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055824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专项练习题(一)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文后问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甲】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 髯,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 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乙】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缺乏为 外

2、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丙】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 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 记).解释以下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仿佛假设有光仿佛: (2)阡陌交通交通: (3)来此绝境绝境: 2.以下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便舍船屋舍俨然B.乃大惊乃不知有汉 C.具答之 为具言所闻D.寻病终寻向所志 3 .依据上下文对文中三处画线语句作出进一步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甲】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理解:这是渔人眼里的桃花源中人,他们早就超然世外,所以衣着装扮都与当 世之人不同。【乙】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理解:桃花源中

3、人问过渔人才知世间朝代更迭,可见秦末来此后他们便世代不 与外界往来。【丙】便扶向路,处处志之理解:渔人从桃花源离开时沿途做标记是为了防止自己迷路,因为他来时就“忘 路之远近”。4 .我国古代典籍中还有很多描述理想社会的文字。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工说 说其中的内容与桃花源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有何相似之处。枝花灯,偶缀禽、鱼、蝉、蝶,飞舞假设生。又扎彩为亭,高亘三四丈,名曰抬阁”,间 饰龙凤,以云母石为鳞甲,上下通明,光照数丈;或二层,或三层,每层以纹绣孩童, 扮演杂剧,常扮长生殿玉环拜月,兽炉中香烟一缕,烟际现月宫,姮娥立殿左,左 右侍女,各执宫扇,肩上立牛女二星,望之如在霄汉也。每灯过处,绵亘数

4、里,光耀如 昼。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而自通商后,无复有此盛事矣。同里张秋浦茂才岁事衢歌 有“月夜笙箫步绿睦,珠常垂处小楼凭。吴绫输与谈笺纸,妙擅江乡算伞灯。”盖伞灯之 制,纸贵于绫,谈笺,邑之土产也。雨苍氏曰:琐事耳,而插一叹想句,便寓绝大感慨。【注释】锦笺,精致华美的纸。兴阑,兴尽。绫,比绸缎还薄的一种丝织 品。抬阁:一种民间的游艺工程。在木制的小阁里有人扮饰戏曲人物,由别人抬着田填。擅:独揽,独占。B.罔不因势象形根据 D.高可三四丈大约)田填。擅:独揽,独占。B.罔不因势象形根据 D.高可三四丈大约)游行。姮娥,嫦娥。茂才:秀才。嵯: (选自毛祥麟墨余录,有删改).以下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

5、一项为哪一项()A.为宫室雕刻*C.或六角或者.选出以下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渔人甚异之 *能以径寸之木隶而从者缺乏为外人道也)A.但伞灯之出最迟B.间以五彩吴绫折枝花灯C.而自通商D.又扎彩为亭.下面陈述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画线句主要介绍舱旁的小窗,它不仅可以开关,而且上面刻了对联,共十六个字。8. “雨苍氏”有与外国通商后不再有“元宵灯火”兴盛的感慨,有对制作伞灯时谈笺价 格高昂的感慨。C.核舟能“启窗而观”,还有“雕栏相望”,更显出作者构思的巧妙,工艺的精细。D.甲文概括地介绍王叔远微雕技艺的“奇巧”以及他技术的全面,既是全文的总提,也为转入正题蓄势。32 .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

6、代汉语。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题目。云阳洞北小港记(节选)赵垣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得小港。港之上芳树丛生,凉檄低荫。沿港而西,竹 篱映水,古屋参差。时疏雨乍过,新笋解算,蔷薇盛开,人语不传。惟闻山鸟唤晴, 草蛙鸣动而已。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垒石其上,假设棋居然,俗名棋盘山。其峰盖庆忌塔 之址也。峰之阳不散步,下视悬崖百尺,石壁绕池,壁如玦,池如镜,如奁初启然。遂徇崖 而下,临水坐。坐甫定,忽有声自壁内出,各肖其人之声。同游人相顾错愕随山东 折,即港之阳。土阜隆然起者为金祝墓。其庙在港南小流水桥上。

