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方式研究_廖文婕.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6045 上传时间:2017-10-20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2.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方式研究_廖文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方式研究_廖文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方式研究_廖文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方式研究_廖文婕.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内容提要 综合性、实践性、多样性是当今各国课程改革下学习方式发展的 潮流。我国的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同样担负着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的重任。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 可以分为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 设计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和反思性学习等。不论是 与传统分科课程、活动课程的学习方式比较,还是与新课程中其他课程的学习方式比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地位,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对于促进学 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特殊意义。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等方式,就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学习方 式的现状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可知,目前综 合实践活动实施如现状

2、可包括有利于学习方式转变的因素和不利于学 习 方式转变的因素两大方面。本文就这两方面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 并就如何在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的实施背景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进行了论述,以期为广大教育理论和实 践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学 习 方 式 课 程 改 革 Synopsis Nowadays, comprehensiveness, practicality and multiformity are the trend and tide of learning style development in most countries. The Practic

3、e-based Integrate Curriculum in our country has taken on the responsibility of accelerating the learning style transformation as well. The types of learning style of Practice-based Integrate Curriculum are inquiry-based learning, experience-based learn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 and reflection-based

4、 learning. In comparative with the learning style of traditional discipline curriculum and of other cuniculums in the New Curriculum system, the learning style of Practice-based Integrate Curriculum has its unique value and status. In the process of accelerating the learning style transformation, th

5、e learning style of Practice-based Integrate Curriculum also has especially significance. By the means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ing, I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actuality of the learning style of Practice-based Integrate Curriculum in our country. And my research shows that there are two as

6、pects of facts: those are propitious to the learning style transformation and those go against it This thesis analyzes this two aspects detailedly and discusses the settlement of the problem about how to accelerate the learning style transform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e-ba

7、sed Integrate Curriculum. And I hope this dissertation will serve as a Key words: Practice-based Integrate Curriculum, learning style, Curriculum Reform 目 录 第 一 窃 结 论 1 一 、 概念界定 . 1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4 三 、 研究方法 . 7 第 二 章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课 程 的 学 习 方 式 . 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方式的崭新内涵 . -9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推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特殊意义 .

8、19 第三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学生学习方式现状调查 . 21 一、研究设计 . 21 二、调查统计情况与结果分析 . 24 n、鎌 . 42 第四章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背景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 .49 雜 . 53 参考文献 . 54 隱一 . 58 縣 Z . 60 后记 中 文摘要 第 一 童 堵 论 一、 概念界疋 (一)课程改革的 亮点 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001 年 5 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规定中小学 设 置综合实践活动。 OOl 年 6 月,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 改 革纲要(试行 ),在纲要中,对新课程的结构做出了如下阐述。 从 小

9、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 术教 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 生通过 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 知识的能 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 程的实施过 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 力。了解必要 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2 从 2002 年秋 季开始,全国 各省级实验区、非实验区的实验小学和示范中学等都己开设 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国家规定的,从小学到高中必修的全新课 程, 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特点

10、: 1. 从其性质上看:对应于分科课程,它是一门综 合课程,对应于学科课程, 它是一门经验课程。概括起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 主 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 活和 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 验与生 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3 国务院关于莪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2001 年 5 月 29 日(新华社 )。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教基 2001】 17 号, 200 丨年 6 月 8 日。 教育部接础教育司组编: i 义 与 教 育 终 身 教 育 走 立 在 四 个 支 杜 的 暮 础

11、 上 :学 会 认 知,学 会 做 事 、学 会 共 同 生 活 、 学 合 生 存 。 - 教 育 - 对 當 蕤 藏 其 中 夸 一 个 学 生 的 个 牲 发 表 却 具 有 杜 犄 牲 、 具 体 性 , 每 一 个 学 生 郜 有 喝 己 的 鶯 委 , 兴 趣 和 特 长 , 都 有 为 己 的 认 知 方 式 和 学 习 方 式 , 锌 合 卖 戌 活 动 为 夸 一 今 学 生 个 牲 的 充 分 发 展 刮 凌 了 佥 冏 。 当 今 社 合 发 展 进 猛 , 户 生 了 一 糸 列 鉀 的 问 超 , 这 些 问 超 都 具 有 4 学 科 的 牲 质 , 综 合 卖 戏

