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原文对照翻译]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60872342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8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捕蛇者说原文对照翻译]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捕蛇者说原文对照翻译]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捕蛇者说原文对照翻译]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捕蛇者说原文对照翻译]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pdf(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捕蛇者说原文对照翻译捕蛇者说原文对照翻译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第一篇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文言文中言简意赅的翻译方法学习文言文,就要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对于考试,文言文的翻译既是重要的语言综合训练,又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文言文知识的重要标志。文言文的翻译虽说较难,但仍然有章可循,在复习中,我把文言文的翻译整理为“增补、调换、留借、删减、互联”五种方法。下面是文言文中言简意赅的翻译方法,欢迎阅读参考!增补法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中心词等,如“

2、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中就省略了主语“异蛇”,翻译时如果不增补齐全,意义就不太明确。特别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和兼语,不增补全句子成分就译成“叫进来,让拜见夫人”,直接译出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补后的句子应该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译成“左光斗叫史可法来自己家里,让他拜见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调换法文言文中许多句子结构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经常出现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句式(在文言文中统称倒装句),如果原封不动地按照原句顺序翻译出来,

3、意思就含糊不清。如“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并序)译成了“曾经学习弹琵琶向穆、曹两位乐师”,让人不知所云,调换成正确的语序“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后就译为“曾经向穆、曹两位乐师学习弹琵琶”。留借法“留”即保留原文不用翻译。翻译文言文时,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朝代国号、帝号年号、典章制度和度、量、衡等专有名称直接留用,不用翻第 1页 共 11页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一句中,“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毋须翻译照用即可。“借”即借用相关的词语代替现有的词语,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中的“通假”而言。文言文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新的物象,而没

4、有现成的字词,只得借用相关的字词来寄托所要表达的意义(即许慎在说文中称之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在文言文翻译中,如果不懂通假借用,有的句子是无法翻译的。如“操吴戈兮被犀甲”(国殇)和“颜渊蚤死”(论衡)两句,“被”通“披”,“蚤”同“早”,如果不会“借”,你将无法翻译通这些句子,不信试试删减法文言文虽以言简意赅见长,但有时为了表情达意,会增加一些字词,删减法就是把多余的文言词语删除。有两种情况较常见:一是偏义复词或同义连用中,要删除这些词中陪衬的词素。像“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中的“异同”就是偏义复词,意义偏重在“异”字上,翻译时要把“同”字删去,译为“不应当有所不同”。类似的有

5、“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我有亲父兄”(孔雀东南飞)等,都偏重在加点的词上。二是有些文言文中有无实义的句首发语词或句中助词,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可删去不译。如“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中加点的“盖”字就不用翻译。互联法文言文中有时把几件事情(或几条线索)中相关的词语并列在一起,或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或起强调作用,这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叫互文并提修辞手法,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并不是说“秦朝的明月汉朝的边关”,而是说“秦汉时期的明月啊秦汉时期的边关”。翻译这类文言文句子,要先找出相互呼应、补充或并列的部分即“互”,再一层意思一层意思进行翻译即“联”。像“主人下马客在船”(

6、琵琶行并序)、“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到影。”(三峡)之类的句子翻译都要注意到这一点。第 2页 共 11页需要引起同学们注意的是: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学习过程,文言文的翻译又是文言文知识和现代汉语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只有在夯实文言基础知识之后,掌握方法才能更快更好地翻译文言文。第二篇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文言文直译翻译技巧 1.留即保留法。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如: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译: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临川王安石作记。“至和元年”是年号,“临川”是地名,翻译时应该保留。光武难

7、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译: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光武、邓禹”等为人名,“河内”为地名,应该保留。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怿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也,如今人固有而但不尽知也。译:于是怀疑司马迁只是文笔雄健,在叙事中善于渲染,而古人不一定就是这样。等到了解到桑怿的事迹,才知道古时的人也有这样的情况,司马迁的书并没有说假话,知道今人中本来就有,只是未能全都知晓。“迁”、“桑怿”均为人名,故保留。2.换即替换法。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如:先帝不以臣卑

8、鄙,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这里的“卑鄙”应替换为“地位低、见识浅”。文言中还有一些特称词语,即各个领域中的习惯用语,如“下车”、“乞骸骨”、“除”、“拜”、“左迁”,表时间、年龄、风俗的称谓等,翻译时也要换成现在的说法。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第 3页 共 11页译: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伏”,是谦称。翻译时要将“伏”换成“我”。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轼赤壁赋)译:壬戌年秋天,七月十五。“既望”是古代时间称谓,大月为十六,小月为十五。这里七月为大月,故应译为现代的说法“十六”。履至尊而制六合。(贾谊过秦论)译:登上王位而治理天

9、下。“六合”,本义是“天地四方”,但翻译时要更换为“天下”。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贾谊过秦论)译: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促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译:在朝廷当官,不知道有战场上的危急;依仗有俸禄的收入,不懂得有耕作的劳苦。、两例,“藩篱”是比喻修辞,应换译为“边防”。“庙堂”本指“庙宇”,这里比喻“朝廷”,应该替换。文言句子中还有不少的修辞格,翻译时一般采用更换的方法。诸如此类的还有“萧墙”“黔首”“阡陌”“七庙”“万乘”“神器”“垂拱”等。3.删即删削法。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

