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墓葬文化资料讲解.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60880036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7.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墓葬文化资料讲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中国墓葬文化资料讲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墓葬文化资料讲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墓葬文化资料讲解.ppt(7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墓葬文化中国墓葬文化目录中国墓葬文化中国墓葬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的变迁 葬式 随葬品的发展 墓葬墓葬,是考古学对坟墓的称呼。坟墓,是考古学对坟墓的称呼。坟墓,民间又称为坟,或称为墓。民间又称为坟,或称为墓。坟坟,原意是,原意是水边的高地,后引申为高处,大凡高出水边的高地,后引申为高处,大凡高出地面的小山包或土堆均可称地面的小山包或土堆均可称“坟坟”。墓墓,是埋葬死者的地下空间,即墓圹、墓穴。是埋葬死者的地下空间,即墓圹、墓穴。所谓筑土为坟,穴地为墓,地下的圹穴所谓筑土为坟,穴地为墓,地下的圹穴与地上的坟冢(封土),共同构成了完与地上的坟冢(封土),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整的“坟墓坟墓”。

2、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最初并没有丧葬的观念,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最初并没有丧葬的观念,只有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类的思维能只有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类的思维能力有了提高,社会组织结构有了一定的规范之后,有力有了提高,社会组织结构有了一定的规范之后,有意识埋葬死者的行为才开始出现。对于早期的人类来意识埋葬死者的行为才开始出现。对于早期的人类来说,由于灵魂观念的产生,加上死亡事件导致了社会说,由于灵魂观念的产生,加上死亡事件导致了社会关系的中断和紊乱,情感上的难以接受,因此必须通关系的中断和紊乱,情感上的难以接受,因此必须通过某种处理方法,使得生者和死者各就其位,使中断过

3、某种处理方法,使得生者和死者各就其位,使中断的社会关系得以重新恢复。于是人们开始为亲人或者的社会关系得以重新恢复。于是人们开始为亲人或者同伴的死亡举行某种哀悼仪式,并且对尸体进行有意同伴的死亡举行某种哀悼仪式,并且对尸体进行有意识地处理和埋葬,希望以此来化解死亡所带来的影响。识地处理和埋葬,希望以此来化解死亡所带来的影响。丧葬行为的产生,除了出于亲情关爱之外,丧葬行为的产生,除了出于亲情关爱之外,“灵魂不死灵魂不死”观念的产生也观念的产生也是其重要因素。是其重要因素。在远古时代,人们还不知道身体的构造,感觉思维和梦幻支配,认为在远古时代,人们还不知道身体的构造,感觉思维和梦幻支配,认为人人都有

4、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灵魂,它平时附于人体之中,一旦人死亡后,人人都有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灵魂,它平时附于人体之中,一旦人死亡后,灵魂就会飘离人体,游浮于空间,这便产生了灵魂就会飘离人体,游浮于空间,这便产生了“灵魂不死灵魂不死”的观念。的观念。由于科学不发达,许多自然现象都误以为是鬼魂作祟之故。因此,古由于科学不发达,许多自然现象都误以为是鬼魂作祟之故。因此,古人就努力取悦人就努力取悦“鬼魂鬼魂”,以求避祸赐福。人们小心翼翼地善待死者,无比,以求避祸赐福。人们小心翼翼地善待死者,无比畏惧地顶礼膜拜,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根据活人的意思和想象力厚葬畏惧地顶礼膜拜,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根据活人的意思和想

5、象力厚葬死者,施以相应的礼仪、活动,以求平安,于是丧葬习俗和各种礼仪应运死者,施以相应的礼仪、活动,以求平安,于是丧葬习俗和各种礼仪应运而生。随着时间的推移,习俗愈趋成熟,礼仪更其繁琐。而生。随着时间的推移,习俗愈趋成熟,礼仪更其繁琐。安排死后生活原则安排死后生活原则“事死如事生事死如事生”所谓事死如生,就是对待死去的人要像对待其生前一样。所谓事死如生,就是对待死去的人要像对待其生前一样。这种丧葬观念表现墓葬中,就是竭力营建豪华的墓葬,装饰这种丧葬观念表现墓葬中,就是竭力营建豪华的墓葬,装饰墓室,葬入表示身份地位的礼器、各种质地的日常生活用品,墓室,葬入表示身份地位的礼器、各种质地的日常生活用

6、品,以及房屋楼阁、男女陶俑、庖厨畜禽等模型器等,将地下世以及房屋楼阁、男女陶俑、庖厨畜禽等模型器等,将地下世界充实得应有尽有,与生前的生活场面和生活质量无异。界充实得应有尽有,与生前的生活场面和生活质量无异。处理死者最早的方法处理死者最早的方法孟子孟子滕文公章句上滕文公章句上“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举而委之于壑”,在贫困的远古,他们是把死尸丢弃于荒芜的沟,在贫困的远古,他们是把死尸丢弃于荒芜的沟壑。壑。有的远古居民是将死尸留在原处,而活人离之而去,另栖别处。有的远古居民是将死尸留在原处,而活人离之而去,另栖别处。时至今日,仍可看到有的部落沿

