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市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60286919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宝鸡市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陕西宝鸡市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宝鸡市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宝鸡市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陕西宝鸡市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第卷为阅读题,第卷为表达题。 2考生领到试卷后,须按规定在试卷上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 3所有答案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作答。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互联互通的时代,保持正义感将是一种考验。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兴起,改变着社会面貌。网购、共享经济之类且不去说,社会治理也在极大变化中。网上

2、时常洪波涌起,热点一个接一个,舆情一轮接一轮。在互联网的联结之下,人人都经受着考验。为这些“点”供热的人,时常会疲惫。 热点更替得越来越快,疲惫也就越来越深。在这个月的热点、舆情里放声呐喊的人,可能已不记得上个月、上半年或者更往前,曾为哪个热点呐喊,尽管当时可能和今天一样投入。再往后,有一天碰到新的,恍惚想起曾经遇过类似的,渐渐就没有当初的热力了。麻木,时常是疲惫的孪生姊妹。 这种状况,有首诗恰好可以形容:“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胸中万古刀”,并不是把刀,见不平而愤的正义感而已。天亮之后,“事随日生”,就是所谓“人间万事细如毛”。执着正义感的诗人见

3、不平而鸣,却又抵不过日升日落、日日因事而鸣的磨损。 诗人慨叹的,是面对彼伏此起的世事风波,保持长久正义感之难。诗作者刘叉,主要生活在唐代元和年间。对生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而言,这个问题只会更严峻。 过去的年代,我们能关注的,不过是近距离之事。但现在,我们关注的事件,已经和地理距离没有必然关系。天下都在掌上设备里,“人间万事细如毛”,在这个年代人们的视界里,早已是数量级的增长。“胸中万古刀”所要经受的磨损,也就更甚于前。 刘叉的偶书,偶然“预言”今天我们经历的一大考验。这个名字奇特的诗人,从诗到人,看起来似乎都算得上古典时代的“异类”。李商隐评价他“不在圣贤中庸之列”却“过人无限”。不合儒家

4、的“中庸”之道,却依旧被时人肯定为“过人无限”,可见这个诗人是真的过人。 他的过人处,大概就生发于对“胸中万古刀”有非常的执着吧。正义感是万古流传的,虽然慨叹“磨损”,却并不会轻易磨灭。同时代的诗人孟郊欣赏刘叉,刘叉则有答孟东野,似调侃,似自嘲,又似袒露坚定的意念:“酸寒孟夫子,苦爱老叉诗。生涩有百篇,谓是琼瑶辞。百篇非所长,忧来豁穷悲。唯有刚肠铁,百炼不柔亏” “唯有刚肠铁,百炼不柔亏”有这样的意念,哪里算“异类”?在诗歌的长河、时间的长河里,简直是再经典不过的一道指路光源。 持守正义感而力不竭,经世事沧桑百炼而不柔亏,当然并不是光靠喊就能做到的。刘叉在另一首诗(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里“解说

5、”了其中要点:“一条古时水,向我手心流。临行泻赠君,勿薄细碎仇。”友人姚秀才喜爱他的剑。他把剑送了,顺便写上一篇“使用说明”:这剑,就是从古到今那道不曾断的流水在偶书里,它是“胸中万古刀”的“刀”。要怎样保持它的锋芒,“百炼不柔亏”呢?请“勿薄细碎仇”不要把它用于细碎的私仇,磨损它万古的光芒。言外之意自在公义。 正是所谓“胸中万古刀”,“勿薄细碎仇”,“百炼炼不柔亏”。这副刚肠,或许是时间留给我们的那把经过考验的钥匙。 (摘编自吴画成不灭胸中万古刀)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移动互联网兴起后,使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大的改变,网上不断涌起洪波,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热点

6、。 B在互联互通的时代,热点更替得越来越快,当新的热点产生之后,人们就忘却了上一个热点。 C刘叉的偶书能够准确地“预言”当今我们经历的一大考验,堪称古典时代的“异类”,因此李商隐评价他“过人无限”。 D面对此起彼伏的世事风波,保持长久正义感很难,唐代有诗人对此产生慨叹,今天的我们感受会更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写了网购、共享经济、社会治理的巨大变化等,这些材料为互联网改变社会面貌提供了例证。 B文章引用刘叉的三首诗意在反复说明“磨损胸中万古刀”的原因,这也是从古到今人们很难执着正义感的原因。 C作者引用李商隐对刘叉的评价和孟郊对刘叉的欣赏,表现了刘叉

