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小粒子大宇宙.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0133657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讲小粒子大宇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八讲小粒子大宇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讲小粒子大宇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讲小粒子大宇宙.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八讲 小粒子与大宇宙知识网路小粒子与大宇宙(1)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或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有微粒。(2)分子的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有的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叫做单奈子分子;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叫做多原子分子,(3)原子的组成:原了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及核外绕核高速动转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4)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枋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5)质子和中子的组成:由夸克组成。物质的组成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1)人们对宇宙认识的历史是漫长的,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肉眼观察阶段科学的观察分析与望远镜的使用分阶段(“日心说”)飞向太空阶段。(2)宇宙

2、是无限的,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也是无限的。探索宇宙(1)分子间存在着间隙;(2)分子总在不停息的运动着;(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课改热点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由物质组成。本章主要从微观的角度去探究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使学生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同时将微观世界和宇宙联系在一起,给出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的数量级;并将目前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而这种探索也是渐进的。本章知识属于介绍性范围内且仍在研究之中的

3、知识,在中考中出现的几率较小,预计考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二是原子核的构成与核外电子分布;三是结合当今探索宇宙的热点,给出材料,考查有关力、热、光、电等综合知识。 探究复习新思路考点串讲1、物质的组成(1)、假说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在科学研究中,对现象的本质进行猜测并提出假说,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金、木、水、火、土”五行说和“水、火、土、气”四元素说,是古代人对物质的构成进行猜想而提出的两种假说。 对于物质结构的问题,由于物质微粒非常微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因而曾用猜测假说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2)、分子及其大小 17世纪以后,科学家们在前人研究的基

4、础上,特别是对物质化学性质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分子的概念。 把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注意三层意思: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微粒(并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如果分子再继续分下去,得到的更小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分子有单原了分子,例如铜分子,它是由一个铜原子构成;分子有多原子分子,例如水分子,它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分子非常小,它的直径只有几十个纳米(nm)。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cm3空气中的分子数约有2.71019个,1cm3水中约有3.351022个水分子。 (3)、原子结构的模型 卢瑟

5、福在总结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他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绕着这个原子核高速旋转。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与原子核外的所有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是相等的,整个原子呈不带电的中性状态。 (4)、原子核的组成 任何物质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一个质子所带正电的电量和一个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电量是相等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相等。 质子和中子之间依靠一种称为核力的作用力结合在一起,从而组成原子核。 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1)、分子动理论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假说

6、,后来被许多实验事实所证明,逐渐形成一种理论。 (2)、扩散现象 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物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扩散。 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现象都是分子运动引起的。 墨水在温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一切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都是由于分子间间隙的扩大或缩小而形成的。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 3、探索宇宙广袤而深邃的星空,隐藏着无穷的奥秘。自

7、古以来,人们一直试图用各种方法来探究宇宙。早期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人类除了编写层出不穷的神话、幻想来寄托人类对宇宙的关注外,却对繁星如海、神奇莫测、谜团重重的宇宙表现出一种无奈。虽然热切地向往和试图揭开宇宙的奥秘,但种种疑问,令人迷惘。在 20 世纪以前,人类也通过观察,发现了一些天文现象,但人类无法清楚知晓天宇上的事情,也无法想象其他星球的真实面目。 20 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并成功地登上了月球。当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地球轨道飞行之后,人类向地外星球的探索就被提到日程上。现今,人类的宇宙探测器不仅为人类登上月球开辟了道路,而且已探访了太阳系的各大行星,同时,正

8、向太阳系外更遥远的星球跋涉。典例探究题型1 物质的组成典例1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B、原子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C、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解析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的探索也越来越深入,人们了解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分子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原子却不能,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太阳系中的太阳和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的核外电子(像太阳系中的行星)组成,原子核又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了组成,而质了和中也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如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答案: B友情提醒解答本题的关键:(1)物质是

9、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或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有微粒;(2)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及核外绕核高速动转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3)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拓展 地球及其他天体都是由 组成,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我们把它叫做 当我们把物质进行多次分割时,颗粒越分越小,在粒子仍然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的前提下,分割到最小粒子时,这个粒子就是一个 。答案:物质 分子 原子题型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典例2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运动的是( )A.在墙角堆煤,过一段时间墙壁变黑了B.在一杯水里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红了