7、袭这样的习俗。时至今日,仍可看到有的部落沿袭这样的习俗。在极端贫困的远古社会中有更甚者,死者的尸体有时会被饥饿在极端贫困的远古社会中有更甚者,死者的尸体有时会被饥饿的人们吃掉。据载,采用悬棺葬的古越族就用这种做法。天葬、的人们吃掉。据载,采用悬棺葬的古越族就用这种做法。天葬、弃尸葬、挂树葬等,大约也和这些风气有关。弃尸葬、挂树葬等,大约也和这些风气有关。原原始始社社会会时时期期 在原始社会的在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就存在着有意,就存在着有意识埋葬死者的葬地;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识埋葬死者的葬地;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早期,葬地往往和住地放在一起,虽器时代早期,葬地往往和住地放在一

8、起,虽然也有分开的,但距住地不远,还看不出有然也有分开的,但距住地不远,还看不出有什么严格的埋葬制度;到什么严格的埋葬制度;到新石器时代中期新石器时代中期,出现了大量的公共墓地,但也看不出贫富分出现了大量的公共墓地,但也看不出贫富分化现象;一直到化现象;一直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晚期,葬地规模,葬地规模逐渐扩大,随葬品也出现了差异,私有制、逐渐扩大,随葬品也出现了差异,私有制、父权制、贫富分化现象逐渐明显,甚至有的父权制、贫富分化现象逐渐明显,甚至有的墓地还出现了殉葬牲畜和殉人的奴隶制萌芽墓地还出现了殉葬牲畜和殉人的奴隶制萌芽现象。现象。早在早在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的墓葬中,人们就开始在死

9、去的同伴墓葬的墓葬中,人们就开始在死去的同伴墓葬中埋入随葬器物。距今中埋入随葬器物。距今1.81.8万年,有生活在北京郊区周口店的山万年,有生活在北京郊区周口店的山顶洞人,他们居住的洞穴深处有死者的尸骨,死者佩戴着骨质顶洞人,他们居住的洞穴深处有死者的尸骨,死者佩戴着骨质装饰品,在尸骨旁有随葬的石器,周围有用红颜料撒成的图,装饰品,在尸骨旁有随葬的石器,周围有用红颜料撒成的图,红颜料是铁矿粉。这种情况可说明:在葬俗形成之初,就与灵红颜料是铁矿粉。这种情况可说明:在葬俗形成之初,就与灵魂不灭的观念密不可分。魂不灭的观念密不可分。到了到了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很多墓地的墓葬普遍发现有随葬品,种,很

10、多墓地的墓葬普遍发现有随葬品,种类繁多,主要有日常生活用品、生产工具、装饰品等。类繁多,主要有日常生活用品、生产工具、装饰品等。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中随葬品的分化加剧。同一社会成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中随葬品的分化加剧。同一社会成员身份地位的高低贵贱已经一目了然。员身份地位的高低贵贱已经一目了然。周王朝周王朝上自天子下至庶人,形成了严格的身份等级,与不同的上自天子下至庶人,形成了严格的身份等级,与不同的身份等级相对应,形成了一套完整而严格的礼仪制度。表现在身份等级相对应,形成了一套完整而严格的礼仪制度。表现在墓葬上,聚族而葬、墓地制度、棺椁制度、列鼎列簋以及其他墓葬上,聚族而葬、墓地制度

11、、棺椁制度、列鼎列簋以及其他物品的随葬制度等等,无一不反映死者生前在宗法制上的身份物品的随葬制度等等,无一不反映死者生前在宗法制上的身份地位。地位。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列国诸侯在丧葬上还基本遵循着西周王室制定的礼,列国诸侯在丧葬上还基本遵循着西周王室制定的礼仪制度,到了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周代礼仪制度发生仪制度,到了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周代礼仪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和变化,反映在丧葬制度上,则表现为对周礼了根本性的动摇和变化,反映在丧葬制度上,则表现为对周礼明目张胆的僭越。同时,随着各区域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明目张胆的僭越。同时,随着各区域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各地的墓葬呈现出了突

12、出的地方特色。各地的墓葬呈现出了突出的地方特色。秦秦汉汉统统一一帝帝国国的的厚厚葬葬之之风风 始皇帝因追求长生不老而闻名,营建陵墓成为心中的大事。始皇帝因追求长生不老而闻名,营建陵墓成为心中的大事。史记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46246年,秦始皇即位成为秦国国年,秦始皇即位成为秦国国君后,马上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君后,马上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始皇初即位,即穿治骊山始皇初即位,即穿治骊山”,“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徒臧满之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徒臧满之”。西汉初年,民生凋敝,百废待兴。西汉皇帝尊奉黄老之学,推西汉初年,民生凋敝,百废

13、待兴。西汉皇帝尊奉黄老之学,推行修养生息的利民政策,但在生死观念上却丝毫没有什么改变。上行修养生息的利民政策,但在生死观念上却丝毫没有什么改变。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富裕百姓,认为死人有知,与生人无异,自帝王将相,下至富裕百姓,认为死人有知,与生人无异,“事死事死如事生如事生”的厚葬之风一以贯之。的厚葬之风一以贯之。帝王陵墓外,两汉时期的墓葬在孝道盛行的风气下大多遵循帝王陵墓外,两汉时期的墓葬在孝道盛行的风气下大多遵循“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为此,为此,“富者奢僭,贫者殚财富者奢僭,贫者殚财”,厚葬,厚葬成为炫耀社会地位和自身财力的一种象征,也成为社会各阶层自觉成为炫耀社会地

