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标准规定.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60857793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853.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标准规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标准规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标准规定.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标准规定.pdf(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_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标准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一、课程信息表表 1 1课程信息表课程信息表课程名称课程代码课程类别前导课程后续课程食品分析与检测051389专业课、开设系(院)部考核性质课程类型烹饪食品系考试理论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仪器分析技术、粮油食品加工技术、乳饮料加工技术、肉蛋制品加工技术、果蔬加工技术、方便休闲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营养配膳、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与贮藏、食品安全及质量控制总学时适用专业60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加工技术(加工与检测方向)二、课程性质和定位二、课程性质和定位(一)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课程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群)必修的一门

2、专业平台课程,是在学习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具备了化学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的课程,其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食品检测工作岗位,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具有够用的理论知识、较高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具备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检验、食品生产设备维护、食品生产管理和产品营销等技术应用性工作的能力,为后续食品仪器分析技术、食品营养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二)课程定位(二)课程定位表表 2 2课程定位分析课程定位分析面向的工作岗位面向的工作岗位具备的职业能力具备的职业能力1.食品原料、半成品及成品的标准应用能力2.食品检测手段的选择能力3.试剂的配制与标定能力4.

3、样品前处理能力5.仪器与设备的使用能力6.化学成分的检测能力食品检验技术岗位 _7.检测结果的分析能力8.检测分析报告的编制能力1.营养标签制作能力2.营养膳食设计的能力食品营养分析评价岗位3.营养保健食品生产的配方设计、工艺设计的能力4.营养保健食品市场营销能力5.解决特殊人群常见营养问题的能力1.食品生产的卫生管理2.食品生产现场管理食品品质管理岗位3.食品生产的物料管理4.食品生产的设备管理5.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的执行三、课程目标与内容三、课程目标与内容(一)课程总目标(一)课程总目标食品分析与检验技能是食品类专业的核心技能,是食品安全监控、营养成分分析、食品工艺改进及产品开发等方面的

4、重要技术支撑,市场对食品分析与检验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大。本课程基于市场需求,结合岗位群的技能要求,紧紧围绕职业导向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目标,在教学设计中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探索建立基于生产过程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二)课程具体目标(二)课程具体目标表表 3 3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食品理化分析与检验的基本知识内容,熟悉各种技能的操作程序,形成独立获取所需专业技能的基本能力。能够独立地进行样品的采集、制备和处理;能够对分析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能够对食品中的一般成分进行分析与检测。能够运用所学的食品理化分析与检验技能对食品进行

5、熟练分析,能够从事食品检验、食品质量控制、食品产品研发、食品营养成分分析等职业岗位。能够获技能目标技能目标方法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 _取食品检验工中级工或助理食品安全师职业技能或资格证书。以食品理化分析与检验技能的学习为载体,不但使学生具有对一种分析方法素质目标素质目标进行独立解读和执行能力,而且能够锻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形成创新思维。(三)课程内容及要求(三)课程内容及要求表表 4 4课程教学安排课程教学安排序号序号章(项目、任务)章(项目、任务)节(单元)节(单元)1.1 食品样品的采集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及要求一、样品采集的意义、一般方法;二、样品

6、分类、与保存1.2 样品的预处理1项目一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3 食品分析的误差与数据处理一、食品中成分的提取与分离一、分析检验结果的表示方法;二、有效数字及其处理规则;三、分析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一、掌握密度、相对密度概念;2.1 相对密度法二、熟悉食品溶液浓度与相对密度的关系;三、掌握相对密度测定的方法。一、熟悉折射率测定的意义、原理;重点:掌握相对密度测定的方法、熟悉常用的折光仪、熟悉旋光仪的构造及使用、绝对黏度检验法、运动黏度检验法、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食品中成分的提取与分离、分析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难点:分析检验结果的准 确 性 和 精 密度。2项目二物理检验法2

