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047930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7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湘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课文明之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 .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方法与过程目标:2、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情感与态度目标:3、能够运用比拟、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 识。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开展不同时期的现象、 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 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

2、明他们为什么跳舞。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 景吗?新课讲授:尝试似彩陶蛙纹为参照,用抽象的方式设计两个与之不同的蛙纹图形。总结:通过学习活动我们对彩陶艺术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和认识。彩陶与我们今天的生活 用品的造型装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古代工艺美术继续深入的了解,我们还会有 更多新的发现。课后作业:建议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题材收集、归类整理彩陶纹样。媒体运用: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彩陶装饰;2鱼纹具象、抽象变化;鸟纹具象、抽象变化。欣赏激趣,尝试治印师: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有十二生肖的说法。下面就让我

3、们来欣赏一组十二生肖的肖形早。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肖形章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黑白世界的木刻版画有异曲同工之 妙了。宋代著名词人陆游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确实,与其临渊羡鱼、不 如退而结网。请同学们找到自己属相的或者自己喜欢的那一个肖形章,试试把它刻制下来。师:好了,大局部同学已经完成了肖形章的镌刻。下面请每个小组推选一幅铃印好的作品让 大家欣赏欣赏。(展析学生作品)1、学生观赏十二生肖的肖形章。2、学生临刻肖形章。(教师进行随堂辅导)3、学生对照范图进行评价,指出主要问题:布局、刀法、形态多媒体或 实物投影仪展示十二生肖肖形章。(古筝音乐)实物投影仪提高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

4、,培 养探究精神和小组合作意识。深入探讨,感悟技法师:刚刚同学们看出来了,大家的作品在布局、刀法、形态和铃印等方面有些小问题。之 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况,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的治印方法。接下来,我们就针对这些问题 探讨一下。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说说你们的作品有哪些优点和缺乏, 并说出理由和改进的方法。(让达成共识的小组选代表陈述本组意见)2、师(小结):我们只有 掌握了正确的治印方法(写印稿一印稿上石一镌刻一修改调整)和正确的铃印方法,才能获得满 意的篆刻作品。练习技法,临刻印章师:现在请同学们再临刻一方你自己喜欢的篆刻作品。刻制好后与同桌进行交流探讨,看 相互之间有什么优点

5、或存在什么问题。教学总结,提出展望1、师:我们这节课就学到这儿。谁来简要小结一下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技 能?(指名学生回答)2、教师简要归纳总结,鼓励学生课外继续尝试篆刻实践,体悟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 文化小结本课所学内容。有时间可登陆“中国篆刻家网站”,浏览相关内容巩固所学,升华情 感,培养良好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第六课变废为宝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多种美术形式,利用提供的废弃物,并根据不同形状、材质特征进行 有效地分类,并制作一件美术作品,从而了解废弃物造型艺术的神奇之处,体验创造的乐趣。 融美术与各种学习为一体,充分理解、表达节约资源的意义,宣传垃圾分类,变废

6、为保的常 识。 过程与方法:引导、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生动活泼、自主探究的综合性的美术 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美术为生活服务和节约资源 的意识,开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合理地运用多种美术形式,来创作节约资源,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的美术作品。 难点:在合作探究中真正领悟节约资源,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的的重要性;结合生活中的实 际,恰当地运用美术的表现形式,如何在合作学习中创作出有创意、有个性、有艺术感染力 的美术作品。教学准备剪刀、美工刀、废旧的材料及其他工具等。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戒烟广告(摄影)2009萨拉德哈克萨(印度)作品。

7、学生欣赏、 分析广告制作的材料。师归纳:废弃物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衣食住行用等。 让我们用艺术家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废弃物,利用废弃物创作出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品吧!新课讲授:废弃物的平面拼贴一、废弃物的含义: 废弃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 活和其他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基本或者完全失去使用价值,无法回 收和利用的排放物。能够为艺术家创作使用的废弃物具有一般物体都有的质感、展示戒烟广告(摄影)作品了解废弃物的基本知识。形状、色彩、肌理等视觉元素。废弃物成为艺术家创作的素材时,平面化是很重要的 创作方法。形状、大小、疏密等变化,色彩的比照与调和,肌理的光滑与粗糙等造型手段

