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及习俗.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60139726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及习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及习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及习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及习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及习俗在我国北方,广泛地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民间传闻,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今以后,雨水会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中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二月二龙抬头,明代已见此俗。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人于奕正、刘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古时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所以“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表示

2、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起先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起先。在我国北方地区,流传着很多有关“二月二,龙抬头”的传闻故事。农谚“二月二,龙抬头”,传闻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吩咐东海小龙前去播雨。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起先醒悟。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二月二,龙抬头,春雨下得遍地流。霹雳一声惊天地,怎知龙王心里愁。”在这泥土气息浓郁的童谣里,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很久以前,东海龙王生了三个龙子,就缺一个龙女。龙王

3、想,要是再有个公主,儿女双全,那该有多好啊!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就给龙母吃了一颗仙丹,不久,龙母就怀孕了。其次年二月二,龙母果真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儿。小公主一每天长大了,对龙宫的生活厌倦了,渴望到人间去找寻真正的华蜜。龙母知道女儿的心,她劝公主说:“孩子,龙宫里无忧无虑,要什么有什么,为什么要到人间去呢?”龙女说:“龙子龙孙们只知道吃喝玩乐,我肯定要到人间去,找寻真正有乐趣的生活。”龙母见女儿决心已定。静静地把她送出龙宫,还送给她一个锦囊。龙女恋恋不舍地告辞母亲,飞过九十九条河,越过九十九座山,来到了一座大山下,公主四下里望了望,只见远近土地都干裂着嘴巴,庄稼都低垂着头,太阳正火辣辣地烤着大地

4、,不远处,一个青年在田里吃力地劳动,公主走过去,问道:“这么旱的天,你种地会有收获吗?”农夫苦笑着说:“有什么方法呢?家里的老母亲还靠我养活呢!”龙女很怜悯他,从锦囊中取出几粒红豆,向地里一撒,一会儿,田里就升起厚厚的浓雾,干枯的禾苗泛出了绿色。农夫一看连忙向她行了个礼,说:“仙姑,这儿方圆几百里都遭了大旱,还请仙姑救一救穷困的百姓。”龙女特别感动,她想,他真是个好人,一心想着别人。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她从锦囊里抓了一把红豆抛上天,忽然电闪雷鸣,一场大雨酣畅地下了下来。雨过天晴,山青了,庄稼绿了,人们脸上露出了舒心的微笑。小伙子感谢地向姑娘道谢,公主脸上飞起了红云,说:“不用谢我,只求我俩百

5、年合好。”小伙子听了,甜滋滋的把姑娘领回家。再说公主离开龙宫出走的事被龙王知道后,龙王特别愤怒,还不让龙母去看女儿。【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及习俗】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及习俗。龙母每天惦念女儿,每年阴历二月初二就浮出海面,抬起头来向女儿离开的方向痛哭一场。她的哭声变成了雷声,她的眼泪化作了春雨。“二月二”还有一种说法叫春龙节。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这也许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

6、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面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挽救龙王,到处找寻开花的金豆。到了其次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望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接着给人间兴云布雨。从今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7、”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这一天,其它习俗也许多,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不动针线,怕伤了龙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起先醒悟。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之说。沈榜宛署杂记记载:

8、“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人于奕正、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春雨贵如油,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同时,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蠢动,疫病易生,古代中国人把生物分成毛虫(披毛兽类)、羽虫(鸟类)、介虫(有甲壳类)、鳞虫(有鳞之鱼类和有翅之昆虫类)和人类五大类。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所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是希望借龙威以慑服蠢蠢欲动的虫子,目的在于祈求农业丰收与人畜平安。古代中国人把生物分成毛虫(披毛兽类

9、)、羽虫(鸟类)、介虫(有甲壳类)、鳞虫(有鳞之鱼类和有翅之昆虫类)和人类五大类。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所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是希望借龙威以慑服蠢蠢欲动的虫子,目的在于祈求农业丰收与人畜平安。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渐渐来到了人间。【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及习俗】。此季节,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接连起先。因此,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作为一个祥瑞喜庆的日子,为取吉利,二月二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这些习俗寄予了

10、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妙愿望。那么,为什么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这和我们民俗中喜爱双数有关。在中国古代,尤其是秦汉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类的“重日”多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纪念活动,以求得华蜜、安康和祥瑞。接“姑奶奶”二月二这天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接“姑奶奶”,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接珍宝儿”之说。因为老北京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奶奶”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需当天赶回婆家,特殊是新婚不久的“姑奶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或半个月

11、,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起先,又要劳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一般是以春饼,也就是薄饼做款待。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奶奶”除了吃喝,就是串门子闲聊儿,轻松而开心。皇帝耕田二月二这天的另一项活动是皇帝耕田。因为每年的二月二这天差不多是在惊蛰前后,“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从今北方就到了春耕大忙的时候。为了动员人们赶快投入春耕生产,别误农时,二月二这天皇帝要象征性地率百官出宫到他的“一亩三分地”耕地松土。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帝王每年二月二,都要到先农坛内耕地松土,从清朝雍正皇帝起先,每年的二月二这天改为出圆明园,到“一亩园”(今海淀圆明园西侧)扶犁耕田。

