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业大学 考研.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0100278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工业大学 考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沈阳工业大学 考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沈阳工业大学 考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工业大学 考研.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沈阳工业大学坐落在中国东北地区现代化的中心城市沈阳市,是一所以工为主,涵盖工、理、经、管、文、法、哲等七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始建于1949年,1985年由沈阳机电学院更名为沈阳工业大学,原为国家机械工业部所属院校,1998年起由中央和地方共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 学校由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的中央校区、兴顺校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和位于辽宁省辽阳市的辽阳校区等四个校区组成。中央校区(主校区)位于沈阳市装备制造业聚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校园内碧波荡漾,草木葱茏,精致典雅,如诗如画,是读书治学和陶冶情操的理想之所。 学校总占地面积159.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2.4万平方米,设有

2、20个学院、3个教学部和2个工程实践中心,共设50个本科专业、20个专科专业。 学校现有普通本科生16087人,各类研究生2778人,专科生1831人,成人教育学生7236人,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独立学院)学生3383人。 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5个一级学科和17个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建有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1个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另外还有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以及工程管理硕士4个专业学位类别,其中工程硕士包含12个招生领域,是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有电机与电器国家重点学科,有4个省重点一级学科,16

3、个省重点二级学科。2010年,学校获批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研究生工程硕士机械工程领域获“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是辽宁省四所获此荣誉的高校之一。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名师云集。现有师资队伍1203人,其中院士3人、教授201人、副教授373人、讲师555人、博士生导师55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师资队伍总数的26% ,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师资队伍总数的77%。师资队伍中有全国优秀教师和劳动模范、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全国专业学会理事长、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国家和省级优秀科技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和省部级百千万人才工

4、程第一层次人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部级优秀人才、学科拔尖人才、教学名师和优秀创新团队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学校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师。 学校把教学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将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线。“十一五”以来,建设5个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辽宁省示范性本科专业、1个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获24门省级精品课,承担国家级教改课题3项、省级教改课题35项,获省级以上教改成果奖44项,培养省级教学名师8人,我校在省内高校基础课全省统考中连续稳居榜首。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科技、文体赛事中屡创佳绩,五年来,在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的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国

5、家级奖励40项、省级奖励409项,并获全国高校“外研社杯”英语辩论大赛全国第三名、李宁杯全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赛冠军和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决赛季军等。 科技工作环境不断优化,科技总量不断增加,科技水平和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科研进款量达8亿元,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485项,科技成果鉴定91项,申请专利86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6项,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2376篇。学校被评为辽宁省知识产权“兴业强企”示范单位,创建了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部省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成省工程技术中心4个、省重点实验室5个、省高校重

6、点实验室6个。科技成果产业化取得长足进展,2006年10月获批国家大学科技园,2008年入园企业达89家,年生产总值超过20亿元。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创办社会科学版,2009年学报自然科学版被EI数据库收录。2010年代表“官、产、学、研”新型合作模式,立足于装备制造业共性、关键性技术研发,体现我校办学特色的“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公共研发中心”落户我校。 学校面向世界,开放办学,与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芬兰等国家的34所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从 1985 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2001 年开始与英国贝德福特大学、澳

7、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美国班尼迪克大学在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已经形成 900多名学生的培养规模,与美国班尼迪克大学联合培养的 MBA 研究生已毕业五届。 如今,完成了校园换建的沈阳工业大学传承历史,放眼未来,肩负历史责任,秉承“自强,笃行”的校训,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稳步迈上了“十二五” 新的征程,正朝着“立足辽宁,服务全国,以工为主、特色突出、开放式的多科性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大步前进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60年成立的无线电系,1972年更名为电子工程系,1999年改建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设有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

8、术、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五个本科生专业,目前在校人数为2200余名。 学院从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目前在校人数为600余名。我院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学科是我国第一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也是我校第一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2个学科之一。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应用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精密仪器及机械、信号与信息处理等9个学科分别于1981年、1990年、1993年、2001年、2001年、2006年、2006年获得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仪器仪表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等4个学科分

9、别于2001年、2001年、2002年、2003年获得工程领域硕士学位授予权。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学科于2006年获得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学科于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7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为辽宁省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教工14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教授22人,副教授30人。学院设有工业测量与控制中心,视觉检测技术研究所,非电量电测技术研究室,嵌入式系统研究中心,红外检测技术研究所,图形研究室等科研机构。学院拥有“辽宁省高校先进在线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高校嵌入式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以及“沈阳工业大

10、学-美国德州仪器DSP联合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输送管道在线检测、机器视觉检测、生物特征识别、成像技术、故障诊断、机械量测量、嵌入式系统、光电测量、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等。2000年以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其中重点基金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是我校历史上获得的3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之一),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机构收录的论文300余篇。学院与英国、美国、中国香港及国内多所大学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学院先后成功组织召开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四届青年学术会议,第一至五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 由我校信息学院杨理践课题组自主研制的大孔径输气管道内检测设备,于201

