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下册.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6028632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三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州三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州三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三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一下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福州三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下册福州三校联盟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人:连江文笔中学郑秋芳审核人:永泰城关中学侯爱静 命题内容: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客观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主观题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语基、语用选择题(6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懵懂(mng)敕造(l)悚然(sng)形骸(hi) B.间或(jin)鱼凫(f)栈道(zhn)青冢(zhng) C.憔悴(cu)商贾(ji)琴弦(xun)狗

2、彘(zh) D.庠序(yng)跬步(ku)鞭笞(ti)膏腴(y)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B.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弩马十驾,功在不舍。 C.斩木为兵,揭杆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D.彼童子之师,受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五一期间,福州三坊七巷到处是游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非凡。 B李老师不仅精通数学,还是个计算机专家,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学生要虚心向他求教,不耻下问。 C传统节日是一种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

3、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D虽然计算机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 B.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时光的流逝不能让我淡忘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日久弥坚。 D.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

4、合理性的反省。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留守儿童的命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_,_,_,_,_,_。农村孩子“被留守”的个人命运,其实正是农村被甩脱的时代命运。 很多时候,“留守”实际就是“被甩脱”农村为了追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而是这个时代轰隆隆的列车正在无情地甩下农村不是父母甩下了他们 又无奈地甩下了他们的孩子客观地说,“留守”还是比较中性、温婉的说法 ABCD 6.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陈言务去”的口号,苏轼称其“文起八代之衰”。 B

5、“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陟”“致仕”必是贬官,降职。 C杜工部集(杜甫)以官爵命名,范文正公集(范仲淹)以谥号命名,贾长沙集(贾谊)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D海明威是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小说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桑地亚哥是位“背运”的老人,在遭遇挫折时却有着永不言败的精神。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3题,每题3分,共9分) 传统工艺及其器具产品历来是用与美的完美结合典范,凝结着人类自身的生活智慧,线条优雅、纹样工整、器形端庄、功能适度、取材天然。工艺本身的造物之美以及器具所折射出的文化传承肌理,历时久远却仍能让人闻其芳香,充满

6、着浓郁的生活情趣,这一鲜明的特性到了当下,却恰恰成了一把双刃剑,既是优势也是劣势,并且极大地制约了传统工艺的发展。 传统工艺多采用一些纯天然的材质进行手工制作,不管是编扎工艺所用的草、竹、藤,还是雕刻工艺所用的玉石、原木,从产品个体而言都非常绿色环保,生产过程以及消费过程也很少产生污染。但从大的生态环境发展以及传统工艺可持续发展角度着眼,不断地索取以及依赖天然材质,不仅是对自然界的一种极大破坏,同时也给传统工艺的发展留下了隐患。一旦资源耗尽枯竭,传统工艺也就失去了其生存最基本的基础环境,发展与传承就捉襟见肘,工艺衰退也就不可避免。 传统工艺素以制作精美细致著称,故而技艺较为繁琐堆砌,很多传世的

7、传统工艺品有着现代人难以想象的美,这是古人对日用器具的品质追求以及其审美特性的一种极大表现,也因此吸引了很大一部分人的目光。可是也不难发现,传统工艺背后所隐藏的精雕细琢的艺术追求固然令人赞叹与欣赏,但从根本上说这一审美特性在现代生活中已经缺乏根基,因其与现代人追求简约的审美情趣与需求完全相悖,市场低迷在所难免。 此外,传统工艺传承方式中占很大一部分比例的是口口相传的师徒制,技师与传人之间的面对面长时间授艺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技艺传承的完整性,但这种传承方式也相对脆弱,极易出现人才断层与流失,使得传统工艺的发展潜藏了极大的不稳定性。在没有大工业生产普及、也没有那么多外在从业诱惑的年代,经年累月的从业

8、训练可以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工艺传人,但到了现代,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核算直接导致传统工艺后继乏人,面临“人在技在,人亡艺绝”的困境,传承之路越走越窄。 因此,传统工艺传承,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如何深入挖掘现代生活需求,通过要素整合创新提供更合理有用的产品,使传统工艺借由这些产品重新走进并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成为其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 (摘编自梁玲琳、朱麒宇再论中国传统工艺传承中的要素整合创新)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工艺品将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这一鲜明的特性既是优势也是劣势。 B.依赖天然的材质,使得传统工艺的发展与传承捉襟