8、的 运用,都要力求画面的平衡,以获得视觉美感。感受材质的外表质感:展示不同质感的作品。学生欣赏。提出问题:感受材质的外表 质感并描述你的感受。学生根据欣赏到的作品谈自己的感受。可利用材质质感和形体特征:展示不同的材质。学生观察。作品欣赏:展示作品。1、各种陶瓷碎片的拼贴2、无题(废旧报纸)现代 尼克 乔治奥(美国)3、胶粒镶嵌的人物头像4、夏日问童(综合材料)阿拜尔卡尔(荷兰)组织学生欣赏、观察、分析。加工改变材料外表肌理效果:纸材有很强的可塑性,采用粘贴、揉搓、撕剥、上色等 不同方法改变纸质材料的外表质地,能够制造多种肌理效果,表达不同的情感。欣赏这几 件以纸为主要材料的拼贴作品,谈谈这些作

9、品给予你的感受,分析材质加工以及画面处理的 方法。1、艺术家作品作品1、愉快的梦(染色纸拼贴)2005艾米索罗韦(美国)作 品2、无题(综合材料)现代凯尼阿达奇纸作品3、青铜式游戏(纸板、金属、颜料) 雷蒙德托玛索作品4、无题(染色纸拼贴)凯尼斯假设兰德作品5、波斯花园(纸板、 木材、布和颜料)Dick Lee,RA 2教师作品作品1、无题(废旧的布、纸板)作品2、无 题(废旧的不同色彩的纸板)3、学生作品实践尝试:选择利用或加工改造合适的材料,运用点、线、面的简单造型制作拼贴作 品。要求:1、为你(们)的创意绘制一张小草图;2、安排好实施步骤;3、根据你使用 的材料,考虑选择牢靠的固定方法。

10、展示、评价:展示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拼贴好的作品。学生互评。教师小结。第六课变废为宝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废品分为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种,了解哪些废品可以回收再利用;发挥 想象变废为宝。过程与方法:学会材料;在研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提高环保意识,杜 绝浪费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仔细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通过活动培养 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垃圾的危害与垃。难点:变废为宝方法。评价 设计学与教活动设计学与教活动设“ 组织阶段引导阶段顺口溜:生活废物真不少 随意乱扔可不好滋生细菌传疾病环境污染别小瞧废物分类 巧处理 摇身一变成了宝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1、

11、废旧物品处理不当,可能会给我们带来 哪些危害? 2、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废旧物品呢?学生作答引入本课开展阶段第六课变废为宝第二课时废弃物的立体组构一、如何变废为宝呢? 1、改变外部条件:对于同一 个事物,外部环境的不同可能导致其发生不同的开展方向。在某处被认为的“废物”,移到另 一个地方,就可能变成“宝物”。2、改变自身属性:如果对此“废物”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 拆分或重组,它就有可能释放潜在的使用价值,变为“宝物”。变废为宝方法:(一)变废为宝方法之一直接利用法直接利用法 就是将废弃物不加改造直接改为他 用。例如:1、饮料瓶子、油桶用来盛米2、光盘当杯垫3、酒瓶当花瓶、茶杯用作花盆 4、洗

12、发露洗毛衣 (备注或反思)有顺口溜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变废为宝方法之一简单改造法简单改造法就是将废旧物品加以简单加工改造使 之成为新的物品或产品。例如1、饮料瓶-在瓶盖上扎上小孔变成了浇花器2、把饮料瓶低 去掉瓶口加上软管就是特殊用处的漏斗3、贝壳制作工艺品问题探究:这是一个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营造的简朴的家居环境,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节约利用资源)这些物品曾经发挥过不同的作用,有必要改变它们原有的用途,继续使 用吗?(有)这件装置作品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态度?(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在你的 生活中有没有可以变废为宝继续使用的物品呢?(有)作品欣赏:1、岩石庭院(综合材料)现代尼克

