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文化教学提纲.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6059001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3.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商周文化教学提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夏商周文化教学提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夏商周文化教学提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商周文化教学提纲.ppt(6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夏商周文化本课思考题n为什么追溯文化的渊源?古代哲学命题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开始的。n古代原始神话传说都有哪些?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n为什么在新石器时代出现陶器?彩陶密码是什么?n知道三皇五帝吗?各自的功绩?n从春秋战国时期逐渐产生了由怀古而好古进而根据古代实物研究古代制度的风尚。n东汉袁康越绝书.宝剑篇中提出了古代兵器发展序列:“轩辕神农之时,以石为兵;黄帝之时,以玉为兵;禹穴之时,以铜为兵;当此之时,作铁兵。”n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盗发魏国古墓,出土大批竹简,学者们从中经整理出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等多种佚书。n北魏郦道元为注水经曾考察、记录了许多古代遗迹和遗物。

2、n唐初,在陕西凤翔发现先秦时期的“石鼓”,学者和书家多有称述。n北宋时期,统治者为巩固政权而大力奖励经学,加之史学、古文字学、书学等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者们对新资料的追求。于是,朝野人等竞相研究,形成金石学。n现存最早的研究金石铭刻的著作是宋代欧阳修的集古录,成于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n现存最早古器物图录成于元佑七年(1092),吕大临考古图。收商周、秦汉时期的铜、石、玉224件,皆绘图形、款识。赵明诚金石录n清代金石学的兴盛.n乾隆年间梁诗正、王杰等先后奉敕编订西清古鉴、西清续鉴甲编、西清续鉴乙编、宁寿鉴古,被俗称“西清四鉴”,共收录了清宫所藏铜器4000余件。n刘鹗著录了

3、我国第一部甲骨文材料的专著铁云藏龟(1903);n孙诒让撰写了中国第一部考释甲骨文字的著作契文举例(1904)。n王国维宋代金石文著录表、国朝金文著录表、殷周制度考等。罗振玉流沙坠简等。他们的研究成果代表了金石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堪称金代金石学家之中集大成者,被称为“罗王之学”。n有清一代金石之学的研究范围也不断扩大,除了传统铜器、碑刻外,钱币、墨印、玉器、镜鉴、封泥、瓦当、兵符等也成为著录和研究的对象。近代考古学近代考古学n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20年代,许多外国学者随着帝国主义势力的扩张进而进入中国,开展考古活动。n18931907,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曾三次进入新疆考察。发现了著名的楼

4、兰古城和许多古代遗迹。n从1895年起,日本学者乌居龙藏、白鸟库吉、八庄三郎等调查和发掘了东北地区的许多遗址。n19021907,关野贞调查了山东的画像石和华北的石窟。n19061910,时任陕西大学堂(今西北大学前身)教员的日本学者足利喜六调查了西安附近的秦汉隋唐城址和帝陵,并发表调查报告,留下了许多珍贵照片。n19001904,匈牙利人斯坦因(M.A.Stein)和法国人伯希和(P.Pelliot)多次进入新疆、甘肃等地进行调查和盗掘,不仅发现许多古城,采集了许多文物,而且从敦煌盗走大量文物。n1920,法国学者桑志华在甘肃庆阳附近的黄土层中发现了3件人工石制品。n1921,瑞典学者安特生

5、和奥地利古生物学家斯丹基发掘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遗址,发现了北京猿人牙齿化石。1921,安特生发现并发掘了河南渑池县仰韶村遗址,并提出了“仰韶文化”的命名。1922,桑志华同法国学者德日进在萨拉乌苏河畔发现了一批石制品和“河套人”化石.n中国的学者们由信古到疑古,最终走向考中国的学者们由信古到疑古,最终走向考古。古。n20年代,李济主持了对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的发掘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的成立、安阳殷墟的发掘,标志中国考古学的诞生。n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6、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n艺文类聚卷-引五运历年纪n天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绎史卷-引五运历年纪神话传说n淮南子览冥训:n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ln)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zhuan)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

7、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n山海经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山海经还以流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n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8、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n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n刑天与天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刑天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n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读山海经陶渊明 n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n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n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n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二、原始文化的发展阶段二、原始文化的发展阶段(一)旧石器时代文化中国原始文化发展的早期阶段第一,以石片石器为主体的小石器传统贯穿南北的各