11、1年11月1日在我国重要的输气管道干线:西气东输二线了敦至烟墩段管径1219毫米输气管道的现场测试获得成功,填补了我国大口径、高压力输气管道内检测设备研制的空白。此次由中石油西部管道公司组织的输气管道内检测设备现场测试是我国第一次在如此大管径输气管道进行内检测设备测试,参加此次测试的单位除了沈阳工业大学之外,还包括国际著名管道内检测公司:美国GE-PII公司和德国ROSEN公司,这表明我校的输气管道内检测设备研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杨理践课题组研制的输油管道内检测设备于200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次研制的输气管道内检测设备现场测试获得成功,使我校不仅成为我国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输油

12、管道内检测设备的单位,而且成为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输气管道内检测设备的单位。 苑玮琦苑玮琦,男,博士(后),测控技术与仪器系教授,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生导师,沈阳工业大学首批学科带头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视觉检测技术研究所所长,沈阳市计算机视觉重点实验室(筹)主任,沈阳工业大学-美国德州仪器公司DSP联合实验室主任,沈阳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沈阳工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编委。学习经历:1982 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电磁测量技术及仪表专业,获学士学位。1988 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自动化仪表专业,获硕士学位。1997 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获博士学位。

13、 1997年11月至 2000年7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数字图像边缘检测技术研究工作。教学经历:讲授图像处理技术,视觉检测技术本科生课程,图像处理系统研究生课程。已经指导6名博士生毕业,在仪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指导100余名硕士生毕业。先后有8名学生获得沈阳工业大学优秀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6名学生获得中国仪器仪表奖学金。毕业生考取香港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东北大学等博士,分配到IBM,LG,深圳华为,沈阳东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及高等学校和政府部门。招生学科:在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招收博士生,在仪器科学与技术(测试计

14、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与机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招收硕士生。研究经历:先后主持承担国家和省市科研项目1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高校博士点专项基金1项,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6项,沈阳市科学技术基金4项。主要成果: 主持完成项目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优秀科学仪器奖1项。主持承担项目获得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在仪器仪表学报、自动化学报、电子学报,计量学报,光学学报、光子学报,中国图像图形学报等期刊和国际

15、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00余篇,撰写著作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获2005年华夏英才基金资助,并被著名搜索引擎“百度”作为百度百科名词术语解读。荣誉称号:2001年入选辽宁省第二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001年被沈阳市委,市政府授予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03年被评选为“沈阳市软件高级人才”,2006年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学术兼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传感器分会理事,辽宁省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沈阳市仪器仪表与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

16、,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学术活动:作为发起人,先后策划和组织召开八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2003年沈阳、2004年大连、2005年金华、2006年贵阳、2007年秦皇岛、2008年焦作,2009年桂林,2010年威海)。研究兴趣: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机器视觉检测技术,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基于图像传感器、视频解码芯片、FIFL、DSP、CPLD、FPGA、ARM、FLASH、USB接口、网络接口的)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1研究方向:生物特征识别技术1.0概述沈阳工业大学视觉检测技术研究所从2001年开始从事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研究工作,先后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市的基金资助,其中

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沈阳市科学技术基金1项。在光学学报,中国图像图形学报,光电子激光等重要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了80余篇学术论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所开发的软件在首届全国生物特征识别测评竞赛中获得虹膜识别组的第2名。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为特点的社会发展对国家及社会生活安全性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安全技术呈现无法解决的重大缺陷。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解决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社会安全问题的最好方法之一。传统技术缺陷直接给社会生活带来如下难题:(1)911以后,全球性反恐活动对如何保证区域安全提出

18、了严峻挑战,传统物理安防技术无法满足提高了的安全性等级要求;(2)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安全领域提出了严峻挑战,传统以密码学为基础的保护体系无法防范各种层出不穷的信息盗取技术;(3)网络经济带来的电子商务中,未来的国家经济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传统密码技术无法保证电子商务安全;(4)个人移动通信终端的发展,未来的社会各种经济、政治、商务活动必然以个人移动通信终端为核心,如何对个人身份进行精确认证成为必须要解决的国家重大基础技术问题;(5)全球各国纷纷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发展作为关系国家安全的重大基础技术加以扶持、推广。而中国在国际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发展竞争中处于落后位置。规模小、应用水

19、平低、核心技术为国外大公司所把持。生物特征识别是指通过计算机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征(例如人脸、虹膜、指纹等)或行为特征(例如笔迹、步态等)鉴别个人身份。生物特征识别与传统的密码、证件等认证方式比较,具有依附于人体、不易伪造、不易模仿等优势,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并大力发展的关键技术和产业。由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为此,我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中,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分别被列为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公共安全-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理)以及前沿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感知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1.1虹膜识别中睫毛

