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心理与交通安全.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60805146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8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心理与交通安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交通心理与交通安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通心理与交通安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心理与交通安全.ppt(6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 交通心理与交通安全袁媛n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我国,有的城市由于心理状态引发的交通事故的概率是正常开车时的4倍。n“易发生事故的驾驶员往往具有潜在的、特定的心理特征:n盲目自信,思想麻痹,出现异常时感到出乎意外,表现惊慌失措、束手无策;n侥幸心理,图省事,怕麻烦;n注意力转移导致决策匆忙,忙中出错;n骄傲自大,过高地估计自己,对出现的异常情况满不在乎,对危险不易察觉;n对工作有厌倦感,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活动能力低下;n情绪不良,情绪波动反常,好走极端,控制能力减弱。举例说,许多人开车斗气就是一种不良的情绪。在这种情感状态下,人的分析能力受到抑制,控制自己的能力减弱,往往不能约束自

2、己的行为,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动的意义和后果,结果造成事故。”触目惊心的车祸录像bbs/dispbbs.asp?boardid=207&id=30723主要内容n驾驶员个性特性n驾驶员反应特性n驾驶员视觉特性n驾驶员心理特性n驾驶员的可靠性n事故心理:n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心理特征n防止交通事故的心理对策驾驶员个性特征n性别差异男性(外倾型);女性(内倾型)n年龄差异 一般情况,紧急情况;获执照时间;夜间炫目回复时间;(表41各年龄组驾驶员的交通事故情况;表42年龄与交通事故的关系)n气质差异气质差异多血质: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等。胆汁质

3、: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亦冲动、心境变换剧烈等。粘液质:粘液质: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但又难于转移、善于忍耐等。抑郁质:抑郁质:孤僻、行动迟缓、体验深刻、善于察觉到别人不易察觉的细小事物。第二节 驾驶员的反应特性n信息处理过程(图41)n反应时间(听觉最快)n反应时间的测定方法(图43)n反应时间的特性n表(44)、表(45)n反应时间与反应者的年龄与性别有关(图44)2。视力 人通过视觉器官分辩细小物体能力(40km/h、70km/h、100km/h)1)静视力n静止不动所检查的视力 驾驶员视力要求0.7第三节 驾驶员的视觉特性2)动视力(速度、

4、年龄)n人与视标处于相对运动状态下的视力n动视力与显示时间、相对速度、照度、驾驶员年龄有关n显示时间越短、相对速度越快、照度越低、驾驶员年龄越大动视力下降大n图46 动视力与速度的关系3)静动视力关系n与个体、年龄有关4)夜间视力n照度:落在受照射的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单位LXn常见照度对比:n办公室 300500lxn商店局部陈列室 20003000lxn白天室外 10000lxn隧道内 100lxn日落前1000,日落30分钟 100lx,日落50分钟1lx黄昏时刻危险性变大原因:n日落前后照度相差悬殊,物体反光急剧变弱n光照度下降,眼睛暗适应尚未完全形成,锥体细胞视觉功能下降夜视力与

5、物体关系:n物体大小n物体对比度n物体颜色n观察路面n发现行人n物体高度n对比度与认知视距和确认视距的关系(表46)灯照距离有限,远处物体看不见对比度大有利于发现目标夜间辨别能力差,不同颜色有区别与白天不同有其特点浅色易发现(图47)3。视觉适应n 光照发生强烈变化,人眼睛要经过一段时间适应,才能看清物体。视觉适应特点:暗适应慢,明适应较快亮适应:由暗到亮缓和照明(城郊路灯、隧道)暗适应:由明处到暗处眼睛适应过程4。眩目n眼睛受到强光刺激后,出现暂短性视觉障碍,看不清目标n眩目分类:n生理眩目:强光入射眼内,造成视觉伤害,降低视觉功能(车头灯、电影院)n心理眩目:常受高亮度光源刺激,使视觉产生

6、不舒服感觉或疲劳感(连续路灯、电影院小灯)n怎样防止眩目 会车150米处互闭远光灯 注意不能使用远光灯场合 道路中心设置防眩目装置(中心隔离带植树)防眩眼镜5。行驶中的视觉空间特性n注视点的变化n行车过程需不断变换注视点n变化注视点需要时间n人眼看清物体范围:垂直方向60,水平方向80n注视点变化需占用时间n隧道视觉n 车速越快,注视点迁移n车速反应偏差n汽车驾驶员不看车速表,只根据周围景物的移动身体的感受就能判断汽车的行驶速度。这种判断与实际车速偏差n速度错觉的视知觉因素:即连续的影响和适应性的影响。n注意视觉偏差副作用影响,主动防范驾驶员对速度的自我感觉6。视野n静视野n动视野7。色觉n色

