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可编辑).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60172106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2.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可编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精品】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可编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可编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可编辑).ppt(7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标准指出:历史(必修三)这个模块“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实际上就讲古今中外文化史。是以中国和世界历史中思想、科技和文学艺术发展的典型史实为主要内容的模块,其专题的排列采用了先中国后外国,先古代后现代,先思想理论后科技和文学艺术的方式。基本脉络基本脉络 本专题列为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本专题列为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的第一目,可见新课标和新编历史教科书对本的第一目,可见新课标和新编历史教科书对本题的特别重视。一方面固然因为其时序性,更重要题的特别重视。一方面固然因

2、为其时序性,更重要因其历史和现实意义。这是由于它不仅构成了我们因其历史和现实意义。这是由于它不仅构成了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特色,而且还具有极为重伟大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特色,而且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后续文化史的教学起着铺垫的作用对于后续文化史的教学起着铺垫的作用 专题专题主线主线:儒家思想如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儒家思想如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的大致经过及其发展变化,特别是儒家思想流思想的大致经过及其发展变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特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特色。专题专题难点难点:专讲中国古代思想史专讲中国古代思想史,涉及人物和概念较多涉及人

3、物和概念较多,内容也比较艰深内容也比较艰深.如何将本专题的内容尽量讲生动、如何将本专题的内容尽量讲生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起学生兴趣是最大难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起学生兴趣是最大难点。1 1 1 1知道知道知道知道诸子百家,诸子百家,诸子百家,诸子百家,认识认识认识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重大意义;的重大意义;的重大意义;的重大意义;了解了解了解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家思想的形成。家思想的形成。家思

4、想的形成。2 2 2 2知道知道知道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 3 3 3列举列举列举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说明说明说明宋明理学儒学的宋明理学儒学的宋明理学儒学的宋明理学儒学的发展。发展。发展。发展。4 4 4 4列举列举列举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了解了解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

5、展。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总体概括总体概括中中国国传传统统文文化化主主流流思思想想的的演演变变百百家家争争鸣鸣儒儒家家思思想想的的演演变变背景:背景:诸子:诸子:百家:百家:春秋战国形成春秋战国形成汉代成为正统汉代成为正统宋明发展为理学宋明发展为理学明清新发展明清新发展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的思想主张思想主张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流派的形成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思想流派的形成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汉武帝接受董仲舒

6、“罢黜百家罢黜百家”的建议的建议两宋时期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思想主两宋时期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思想主张、明朝陆九渊和王阳明的思想主张张、明朝陆九渊和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李贽的反正统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李贽的反正统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关于经世致用的主张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羲关于经世致用的主张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学学习习要要求求 知道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物及主要观点,认识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

7、要贡献。感受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体会人类优秀思想传承对人类文明演变的价值。人类优秀思想传承对人类文明演变的价值。说说明明 本课的主题是本课的主题是“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学习时应结合以往所学,学习时应结合以往所学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与经济领域的相关知识和阶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与经济领域的相关知识和阶段特征,理解这一时期出现段特征,理解这一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及其局面的原因及其意义。意义。“李悝变法李悝变法”“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墨家对认识论和逻辑学的墨家对认识论和逻辑学的贡献贡献”等知识点为等知识点为课

8、外阅读内容课外阅读内容。概念呈现概念呈现 “百家百家”泛指数量多;泛指数量多;“争鸣争鸣”指争论和辩难。指争论和辩难。“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争鸣在前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争鸣在前期和中期期和中期,主要表现为争鸣主要表现为争鸣,后期表现为合流,争鸣是在后期表现为合流,争鸣是在争鸣中吸收争鸣中吸收,吸收是为了更好地争鸣。争鸣只是探讨问吸收是为了更好地争鸣。争鸣只是探讨问题,合流才是向解决问题迈进。题,合流才是向解决问题迈进。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儒家儒家道家道家法家法家

