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上册.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6028077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上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上册林芝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以前我们的文化是以大为特征、以大来标榜的。我们创造了大城市、大工厂、大烟囱、大流水线、大广场、大厦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忍受大污染、大拥

2、堵等等。可以说,对于“大”的迷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问题的症结所在。与此同时,信息社会的来临却让我们发现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首先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时代,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随着这种技术向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其他领域的渗透,我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其实是一种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微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微”已成为时代文化关键词。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媒体、微广告、微支付、微信用、微管理、微投资、微生活所有这些以动态化、碎片化、零散化、即时化、去

3、中心化为特征的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乃至经济活动形态、日常生活形态,已经在潜移默化间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时代。 站在这个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高度看,“微文化”透露出转型的信息。“微”不仅是一种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更标志着我们这个时代的转型。在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微技术使得真正的“草根”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微时代的经济更加尊重每一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它提供的服务更加体贴入微。“微时代的文化”众声喧哗,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由于低门槛和便捷性所带来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此外,它还打破了传统广播、电视等信息单向流动的特点,

4、打破了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界限,实现了信息的充分交流、互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微文化也是一种充满青春朝气的生动活泼的文化。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时代,微文化已经成为青年的天堂,青年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 当然,微时代并不是一个新的乌托邦,微文化也绝非完美无缺。微技术在方便信息发布的同时,也制造出大量的信息垃圾、瞬间信息,并使谣言的传播更加容易。它在扩大信息交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的同时,也造成了人际交往的部落化、江湖化和小圈子化,使得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大规模的社会共识的达成变得更加困难。最后,被消费主义裹挟的微生活可能使我们过度迷恋私人

5、生活中的“小物件”“小玩意”,从而丧失了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责任、理想、视野和胸怀。 所有由“微”带来的这一切,都为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他们面临新的挑战。只有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充分肯定它们的积极意义,同时充分警惕其消极后果,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才能更加有效,我们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才能与时俱进。 (摘编自陶东风微文化需大关注)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前我们的文化以大为特征,该特征导致了许多现代问题的出现,而信息社会向我们展示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 B“微时代”出现了一些新兴的传播方式、文化形态、经济活动形态和日常生

6、活形态,它们具有动态化、去中心化等诸多特征。 C“微”是一种传播技术和方式,也是一种文化理想和审美理想,让文化透露出这个时代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性转型的信息。 D微文化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需正确面对,既要肯定其积极意义,又要警惕其消极后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微文化发展更为迅猛,同时深入影响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让人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的优点。 B微文化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真正的“草根”借助微技术更加便捷地参与社会,是微时代权利更加分散的表现。 C微文化重要特征之一是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

7、主性,特征之二是实现了信息的充分交流、互动和对话,建构了一个新型的公共空间。 D微文化可以扩大信息的交流,拒绝信息自上而下灌输,但同时也有负面效应,它使我们达成大规模的社会整合和社会共识变得更加困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可以让人们体验到其所代表的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 B青年能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是因为微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异,青年人能更快地接受和适应。 C人际交往小圈子化,大规模的社会共识难以达成,公民丧失了应具备的责任和胸怀,这些都是微时代产生的“不完美”。 D如果

8、想让我们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更加有效,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与时俱进,就要充分认识微时代微文化的特征,认清其优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秋夜 于德北 那年深秋,佳卫突然打电话给我。 他说:“我们去郊外旅行吧。” 对于他的提议我当然高兴,可也颇为犹豫,因为深秋这个季节实在不适合去郊外旅行。 在北方,这个季节早晚已经有霜了。 但佳卫坚持。 我说:“这回怎么有时间了?” 电话那端,他只是笑,没有回答。 我们所说的郊外叫土门岭,是个半丘陵地区。我们认识住在那里的一位农民诗人,我们特别想吃他家的豆饭,烀土豆,炸辣椒酱,萝卜大葱白菜心儿。我们给农民诗

9、人打电话,说我们要去。他当然高兴极了,早早地站在村口接我们。 那一天,我,佳卫,农民诗人他叫老李,我们都是兴奋的。 在这样一个以赚钱为荣的社会里,三个早已告别了蔷薇花一样的青春岁月的典型意义上的中年人,还能围着热炕头,围着小饭桌,热情奔放地背诵阿赫玛托娃、普希金,背诵叶芝、雪莱、泰戈尔,实在是不容易了。 让我奇怪又高兴的是,那一天,佳卫喝了不少酒。 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从来不喝酒的。 就这样,天不知不觉地黑了。 正在酒兴上的老李突然说:“我们去点篝火吧!” “好啊!好啊!”我欣然同意。 篝火就架在老李家的地里。 庄稼已经收回仓了,秸秆还没有拉走,一捆一捆地横在田垄上,月光清清地洒下来,大地一片银

