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技巧PPT讲课教案.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60897808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PPT 页数:239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推拿技巧PPT讲课教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9页
中医推拿技巧PPT讲课教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推拿技巧PPT讲课教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推拿技巧PPT讲课教案.ppt(23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推拿技巧中医推拿技巧PPTPPT2推拿学概述推拿学概述推拿的作用原理推拿的作用原理推拿的适应证推拿的适应证推拿的禁忌证推拿的禁忌证常用推拿手法常用推拿手法小儿推拿简介小儿推拿简介推拿介质推拿介质主要内容主要内容3推拿学概述推拿,古称按摩、按跷、案扤等,是中医学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中医外治法之一。“推拿”这一名称首见于我国明代。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等著作就把按摩改称为推拿。推拿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疗法,又是一门年轻而 有发展前途的医疗科学。黄帝内经、黄帝歧伯按摩十卷这两部书 第一次完整地建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确立了按摩 作为一门医疗学科在中医学体系中的地位。4推拿的定义

2、中医推拿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根据病情,在人体体表特定部位或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以及某些特定的肢体活动,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态,从而达到疾病防治目的的一种方法。5推拿的作用原理 推拿的基本作用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达到1.舒筋通络,解痉剥粘,滑利关节舒筋通络,解痉剥粘,滑利关节2.理筋正骨,纠正调曲,整形复位理筋正骨,纠正调曲,整形复位3.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活血祛瘀,消肿止痛4.调和阴阳,扶正祛邪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推拿直接放松肌肉的机理1.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加强局部循环,促进组织修复,促进水肿血肿吸收。2.抓住原发性压痛点,提高局部痛阈。3.充分拉长肌肉,解除其紧张痉挛。

3、4.直接剥离松解粘连,恢复关节活动度。5.纠正小关节紊乱及滑膜嵌顿。6.整复关节错缝、错位、脱位。推拿的双向调节作用推拿既可放松肌肉也可恢复肌张力,促进萎缩的肌肉恢复肌容积。推拿既可缓解肠痉挛也可促进肠蠕动推拿既可降血压也可提高低血压推拿既可舒缓神经治疗失眠也可提高神经兴奋性解除疲乏困倦 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松则通 顺则通 动则通9推拿的适应证推拿疗法适应范围相当广泛:推拿疗法适应范围相当广泛:骨伤科病证:颈椎病颈椎病、落枕落枕、环枢椎半脱位、肩周炎、肱二头肌长腱滑脱与肌腱炎、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损伤、岗上肌肌腱炎岗上肌肌腱钙化、肩峰下滑囊炎、背肌筋膜炎、网球肘、急性腰扭伤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

4、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损伤综合征、骶髂关节损伤(或半脱位)、肋软骨炎、胸胁岔气、软组织急性扭软组织急性扭挫伤、挫伤、骨质增生及骨折后期与脱位等。外科病症:手术后肠粘连、胆囊炎、乳痈初期乳痈初期、乳乳腺增生症腺增生症、褥疮、面部黄褐斑等。10推拿的适应证内科病证:头痛、失眠、头痛、失眠、胃脘痛、胃下垂、呃逆、便秘、久泄、便秘、久泄、支气管哮喘、肺气肿、高血压、高血压、胆绞痛、心绞痛、糖尿病、中风病后遗症、风湿性关节炎、阳痿、肥胖等。妇科病症:痛经、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子宫下垂、盆腔炎及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等。儿科病症:发热、咳嗽、腹泻、呕吐、疳积、痢疾、发热、咳嗽、腹

5、泻、呕吐、疳积、痢疾、便秘、尿闭、夜啼、遗尿、惊风、百日咳、肌性斜颈便秘、尿闭、夜啼、遗尿、惊风、百日咳、肌性斜颈及小儿麻痹症等。及小儿麻痹症等。五官科病症:颞颌关节功能紊乱、颞颌关节功能紊乱、声门闭合不全、假性近视、视疲劳、耳聋耳鸣、慢性咽喉炎及鼻炎等。耳聋耳鸣、慢性咽喉炎及鼻炎等。11推拿疗法的禁忌证一些急性传染病,如肝炎、脑膜炎、肺结核等。一些急性传染病,如肝炎、脑膜炎、肺结核等。外伤出血、骨折早期、截瘫初期、以及内脏的损伤等外伤出血、骨折早期、截瘫初期、以及内脏的损伤等的局部。的局部。感染性疾病,如丹毒、脓肿、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感染性疾病,如丹毒、脓肿、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

6、。性关节炎等。烫伤与溃疡性皮肤病的局部等。烫伤与溃疡性皮肤病的局部等。各种恶性肿瘤的病灶区。各种恶性肿瘤的病灶区。过饥过饱、极度疲劳或酒醉之后。过饥过饱、极度疲劳或酒醉之后。严重心脏病及精神病患者。严重心脏病及精神病患者。女性经期腹部和腰骶部或妊娠期不宜推拿。女性经期腹部和腰骶部或妊娠期不宜推拿。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12推拿的基本治法推拿基本治法可以概括为推拿八法:推拿基本治法可以概括为推拿八法:温法:“劳者温之”“损者温之”,适应于虚寒证清法:以清热为主要的作用和法:和解之法汗法:适应于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补法:使用于功能衰弱及体虚者泻法:为攻逐结滞、通泄大便的治法通法