9、墨家墨家孔孔子子孟孟子子荀荀子子老老子子庄庄子子韩非子韩非子墨子墨子 知识知识梳理梳理生平生平思想思想文化文化教育教育成就成就天人天人关系关系礼的礼的思想思想哲学哲学政治政治思想思想思想思想学说学说思想思想学说学说思想思想特点特点仁政仁政思想思想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论语为政为政 对孔子这段名言,你有什么感想?对孔子这段名言,你有什么感想?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

10、不断完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自善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个人简介个人简介 材料材料材料材料1 1 1 1材料材料材料材料2 2 2 2子曰:子曰:“仁者爱人。仁者爱人。”曰:曰:“仁者先难而后获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可谓仁矣。”论语论语雍也雍也子曰: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论语颜渊颜渊材料材料材料材料3 3 3 31

11、.1.子曰:子曰:“有教无类。有教无类。”论语论语卫灵公卫灵公2.2.子曰:子曰:“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以为师矣。”论语论语为政为政 子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论语学而学而子曰: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论语颜渊颜渊知识点拔知识点拔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领域领域核心核心内容内容思思想想学学说说政治政治思想思想“仁仁”和和“礼礼”“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克己克己复礼复礼”;”;“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注重政治与人事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对鬼神敬而远之神敬而远之教育教育思想

12、思想 有教无类、因材施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发展教、全面发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礼、乐、身、御、礼、乐、身、御、书、数书、数文化贡献文化贡献创办私学创办私学;整理文化典籍整理文化典籍弟子三千弟子三千儒家五经儒家五经知识点拔知识点拔讲一讲讲一讲 你能给大家讲一你能给大家讲一讲讲“苛政猛于虎苛政猛于虎”的的故事吗?故事吗?这个故事反映了这个故事反映了能够反映儒家的什能够反映儒家的什么思想?么思想?如何理解荀子所提出的如何理解荀子所提出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不为桀亡”和和“制天命而制天命而用之用之”等观点?等观点?荀子荀子天论天论 师生互动师

13、生互动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师生互动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早期儒家思想有何特点?早期儒家思想有何特点?形成: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学说,经孟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学说,经孟子、荀子的总结、改造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更子、荀子的总结、改造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备。加完备。特点:儒家思想较为完整,但带有浓厚的理儒家思想较为完整,但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大多是关于思想修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治国原则;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治国原则;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

14、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越坚强的东西越容易折断,越坚强的东西越容易折断,柔能胜刚。柔能胜刚。小国寡民的社会小国寡民的社会知识点拔知识点拔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领域领域核心核心内容内容思思想想学学说说哲学哲学思想思想1.1.道道 是万物的本源是万物的本源2.2.朴素辨证法思想朴素辨证法思想“道道”是世界的根本是世界的根本;事物具有相反的方面事物具有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转化的规律。政治政治主张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小国寡民”思想评价思想评价哲学思想哲学思想: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变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变;对中国文对中国文化产生

15、深远影响化产生深远影响政治主张政治主张:消极悲观的态度消极悲观的态度知识点拔知识点拔法法家家韩韩非非子子理论来源理论来源观点主张观点主张集权观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加强君主集权 改革观: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不法常可”、认识论:认识论:遵循客观规律行事;遵循客观规律行事;“参验法参验法”法、术、势三派道家思想法治观:法治观:厉行赏罚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奖励耕战 发展趋势发展趋势作作 用用两汉以后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儒家吸收被儒家吸收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全国奠定理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知识梳理梳理

16、“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民,皆守株之类也。”守株待兔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什么样的政治观点?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知识点拔知识点拔 秦王借法家思想振秦王借法家思想振兴国家,实现统一兴国家,实现统一大业。统一后

17、,秦大业。统一后,秦始皇继续厉行始皇继续厉行法治,法治,结果呢?结果呢?法家理论可得天下法家理论可得天下而不能治天下。而不能治天下。天下大乱,天下大乱,15年便年便灭亡。历史启示?灭亡。历史启示?墨墨家家:墨墨翟翟“兼相爱、交相利兼相爱、交相利”主张:主张:非攻非攻 尚贤尚贤 尚同尚同非乐非乐 非命非命 节葬节葬 节用节用特点特点 :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讲求实际功利讲求实际功利(实用实用)的精神的精神 宗旨、核宗旨、核心思想:心思想:知识知识梳理梳理经济:经济:政治:政治:阶级:阶级:文化:文化: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生产力大