13、钱德(印度)2、蛋壳的利用3、废皮鞋的利用 4、废木头的利用5、废塑料、玻璃瓶的利用废弃的外形会引起你的联想。确定主题,选择 合适的材料,运用合理的加工方法,你能做出许多有趣的造型。6、同一个苹果被不同的材 料包裹,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改变物品的外表质感,改变人们的恒常认识。7、非洲雕塑 (综合材料和彩绘装饰)形状的联想:1、牛头(自行车部件)(雕塑)毕加索(西班牙)2、非洲雕塑(综合材料和彩绘装 饰)3、小狗(自行车部件)(以色列)4、昆虫(废弃的太阳眼镜、电子元器件、旧标牌 等)Mark Oliver (英国)5、树(金属支架、塑料制品)雷斯6、鸟(CD碎片)Sean Avery 7、凤凰

14、(废弃的机械部件、旧工具等)徐冰尝试练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收集生活中的废弃材料,讨论确定主题,制作一件表达环保意识的立体作品第七课我喜爱的书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了解封面设计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去用视觉艺术语言去感受、欣赏封面艺术。融美术字与图形于一体,强调字体与图形的排版设计。逐步提高设计与生活实际密切关 系的认识。能够文字图形作为一种独立的设计元素,大胆设想,运用构图、色彩、图案、美术字等 知识,设计自己喜爱的书的封面。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用字体设计封面的要点,即:字体、大小、位置、色彩、组合构成的视觉形 象。难点:运用以前学习的美术知识,将构图、色彩、图案、美术字等知识综合

15、运用,完 成自己喜爱的书的封面设计。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新学期对这学期的教材进行全面的介绍,对要用的材料做下安排。2.请学生介绍自己 收集或者喜爱的书籍封面设计.新课讲授:提问导入:书的封面丢了,对书有什么影响。总结: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书的前面就像 人的脸面一样,是一本书的很重要的局部,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它起到决定性作用,引导我 们进入书的内容。书籍的分类a.名著类、杂志类、科教类等 b.具体的组成(文字和图画)封面设计的表现形式,通常运用文字、绘画、摄影和图案等作为设计元素进行设计。介绍书籍封面设计的布局方式:A.对称布局B.均衡布局C.不均衡布局封面设计三大要素:文字、色彩和图形构成

16、。A.文字。书籍的封面要有明确的表意功能, 而且还有审美功能,在设计时把文字以点、线、面来进行排列,书名较大可以处理成面,一 定要醒目、大方;作者名字少,也较小,所以把它处理成点;出版社字较多较长,一般排成 一行,所以当成线来处理,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和位置要精心设计。B.图像。让学生 观察欣赏封面的图像,图像要与书籍内容有关,使封面更加生动、美观。C.颜色。任何封 面总有一种颜色占主导地位,要能反映出书的某些性质和特点。封面设计步骤:a.构思立意b.确定封面的规格和文字的位置。c.上颜色学生实践用学过的知识,利用文字作为元素,对自己喜爱的书进行封面设计。要求: 文字突出,颜色鲜明作品讲评,

17、小结1、展示学生的设计作品,同学自评互评,谈谈自己的感受。2、教 师总结:通过大家的努力和精心制作,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充分展示了 自己的才华,发挥了创造精神。学会了用艺术语言去分析作品、评价作品、感受作品,感受 到了封面设计的艺术。第七课我喜爱的书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们初步了解书籍封面设计的布局方法。学习了解书籍装订的方法与形式,尝试利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进行设计制作。通过学生收集书,熟悉字体与排版、学习设计封面,激发学生爱书、爱学习、爱生活的 美好道德情操。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书籍封面设计的布局方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来表现自己想要表达的封 面设

18、计构思。.难点:字体与排版都要表达书籍内容的情感,作品能表达个性,力求创新。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分析一组以文字元素为主设计的中外书籍封面.以图例说明,不同内容和类型的书, 对字体,色彩、排版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新课讲授;1:提问:书到底有哪几局部?封面、书脊、封底、书芯、衬页、扉页2:介绍书籍封面设计的布局方式:A.对称布局B,均衡布局C.不均衡布局3:封面设计:封面设计时书籍装帧设计的一局部。实际装帧要对封面、书脊、封底进行整体的设计。4: 了解书籍装订的形式:A.书籍装订就是把印好的书加工成书本。B.书籍装订的形式: a.中式装订(以线装为主要形式,线装书较费工时,现在很少应用。b.西式