7、:“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适应于痛证或经络不通所引起的病证散法:“结者散之,摩而散之”13推拿手法要求推拿手法是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分,按照各种特定是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分,按照各种特定的技巧和规范化的动作,以力的形式在体表进行操作。的技巧和规范化的动作,以力的形式在体表进行操作。熟练的手法技巧应该具备持久、有力、均匀、柔和熟练的手法技巧应该具备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从而达到“深透深透”。持久手法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时间;手法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时间;有力手法必须具有一定的力量;手法必须具有一定的力量;均匀手法动作要有节奏性,速度不要时快时慢,手法动作要有节奏性,速度不要时快时慢,压力

8、不要时轻时重;压力不要时轻时重;柔和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可生硬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可生硬粗暴,变换动作要自然。粗暴,变换动作要自然。推拿手法要求做到如做到如医宗金鉴医宗金鉴所说:所说:“一旦临证,一旦临证,机触于外,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推拿手法要求所谓“持久”手法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时间,要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也就是说一方面是每个手法(除个别手法外)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的时间,不宜频繁更换手法;另一方面是整个手法施术过程要持续一定的时间,如15分钟至1小时不等,否则难产生预期的效果。推拿手法要求所谓有力

9、,是指手法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力度和功力,使手法具有一定的刺激量.手法有力是手法操作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有力是一种技巧力.根据治疗对象,施术部位,手法性质和病证虚实以及患者的体质而变化应用.用力的基本原则是既保持治疗效果,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推拿手法要求所谓“均匀”,是指手法动作要有节奏性,速度,压力,作用范围都必须保持相对的一致,不要时快时慢,时轻时重,也不要作用范围时大时小。推拿手法要求所谓“柔和”,是指手法的稳柔灵活及力量的缓和,这要求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变换动作要自然,协调.需注意,柔和并不是软弱无力,而是用力在于和缓,不可生硬粗暴或用蛮力。推拿手法要求所谓“深透”,是指病

10、人对手法刺激的感应和手法对疾病的治疗。要求手法刺激,不仅作用于体表,而且使效应有一定的穿透力,转之于内,深入到组织,器官甚至体腔深部,产生良好的治疗作用。“深透”效应的产生,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综合作用的结果。推拿手法要求 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是有机联系着,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持久能使手法逐渐有力,均匀协调的动作能使手法更趋柔和,而力量与技巧相结合则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从而深透组织,达到解除疾病目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刚柔相济”,在临床运用时,力量是基础,手法技巧是关键,两者必须兼有,缺一不可。21常用推拿手法手法的补泻作用,手法的补泻作用,主要与所用手法的性主要与所用手法的性质

11、、刺激的强弱和时质、刺激的强弱和时间的长短有关:间的长短有关:补法补法刺激较弱、刺激较弱、较浅,作用时间较长较浅,作用时间较长兴奋作用;兴奋作用;泻法泻法刺激较强、刺激较强、较深,作用时间较短较深,作用时间较短抑制作用。抑制作用。根据手法的动作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推拿手法可以形态,推拿手法可以归纳成为以下六大类:归纳成为以下六大类:摆动类摆动类摩擦类摩擦类振动类振动类挤压类挤压类叩击类叩击类运动关节类运动关节类22一指禅推法:用大拇指指端、或指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穴位或部位上,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通过前臂与腕部的协调摆动带动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使力轻重交替、持续地作用于受术部位上的一种

12、手法。动作要领:要掌握腕部放松,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手法频率以120160次/分为宜。临床应用:本法接触面积较小,但深透度大,可用于全身各部穴位。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祛瘀消积、健脾和胃的功能,适用于头痛、胃痛、腹痛及关节筋骨酸痛等病症。摆动类摆动类手法手法常用推拿手法23滾法:通过前臂的旋转和腕关节屈伸外旋的连续动作使手背近小指部分或小指、环指和中指的掌指关节着力于体表一定部位往返动的一种手法。动作要领:肩、臂要放松,肘关节微屈约120,动作过程中不可有跳动现象,手法频率120160次/分。常用推拿手法24临床应用:滾法压力大,作用面积广,用

13、于肩背、腰臀及四肢肌肉较丰厚的部位。具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缓解肌肉、韧带痉挛,增强肌肉、韧带活动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中风瘫痪、运动功能障碍等病症。常用常用推拿推拿手法手法25揉法:用掌根、大鱼际或手指指腹在体表作环形运动,以带动皮下组织回旋运动的一种手法。动作要领:操作时以掌或指为着力点紧贴体表,腕部放松,以肘为支点,前臂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使掌或指作环形运动。动作药协调、用力,以使皮下组织随之回旋运动为度。手法频率120次/分。临床应用:本法着力面积达,刺激量小儿轻柔舒适,可用于全身各部。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滞、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等作用。适用于脘

