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名解简答.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0355497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名解简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护理名解简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名解简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名解简答.docx(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解简答1、肺萎:肺气痿弱不振,以多唾浊沫、短气为主症,分虚热和虚寒两种证型。2、胃反:由于脾胃阳气缺乏,不能腐熟水谷,引起的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 不化。3、胞阻:指妊娠下血伴腹痛的病症。4、水分:先病水肿,后见经闭,因水液内停,影响营血流行而致经闭。5、血分:先见经闭,后病水气,因经血闭阻不通,影响水液运行而致水肿6、胸痹:指胸膺部满闷窒塞甚至疼痛,影响及肺,可见喘息咳唾。7、阳微阴弦:是太过与不及的具体表现,阳微是上焦阳气缺乏,胸阳不振的表 现。阴弦是阴寒邪盛,痰饮内停之征。阳微与脉弦并见说明胸痹和心痛的病机是 上焦阳虚,阴虚上乘,邪正相搏而成。8、缓中补虚:虚劳伴瘀,理应祛瘀因虚劳干

2、血属于久病,故只能缓攻淤血,并 扶助正气,方能达扶正祛邪之目的。9、肝着:由于肝脏受邪而疏泄失常,其经脉气血郁滞,着而不行所致,主要表 现为胸胁痞闷不舒,甚或胀痛、刺痛。10、肾着:由寒湿痹着腰部所致,因腰为肾之外府,故名肾着。简答1、大黄牡丹汤病机:热毒蓄结肠中,血瘀成痈,未成脓或脓初成,属里热实证主证: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发热,自汗出,恶寒,小便自调治法:荡热逐瘀,消肿排脓,攻下通腑方药:大黄,芒硝,丹皮,桃仁,瓜子(冬瓜仁),金II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 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2、蔗葭附子败酱散证病机:肠痈脓已成未溃,热毒未尽,阳气不行,属里虚夹热证。主证:其身甲错,

3、腹皮急,按之濡,如肿块,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治法:排脓消肿,通阳散结,清热解毒方药灌饮仁,附子,败酱草3、狭义痰饮症型和代表方剂饮停心下一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饮及脾肾一苓桂术甘汤、肾气丸下焦饮逆一五苓散饮逆致呕一小半夏加茯苓汤留饮欲去一甘遂半夏汤肠间饮聚成实一防己椒目拿防大黄丸4、虚劳病的证型和代表方剂虚劳失精一一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虚劳里急一一小建中汤虚劳腰痛一一八味肾气丸虚劳风气百疾一一薯茄丸虚劳不寐一一酸枣仁汤虚劳干血一一大黄魔蠡丸5、湿病微微发汗:邪在表当汗出而解。风为阳邪,容易表散,湿为阴邪,其性黏腻,难以骤 祛。应当微微发汗,使阳气周流全身,缓缓蒸发。营卫畅通,那么风邪和湿邪可同 时

4、随汗排出体外。假设发汗太过,“但风气去,湿气在”,不仅不能治愈风湿,反而 徒伤阳气。6、痰饮病温药和之:痰饮病的形成,是因为肺脾肾三脏阳气虚弱,气化不利,水液停聚而成。 饮为阴邪,遇寒那么聚,遇阳那么行,得温那么化。同时,阴邪最易伤人阳气,阳被伤 那么寒饮难于运行。反之,阳气不虚,温运正常,饮亦自除。所以,治疗痰饮需借 助于“温药”以振奋阳气,开发媵理,通调水道。阳气振奋,既可温化饮邪,又 可绝痰饮滋生之源。开发媵理、通调水道是疏通祛邪之道,使饮邪能从表从下分 消而去。“和之”是指温药不可太过,亦非燥之、补之。专补碍邪,过燥伤正, 故应以和为原那么,寓调和人体阳气,实为治本之法。7、简述水气病

5、四水的分证及主要脉症L风水:脉浮,恶风,骨节疼痛,面目肿,迅及全身2,皮水:脉浮,不恶风,四肢肿,按之凹陷,腹如鼓3,正水:脉沉迟,腹满而喘(身肿)4.石水:脉沉,腹满不喘(身肿)8、简述痰饮病四饮的分证及主要脉症L痰饮:素盛今瘦,肠间沥沥有声,胸协支满,目眩,短气,脐下悸,吐涎沫2 ,悬饮:咳唾,胁下引痛3,溢饮:当汗出不汗出,发热恶寒,身热疼痛4.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冒眩,心下悸,腹满。病例1、病名:黄疸证型:阳黄一湿重于热辩证分析:外感时疫之邪,入里化热,内伤脾胃,运化失调,以致湿热内蕴。湿 热熏蒸肝胆,胆汁外溢肌肤,故一身面目俱黄,且由于热邪存在而黄色鲜明。湿 热阻于

6、中焦,胃失和降,故可有恶心呕吐等病症,湿热阻于下焦,腑气不通,故 可有腹微满、大便不畅、小便不利,因湿邪重于热邪,故可见白腻苔、浮缓脉。 【仍需就题目进行进一步分析】治法:利水清热,去湿退黄。方剂:茵陈五苓散加减药物:茵陈、白术、泽泻、猪苓、茯苓、桂枝2、病名:痢疾证型:虚寒滑脱不尽证分析:(结合题目)本证下痢特点是:反复不愈、时轻时重,质清而稀,黏白冻 样,或血色紫暗,兼见腹部隐痛,食少倦怠,四肢不温,舌淡脉弱。虚寒者,所 下之血紫暗,且赤白相兼,伴有腹痛喜温喜按,精神萎靡,四肢酸软、口不渴, 舌淡苔白,脉微细而弱等,用桃花汤温中涩肠以固脱。方:桃花汤药:赤石脂(一斤)干姜(一两)粳米(一升

7、)脾胃俱虚,阴寒内盛者加附子肉 桂温脾暖胃;腹痛者加白芍桂枝缓急止痛;久泻滑脱者,加党参,煨肉豆蔻以益气固脱;下利兼热象者,可酌加黄苓,黄连,白头翁。大建中汤证附子粳米汤证主症其满为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痛 为不可触近,呕不能饮食其满为胸胁逆满,痛为雷鸣切痛, 仅呕吐而无不能饮食病机脾胃阳虚,阴寒内盛脾胃虚寒,饮停上逆治法大建中气,温中散寒温中散寒,化饮降逆用药特点散寒止痛用干姜,降逆止呕用蜀椒, 补脾胃用人参、饴糖,作用较强散寒止痛用炮附子,降逆止呕用 半夏,温补脾胃用粳米、甘草、 大枣,作用较缓论述1、比拟大建中汤与附子粳米汤的病机,病症,治法,方药2、比拟风湿历节与寒湿历节的病机,病症,治法,方药风湿历节寒湿历节病机风寒湿痹阻日久,渐次化 热伤阴寒湿痹阻病症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 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 温欲吐关节剧痛,痛处不移,不 可屈伸治法祛风利湿,温经散寒,清 热养阴温经散寒,除湿宣痹方药组成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芍药、甘草、麻黄、 生姜、白术、知母、防风、附子乌头汤麻黄、芍药、黄黄、甘草、川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