9、见肘,进而导致工艺衰退。 C.精雕细琢是传统工艺的艺术追求,但这种审美特性与现代人的追求相去甚远。 D.师徒制曾是传统工艺传承的主要方式,但这种方式在现代社会却陷入了绝境。 8.下列对原文论述方面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材质特性、审美特性、传承特性等三个角度阐述传统工艺的发展问题。 B.文章综合运用了分点阐述与辩证说理的方法,但没有列举典型事例进行论证。 C.文章在论述中先阐述了传统工艺的优点,然后再揭示出这些优点背后的隐忧。 D.文章针对传统工艺存在的问题,先总后分,逐层分析,最后提出总体解决方案。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自然资源不会

10、耗尽枯竭,传统工艺的发展与传承问题就可以不用担心。 B.产品是传统工艺的最终承载者,它可以带着传统工艺重新走进现代人生活。 C.只有顺应上时代需求,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才是真正的文化传承。 D.制约传统工艺传承的因素有很多,围绕工艺本身特性进行分析只是一种视角。 三、文言文阅读(31分) (一)课内文言基础知识(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0.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B金就砺则利 C合从缔交D传道受业解惑也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全对的一组是(2分) A劝学(劝说)博学(广泛)B闻者彰(表彰)开关延敌(迎战) C河内凶(荒年)王无罪岁(年成)D吾

11、师道也(学习)六艺经传(传记) 12.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一项是(2分) A可以无饥矣请以战喻B非抗于九国之师余威震于殊俗 C弃甲曳兵而走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D风雨兴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3.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2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吾从而师之 A全都相同B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不相同D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1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2分)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吾师道也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5.下列

12、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A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申之以孝悌之义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19题。(19分)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而行

13、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

14、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山且,必究知之。 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

15、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

16、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大将张献甫在樊泽将要取代贾耽为帅这件事上,心存不服。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并带走了张献甫,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B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他不随意评价别人;而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有采纳手下让他们住在城外的建议,而是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 C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

17、道理,但没有采纳。 D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2)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四、古诗词鉴赏(6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20.(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

18、景象?有什么寓意?(3分)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12分)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急流和瀑布飞泻,发出巨大声响的诗句是:_, _。 (2)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他的登高诗对此有直接描述,诗句是: _,_。 (3)琵琶行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_,_。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 (5)韩愈师说中的“_,_”与荀子劝学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同,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

19、的观点。 (6)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一句印证了这句话。 (7)过秦论中贾谊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_。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下雪了白云朵 那天,雨整整下了一天。 在车棚里把自己全副武装好,从头到脚,最后穿上雨披,打上大灯,跟往常一样骑着助动车回家。 那天的雨总觉得不对劲,不干脆,忽忽悠悠,迟迟疑疑,而且有膨胀感,几滴雨打在自己的脸上,有点生生的刺痛。耳朵里听见有行人在说雨夹雪,我才如梦初醒。在这个城市里,雨是习惯的,然而雪的突然造访却总让人措手不及。也不知怎么回事,寒冷一下子散了,身体一下子兴奋起来,鼻子也发酸起来。 把助动车停在乐购的停车场上,然后上二楼超市。

20、 八两芝麻、半斤红豆、半斤黑豆、半斤薏米,两大袋,可以吃上半个月的,再跑到爱森的小排处挑了一些小排,然后便大声喊:“爱森爱森!”爱森肉品的小伙子就应声而来:“来喽!”我便笑了起来。小伙子很清秀,爱笑。“大姐买啥?”我把小排扔给他,我说挑好了,称一下。我说你刚才哪去了,他说吃饭去了,怕我不信,嘴还吧嗒吧嗒咀嚼了几下。我笑了起来。小伙子给我称好,问我还要什么,我说那就帮我割点腿肉吧,总觉得该包一次元宵吃,青菜肉糜馅的,家里还有半包糯米粉。小伙子帮我切了一块肉,去皮。我说帮我洗干净一些,搅碎。小伙子应着,把肉洗净再在碎肉机里给我处理好。小伙子把肉交到我手里,问我,大姐带伞了吗?外面下雪了。我说我带雨