14、腹痛、胸闷胁痛、便秘及软组织损伤的肿痛或风湿痹痛等病症。常用推拿手法26摩擦类手法摩法:分为掌摩法、指摩法两种。分别用掌面或食、分为掌摩法、指摩法两种。分别用掌面或食、中、环指指面附着于受术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中、环指指面附着于受术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掌及指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连同前臂、掌及指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动作要领: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屈曲,腕部放松,指掌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屈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120次次/分左右。分左右。临床应用:本法刺激轻柔缓和,是胸腹、胁肋部常用本法刺激轻柔缓和,是胸腹、胁肋部常用手法。具有理

15、气和中、消积导滞、调理脾胃等功能。手法。具有理气和中、消积导滞、调理脾胃等功能。适用于脘腹胀痛、食积胀满、胸胁胀痛等病症。适用于脘腹胀痛、食积胀满、胸胁胀痛等病症。常用常用推拿推拿手法手法27擦法:用手掌的大鱼际、小鱼际或掌跟部附着在受术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的一种手法。动作要领:操作时腕关节伸直,手指自然分开,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带动手掌前后或上下往返移动,频率120次/分左右。用力要稳,力度适中,持续均匀。临床应用:本法是一种柔和、温热的刺激,多用于胸腹、腰背、四肢等部位。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适用于腰背酸痛、肢体麻木、消化不良、末梢神经炎、神经衰弱等病症。常用推

16、拿手法28推法:用指、掌或肘着力于受术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直线移动的一种手法。分为指推、掌推、肘推三种。动作要领:操作时指、掌或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均匀。临床应用:本法可用在人体各部位使用。具有温经活络、活血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适用于腰背酸痛、肢体麻木、消化不良、末梢神经炎、神经衰弱等病症。常用推拿手法29搓法:用双手挟住一定的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搓揉,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的一种手法。动作要领:操作时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 要慢,动作过程要流畅自然。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本法本法常用于腰背、胁肋、常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以上肢及四肢部,以上肢最为常用。具有调最为常用。具

17、有调和气血、舒筋活络和气血、舒筋活络等作用。一般作为等作用。一般作为推拿治疗结束手法。推拿治疗结束手法。常用推拿手法30振动类手法抖法:用双手握住患者肢体远端,用力使患者肢体产生连续的小幅度上下颤动的一种手法。动作要领:操作时颤动幅度要小,频率要快。临床应用:本法多用于四肢部,尤其常用于上肢,常作为推拿的结束手法之一。具有调和气血、解除粘连、通利关节、放松肌筋等作用。适用于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病症。常用常用推拿推拿手法手法31振法: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受术部位,前臂和手部的肌肉 强力地 静止性用力而产生振颤动作的一种手法。动作要领:操作时,力量要集中于指端或手掌上,注意力要集中,用“意识”使前臂

18、和手部的肌肉强力地静止性紧张而产生小幅度上下急骤的振颤动作,动作过程要求深透,不可摆动手臂或移动手指掌。临床应用:指振法适用于穴位,掌振法适用于全身各指振法适用于穴位,掌振法适用于全身各部。具有活血祛瘀、理气和中、消食导滞、温经散寒部。具有活血祛瘀、理气和中、消食导滞、温经散寒等作用。适用于肝气郁滞、胃肠功能紊乱等病症。等作用。适用于肝气郁滞、胃肠功能紊乱等病症。常用推拿手法32按法:分为指按法和掌按法两种。用拇指指端或指腹按压体表,称为指按法;用单掌或双掌,也可用双掌重叠按压体表,成为掌按法。动作要领: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临床应用:常与揉法组合成“

19、按揉”复合手法。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常用于腰背和腹部。具有放松肌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胃脘痛、头痛、肢体酸痛麻木等病症。挤压类挤压类 手法手法常用推拿手法33点法:用拇指指端或屈指骨突部或肘尖,着力于受术部位或人体穴位上垂直下压的一种手法。分别称为拇指点、屈指点和肘点法。动作要领:操作时要求做到深透,用力大小视受术部位肌肉厚薄程度而定,用力由弱渐强再由强而弱,不可用暴力点压。较按法作用面积小,刺激量更大。常用推拿手法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浅表穴浅表穴位用指点法;较深位用指点法;较深的部位用屈指点;的部位用屈指点;肌肉丰厚的部位用肌肉丰厚的部位用肘点。具有通经活肘点。具有

20、通经活络、消积破结、调络、消积破结、调整脏腑功能、解痉整脏腑功能、解痉止痛等功能。适用止痛等功能。适用于脘腹挛痛、腰腿于脘腹挛痛、腰腿疼痛麻木等病症。疼痛麻木等病症。34捏法:用手指挤捏受术部位的一种手法。分为三指捏和五指捏:分别是用拇指与食、中两指 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夹住受术部位,相对用力挤压。动作要领:动作均匀而有节奏性,循序而下。临床应用:常用在头部、颈项部、四肢及背脊。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等功能。适用于肢体麻木、腰腿疼痛、肩背酸痛等病症。常用推拿手法35拿法:用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呈钳形,夹提受术部 位的一种手法。“捏而提起谓之拿”动作要领:操作时用劲要由轻而重,不可骤然用力,动作要缓和

