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郑愁予).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0114787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错误(郑愁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错误(郑愁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错误(郑愁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错误(郑愁予).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错误(郑愁予)(阅读鉴赏课)教学目标:1、对比教学了解现代诗歌与传统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学会对比鉴赏技法; 2、培养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象,体味诗歌意境; 3、理解诗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细腻的感情,体会诗人所传达的感情; 4、掌握用比喻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色。重点:1、把握思妇词和游子谣等传统题材; 2、赏析郑愁予诗歌的古典美。难点:1、 意象的意义和象征作用;2、 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一、 导入 导法一:出示四首唐代闺怨诗和宫怨诗,总结其特点 1.蒋维翰春女怨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进得来? 2.王昌龄西宫春怨 西宫夜静百花

2、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3.白居易春词 低花树映小红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阑干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 4.刘方平春怨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闺怨诗、宫怨诗的特点:含蓄,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发心中的怨意,其意象常有花鸟虫鱼、庭院、夜色、月色、高楼、树草等冷景。导法二: (唐词)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分析:起首两句,记一个怀人的女子早起用心梳洗后,倚着那面临江水的楼,切盼重逢。可千帆过尽,不见归舟,眼前已是脉脉斜晖、悠悠绿水,江天极目,情何能已。故末句,提出肠

3、断之意,余味隽永。倚楼望归舟,极尽惆怅之情。 “过尽”两句,寓情于景。此处女子凝望之投入、凝恨之深重可见一斑,因而人称“千帆”二句“黯然魂消”也。 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其中有几句“想佳人妆楼顒(yng仰慕)望(顒望: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不但“归楼顒望”,甚至还“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望穿秋水。李清照在它的词作一剪梅中说过:“此情无计可消除,才可眉头,却上心头”,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使人领略到她的万千愁情,给予人们无止境的遐想。蒋维翰在春女怨一诗中写道:“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进得来?”诗中用了花树、庭院等冷景,通过写景状物来含蓄地抒

4、发自己的怨意。这些都是表示闺怨的作品,而当代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则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它是当代的闺怨诗,此诗美丽凄哀,人们评价它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二、 作者介绍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他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他的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1968年,郑愁予35岁那年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

5、972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创作艺术硕士学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转往耶鲁大学,在东亚语文学系当高级讲师,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三、 课文范读:放课文朗读录音(或师范读)。古人说:“三分文章七分读”,请你给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比较好的同学来读一下这首诗,好吗?指名让一名学生朗读(生读),教师评点。整体把握诗意(整体感知)“我”和“你”( 本诗写了两个人,“我”和“你”,“你”在闺中苦苦地等候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我”是一个过客,打江南经过,“我”的马蹄声让“你”产生了“我”就是“你”的“白马王子”的错觉,但可惜的是一瞬间的“惊喜”换来了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失望”)。四、 整体把握诗意人复

6、杂的思想:段落情节意象(一) 分析诗的“前奏” 1、学生齐读前奏部分,讨论前奏中比喻运用之妙。 2、教师分析:一个柔弱的女子,在闺中,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春去秋来,独守空房。“花无百日红”,加上“相思催人老”,无尽的相思折磨着她,使得她的容颜憔悴了。诗的前奏短句和长句交错,短句暗示过客之匆匆,长句暗示思妇等待之悠悠,诗人用“莲花的开落”来喻指女子红颜的消退。 板书:莲花开落相思无尽,红颜消退。 (二)分析诗的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本部分。 2、问:从本部分看来,描写的应是春季的江南,春天到了,江南大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阳光明媚,百花盛开,草长莺飞,但这独处深闺中的

7、女子却不能感觉到那温柔的春风,那婀娜的柳絮。作者描写它的心态时,连用了四个比喻,请找出来,并说说它反映了这个女子什么样的心绪? 明确:它的心如江南的这座小城一样,封闭、寂寞,又像傍晚的街道一样落寞、孤单;也像三月不揭的春帷般幽闭;更像紧掩的窗扉,把自己封闭了起来。虽然作者未言一“愁”字,但我们完全可以感觉到刘方平春怨中“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句的内涵。从语言运用上来讲,第二、第四个比喻的原句应是“你的心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你的心是小小的紧掩的窗扉”,如今把“向晚”和“紧掩”倒装,化板为活,去俗生新,加强了语言的变化,婉曲的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描摹出思妇幽闭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刻画出