12、过去曾有一幅年画,叫皇帝耕田图,画中是一个头戴王冠、身穿龙袍的皇帝正手扶犁把耕田,身后跟着一位大臣,一手提着竹篮,一手在撒种,牵牛的是一位身穿长袍的七品县官,远处是挑篮送饭的皇后和宫女。画上还题了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老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这幅画也说明人们希望有一个开明的皇帝,能够亲自春耕夏耘,使老百姓丰衣足食。吃龙鳞二月二日既然是“龙抬头”之时,很多食品就与龙牵扯在一起。北京一带,这天多食用春饼,叫做“吃龙鳞”,比较讲究的还食用时搭配“合菜”。合菜是将瘦肉丝与菠菜、豆芽菜、蒜黄等菜蔬合炒而成,吃时将春饼一分为二,抹上甜面酱,

13、配上大葱,再夹上合菜,卷成筒状而食。北方地区还时兴食用面条、水饺等。在天津,还有一种别出心裁的煎龙鳞。据天津民俗专家王利文介绍,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所以这天的民俗吃食多带个龙字,如吃饺子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天津人这天的节令吃食独一份儿:讲究吃煎焖子。煎焖子叫煎龙鳞,因为银白色的焖子切成扁块状,排在一起很像龙的鳞片。每片龙鳞的两面都被煎出黄嘎儿来,以表示对懒龙的惩处,督促它尽力治水,好带来丰收。王利文说,天津的焖子跟各地的凉粉、粉皮属于同类食品,是用淀粉调水熬熟呈流质状,经冷却而成的。天津焖子讲究用极细的绿豆淀粉。煎焖子要用平底铛,少加些油,慢火煎到双面微现焦黄。盛到碟子里趁热浇上麻酱汁

14、、蒜泥、醋、酱油等作料,佐以主食大饼或烧饼食用,芳香爽口,余味绵长。民俗专家说,焖子有凉粉一样的凉性。将近早春,人体里阳气萌动,又时有春寒,焖子煎热了吃,凉热兼顾,跟节令协作特别得当,尽现中国饮食的养生之功。当春龙节到来,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理发(有习俗正月理发死舅舅)。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山东省汶上县】在山东,这个节日是春节后的一个重大节日,特殊是汶上县南站镇在这天还是著名中

15、外的土地庙子骡马大会,远在新疆、内蒙的提前赶着牲畜来赶会,全国各地的客商都来参与这个物质沟通大会。这每天明后,太阳未出前,习惯围仓,就是用草木灰围一个像盛粮食囤样子的图形,中间放上五谷杂粮,用砖压好,预示今年粮食大丰收,盼望有一个好的收成。用草木灰撒在墙根,叨念“一把灰,两把灰,蝎子蚰蜒死到堆”,传闻这样小孩子在墙根玩耍,就是有这些害虫,也不会伤着孩子。还有吃炒豆子的习惯,提前几天用佐料把黄豆泡好,晾干,这天炒好,相遇时相互交换吃。也有用糖炒制的,但主料是黄豆。孩子们走到那家,叨念着流传的俗语,“二月二,炒蝎子爪(既炒的黄豆),大娘婶子给一把”,料豆(既炒的黄豆)成了款待的主品。人们吃着料豆去

16、赶二月二的土地庙子会,玩耍、购物、沟通、看戏等。学生们到了学校,更是热火朝天,教室成了料豆的小型展览会,嬉笑品尝,看谁家的手艺好。这天不允许喝糊犊(用面粉做成的汤),特殊是家中有属龙的更是不行,传闻怕糊龙眼,命不长寿,这天只能吃面条、水饺。【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及习俗】。水饺馅子是从农田中挖的荠菜、春节的肉,加以佐料制成。县城在这之前就有卖荠菜的。这天妇女不能在房中梳头,不然,屋中会掉蚰蜒。过了二月二,农夫就起先忙农活。山东汶上的民俗【竹林听书编辑】【山西省】传闻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不成节日的节日。在山西,老百姓都习惯于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

17、,借以去掉从前的秽气,迎接来年的兴盛。一般农村,在二月二时,总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西北】二月二在西北,甘肃岷县等地有吃炒豆子的习惯,表示每年春天的起先,岷县的二月二会,前来浪会的人们买大黄梨拿回家孝敬老人,故“二月二”庙会又称“黄梨会”。【东北】二月二在东北,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吃猪头肉、理发、发鞭炮。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运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从科学角度看,农历二月初二是在“惊蛰”前后,大地起先解冻,天气渐渐转暖,农夫告辞农闲,起先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中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据说,这一天假如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喊它了。(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和习俗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