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传导路.ppt

上传人:wuy****n92 文档编号:6057715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枢神经传导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枢神经传导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枢神经传导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枢神经传导路.ppt(4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目的要求】【目的要求】1 1掌握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传掌握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以及在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以及在大脑皮质的投射区。大脑皮质的投射区。2 2掌握头面部和躯干四肢痛温觉传导通路的组成,掌握头面部和躯干四肢痛温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以及在大脑皮质的投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以及在大脑皮质的投躯区。躯区。3 3掌握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掌握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及纤维的

2、行径和在大脑皮质的投躯区。熟在部位及纤维的行径和在大脑皮质的投躯区。熟悉瞳孔对光反射的径路。悉瞳孔对光反射的径路。4 4掌握锥体系的组成、行径、交叉及对各运动核掌握锥体系的组成、行径、交叉及对各运动核的支配情况。的支配情况。5 5了解锥体外系的组成及其机能概况。了解锥体外系的组成及其机能概况。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深感觉传导路深感觉传导路 浅感觉传导路浅感觉传导路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由三个或三个以上N元组成元组成感觉传导路感觉传导路 视觉传导路视觉传导路 听觉传导路听觉传导路 锥体系锥体系 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 由两个神经元组成由两个神经元组成 皮质核束皮质核束 运动传导路运动传

3、导路 皮质皮质新纹状体新纹状体背侧丘脑背侧丘脑皮质环路皮质环路 新纹状体新纹状体黑质回路黑质回路 锥体外系锥体外系 苍白球苍白球底丘脑环路底丘脑环路 皮质皮质脑桥脑桥小脑小脑皮质环路皮质环路概概 述述 传导通路传导通路 与大脑皮质相关联,与大脑皮质相关联,传导神经冲动的特定传导神经冲动的特定 神经元链神经元链 感觉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 神经冲动从感受器传神经冲动从感受器传 至大脑皮质的神经元至大脑皮质的神经元 链(传入、上行)链(传入、上行)运动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的神经冲动大脑皮质的神经冲动 从传至效应器的神经从传至效应器的神经 元链(传出、下行)元链(传出、下行)感觉传导通路感觉

4、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痛觉、温觉、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痛觉、温觉、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 头面部痛觉、温觉、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头面部痛觉、温觉、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 视觉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瞳孔对光反射通路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 中央前回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上中央后回上2/32/3及中央旁小叶后半及中央旁小叶后半 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丘脑的腹后外侧核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内侧丘系(脑干内)内侧丘系(脑干内)内侧丘系交叉(

5、延髓中央管腹侧交叉)内侧丘系交叉(延髓中央管腹侧交叉)薄束核薄束核 楔束核楔束核 薄束(薄束(T4T4以下)以下)楔束(楔束(T4T4以上)以上)脊神经节脊神经节 躯干四肢的深感受器和皮肤的精细触觉感受器躯干四肢的深感受器和皮肤的精细触觉感受器躯干、四肢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传导躯干四肢:传导躯干四肢:位置觉、运动觉、振动觉位置觉、运动觉、振动觉 皮肤精细触觉(两点辨别觉、皮肤精细触觉(两点辨别觉、物体表面纹理粗细)物体表面纹理粗细)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第一级神经元 脊神经节神经元脊神经节神经元 第二级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 薄束

6、核、楔束核神经元薄束核、楔束核神经元 第三级神经元第三级神经元 丘脑腹后外侧核神经元丘脑腹后外侧核神经元 投射到大脑皮质投射到大脑皮质 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后回中、上部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躯干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躯干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肌、肌腱、关节的本体感受器肌、肌腱、关节的本体感受器 脊神经节脊神经节C8C8 L2L2脊髓后角的胸核脊髓后角的胸核 腰骶膨大腰骶膨大 层层 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前束 小脑下脚小脑下脚 小脑上脚小脑上脚 旧小脑皮质(前叶)旧小脑皮质(前叶)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 中央后回中上中央后回中上2/32/3及中

7、央旁小叶后半及中央旁小叶后半 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丘脑的腹后外侧核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脊髓丘系(脑干内)脊髓丘系(脑干内)对侧脊髓丘脑前束(触觉)对侧脊髓丘脑前束(触觉)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侧束 上行上行1 1 2 2节段后交叉(白质前连合)节段后交叉(白质前连合)脊髓后角固有核和缘层(第脊髓后角固有核和缘层(第、层)层)脊神经节脊神经节 躯干四肢皮肤的痛温粗触觉感受器躯干四肢皮肤的痛温粗触觉感受器躯干、四肢痛觉、温觉、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痛觉、温觉、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 传导躯干四肢:传导躯干四肢:痛觉、温觉、粗略触觉、痛觉、温觉、粗略触觉、压觉压觉由三级