9、个文化发展阶段,构成中国旧石器文化的基本特征。第二、火的使用、管理以及人工取火的发明是中国旧石器时代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成就。燧人氏“钻燧取火,以化腥骚”第三,骨角器的出现,尤其是以孔骨针为代表的缝纫技术是这一时期另一项重要发明.新石器时代文化n距今大约1万年左右,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是人类从单纯攫取天然产物的掠夺经济,到主动利用自然资源以种植粮食、饲养家畜的生产经济转变。n第一、原始农业出现。农业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发明黄河流域是粟的发源地,长江流域是稻的发源地。已发现的栽培稻的年代可上溯到公元前7000年以前。尤其是浙江河姆渡第四层发现的多达120吨以上的稻谷储量。我国古籍中保存的神

10、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lis),教民农耕”的传说,就反映了初期农业的特点。家畜饲养业。n第二、陶器的制造。1921年发现的仰韶文化以彩陶为显著特征,所以又有“彩陶文化”之名。彩陶文化的绘画主题是人、动物和花卉。原始的朴素美、活泼美。n第三、铜石并用文化。到了公元前3500年左右,我国的上古文化进入了铜石并用时代,这一时期铜器的使用逐渐增多,除红铜外还有青铜和黄铜。各地原始文化的步伐明显加快。三、多元文化的发生三、多元文化的发生中华文化在中国史前大地上的发生,已开始就呈现多元状态。考古发现证明,中国文化的发生绝不限于“三皇五帝”“一脉相承”。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乃至两大流域之外的广大周

11、边地区,都有古老文化遗址的发现,而且相互之间存在着越来越明显的影响和交融。n炎黄文化区n河洛文化区位于黄河中上游,是“华夏”或“诸夏”各部族居住地。华夏集团发祥于黄土高原,后沿黄河自西向东,散居于中原或华北地区。主要包括炎帝和黄帝两支大的部族。炎帝和黄帝分别成长于姜水和姬水之地,因而,各自以所居之地为姓,姜姓的炎帝诸部与姬姓的黄帝诸部渊源不同,但异姓以互为婚姻而形成的部族联盟,繁衍出时代的炎黄子孙。n东夷文化区n海岱文化区位于黄河下游、黄淮之间的广大地域/蚩尤首先发明了铜器,以金为兵,但后来被东进的炎帝、黄帝诸部的联军逐杀于冀北的涿鹿。不久炎黄二帝诸部发生冲突,战于阪泉之野,炎帝部战败并归服于

12、黄帝。从此黄帝诸部在中原地区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华夏集团的代表。n苗蛮文化区n江汉文化区位于南方长江流域,即长江中下游文化区和江浙文化区,是古苗蛮各族居住地。n有人认为多元文化的融合是由于战争和征服,但专家认为,在一个人群众多、地域广大的世界里,只有战争的征服,不能必然导致文化的汇聚融合,因为战争也可以招致人群的逃避和迁徙。真正将来源不同的人群辐辏并凝聚在一起,应当还有更加积极的要素。这就是建立在互相交流、启发基础上的文化建构。n“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三皇”人物极不确定,但他们的共同处都是文明的发明者。在中国上古时期,“皇”是一种尊号。“号之为皇者,煌煌。”意思是说,号称为皇的人,

13、有辉煌的发明。例如,燧人氏是指发明并传承钻燧取火技术的氏族,因为钻燧索取制或本源于太阳,而古人认为天上最尊贵的就是太阳,故称燧人氏为“天皇”;神农氏是发明了农耕生产工具的氏族名称,神农氏的功德在于开发地力种植谷物蔬菜,又称为“地皇”;伏羲氏来讲,“伏”是主管的意思,“羲”是气的意思。古人认为气是生命的根本,伏羲氏是发明网罟(gu)从事狩猎捕鱼的氏族,所以称为“人皇”。也有传说认为伏羲氏创制了血缘婚制。n“五帝”人物则有着相当的确定性。据史记记载,“五帝”的谱系是黄帝轩辕氏、颛顼(zhuanxu)高阳氏、帝喾(ku)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n尧舜时代著名的故事是“尧舜禅让”,但是另一件事

14、情同样重要,那就是史记所说的“乃命羲和敬顺昊天”。内容是派人到四方去测量一年的四季的至点,将一年定为366日,并“以润月正四时”,以便“敬授民时”。n“德莫大于承天之序”,人们总说中国古代的宗教是上天的信仰.上古是按照时节的序列敬奉着上天。正是在对“天序”的尊奉、恭敬之中,却有着古代天文学科学实践活动。虔诚的宗教心态下,包含的是把握农时的努力。这就是“敬授民时”的本质。四、夏商周文化四、夏商周文化中国文化模式的定型中国文化模式的定型在虞帝舜之后,夏后氏的首领禹治水有功,受各方面的拥戴,继承王位,建立夏朝。此后,商朝代夏朝而立,周朝又取代了商朝。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夏