19、装订(平装、精装)5:特殊效果的封面设计(欣赏5页中的特殊效果的封面设计)6:封面设计步骤:A.构思立意 B.运用不同的材料的技法进行设计制作,封面设计要 表达书籍内容的情感。学生实践:1.学生分组练习,以两人为一小组进行设计练习,增强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教师辅导.2.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设计具有个性的书籍封 面作业展示与评价:学生介绍分组比照原有书籍的设计,介绍本组最正确设计作品的特点,教师 积极引导同学之间探讨各组设计作品的特点与缺乏所在.第1课文明之光(第一课时)知识和能力目标:1 .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方法与过程目标:2、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

20、、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情感与态度目标:3、能够运用比拟、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本课重点难点分析: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开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 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 弘 扬民族文化的意识。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程序课时一:彩陶教学过程课堂导入:L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2 .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3 .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表达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审美趣味。4 .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

21、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5 .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6 .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 媒体运用:彩陶纹盆;船形网纹瓶第1页思考练习:L说一说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7 .据学者考证人面鱼纹盆是一个小孩葬具的盖。据此你能推断人面鱼纹的用意吗?8 .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彩陶纹样有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分,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L辨识具象纹样表现的内容。9 .分析抽象纹样表现的内容(鱼纹、鸟纹)。10 归纳:从具象纹样到抽象纹样都有哪些改变?鱼纹、鸟纹的变化都有哪些共同规律?11 感受

22、:谈谈具象与抽象的彩陶装饰纹样给你的不同视觉感受。尝试:以彩陶蛙纹为参照,用抽象的方式设计两个与之不同的蛙纹图形。总结:通过学习活动我们对彩陶艺术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和认识。彩陶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用品的造型装饰有什 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古代工艺美术继续深入的了解,我们还会有更多新的发现。课后作业:建议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题材收集、归类整理彩陶纹样。媒体运用: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彩陶装饰;鱼纹具象、抽象变化;鸟纹具象、抽象变化。板书设计第一课:文明之光11、彩陶的联想2、思考练习:3、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总结:作业安排。(第二课时)知识与能力目标:1 .能够辨识青铜器的主要纹饰。

23、方法与过程目标:2 .能够联系时代与社会生活,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赏析青铜器。情感与态度目标:3 .能够比拟、归纳青铜器纹饰的特点,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本课重点、难点分析: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开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 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 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程序课时二:青铜器教学过程:导入:依据或引用历史资料介绍青铜器。青铜是红铜加锡或铅制作的合金,色相为青,故称青铜。早 在夏初,华夏先民就开始制作青铜器,进入中

24、国历史上长达16个世纪的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表达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媒体运用: 视频短片二、赏析:后母戊方鼎。用途猜测 赏析:四羊方尊青铜器的主要纹饰收集资料方法讨论简要介绍:后母戊方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因其腹部著有后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王为祭祀其 母戊所铸。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方鼎器型高大厚重,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说明商代冶 金技术已到达很高的水平。用途:煮或盛放鱼肉用,也作为祭祀用的礼器。鼎的结构部位:口、腹、耳、足。造 型感受:方正、厚重、庄严。装饰规律:龙纹组成的兽面纹(饕餐纹)、鼎耳双虎纹饰均为对称图形。四羊方尊(商代)器身腹部的四羊圆

25、雕与畿刻纹饰和谐地结为一体形成丰富精细的视觉效果。器物的造型 十分生动。边缘棱脊的粗线条增强了器物造型的气势。利篌(音轨)利箧内底部4行32字铭文记载了武王 伐纣“牧野之战”的具体时间。云雷纹为地。分别再饰兽面纹夔纹双兽头耳;夔纹组成的兽面文;方座饰 兽面纹。青铜器的主要纹饰:1、青铜器的主要纹饰。4 .尝试描述兽面纹、夔纹、龙纹、凤纹的造型特点。5 .云雷纹、蟠蝙纹作为底纹使器物形成怎样的效果?莲鹤方壶:识别蟠蹒纹: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蟠曲。连续排列纹样,一般都作主纹应用, 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赏析引导:壶身腹部至颈部逐渐收紧,在口部花瓣处展开,烘托立鹤;怪兽、飞龙攀缘向 上