7、的过人之处,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文章层层递进,由互联网时代热点频发引出唐人诗句,指出勿在细碎的私仇上着意,方可让正义之刀闪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入互联网时代,在掌上设备里就可得知人间万事,且事件呈数量级增长。要想保持正义感,比从前更难。 B唐代诗人对“胸中万古刀”有非常的执着,认为正义感是万古流传的,虽然可以被磨损,但是不会被磨灭。 C刘叉名字奇特,从诗到人,似乎是古典时代的异类。其偶书可以说是对我们今天要经历的考验的“预言”。 D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刘叉的“不灭胸中万古刀”精神就像一道指路光源,激励人们保持对正义感的渴望并努力坚守。 (二)文学类文本阅

8、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车迷 陈国祥 张三不知道什么时候迷上车了。他不抽烟,不喝酒,甚至也不喜欢女人。他就喜欢车。他的酒柜里什么酒也没摆,琳琅满目的全是各种各样的车模。他出差买,出国买。一次出国在斯图加特他一掷千金买了全套的名车车模。他的包里不放香烟,但一定有一个精致的车模,随时把玩。 张三生在农村,小时候家里很穷,十三岁就没了父亲。张三读书很上进,考取了离家十多里地的高中。他上学全靠走路,他戏称自己的“11”号汽车风雨无阻。李四和张三是同班,骑着一辆28寸的“飞鸽”牌自行车,后座上载着个穿碎花裙子的女生。李四的车从张三身边飞啸而过,张三很是羡慕,倒不是羡慕

9、被风吹起的连衣裙,而是羡慕李四屁股底下的“飞鸽”。他想:有辆车,可以省多少时间啊 张三考取了H省工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他是他们村第一个大学生。李四毫无悬念地名落孙山,托人走关系进了东风汽配厂,先做工人,后来戴着蛤蟆镜做起了采购员,是W市最早的“有车族”。 张三大学毕业后,也回到了家乡,竟也分配在东风汽配厂,做技术员。老厂长看小伙子长得帅、人品好,又是大学毕业,没两年就调他到厂办当主任。镇党委周书记到工厂视察,觉得张三不错,就把他挖到了镇里,先是镇办公室主任,再后来是副镇长、镇长,再后来成了周书记的乘龙快婿。张三的老母亲坐着张三的桑塔纳回家,和张三说:“三儿,不能做对不起周书记的事啊,我们张家祖上

10、积德出了你这么个官,我这辈子都没想到还能坐上小轿车。” 东风汽配厂因为经营不善,最后只好改制给了李四。张三看着同学面上,也没少帮忙。李四人脉广,头脑活,东风厂到他手里居然办得风生水起,李四也成了W市的“功勋企业家”。李四为了感谢张三的帮助,十八般武艺用尽,可张三就是刀枪不入 李四知道张三喜欢汽车,一次开了辆崭新的帕萨特到张三家,对张三说:“堂堂镇长,你那破桑塔纳该换换了,我这辆车先借你开开。”说完把钥匙扔在张三家桌上就走了。张三夜不能寐,半夜悄悄地从妻子身旁偷偷起来溜到院子里,崭新的帕萨特在月光下闪着贼亮贼亮的光。张三打开车门,坐到真皮座椅上,开着窗,不知不觉在车里睡着了第二天早上,张三坚决地

11、把车还给了李四,因为他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的母亲哭着对他说:“三儿啊,你不能对不起周书记”。 张三有个女儿,认李四做干爹,其实也是平时开开玩笑的。张三女儿要结婚了,李四说:“我就不送钱了,我要送给干女儿一个礼物。”张三说:“什么礼物,不要买太贵的,我到时还不起。”李四说:“暂时保密。”张三女儿结婚的那天,李四的神秘礼物亮相了,竟是一辆红色的保时捷跑车,披红挂彩停在酒店门口,女儿喜欢得不得了,围着车转了好几圈。女儿受张三的影响,也是个车迷,什么豪车的名字型号都叫得出来,一直想要买辆保时捷,可惜张三手里没钱,只能看看家里酒柜里的车模。事情都到这地步了,张三也不好再说什么。他想,李四给干女儿的,