14、位和自身财力的一种象征,也成为社会各阶层自觉追求的一种风尚。追求的一种风尚。魏魏晋晋南南北北朝朝 处于混乱分裂时期的墓葬,也呈现出了明显的时代特处于混乱分裂时期的墓葬,也呈现出了明显的时代特征。除地域性、民族性的特征外,魏晋以后一改秦汉时征。除地域性、民族性的特征外,魏晋以后一改秦汉时期的厚葬之风,普遍认同或采用薄葬的做法。期的厚葬之风,普遍认同或采用薄葬的做法。东汉末年动乱的岁月里,充斥财物的坟墓往往被盗劫东汉末年动乱的岁月里,充斥财物的坟墓往往被盗劫一空,墓主尸骨也曝诸荒野,甚至充作柴薪。这一残酷一空,墓主尸骨也曝诸荒野,甚至充作柴薪。这一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人们开始思考厚葬的弊端,薄葬的呼声

15、渐的社会现实使人们开始思考厚葬的弊端,薄葬的呼声渐趋强烈。趋强烈。隋隋唐唐时时期期 隋朝为第一期,这一期的物质文化还沿袭着不少北朝隋朝为第一期,这一期的物质文化还沿袭着不少北朝的风格。唐朝建立到唐高宗时为第二期,这一时期的文的风格。唐朝建立到唐高宗时为第二期,这一时期的文化面貌既沿袭了隋朝的风格,又有所创新。盛唐时期多化面貌既沿袭了隋朝的风格,又有所创新。盛唐时期多出现大型墓葬、制作精美的器物。安史之乱后至唐朝灭出现大型墓葬、制作精美的器物。安史之乱后至唐朝灭亡为第四期,这一期的墓葬规模大不如前,反映了唐王亡为第四期,这一期的墓葬规模大不如前,反映了唐王朝逐渐趋于保守、衰落的景象。以上这四期的

16、划分,大朝逐渐趋于保守、衰落的景象。以上这四期的划分,大致勾勒出隋唐政治、社会历史的发展脉络。致勾勒出隋唐政治、社会历史的发展脉络。五五代代两两宋宋时时期期 五代混战时期军阀墓葬,两宋时期的富民墓葬,五代混战时期军阀墓葬,两宋时期的富民墓葬,文人墓葬,僧道墓葬等等,均可以按照自己的势力、文人墓葬,僧道墓葬等等,均可以按照自己的势力、财力或意愿进行营建。在新儒学影响下的文人士大财力或意愿进行营建。在新儒学影响下的文人士大夫也在思考适合于自身价值理念的墓葬形式,在朱夫也在思考适合于自身价值理念的墓葬形式,在朱熹等人的倡导下,在南方地区开始流行三合土浇浆熹等人的倡导下,在南方地区开始流行三合土浇浆墓

17、。墓。辽辽夏夏金金元元时时期期 除了民族成分、文化传统、历史渊源和地理位除了民族成分、文化传统、历史渊源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所造成的多样性之外,影响辽夏金元墓葬置等因素所造成的多样性之外,影响辽夏金元墓葬的另一个重要的文化因素是佛教。辽夏金元时期是的另一个重要的文化因素是佛教。辽夏金元时期是佛教盛行的时期,佛教对辽夏金元社会的影响远较佛教盛行的时期,佛教对辽夏金元社会的影响远较隋唐时期及同时代的两宋王朝深刻。因此,各种形隋唐时期及同时代的两宋王朝深刻。因此,各种形式的火葬墓、模仿佛塔营建的八角形墓室,以及独式的火葬墓、模仿佛塔营建的八角形墓室,以及独具魅力的西夏王陵陵台等,都成为这一时期墓葬有具魅

18、力的西夏王陵陵台等,都成为这一时期墓葬有别于前后时代的重要特征。别于前后时代的重要特征。明明清清墓墓葬葬 明朝皇帝都建有规模宏大的陵墓,他们生前就集明朝皇帝都建有规模宏大的陵墓,他们生前就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为他们建造死后的殿堂。皇室中全国的人力物力,为他们建造死后的殿堂。皇室成员的墓葬也颇具规模,遍布全国的藩王、郡王墓成员的墓葬也颇具规模,遍布全国的藩王、郡王墓葬以及皇亲国戚、功臣勋贵的墓葬同样耗费了大量葬以及皇亲国戚、功臣勋贵的墓葬同样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随着地区间社会经济差距的扩大,的人力和物力。随着地区间社会经济差距的扩大,加上个地区传统丧葬习俗的影响,各地区的墓葬也加上个地区传统

19、丧葬习俗的影响,各地区的墓葬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清代的墓葬制度基本上继承了明代的旧制,尤其清代的墓葬制度基本上继承了明代的旧制,尤其是入关以后的清帝诸陵,基本上都是仿明代帝陵而建。是入关以后的清帝诸陵,基本上都是仿明代帝陵而建。清代晚期,国家虽已积贫积弱,西方文化也逐步影响清代晚期,国家虽已积贫积弱,西方文化也逐步影响到各个领域,但作为中华帝国的皇陵,在丧葬理念和到各个领域,但作为中华帝国的皇陵,在丧葬理念和墓葬形式上看不到任何变化。而品官和士庶墓葬,较墓葬形式上看不到任何变化。而品官和士庶墓葬,较之明代,在规模和形制上都趋于简化。之明代,在规模和形制上都趋于简化。一、陵墓的