10、C.打开装香水的瓶盖,香味四处飘逸D煮稀饭时,看见米粒在水中翻滚解析因为一切物体里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才使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发生扩散现象,就是说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不过固体之间的扩散进行得慢,A中“过一段时间”才能发生;液体中的扩散比气体之间进行得慢,B中“过一会儿”也发生了;气体之间的扩散发生得很快,C中在打开瓶盖时立即发生,所以A、B、C选项所述的现象,都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而选项D描述的却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的运动。答案:D友情提醒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组成物质的分子及分子间有以下特点:分子间存在着间隙;分子总在不停息的运动着;分子之间存在着相

11、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拓展在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内装一半带颜色的水,再沿管壁慢慢地注入酒精,这时可以清楚地看见水和酒精的分界面,然后用手堵住管口,上下颠倒几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可以看到混合液体体积减小了,这说明( )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物体之间存在扩散现象C.分子间有间隙D.分子间有引力答案 :C题型3探索宇宙典例3 关于太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系置于银河系中B.太阳系是同太阳和九大行星组成的C.一束光穿越太阳系需十万年D.太阳系同样是同物质组成的解析银河系只是宇宙中的一员,而太阳系又是银河系中的一员,A项正确;太阳系是同太阳和九大行星组成的,题中的说法是正确的,地坏及其

12、他一切都是同物质级成的,因此,选项D的说法正确。而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十万年,不是太阳系需十万年。答案 A友情提醒(1)人们对宇宙认识的历史是漫长的,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肉眼观察阶段科学的观察分析与望远镜的使用分阶段(“日心说”)飞向太空阶段。(2)宇宙是无限的,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也是无限的。拓展在下列名词中,同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宇宙太阳系银河系地球B.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C.银河系宇宙,太阳系地球D.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地球答案 B 展示课改新题型真题1(2005年广东云浮市课程改革实验区)下列事例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一杯清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水变红B.扫地时,太

13、阳光下能看到大量灰尘在空中飞舞C.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 D.放在空气中的铁器过一段时间生锈了研析一杯清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水变红. 属于扩散现象。扫地时,太阳光下能看到大量灰尘在空中飞舞,灰尘是固体小颗粒。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属于对流。放在空气中的铁器过一段时间生锈了属于化学变化。答案:A 评介 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会发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物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扩散。 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现象都是分子运动引起的。 真题2(安徽省课改实验区)图示分别为太阳系和原子结构模型,请你指出两者之间相似的某一点: 。研析卢瑟福在总结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他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

14、带正电、质量大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绕着这个原子核高速旋转。而在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绕质量大的太阳旋转。答案: 相似点如质量大的物体吸引质量小的物体。评介此题以原子结构图和太阳系运行图为题干,使物理知识不再乏味,增加学习兴趣。 优化考题新演练A 课标样题集训1.(4分)将两个分别装有无色的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口对口连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当把玻璃板抽掉后,看到装有空气的玻璃瓶中有 气体,这一现象表明,气体分子在 2.(12分)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直径最大的是 ,距太阳最远的是 ,公转周期最短的是 。3.(12分)在水中,水分子靠在一起,在一定限度内,水分子能运动或滑动,因而水没有确定的

15、。但占有一定的 ,同时水具有 。4.(6分)保持其化不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是 ,给这种最小微粒命名的是意大利的物理学家 。5.(6分)水不容易压缩,说明( )A.分子间没有间隙B.分子间存在着斥力C.分子间存在着引力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6.(6分)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浸在盐水中的鸡蛋逐渐变咸B.炒菜时可以闻到菜的香味C.室内扫地时,在阳光的照射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D.把铅片和金片压在一起,过一段时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7.(6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切物质都只能同分子组成B.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C.最小分子的尺度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

16、的十万分之一D.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万物由金、木、水、火、土组成8.(6分)关于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距太阳最近的是地球B.公转周期最长的是冥王星C.直径最大的是天王星D.金星的公转周期大于365天9.(6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57年10月B、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达空是在1961年4月12日C.第一个进入太空的是美国人D.首次踏上月球的宇航员是美国人10.(6分)气体比较容易压缩,也比较容易分开,这是由于( )A.气体分子间不存在着引力B.气体分子间不存在着斥力C.气体分子间不存在着间隙D.气体分子离得比较远,几乎没有作用力11