12、 活 动 为 学 生 参 与 . 振 免 、 理 鮮 达 些 鉀 的 杜 会 珂 超 提 供 了 机 会 。 - 饽 合 卖 戏 活 劲 指 导 纳 要 课 程 政 革 是 一 項 共 糸 到 几 亿 人 . 几 代 人 生 命 展 量 的 金 大 工 程 。 本 次 课 钱 故 革 的 重 点 之 一 是 如 何 從 逄 学 生 学 习 方 式 的 史 革 。而 学 g 方 式 的 转 支 惫 永 着 个 人 与 世 界 共 糸 的 秸 支 , 惫 味 着 存 在 方 式 的 转 支 。 学 生 学 圩 方 式 的 秸 史 改 在 眉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 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基

13、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 和 独立性。本次课程改革力图逐步改变这种以课堂、课本、教师为中心的 局面, 改变以往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综合实 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与其它课程都不 相同的特 殊地位,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着 极其重要的 特殊意义。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一个特 殊 的实践平台。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 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 综 合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的区

14、别。 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 性、 自主性的特点。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有着这些让其它课程 望洋兴叹 的优势, 它在新课程体系中有着无可比拟的独特地位,为学生学习方式的 转变创造了 一个极其有利的空间与环境,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自 主学习、合作探究,满足自己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助于强化和确立多元活动方 式观,为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奠定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新课程体系中出现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 曰益深入人心 本身就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一个巨大挑战。另一方面,综合 实践活动强调开放性、生成 性、实践性等特征,在实践

15、中只要组织得当, 可以生成多元的学习活动方式。这些学习 活动方式同样可以运用到其它学 科的学习当中去。传统的学习方式根深蒂固,综合实践 活动则是改变传统 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如果能借助综合实践活动建立的学习方式来 影响 和改变其它课程的学习方式,将是一个可行之法。 (三) 从更高层次上体现 自主、合作、探究 的精神,有利于 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针对传统课程学习方式单一被动接受式的特点,新课程凸显 自主、 合 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各科课程都作出相应改变,力求让学生在自主 学习 与合作探究中得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综合 实践活动由于其强烈的综合性、实践性

16、和自主性等特点,从更高的层 次上体 现了 自主、合作、探究 的精神,也为学生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 方式的建立提供了比其它任何课程都更为广阔的舞台。可以想象,如 果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能够变为现实,将成为最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 转变的一 个课程领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各方面 综合素质都 能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 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了,也将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顺利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互促关系。 一 方面,综合实践活动由于其无可比拟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 性、 自主性等特点,成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实

17、践基地与 加速器 ;另 一方 面,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将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成功开发与顺 利实施 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引导 学生在实 践中学习,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但是转变 学生学习方 式,推动其它各学科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也将促进 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本身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第三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学生学习方式现状调查 一 、 研 究 设 计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当今全球化的信息时代,各国都十分强调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 展 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累积。世界范围内的基础教育改革日渐呈现出许多新 的趋 势,如强调比单一接受性学习更丰

18、富的学习方式,注重探究学习、体 验学习、 交往学习和综合实践学习。为改变我国以往教育偏重知识传授, 学习方式严 重单一的状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我国新一轮 的课程改革将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在课程 结构中增加了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将它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但在 课程实施中,各地、 各校良莠不齐。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一些未能达到 22 或甚至违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现象。那么,从总体上看,学生在这 门 课程中的学习方式到底有没有变化,有了哪些变化,变化的趋势是不是 符合 课程目标的要求,教师和学生对这些变化抱什么样的态度呢?我们该 采用什 么样的方式,

19、使得这门课程能真正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 转变呢? 由此我进行了本研究。 (二) 研究目标 1. 了解现在中小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类型 以及相对应的 教师教学方式。 2. 了解中小学师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与学习 方式的各自看 法。 3. 分析这些现象的成因。 4. 提出可操作的建议。 (三) 研究对象 福建省内外曾经参加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中小学师生。 (四) 研究思路 本研究试图运用定量研究和质的研究方法,从实践层面上对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实施 中的学生学习方式进行一定的了解和探讨。首先通过参与或 指导 些学校的综合实践活 动课,来达到了解概

20、况和丰富案例库的目的。 在此过程中选择泉州南安的两所学校进行 了一次小样本的试调查,作为下 一步较大规模问卷调查的基础。紧接着从综合实践活动 的学习方式实施的 类型、现状、产生的变化以及师生对它的态度和建议等几个方面,设 计两 23 类分别针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问卷。在发放、回收、统计问卷的过程中, 与部分学生、 教师和校领导进行访谈,并进一步收集案例、师生的活动总 结等。为使研究结果更精确, 在样本的选择上,尽可能覆盖了重点学校、 非重点学校、城市学校、农村学校、小学与 中学。在地区的选择上,由于 福建师大地处福建,在福建省内进行调査,无论从熟悉程 度上、时间上、 人员安排上还是从经费上来考虑