20、起源(春秋、战国之际)二、陵寝制度的创始时期(从战国中期到西汉)三、陵寝制度的确立时期(东汉)四、陵寝制度的衰退时期(魏晋 南北朝)五、陵寝制度扩张和改革时期(唐宋和明清)殷周的墓葬是没有坟丘的。易系词传下说:“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不封”是说没有封土堆,“不树”是说不种树木。安徽屯溪1号西周墓就是如此。中原地区出现坟丘式墓葬,开始于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就普遍流行坟丘式的墓葬,所有统治者的墓葬都有高大的坟丘。例如今湖北江陵西北的楚都郢的周围,就有大小许多个坟丘墓,多数属于战国中后期。坟丘墓普及的原因和当时社会变革密切有关。1、由于贵族的没落,以宗族为单位的墓葬制度开始

21、瓦解,以家族为单位的墓葬制度开始兴起。2、随着贵族组织的解体,地主阶级和富商大贾的出现,家族私有财产的继承制逐渐代替宗族共有财产的继承制,人们的家族观念加强,因而重视对祖先坟墓的建筑。3、由于集权的君主政体的建立,新的爵位等级制度的确立,坟墓的等级制度也逐渐形成。4、由于建筑坟墓工程上的需要。河北易县燕下都16号墓春秋以前墓战国 丘墓、坟墓、冢墓君王的坟墓称“陵”,是从战国中期开始的,首先出现于赵、楚、秦等国。1、当时作为封建的身份等级制度中最高一级的国王,坟墓确是造得最高。2、战国时代人们已用山陵比作最高统治者,把最高统治者的去世隐讳地称为“山陵崩”。古代君主的宗庙造在都邑里,如同宫殿的前有

22、“朝”、后有“寝”一样,前部是“庙”,后部是“寝”,“庙”和“寝”是相连的。宗庙的建筑之所以会模仿宫殿,是因为古人相信死人有灵魂,要如同活人一样处理政务和饮食起居,活着的时候有“朝”,死后也还要设“朝”,“朝”又称为“庙”,活着的时候有“寝”,死后也要设“寝”。蔡邕独断所说:“秦始皇出寝,起之于墓侧”,就是说把“寝”从原来的宗庙里分割出来,造到了陵墓的边侧。这种新制度为西汉所沿用。西汉时代的“庙”和“寝”是不同的。“庙”造在陵园以外的附近,每年祭祀二十五次。“寝”则造在陵园之中,每天要四次奉上食品,所以陵园就称为“寝园”或者连陵合称为“陵寝”,这样把宗庙的“庙”和“寝”分割开来,把“寝”造在陵

23、园之中,把“庙”陵园之旁,就使得宗庙和陵墓结合了起来。西西汉汉阳阳陵陵及及陪陪葬葬墓墓分分布布图图春秋以前,贵族在政治运动中是把朝廷和宗庙并重的,春秋以前,贵族在政治运动中是把朝廷和宗庙并重的,但是在礼制上,宗庙的地位更重于朝廷。宗庙除了用作但是在礼制上,宗庙的地位更重于朝廷。宗庙除了用作祭祖和宗教行礼的处所以外,更作为政治上举行重要典祭祖和宗教行礼的处所以外,更作为政治上举行重要典礼和宣布决策的地方。礼和宣布决策的地方。战国中期以后,由于社会发生变革,贵族势力衰落,集战国中期以后,由于社会发生变革,贵族势力衰落,集权的君主政权确立,君主的朝廷的重要性大大超过宗庙,权的君主政权确立,君主的朝廷

24、的重要性大大超过宗庙,朝廷不仅用来作为议论和处理国家大事的场所,同时又朝廷不仅用来作为议论和处理国家大事的场所,同时又是政治上举行重要典礼和宣布决策的地方。是政治上举行重要典礼和宣布决策的地方。以朝拜祭祀为主要内容的陵寝制度,是东汉时期确立的。从东汉明帝开始举行上陵朝拜和祭祀典礼。本来每年元旦各方都要会集到朝廷,举行朝贺皇帝的仪式,叫做“元会仪”。当明帝把“元会仪”搬到原陵举行后就成了“上陵礼”,就使的陵寝在祭祀中的地位凌驾于宗庙之上了。东汉明帝在推行上陵礼和确立以朝拜祭祀为重要内容的陵寝制度同时,又改革了宗庙制度。废止为每个祖先建立一“庙”的制度,把历代神主汇聚到一个祖庙之中,实行“同堂异室

25、”的供奉办法。从此陵寝制度和宗庙制度都发生重大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局分裂割据,政权交替频繁,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局分裂割据,政权交替频繁,战争不断发生,社会秩序紊乱,以致许多大墓常被盗掘,帝王战争不断发生,社会秩序紊乱,以致许多大墓常被盗掘,帝王陵更难以保存,因而帝王不能不暂时放弃陵寝制度。陵更难以保存,因而帝王不能不暂时放弃陵寝制度。魏文帝因怕将来政权交替之后陵墓被发掘,因而废除陵寝,魏文帝因怕将来政权交替之后陵墓被发掘,因而废除陵寝,取消上陵礼。魏文帝这一改革,对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影取消上陵礼。魏文帝这一改革,对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影响很大。响很大。东晋虽然恢复了上陵之礼,但并

26、没有恢复过去的的规模,东晋东晋虽然恢复了上陵之礼,但并没有恢复过去的的规模,东晋诸帝陵墓,大多数在半山腰的南麓凿挖墓坑筑成,并不起坟,诸帝陵墓,大多数在半山腰的南麓凿挖墓坑筑成,并不起坟,把墓室隐蔽起来。把墓室隐蔽起来。陵墓依靠山麓、山腰筑成,起坟的要比东晋多些。陵墓依靠山麓、山腰筑成,起坟的要比东晋多些。北方十六国时期,多采用北方十六国时期,多采用“潜埋潜埋”方式而不起坟。方式而不起坟。北方分球是墓葬重新多起来,北方分球是墓葬重新多起来,是从北魏开始的,这是鲜卑是从北魏开始的,这是鲜卑文化和汉族文化进一步融合文化和汉族文化进一步融合的结果。的结果。冯太后的永固陵建筑,标志冯太后的永固陵建筑,

