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汉乐府赏析]长歌行赏析.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60872976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8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歌行汉乐府赏析]长歌行赏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长歌行汉乐府赏析]长歌行赏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歌行汉乐府赏析]长歌行赏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歌行汉乐府赏析]长歌行赏析.pdf(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长歌行汉乐府赏析长歌行汉乐府赏析 长歌行赏析长歌行赏析 (1)长歌行赏析短歌行详细赏析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的同名有 24 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

2、;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对酒当歌,

3、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第 1页 共 13页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像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

4、”,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杜康”相传是最早造

5、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此诗即汉高祖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这可以说基本上懂得了曹操发愁的含意;不过所谓“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还未免说得迂远。曹操当时考虑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

6、与汉高祖唱大风歌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第 2页 共 13页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

7、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

8、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2)长歌行赏析归园田居(其一)赏析归田园居(其一)既表现了诗人厌弃官场,坚决回归自然园田的决心,也点名了全诗的主旨,总结了全诗。下面是归园田居(其一)赏析,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

9、,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第 3页 共 13页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适俗:适应世俗。韵:情调、风度。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三十年:吴仁杰认为当作“十三年”。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三九三)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四五)辞彭泽令归田,恰好是十三个年头。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南野:一本作南亩。际:间。守拙:守正不阿。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

10、”“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方:读作“旁”。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荫:荫蔽。罗:罗列。暖暧:暗淡的样子。依依:轻柔的样子。墟里:村落。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虚室:闲静的屋子。余闲:闲暇。樊:栅栏。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返自然:指归耕园田。这两句是说自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归园田居(其一)赏析公元 405 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

11、,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这是第一首。陶诗通常呈现素淡平易的面貌,不见组织雕镂之工。然而苏东坡说:“其第 4页 共 13页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又说:“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冷斋诗话引)东坡偏爱陶公之为人,尤推崇其诗,以为自古无人能及,反复吟咏,烂熟在胸,并一一唱和,著有和陶集,体验实较常人为深。这一首主要体现其质朴中的深味,散缓中的精巧。起首四句,先说个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韵、性,都是指为人品格与精神气质。所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吧,这是

12、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但是,人生常不得已。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一去三十年”,当是“十三年”之误。从陶渊明开

13、始做官到最终归隐,正好是十三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内中无限感慨,无限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下面四句是两种生活之间的过渡。虽是“误入尘网”,却是情性未移。“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从上文转接下来,语气顺畅,毫无阻隔。因为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再从这里转接下文:“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就显得自然妥贴,丝毫不着痕迹了。“守拙”回应“少无适俗韵”因为不懂得钻营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无须勉强混迹于俗世;“归

14、园田”回应“性本爱丘山”既有此天性,便循此天性,使这人生自然舒展,得其所好。开始所写的冲突,在这里得到了解决。从冲突中摆脱出来,心中欢喜,情绪开张,以下八句,便以欣欣之笔,咏第 5页 共 13页唱居所一带的风光。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悠然神往。这是有点儿像世外桃源的光景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

15、自乐。”(桃花源记)其实,幻想的桃源也好,现实的乡村也好,都是表现着陶渊明的一种理想:合理的社会,应当是没有竞争、没有虚伪、没有外加的礼仪束缚,人人自耕自食的社会。这种社会当然不可能实现;陶渊明笔下的乡村,也有意忽略了生活艰难和残酷的一面。但作为诗的构造,却给人以美的安慰。文学常常起着这样的作用。这一段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方(同“旁”)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但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前四句构成一个近景。但陶渊明要描写出和平安宁的意境,单这近景还不足显示。

16、所以接着把笔移向远处的景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就像国画家画远景时,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几笔水墨一样。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四句近景转到两句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读到这里,人们或许会觉得还缺少点什么。是的,这景象太过清静,似乎少一点生气。但诗人并没有忘记这一点,请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下子,这幅美好的田园画就活起来了。这二句套用汉乐