21、而有连贯性。临床应用:常用在颈项、肩部及四肢等部位。具有祛风散寒、开窍止痛、舒筋活络等功能。适用于胃肠功能紊乱、腰腿痛、肌肉疲劳等病症。常用推拿手法36捻法:用拇、食指罗纹面捏住一定部位,同时两指 相对用力作搓揉运动的一种手法。动作要领:操作时用力要缓和、持续,动作灵活、快速,不可重滞。临床应用:本法一般适用于四肢小关节。具有滑利关节、舒筋活络等功能。适用于指(趾)关节损伤、肿胀疼痛或屈伸不利等病症。常用推拿手法37叩击类手法击法:用拳背、掌根、掌侧小鱼际、指尖或桑枝等叩击体表的一种手法。动作要领:操作时应垂直叩击体表,用力快速而短暂,力量均匀,速度适中有节奏,不可有拖动或抽动。临床应用:临床

22、应用:本法常用于头面、颈项、腰背及四肢部。具有舒筋通络、调和气血、祛风散寒、解痉止痛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肌肉痉挛、腰腿疼痛等病症。常用常用推拿推拿手法手法38拍法:将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形成虚掌拍打体表的一种手法。动作要领:操作时,用力要均匀,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患部,不可用暴力拍打。常用推拿手法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本法本法常用于肩背、腰臀及常用于肩背、腰臀及下肢部,多作为推拿下肢部,多作为推拿的结束手法之一。的结束手法之一。具有舒筋通络、行气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等作用。适用于活血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痹痛、肌肉痉挛风湿痹痛、肌肉痉挛、局部感觉迟钝等。、局部感觉迟钝等。39弹法

23、:用一手指的指腹紧压另一手的指甲,有力将被压手弹出,连续弹击受术部位的一种手法。动作要领:操作时,弹击力要均匀适中,动作要流畅,每分钟弹击120160次。常用推拿手法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本法本法可用于全身各部,可用于全身各部,尤以头面、颈项部尤以头面、颈项部最为常用。具有舒最为常用。具有舒筋通络、祛风胆寒、筋通络、祛风胆寒、开通闭塞等作用。开通闭塞等作用。对项强、头痛等症,对项强、头痛等症,常用本法配合治疗。常用本法配合治疗。40运动关节类手法摇法:是使关节作被动环转活动的一种手法。动作要领:动作要缓和,用力要稳,摇动方向及幅度须在患者生理许可范围内进行,由小到大。临床应用:本法用于四肢关节及

24、颈项、腰部等。具有滑利关节、增强关节活动功能的作用。适用于关节强硬,屈曲不利等病症。常用常用推拿推拿手法手法41背法:施术者和受术者背靠背站立,施术者用两肘挽住受术者肘弯部,然后弯腰屈膝推臀,将受术者反背起,使其双足离开地面,以牵伸受术者腰部脊柱,再作快速伸膝挺臀部用力颤动或摇动受术者腰部的方法。临床应用:本法具有使受术者腰椎及两侧伸肌过伸的作用。可促进扭错的小关节复位,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的还纳。适用于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常用常用推拿推拿手法手法42扳法:用双手作相反方向或同一方向扳动肢体。拔伸法:固定肢体或关节的一端,牵拉另一端的方法。常用常用推拿推拿手法手法43小儿推拿简介小儿推

25、拿是在明清时期形成独特体系的一门临床医学,又称小儿按摩,是推拿疗法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卫气营血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通经络,和营卫,行气血,以调整机体的偏盛和偏衰,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达到治疗和防病的目的。44小儿推拿适用于012岁的小儿,但以3岁以内小儿推拿效果较好。治疗范围比较广泛,如泄泻、呕吐、疳积、便秘、脱肛、发热、咳喘、惊风、遗尿、肌性斜颈、小儿瘫痪等证。小儿推拿简介Company L人体重点穴位 (1)消化系统病)消化系统病;(2)泌尿生殖系统病:)泌尿生殖系统病:男性,女性生殖、男性,女性生殖、小便不利

26、小便不利(3)妇科疾患(经、带、胎、产、杂病):)妇科疾患(经、带、胎、产、杂病):月经不调、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带下、难产、阴挺)痛经、闭经、带下、难产、阴挺)(4)皮肤病:黄褐斑、雀斑)皮肤病:黄褐斑、雀斑、痤疮、痤疮(5)失眠,高血压;)失眠,高血压;(6)近治作用)近治作用Company L人体重点穴位 1 1、肚腹三里留:一切胃肠疾病;、肚腹三里留:一切胃肠疾病;2 2、强壮穴,保健穴;、强壮穴,保健穴;3 3、本经所过:下肢痿痹,肿痛、中风、本经所过:下肢痿痹,肿痛、中风 4 4、妇科病:经、带、胎、产;预防中风,治、妇科病:经、带、胎、产;预防中风,治疗疗 中风后遗症;中风后遗