15、、商、周三个朝代,史称三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文化的许多重要范畴、观念正是在三代奠基、形成的。n一、三代文化的特点一、三代文化的特点n二、夏的尚忠文化二、夏的尚忠文化n三、商的巫史文化三、商的巫史文化n四、周的礼乐文化四、周的礼乐文化 三代文化的特点三代文化的特点 礼记表记中用概括的语言,描述了三代文化的演变及历史特点:n夏道遵命,事鬼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民之敝,蠢 而愚,乔而野,朴而不文。n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胜而无耻。n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惭,贼而敝。遵命尊神尊礼夏的尚忠文化n“

16、夏”是我国第一个王朝。n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7世纪,历时近500年。n“夏”是夏朝开国君主禹的家族在有虞氏时受封的地名,他的部落也就号称有夏氏,禹为姒(si)姓。浙江绍兴会稽山禹陵村。夏禹夏朝君王列表禹在位45年启(禹子)在位29年太康(启子)在位29年仲康(康弟)在位13年相 在位28年 少康在位21年杼在位17年槐在位44年芒在位18年泄在位21年不降在位59年扃(不降弟)在位21年廑(扃子)在位21年孔甲(不降子)在位31年皋在位11年发在位11年桀在位52年夏时所尚之忠谓居职任事者,当竭心尽力于人而已。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复原图迄今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宫城遗迹。孔子赞大禹“卑宫室而尽力乎

17、沟洫”鼎n鼎是青铜器的最重要器种之一,n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n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n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一般来说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n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有一种成组的鼎,形制由大到小,成为一列,称为列鼎,列鼎的数目在周朝时是代表着不同的身份等级的。列鼎通常为单数。据文献及考古发现九鼎应为诸侯之制,七、五鼎为卿大夫,三、一鼎为士级。但天子之制为十二鼎,是双数,但至今未见周天子之陵墓,故这个记载是否正确还有待证实。当然列鼎中的九鼎并非代表中央政权的九鼎。陶鼎n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

18、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chmiwngling)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o)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爵n爵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爵,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畅)酒(祭祀用的)”的记载。目前,最大的青铜爵群出土于殷墟的妇好墓,有各种形式的爵四十件。

19、其中一件爵杯的铭文上记载了爵的用途为“用献用酌”,说明了爵是饮酒之器。青铜爵是在夏代晚期开始出现的铜爵商的巫史文化商的巫史文化n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n商朝约在公元前16世纪建立,至公元前11世纪灭亡,历时600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能够得到考古资料确切证实的王朝,商为子姓。n商代的文化是典型的巫史文化n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n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娀(song)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n殷人发祥于东部海滨,继承并发展了史前东方地区的宗教信仰和巫术传统,与夏人的“远鬼神”的态度大异其趣。商朝君王列表汤在位

20、30年外丙(汤子)在位3年仲壬(丙弟)在位4年太甲(汤孙)在位33年沃丁(甲子)在位29年太康(丁弟)在位25年小甲(康子)在位36年雍己(甲弟)在位12年太戊(己弟)在位75年仲丁(戊子)在位11年外壬(丁弟)在位15年河亶甲(壬弟)在位9年祖乙(河子)在位19年祖辛(乙子)在位16年沃甲(辛弟)在位20年祖丁(辛子)在位32年南庚(甲子)在位29年阳甲(丁子)在位7年盘庚(甲弟)在位28年小辛(庚弟)在位21年小乙(辛弟)在位21年武丁(乙子)在位59年祖庚(丁子)在位7年祖甲(庚弟)在位33年廪辛(甲子)在位6年康丁(辛弟)在位6年武乙(丁子)在位4年太丁(乙子)在位3年帝乙(丁子)在位

21、37年纣(乙子)在位33年商代用于卜筮的甲骨文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发掘出土,被称为20世纪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而青铜器和甲骨文都与殷商时期的宗教有关。n考察殷人“尊神事鬼”的起源,与其部族早期的经历不无关系,传说虞舜时代,商的祖先契负责“和合五教”,实际就是帝颛顼时代的“火正属民”之官,与宗教活动密切相关。商汤因为天下大旱,“以身为牺牲”,“祷于桑林”,显示了王与巫师的身份相叠。商代的巫术活动的核心就是占卜,由“祝宗卜史”司其事。古代的史从巫出,巫术和祭祀不分,以卜筮而论,其权威超越了人心向背和商王的意愿,商代的政治可以说是巫政合一,商代的文化是典型的巫史文化。n在武丁(商的第二十二个王)盛世及以