18、发展,井田制崩溃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新兴地主阶级崛起,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士”阶层活跃阶层活跃私学兴起私学兴起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师生互动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为什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为什么在这样的时期会出现思想文化活跃的局面?么在这样的时期会出现思想文化活跃的局面?荀子荀子关于人与自然的认识关于人与自然的认识孔子、老子、墨子孔子、老子、墨子的思的思想主张想主张孟子、韩非子孟子、韩非子的思想主攻的思想主攻认识: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一定时期的文化是

19、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产生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了极大的影响。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政治理想和和道德准则道德准则。道家学说道家学说构成了构成了2000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哲学基础。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

20、改革图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治的理论武器 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全析提示全析提示 归纳历史事物的作用与影响,应从归纳历史事物的作用与影响,应从分析其内容入手分析其内容入手,先先具体分具体分析各项内容的作用,析各项内容的作用,然后然后从总体上概括其深远影响。从总体上概括其深远影响。知识升华知识升华知识升华知识升华“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意义的意义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重要阶段,奠定了,奠定了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基础,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成为中

21、国思想文化取得显 著进步的著进步的重要条件重要条件是中国历史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当时和后来的的 社会发展,具有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深远的影响。的影响。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深化深化拓展拓展古为今用古为今用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儒家的“仁政仁政”“以德治国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职业

22、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爱和平、反对战争认识:认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儒家: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法家: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道家: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学生自我觉悟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学生自我觉悟 请问:如果你是信奉儒请问:如果你是信奉儒 法法 道的老师,如何道的老师,如何遏制学生晚自修说话的现象?遏制学生晚自修说话的现象?典例典例展示展示汉武帝汉武帝董仲舒董仲舒 学学习习要要求求 知道知道董仲

23、舒的主要观点,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知道知道汉武帝汉武帝“罢黜百家罢黜百家”和创建太学等措施,和创建太学等措施,理解理解其目的和影响。其目的和影响。体会体会汉代儒汉代儒学学“大一统大一统”的精神价值,的精神价值,加深加深对统一观念的认同。对统一观念的认同。说说明明 要准确理解本课中的要准确理解本课中的“兴起兴起”之内涵,将本课的内容之内涵,将本课的内容放在整个专题中加以考察,把握儒家思想的兴起、发放在整个专题中加以考察,把握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与演变及导致这些变化的社会根源。展与演变及导致这些变化的社会根源。“焚书坑儒焚书坑儒的批判的批判”和和“东汉太学生议政运动东汉太学生议政运动”、“科举制的文

24、化影响科举制的文化影响”为为课外阅读内容课外阅读内容。儒儒 学学 的的 兴起兴起孔子孔子孟子孟子荀子荀子创始人发展改造系统系统完整完整蔚然大宗蔚然大宗人数之多人数之多沉重沉重打击打击春春 秋秋 战战 国国秦秦?“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汉汉成为成为正统正统?“罢黜百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表彰六经”知识知识梳理梳理背景:背景: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体定型;文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体定型;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表现:表现:肯定董仲舒的儒学思想;起用文学儒者参与肯定董仲舒的儒学思想;起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国家大政。兴办太学兴办太学儒学儒学官方化和

25、制度化官方化和制度化命各郡县设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命各郡县设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 系统系统使儒学在使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地位影响影响:(1)消极:消极: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2)积极:积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 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1)尊儒:尊儒:(2)倡儒:倡儒:知识知识梳理梳理 材料一材料一材料一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26、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材料二材料二材料二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材料三材料三材料三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

27、统;法制数变,下不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知所守。知所守。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1 1 1 1)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2 2 2 2)指出材料二中观点的积极作用。)指出材料二中观点的积极作用。)指出材料二中观点的积极作用。)指出材料二中观点的积极作用。(3 3 3 3)汉武帝为什么接受董