7、.2 折光法 _二、熟悉常用的折光仪、相对黏度、条件应用实例。一、熟悉旋光法测定的原黏度。难点:理、比旋光度、旋光度;熟悉旋光仪的构二、熟悉旋光度测定的意义;三、熟悉旋光仪的构造及使用。一、了解黏度测定的意义;二、熟悉绝对黏度检验法、运动黏度检验法、相对黏度、条件黏度。一、了解水分测定的意义;重点:二、掌握重理法测定水分重 理 法 测 定 水3.1 水分的测定(前压烘箱干燥法、真空分、总灰分的测干燥法;三、了解仪器法(卡尔费休法、红外干燥法3项目三食品一般分的测定一、了解灰分 测定的意义;定、掌握总酸度、挥发酸、有效酸度的测定、重量法测定脂肪、还原糖的测定、凯造及使用、相对密 度 测 定 的

8、方法。2.3 旋光法2.4 黏度检验法3.2 灰分的测定二、掌握总灰分的测定;氏定氮法测定蛋三、了解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的测定;四、了解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白质。难点:乳及乳制品酸度的测定、巴布科 _一、了解酸类 物质测定的意义;克法和盖勃法测定乳脂肪、还原3.3 食品中酸类 物 质 的 测定二、掌握总酸度、挥发酸、糖的测定、氨基有效酸度的测定;三、了解乳及乳制品酸度的测定。一、了解脂类 物质测定的意义;酸态氮的测定、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3.4 脂类的测定二、掌握重量法;三、了解巴布科克法和盖勃法四、了解仪器法一、了解碳水化合物测定的意义;3.5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二、掌握还原糖的测定;三、

9、熟悉蔗糖、总糖、淀粉的测定;四、了解纤维素的测定一、了解蛋白质测定的意义;二、掌握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三、了解蛋白质的快速测定法;四、了解氨基酸态氮的测定。3.6 蛋白质及氨 基 酸 的 测定 _五、熟悉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及应用一、了解维生素测定的意义;3.7 维生素的测定二、熟悉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三、熟悉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一、了解钙的测定4.1 食品中营养元素的测定二、了解铁的测定邻二氮菲法三、了解锌的测定二硫腙比色法4项目四食品矿物质的测定一、了解铅的测定二硫腙比色法二、了解砷的测定硼氢化物还原比色法三、了解镉的测定分光光度法一、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原理及应用二、了解山梨酸(钾)的测定三、

10、了解苯甲酸的测定5.2 护色 剂的测定一、了解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性质重点:山梨酸(钾)的测定、亚硝酸盐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法(格里 斯 试 剂 比 色法)重点:铁的测定邻二氮菲法难点:铁的测定邻二氮菲法4.2 食品中有害 元 素 的 测定5.1 防腐 剂的测定5项目五食品添加剂的测定 _二、了解亚硝酸盐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法(格里斯试剂比色法)三、了解硝酸盐的测定镉柱法一、了解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二丁基羟5.3 抗氧 化剂的测定基甲苯(BHT)的测定分光光度法二、了解没食子酸丙酯(PG)的测定难点:亚硝酸盐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法(格里斯试剂比色法)(四)课程学时分配(四)课程学时分配表表 5

11、5课程学时分配表课程学时分配表其中其中理论理论812248860实践实践000000其他其他序号序号12345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项目一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项目二物理检验法项目三食品一般分的测定项目四食品矿物质的测定项目五食品添加剂的测定学学 时时 总总 计计学时学时812248860(五)实践课程安排(五)实践课程安排表表 6 6教学安排表教学安排表序号序号1实训项目实训项目食品的物理检验法实训内容及要求实训内容及要求1.相对密度的测定知识点、技能点知识点、技能点酒精计、糖锤度计、乳稠计、课时课时6 _2.折光率的测定3.旋光度的测定4.粘度的测定波美计的使用;阿贝折光仪的使用;电子数显旋光仪的

12、使用方法;旋转式粘度计、毛细管粘度计的使用2食品中粗脂肪含量的测定(索氏抽提法)1.核桃中脂肪的提取2.索氏抽提器的安装3.索氏抽提取法测粗脂肪1.酸水解法测定牛乳中的脂肪2.巴布科克法测定牛乳中的脂肪1.蛋白质含量计算2.定氮蒸馏装置的安装3.微量凯氏法测定蛋白质4.误差分析索氏抽提器的安装、索氏抽提取法测粗脂肪、误差分析6酸水解法的原理及应用、酸水解法的操作步骤、盐酸的作用;巴布科克法的计算原理。3牛乳中脂肪的测定6蛋白质系数、湿法消化、半微量凯氏定氮仪的安装、滴定过程。64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1.牛乳中还原糖的测定5食品中还原糖含量的测定2.斐林试剂的配制3.数据处理方法还原糖的概念、