12、也是应该的,这人情慢慢还吧。 又过了三年,张三升任副市长的呼声越来越高。可就在这时,张三被“双规”了。全城震惊。原来是李四出了问题,把张三牵扯进来了。张三被移交法院起诉,张三的判决书很简单,就是收了李四一辆保时捷,判了四年零六个月。 张三被两名高他半个头的法警押上囚车,囚车风驰电掣地开走了。他突然想,他什么车模都有,就是没有囚车的车模,当然肯定也没有地方卖这个。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一开始描写张三不喜烟酒,唯独从学生时代起,就对各种车痴迷,以至后来不惜花钱购买名车车模,为后面的情节做铺垫。 B经商办厂相当精明、怀有利益相

13、求的李四,看准了张三身上的软肋,两度巧立名目,以名车投其所好,终于让刀枪不入的张三彻底就范。 C张三仕途通达,从东风汽配厂技术员到副镇长、镇长,是因为得到了周书记的提携,从他母亲反复强调“你不能又对不起周书记”可以看出。 D小说以小见大,巧妙构思,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叙述了张三和李四的命运浮沉,揭示了一个屡见不鲜的官场现象,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5小说以“车迷”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6小说以张三想到因车车车模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14、。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一)统等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 (二)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 (三)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四)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加快发展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湿地观光、冰雪海上运动、野生动物别养观赏等产业,积极开发观光农业、游悠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

15、服务。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 (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1月2日) 材料二: 临夏因毗邻大夏河得名。大夏河水哺育着这里的人们,但伴随经济社会发展,河流健康亮起“红灯”。 治理母亲河,临夏统筹设计。源头封山育林、围栏禁牧,实施生态修复。沿线区域综合治理,严禁“两高”企业,关停一批铁合金、制革洗毛企业。加大水源涵养区、城乡水源地和湿地的保护力度,打造大夏河三十里风情线,建设生态河廊。 治理母亲河,临夏责任明晰。现在不仅是河长在治河,不少村民、学生也一起加入护水行动。 治理母亲河,临夏依靠新技术。从河岸望去,河水流经14座

16、水力自控翻板闸坝,形成类似瀑布的连续景观水面。这种闸坝构思巧妙,不仅能挡能泄,解决了挡与泄之间的矛盾,还具有投资省、寿命长、工期短等特点,通过手机APP即可控制闸门开合度。闸坝建成后,河流恢复自净功能、景观功能,大夏河“垃圾带”摇身一变,成了风景带。 作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临夏提出生态战略:建设山水临夏、绿色临夏、美丽临夏,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山水生态为主的旅游产业井喷式发展。 治理后的大南岔河也变清了,周边的景区推出生态旅游,和政县形成“春赏花、夏游绿、秋观景、冬玩雪”的全季全域旅游格局。依托美丽乡村,农家乐办得风风火火,带动了农村就业,也促进了农副产品销售。

17、 好生态也是生产力。去年一年,临夏州旅游人数达1530万,同比增长41%;旅游收入67亿,同比增长42%,第三产业增速在全省领先。 黄土坡上点新绿,山河叠翠倍还人。临夏州不断兴起的绿色产业,构筑起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点燃当地摆脱贫困的新希望。 (摘自人民日报黄土坡点燃绿色希望(02月03日09版) 7下列对于文本中乡村生态环境的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乡村生态环境问题,曾经由于认识不够,管理不到位,过分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综合利用。 B现在,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充分认识到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加快了绿色产业建设。 C实践证明,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

18、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是可以兼顾,并且相互促进的。 D好生态也是生产力,这不仅是认识问题,同时也是实践问题,临夏市在农村建设中已经尝到了甜头。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对于农村良好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宏观的指导意见,侧重政策性;材料二报道了临夏市治理母亲河的举措和效果,侧重实践性。 B认识是实践的先导,主流媒体对国家政策和地方实践的宣传报道,有助于形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营造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舆论氛围 C“好生态也是生产力”是说,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不能直接增加农业收入,并且由于关停一些企业,会造成工业收入的减少。 D作为国

19、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临夏市在绿色产业实践中努力打造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使实施意见得到了很好的证明 E实施意见通过顶层设计,把临夏市的经验推广开来,对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 9怎样才能加快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仁愿,华州下邦人也。本名仁宣,以音类睿宗讳改焉。少有文武材干,累迁殿中侍御史。时有御史郭霸上表称则天是弥勒佛身,凤阁舍人张嘉福与洛州人王庆之等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皆请仁愿连名署表,仁愿正色拒之,甚为有识