26、,形成轻盈升腾的势态。 后母戊方鼎与莲鹤方壶比拟两件器物,归纳其不同特点和感受。提示:分别从时 代、器形、纹饰和比照感受几个方面人手。收集资料方法讨论:如果你要了解青铜器风格的开展变化,需要查阅、收集青铜器的资料,你会怎么做?提 示:按时代、类型、器物名称、尺寸、出土地点、收藏者(单位)等等。作业与课堂评价:作业及活动建议:尝试用几何形绘制或对折剪贴兽面纹图形。小组或个人为校园网站编 辑介绍青铜器的网页。总结思考:你对青铜器有什么新的了解?青铜器的出现为社会进步带来了哪些变化?为瓷器欣赏作课前准 备,通过博物馆网站收集你喜爱的瓷器资料(图片、介绍文字),分小组按不同时代各选一件,或者发到老师的

27、 邮箱。板书设计:第一课:文明之光21、青铜器时代: 2、赏析后母戊方鼎3、赏析四羊方尊(商代)资料收集方法讨论:总结思考:造型表现 文明之光(第三课时)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中国瓷器开展的基本情况,能够大致说出瓷器的种类以及特点。方法与过程目标:2、学习欣赏瓷器艺术的基本方法,能够从器形、袖色以及装饰等方面进行赏析和描述。情 感与态度目标:3、能够运用比拟、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青铜器,瓷器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本课重点、难点分析: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开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 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

28、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 民 族文化的意识。教具准备:课件,视频、图片资料等。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程序课时三:瓷器导入:欣赏活动在学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选出要点以议论、交流为主要方式,以学生讲解为主。同学们收集了许多关于瓷器的资料,下面请两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两个有关瓷器的基本知识:1.瓷器是由陶器 开展而来,瓷器和陶器有什么不同?2.瓷器有哪些种类?它们分别产生于什么时代?举例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评价和补充。这节课,我们通过欣 赏活动进一步了解中国瓷器,感受瓷器的美,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媒体运用:图片欣赏欣赏、分析与总结归纳青花瓷:欣赏、分析与总结归纳斗彩 有条件的去博物馆欣赏实物。 青

29、轴弦纹瓷尊商代瓷器出现的时代;瓷器与陶器的区别;原始瓷给你的印象和感受。青瓷:我国著名传 统瓷器的一种,在坯体上施以青袖烧制而成。引导学生从器形、装饰、袖色等方面进行描述。长沙窑执 壶 唐代釉下彩瓷的发源;贴近百姓生活的功用和装饰;商业出口,吸收外域文化。宋 代的五大名窑即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1景德镇窑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瓶元代景德镇窑青花折枝花果,纹带盖梅瓶明代,成化斗彩三秋杯第一课文明之光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辨识青铜器的主要纹饰。方法与过程目标:能够联系时代与社会生活,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赏析青铜器。 情感与态度目标:.能够比拟、归纳青铜器纹饰的特点,

30、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彩陶、青铜器、瓷器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开展不同时期的现象、 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 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依据或引用历史资料介绍青铜器。青铜是红铜加锡或铅制作的合金,色相为青,故 称青铜。早在夏初,华夏先民就开始制作青铜器,进入中国历史上长达16个世纪的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表达了高度的艺术成就。新课讲授:赏析:后母戊方鼎。用途猜测 赏析:四羊方尊 青铜器的主要纹饰。收集资料方法讨论简要介绍:青铜器的主要纹饰。2.尝试

31、描述兽面纹、夔纹、龙纹、凤纹的造型特点。3.云雷纹、 蟠蝙纹作为底纹使器物形成怎样的效果?莲鹤方壶:识别蟠蹒纹: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蟠曲。连续排列纹样一般都作主纹应用,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赏析引导壶身腹 部至颈部逐渐收紧,在口部花瓣处展开,烘托立鹤;怪兽、飞龙攀缘向上,形成轻盈升腾的势态。 后母戊方鼎与莲鹤方壶比拟两件器物,归纳其不同特点和感受。作业与课堂评价:作业及活动建议:尝试用几何形绘制或对折剪贴兽面纹图形。小组或 个人为校园网站编辑介绍青铜器的网页。总结思考:你对青铜器有什么新的了解?青铜器的出现为社会进步带来了哪些变化?为 瓷器欣赏作课前准备,通过博物馆网站收集你喜爱