13、斐林试剂的组成及配制方法、加热滴定的操作步骤、数据处理方法。纤维素的分类、纤维素洗涤剂的配制和操作、重量法测定纤维素。666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1.纤维素的测定2.误差分析四、课程考核四、课程考核考核方式:考试考核类型:闭卷 _该课程为考试课,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方式,成绩综合核算按结果性考核占40%和过程性考核成绩占 60%。考试时间 100 分种。期未考试(结果性考核)题型: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综合计算题等。过程性考核:课堂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单元测试等。五、教学条件要求五、教学条件要求(一)校内实训室(一个实训室一张表)(一)校内实训室(一个实训室一张表)表表

14、7 7校内实训室表校内实训室表实训室名称食品化学与分析实训室1面积100 平方核心设备1.化学分析全部玻璃仪器和设备2.样品前处理设备(氮吹仪、样品消解仪、烘箱、离心机、马弗炉、均浆机、旋转蒸发仪、磁力搅拌器、酸度计)各 1 件(酸度计 8 台)3.分析天平4.可见分光光度计数量要求备注按实验位数配齐4 台2 台表表 8 8实训室表实训室表实训室名称核心设备数量要求1.质构仪1 套食品化学与分析实训室22.旋光仪1 套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 套表表 9 9校内实训室表校内实训室表实训室名称核心设备数量要求备注食品营养与检测实训室1.气相色谱仪及配套设备1 套面积2.液相色谱仪及配套设备1

15、套25 平方面积10 平方4.分析天平5.冷冻干燥机2 台1 套(二)校外实习基地(二)校外实习基地 _填写本课程教学需要使用的校外实习基地。用途是指认识学习、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表表 1010校外实习基地表校外实习基地表序号序号123456789合作企业名称合作企业名称益海嘉里集团益海嘉里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徐福记国际集团东莞徐记食品有限公司中粮集团中粮(郑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复茂食品有限公司无锡华顺民生食品(安井)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市仟吉食品有限公司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河南宜测科技有限公司用途用途顶岗实习顶岗实习顶岗实习顶岗实习顶岗实习顶岗实习顶岗实习顶岗实习顶岗

16、实习合作程度合作程度紧密合作型紧密合作型紧密合作型紧密合作型紧密合作型紧密合作型紧密合作型紧密合作型紧密合作型六、教学团队建设六、教学团队建设(一)授课教师的基本要求(一)授课教师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讲教师需要具备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备化学、仪器分析以及食品科学等方面的专业背景和知识,并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二)课程开发团队(二)课程开发团队表表 1111课程开发团队名单课程开发团队名单序号1234姓名谢昕杨霞段飞李少华工作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烹饪食品系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烹饪食品系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烹饪食品系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烹饪食品系职称/职务副教授教授讲师讲师工作经历

17、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原河南省医药学校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七、教学方法与策略七、教学方法与策略 _(一)教学方法(一)教学方法该课程经过多年的研究、改革,课程结构合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具有较强的工学结合特点。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模式进行课程开发设计,是课程总体设计的一大特点。课程已构建了理念先进、效果显著的教学模式;丰富的网上资源库,延伸了课堂的空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该课程师资接学团队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先进。教学内容翔实,并编写了大量的教学材料。运用现在教学媒体进行教与学,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使用得当,教师的语言

18、表达准确,课堂组织合理,教学效果良好。尤其是课程实训、综合实训等实践环节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二)教学策略(二)教学策略食品分析与检验技能是食品类专业的核心技能,是食品安全监控、营养成分分析、食品工艺改进及产品开发等方面的重要技术支撑,市场对食品分析与检验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大。本课程基于市场需求,结合岗位群的技能要求,紧紧围绕职业导向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目标,在教学设计中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探索建立基于生产过程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八、教材、数字化资源八、教材、数字化资源表表 1212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教材选用表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教材选用表序号1教材名称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食品检验技术简明教2程表表 1313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数字化资源选用表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数字化资源选用表序号12数字化资源名称食品伙伴网仪器信息网素材食品标准食品频道资源网址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