21、都比较合适,因此主要选定了福建省内 6 所中学与 2 所小学进行调查。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在全国范围内实 施的课程, 以福建省调查的情况来代替 全国是不合适的,所以在下文的论 述中,凡引用的本次调查 案例与数据都只作为本文观点的例证。 (五) 研究方法 问卷法(问卷可参见附录 ),访谈法。 (六) 研究过程与时间安排 2003 年 9 月 2004 年 9 月:广泛听课、学习、指导与案例收集、总结阶段。 其中完成 一次小样本的试调查,涉及泉州南安两所学校。 2004 年 10 月:编制问卷阶段。 2004 年 11 月:发放并收回问卷。 2004 年 12 月: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2

22、005 年 1 月 2005 年 2 月:形成理论观点。 (七)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1. 问卷本身的发放,由于经费和地域的限制,未能拓展到全国。 2. 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还不够了解, 24 存在一些功利主义的心态。个别地方教育局对一些学校积极自主开发综合 实 践活动的努力并不十分支持。 例如,在教育部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的通知(教 基 20027 号)以及福建省教育厅文件(闽教基 200249 号)与福建省教育 厅 文件(闽教基 200267 号)中,都明确规定了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必须开 设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明确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应包括的

23、四大领 域。但 在省内某市教育局的文件中,却对课程设置做出了这样的说明; 初 中利用 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幵设体锻课,增加了学生在学校参与体育锻炼的 时间 , 初中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实践开设自习辅导课,扩展学生自主学习 的空间和 时间,必须以学生自习为主,不得上新课,不得进行集体辅导 , 高二、 高三年研究性学习从选修课的课时安排 。这些规定都是明显违背 教育部和 省教育厅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有关文件规 定的。 3. 单从课程表上看,不少学校有综合实践活动的固定课时,但在访谈中发 现, 这些课时也就仅仅体现在了课程表上。为数不少的教师和学生连综合 实践活 动是什么都还不知道。还有的学校确实开设了

24、 研究性学习 ,但在 实际操 作中得不到重视,往往被 偷工减料 了。特别是临近考试的时候, 课表上 的所谓 研究性学习 ,常常变成了名不符实的 语数英 。 二、调查统计情况与结果分析 这次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调查除了涉及与学习方式有着密切相关 的 活动环节、活动方法等内容外,也涉及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实 施、 师生的态度、意见等。由于这些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方式 有着密 不可分的联系,各项之间往往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所以在此 一并分析。 在本章第三部分的 结论 中,还将联系这些内容对影响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 学习方式的因素做进一步讨论。 25 问卷共分为学生和教师两类,其总体

25、统计情况如下 : 表 3-1:学生问卷总体统计情况(问卷可参见附录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其 缺 填 2 333 391 519 290 425 289 3 9 3 175 20 263 151 3 4 272 135 374 359 251 59 8 1 7 5 404 266 385 200 238 193 9 1 6 最 多 178 79 169 26 111 30 4 6 5 最 少 69 178 42 138 32 86 0 2 8 2 喜 欢 118 183 97 122 22 83 6 7 5 不 喜 76 68 38 53 2

26、13 54 3 14 9 7 7 83 419 36 62 4 表 3-2:教师问卷总体统计情况(问卷可参见附录 ) 题 号 (1 ) (2 ) (3) (4 ) (5 ) (6) (7) (8) 缺 填 2 70 60 10 20 51 42 1 3 20 87 61 5 4 41 54 8 14 5 73 15 15 15 6 89 61 80 34 25 54 4 1 7 57 58 78 69 56 32 63 1 8 17 69 28 0 1 9 81 32 6 0 3 1 17 33 44 19 1 1 20 50 52 70 3 1 综合统计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27、在此需说明的是, 由于 这次的问卷调査全部是选择福建省内中小学进行的,因此所有的数据 26 与分析都只针对福建省的情况,并不代表全国,但笔者仍希望能够从中对 全国的情况窥 见一二。 (一) 课程的设置情况 表 3-3:课程设置情况(学生 ) 选项 综合 实 践活 动 研究 性 课题 或 信息 技 术或 者 劳技 课 社会 实 践活 动 校本 课 程 这些 都 没有 上 选择人 数 333 391 519 290 425 289 3 表 34:课程设置情况(教师 ) 选项 综合实践 活动 研究性课 题或研究 性学习 信 息 技 术 或者电脑 劳技课 社会实践 活动 校本课 程 选择人 70 60