32、的瓷器资料明代,青花五彩云龙纹盖罐明代。 青花瓷: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 化钻的钻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袖,经高温一次烧成。钻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 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那么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 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开展到了顶峰。斗彩、五彩在青花的基础上开展丰富。斗彩指袖下青花和轴上彩色相结合的彩瓷工艺。五彩是瓷器袖上 彩的一种。五彩瓷在明清两代逐渐开展、兴盛,其配方经过不断的创新,并进行了屡次重大的改革之后,才出 现以 红、黄、绿

33、、蓝、黑、紫等为主的彩瓷。总结: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权淀着丰厚的文化信息,我们在赞叹它们精美的造型和巧夺天工的技艺的同时,还 能够直接感触到一个伟大民族的情感和智慧。各地的博物馆都有大量的古代瓷器,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精美的造型和温润质地的光彩,了解各个历史时期 人们的生活情趣。通过对工艺美术知识的广泛涉猎,我们还能够了解更多的文化现象,以此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生活。作 业与课堂评价各地的博物馆都有大量的古代瓷器,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精美的造型和温润质地的光彩,了解各个历史时期 人们的生活情趣。通过对工艺美术知识的广泛涉猎,我们还能够了解更多的文化现象以此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生活。板 书设计:

34、第一课:文明之光31、瓷器时代:2、赏析青轴弦纹瓷尊3、赏析青瓷莲花尊斗讨 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权淀着丰厚的文化信息,我们在赞叹它们精美的造型和巧夺天工的技艺的同时,还 能够 直接感触到一个伟大民族的情感和智慧。总结思考:(我国文物的保护现状)第2课以形写神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 以形写神 的艺术特点,感受祖国文化独特的精神风貌;学习运用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简单的人物。课前准备:演示和作业用的国画工具以及欣赏图片或多媒体课件。一、导入关于课题以形写神的谈话:1 .词义理解的讨论。(出处参照资料库)2 .以臧族舞蹈和戏剧人物为例展开讨论,理解形和神的概念。小结:

35、以形写神 是传统人物画重要的审美标准,即通过足以显现人物内在本质的外形的描写,真实地展 示不同人物的性格、个性与内心世界,同时也揭示其品格,反映其社会属性,并给予或尝试新的审美判 断。 一藏族舞蹈和戏剧人物f字幕二、欣赏分析太白行吟图欣赏要点:1 .画面感受:简约造型和空白的处理所营造的气氛。2 .诗人的神态:沉浸在无际的冥想之中。3 . 了解写意画的特点,感受线条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以及流畅的运笔,转折顿挫;墨色随着 线的流动产生浓淡干湿的变化呈现出的丰富效果。一太白行吟图以及局部三、临摹体会教师示范,讲解要领,学生选择教材提供的人物画作品进行临摹,体会运用笔墨的感受和人物神态的表现。一

36、古典音乐背景四、展示评价展示自己的作品,交谈临摹过程中的体会和对自己的评价。教师总结,布置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下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运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人物,并通过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现意境,传达思想感情。五、赏析作品、讲解创作表现方法赏析提示:(作为学生讨论的参考导向)小孩和小乌龟描绘画题明示的事件,认真的神态表现儿童的天真幼稚;植物的点缀表现季节和院落环境; 大片空白营造了凉爽活跃的气氛,留给我们想像的空间。伯乐的眼神与相马 的主题;衣着打扮与人物身份;构图:人物、马和款识的位置关系,改变它们效果会 怎样?笔墨运用特点:线条与大块水墨形成比照;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用线自由,不

37、拘形似。小结。(参照教材的提示)一学步一相马图六、尝试创作1.学生议论:画什么?怎样画?2.创作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一教学活动任务七、作业评价评价内容:1 .主题表现;2 .人物神态;3 .画面效果。总结。以形写神一、教材分析以形写神依据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以形写神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以 及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活动建议,教材以形写神围绕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 通过欣赏作品、学习技法和尝试水墨人物画表现几个方面设置教学活动,旨在使学生在学习和了解中 国画 表现技法的同时领略祖国文化独特的精神风貌。初中美术教案 年级上:课以形写神针对作品