10、白。我们把干透的秸秆支在壕坝上,欢呼着,跳跃着,孩子似的把它们点燃。 篝火燃起来了,把我们的脸映得又红又亮。 “我们接着背诗吧。”佳卫说。 受到篝火的感染,我们诗兴大发。 我先来。 我背诵的是英国诗人魏尔伦的三年以后。 接着是老李。 他背诵的是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在路易斯安娜我看见一株活着的橡树正在生长。 接着是佳卫。 他背诵的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致大海。 “再见吧,大海!你壮观的美色,将永远不会被我遗忘;我将久久地、久久地听着,你黄昏时分的轰响。心里充满了你,我将要把,你的山岩,你的港湾,你的光和影,你的流花的喋喋,带到森林,带到寂静的荒原。” 在抖动的火光中,我看见佳卫的脸上滑过一串晶莹的泪花。

11、 他喃喃地说:“我是那么恨火,可现在我突然发现,我又那么爱它!” 补记: 佳卫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他是一位诗人,发表过很多美丽的诗章。除了诗人的桂冠,他还是我们这个城市一个区的消防中队的中队长。我所说的那年秋夜,他已经复员了,离开了他热爱的工作。我永远忘不了他,忘不了那年秋夜他脸上的泪水因为,就在事隔不久的一场救火战斗中,他牺牲了。他已经复员了,完全可以远离火场,可他像一只美丽的飞蛾一样,最终融化在让他恨、让他爱的烈火中。 他不是飞蛾,而是凤凰,我相信,他涅槃了! 老李还在土门岭种地,前不久,他来电话,对我说:“又秋收了,要是佳卫活着就好了,我们又可以去点篝火了。” 听了他的话,我哭了。 4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佳卫突然打电话给我,要我一起去郊外旅行,我颇为犹豫;但在佳卫的坚持下,我只好勉强同意。 B喝酒、点篝火、背诵诗歌的情节在小说中占了很重份量,具有重要作用,凸显出生活和人生可以产生诗歌的深意。 C小说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结构形式,这是因为小说内容主要是背诵诗,而诗是分行的,二者一致。 D文末的“补记”在小说主体之外补充叙述,解答了主体部分的悬疑,使佳卫的性格完整丰满。 5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他不是飞蛾,而是凤凰,我相信,他涅槃了! 6如何评价小说中的佳卫这一人物形象,他在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请结合小说内容及生活实际进行简

13、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

14、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

15、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妹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妹,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

16、,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

17、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 材料三: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妹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

18、,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

19、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B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

20、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妹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 D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概括,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 A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 B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 C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

21、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D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三则材料最后一段的抒情性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E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9“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杜杞,字伟长。父镐,荫补将作监主簿,知建阳县。强敏有才。闽俗,老而生子辄不举。杞使五保相察,犯者得重罪。累迁尚书虞部

22、员外郎、知横州。时安化蛮寇边,杀知宜州王世宁,出兵讨之。杞言:“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改通判真州,徙知解州。盗起京西,掠商、邓、均、房,焚光化军,署其旧职,兼京西转运、按察使。居数月,贼平。 会广西区希范诱白崖山蛮蒙赶反,有众数千,袭破环州、带溪普义镇宁砦,岭外骚然。擢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广南西路转运按察安抚使。行次真州,先遣急递以书谕蛮,听其自新。次宜州,蛮无至者。杞得州校,出狱囚,脱其械,使入洞说贼,不听。乃勒兵攻破白崖、黄坭、九居山砦及五峒,焚毁积聚,斩首百余级,复环

23、州。贼散走,希范走荔波洞,杞遣使诱之,赶来降。杞谓将佐曰:“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乃击牛马,为曼陀罗酒,大会环州,伏兵发,诛七十余人。后三日,又得希范,醢之以遗诸蛮,因老病而释者,才百余人。御史梅挚劾杞杀降失信,诏戒谕之,为两浙转运使。明年,徙河北,拜天章阁待制、环庆路经略右安抚使、知庆州。杞上言:“杀降者臣也,得罪不敢辞。将吏劳未录,臣未敢受命。”因为行赏。蕃酋率众千余内附,夏人以兵索酋而劫边户,掠马牛,有诏责杞。杞言:“彼违誓举兵,酋不可与。”因移檄夏人,不偿所掠,则酋不可得,既而兵亦罢去。 杞性强记,博览书传,通阴阳数术之学,自言吾年四十六死矣。一日据厕

24、,见希范与赶在前诉冤,叱曰:“尔狂僭叛命,法当诛,尚敢诉邪!”未几卒。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节)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B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C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D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 11下列对原文加点词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补

25、,也称奏荫、补荫、恩荫等,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有功而取得做官的权利。 B“署”表示暂代官职,在文言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权等。 C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官位前加“右”比加“左”的地位高。 D夏,宋朝的藩属党项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杞聪敏有才,长于地方治理。担任建阳知县时,针对当地的不良风俗,他让五户相保互相监视,并规定若再发生便处以重罪。 B杜杞足智多谋,战功赫赫。他先后镇压多地叛乱,善于与西夏周旋。围剿区希范、蒙赶时,先劝降,后进攻,最终迫使区希范、蒙赶投降并将其杀害。 C杜杞