8、神经元组成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第一级神经元 脊神经节神经元脊神经节神经元 第二级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 脊髓灰质后角固有核神经元脊髓灰质后角固有核神经元 第三级神经元第三级神经元 丘脑腹后外侧核神经元丘脑腹后外侧核神经元 投射到大脑皮质投射到大脑皮质 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后回中、上部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 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下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下1/31/3 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丘脑的腹后内侧核丘脑的腹后内侧核 三叉丘系(陆续交叉)三叉丘系(陆续交叉)三叉三叉N N脊束核(痛温觉)脊束核(痛温觉)三叉三叉N N脑桥核

9、(触觉)脑桥核(触觉)降支(三叉神经脊束)降支(三叉神经脊束)升支升支 三叉神经感觉根进入脑桥中部三叉神经感觉根进入脑桥中部 三叉神经节细胞三叉神经节细胞 头面部皮肤粘膜的浅感受器头面部皮肤粘膜的浅感受器头面部痛觉、温觉、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头面部痛觉、温觉、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 传导头面部:传导头面部:痛觉、温觉、粗略触觉、痛觉、温觉、粗略触觉、压觉压觉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第一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节神经元三叉神经节神经元 第二级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和 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 第三级神经元第三级神经元 丘脑腹后内侧核神经元

10、丘脑腹后内侧核神经元 投射到大脑皮质投射到大脑皮质 中央后回下部中央后回下部视觉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 视觉传导通路损伤视觉传导通路损伤 视视 野野 三级神经元三级神经元视觉传导通路视觉传导通路 瞳孔对光反射途径瞳孔对光反射途径 光线光线 瞳孔缩小瞳孔缩小 调节晶状体屈度调节晶状体屈度 视网膜视锥、视杆细胞视网膜视锥、视杆细胞 瞳孔括约肌瞳孔括约肌 睫状肌睫状肌 视网膜双极细胞视网膜双极细胞 睫状神经节睫状神经节 节细胞节细胞 轴突轴突 视神经视神经 双眼动眼神经副核双眼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动眼神经 视交叉(内侧交叉视交叉(内侧交叉 顶盖前区顶盖前区 外侧不交叉)外侧不交叉)视束视束 发出旁支

11、发出旁支 上丘(皮质下视反射中枢)上丘(皮质下视反射中枢)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 顶盖脊髓束顶盖脊髓束 视辐射(内囊后肢)视辐射(内囊后肢)脊髓前角运动细胞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视觉中枢(距状沟两侧皮质)视觉中枢(距状沟两侧皮质)头颈肌运动(头颈反射)头颈肌运动(头颈反射)传导视觉传导视觉三级神经元三级神经元 第一级神经元第一级神经元 视网膜双极细胞视网膜双极细胞 第二级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 视网膜节细胞视网膜节细胞 注意视交叉注意视交叉 第三级神经元第三级神经元 外侧膝状体核神经元外侧膝状体核神经元 投射到大脑皮质投射到大脑皮质 距状沟两旁皮质距状沟两旁皮质视视 野野视觉传导通路损伤视觉传导通路损伤

12、视野缺损表现:视野缺损表现:一侧视神经损伤,同一侧视神经损伤,同侧眼视野全盲侧眼视野全盲视交叉中央部损伤,视交叉中央部损伤,两眼颞侧半视野偏盲两眼颞侧半视野偏盲一侧视交叉外侧部不一侧视交叉外侧部不交叉纤维损伤,同侧交叉纤维损伤,同侧眼鼻侧半视野偏盲眼鼻侧半视野偏盲一侧视束及其以后部一侧视束及其以后部分损伤,双眼对侧半分损伤,双眼对侧半视野同向偏盲视野同向偏盲(即对(即对侧眼颞侧半、同侧眼侧眼颞侧半、同侧眼鼻侧半视野偏盲)鼻侧半视野偏盲)瞳孔对光反射通路瞳孔对光反射通路视网膜视网膜视神经视神经视交叉视交叉两侧视束两侧视束上丘臂上丘臂顶盖前区顶盖前区两侧动眼神经副核两侧动眼神经副核两侧动眼神经两侧