28、 10 20 51 42 从表 3-3 与表 3-4 中我们可以看出,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内的几门 相关具有实 践性的课程都已在这些学校普遍开设。这些课程有:综合实践 活动、研究性课题或研究 性学习、信息技术或者电脑、劳技课、社会实践 活动以及校本课程。无论是学生问卷还 是教师问卷,各类课程的被选率基 本持平,相差不大。在学生问卷中, 信息技术或者 电脑 的被选率最高, 劳技课 与 校本课程 被选率相对较低。可见信息技术由于 其鲜明的 时代性与实用性,已经得到了教育部门的绝对重视。但从访谈中了解到, 信息 技术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被调査的全部学校中都有开设,是因为按 照规定信息技术要 参加会

29、考,由此也可见教育部门对课程的选择带有功利 27 性。教师问卷中,问及 您所教过的课 , 信息技术或电脑 与 劳技课 两项被选率较低。从样本情况来考虑,这是因为 信息技术或电脑 与 劳 技 课 的教师多为专职,其教师数量本身就只占教师群体的少数,而其它 几类 课程教师多为兼职,且多为主科教师、班主任等,在样本随机抽取的 情况下, 得出这样的数据是很正常的。从两类问卷的比较来看,学生问卷 与教师问卷 的结果基本一致。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包括综合实 践活动课程在 内的几门相关具有实践性的课程都己在这些学校普遍开设。 (二)师生的态度 表 3-5:学生的态度 选项 都很喜欢 都不喜欢 有的喜

30、欢 感觉一般 选择人数 175 20 263 151 表 3-6:教师的目标导向 选项 让学生掌握 更多的知识 让学生学会 解决问题的 方法 让学生在活 动中感受到 乐趣 其它 选择人数 20 87 61 5 表 3-7:教师的重视与努力程度 选项 积 极 做 到 比较努力,但 再 怎 么 说 都 学 生 的 课 业 最 好 还 不 敢 说 很 是副科,有上 负担太重了, 尽 力 过,能过关就 能 不 上 还 是 行了 尽 量 不 要 上 吧 选择人数 41 54 8 14 上面三个表格体现的是学生与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及其相关课 程的态 度。从表 3-5 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这类课程大体上

31、持喜欢和支持的态 28 度。针对问题 你喜欢上这些课吗? ,表示 有的喜欢 和 都很喜欢 的人数最多,分别是 263 人与 175 人,各自占总数的 43%与 29%,表示 感 觉 一般 的人数为 151 人,占总数的 25%。表示 都不喜欢 的人数最少, 为 20 人,占总数的 3%。在调查中还了解到,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分别为 信 息技术或者电脑 以及 社会实践活动 。 表 3-6 体现的是教师在活动指导过程中的目标导向。题目问及 在活动 指导过程中,您认为下面哪个方面更重要? ,回答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 的办法 的教师最多,有 87 人,占总数的 50%,回答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 受 到乐趣

32、 的有 61 人,占总数的 35%,提出 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的 教师 共有 20 人,占 12%,选 其它 的有 5 人,占总数的 3%。选 其它 项的 教师中,有人提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 学会做人 、 独立意识 以 及 在 过程中有所经历,有所收获 。可见, 重知识,轻素质 的思想在 教师中 已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品德、能力与综 合素质的 教育新观念。 表 3-7 主要表明教师对自己在活动指导过程中重视与努力程度的评价。 认为自己 比较努力 和 积极做到最好 的教师数量最多,分别为 54 与 41 人,各自占总数的 46%与 35%。选择 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了,能不

33、上 还是 尽量不要上 的教师数位居第三,为 14 人,占 n%。认为 再怎么说 都是副 科,有上过,能过关就行了 的教师有 8 人,占 7%。由此我们可以 看出,绝 大多数教师不但从思想认识上,更从实际行动上支持综合实践活 动类及其相 关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只有少数教师还保留有认为这些课程与 主科 相比 低人一等 的观念,把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当成是可有可 无的负担。 29 (三)课程实施的环节 表 3-8:学生参加的活动环节 选项 自己 选 自己 制 分小组 活动 和同学 讨论 写研究 报告或 成果汇 报 其它 择感 定活 者实验 兴 动 报告 选择 人 数 272 135 374 359 25

34、1 153 8 表 3-9:教师指导学生活动的环节 选项 自己 选 自己 制 分小组 活动 和同学 讨论 写研究 报告或 成果汇 报 其它 择感 定活 者实验 兴 动 报告 选择 人 数 57 58 78 69 56 63 1 图表一:学生活动环节与教师指导的活动环节比较 从表 3-8、表 3-9 和图表一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有几个重要 环节,如 选择主题 、 制定活动计划 、 分组活动 、 讨论交流 、 撰 写报告 和 成果汇报 等等,其中被选最多的两项在学生与教师两类 问 卷中都是 分组活动 和 讨论交流 。除去 其它 一项,被选最少的 两 项在学生问卷中分别是 制定计划 与 成果