7、(有删改)【注释】解算(tud):脱壳。庆忌塔:塔名。 奁(lian):古代妇女梳妆 用的镜匣。 金祝:宋朝抗金英雄金胜、祝威的合称。金兵攻打杭州时,两人和军 民拼死抵抗,因寡不敌众,英勇就义。3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解释以下句中画横线的词。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如奁初启然:啦水坐:3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随山东折,即港之阳.根据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行踪。云阳洞口 - 金祝墓。35 .文中写“同游人相顾错愕”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参考答案L (3分)(1)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2)交错相通(3)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评分说明:每空1分

8、,意思对即可。2. (2 分)C(2分)【乙】3. (3分)答案例如:【链接材料】中说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老有 所终”“幼有所长”,说明老人和小孩都有生活保障,人们 彼此关爱,和乐相处,这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髯, 并怡然自乐”的状态很相似。评分说明:找到相似点1分,对照阐释2分。言之成理即可。4. B(1)渔人对此感到很惊异,又向前行,想要行到那片林子的尽头。(2)有的答非所问。5. .桃林的尽头(水发源的地方).山涧中的水流.步行山阻水隔,很难进入。自然环境优美,田园风光如画。人们生活安宁和乐。6. 例如:伐薪烧炭 无奈(或悲愤,或绝望) 统治阶级剥削、压迫劳动人民 (共3分。

9、共3空,每空1分)例如:“苍苍”写出了卖炭翁两鬓花白,突出了他苍老、生活艰辛的形象,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翩翩”写出了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 动作和神态,表现了诗人对他们掠夺百姓无耻行径的憎恶之情。(共3分。刻画人物,各1分;表达情感,各0.5分)D11. BC12. B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荡。【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解析】【点评】此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 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 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

10、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 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此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 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此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 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 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到达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 句的标准。【附参考译文】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像挂在身上的玉 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

11、,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 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局部翻卷 出水面,形成诋、屿、蝮、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 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潭中游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 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 捷,好像在与游人一起娱乐。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 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像狗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

12、凄凉,寒气 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 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 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13. 距离;常常窗间有数十竿竹子,被风吹动互相摩擦,不停地发出急促的声响。14. 本文中作者“往往想见其事”,是在体验过北山美景之后的回味无穷,这种“想见其 事”,更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处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桃花源记中刘子骥的“欣然 规往“,那么更多的是身处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对没有战乱、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 社会的向往与追求。15. 1、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2

13、、同“现”,表现3、故:原因16. A.以:介词,用/动词,认为;B.也:语气助词,啊/语气助词,啊;C.之:助词,的/代词,它;D.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故答案为:B.句意: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璧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尽而代替它的 是血。“文王继位”是一件事,作状语;“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是卞和的行为;“三 日三夜”说明哭的时间之长;“泣尽而继之以血”说明哭得悲伤程度。故断为:文王继位/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故答案为: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重点词:且,犹、尚且;等,相同、一样;安,怎么;求,要求

14、。重点词:悲,感到悲伤;题,被判定;名,说成;诳,欺骗。故答案为: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老实正直的人被诬蔑 为骗子。21 .甲文中,食马者“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最终只能 得出“天下无马的结论。因食马者的无知彻底埋没了千里马的才华,作者只能发出“其 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表现出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和对统治者 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饱含深深的无奈。乙文中,根据“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可知,厉王及武 王不识玉,把卞和施以酷

15、刑。致使卞和“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即把宝玉 看为石头,把忠贞的人看为说谎的人。本文以理喻理,说明如果当权者不识人才,埋没 人才,就会像把宝玉看作顽石一样,造成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结局。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两文主题的相似之处即可。故答案为: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 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 有志难伸的现实。22 . A. A23 . C.齐国是个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24 .廷晖才过于日越/闻日越被宠任/必思夺之矣。25 . B.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

16、足26 .例如一:认同。母亲教读,呕心沥血,含辛茹苦,儿子不负母望,深夜苦读,鸡鸣才卧。后来,学有所成,蜚声文坛,这是与他从小得益于严格的母教分不开的。例如二: 不认同。在快乐教育普及的今天,母亲这种望子成龙深夜陪读的精神固然令人感动,但 表达了封建教育体制对儿童天性的扼杀,所以不赞同。27 . C. B28 . C.曾经赠送给我一个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于赤壁之下。每种灯火经过时,(前后)绵延数里(远),照得夜里如同白天(一样亮)。笙箫鼓乐 的声音整夜都不断绝。29 .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向北;的样子;靠近30 .随着山势往东转弯,就是小港的北面。31 .小港;棋盘山.