17、.(6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中国的宇宙飞船已经踏上了水球正向银河系进发B、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已经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C.美国的航天飞机到了银河系以外进行探测工作D.人类在十年内就可能把“太空城”建立起来12、(6分)关于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九大行星距太阳距离的由远到近排列顺序是:冥王星、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地球、金星、水星B、距地球最近的是金星C、距太阳最近的是水星D、直径最小的是地球13、(6分)关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是卢瑟福首先提出并建立的模型B、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C、原子

18、核的体积很小,密度也很小D、质子和中子可分为更小的微粒夸克14.(6分)关于分子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显微镜下看得到微生物在动说明分子在运动B.一小勺白糖放入玻璃杯的水中,一杯水都变甜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把布条的一头放入水中,另一头露出水面,过一会露出水面那头也变湿了,说明水分子的运动D、红墨水滴入清水中,我们可以看到红墨水分子在运动15.(6分)用刀切黄瓜时,黄瓜片很容易贴在刀上,其主要原因是由于( )A.刀有黏性 B.黄瓜片有黏性C.分子无规则运动 D.分子间的吸引力B课标新题预测1. 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概念是在对物质的物理性质的研究

19、过程中提出的 B.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是不可再分的 C分子是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D分子有单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所以原子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2.下面有四个可以用来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的例子,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为了杀死空气中的细菌预防感冒,常在屋子里加热醋,不久整个屋子都会嗅到醋味B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儿就蒸发了 C在教室内打扫卫生,应该先往地上洒些水,如果是没有洒水的情况下用笤帚扫地,就会在射进的阳光的照射下,看见灰尘在空中飞舞 D鲜鱼加盐以后就会变咸,而咸鱼用水泡一下就会变淡 3.为了探究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在两

20、个相同的玻璃杯中装入同样多的水,一杯是冷水,一杯是热水,分别是向两个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结果发现热水比冷水先变红。(1)根据上述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 (2)由(1)的结论,请你解释:为什么水的温度越高,蒸发就越快。 4.同学们做作业时,常会用透明胶带把错处揭去,但操作时往往要把胶带用力抹一下使之与纸紧贴,才能揭干净,为什么?5.面粉是易散的,但是加适量的水并揉和会变成柔韧的面团,这是为什么? 6.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国航天事业的三大里程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它围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为一椭圆。“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航天大国。

21、 (1)当“东方红一号”由远地点到近地点运动的过程中,它的_能增加,_能减少。 1990年4月7日,我国用长征3号火箭首次成功地发射了“亚洲一号”同步卫星,这表明我国航天事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地面上的人看来,“亚洲一号”同步卫星运动状态是() 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C.静止 D.南北向运动 1999年我国发射的“神舟一号”飞船,在太空遨游14天,行程60万km,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的外层空间科学实验,最后完好地返回地面。 (3)“神舟一号”在太空飞行时的平均速度约为_km/h。 2001年1月10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并成功回收,并将在此基础上,实现把中国的航

22、天员送上太空。“神舟”系列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预示着我国将很快进入载人航天的时代。 飞船回收舱在进入大气层时与空气剧烈摩擦而急剧升温,回收舱外部的保护涂料层在高温下迅速变成气体,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护回收舱不致温度过高而被烧毁。 (4)涂料层保护回收舱的原理是 _。答案A课标样题集训1.红棕色二氧化氮 不停的运动 2.木星 冥王星 水星 3.形状 体积 流动性 4.分子 阿夫加德罗 5.B 6.C 7.A 8.B 9.C 10.D 11.B 12.AD 13.C 14.B 15.DB课标新题预测1.C 2.C 3.(1)温度高分子运动剧烈(2)温度高分子运动剧烈,水分子从水面扩散到空气中的速度就快。4使胶带与纸紧贴,它们距离小到引力能产生做用的程度,贴的越紧,引力越大,揭的就越干净。5因为面粉是由很多面粉的颗料组成的,颗粒间距离远大于分子直径,颗粒与颗粒的分子间作用力几乎不存在,颗粒与颗料间没有引力,所以面粉易散。当在面粉里加适量的水后水渗入面粉的颗粒间,使得颗粒间的分子距离变小,部分颗粒间产生分子作用力,又加上用力揉和、压缩颗粒间分子距离,使分子间的距离继续减小,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就使面粉变为柔韧的面团。6(1)动;势 (2)C (3)1786 (提示:) (4)涂料层吸热,由固体熔化变为液体,液体继续吸热、汽化,变为气体,带走大量的热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