27、标志着北魏开始恢复陵寝制度和着北魏开始恢复陵寝制度和举行上陵的礼仪。举行上陵的礼仪。唐太宗营建寿陵,即是昭陵,就确立了唐朝一代的陵唐太宗营建寿陵,即是昭陵,就确立了唐朝一代的陵寝制度。昭陵把寝制度。昭陵把“寝寝”分割开来,分造三处:分割开来,分造三处:(1)神游殿:供墓主灵魂游乐之用,相当于汉代寝)神游殿:供墓主灵魂游乐之用,相当于汉代寝殿旁侧的便殿。殿旁侧的便殿。(2)献殿:也叫)献殿:也叫“寝殿寝殿”主要供上陵朝拜或举行重主要供上陵朝拜或举行重要祭献典礼之用。要祭献典礼之用。(3)寝宫:也叫)寝宫:也叫“下宫下宫”,这是供墓主灵魂饮食起,这是供墓主灵魂饮食起居生活的处所,及宫人、官吏留守居

28、住的地方。居生活的处所,及宫人、官吏留守居住的地方。唐代的陵园,这样把献殿和寝宫分在两处建造,分别唐代的陵园,这样把献殿和寝宫分在两处建造,分别适应了上陵朝拜祭祀和日常供奉饮食起居生活的需要,适应了上陵朝拜祭祀和日常供奉饮食起居生活的需要,使得上陵朝拜祭祀典礼更加显出其重要性。使得上陵朝拜祭祀典礼更加显出其重要性。宋代取消营建寿陵的办法,必须宋代取消营建寿陵的办法,必须等待死后才开始营造,只有七个等待死后才开始营造,只有七个月的营建期限。因为按照礼制,月的营建期限。因为按照礼制,死后七月必须安葬,才得把主神死后七月必须安葬,才得把主神送进太庙供奉。送进太庙供奉。北宋陵园的主要建筑也和唐代一北宋

29、陵园的主要建筑也和唐代一样有两所:样有两所:(1)上宫:即是唐代的献殿,亦)上宫:即是唐代的献殿,亦称寝殿,寝殿的祭品隆重,仪式称寝殿,寝殿的祭品隆重,仪式也隆重。也隆重。(2)下宫:也叫寝宫。唐代寝宫)下宫:也叫寝宫。唐代寝宫建造在陵墓的南方偏西处,而宋建造在陵墓的南方偏西处,而宋代的下宫建造在陵墓的北方偏西代的下宫建造在陵墓的北方偏西处。处。南宋皇陵的建筑是比较特殊的。南宋皇室因为北方的南宋皇陵的建筑是比较特殊的。南宋皇室因为北方的祖宗陵园失陷,对已故皇帝只在绍兴选择陵园浅埋,祖宗陵园失陷,对已故皇帝只在绍兴选择陵园浅埋,称为称为“櫕宫櫕宫”,准备将来收复失地后迁回祖宗陵园,准备将来收复失

30、地后迁回祖宗陵园,重建陵墓。重建陵墓。南宋把唐代以来分离的上下宫串联造在同一轴线上,南宋把唐代以来分离的上下宫串联造在同一轴线上,成为当时陵园的一个特点。成为当时陵园的一个特点。元代没有采用陵寝制度,沿用蒙古的潜埋的墓葬方式。元代没有采用陵寝制度,沿用蒙古的潜埋的墓葬方式。明代则对陵寝制度作了重大改革。明代则对陵寝制度作了重大改革。改革重点有三:改革重点有三:(1)陵墓由方形改为圆形,称为)陵墓由方形改为圆形,称为“宝顶宝顶”。(2)取消寝宫(下宫)的建筑,扩大祭殿(上宫)的)取消寝宫(下宫)的建筑,扩大祭殿(上宫)的建筑。与此同时,相应的取消了留居宫人日常侍奉饮食建筑。与此同时,相应的取消了

31、留居宫人日常侍奉饮食起居的办法。起居的办法。(3)陵园的围墙从方形改为长方形,分为三个院落。)陵园的围墙从方形改为长方形,分为三个院落。在中国,土葬最为广泛,葬在中国,土葬最为广泛,葬仪、葬具也最为复杂。从人仪、葬具也最为复杂。从人口而言,半数以上的人都采口而言,半数以上的人都采用土葬,历代帝王将相,几用土葬,历代帝王将相,几乎无一例外地实行土葬。中乎无一例外地实行土葬。中国自古盛行土葬,可能因为国自古盛行土葬,可能因为土地孕育、供养了人类,人土地孕育、供养了人类,人类对土地有着异常亲切的感类对土地有着异常亲切的感情,希望自己死后归于大地,情,希望自己死后归于大地,并为此而构思了很多美丽的并为