7、彩在心理上的作用色与温度:红、蓝色与安全感:亮大上,亮小下色与轻重:亮大轻,亮小重色与刺激:暖色、冷色色与适应:冷色、暖色色与对比效应:绿红,绿灰表48 在各种气候条件下不同颜色的视认性n色彩调和与交通安全:提高视认性、引起注意、提高识别能力n黄底黑字、白底绿字、白底红字、白底蓝字、白底黑字三、驾驶员心理特征1。感觉与知觉n感觉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n产生感觉必须具备的条件 A.主体具有感受能力 B.客观外界的刺激事物要有足够的强度,能为主体所接受 第四节 驾驶员的心理特性2)感觉作用n提供客观世界的丰富信息n感觉是一切较高级、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n

8、感觉种类n外部感觉:视、听、嗅、触觉等n内部感觉:动、平衡、内脏3)知觉 知觉使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综合)反映4)知觉特点n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整体反映n知觉是客观刺激与已有经验共同作用结果n知觉信息加工过程:分析、比较、决策5)知觉种类nA.空间知觉n对物体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反应。会产生错觉nB.时间知觉n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nC.运动知觉n人对物体在空间移动的知觉6)知觉的固有特性n知觉的选择性n根据当前的需要有选择地把其中一部分作为知觉对象,构成一个整体,使之得到清晰的知觉,这就叫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对现时事物的知觉,需有以过去经验、知识为

9、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作出最佳解释、说明。知觉的这一特性叫理解性。100,95n知觉的整体性n 知觉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的过程。n知觉的恒常性n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候,知觉映象仍保持不变7)感觉与知觉的联系和区别n相同:客观事物作用与感觉器官在头脑中的反映n区别:个别属性和综合反映2。注意n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人们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对象的指向和集中1)注意的基本特点:n注意的指向性n指心理活动指向某个对象,而离开其余对象n注意的集中性n当心理活动指向某个对象时心理活动便离开其他无关事物n指向与集中关系n指向市集中前

10、提和基础,离开集中,指向失去意义2)注意种类和转换n有意注意,无意注意n无意注意:n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目标,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n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n刺激物的新异性n刺激物的强度n刺激物的对比关系n刺激物地活动和变化n有意注意:n有意注意事是有预定目标,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n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互相转移 2 种互相转移对行车有利,有助于注意力耐久性3)注意的强度和稳定性n注意强度n指认识客体现象或活动时注意程度n注意稳定性n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所能持续时间 注意起伏n注意的稳定性与人训练、人体状态有关n注意力分散:由于单调刺激物长时间和无关刺激干扰 4)注意集中

11、和转移n注意集中指把知觉集中在某一客体对象上,与此同时离开其他对象和活动n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5)注意范围和分配n注意范围:在同一时间,人能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对象数量,n扩大注意范围办法:n了解对象特征,找规律n提高驾驶熟练程度n丰富知识、经验、有利于扩大注意范围n注意力分配:注意总方向不变,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分配到2个或2个以上对象活动上n分配条件:几种活动必须有一种或数种达自动化熟练程度n将注意力分配到最危险对象上3.情绪与情感 1)概念 情绪和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态度反映。2

12、)情绪与情感不同点na.情绪的生理性和情感的社会性n情绪是与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心理活动,而情感则是与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心理活动。nb.稳定性不同n情绪是会随着情境的改变,以及需要满足情况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情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是对事物态度的反映,是构成个性心理品质中稳定的成分。nc.情绪表现的外显性和情感表现的内在性3)情绪种类(1)心境n心境是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如得意、忧虑、焦虑等。(2)激情n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3)应激n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状况下出现的情绪状态,是人对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例

13、如,地震、火灾,人们迅速作出判断,使机体各部分动员起来处于高度紧张的应激状态是十分必要的。n应激活动具有二重性n加强应急训练,提高应激能力4)驾驶情绪与交通安全n驾驶员避免激情状态下工作,具有良好心境和正确应激能力4)情感n道德感:个体根据一定社会道德行为标准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举止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n理智感:人对某认识事物或追求结果产生情感体验n美感:依社会美的标准,对事物评价感受四、驾驶员的反应特性n反应时间:机体接受外界信息直到作出反应动作的时距1。简单反应和复杂反应n简单反应:单一刺激物作出单一确定反应所需时间n复杂反应:机体对2种(或以上)不同刺激物,在各个可能的选择中,选择一个(或以