17、写出游人惊愕的表情,是侧面描写,衬托“有声自壁内出,各肖其人之声”现象的神 奇,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惊喜之情。【链接材料】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 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 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节选自礼记礼运)答: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 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

18、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 怡然自乐。(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水益涩,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 不类城府。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 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 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那么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 率十问仅得二三。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鬟书“雪窦山”字。(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注】涩:不通畅。曳:拖,拉。不类城府:意谓不像那些出入城市官府 的和尚。越:过。信宿:连住两夜。畦(第)、

19、陇:园田间的长条土填。 陇,通“垄”。联络:连接。牧竖:牧童。征逐:追逐。糅(xiu)书: 用赤黑色的漆写。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缘溪行遂缘小溪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率十问仅得二三 C.遂与外人间隔遂缘小溪 D.屋舍俨然或强然诺 6.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或不应所问。7语段【甲】和语段【乙】都是以人物的行踪为线索来写的。语段【甲】中,渔 人先是“缘溪行”,遇到一片桃花林,然后在发现一座山,从山洞里进入到桃花源中;语段【乙】中,作者先是来到了药师寺,然后“缘小溪,益 出山左,涉溪水”,远远地看到,

20、还有桑畦麦陇,田家,樵童牧竖, 最后翻过两座山岭,来到了“雪窦山语段【甲】中的渔人和语段【乙】中 的作者都是通过的方式分别进入到桃花源和药师寺的。(每空均用自己的话回答).根据语段【甲】【乙】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山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二)阅读卖炭翁,完成9-10题。(共6分)卖炭翁 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 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 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

21、头充炭直。8 .这首叙事诗先讲述了卖炭老人”和驾车运炭的经历,接着写了老人“卖炭得钱”的期望破灭之时的心情,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3分).古诗中叠词的运用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说说本诗所用的两处叠词 是如何刻画人物、表达诗人情感的。(3分)答:(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共8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 知缺乏,教然后知困。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 学相长也。兑命日:“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乙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己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 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

22、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 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填,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 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 儒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 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 无见者也。(选自颜氏家训)注:专利专注集中。坎凛1皿困顿不得志。婚冠指婚礼和冠 礼的年龄,喻年少。因循守旧法而不知变更。此处指不愿再重新学习。9 .以下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

23、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虽有至道 大道之行也 津津乐道B.弗食,不知其旨也食之不能尽其材节衣缩食C.固须早教子固非鱼也根深蒂固D.如日出之光 了如指掌如鸣琳I环.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 项是A.是故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翻译:所以学习之后自己才能不自满,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理解:亲自参与学习过程犹如亲自品尝美味佳肴,有所体验,才能弄明白自己的 问题所在。B.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理解:用孔子谈学易及魏武、袁遗年老而学习更加专心致志的例子,说明了 应该坚持终身学习的道理。(三)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面小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24、,闻水声,如鸣琳I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抵;,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13.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水尤清冽(格外)B.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C.犬牙差互(狗的牙

25、齿)D.悄怆幽邃(凄凉) 14 .以下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文章写小石潭,重点写石之奇异,“为垠,为屿,为峨,为岩”,石多、石怪,成 为小石潭的特色,潭因此而得名。B.本文写游鱼,重点写水之清,且通过鱼、日光、鱼影的描绘,运用直接描写突出 了水的清澈。C.作者以严谨、自然、简洁的笔墨,描绘了小石潭石之奇、水之清、鱼之乐、人之 情。D.作者不仅善于捕捉山水的自然美,且在山水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怀,这就是景与神 会情景交融。15 .翻译“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2022八下.天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新城游北山记晁补之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