32、此而构思了很多美丽的设想,许多人甚至把大地作设想,许多人甚至把大地作为自己的唯一归宿,常言为自己的唯一归宿,常言“落地归根落地归根”。起源:起源:火葬在中国出现很早,甘肃临洮新时期时代的火葬在中国出现很早,甘肃临洮新时期时代的遗址中,曾在一座墓葬中发现遗址中,曾在一座墓葬中发现有陶罐中成幼尸体火化后的骨灰,这大约是目有陶罐中成幼尸体火化后的骨灰,这大约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火葬遗物。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火葬遗物。发展:发展:汉后,火葬流行的地区明显扩大,这或因火葬汉后,火葬流行的地区明显扩大,这或因火葬与佛教的传入与流行有关。宋与佛教的传入与流行有关。宋元之际火葬更为盛行。火葬之风在民间或在一元

33、之际火葬更为盛行。火葬之风在民间或在一些民族中,虽然显示出强大的些民族中,虽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有一定的市场,但历来都不能的到当生命力,有一定的市场,但历来都不能的到当权者的支持。传统观念认为权者的支持。传统观念认为:死死者的理想去处,应是回归九泉,认为火葬者的理想去处,应是回归九泉,认为火葬”惨惨虐之极,无复人道虐之极,无复人道“,是难以容忍,是难以容忍的的”焚如之刑焚如之刑“。在我国古代,更有人认为:。在我国古代,更有人认为:只有那些只有那些”极恶极恶“之人,死后才被人之人,死后才被人掘坟剖棺,焚尸扬灰,以发泄对死者的极端仇掘坟剖棺,焚尸扬灰,以发泄对死者的极端仇恨。恨。水葬,就是将死者

34、葬入水中。水葬在我国西南一水葬,就是将死者葬入水中。水葬在我国西南一带较流行。中国古代实施带较流行。中国古代实施水葬的方法各不相同,主要有把死者尸体抛入水水葬的方法各不相同,主要有把死者尸体抛入水中,或把尸体火化后将骨中,或把尸体火化后将骨灰再撒入水中等。把死者尸体抛进水中的方法,灰再撒入水中等。把死者尸体抛进水中的方法,在藏族中较为流行。这种在藏族中较为流行。这种藏式不用任何葬具,大约成书于康熙年间的藏式不用任何葬具,大约成书于康熙年间的西西藏志藏志风俗篇风俗篇中即载:中即载:”人死喂鹰,或沉水。人死喂鹰,或沉水。“”沉水沉水“即指水葬。采用即指水葬。采用这种方法,是在人正常死亡后,这种方法

35、,是在人正常死亡后,将尸体肢解,用白过时运到水边,抛入水中让鱼将尸体肢解,用白过时运到水边,抛入水中让鱼吃掉。古代藏民尊鱼为吃掉。古代藏民尊鱼为”河河神神”,认为有资格被鱼吃掉尸体,是件很荣耀的,认为有资格被鱼吃掉尸体,是件很荣耀的事。事。树葬亦称树葬亦称“风葬风葬”,这种葬式是将死者的遗体或不用棺木,或只用简单的,这种葬式是将死者的遗体或不用棺木,或只用简单的棺木放置在山林中的树木上。这种葬式流行于东北和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棺木放置在山林中的树木上。这种葬式流行于东北和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中,并一直延续到现代。这种葬式的形成,可能与先民的生活环数民族中,并一直延续到现代。这种葬式的形成,可能与

36、先民的生活环境有关。先民曾在丛林之中,经历过境有关。先民曾在丛林之中,经历过“构木为巢构木为巢”的生活,因而希望死者的生活,因而希望死者也安息在树木之上。也安息在树木之上。天葬字估计中称之为天葬字估计中称之为“鸟葬鸟葬”、“兽葬兽葬”或或“野葬野葬”。天葬在。天葬在我国西藏等地相当流行,成书于清初康熙年间的我国西藏等地相当流行,成书于清初康熙年间的西藏志西藏志记记载的十分生动:载的十分生动:“西藏凡人死,不论老少男女,用绳索系成一西藏凡人死,不论老少男女,用绳索系成一块膝嘴相连,两手交插腿中,以平日所著旧衣裹之,盛以毛袋块膝嘴相连,两手交插腿中,以平日所著旧衣裹之,盛以毛袋其尸放二三日或五七日

37、,背送锅人场,缚于柱上,碎割喂其尸放二三日或五七日,背送锅人场,缚于柱上,碎割喂鹰,骨于石臼内杵碎,和炒面搓团喂狗。剐人之人,亦有牍巴鹰,骨于石臼内杵碎,和炒面搓团喂狗。剐人之人,亦有牍巴管束,每割一尸,必得银钱数十枚。无钱则弃尸于水,以为不管束,每割一尸,必得银钱数十枚。无钱则弃尸于水,以为不幸。幸。”这种葬式是将死者的尸体进行二次或二次以上的处理,分别进行安葬。这种这种葬式是将死者的尸体进行二次或二次以上的处理,分别进行安葬。这种葬俗在中国源远流长。它大约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近代中国仍能见到。二次葬俗在中国源远流长。它大约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近代中国仍能见到。二次葬的做法虽有不同,但采用二次葬

38、的目的都市基于葬的做法虽有不同,但采用二次葬的目的都市基于“灵魂不死灵魂不死”的信念。认为的信念。认为肌肤血肉史人间之物,而灵魂永存。要让肉体完全腐烂,骨骼另行埋葬,死肌肤血肉史人间之物,而灵魂永存。要让肉体完全腐烂,骨骼另行埋葬,死者的灵魂与肉体完全脱离,灵魂进入鬼魂世界。者的灵魂与肉体完全脱离,灵魂进入鬼魂世界。悬棺葬是古代一些少数民族中实施的一种奇特葬式,擦用悬棺葬是古代一些少数民族中实施的一种奇特葬式,擦用这种葬式是将这种葬式是将城防死者的棺柩,升置到人迹罕至且山清水秀的悬崖峭壁城防死者的棺柩,升置到人迹罕至且山清水秀的悬崖峭壁上去。上去。由于当时加工能力尚很落后,安葬死者场不用葬具,