21、披了,下雪了,呵呵。 我推着购物车,离开了肉摊。回头看了看小伙子。小伙子年轻的身影在自己的视线里忙碌着。看上去很快乐。下雪了。想起他说这一句时的快乐劲。 下雪了。这三个字极有一种奔走相告的意味。雪在上海是受宠的。下雪的日子,心会莫名地雀跃,很想把这个喜讯告诉和自己生活相关的人。 我该告诉谁? 一时想起,我不知该向谁说下雪了这三个字,除了跟卖肉的小伙子像对台词一样对过外。 我推着购物车一下子无所适从起来,不知接下来要买什么东西,酸奶还是可爱多垃圾袋抑或枸杞,酸奶太冷,算了;垃圾袋好像家里还有二卷;枸杞也算了,乐购的枸杞比欧尚的差,反正家里还有小半包。还是把购物车推到结账处吧。 商场里突然传来熟悉

22、的歌声“不在乎你心里还有谁,请让我给你安慰”。驻足,一瞬间心被什么触碰了,认真地听,“走过千山万水,在我,心里你永远那么美”。这时我不能确定是哪首歌,心微微发疼,我知道这肯定是哪首我喜欢过的老歌。“我的爱如潮水将我向你推”,如梦初醒,是张信哲,情歌王子的经典老歌。原来以为自己已锤炼得相当麻木不仁了,无须任何风花雪月浸润了的心,却原来还会为一首老歌几欲落泪。我逃也似的把购物车推向结账处。 这时候,雪下得大一些了,可以用纷纷扬扬来形容了。马路上的行人和车辆看上去都像在奔走相告,我在心里一再地说着“下雪了”这三个字,配合着这车流人流。路灯下有一个撑着伞的行人跑了起来,也许他要赶紧着告诉家里的妻子和孩

23、子,告诉她们外面下雪了。 红灯,我停下了助动车,手摸向雨披下的大衣袋。 我的手机已长期处于冰冻状态,平时最烦别人给我短信打我手机,当然,我是不轻易发人短信打人手机的,总觉得那些虚浮的东西对生活一点作用也没有。终于手在大衣口袋里放开。 车开近一家咖啡店,店门前两棵铁树的叶片上已有了薄薄的一层雪花,看门的中年人穿着军大衣,笼着手,抬头望着店前的路灯,我也抬眼望向路灯,只见成群成群的雪花像飞蛾一样扑向路灯光,延绵不绝又奋不顾身的样子,鼻子又酸了,我把车停在看门人的脚跟前,我对他说,下雪了。他突兀地望向我,继而对我笑了起来,对我说,下雪了。 回到家,我把家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把窗帘一扇扇拉开,从这个房间

24、跑向另一个房间,嘴里说着下雪了,像是通知家里人一样。我把脸贴在窗前,看窗外的雪如何纷纷扬扬地下。 楼下,有一个熟悉的影子站着,撑着伞,雪在伞上已积了薄薄的一层。恰在那时,我书桌上的手机振动起来。我回头,去拿手机。 “下雪了!”手机里的声音。 我跑向窗边,一个背影,在雪地上留下一溜脚印。 (选自百花园2014年第12期,有删节) 22.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叙述“我”去超市购物与小伙子交谈、听到熟悉的歌声被感动等情节,以琐细的生活片段展现现代都市温馨的一面。 B小说以“下雪了”为题,却从下雨落笔,写雨的绵延刺冷,与下文写雪的突然造访形成对比,欲扬先

25、抑,突出天气的变化引发人心情的改变。 C小说结尾写“我”透过窗户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或许就是他拨通了“我”的电话给“我”问候。实中有虚,意味深长,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D小说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情节跌宕起伏,语言质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E“下雪”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在文中也有其特殊的意蕴:下雪了,天寒地冻,人们都需要温暖,暗示了现实社会中人们内心的孤寂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23.“下雪了。这三个字极有一种奔走相告的意味。”结合全文,理解这句话包含的意味。(4分) 24.小说中的“我”有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结合全文内容具体分析。(5分) 七、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

26、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清晨,一只山羊在栅栏外徘徊,它想吃栅栏里的白菜,可是怎么也进不去。过了一会儿,太阳升起来了。山羊发现自己的影子被太阳拖得很长很长。 “我如此高大,一定能吃到树上鲜美的果子,吃不吃白菜又有什么关系呢?”它乐呵呵地对自己说。 于是,山羊朝着远处的果园飞奔而去。到达果园时,已是正午,山羊发现自己的影子变成很小的一团。山羊慨叹道:“唉,原来我这么矮小,肯定吃不到树上的果子,我还是回去吃白菜好了!”于是。它不悦地折身往回跑。 来到栅栏旁边时。太阳已经偏西。它的影子重新变得很长很长。“我干嘛非要回来呢?凭我这么大的个子,吃树上的果子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山羊开始懊恼起来