27、症;5 5、心神疾病:心烦,心悸,失眠;双向调整、心神疾病:心烦,心悸,失眠;双向调整血压;血压;6 6、少腹疾病:小便不利,遗尿、少腹疾病:小便不利,遗尿Company L人体重点穴位 涌泉(井穴)足少阴肾经涌泉(井穴)足少阴肾经v定位:定位:当足底二、三趾当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前1/3与后与后 2/3交点上。交点上。v功用:功用:益肾平肝,开窍益肾平肝,开窍醒神。醒神。Company L人体重点穴位 v 1、近治:足心热、足底痛、近治:足心热、足底痛v 2、经脉循行:头面病、高血压、三叉神经痛、经脉循行:头面病、高血压、三叉神经痛、咽喉痛(扁桃体炎)咽

28、喉痛(扁桃体炎)v 3、小便疾患、耳聋、耳鸣、小便疾患、耳聋、耳鸣v 4、神志病:休克、中风昏迷、癔病、神经衰、神志病:休克、中风昏迷、癔病、神经衰弱弱Company L人体重点穴位 合谷合谷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v定位:定位:第一、二掌骨间,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第二掌骨桡侧中点。v功效:功效:疏风解表,通络疏风解表,通络止痛。止痛。Company L人体重点穴位 1、头面五官疾患:头痛口喎,目赤肿痛,鼻、头面五官疾患:头痛口喎,目赤肿痛,鼻衄,咽痛衄,咽痛 2、妇科病:经闭,月经不调,滞产,痛经,、妇科病:经闭,月经不调,滞产,痛经,美容美容 3、泻热:治疗各种热病、泻热:治

29、疗各种热病 4、外感表证,汗证或无汗、外感表证,汗证或无汗 5、止痉:四关穴、止痉:四关穴 6、胃肠病(消化系统):便秘,痢疾、胃肠病(消化系统):便秘,痢疾 7、经脉循行:中风,偏瘫,上肢疾患、经脉循行:中风,偏瘫,上肢疾患 8、皮肤病:风疹等、皮肤病:风疹等Company L人体重点穴位 内关内关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定位:定位:位于前臂正中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腕横纹上2寸寸,在挠则在挠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之间取穴。Company L人体重点穴位 1、孕吐、晕车、恶心想吐、呃逆;、孕吐、晕车、恶心想吐、呃逆;2、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胸肋痛、上腹痛、手臂

30、疼痛、头痛、眼睛充血、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腹泻。心绞痛、月经痛、腹泻。3、精神行为异常。、精神行为异常。4、穴道指压法治疗风湿疼痛、治疗月经痛、穴道指压法治疗风湿疼痛、治疗月经痛 等等 Company L人体重点穴位 风府风府督脉督脉定位: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寸,枕外隆凸正中直上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直下,两侧斜方 肌之间凹肌之间凹陷处。陷处。功用:功用:醒脑开窍、熄风止醒脑开窍、熄风止痉痉Company L人体重点穴位 1、近治作用:眩晕、头痛、项强、近治作用:眩晕、头痛、项强2、内风所致疾患:癫狂、痫证、中风不语、内风所致疾患:癫狂、痫证、中风不语

31、、半身不遂半身不遂3、风邪所致疾患:咽喉肿痛、目痛、鼻衄、风邪所致疾患:咽喉肿痛、目痛、鼻衄Company L人体重点穴位风池风池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v定位:定位:当枕骨之下,与风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v主治: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泪出,鼻渊,强痛,目赤痛,泪出,鼻渊,鼻衄,耳聋,中风,口眼歪鼻衄,耳聋,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斜,疟疾,热病,感冒Company L人体重点穴位百会百会督脉督脉定位:定位:在头部,当前发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寸,或际正中直上寸,或两耳尖连线中

32、点处。两耳尖连线中点处。功用:功用:醒脑开窍、熄风醒脑开窍、熄风止痉、升举中气止痉、升举中气Company L人体重点穴位v1、近治作用:头痛、眩晕、脑发育不全、中、近治作用:头痛、眩晕、脑发育不全、中风不语、脱证风不语、脱证v 2、中气下陷所致疾患:脱肛、阴挺、泄泻、中气下陷所致疾患:脱肛、阴挺、泄泻v 3、失眠、健忘、癫狂、痫证、失眠、健忘、癫狂、痫证Company L人体重点穴位 大椎大椎督脉督脉定位:定位:在后正中线上,在后正中线上,第颈椎棘突下凹陷第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中。功用:功用:泻热通经、行气泻热通经、行气活血、止痉止痛、强活血、止痉止痛、强身保健。身保健。Company L人体

