹,也有着贵州区域文化的特点。作为中原文化 的载体,书

4、院教育在贵州的兴起和发展,对传播中原文化,推动贵州 与中原政治经济一体化地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书院教育在贵州的兴起与发展。 这部分阐述了书院的起源,贵州书院的发展概况,以及明朝中期贵州 书院蓬勃发展的原因。第二部分,明代贵州书院教育及其特点。这部分论述了明代贵州 书院的教育内容与管理方式;并探讨了贵州书院的区域性特征。第三部分,书院教育对明代贵州区域文化的影响。这部分论述了 明代贵州书院对贵州区域文化诸多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明代贵州书 院满足了贵州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提高了地方统治集团的文化 素质、推动了贵州区域文化的变迁和丰富了贵州区域文化的内涵诸多 方面上

5、的影响。本文通过三部分的论述,阐明了明代贵州书院的发展特点和贵州 书院的教育管理特点,以及在推动贵州区域文化变迁中所起的不可忽 视的作用。研究明代贵州书院教育的发展及其影响,有助于我们认识贵州历 史的发展脉络,深刻把握大传统影响下小传统的发展和变迁,拓宽贵 州教育史的研究领域。本文以明代贵州书院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学 方法,并综合运用社会学、文化学等有关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旨在 厘清明代书院在贵州的发展线索,发掘贵州书院对贵州区域文化的深 远影响。这对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教育史的研究,丰富少数民族教育 史研究领域有着一定的学术价值。同时,由于书院教育所蕴涵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至今仍散发着理性光辉,

6、因此,研究它亦有强烈的现实 意义。关 键 词 : 明 代 贵 州 书 院 研 究ABSTRACTAcademies dating from the end of Tang Dynasty and Five Dynasties Period ar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different from governmental schools in ancient China. During the Shaoxing years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academies gradually developed and later c

7、ame into blossom in present-day Guizhou area.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GuiZhou province, the Academic Education has gotten to faster development and tended to bloom. However,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education in Guizhou was influen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e

8、conomic and academic thoughts both in central plains and in the area of Guizhou.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Guizhou academies in the Ming Dynasty bear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uizhou regional culture as well as the marks of the culture of central plains. As the carrier of the culture of central p

9、lains,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cademies in Guizhou exert a far-reaching effect on the spread of the culture of central plains and on the promotion of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Guizhou and central plains.The thesis consists of three chapters.Chapter one reviews the emergence

10、 and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education in Guizhou, ranging from the origin of academies, survey of the development of Guizhou academies, to the reasons for their vigourous development in the middle of the Ming Dynasty.Chapter two introduces Guizhou academic education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in the M

11、ing Dynasty, mainly dealing with the constituents of education, the administrative methods and the distinguishing regional features of Guizhou academies.Chapter three analyses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academiceducation on Guizhou regional culture in various aspects in the Ming Dynasty. For example,

12、 it satisfies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education in Guizhou, improves the level of general education of local ruling circles, pushes forward the changes of Guizhou regional culture and enrich its connotation.In brief, the thesis elaborates on the development threa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uizhou ac

13、ademies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 irreplaceable role they play in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Guizhou regional culture.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influence of Guizhou academic education in the Ming Dynasty can help us discern the development sequence of Guizhou history, grasp the devel

14、opment and changes of minor tradition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major ones, and broaden the research field of Guizhou educational history. The thesis deals with the study of Guizhou academies in the Ming Dynasty, adopts research methods in history and comprehensively applies sociological and cultu

15、rological theories and methods.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clarify the development thread of academies in Guizhou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explore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Guizhou academies on Guizhou regional culture. That will be of some academic value not only to a deep research on minority national

16、ities in the southwest but to the enrichment of the research field of the educational history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Meanwhile,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humanistic thought embodied in academic education remains rationally magnificent, the research is also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words

17、: Guizhou, Ming Dynasty; academy; research导一、选题意乂、研究动态、研究思路和方法(一) 选题意义兴起于唐末五代的书院是中国古代有别于官学的教育机构。南宋绍兴年间, 书院开始进入今贵州地区,据史载,今贵州地区最早建立的书院是銮塘书院,其 次是元代的文明书院。建省以后,书院教育在贵州逐步发展并走向大盛。由于种种原因,书院教育 在贵州的发展既受中原地区政治、经济和学术思想发展的影响,也受贵州地区政 治经济发展的影响,这就使明代贵州书院的发展既有着中原文化的痕迹,还有着 贵州区域文化的特点。作为中原文化的载体,书院教育在贵州的兴起和发展,对 传播中原文化,推