17、府鸡鸣“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而稍加变化。但诗人绝无用典炫博的意思,不过是信手拈来。他不写虫吟鸟唱,却写了极为平常的鸡鸣狗吠,因为这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隐隐之中,是否也渗透了老子所谓“小国寡民”、第 6页 共 13页“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观念,那也难说。单从诗境本身来看,这二笔是不可缺少的。它恰当地表现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不会让你感到喧嚣和烦躁。以此比较王籍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那种为人传诵的所谓“以动写静”的笔法,未免太强调、太吃力。从写景转下来,是这样两句:“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18、尘杂是指尘俗杂事,虚室就是静室。既是做官,总不免有许多自己不愿干的蠢事,许多无聊应酬吧。如今可是全都摆脱了,在虚静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闲。不过,最令人愉快的,倒不在这悠闲,而在于从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全诗便以这样两句收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这两句再次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同时又是点题之笔,揭示出归园田居的主旨。但这一呼应与点题,丝毫不觉勉强。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这样的结尾,既是用笔精细,又是顺理成章。自来评陶诗者,多强调其

19、自然简淡的风格,至有“陶渊明直是倾倒所有,借书于手,初不自知为语言文字”,“渊明所谓不烦绳削而自合”之类的说法。其实,诗总是诗,“自然”的艺术仍然是艺术,甚至是一种不易求得的艺术。真正随意倾吐、毫不修磨,也许称得上“自然”,但绝非“自然”的艺术。从这诗来看,在谋篇布局、逐层推进,乃至每个细节的刻画方面,都非草率从事,实是精心构思、斟字酌句、反覆锤炼的结晶。只是有一种真实的情感始终贯穿在诗歌中,并呈现为一个完整的意境,诗的语言完全为呈现这意境服务,不求表面的好看,于是诗便显得自然。总之,这是经过艺术追求、艺术努力而达到的自然。(3)长歌行赏析名言警句整理赏析名言警句 50 条 1).劝人珍惜光阴

2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第 7页 共 13页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一寸光阴一寸金,存金难买存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告戒人要诚信 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名言警句。-墨翟,战国思想家 2.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战国哲学家、教育家 3.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屈原,战国诗人 4.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周,战国哲学家 5.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汉朝经学家 6.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韩婴,汉朝诗论家 7.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畅泉,晋朝隐士 8.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宋朝

21、哲学家 9.多虚不如少实。-陈甫,宋朝哲学家 10.以实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杨简,宋朝学者 11.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赛,英国作家 12.言忠信,行笃敬。-论语第 8页 共 13页 13.欺人只能一时,而诚实却是长久之策。-约翰雷,英国学者 14.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德国诗人 15.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16.对己能真,对人就能去伪,就像黑夜接着白天,影子随着身形。-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 17.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赛罗,古罗马政治家 18.人如失去了诚实,也就失去了一切。-黎里,英国散文家 19.诚实最好的政策。-弗兰克林 20.人若能摒弃

22、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马克吐温 (3).劝人宽容,凡事要看得开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4)坚强的意志坚定的决心我成功是因为我有决心,从不踌躇。拿破仑一世名言警句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人性的弱点名言警句使你疲倦的不是前面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子。-佚名名言警句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名言警句 (5)关于爱情真正的爱就要把疯狂的或是近于淫荡的东西赶得远远的。柏拉图名言警

23、句第 9页 共 13页 (6)关于修身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宋)欧阳修名言警句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名言警句品德,应该是高尚些;处世,应该坦率些;举止,应该礼貌些。-(法)孟德斯鸠名言警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名言警句 (7)人要时常自省认识自己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日本)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德国)天上的繁星数得清,自己脸上的煤烟却看不见。(马来西亚)给自己唱赞歌的人,听众只有一个。(日本)莫笑别人背驼,自己把腰挺直

24、。(苏联)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每个人都知道鞋子挤脚的地方。(拉丁美洲)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不会评价自己,就不会评价别人。(德国)如果你指挥不了自己,也就指挥不了别人。(美国)当面怕你的人,背后一定恨你。(英国)学习学习名言警句精选(音序排列)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百学须先立志。(朱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第 10页 共 13页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博

25、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还有其它: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26、)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第 11页 共 13页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得道者多助,失道者

27、寡助。(孟子)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富贵不能某,贫某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第 12页 共 13页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第 13页 共页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