33、重点穴位 v 1、热病:各种热病(中暑、发热)、热病:各种热病(中暑、发热)v 2、近治作用:颈项强痛、肩背痛、颈椎病、近治作用:颈项强痛、肩背痛、颈椎病v 3、肺系病证:风热感冒、咳嗽、喘、骨蒸潮、肺系病证:风热感冒、咳嗽、喘、骨蒸潮热热v 4、督脉病证: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督脉病证: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癫狂痫证v 5、皮肤病:风疹、痤疮、皮肤病:风疹、痤疮Company L人体重点穴位 太阳太阳经外奇穴经外奇穴【定位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指的凹陷处。【主治主治】1、偏正头痛,神经、偏正头痛,神经

34、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2、目赤肿痛,视神经、目赤肿痛,视神经萎缩等。萎缩等。常见疾病推拿治疗 一、概述 又称颈椎综合症,是由于颈椎或其附又称颈椎综合症,是由于颈椎或其附近组织的退变,造成神经根、椎动脉、近组织的退变,造成神经根、椎动脉、脊髓、交感神经受到刺激,而产生的脊髓、交感神经受到刺激,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一系列症状。颈椎病颈椎病颈椎病的易患因素颈椎病的易患因素年龄年龄职业职业外伤外伤解剖变异解剖变异生活习惯生活习惯颈椎病的病因学颈椎病的病因学一、颈椎的退行性变一、颈椎的退行性变 颈颈椎椎退退行行性性改改变变是是颈颈椎椎病病发发病病的的主主要要原原因因,其其中中椎

35、椎间间盘盘的的退退变变尤尤为为重重要要,是是颈颈椎椎诸诸结结构构退退变变的的首首发发因因素素,并并由由此此演演变变出出一一系系列列颈颈椎椎病病的的病病理理解解剖剖及及病病理理生生理改变。理改变。二、慢性劳损二、慢性劳损 所谓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所谓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时值的各种超限活动。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时值的各种超限活动。因其有别于明显的外伤或生活、工作中的意外,因其有别于明显的外伤或生活、工作中的意外,因此易被忽视,但其对颈椎病的发生、发展、因此易被忽视,但其对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等都有着直接关系,此种劳损的治疗及预后等都有着直接

36、关系,此种劳损的产生与起因主要来自以下三种情况:产生与起因主要来自以下三种情况:1不良的睡眠体位不良的睡眠体位人的一生大约有人的一生大约有1/3到到1/4的时间是在床上渡过的。因此不的时间是在床上渡过的。因此不良的睡眠体位因其持续时间长及在大脑良的睡眠体位因其持续时间长及在大脑处于休息状态下不能及时调整,则必然处于休息状态下不能及时调整,则必然造成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造成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张力大的一侧易因疲劳而造成程度不同张力大的一侧易因疲劳而造成程度不同的劳损,并由椎管外的平衡失调而波及的劳损,并由椎管外的平衡失调而波及椎管内组织,从而加速了颈椎的退变进椎管内组织,

37、从而加速了颈椎的退变进程。所以在临床上常可发现有不少病例程。所以在临床上常可发现有不少病例的初发症状是在起床后出现的。的初发症状是在起床后出现的。2不当的工作姿势不当的工作姿势大量统计材料表明大量统计材料表明某些工作量不大,强度不高,但处于坐某些工作量不大,强度不高,但处于坐位,尤其是低头工作者的颈椎病发病率位,尤其是低头工作者的颈椎病发病率特高,包括家务劳动者、刺绣女工、办特高,包括家务劳动者、刺绣女工、办公室人员、打字抄写者、仪表流水线上公室人员、打字抄写者、仪表流水线上的装配工等等。除因长期低头造成颈后的装配工等等。除因长期低头造成颈后部肌肉韧带组织的劳损外,在屈颈状态部肌肉韧带组织的劳

38、损外,在屈颈状态下,椎间盘的内压也大大高于正常体位,下,椎间盘的内压也大大高于正常体位,甚至可超过一倍以上。此外,由于同样甚至可超过一倍以上。此外,由于同样的原因,某些头颈常向一个方向转动的的原因,某些头颈常向一个方向转动的职业,如手术室护士、交通警及教师等职业,如手术室护士、交通警及教师等亦易引起颈部劳损。亦易引起颈部劳损。3不适当的体育锻炼不适当的体育锻炼正常的体育锻炼正常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健康,但超过颈部耐量的活动或有助于健康,但超过颈部耐量的活动或运动,如以头颈部为负重支撑点的人体运动,如以头颈部为负重支撑点的人体倒立或翻筋斗等,均可加重颈椎的负荷,倒立或翻筋斗等,均可加重颈椎的负荷,尤

39、其在缺乏正确指导的情况下。此外某尤其在缺乏正确指导的情况下。此外某些民间的头颈部练功法,例如当前流行些民间的头颈部练功法,例如当前流行的练功十八法等,对颈椎已有退变者不的练功十八法等,对颈椎已有退变者不应提倡;否则,不仅可加重颈椎的退行应提倡;否则,不仅可加重颈椎的退行性变,甚至可发生意外,尤以脊髓已有性变,甚至可发生意外,尤以脊髓已有受压症状者,应避免增加头颈部活动量受压症状者,应避免增加头颈部活动量及频率的锻炼活动,以延缓颈椎的退行及频率的锻炼活动,以延缓颈椎的退行性变化。性变化。三、颈椎的先天性畸形三、颈椎的先天性畸形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在临床上较为多见 畸形主要有以下五种。以颈畸形主要有以