38、中人物的神情姿态的表现和水墨技法的运用,为教学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引发学生对传统绘画 的关注和思考,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人物画作品的表现方法和特点。在人物画作品的欣赏感受中,对人物画的立意、造型和笔墨表现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关的提示,为尝试表 现的教学活动提供指导。尝试表现从临摹开始,教材为学习提出了技法和情感两个方面的要求。临摹学习 适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水平,防止了空洞的技法理论学习。围绕人物画的主题表现展开,通过作品提示, 从提取素材、表现典型、环境渲染以及人物性格、内心世界的刻画等方面阐述了创作表现方法。 活动二的 学习任务是:以成语故事、神话故事或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为素材尝试表现,为

39、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 的途径。资料库:介绍传统绘画理论和有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传统人物画的历史渊源。学习大空间:介绍工笔画知识,引发学生产生进一步完整地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通过学习,学生对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 的艺术特点有一定的了解,能够使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表 现简单的人物,并通过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现意境,传达思想感情。二、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感受祖国文化独特的精神风貌;学习运用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简单的人物,并通过人物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现意境,传达 思想感情。三、教学思路1 .教学题材叶浅予的作品藏族舞蹈运用纯熟的线条,勾画出灵动的舞蹈动作。中

40、国画表现人物要求一气呵成,所 以对人物造型的准确、深刻理解便成为水墨人物画的基础。使学生理解造型基础的重要性,懂得 胸有成竹 在中国画表现中的意义。韩羽的作品戏剧人物运用泼墨技法,表现了舞台上的张飞刚毅、憨直的艺术形象,造型夸张,气势非 凡。墨色浓厚苍润,用笔洒脱飞扬。墨色的变化是中国画的重要特点,注意引导学生在尝试学习中仔细观 察水墨在宣纸上的变化,感受和体会墨色的不同层次。分析梁楷的作品太白行吟图,了解写意画的特点,感受线条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以及流畅的运笔,转折 顿挫;墨色随着线的流动产生浓淡干湿的变化呈现出的丰富效果;微睁双目、喃喃吟颂的面部表情,以及 简约造型中空白的处理,体会诗

41、人沉浸在无际的冥想之中的心境。活动一 设置了读画、临画的学习任务,并为此选择了其他人物画作品。这一局部的学习材料以有趣的人 物造型、简洁的笔墨方法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参考。让学生通过读画细心品味人物画作品所表现的意境、人 物造型方法和笔墨运用特点,通过临摹学习体会人物造型和用笔用墨的方法。活动二 围绕一定主题的人物画创作而设置。教材选用了学步和相马图两幅作品作为范式,从人 物刻画、环境渲染和道具安排等方面做出提示,也可以作为临摹范本使用。2 .教学组织教学准备以演示和作业用的国画工具以及欣赏图片或多媒体课件为主。多媒体课件应考虑提供放大的作品 局部画面;演示和作业用的工具应保持一致,以便学生模仿。

42、作业用纸的尺寸应适合在课桌上使用,可以 考虑选用浸染程度不大的皮纸。课堂组织形式仍旧以单独作业为主。教学过程中注意习惯的培养,对工具 的摆放、使用以及卫生事项做出具体要求,如注意笔洗的摆放;用手指捏挤去除毛笔多余的水分,不要随 便乱甩等等。3 .教学策略根据教材活动设置,安排两个课时教学。第一课时通过欣赏活动和临摹尝试,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 以形写 神 的艺术特点,学习用水墨表现简单的人物。第二课时运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人物,并通过人物 造型、背景和道具表现意境,传达思想感情。欣赏导入,围绕教材提供的图片提出问题,从整体感受线条的表现特点、水墨效果、构图安排和细节刻画 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