28、仲舒的主张?)汉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主张?)汉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主张?)汉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主张?董仲舒像董仲舒像董仲舒像董仲舒像知识点拔知识点拔 思想主张思想主张1 1、“儒学独尊儒学独尊”2 2、“君权神授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人感应”3 3、发挥儒家仁政、发挥儒家仁政思想思想4 4、“三纲五常三纲五常”作用作用思想统一、国家安思想统一、国家安宁,中央集权宁,中央集权加强君权,服从统加强君权,服从统治;爱护百姓治;爱护百姓减轻负担,缓和矛减轻负担,缓和矛盾,改善生活盾,改善生活为人处事标准为人处事标准天天=君君忠君忠君君权君权中央中央集权集权统一统一 结论:结

29、论:与时俱进,适应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与时俱进,适应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既是国家的需要,也是统治者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既是国家的需要,也是统治者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知识点拔知识点拔 有人认为,儒学成为封建统治思想,有人认为,儒学成为封建统治思想,是汉武帝希望有所作为的结果;若没有汉是汉武帝希望有所作为的结果;若没有汉武帝,就不会有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你武帝,就不会有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你认为正确吗认为正确吗?提示提示不完全正确。从当时形势、汉武不完全正确。从当时形势、汉武帝、董仲舒方面考虑分析帝、董仲舒方面考虑分析深化深化 探究探究1 1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儒家思

30、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 2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3 3“贤良之士贤良之士”儒生大量进入国家政权机构,担任职儒生大量进入国家政权机构,担任职务务4 4儒学经典成为科举考试儒学经典成为科举考试(隋唐)(隋唐)的主要内容,进一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强化了儒学的统治地位步强化了儒学的统治地位知识点拔知识点拔 典例典例 展示展示阅读以上图片回答问题阅读以上图片回答问题:(1 1)上述三人分别对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作了怎样的贡献?)上述三人分别对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作了怎样的贡献?(2 2)司马迁认为孟子的思想是)司马迁认为孟子的思想是“迁远而阔于事情迁远而阔于事情”,怎样理解?,怎

31、样理解?(3 3)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就是)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就是“显学显学”,但为什么到汉武帝时期,但为什么到汉武帝时期才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才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孔子孔子 孟子孟子 董仲舒董仲舒程颢程颢程程颐颐朱朱熹熹陆九渊陆九渊王守仁王守仁 学学习习要要求求 知道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明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理学的代表人物;知道知道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点,说明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感受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理学中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说说明明 理学思

32、想较为深奥,学习时理学思想较为深奥,学习时无需无需深掘其内涵。如深掘其内涵。如感兴趣,可阅读一些较浅显的课外读物,以帮助理解。感兴趣,可阅读一些较浅显的课外读物,以帮助理解。“儒学的困境与儒学的复兴运动儒学的困境与儒学的复兴运动”和和“周敦颐与张载周敦颐与张载的思想主张及贡献的思想主张及贡献”为为课外阅读内容课外阅读内容。宋宋明明理理学学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理理学学的的发发展展创立:北宋五子创立:北宋五子成熟:南宋朱熹成熟:南宋朱熹发展:陆王心学发展:陆王心学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背景:背景:

33、知识知识梳理梳理(一)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一)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1思想来源:思想来源:2基本含义:基本含义:3北宋五子各自的主张北宋五子各自的主张:(二程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天理的核心就是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仁”理的本质理的本质:世界的本原,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世界的本原,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世界的本原,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世界的本原,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在的普遍原则。在的普遍原则。在的普遍原则。程颐程颐程颢程颢知识点拔知识点拔 儒学儒学+佛教思想佛教思想+道教思想道教思想 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把儒家

34、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理学(新儒学新儒学)(二)理学的成熟(二)理学的成熟1代表人物:代表人物:2理论来源:理论来源:3主张和成就:主张和成就:(1)理气关系论:)理气关系论:(2)理学的修养论:强调:仁;核心是正君心)理学的修养论:强调:仁;核心是正君心(3)社会政治理论:)社会政治理论: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4)为四书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为四书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4影响:影响:(1)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仅次于孔孟)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仅次于孔孟(