40、下五种。以颈2 23 3和颈和颈3 34 4最为多见,其次为颈最为多见,其次为颈4 45 5,多为双节融为,多为双节融为一体,三节融合者罕见,间隔一节或二节形成双节双一体,三节融合者罕见,间隔一节或二节形成双节双融合者亦少见。融合者亦少见。由于椎体融合,两个椎体之间的椎间关节原有的活由于椎体融合,两个椎体之间的椎间关节原有的活动量势必转移至相邻的上下椎节。按照颈椎的生物力动量势必转移至相邻的上下椎节。按照颈椎的生物力学特点,当颈学特点,当颈34以上椎节先天融合时,其下一椎节以上椎节先天融合时,其下一椎节由于负荷增加而使该节的退变明显加剧,甚至出现损由于负荷增加而使该节的退变明显加剧,甚至出现损

41、伤性关节炎,如同时伴有椎管发育性狭窄,则其发病伤性关节炎,如同时伴有椎管发育性狭窄,则其发病时间更早。而椎管宽大者,或是靠近上颈椎者,其发时间更早。而椎管宽大者,或是靠近上颈椎者,其发病则较迟。病则较迟。【病因病机病因病机】颈椎增生可发生在后关节、钩椎关节和椎体。颈椎增生可发生在后关节、钩椎关节和椎体。由于增生部位的不同,可发生各种不同的症状。由于增生部位的不同,可发生各种不同的症状。椎体前缘增生,一般无特殊症状,少数病例可出椎体前缘增生,一般无特殊症状,少数病例可出现对食管、气管的颈前刺激症状;椎体后缘增生,现对食管、气管的颈前刺激症状;椎体后缘增生,使椎管前后径变窄,可出现脊髓压迫症状,称

42、颈使椎管前后径变窄,可出现脊髓压迫症状,称颈椎病脊髓型;钩椎关节侧方增生,使椎动脉受到椎病脊髓型;钩椎关节侧方增生,使椎动脉受到压迫,称颈椎病椎动脉型;椎体侧后方、后关节压迫,称颈椎病椎动脉型;椎体侧后方、后关节前缘或钩椎关节后方增生,使椎间孔变小,可出前缘或钩椎关节后方增生,使椎间孔变小,可出现颈丛或臂丛的神经根症状,称颈椎病神经根型;现颈丛或臂丛的神经根症状,称颈椎病神经根型;后关节增生伴半脱位或对椎动脉的刺激,可出现后关节增生伴半脱位或对椎动脉的刺激,可出现交感神经症状,称颈椎病交感神经型。交感神经症状,称颈椎病交感神经型。【病因病机病因病机】颈椎横突由椎弓和椎体相连合成。其根部有一圆颈

43、椎横突由椎弓和椎体相连合成。其根部有一圆孔,称横突孔或椎动脉孔。椎动脉从颈总动脉的孔,称横突孔或椎动脉孔。椎动脉从颈总动脉的后上方上升,进入第后上方上升,进入第6颈椎的横突孔,向上于环椎颈椎的横突孔,向上于环椎横突孔上方穿出,在其侧块部拐弯向后方,经枕横突孔上方穿出,在其侧块部拐弯向后方,经枕骨大孔的外缘进入颅腔,穿透硬膜后,走行很短骨大孔的外缘进入颅腔,穿透硬膜后,走行很短一段即回合成基底动脉,分支至小脑、桥脑、延一段即回合成基底动脉,分支至小脑、桥脑、延髓、大脑枕叶及内耳。当头转向右侧时,右侧的髓、大脑枕叶及内耳。当头转向右侧时,右侧的环椎关节为肌肉所固定,而左侧的环椎下关节面环椎关节为肌

44、肉所固定,而左侧的环椎下关节面则向前滑动。故当头向右侧转动时,左侧的椎动则向前滑动。故当头向右侧转动时,左侧的椎动脉可发生扭曲,致使管腔变窄,甚至完全闭塞而脉可发生扭曲,致使管腔变窄,甚至完全闭塞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头晕、恶心、猝倒等。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头晕、恶心、猝倒等。【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神经根型神经根型病变在颈病变在颈5以上者可见颈肩痛或以上者可见颈肩痛或颈枕痛及枕部感觉障碍等;在颈颈枕痛及枕部感觉障碍等;在颈5以下者可以下者可见颈强,活动受限,有一侧或两侧颈、肩、见颈强,活动受限,有一侧或两侧颈、肩、臂放射痛,并伴有手指麻木,肢冷,上肢臂放射痛,并伴有手指麻木,肢冷,上肢发沉、