18、动贵州与中原政治经济一体化地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明代贵州书院教育的发展及其影响,有助于我们认识贵州历史的发展脉 络,深刻把握大传统影响下小传统的发展和变迁,拓宽贵州教育史的研究领域。 本文以贵州书院为研究对象,旨在厘清明代书院在贵州的发展线索。加强对西南 少数民族教育史的研究,丰富少数民族教育史研究的领域。同时,由于书院教育 所蕴涵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至今仍散发着理性光辉,因此,研究它亦有强烈的现 实意义。(二) 研究动态关于书院教育的研究,自清末到民国初年以来,学者们即做了大量的基础工 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民国期间的初步研究。这一阶段以胡适为代表。20世纪20年代 初,胡

19、适于1923年在教育与人生第九期上发表了书院的历史与精神和 在1924年东方杂志第21卷3期上发表了书院制度史略两篇文章,他将 书院与当时的教育界所提倡的“道尔顿”(导师制)对比研究,认为两者之“精 神大概相同”,号召研究已经废弃了的书院制度。国内外学术界开始了研究书院 的高潮。据统计,1923年4月到1949年26年间,全国报刊共发表有关书院研 究的论文、资料共63篇,其中书评2篇,有关现代书院的资料4篇,同时出版 了专著3部。其中以周传儒的书院制度考(1929年)和盛朗西的中国书院 制度(1934年)为代表。他们分别对于书院的管理制度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第二阶段:建国以后至1966年。这

20、一时期,各地文史资料刊载十七篇1关于书院的资料外,只发表了三篇论文。其后十二年关于书院的研究一片空白。第三阶段:改革开放至今。1979年,华南师范学报第一期发表杨荣春教 授的中国古代书院的学风,才重新提起书院这一课题。此后国内学者展开了 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书院成果颇丰,代表性的著作有:陈元 晖等著的中国书院制度史(1981年)、章柳泉著的中国书院史话(1981 年)、李国钧主编的中国书院史(1998年)、陈谷嘉主编的中国书院史 资料(1998年)、邓洪波著中国书院史(2004年)等。这些著作都对中 国的书院制度和书院史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和探讨,补充了很多详实的资料。此外,还

21、有大量的论文对书院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蒋制心、张嘉馥浅 谈清代兰州的书院(1981年)、韩敏琼台书院简介(1984年)、宋文良 安徽历史上的书院(1986年);胡绍犧宋代书院与宋代蜀学(2001年)、 史明明末书院的创建与毁禁(1996年);侯敏的新儒家与现代书院(2004 年)等论文,他们的成果或者是对书院进行断代性地研究、或者进行个案研究、 或者进行地域性质的研究以及对书院的学术理念等方面进行研究。国外学者关于书院的研究有:日本学者早在17、18世纪,佐藤一斋著白 鹿洞书院揭示译和三宅尚斋的白鹿洞揭示口义。20世纪20年代,日本学 者对中国书院进行研究,几十年来发表了很多论文,日本学者取

22、得了较大的成绩, 大久保英子、多贺秋五郎、林友春等已成为中国学者熟悉的名字。牧野修工著、 赵刚翻译论元代庙学书院的规模(齐齐哈尔大学学报1988年04期)和 林友春著书院教育史也有相关研究。美籍华人李弘祺著朱熹、书院与私人 讲学的传统(邓洪波、潘建译发表于江西教育科研1988年2期)使我们 对英语世界的书院研究不再完全陌生。外国学者多从书院个案考证上和通论综合 研究着力较多。港台学者对书院的研究有:对书院多有研究的台湾学者张正藩著有专著中 国书院制度考略以及我国书院之起源与发展(发表于反攻月刊1976 年8月404期)、中国之书院(发表与幼狮文艺1976年10月44卷4期) 等。张正藩对中国书院的制度以及起源与发展等多有论述。台湾大学讲座教授李 弘祺著有书院与科举关系的一项重要成果评李兵著书院与科举关系研 究,作品评价李兵的同时,也表达了李弘祺对书院与科举关系的看法,此外他 还兼任岳麓书院通讯的海外编辑,对书院研究多有贡献。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