20、所重。万岁通天二年,监察御史孙承景监清边军,战还,书战图以奏。每阵必画承景躬当矢石、先锋御贼之状,则天叹曰:“御史乃能尽诚如此!”擢拜右肃政台中丞,令仁愿叙录承景下立功人。仁愿未发都,先问承景对阵胜负之状。承景身实不行,问之皆不能对,又虚增功状。仁愿廷奏承景周上之罪,于是左迁崇仁令,擢仁愿为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三年,突厥入寇。朔方军管沙吒忠义为所败。诏仁愿摄御史大夫,代忠义统众。仁愿至军而贼众已退,乃蹑其后,夜掩大破之先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入寇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时突厥默啜尽众西击突骑施娑葛,仁愿请乘虚夺取漠南之地,于河北筑三受降城,首尾相应,以绝其

21、南寇之路。太子少师唐休璟以为两汉已来,皆北守黄河,今于寇境筑城,恐劳人费功,终为贼虏所有,建议以为不便。仁愿固请不已,中宗竞从之。仁愿在朔方,奏用监察御史张敬忠、何鸾、长安尉寇泚、鄂县尉王易从、始平主簿刘体微分判军事,太子文学柳彦昭为管记,义乌尉晁良贞为随机。敬忠等皆以文吏著称,多至大官,时称仁愿有知人之鉴。景龙二年,拜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累封韩国公。春还朝,秋复督军备边。中宗赋诗祖饯,赏赐不可胜纪。寻加镇军大将军。睿宗即位,以老致仕。开元二年卒,赠太子少傅,傅物二百段,命五品官一人为监护使。 (节选自旧唐书张仁愿传)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夜掩大破之先

22、/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入寇/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 B夜掩大破之/先/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人寇/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 C夜掩大破之/先/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入寇/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 D夜掩大破之先/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入寇/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讳即避讳,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避讳的一条

23、总原则。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属向帝王进言陈事的文书。“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中的“表”即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C祖是古代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祭路神后,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荆轲刺秦王中“至易水上,既祖,取道”也举行了这种仪式。 D五品即九品官阶的第五级。九品是中国古代官吏的等级。曹魏开始定官阶为九品,如相国为第一品,知县为第九品等。从第一品到第九品共九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仁愿守正不阿,忠于李唐。凤阁舍人张嘉福等人请求将武承嗣立为皇太子,并邀请张仁愿一起签名上表,遭到他严辞拒绝。 B张仁愿善于明察,坚持原则。监察

24、御史孙承景报告作战情况,受到武则天高度赞扬。张仁愿弹劾孙承景欺君犯上,结果孙承景被贬官。 C张仁愿作战勇敢,御敌有方。突厥入侵,张仁愿临危受命,大败敌军。并奏请乘机夺取漠南,修筑城堡,后因唐休璟的反对而作罢。 D张仁愿知人善任,唯才所宜。朔方任职期间,他奏请任用张敬忠、何鸾、寇流、王易从等人,这些人都著称于世,许多人做到高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承景身实不行,问之皆不能对,又虚增功状。 (2)朔方军总管沙吒忠义为贼愿摄御史大夫,代忠义统众。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调笑令(二首) 唐韦应物 (一) 胡马,胡马,远

25、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二) 河汉,河汉,晓挂秋城漫漫。愁人起望相思,江南塞北别离。离别,离别,河汉虽同路绝。 注释:胡马”,唐代为应战争需要,从西域引入了大批战马,以充军用。“跑”应读作平声(po),指用足蹄创地。“河汉”,即银河,又称天河。神话传说中讲到牵牛与织女两星陽着银河相望,一年一度通过鹤桥相会。 14对本诗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第一首通过对胡马的生活环境、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了胡马在天边的草原上威武豪迈的形象。 B“边草无穷日暮”此句点出时间,与前面的写景融成一体,境界阒寂苍凉,辽阔壮阔。 C第二首把离恨的长久与空

26、间的无限连接起来,表现别后相思之深,相逢无望之恨。 D韦应物这两首词既在写边塞,也在写征人,从正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格婉约。 E这两首词通篇采用二字句和六字句,都为双音节,六七两句重复,使感情表达自然而有韵味。 15这两首诗歌在写作手法和写作内容上有什么不同?请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三句回忆宋文帝刘义隆仓促北伐所导致的惨痛失败,提醒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先叙述自己的布衣身份和所受先帝之殊遇,后用对偶句式,以“,”两句写自己临危受命、勇于担当。 第卷表达