45、无力、持物坠落等症状。发沉、无力、持物坠落等症状。脊髓型脊髓型脊髓受压者,可出现上肢或下肢,脊髓受压者,可出现上肢或下肢,一侧或两侧的麻木、酸软无力、颈颤臂抖,一侧或两侧的麻木、酸软无力、颈颤臂抖,甚至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完全痉挛性瘫甚至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完全痉挛性瘫痪,如活动不便、步态笨拙、走路不稳,痪,如活动不便、步态笨拙、走路不稳,以至卧床不起,甚至呼吸困难,四肢肌张以至卧床不起,甚至呼吸困难,四肢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力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等感觉或运动障碍。出现病理反射等感觉或运动障碍。椎动脉型椎动脉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表现为颈肩椎动脉型颈椎

46、病可表现为颈肩痛或颈枕痛,头晕、恶心、呕吐、位置性痛或颈枕痛,头晕、恶心、呕吐、位置性眩晕、猝倒、持物落地、耳鸣耳聋、视物眩晕、猝倒、持物落地、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临床症状。上述诸症常因头部转动不清等临床症状。上述诸症常因头部转动或侧弯到某一位置而诱发或加重。或侧弯到某一位置而诱发或加重。交感神经型交感神经型由于交感神经受刺激而出现由于交感神经受刺激而出现枕部疼痛、头沉、头晕或偏头痛、心慌、枕部疼痛、头沉、头晕或偏头痛、心慌、胸闷、肢凉、肤温低或手足发热,四肢酸胸闷、肢凉、肤温低或手足发热,四肢酸胀等症状,一般无上肢放射痛或麻木感。胀等症状,一般无上肢放射痛或麻木感。个别病人也可出现听、视觉异

47、常。个别病人也可出现听、视觉异常。混合型混合型在临床上,以上各型很少单独出在临床上,以上各型很少单独出现,最为常见的是同时存在两型或两型以现,最为常见的是同时存在两型或两型以上的各种症状,即为混合型颈椎病上的各种症状,即为混合型颈椎病颈椎病的特殊体格检查颈椎病的特殊体格检查头后仰压颈试验头后仰压颈试验椎间孔压缩试验椎间孔压缩试验提颈试验提颈试验臂丛牵拉试验臂丛牵拉试验仰头旋颈试验仰头旋颈试验头过伸、过屈试验头过伸、过屈试验 X X线检查线检查对颈椎病患者进行对颈椎病患者进行X X线检查时可以发现大多数患者线检查时可以发现大多数患者在正位片上有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增生等病变;在正位片上有椎间隙变

48、窄、钩椎关节增生等病变;侧位片上可见到颈椎生理前凸消失、变直或轻度侧位片上可见到颈椎生理前凸消失、变直或轻度成角反张,椎体排列异常,椎体和关节突向前滑成角反张,椎体排列异常,椎体和关节突向前滑脱,受累椎间隙变窄,相邻两椎体的前缘或后缘脱,受累椎间隙变窄,相邻两椎体的前缘或后缘有唇样增生,项韧带钙化等;斜位片上可见到唇有唇样增生,项韧带钙化等;斜位片上可见到唇形骨刺伸入椎间孔,椎间孔前后径变窄等。部分形骨刺伸入椎间孔,椎间孔前后径变窄等。部分病例可见有小关节半脱位。此外约有病例可见有小关节半脱位。此外约有9090的五十的五十岁以上的正常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颈椎椎体增生,岁以上的正常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颈

49、椎椎体增生,这是正常的退变现象,如无典型的临床症状,一这是正常的退变现象,如无典型的临床症状,一般不属颈椎病。因此般不属颈椎病。因此X X线片所反应的阳性改变必须线片所反应的阳性改变必须结合临床检查才有诊断价值。结合临床检查才有诊断价值。鉴别诊断鉴别诊断在临床诊断时,颈椎病必须与脊髓神经根在临床诊断时,颈椎病必须与脊髓神经根肿瘤、脊髓空洞症、颈椎结核、类风湿性肿瘤、脊髓空洞症、颈椎结核、类风湿性脊柱炎,原发或转移性肿瘤、颈肋、前斜脊柱炎,原发或转移性肿瘤、颈肋、前斜角肌综合征、锁骨上窝肿瘤等病相鉴别,角肌综合征、锁骨上窝肿瘤等病相鉴别,只有在排除上述病症后方能施行推拿疗法。只有在排除上述病症后

50、方能施行推拿疗法。【治疗治疗】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用推拿疗法治疗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用推拿疗法治疗颈椎病多可收到良好的疗效。但手法须轻颈椎病多可收到良好的疗效。但手法须轻柔和缓。如需用较大力量的手法时,亦须柔和缓。如需用较大力量的手法时,亦须在纵轴牵引的情况下进行,决不可粗暴猛在纵轴牵引的情况下进行,决不可粗暴猛烈地过度旋转或屈曲头颈部。临床上由于烈地过度旋转或屈曲头颈部。临床上由于不适当的手法治疗而引起的医源性残疾虽不适当的手法治疗而引起的医源性残疾虽然不多,但也偶有发生,因此必须引起临然不多,但也偶有发生,因此必须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用手法治疗本病的作用在于扩大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