39、可能是出于对夭折由于当时加工能力尚很落后,安葬死者场不用葬具,可能是出于对夭折儿童的喜爱,把儿童的尸体装入日常使用的陶罐中,埋在居住地的附近。儿童的喜爱,把儿童的尸体装入日常使用的陶罐中,埋在居住地的附近。这种葬式只适用于少数人,一般认为,它在形成时只用于夭折的儿童。这种葬式只适用于少数人,一般认为,它在形成时只用于夭折的儿童。这些儿童属非正常死亡的这些儿童属非正常死亡的“凶死凶死”,因而葬式特殊,一般不得埋入公共墓,因而葬式特殊,一般不得埋入公共墓地。也由于这些孩子年幼,未成年时举行的地。也由于这些孩子年幼,未成年时举行的“成丁礼成丁礼”,尚不具备氏族一,尚不具备氏族一般人员的资格,无权像成

40、年人一样葬进氏族墓地;另一方面,父母多认般人员的资格,无权像成年人一样葬进氏族墓地;另一方面,父母多认为死者年幼,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因此更加依依不舍地将其葬在父母身为死者年幼,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因此更加依依不舍地将其葬在父母身边便于照料。边便于照料。屈体葬是将死者尸体的肢体弯曲,甚至折断骨骼,下肢卷曲尤甚,屈体葬是将死者尸体的肢体弯曲,甚至折断骨骼,下肢卷曲尤甚,然后,葬入土地的墓坑中。屈体葬为什么一度得到流行?现在有然后,葬入土地的墓坑中。屈体葬为什么一度得到流行?现在有多种解释:(多种解释:(1)认为尸体卷曲可缩小墓地,节约用地和工时;()认为尸体卷曲可缩小墓地,节约用地和工时;(2)尸体

41、卷曲可显示对尊长的尊敬;()尸体卷曲可显示对尊长的尊敬;(3)捆绑死者,以免他的灵魂)捆绑死者,以免他的灵魂殃及活人;(殃及活人;(4)认为尸体卷曲可抵御恶鬼侵害;()认为尸体卷曲可抵御恶鬼侵害;(5)认为尸体的)认为尸体的姿态是模仿胎儿,回归大地;(姿态是模仿胎儿,回归大地;(6)模仿人休息、安睡状态,让死者)模仿人休息、安睡状态,让死者九泉。九泉。割体葬是一种很奇特的葬式,它割体葬是一种很奇特的葬式,它是将人(不一定是死人的尸体)是将人(不一定是死人的尸体)的一部分躯体,放入随葬的陶器的一部分躯体,放入随葬的陶器中,或者直接放入土坑中。埋葬中,或者直接放入土坑中。埋葬的躯体可能是死者尸体的

42、一部分,的躯体可能是死者尸体的一部分,也可能是用活人的躯体殉葬,另也可能是用活人的躯体殉葬,另有墓主的完整尸体。在我国新石有墓主的完整尸体。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墓地中,每每可看到割器时代的墓地中,每每可看到割体葬。世界上不少民族过去实施体葬。世界上不少民族过去实施过这种葬式,现代也还能见到,过这种葬式,现代也还能见到,他们以砍掉的手指或其他部位来他们以砍掉的手指或其他部位来表示悲哀。也有些民族中甚至以表示悲哀。也有些民族中甚至以这样做这样做来作为葬礼的一部这样做这样做来作为葬礼的一部分,以此表示与死者亲近。分,以此表示与死者亲近。随葬品的发展随葬品的发展v 由于灵魂观念的存在,原始人类必然会想像

43、灵魂由于灵魂观念的存在,原始人类必然会想像灵魂世界与现实世界相似,灵魂或者鬼魂同样需要各种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似,灵魂或者鬼魂同样需要各种生活用品,需要生产工具,这使得先民坚信应该给死者活用品,需要生产工具,这使得先民坚信应该给死者一定的陪葬品满足他们在另一个世界的需求。一定的陪葬品满足他们在另一个世界的需求。随葬品的发展v一、旧石器时代(距今一、旧石器时代(距今100100万年前)万年前)v二、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二、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12000-700012000-7000年)中期(距今年)中期(距今7000-50007000-5000年)晚期(距年)晚期(距今今5000-400050

44、00-4000年)年)v三、夏商周时期三、夏商周时期v四、春秋战国四、春秋战国v五、秦汉时期五、秦汉时期v六、魏晋南北朝时期六、魏晋南北朝时期v七、隋唐时期七、隋唐时期v八、两宋时期八、两宋时期v九、元朝时期九、元朝时期v十、明清时期十、明清时期v发掘的墓葬中有:按材料分有石器,骨针,骨角器,发掘的墓葬中有:按材料分有石器,骨针,骨角器,v按用途分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品等随葬品。按用途分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品等随葬品。v特点:特点:v1 1种类繁多种类繁多v2 2数量不多数量不多v3 3比较质朴(生活、生产用品等)比较质朴(生活、生产用品等)v4 4社会地位分化不明显,出现公共墓葬