13、动眼神经两侧睫状神经节两侧睫状神经节两侧节后纤维两侧节后纤维两侧瞳孔括约肌收缩两侧瞳孔括约肌收缩两侧瞳孔缩小两侧瞳孔缩小损伤表现:损伤表现:一侧动眼神经受损,患侧一侧动眼神经受损,患侧眼直接对光反射和间接对眼直接对光反射和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光反射均消失。一侧视神经受损,患侧眼一侧视神经受损,患侧眼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对光反射存在。听觉传导通路听觉传导通路 声波声波 外耳外耳 中耳中耳 内耳螺旋器(内耳螺旋器(CortiCorti器)器)周围突周围突 螺旋神经节(耳蜗神经节)螺旋神经节(耳蜗神经节)中枢突中枢突 蜗神经蜗神经 经内耳道至延髓脑桥沟入脑经内耳

14、道至延髓脑桥沟入脑 蜗神经核蜗神经核 大部分交叉至对侧组成外侧丘系大部分交叉至对侧组成外侧丘系 小部分同边上行加入外侧丘系小部分同边上行加入外侧丘系 下丘下丘 上丘上丘 顶盖脊髓束顶盖脊髓束 内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 脊髓前角运动细胞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听辐射听辐射 头颈肌运动头颈肌运动 内囊后肢内囊后肢 (听觉躯体反射途径)(听觉躯体反射途径)听觉中枢(颞横回)听觉中枢(颞横回)运动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 锥体系锥体系 锥体外系锥体外系锥锥 体体 系系 皮皮 质质 核核 束束 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 概概 述述 皮皮 质质 核核 束束 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 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15、由上、下两级神经元组成。由上、下两级神经元组成。概概 述述分为分为皮质核束皮质核束 大脑皮质中央前回下部巨型锥体细胞和其他锥体细胞大脑皮质中央前回下部巨型锥体细胞和其他锥体细胞 皮质核束(皮质脑干束)皮质核束(皮质脑干束)内囊膝部内囊膝部 纵贯脑干、陆续分出两种纤维,有两种情况纵贯脑干、陆续分出两种纤维,有两种情况 止于双侧动眼止于双侧动眼N核、核、滑车滑车N N核、核、止于对侧面神经核下半部止于对侧面神经核下半部 三叉三叉N N运动核、展运动核、展N N核、疑核核、疑核 和舌下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面面N N核上半部和副核上半部和副N N脊髓核脊髓核 发出相应脑神经(发出相应脑神经(、发出

16、面神经和舌下神经发出面神经和舌下神经 3 3、)支配双侧眼外肌、双侧上部支配双侧眼外肌、双侧上部 支配对侧面部下支配对侧面部下1/41/4表情肌表情肌表情肌、咀嚼肌、咽喉肌表情肌、咀嚼肌、咽喉肌 和对侧舌肌运动和对侧舌肌运动皮质核束皮质核束 止于脑干脑神经运动核止于脑干脑神经运动核 双侧:动眼神经核、滑双侧:动眼神经核、滑 车神经核、三叉车神经核、三叉 神经运动核、展神经运动核、展 神经核、面神经神经核、面神经 核上部、疑核、核上部、疑核、副神经核副神经核 单侧(对侧):面神经单侧(对侧):面神经 核下部、舌下神核下部、舌下神 经核经核 皮质核束损伤皮质核束损伤 起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起于大脑皮

17、质中央前回 下部下部皮质核束损伤皮质核束损伤 一侧核上瘫一侧核上瘫表现为病灶对侧鼻唇沟表现为病灶对侧鼻唇沟消失、不能鼓腮露齿、消失、不能鼓腮露齿、流涎、口角歪向病灶侧、流涎、口角歪向病灶侧、伸舌时舌尖偏向病灶对伸舌时舌尖偏向病灶对侧侧 一侧面神经核下瘫一侧面神经核下瘫表现为额纹消失、不能皱眉、表现为额纹消失、不能皱眉、不能闭眼、病灶侧鼻唇沟消不能闭眼、病灶侧鼻唇沟消失、不能鼓腮露齿、流涎、失、不能鼓腮露齿、流涎、口角歪向病灶对侧口角歪向病灶对侧 一侧舌下神经核下瘫一侧舌下神经核下瘫表现为伸舌时舌尖偏向表现为伸舌时舌尖偏向病灶侧病灶侧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 大脑皮质中央前回中上部及中央旁小叶前部巨