27、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他思维敏捷,记忆力惊人,讲述中将福山、克拉克等经济、历史学家的论述观点信手拈来,这让台下众多企业家惊叹不已。 在白驹过隙的都市街头,行色匆匆的人们随时都能精准找到最近位置的旅馆、小吃店、共享单车,“出门一时难”已成为过去。 无论是田间村庄,还是山川河流,在画家们的笔下,都化作缱绻的乡愁、徜徉的思绪,带着人们来到这美轮美奂的深秋。 甘庙村位于大山之中,这里物产丰富、钟灵毓秀,尤其在文化方面,这里不仅有动人的传说,还有丰富的文化遗存,可以说是大山里的文化中心。 广大网民还需警惕“双11”之后可能接踵而至的网络

28、诈骗,这些诈骗手段往往会在消费者购物后放松警惕时趁虚而入,骗取账号密码和钱财。 唐代诗人韦应物、张籍、贾岛等人都曾在蜀道流连忘返,留下了蔚为大观的蜀道诗歌,这是灿烂悠久的中国诗歌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ABC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产品研发阶段,通家汽车坚持打造“军工品质,绿色智能”的高品质,严格执行军工标准,保证了产品的高质量及高安全性能。 B自从景德镇在三国、两晋时期制造青瓷的技艺更加成熟以后,引起了历代朝廷的重视,南朝陈至德年间,朝廷曾钦命烧制陶瓷,此后历代皆命制瓷进御。 C茯茶镇的建立带动了消费者对茯茶的认知,而那年花开月正圆将茯茶的历史文化高效大范围传播,加

29、速了泾阳茯茶走向全国。 D在传统文化偏见的引导下,我们对于文化的认同常常局限于文化名人、文化习作,而忽略了我们自己本身其实也无时无地处身于文化之中。 19下列各句中,名句运用表达不准确的一句是(3分) A“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世界各国要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B面对那些过往,他总是叹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从前的一切深深地刻在他的心上,难以忘怀,但过去的再也不会回来。 C我们不能被一时的困难挫折吓倒,“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只要我们苦战攻关,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东山再起。 D50年来,中法历代领导人以登高望

30、远的战略眼光,“不畏浮云遮望眼”,坚持不懈进行着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探索和实践。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常常,我们的情感全部凝聚在夺眶而出的泪水之中。“梨花一枝春带雨”,马嵬坡前一行清泪生生摄人魂魄,善睐明眸,若有雾气朦胧,便是幽潭一碧的美丽和诱惑,风流无限。而男人习惯于把眼泪藏在心底,让它在血液里流动,正所谓。其实,男人也不必这么矜持。敢笑敢哭,是真性情,无论男人还是女人。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去年我院新生军训期间天气睛好,实弹专项训练时

31、间充足,学生实弹射击均取得较好成绩。保证足够的训练时间一定会取得好的射击成绩。今年受天气影响,训练时间较短,这势必严重影响学生的射击成绩。如果延长训练时间,学生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鉴于此,特请求基地廷长本届新生实弹专项训练时间。 延长训练时间,学生不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2月16日凌晨,安徽六安市裕安区外科医生方培虎,在值班室内猝死,年仅31岁。他有着和绝大多数医生类似的经历:连轴转,又忙又累,积劳成疾。此事当时没有引起什么关注,一个多月后,当地区卫计委做出了关于在全区医疗卫生系统开展向方培虎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倡议系统医

32、务工作者学习方培虎忠于职守、舍己为人、救死扶伤、铁肩担道义的精神,不料却在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网友纷纷发问:学什么?学习如何更好地猝死在岗位上吗?很多医生表示,不学,要体面而有尊严的活着!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的抄袭,不少于800字。 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3分)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和句见逻辑关系的能力。A“使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大的改变”,原文第1段是“改变着社会面貌”,扩大了原文的范围。B“人们忘却了一个热点”原文为“人们可能已经不记得上个月为哪个热点呐喊”。C强加因果。李商隐评价他“过人无限”,是因为他对“胸中万谷刀”非常执着,虽然慨叹“磨损,却并不会轻易磨损”。 2(3分)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其论证结构的的理解、归纳能力。B项“这也是从古到今人们很难执着正义感的原因”属于无中生有。 3(3分)B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B项“唐朝诗人”扩大了范围,“认为正义感是万古流传的”是作者的观点。 (二)文学类文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