22、前,巫权和王权结合紧密,是巫史文化特征的形成期,一方面,占卜用甲骨的攻治技术日臻成熟,契刻文字的方法被官方采用,带来了有字卜骨卜甲的流行;另一方面,当时的太史、太卜都是书契的名手,为后世留下了最早的一批珍贵而精美的甲骨文献。n但从祖甲(第二十四王)改制以来,占卜的范围受到诸多的局限,商王还亲自占卜,有意疏离太史、太卜,随着巫史对占卜技术的独占被打破,巫权与王权的冲突逐渐显露出来。无论是祖甲改制,还是武乙射天“漫神而震死”,其实都表现出殷商后期五是文化的新变化。n商朝晚期巫史失宠,流散民间,原始道家和最初的儒者都是由这些零落民间的巫史演变而来的。这似乎表明,殷商晚期以来,中国学术文化正经历着突破

23、“吏师合一”的尝试。后母辛方鼎乳钉纹铜方鼎青铜器的狰狞之美饕餮纹n好几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陶器纹饰都有向铜器喊纹饰过渡的明显特征。n敬天法祖,敬畏自然,祭祀祖先。我们国家的宗教原始就是自然崇拜开始的,尚武崇尚狰狞之美的商王朝。n以饕餮为突出代表的青铜器纹饰,已不同于神异的几何抽象纹饰,它们是远为具体的动物形象,但又确乎已不是去“想像某种真实的东西”,在现实世界并没有对应的这种动物;它们属于“真实地想像”出来的“某种东西”,这种东西是为其统治的利益、需要而想像编造出来的“祯祥”或标记。它们以超世间的神秘威吓的动物形象,表示出这个初生阶级对自身统治地位的肯定和幻想。n饕餮究竟是什么呢?这迄今尚无

24、定论。惟一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兽面纹,是什么兽?则各种说法都有:牛、羊、虎、鹿.n它实际是原始祭祀礼仪的符号标记,这符号在幻想中含有巨大的原始力量,从而是神秘、恐怖、威吓的象征,它可能就是上述巫、尹、史们的幻想杰作。所以,各式各样的饕餮纹样及以它为主体的整个青铜器其他纹饰和造型、特征都在突出这种指向一种无限深渊的原始力量,突出在这种神秘威吓面前的畏怖、恐惧、残酷和凶狠。n古代诸氏族的野蛮的神话传说,残暴的战争故事和艺术品,包括荷马的史诗、非洲的面具尽管非常粗野,甚至狞厉可怖,却仍然保持着巨大的美学魅力。中国的青铜饕餮也是这样。在那看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积淀着一股沉没的历史力量。它的神秘恐怖正

25、是与这种无可阻挡的巨大历史力量相结合,才成为美崇高的。铜钺原始瓷尊妇好铜爵美石为玉n商代文明不仅以庄重的青铜器闻名,也以众多的玉器著称。商代早期玉器发现不多,琢制也较粗糙。商代晚期玉器以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为代表,共出玉器755件,按用途可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和杂器六大类。商代玉匠开始使用和田玉,并且数量较多。商代出现了仿青铜彞器的碧玉簋、青玉簋等实用器皿。动物、人物玉器大大超过几何形玉器,玉龙、玉凤、玉鹦鹉,神态各异,形神毕肖。玉人,或站,或跪,或坐,姿态多样;是主人,还是奴仆、俘虏,难以辨明。商代已出现我国最早的俏色玉器玉鳖。最令人叹服的是,商代已开始有了大量的圆雕作品

26、。玉蚕n中国古人崇奉的两种圣虫:蝉与蚕。它们的蜕皮、羽化,反映了留连人世,关照后代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中国古人的生死观,或者说“终极关怀”。蝉的习性是“饮甘露”,“甘露”象征着“天地清和之气所钟”,具体化就是酒。蚕丝被用作祭祀礼服,特性是圣洁和精细。蚕也是中国古人最早豢养的昆虫,有神虫的地位。曾有“帝王一日三省蚕”的规矩。妇好玉凤玉人周的礼乐文化周的礼乐文化n周部族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的黄土高原地区活动。n传说周的始祖名弃,是有邰氏之女姜原履巨人足印而生,姬姓。n周朝自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历时790年,是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王朝。周公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典章制度,对维护王