8、一个寂寞女子哀怨的形象:怨妇的心封闭、沉闷、没有生气,在这个“城中”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街上寂无人迹,她将失望的心扉紧掩。 板书: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封闭、沉闷 春帷不揭落寞、孤单 窗扉紧掩 3、问:这个女子的心情是封闭、沉闷、落寞的。春帷不揭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她的院子里没有人来,没有一点动静。 4、问:她甚至封闭到了连窗帘也不拉开的地步,那么,她在干什么? 明确:在等待。苦苦地守侯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出现。 板书:等待 (三)分析诗的第二部分 1、过渡:闺中女子苦苦地等待她的心上人出现,那么,她等到了吗?她的心情又是如何变化的? 2、学生齐读本部分,然后回答。 (“我”过客“白马王子?”

9、失望)3、在百无聊赖中,街道上分明地传来了越来越近的“达达”的马蹄声,一丝希望在她心中升腾。大家设想一下,这个女子会做出什么动作来?她在那瞬间的心情又是如何的? 明确:她会快步走到窗前,迫不及待地揭开窗帘向外张望,满心希望马儿送来的是“她”的“白马王子”,心中充满了惊喜。 板书:(蹄声) 惊喜 4、问:事实又是如何?这女子的心理又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残酷的事实,马上的“我”只是“打江南走过”的一名“过客”,根本不是“她”期盼已久的“白马王子”。“她”只好千万个不愿意地放下了窗帘,悄然转过头去,双眼已经模糊;马上过客看到的,依然是一道凝滞的无情的帘子。这时,女子的心里充满了失望。 板书:(过客

10、) 失望 5、问:请大家再深入思考一下,产生了这次错误之后,这女子的心理又会如何变化? 明确:她会在心里嗟叹“应念我,终日凝眸。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然后,她又会在“期待”到“惊喜”再到“失望”之间不断地反复。为什么呢? 明确:我们想象一下,这位过客走了之后,如果窗外又一次响起马蹄声,她会怎样?显然,她还是会重复刚才的动作,即使“过尽千帆皆不是”,但当第一千零一片帆过来之时,她还是会举目远眺,随帆移动自己的目光,无怨无悔。情至深处,“肠断白频洲”啊。【补充:错误情节简析 段落情 节意象 一、交代故事发生背景(江南走过)暗示思妇漫长等待(莲花开落) 莲花开落:既指分别之久,又言容颜在等待中憔悴。

11、 二 、构思妇长期寂寞(寂寞如城)揭示思妇志节坚贞(恰若青石) 柳絮不飞、寂寞如城、向晚青石窗扉紧掩、春帷不揭 三 、示主旨美丽的错误(过客远去) 马蹄达达】五、总结1、问:本诗题为“错误”,这为什么是一个错误?(学生讨论,教师分析订正) 明确: (1)女子误以为“我”是她的心上人归来了; (2) “我”的出现打搅了深院中的女子。 2、问:为何又说这个错误是美丽的呢? 明确:达达的马蹄声给了女子希望,虽然最后以失望告终,但这过程是美丽的,因为女子的生活起了裢漪,有了情节,打破了原本的死寂。 板书:(美丽) (错误) 3、“美丽的错误”在你我他生活中都曾经出现过,在前人的诗词作品中也曾有过。请指

12、出下列词中的“美丽的错误”。 “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颦洲。” (温庭筠梦江南) “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柳词的“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两处都是写“美丽的错误”的。在这些词句中,我们一样感悟到了那幸福的激流袭过作者心头后迅速转变为深深的失落。 4、在诗歌中,第一人称的“我”的出现有何作用? 因为“我”只是一个匆匆的陌生的过客,不是思妇的丈夫,所以才会出现“美丽的错误”。 和思妇的丈夫一样,“我”也是一个离开自己的妻子家人的游子。那么这位过客,也是离家外出远行的游子,他也在思念家中的妻子和亲人。文中不仅写