45、社会地位分化不明显,出现公共墓葬一、旧石器时代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v在距今在距今1.81.8万年北京周口店山顶万年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墓葬中,考古人员发现了洞人的墓葬中,考古人员发现了隧石生产工具和穿孔的小石珠等隧石生产工具和穿孔的小石珠等物品。山顶洞人的物品。山顶洞人的石器石器发现发现2525件,件,有刮削器、砍砸器和两极石片有刮削器、砍砸器和两极石片(两端刃器两端刃器)。还发现残骨针长。还发现残骨针长8383厘米,以小尖状器挖出针孔,说厘米,以小尖状器挖出针孔,说明已有缝纫;还有赤鹿角矛头。明已有缝纫;还有赤鹿角矛头。装饰品装饰品有有1 1件钻孔石坠,件钻孔石坠,7 7件钻孔件钻孔石珠。

46、石珠。二、新石器时代v随葬品的特点:随葬品的特点:v1 1主要为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主要为生产工具、生活用具v2 2随葬品质量进一步提高,数量明显增多,种类增加,质量有了分化;随葬品质量进一步提高,数量明显增多,种类增加,质量有了分化;v3 3不同的社会地位的墓葬有了明显的分化不同的社会地位的墓葬有了明显的分化早期:老官台文化早期:老官台文化 v随葬品:动物化石鹿角、鹿下颚骨。随葬品:动物化石鹿角、鹿下颚骨。v陶器有圆底钵、圈足钵、三足钵、陶器有圆底钵、圈足钵、三足钵、深腹罐、小口鼓腹瓮、圆底碗等,深腹罐、小口鼓腹瓮、圆底碗等,陶器皆为细砂陶。陶色为不纯正的陶器皆为细砂陶。陶色为不纯正的红褐陶,

47、多见交错绳纹、斜绳纹、红褐陶,多见交错绳纹、斜绳纹、篦齿纹。篦齿纹。v石器有斧、刀、锛石器有斧、刀、锛(ben)(ben)、矛、球、矛、球、切割器、镞(切割器、镞(zuzu)等,多为打制。)等,多为打制。v骨器有鱼叉、铲、锥等。还有蚌锯、骨器有鱼叉、铲、锥等。还有蚌锯、蚌刀等少量蚌器。蚌刀等少量蚌器。三足圜(huan)底彩陶钵 晚期:大汶口文化晚期:大汶口文化v 出土生活用具主要有鼎、豆、壶、出土生活用具主要有鼎、豆、壶、罐、钵、盘、杯等器皿,分彩陶、红罐、钵、盘、杯等器皿,分彩陶、红陶、白陶、灰陶、黑陶几种,特别是陶、白陶、灰陶、黑陶几种,特别是彩陶器皿,花纹精细匀称,几何形图彩陶器皿,花纹

48、精细匀称,几何形图案规整。案规整。v 生产工具有磨制精致的石斧、石生产工具有磨制精致的石斧、石锛、石凿和磨制骨器,和磨制精细的锛、石凿和磨制骨器,和磨制精细的骨针。骨针。江苏高邮龙虬庄遗址江苏高邮龙虬庄遗址v 出土主要为陶斧,陶碗,出土主要为陶斧,陶碗,陶砶(陶砶(popo),墓葬中还出土),墓葬中还出土了一些猪形壶,二流胡。三了一些猪形壶,二流胡。三流胡,三足盘等造型奇特的流胡,三足盘等造型奇特的器物。同时也出土了猪头、器物。同时也出土了猪头、兽骨、鳄鱼鳞板等。兽骨、鳄鱼鳞板等。三、夏商周时期v礼器:指古代贵族在举行祭祀,丧葬,朝聘,征伐和宴享等礼仪活动时使用的器礼器:指古代贵族在举行祭祀,

49、丧葬,朝聘,征伐和宴享等礼仪活动时使用的器物,大多都是选用稀有精美的材料精心制作,器物也有所规定。物,大多都是选用稀有精美的材料精心制作,器物也有所规定。v夏商时期夏商时期v随葬品:贵族墓葬中有青铜礼器,玉器,殉人和殉牲随葬品:贵族墓葬中有青铜礼器,玉器,殉人和殉牲v特点:特点:1 1社会等级明显,贵族墓葬极尽奢华社会等级明显,贵族墓葬极尽奢华2 2以青铜,玉器礼器为主,不乏生活用以青铜,玉器礼器为主,不乏生活用品品v西周时期西周时期v随葬品:随葬品:v1 1有陶器、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玉石装饰品、原始瓷器和漆器有陶器、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玉石装饰品、原始瓷器和漆器 ,大型墓和,大型墓

50、和一部分中型墓的随葬品很丰富,有制作精致的成套青铜礼器,器形有鼎、鬲、甗、一部分中型墓的随葬品很丰富,有制作精致的成套青铜礼器,器形有鼎、鬲、甗、觚、爵、觯、尊、卣、壶、蓥、盘、匜等。其组合以鼎为核心,用鼎的多寡标志觚、爵、觯、尊、卣、壶、蓥、盘、匜等。其组合以鼎为核心,用鼎的多寡标志着墓主人社会地位的高下;着墓主人社会地位的高下;v2 2小型墓则多随葬陶器,器形有鬲、罐、簋、尊、壶、豆、盂等小型墓则多随葬陶器,器形有鬲、罐、簋、尊、壶、豆、盂等 ;v特点:特点:1 1以青铜礼器为主以青铜礼器为主v2 2等级殉葬明显列鼎制度规定墓葬中的明器依等级地位而变化从天子九鼎到士一鼎等级殉葬明显列鼎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