35、2)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3)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知识点拔知识点拔 朱熹(朱熹(集大成者集大成者)二程二程+张载张载材料一材料一:“所谓天理,复是何物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材料二:材料二:“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材料三:材料三:未有这事未有这事,先这有理。如未有君臣,已有君臣之理;先这有理。如未有君臣,已有

36、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不成元无此理,真待有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不成元无此理,真待有君臣之父子,却旋将道理入在里面。君臣之父子,却旋将道理入在里面。朱熹朱熹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朱熹思想主张的理解。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朱熹思想主张的理解。知识点拔知识点拔 提示:提示:属于开放型的问题,无论持何种观属于开放型的问题,无论持何种观点,只要论证充分即可。点,只要论证充分即可。(三)理学的发展(三)理学的发展心学心学2心学的基本特征:心学的基本特征:(1)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2)主张扫除细枝末节,直奔主题主张扫除细枝末节,直奔主题1陆九渊陆九渊“发明本心

37、发明本心”(1)简介: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简介: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2)思想:思想:核心命题是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意思是本心即天理“物欲物欲”和和“意见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3)影响:陆九渊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在当时引影响:陆九渊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在当时引 起了强烈的反响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起了强烈的反响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理理理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寻找,提出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寻找,提出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寻找,提出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寻找,提出“心即是心即是

38、心即是心即是理也理也理也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故把其思想称为,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故把其思想称为,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故把其思想称为,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故把其思想称为“心学心学心学心学”知识点拔知识点拔 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致良知”(人固有的善性)(人固有的善性)3王守仁王守仁“阳明心学阳明心学”(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发展)(1)简介:阳明先生,明代人,是简介:阳明先生,明代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心学的集大成者(2)思想:思想: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标志着重

39、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3)意义:)意义:知识点拔知识点拔 材料一材料一 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无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你说天下无心外无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何相关?自落,同我心何相关?”王阳明回答:王阳明回答:“你不来看此花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色一时明白起来,就说明此花不

40、在你的心外。”材料二材料二 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1 1)材料一中王阳明对)材料一中王阳明对“花花”与与“人心人心”关系的解释,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的什么观点?你认为他的解释合理吗?反映了他的什么观点?你认为他的解释合理吗?(2 2)材料二中材料二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意思是的意思是什么?王阳明要怎样解决这一问题?什么?王阳明要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知识点拔知识点拔 共同点:共同点:1 1、内容相同内容相同内容相同内容相同:

41、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仁仁仁”“”“”“”“礼礼礼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理理理”。2 2、影响相同影响相同影响相同影响相同: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 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

42、影响。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不同点:不同点:1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外在的程朱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外在的程朱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外在的程朱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外在的“理理理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心心心”,认为本心是,认为本心是,认为本心是,认为本心是“理理理理”。2 2、把握把握把握把握“理理理理”的途径不同:的途径不同:的途径不同: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程朱理学主张用程

43、朱理学主张用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理理理”;陆王心学提出求陆王心学提出求陆王心学提出求陆王心学提出求“理理理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知识点拔知识点拔 观点观点 争鸣争鸣 观点观点1 1 以往对宋明理学,常常批判多于肯定,对朱熹、王阳以往对宋明理学,常常批判多于肯定,对朱熹、王阳明全盘否定说:明全盘否定说:“

44、宋明理学是封建后期的统治思想,为强化封建宋明理学是封建后期的统治思想,为强化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服务。从政治作用说,理学是思想史上的浊流。社会后期的统治服务。从政治作用说,理学是思想史上的浊流。”观点观点2 2 目前一些学者们,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理学:侯外庐、目前一些学者们,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理学:侯外庐、邱汉生诸先生主编之宋明理学史有一段说得十分精辟:邱汉生诸先生主编之宋明理学史有一段说得十分精辟:“宋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的水平。它提出的范畴、命题,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的水平。它提出的范畴、命题,所讨论的问题,是新的,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讨论的问题,是新的,它