13、了思妇对远行的丈夫的期待,也写了过客对家中妻子的思念,不仅写了幽闺之哀怨,还写了羁旅的愁苦。更进一步讲,诗歌所写的故事,不仅发生在两对夫妇间,而且发生在所有分离生活的夫妇间。 如我们还学习过另外一首游子谣天净沙秋思。 错误这首诗不仅写了闺怨的思妇,而且写了苦旅的游子。它是一首思妇词,也是一篇游子谣。六、讨论本诗的特色 1、结构美 (1)大景到小景再到特写:江南小城街道帷幕窗扉马蹄; (2)倒装 :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倒叙式的结构,使得诗歌诗意盎然 。从语言运用上来讲,第二、第四个比喻的原句应是“你的心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你的心是小小的紧掩的窗扉”,如今把“向晚”和“紧掩”倒装,化板为活,去俗

14、生新,加强了语言的变化,婉曲的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描摹出思妇幽闭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寂寞女子哀怨的形象:怨妇的心封闭、沉闷、没有生气,在这个“城中”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街上寂无人迹,她将失望的心扉紧掩。 2、语言美 (1)优美的意境、前后情景的逆转,具有高度的戏剧性 (2)、古典美: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 故事。传达出了深层的中国传统意识 。七、讨论1、关于这首抒情短诗的内容有两种理解,一是错误因女子而起,一是错误因男子而起。你是怎么理解的?根据你的理解有情感的朗诵本诗。 提示:答案不求统一,但朗诵时可指导学生:理解不同,朗读的重音处理也就不同。八、知识拓展1、 朦胧诗:朦胧诗产

15、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蕴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2、几首朦胧诗,体会其特点。 “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一代人) 这首只有两行的小诗,1980年在星星第3期发表后震动了整个诗坛,作者用意象、隐喻,在浓重的黑色背景上凸现了一双不同寻常的“黑色的眼睛”(一代人觉醒的象征),在眼睛的前方,似乎可以看到从乌云的缝隙中射出的一束白光。我们可以体会到,在那个令人窒息的年代,那在荒谬现实中扭曲着成

16、长起来的年轻一代,那埋藏在心底的潜能所爆发出顽强求索的精神。 小巷/又弯又长 我用一把钥匙/敲着厚厚的墙”( 小巷) 诗人选择了三个简单的意象,构成了一个象征意味很强的流动画面。“我”拿着钥匙在寻找自己的房间,也即寻找自己在社会中应有的位置。然而“小巷”是“又弯又长”的,“墙”是“厚厚的”,要寻找,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也可能要走很长的路;然而“我”是坚定的,“我”在顽强地敲着,边走边敲,我”又并非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代青年,也包括中年、老年,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不是都在终生寻找吗!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远和近) 这是一种错觉。诗人在瞬间产生的错觉中

17、悟出一种深意:人与自然(云象征自然)是和谐的,人与人是隔膜的。作者渴望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3、阅读郑愁予的天窗,体会其抒发的思想感情。 天 窗 (郑愁予) 每夜,星子们都来我的屋瓦上汲水 我在井底仰卧着,好深的井啊。 自从有了天窗 就象亲手揭开覆身的冰雪 我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天 星子们都美丽,分占了循环着的七个夜, 而那南方的蓝色的小星呢? 源自春泉的水已在四壁间荡着 那叮叮有声的陶瓶还未垂下来。 啊,星子们都美丽 而在梦中也响着的,只有一个名字 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 这首诗的动人,是因为他用了鲜活的现代生活语言,表现了甚具古典意味的纯然之美。它是那么满溢着热切的情绪一因为怀想着一个人,诗人自喻为天窗并由这一情绪带动着意义的推展,使诗意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过程中,读者的心被深深吸引,他们被一种美的情愫感动着,直到诗的末尾,当诗人的彩笔照出:“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心中虽意犹未尽,但却得到欣赏上的满足,并且领悟到,这“天窗”,是诗人的化身,而诗人之所以化身为天窗,乃是借此怀想一个人“那南方的蓝色的小星”,于是,我们也会进一步发现,天窗一诗,原来是一首美丽的情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