26、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 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 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楣,如蜗鼠绕,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 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 相摩戛,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既还家数日,犹恍惚假设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注释】介然:界限清楚的样子。楣(shdn):栏杆上的横木。缭绕:迂回, 回环旋转。摩戛:两物相摩擦。1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去新城之北三

27、十里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17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18 .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 请简要分析。(五)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 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缺乏,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 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卞和泣玉

28、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 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 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日:“天下之刖 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注释】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相:鉴别。:欺骗, 迷惑。刖(yu6):古代一种酷刑,断足。薨(h6ng):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叫“薨”。 奚:何

29、,为什么。理:加工雕琢玉石。19 .结合文意解释以下加点的词。骈死于槽杨之间骈:才美不夕卜见见:使人问其故故:20 .以下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策之不以其道B.其真不知马也C.骈死于槽杨之间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A.策之不以其道B.其真不知马也C.骈死于槽杨之间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王以和为诳 *吾非悲刖也奉而献之厉王*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21 .请用“尸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加三处断句。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22 .结合文

30、章内容,说说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主题有何相同之处?(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 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 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 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 之属也。可以一战。战那么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 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31、。”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史思明屯兵于河清,欲绝光弼粮道。光弼军于野水渡以备之。既夕,还河 阳,留兵千人,使将雍希独守其栅,日:“贼将高廷晖、李日越,皆万人敌也,至勿 与战,降那么俱来。诸将莫谕其意,皆窃笑之。既而思明果谓日越日:“李光弼长于凭城, 今出在野,汝以铁骑宵济,为我取之,不得,;那么勿反。”日越将五百骑,晨至栅下,问 日:“司空在乎? ”希颗日:“夜去矣。”日越日:“失光弼而得希颍,吾死必矣! ”遂请降, 希颖与之俱见光弼。光弼厚待之,任以心腹。高

32、廷晖闻之,亦降。或问光弼:“降二将 何易也? ”光弼日:“思明常恨不得野战,闻我在外,以为可必取。日越不获我,势不敢 归;廷晖才过于日越闻日越被宠任必思夺之矣。(选自智囊全集中华书局2018年版)(注释)光弼:唐朝名将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之一,曾任司空一职。 栅:营寨。A.肉食者鄙B.弗敢专也C.小信未孚D.再而衰23 .对以下句子中抽出来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鄙:卑劣专:单独享有孚:使信服再:第二次24 .以下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例句:光弼军于野水渡以备之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屠惧,投以骨 C.去以六月息者也D.以以中有足乐者

33、 26 .以下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甲文选自史记,史记长于记人,书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如 曹刿、廉颇、蔺相如、项羽和张良等。B.乙文中李光弼根据敌军来势凶猛、人数占优的实际情况,命部下采取坚守不出的 策略,其 目的是挫其锐气。C.甲乙两文都运用比照手法,突出了人物足智多谋的形象特点;并巧妙设置悬念, 为下文释疑解惑埋下伏笔。D.甲乙两文详略得当,略写具体交兵过程,详写战前和战后“论战”,都表达出民心、士气和作战时机的重要性。2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28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廷晖才过于日越闻日越被宠任必

34、思夺之矣。(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严母教读记母教铃时组绣纺绩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铿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 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那么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 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朗之。 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钱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铃亦泣。少间,复 令读。鸡鸣方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日:,子众,可矣; 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键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注释】锭:蒋士铃,字心馀。清代江西铅山人。句读:这里泛指文章。夏 (jia)楚:这里指责打的意思乃尔:这样。2

35、9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记母教键时/学而时习之 B.诸姨尝谓母曰/尝射于家圃 C.解衣以胸温儿背/自以为大有所益 D.泪方纵横落/方七百里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你是否认同?谈谈你的看法。(A)课内外文言文阅读题【甲】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 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箸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 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那么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亥清 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夥之。【乙】沪邑元宵灯火,以伞灯为最。灯作伞形,或圆,或六角,咸以五色锦笺缀成, 磨薄令如蝉翼,上镂人物、花鸟,细假设茧丝。一灯之制,经岁始成,虽费百金不惜,但 伞灯之出最迟,每俟诸灯兴阑,于百花生日前后始盛。多至二三百盏,间以五彩吴绫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