35、汇报 ,在教师问卷中分别 是 选择主题 与 撰写报告 。可以推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 分组活 动 与 讨论交流 出现频率较高,而主题活动的 两头 ,即活动的开始 和结 尾,包括 选择主题 、 制定活动计划 、 撰写报告 和 成果汇 报 ,则 比较容易被忽视,形成了一种 重视中间,忽视两头 的局面。由 图表一 中学生和教师的两条折线走向基本一致,波峰和波谷相对吻合,可知 活动 中的各环节都有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 (四)选用的活动方法 表 3-10:学生采用的活动方法 选项 查找资 料 外出采 访或调 査 与同学 讨论 做实验 老 师 在 课 堂 上 讲 , 我 们学 动手制 作 其它 选择人数

36、404 266 385 200 238 193 9 表 :Ml :教师指导学生采用的活动方法 选项 査找资 料 外出采 访或调 査 与同学 讨论 做实验 老 师 在 课 堂 上 讲,学 生学 动手制 作 其它 选择人数 89 61 80 34 25 54 4 31 图表二:学生活动方法与教师指导的活动 方法比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常见的学习活动方法有查资料、访谈、问卷、讨 论、 实验、制作等等。表 3_10、表 3-11 和图表二体现了在活动中学生采用 的活 动方法以及教师指导学生采用的活动方法。可以看出,最多学生采用 的两种 活动方法分别是 査找资料 和 与同学讨论 , 外出采访和调查 位居

37、 第三。除去 其它 项,最少学生采用的两种活动方法是 做实验 与 动 手制作 。最多数教师指导学生采用的活动方法也同样是 查找资料 和 与同学讨论 两项,除去 其它 项,最少的两项是 老师在课堂上 讲, 学生学 和 做实验 。从图表二的折线走向以及波峰波谷出现频率看, 教 师与学生问卷情况基本一致,可见学生采用这些活动方法进行探究都是 在教 师指导下完成的。但有趣的是,讲授的方法在学生问卷中名列第四, 而在教 师问卷中则倒数第一,不知 是否可以由此得出这样的推论:在活动 的指导方 面,学生觉得老师讲得多了,而教师觉得自己讲得少了? (五)学生对活动方式的满意度 图表三体现的是学生采用的活动方法

38、情况与学生对这些方法的满意程 度。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参加最多的方法中, 査找资料 与 合作讨论 仍 然髙居榜首, 教师讲授 位居第三,紧接着是 外出采访 ,而 做实 验 与 动手制作 仍然名列最后。学生认为自己参加最少的方法按 )顿序 依次为 外出采访 、 做实验 、 动手制作 、 査找资料 、 合作讨论 和 教师 讲授 。这与上面的统计分析基本一致,其中 教师讲授 与 外 出采访 的顺序略有变动,估计与学生喜爱外出活动、不愿听呆板的讲课 有关。 学生最喜欢的三种活动方式按顺序分别为 外出采访 、 做实验 与 査 找资料 , 教师讲授 名列最后。学生比较不喜欢的活动方式按顺序 有 教 师讲授

39、、 査找资料 、 外出采访 、 动手制作 、 做实验 和 合作讨论 。 由于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喜好、兴趣、感受与学习方式,因此各 项排名均有 所变化,显得不十分一致,但总体上可以看出,一部分学生喜 32 33 欢实践性、动手性强的活动方法,而另一部分学生偏向于 査找资料 、 合 作讨论 等活动量相对较小的活动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指导中注意学生 学 习方式之间的差异性,尽量多地采用不同的活动方法。值得注意的是, 在前 面两次的排名中,无论其它各项的排名如何变化, 教师讲授 均被列 为学 生最不喜欢的方法。 图表四 : 学生采用的活动方法及满意度比较(折线图) 通过在图表四中对各折线的比较,我们还可以发现, 参加最多 的折 线 与 最喜欢 的折线,其波峰和波谷呈完全相反的态势;而 参加最多 的 折线与 比较不喜欢 的折线比较相近。 参加最少 的折线与 最喜欢 的折线惊人地相似,其波峰和波谷几近重合; 参加最少 的折线与 比较 不 喜欢 的折线也有不少相反之处。这样的现象是否可以证明:目前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