14、上)符合要求的反应n复杂反应与刺激数关系:刺激数复杂反应时间刺激数复杂反应时间118565322316757033648601443496195487106222.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1)刺激与反应n刺激对象n不同的感觉器官反应时间不同 n刺激强度n反应时间随刺激强度增大而缩短n刺激信号的空间位置n空间距离越大、视距角度越小,反应时间长n刺激物对比度n刺激物与背景对比度越大,反应时间越短2)个体状态与反应n个体状态包括:准备状态、训练因素、年龄和性别、个体差异3)情绪、注意与反应n情绪不好,注意力分散使反应速度下降4)车速与反应n速度越高,人体处于紧张状态,反应变慢5)疲劳驾驶n 疲劳驾驶表现:

15、n无力感n注意功能失调n感觉功能失调n动作不灵活、不协调n记忆和思考能力下降n自制力减退(1)产生原因n睡眠:睡眠不足、睡眠质量、瞌睡周期影响n驾驶时间超时:各国规定不同,510小时/天n驾驶员身体条件影响n车内外环境影响(2)疲劳驾驶对安全行车影响n意识水平下降、感觉迟钝 n反应时间变长n动作准确性下降n判断和驾驶错误增加(3)疲劳预防n保证足够的睡眠,一般保证8小时n控制连续驾车时间,一天10小时内,每次2小时n合理安排休息时间n行车途中的自我调节n注意饮食n 进行自我心理调节n 科学管理和疲劳检测6)饮酒与反应视觉、触觉下降思考、判断力下降记忆力下降情绪不稳五、驾驶适应性1.驾驶适应性的

16、意义n指从事或准备从事驾驶工作的人员心理适合驾驶工作程度2.影响驾驶适应性因素n生理、心理、驾驶观念六、人体生物节律对行车安全影响 1。人体生物节律 奥地利心理学家提出人体23天体力循环,情绪28天循环,智力33天循环学说和理论第二节、行人心理一、行人交通特性n行人以自己与汽车间距离和速度决定是否穿越街道n行人自由度大n行人结伴而行,不怕汽车n对汽车性能和危险性认识不足n过街过程注意力分散或高度集中n对车辆过于敏感n其它二、不同行人的行为特点1。儿童行为特点n认识局限性n不当穿越道路方法n对成年人依赖性n生理因素n常在道路上玩耍2。老年人行为特点n身体、反应、意识n交通事故是老年人意外伤害的主

17、要形式老年人交通事故特征:n1)老年人大多交通安全知识了解不多、交通法规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n2)老年人一般听力、视力下降,反应迟缓,活动灵活性差。遭遇交通事故时,容易判断失误,缺乏应急能力。n3)老年人一般体质较弱,常有慢性疾病,一旦受到交通事故创伤的刺激,死亡率高。老年人交通安全教育对策:n定期组织有老年人的家庭进行预防交通事故方面的宣传教育n提倡老年人穿着艳丽服装,戴白色、天蓝色、浅绿色的配有反光板的帽子n加强路面管理和驾驶员管理n实施无障碍道路设计,改善老年人出行的道路安全环境3。青壮年行为特点4。女性行为特点5.司机如何避让行人n正常行人n存在侥幸心理,“不怕车撞”行人n害怕车辆

18、行人n麻痹大意行人n谈笑风生行人n陷入沉思行人n成群结伴行人n躲避尘泥行人不急、不躁不用高音喇叭、不得高速通过鸣号、控车、停车减速鸣号、慢过减速、多鸣喇叭、避让谨防突然穿越公路减速、慢行n精神失常行人n身体残疾行人n儿童n老人n醉酒人n恶劣天气行人不理、不睬,低速缓过减速、绕行低速慢行提前减速,适当鸣号,绕行减速、绕道、避让鸣号、慢行青少年交通事故心理分析n交通事故的特点突发性、瞬时性、连锁性n青少年交通事故的心理抢时间,顾此失彼;精力分散;盲目自信。第三节、事故心理1。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心理特性 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四个特性1)先天能力 指人先天获得的某些能力,观测、反应等2)后天能力 通

19、过学习而获得的驾驶车辆的知识、技能和经验3)动机和态度 动机和态度折射出驾驶员对行车安全的态度和责任性4)生活背景n驾驶员在社会或家庭遇到问题,而苦恼影响驾驶员行车安全2.违章驾驶员心理分析n侥幸心理n迷信心理n过于自信n麻痹心理认为违章不会被抓,或不会出事故受封建迷信影响,淡化安全防范意识过高估计个人驾驶水平,忽略交通复杂性道路交通状况好而放松警惕对策1)加强驾驶员心理训练,提高心理素质n现实驾驶员训练只注重操作技能训练而疏忽心智训练n心理素质训练有助于减少交通事故发生n心理训练应当包括:n以提高驾驶员知觉、判断认识水平为目的的训练n以提高驾驶员反应速度、熟练技巧水平的训练n以提高驾驶员注意特性的全面品质的训练n以提高驾驶员情感意志的优良品质的训练n以提高驾驶员气质性格的优良特质的训练2)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哪个更长些?注意起伏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