26、性格倔强,敢于坚持原则。蕃人首领率众降宋,夏派兵索要那位首领,乘机抢劫边民,朝廷下诏责备杜杞。杜杞坚持原则,不交回抢走的财物,则得不到酋长。 D杜杞博闻强识,通晓阴阳术数。他能算出自己四十六岁就死。一天上厕所时,见被他残杀的区希范和蒙赶在面前诉说冤枉,就严词斥责,不久去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行次真州,先遣急递以书谕蛮,听其自新。 (2)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14-15题。 虎丘题壁 陈恭尹 虎迹苍茫霸业沉,古时山色尚阴阴。 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 南国干戈征

27、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 市中亦有吹篪客,乞食吴门秋又深。 【注】虎丘,苏州名胜,相传内有春秋时吴王阖闾墓。陈恭尹,清代诗人。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后兵败殉国,陈恭尹只身逃脱。吹篪(chi二声)客,指伍子胥。春秋时,伍子胥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逃往吴国,吹篪乞食,后为吴国重臣,借吴兵力,雪耻家仇。 14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题壁诗是诗人在墙壁上题写的诗歌,苏轼题西林壁、谭嗣同狱中题壁都是题壁诗。 B起句写吴王霸业成空的史实,“古时山色”四字暗含着江山未改、人事已非的深沉感慨。 C颔联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像苏州城这样的繁华之地,已是月楼笛声的声色之境,怎不叫

28、人感慨。 D颔联拓展空间,由虎丘而至整个江南,千家笛声与万里砧声相合,虚实相生,意境阔大。 E颈联以“征士泪”对“美人心”,将士出生入死,闺中美人却不知亡国之恨,犹自做着女红。 1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诗蜀相的尾联,请和虎丘题壁的尾联进行比较,说说这两首诗的尾联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及表现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横线部分。 (1)雁门太守行中运用典故写守将曾受皇帝厚遇,临危时誓死相报,英勇赴战的诗句是:_,_。 (2)有一种品质叫无私,有一种情感叫无悔,把它化作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那便是:_,_。 (3)古人言雨必愁,但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元外

29、“_”,把雨写得细腻而又滋润 第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辽宁抚顺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受灾严重;全省人民毁家纾难,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浓浓乡情给灾区人民带来无限温暖和抚慰。 他本来只想拍一部短片,回来发现题材太过庞大,于是改弦更张,拍了一部长片。 东巴文字与中原汉字源头之一的甲骨文可谓各有千秋,尽管我们无法证明其同源,但却关系密切。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遭遇罕见干旱,洛杉矶市独树一帜,往水库里投放了近1亿个塑料球,以期高效节水,这种塑料球能有效阻止湖水蒸发。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大学演讲时说,中哈两国是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两国人

30、民要坚持世代友好,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 真实的情感最能在简朴的生活中流露出来。因为锦衣玉食,味浓,人心易贪恋而忘情;箪食豆羹,味淡,人心不生执着反易流露。 ABC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记者来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这里正在展出“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向人们诉说着那一段红色记忆,吟唱着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英雄乐曲。 B古镇的形成不仅具有其独特的历史功能,如商贸、交通、边防等,而且其大量的传统建筑也与当地的地形地貌相融合,构成了古镇别具一格的景观。 C基于量子信息技术推动科学和社会取得革命性进步的巨大前景这一依据,专家认为,“量子技术在

31、21世纪的重要性可与20世纪的曼哈顿计划相比,可能像曼哈顿计划造出原子弹那样改变世界的格局”。 D本次研讨会共收到中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专家学者的文章83篇,内容涉及“汉语言文学及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国文化教育研究”“中国及海外华人的社会”等。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弃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种观念是不对的。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逐渐开始从生命意义上来认识围棋的价值,_。围棋的地位最终得以确立,登入了“国艺”的殿堂。 A围棋成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

32、宣寄的工具,人们把它纳入士族名士必备的艺技 B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士族名士必备的艺技 C把围棋纳入士族名士必备的艺技,并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 D把围棋纳入士族名士必备的艺技,围棋成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 20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15个字。(6分) 地震是人类遭遇的在时间和空间上交发性最强,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预测、预报一直备受关注。地震预报是政府以减少公民生命财产损失为目标,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的责任行为。因此,。在各省市,发布地震预报

33、的权限是省政府,在北京,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是国务院。如果把地震看成地球上物质和能量运动的过程,既然有规律,就应该能够被认识,但是对这种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若干阶段,目前还不能从整体上预测、预报地震。因此,可以这样问答:人类何时能够预测、预报地震?。 21赠言是给别人留下的美好祝愿或真诚的希望,它可以增强信心、增进友谊。高三的同学们,在这即将毕业离别之际,你最想把赠言送给谁?请你给在你心中留下过深刻印象的某一位同学和某一位老师分别拟写一条赠言,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内容积极向上,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每条不超过3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最近,央视又推出力作朗读者,董卿为制作人和主持人,播出后获得广大观众的好评,随即“文化飨宴”“综艺清流”“唤醒文学”等堪称殊荣的标签出现。然而,也有人对此不看好,说“碎片化朗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