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附中李雨洋:科普作品(贾勇指导).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046664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工大附中李雨洋:科普作品(贾勇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西工大附中李雨洋:科普作品(贾勇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工大附中李雨洋:科普作品(贾勇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工大附中李雨洋:科普作品(贾勇指导).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工大附中李雨洋:科普作品(贾勇指导)第一节科普作品的涵义和种类一、科普和科普作品的概念及意义科普就是自然科学和技术普及的简称。科普是一个历史的、 动态的、开展的概念,各个时期的定义应该有所不同。2002 年6月29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对“科普”提出的定义是:“国家和社会采取公众易于理解、 接受、参与的方式,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 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J为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技术而进行的创作活动被称为科普创 作。科普作品是创作者将自己或别人研究,考察和体验所得 的科学素材,加以选择、消化和提炼之后,形成对某种科技 问题的见解、思想或观点,并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方法

2、,以独 特的构思和通俗的表达形式反映出来,即为科普作品。它不 同于一般文艺作品,也不同于其它科技创作成果。科普作品 是普及科技教育的重要形式,读者主要是广大人民群众,尤 其以青少年为重点。我国前辈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先生曾说:“我经常深深地思索, 一个国家的真正实力是什么?归根结底,就是教育的普及和 人民科学水平的提高。”近几年来,在我国经济建设事业的 突飞猛进中,已日益证实了科技是关键,教育为基础这个道 理。然而,我国传统的“科普”概念,立意较低,带有浓厚 的“扫盲”色彩,作品不够丰富多彩,只满足于知识和技术 的灌输,而大大忽略了科学方法的传授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进入新的世纪,随着我国社会经济

3、的开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社会公众对科普图书的要求,已从“公众启蒙”上升到了 “公 众理解”的高度。科普创作必须既注重知识的沿袭性,又要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开展性和探索性,写作体例、风格和理 念都应与时俱进,以满足当今社会的开展和读者的需求。因 此学会科普作品写作,既可为研究性学习中的成果表述提供 必要的途径和手段,也是大学生为科普工作贡献力量的必备 能力之一。二、科普作品的种类和特点:(一)科普作品的种类科普作品按其表现手法,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大类为讲述 体的科技说明文,一大类为文艺体裁的科学文艺作品。具体 细分依不同标准又有不同的类型:按内容分,有知识性、技 术性、思想性的科普作品;按体

4、裁可分为:讲述体、文艺体、 新闻体、图说体、辞书体等科普作品;按学科、行业可分为: 理科,工科、农科、医药卫生、林牧副渔,军事等科普作品; 按作品的阅读对象分为:儿童读物、中学生读物和群众读物 类科普作品,另外从传播媒介的角度又可分为:以文字为媒 介的,如各种书籍、报纸、刊物中的科普文章;以声像为载 体的,如以录像、广播、录音、光盘等形式及画廊、展览等 展示方法出现的科普作品;以综合载体为媒介的,如科教电 影、科教电视、科普网络作品等。(二)科普作品的共性特征科普作品要有“五性”:科学性、通俗性、趣味性(可读性)、 思想性、艺术性。1 .科学性科学性是所有科技作品的生命,科普作品也不例外。科学

5、必 须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指南。而科普作品那么担负着向群众普及科学知识、 启蒙科学思想的职责,更应具有科学性。失去科学性的科普 作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2 .通俗性通俗性是科普作品的基础。通俗性就是要用明白晓畅的文字 介绍科技知识,使之生动、易懂。“整个科普创作过程,实 际上也就是专门知识通俗化的过程J (章道义等编科普创 作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8页)这句话道 出了科普创作的实质。不通俗,艰涩难懂,充满专业术语, 读者理解不了,科普创作也就失去了意义。科普创作可以运 用多种方法使科普作品通俗化。科普作品要力求简明扼要, 深入浅出,生

6、动活泼。3 .趣味性(可读性)趣味性是科普作品的“灵魂”。那些味同嚼蜡的作品,不能 算科普作品。趣味性可分为理趣、情趣、谐趣、童趣、奇趣 五类。有趣味,才能吸引读者在轻松愉悦中吸收科学知识, 培养对学习科学的兴趣,到达普及的目的。4思想性思想性是科普作品人文关怀的表达。科普是科学技术与社会 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它在向读者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使读 者受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 并向人们宣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提高人们的科学素 质和思想素质。因此,科普作品要通过普及介绍科学知识, 让人们深刻地理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唯物主义和辩 证法。这就是科普作品思想性的表达。当然,科普创作的思 想性是内在的,是从作品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并潜移默化渗 入人们思想的,绝非靠贴上一些政治标签或外加一些政治术 语来表现的。5 .艺术性科普作品要有文采,要调动一切文学手段使作品熠熠生辉。 那些文理不通、枯涩乏味的作品不能算是科普作品。科普作 品的通俗性常常要求运用文艺形式来介绍科技知识,创作过 程中,不仅使用逻辑思维来到达以理服人的效果,同时还采 用形象思维使之以情动人,尤其面对青少年读者群的作品必 须有很强的艺术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