10、删削。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之”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在意义,故翻译时应略去。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第 4页 共 11页“作息”为偏义复词,义偏向“作”,故“息”应该不译。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诗经静女)“其”是句中形容词词头,助词,无实在意义,不译。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苏洵六国论)“夫”是句首发语助词,表示要发议论,无实在意义,舍去不译。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陶渊明桃花源记)“仿佛”与“若”同义,翻译时只取一个词。译为“好像

11、”、“仿佛”。噫吁第三篇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陋室铭教案设计(2)1、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看来“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

12、眼。2、“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3、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的清幽、雅致。景。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这是写陋室的环境,用的是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对偶还用了什么方法呢 回答:。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第 5页 共 11页想从窗户

13、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除了对偶,还有衬托。作者没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陋室主人的情趣),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萦怀的心态。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4、;也有反面描写即虚写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对应,“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对应。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看来,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4、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运用类比,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

15、堂。5.提问: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教师点拨:孔子这句话是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后一句,那是因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自己就是和孔子一类的君子,这样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把作者的第 6页 共 11页思想推到了高峰。6、赏析诵读欣赏形式美本文是一篇骈文。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两个相接的句子,叫做骈句。骈句不仅讲究对偶,而且

16、讲究声律。本文中的押韵就是讲究声律的表现之一。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文中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韵。骈文押韵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时便于吟诵和记忆,有声调和节奏之美。7、“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8、仿写: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

17、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张文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闲情。小说传的快,漫画翻得勤。琢磨追星去,寻思看电影。可以睡大觉,作鼾声。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篮球场,好似游戏场。心里云:“混张文凭。”七、中心思想:这篇铭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八、课文引申:名言等九、扩展资料(分发)课外阅读刘禹锡的诗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第 7页 共 11页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地处金陵南门朱雀桥附近,为东晋王导、谢安等世家巨族聚

18、居之处。夕阳斜矣,暮气逼人,在这种冷情调中,野草撒野地开花,似乎在以鲜丽的颜色和蓬勃的生机,反讽着世事的变迁。又似乎在以自由的生命,暗示着曾经繁华盖世的这片地方,已是门庭冷落,车马稀疏,荒草没径了。诗人一点灵感,借一只燕子阅尽世事沧桑。它奇思独具地以一只燕子的飞翔,把王谢巨族聚居之处,及唐朝已变成平常百姓杂居之处,进行了双时空的叠印,从而对如此名门望族的烟消云散发出了充满命运感和废墟感的深长叹息。十、习题讲解:十一、作业设计:1、抄写解释字词及摘句(造句)2、背诵陋室铭。3、文意理解:A、能概括陋室铭一文中心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B、描写陋室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9、C、表现陋室主人生活情趣的句子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E、文章写“孔子云:何陋之有”的目的是什么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明“陋室”“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F、作者的“德馨”可以在他的诗作酬

20、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找出第 8页 共 11页见证: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十二、文章总结:(有考内容总结)(知识点)托物言志、押韵、骈文、类比、正面描写、反面描写、对偶,衬托、拟人、比喻。十三、一个优美段(语言)十四、激趣内容(上课调整)十五、教学效果检查:(早读或自修课进行)字词检查、常识检查、朗读检查、课后问题检查、知识点检查、中心思想检查、十六、教学反思:十七、提供的图片:十八、音频选择:十九、鸣谢单位:至诚感谢语文出版社、古田教育局网站、无忧无虑语文网等网站及相关人员。(若没有写古田教育局网站则说明该网站上没有材料)二十、教案订正:(已订正)二十一、练习册评讲:二十二、推荐背

21、诵:背中心思想、常识等。背课文。二十三、字音、字词订正。二十四、文言文翻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二十五、佳作选登:推荐学生阅读以下篇目:陶渊明饮酒、梁实秋雅舍、李乐薇我的第 9页 共 11页空中楼阁。二十六、课文附文选读。二十七、课文存疑。(论文材料)二十八、推荐

22、讲解。学法指导: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其特点:简洁、典雅。学习的意义在于继承文化、了解历史、丰富语言。翻译古文,主要有两个要求:正确、通顺。正确是指内容而言,要如实表达本意,不曲解、不缺漏、不滥增;通顺,是指表达而言,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具体翻译古文时,我们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文章的词、句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的。翻译古词、句,必须了解它们所处的语言环境,然后才能正确翻译。二:直译为重,意译为辅。直译,是依据原文的词语、句子,逐一翻译,还要求保持原句的句式和语气等。掌握六种技法:录: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

23、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等,也无需翻译。释: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理: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添: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

24、响”,翻译应加上。又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第 10页 共 11页删: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如“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铭)中的“之”,“学而时习之”(论语六则)中的“而”都属于这一类。缩: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四个短句,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二十九、教学建议:(教学灵感)三十、板书设计。三十一、下轮备课使用的材料语文教参文第 11页 共 1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