45、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所未有的。”提示提示:宋明理学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既宋明理学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既有可取的地方,也有不科学和不正确的地方。有可取的地方,也有不科学和不正确的地方。前沿前沿 视点视点为纪念朱熹诞辰为纪念朱熹诞辰875875周年,周年,20052005年年9 9月月1919至至2121日中国日中国(武夷山)朱子文化节在武夷山举办。期间活动包括:宋明(武夷山)朱子文化节在武夷山举办。期间活动包括:宋明理学研究中心挂牌仪式、朱熹纪念馆迁址开馆典礼、理学研究中心挂牌仪式、朱熹纪念馆迁址开馆典礼、“朱子朱子学与和谐社会学与和谐社会”高峰论坛

46、、海内外朱子后裔祭祀活动等等。高峰论坛、海内外朱子后裔祭祀活动等等。对于现在朱熹成为焦点这种现象你是如何认识的?对于现在朱熹成为焦点这种现象你是如何认识的?对于现在朱熹成为焦点这种现象你是如何认识的?对于现在朱熹成为焦点这种现象你是如何认识的?史料选萃史料选萃 汉代以后,作为正统思想的儒学在冲击与吸纳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至北宋时形成理学,成为宋明时期的官方哲学。西方学者一般将宋明理学称为“新儒学”(Neo-Confucian-ism)。宋明理学之为新儒学,其所以为新是指,在外来佛教文化与本土道教文化的不断冲击下,建构在具有理性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思维之上,通过诠释心性与本体、伦理与天道的联系及人与世

47、界的关系,使儒家道德学说获得了形上性和整体性的论述,传统儒学内部的逻辑结构、价值转向、道德结构都获得了新的认识。作为一种哲学化的儒学,理学具有双重性。它的出现更加强化了封建主义的精神压迫,使人们屈从于封建主义的统治,桎梏人们的创造思维。同时宋明理学又是儒学思想中的精华的发扬光大。理学家们的辩证思维言论,体现出丰富的价值。学学习习要要求求 知道知道李贽、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明李贽、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明清时期著名思想家;清时期著名思想家;了解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感受感受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提倡个性提倡个性”、“批判专制批判专制

48、”等等主张的思想价值。主张的思想价值。说说明明 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发展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发展主要特点主要特点是批判君主专是批判君主专制,主张经世致用。要将本课内容放在制,主张经世致用。要将本课内容放在整个专题整个专题中加中加以考察,把握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探讨导致这以考察,把握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探讨导致这种变化的社会根源。种变化的社会根源。“唐甄论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凡为帝王者皆贼也”一目为一目为课外阅读内容课外阅读内容。四四明明清清之之际际的的思思想想批批判判主主张张李李贽贽“理理”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提出童心学说挑战孔子及

49、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提出童心学说诗文:主张诗文:主张“真心真心”,反对摹古之风,反对摹古之风 黄黄宗宗羲羲最精彩之处最精彩之处批判君主专制:批判君主专制:具体制度具体制度限制君权的主张限制君权的主张 经济思想经济思想反对重农抑商反对重农抑商 顾顾炎炎武武王王夫夫之之批判君主专制批判君主专制 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提出提出“众治众治”的主张的主张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 哲学思想哲学思想 (略)(略)反对专制反对专制强调经世致用强调经世致用批判传统儒学批判传统儒学影响:影响:知识知识梳理梳理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

50、性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李贽李贽(1527160215271602)福建泉州人福建泉州人 温陵居士温陵居士 代表作:焚书藏书代表作:焚书藏书1、简要概括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简要概括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2、李贽的反正统意识思想、李贽的反正统意识思想:出生地出生地:泉州泉州家庭家庭:世代经商世代经商经历:经历:经商经商入狱入狱性格:性格:独具个性、离经叛道独具个性、离经叛道“理理”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 统地位;提出童心学说统地位;提出童心学说诗文:主张诗文:主张“真心真心”,反对摹古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x模板 > 企业培训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