27、。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福州三校联盟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1.B(A.敕ch;C.弦xin,贾g;D.庠xing,笞ch) 2.A(B驽马十驾;C揭竿为旗;D授之书) 3.C(A.不绝如缕:如同只有一根细线连着,几乎要断,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语境不符。B.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使用对象有误。C.格格不入:有抵触,不相投和。使用正确。D.一挥而就:一挥笔就完成了;形容诗文、书画很快就写好画好了。应改为“一蹴而就”。) 4.D(A.句子杂糅。“应着力于中小

28、学就要抓紧抓好”中,去掉“应着力于”或“就要抓紧抓好”B.搭配不当,应在“快乐的人性化服务”加上“提供”。C.语义重复,去掉“愈发”。) 5D(本段文字叙述的主题是“留守”,依据叙述主题一致的原则,第一个横线处应该选择句或句。句“被甩脱”引出下文,且句“还是”与句“实际”之间有明显的逻辑先后关系,故句应紧接首句。由关联词“不是而是”可知,两句应连接在一起。句“农村”承接句,句与句存在因果关系。故正确顺序应为) 6.B(“陟”指升官,“致仕”指退休A.C.D三项表述正确无误。故选B。) 二、7.【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答案是C。文章第一段中“这一鲜明的特性”指的是“

29、工艺本身的造物之美以及器具所折射出的文化传承肌理”,而非“传统工艺品将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因此A项错误。第二段中说的是“一旦资源耗尽枯竭”而B选项将未然当作已然。D选项错在“陷入了绝境”,与原文“面临困境”在程度上大不相同。原文第三段中“这一审美特性在现代生活中已经缺乏根基,因其与现代人追求简约的审美情趣与需求完全相悖”与C项“但这种审美特性与现代人的追求相去甚远”的表述吻合,故而选C。 8.【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对原文论述特点不正确的一项,答案是D。选文是围绕“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而非“针对传统工艺存在的问题”,属于论题错误。故D项错误,是本题答案

30、。 9.【参考答案】A【解析】B项是对原文主旨的合理推断,原文解析了传统工艺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目的就在于“通过要素整合创新提供更合理有用的产品”,“使传统工艺借由这些产品重新走进并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因此“产品是传统工艺的最终承载者”和“产品可以带着传统工艺重新走进现代人生活”都是正确的表述。C项是根据原文多处论述及主旨做出的推断,如原文认为“精雕细琢”的审美特性与“现代人追求简约的审美情趣与需求完全相悖,市场低迷在所难免。”由此可以推断,为了活跃市场,传统技艺应当根据现代人的需求进行调整或改革;再如原文认为“口口相传的师徒制”会使得“传承之路越走越窄”,由此可以推断授艺方式应当考虑现代社会

31、的“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核算”。这些都是“顺应时代需求”,“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表现,目的在于让传统工艺得到继续发展,“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故C项正确。D项是根据原文论述的视角做出的推断,原文从传统工艺的材质特性、审美特性、传承特性等角度来论述传统工艺传承的制约因素,但传统工艺传承还可能会受到从业规模、社会变革、市场竞争、政策倾向等工艺自身特性之外的因素制约,视角还可以有很多,故D项正确。选文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传统工艺的发展与传承问题,对传统工艺所依赖的自然资源是否耗尽枯竭的担忧,只是角度之一,不能排除其他的隐患,比如人的因素,故A项错误,是本题答案。 三、10.B(A.“涂

32、”通“途”;C.“从”通“纵”;D.“受”通“授”。) 11.C(A劝,劝勉;B彰,清楚;D传,给经文作注释的文字。) 12.D(A以:凭借/用、拿。B于:和、跟、同/在。C而:表修饰/表转折。D焉:均作兼词,“于此”。) 13.C【解析】学者:求学的人;所以:用来的;众人:一般的人;小学:小的方面学习;不必:不一定;从而:从是跟从,而是连词。 14.A(B.上:名作状,向上。C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D衣: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15.C(例句:状语后置句。A.省略句、定语后置句;B.定语后置句;C.状语后置句;D.宾语前置句。) 16D【解析】“急诏至”的意思是紧急诏书来到,是一个完整意思,不可分割;“以泽代耽”的意思是让樊泽代替贾耽,结构对应,且含有人名,不可分割;“见代”中“见”的意思相当于“我”,所以不能与“吾”划分在一起,据此排除ABC,答案为D。(3分) 17C【解析】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3分) 18D【解析】不是别人来向他请教,而是他向别人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