43、展开讨论,逐步深入地探究人物神态的表现、情感的抒发和作品所表达的意境。 尝试即兴水墨表现:在宣纸上画人物,在同学的作品中进行比拟,谈一谈表现的目的;试一试将作品与题 材、性格对号,进一步体会笔墨与情感的联系。在欣赏和分析作品的活动中,始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以他们的角度判断答案的合理性,并给予 积极的评价。穿插笔墨的练习,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临摹,切身体验用水墨画人物的过程,并让学生交谈 感受。欣赏、分析太白行吟图,比照其他作品,分析人物动态塑造、身份举止的表现以及关联绘画主题表 现的其他问题,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归纳要点,对教学做出评价,结束这一课时的教学。第二课时进行人物画创作,以成语

44、故事、神话故事或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为素材,参考课本列举的不同形式的人物画作品,尝试水墨人物画的表现。首先复习上节课归纳的要点,让个别学生简短讲解自己的创作意 图,了解学生的创作思路并给予必要的指导,由此启发更多的同学。通过对课本中的假设干范图的分析,帮 助学生理解人物画的创作过程。启迪他们在平凡而广泛的选材中开掘深意,围绕主题刻画人物。注意利用 人物的衣着打扮,呈现事件中必不可少的环境、道具,省去多余的罗列。在创作过程中,随时展示学生作 品并予评价和辅导。4 . 教学评价评价的范围可以是理解水平和绘画技能等多方面的,这样做能够鼓励和肯定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获得。采用 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法,通过各方面

45、的比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缺乏。从理解中国画人物的神态和 意境、运用水墨工具进行人物画表现等方面对学习做出评价。熟练地掌握水墨技法非一日之功,也不是本单元的直接目标,作业不需强求形似,重在通过尝试体会感受,评 价指标在这方面应该有所侧重。四、教学选择尝试和体验是了解传统技法的最好方法。传统人物画的学习同样讲究程式技法,人物造型、线描技法以及 笔墨运用缺一不可,如果一一道来,既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也不可能为广大学生接受。临摹乃是 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历代继承发扬国画传统的重要途径。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同时要适度把握评价 标准,重在对传统绘画的认识了解。临摹的方法有多种,如局部临摹;摹

46、写铅笔稿,再用水墨勾画;模仿笔墨画法等等,可以由学生根据自身 情况选择。五、教学建议1 .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中国画人物的神态是通过各个方面表现的,包括人物动态、构图、笔墨以及细节的处理、环境、道具的烘 托与陪衬。教材选择的图片都各有侧重,教学中可以分门别类加以使用。欣赏内容贯穿于始终,教材关于作品的描述可以视为提示,具有导向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 行发挥。技法的学习以临摹为主,即使是表现主题的习作,也可以借助临摹完成,除教材提供的作品外,可以让学 生自己。2 .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建议感受人物内心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藏族舞蹈通过动态造型表现热烈的情绪,用藏族舞蹈的影片资料可 以烘托

47、气氛;戏剧人物用阔笔泼墨的手法,表现张飞的憨直鲁莽,用戏剧影片资料可以帮助学生转换这一感 受;可以结合诗词帮助学生感受李白吟诗的神态等等。画面效果的感受结合表现方法分析,也是帮助学生进入情境的重要途径。启发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有助 于体会作品表现的意境,理解作品传达的情感。3 .关于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建议欣赏的内容应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讲解抽象的笔墨形式时,尽可能地采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如: 用什么样的笔墨方法表现张飞、李逵、钟尴等个性张扬的人物;用什么样的笔墨方法表现仕女、杨柳 等等。 通过不同的例证,让学生贴切地理解笔墨运用和情感表现的关系。笔墨练习重在体验和感受,如:中锋运笔和侧锋运笔所产生的效果;流畅的线条和疾涩的线条所表达的不 同感受;墨色的浓、淡、干、湿在纸面上产生的层次等等,通过经验的积累加深对中国画的理解。人物画创作首先要理解所画的人物,在选择创作题材的同时、自然考虑到表现方法。另一方面,要尊重学 生的各种想法,防止公式化的表现。4 .关于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教师的直接演示是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在技法学习环节中至关重要。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水平,可以选 择不同的演示内容。如不同的运笔产生的效果,水墨在宣纸上的变化等完全可以做到。能给学生留下深刻 影响的演示,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