27、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久远的影响,中国文化的模式开始定型。周的礼制n吉礼各种祝福祈祥的礼仪,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神的祭祀典礼;n凶礼各种哀悯吊唁忧患的礼仪,包括丧礼、荒礼、吊礼、恤礼等礼节;n宾礼天子与诸侯国以及诸侯国之间交际往来的礼仪;n军礼军队操练、征发、集结时的礼仪;n嘉礼各种人际关系沟通、联络的礼仪,包括婚礼、冠礼、射礼、乡饮酒礼、养老优老礼等。天亡铜簋(gui),周武王灭商后祭告其父所用,内有78字铭文。宜侯矢铜簋。记录周的分封制。内有120字铭文。康侯铜斧匽侯铜盂 早在商朝中期,青铜器上便已出现铭文,比甲骨文的时代还早。但是在西周之後,在铜器上铸刻铭文的风气才大大风行,

28、举凡祭祀、战争、赏赐等大事,甚至是契约,都被纪录在青铜器上。西周晚期宗周钟 金银错扁壶,战国时期 n散氏盘在康熙年间出土,嘉庆年间被进贡上京,作为庆贺嘉庆皇帝寿辰的贺礼,从此成为皇室收藏。盘上的铭文共357字,记述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并详记田地的四至及封界,最后记载举行盟誓的经过。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散氏盘造形与纹饰均呈现西周晚期青铜器简约的风格,文字线条宛转灵动,是研究西周金文重要的材料。西周晚期:散氏盘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礼重在等差中求上下秩序,而乐则在和同中求上下的和谐。礼从外在的方面规范秩序,乐则直接诉诸人的内在心性。代表“秩序原则”的礼与代表

29、“和谐原则”的乐相辅相成,构成秩序与和谐的统一,这就是周代礼乐文化的精义所在。宗法制产生商朝的国家形式是以王为首的贵族政体。商朝的贵族同时也是大家族的族长,所以商朝的国家形式也就像一个家族的扩大。王族王族直系直系旁系旁系父父死死子子继继兄兄终终弟弟及及n1.嫡长子继承制n2.封邦建国制n3.宗庙祭祀制度 宗法制度的正式确立是在周代。周人最早生活在渭水以北的黄土高原,传说他们的始祖弃,在尧舜时作过农官,善于耕种,被尊为“农神”,号称“后稷”。这说明周人很早就是从事农业生产,这一点恰恰成为周代确立宗法制度的基础。1.嫡长子继承制 n古代贵族实行一夫多妻制,正妻为“嫡”,其他妻子为“庶”。按照周制,

30、周王称为天子,继承王位的必须是嫡妻所生的长子,称为“立嫡以长不以贤”;若嫡妻无子,则立庶妻中级别最高的贵妾之子,称为“立子以贵不以长”。2.封邦建国制 n封邦建国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分封制,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密切相关的,它是由宗法制直接衍生出来的一种巩固政权的制度,因为分封制的出发点和目的是要“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周本是偏居西北的“小邦周”,灭商之后,面临着如何有效控制幅员辽阔的疆土,分封被认为是当时最好的办法。n(交通状况也是原因之一)周天子 诸侯(邦)诸侯(邦)诸侯(邦)卿 卿 卿 卿 卿 卿 大 大 大 大 大 大 夫 夫(采邑)夫 夫 夫 夫 士 士(禄田)士 士 士 士 3.宗庙祭祀制

31、度 n天神祭祀、地神祭祀、人神祭祀n宗法制度既然是以血缘关系来辨别同宗子孙的尊卑等级关系,以维护宗族的团结,所以十分强调尊祖敬宗。宗庙祭祀制度就是为达到维护宗族团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手段。礼记王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左宗右社左宗是宗法的标志,右社是国土的象征。宗法制度产生的原因 n阶级产生以前,人类的发展是按照先是原始的群居,以后是氏族,继而发展成部落的规律进行的。这些组织,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在一起的。中华民族生活在广袤的东亚大陆上,中国古代的地域虽然辽阔,但很早就开始了定居式的农业,农业的活动范围狭小,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区域,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成为了主导的生活方式,固定的生活使人们缺少突破血缘关系的动力。即使阶级和国家产生以后,也一直无法冲破人类原有的血缘关系,原始的血缘的机构并没有瓦解,它只是在功能上适应了新的需要,血缘家族的社会组织的形式被长期保留下来,而宗法制度是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化而来的结束语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谢谢大家聆听!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