18、型锥体细胞大脑皮质中央前回中上部及中央旁小叶前部巨型锥体细胞 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 内囊后肢内囊后肢 纵贯脑干、在延髓集中形成锥体,有两种情况纵贯脑干、在延髓集中形成锥体,有两种情况 大部分纤维交叉(集中交叉)大部分纤维交叉(集中交叉)小部分纤维不交叉(后交叉)小部分纤维不交叉(后交叉)形成锥体交叉形成锥体交叉 对侧皮质脊髓侧束对侧皮质脊髓侧束 同侧皮质脊髓前束同侧皮质脊髓前束 纵贯脊髓全长至腰骶节段纵贯脊髓全长至腰骶节段 只到脊髓上胸段只到脊髓上胸段 经白质前连合交叉经白质前连合交叉 脊髓前角运动细胞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脊髓前角运动细胞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对侧脊神经前根对侧脊神经前根 对侧脊神经

19、前根对侧脊神经前根 支配四肢肌支配四肢肌 支配躯干和四肢肌支配躯干和四肢肌皮质脊髓前束中有一部分皮质脊髓前束中有一部分f始终不交叉而止于脊髓前角运动始终不交叉而止于脊髓前角运动C,支配躯干肌,支配躯干肌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 起于大脑皮质中央起于大脑皮质中央 前回中、上部和中前回中、上部和中 央旁小叶前部央旁小叶前部 止于脊髓前角运动止于脊髓前角运动 神经元神经元 行程中在延髓大部行程中在延髓大部 分纤维交叉分纤维交叉 皮质脊髓束损伤皮质脊髓束损伤皮质脊髓束损伤皮质脊髓束损伤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腱反射腱反射 亢亢 进进 减弱或消失减

20、弱或消失肌张力肌张力 增增 强强 减弱或消失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病理反射 (+)()肌萎缩肌萎缩 不明显不明显 明明 显显瘫痪特征瘫痪特征 痉挛性(硬瘫)痉挛性(硬瘫)弛缓性(软瘫)弛缓性(软瘫)病理反射病理反射锥体外系锥体外系 概概 念念 功功 能能 通通 路路概念:概念:指锥体束以外的管理骨骼肌运动的下行传导束。指锥体束以外的管理骨骼肌运动的下行传导束。功能:功能:调节肌力和肌群运动,维持和调整姿势,以及调节肌力和肌群运动,维持和调整姿势,以及 进行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进行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锥体外系通路锥体外系通路 皮质皮质纹状体系纹状体系 皮质皮质脑桥脑桥小脑系小脑系 锥体外系损伤锥体外

21、系损伤皮质皮质纹状体系纹状体系皮质皮质纹状体系纹状体系 躯体运动感觉区躯体运动感觉区 皮质纹状体纤维皮质纹状体纤维 新纹状体新纹状体 纹状体苍白球纹状体苍白球f f大大脑脑 苍白球苍白球皮皮质质 额叶躯体运动区额叶躯体运动区 内囊内囊 背侧丘脑背侧丘脑 苍白球丘脑纤维苍白球丘脑纤维 (腹前核腹外侧核腹前核腹外侧核)皮质皮质脑桥脑桥小脑系小脑系皮质皮质脑桥脑桥小脑系小脑系 额顶枕颞叶额顶枕颞叶 皮质脑桥纤维皮质脑桥纤维 脑桥核脑桥核 小脑中脚(脑桥小脑束)小脑中脚(脑桥小脑束)大大 对侧新小脑皮质对侧新小脑皮质脑脑皮皮质质 躯体运动区躯体运动区 背侧丘脑背侧丘脑 小脑上脚交叉小脑上脚交叉 齿状核齿状核 (腹前核腹前核 腹外侧核腹外侧核)红核红核 交叉交叉 红核脊髓束红核脊髓束 脊髓前角细胞脊髓前角细胞锥体外系损伤锥体外系损伤皮质皮质-脑桥脑桥-小脑系小脑系皮质皮质-纹状体系纹状体系 苍白球、黑质损伤:苍白球、黑质损伤:肌张力增高、运动过少,称震颤性麻痹。肌张力增高、运动过少,称震颤性麻痹。尾状核、壳损伤:尾状核、壳损伤:肌张力降低、运动过多,称舞蹈病。肌张力降低、运动过多,称舞蹈病。小脑损伤:小脑损伤:共济失调、平衡失调。共济失调、平衡失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