20、和眼睑的检测方法研究人眼自然张开状态下,虹膜通常或多或少地受到眼睑和睫毛的遮挡。虹膜特征在被遮挡的区域不能够被正确提取,从而影响虹膜识别的准确性。本课题试图解决如下问题:(1)给出睫毛和眼睑的自动检测方法,并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从而能够根据检测到的睫毛和眼睑的位置,确定实际用于特征提取的有效虹膜区域;(2)对于稀少睫毛,给出一种填补睫毛的方法,从而能够扩大用于提取特征的有效虹膜区域;(3)给出实现上述检测方法的可执行软件。1.2人眼自然张开状态下虹膜特征的提取方法研究现有虹膜识别方法在采集虹膜图像时,通常要求被测试者瞪大眼睛,以便使虹膜充分暴露,从而使人感到不舒服,直接影响到基于虹膜识别的个人

21、身份鉴别系统的应用。本课题研究人眼自然张开状态下的虹膜识别方法,试图解决如下问题:(1)给出在多小的虹膜区间还能够实现虹膜特征的提取与识别;(2)给出虹膜暴露区间不固定情况下虹膜的特征提取方法;(3)给出虹膜暴露区间不固定情况下的虹膜特征编码方法;(4)给出实现上述检测方法的可执行软件。1.3系列虹膜图像质量的检测方法研究虹膜图像的质量是影响识别效果的重要因素。在采集虹膜图像时,通常采用固定焦距的镜头。当被测试者与镜头之间的距离不满足焦距要求时,采集的虹膜图像通常是模糊的。为了能够采集到一幅清晰的虹膜图像,需要采集装置能够自动检测焦距是否满足要求,较好的方法是通过检测图像的质量来确定焦距的正确

22、性。本课题试图解决如下问题:(1)给出虹膜图像清晰度的自动检测方法;(2)给出被测试者与镜头之间远近的定性检测方法,以便提示被测试者调整与镜头之间的远离或者靠近的位置关系;(3)给出实现上述检测方法的可执行软件。1.4基于小波变换的虹膜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研究小波变换被认为是一种较好的虹膜特征提取方法,但小波变换的方法较多,各种小波变换方法的提取效果如何无法确认。本课题试图解决如下问题:(1)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几种被认为是较好的小波变换方法,通过实验确定一种效果较好的方法;(2)通过分析与理解,提高小波变换在提取虹膜特征的效果;(3)给出实现上述检测方法的可执行软件。1.5新的虹膜特征提取与识别

23、方法研究近些年,一些数学手段相继被应用于虹膜特征的提取。这些数学手段在特征提取中的实际效果如何,需要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以便选择性能优良的特征提取算法,提高虹膜识别的整体性能,包括识别精度,抗干扰能力,运行速度以及对存储空间的要求等。本课题试图解决如下问题:(1)选择一种被认为其性能较好的虹膜特征提取方法,通过分析与实验,对该方法进行正确的评价;(2)对相关参数的选择进行多方面的实验研究,试图给出改善方法;(3)给出实现上述检测方法的可执行软件。1.6人脸定位方法研究在复杂背景获得人群中,如何提取人脸信息是实现人脸识别的关键。本课题试图解决如下问题:(1)选择一种被人为是有效的人脸定位方法

24、,通过分析与实验,对该方法进行正确的评价;(2)对相关参数的选择进行多方面的实验研究,试图给出改善方法;(3)给出实现上述检测方法的可执行软件。1.7人脸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研究人脸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较多,本研究所通过遗传方法对经过KL变换的特征进行选择,并与PCA方法进行了比较,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本课题试图解决如下问题:(1)进一步完善上述方法,并加强被测试图像的样本数量以及头部变化;(2)改变图像大小,给出图像大小与识别率的对应关系;(3)研究ICA方法在人脸识别中的效果;(4)给出实现上述检测方法的可执行软件。1.8人脸与虹膜组合识别方法研究在采集虹膜图像时,很容易获取人脸图像。如果将

25、人脸与虹膜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识别,将提高个人身份鉴别的可靠性。本课题试图解决如下问题:(1)通过分析和实验选择一套可靠性较高,并且速度较快和存储空间较少的虹膜识别方法;(2)通过分析和实验选择一套可靠性较高,并且速度较快和存储空间较少的人脸识别方法;(3)研究并给出一套上述两个特征组合识别方法;(4)给出实现上述检测方法的可执行软件。1.9人脸与人耳组合识别方法研究人脸与人耳具有相同的图像采集方法,也就是说,在采集人脸图像时,就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人耳图像的采集。人耳尽管缺乏特征唯一性,但能够有效提高人脸识别的可靠性。本课题试图解决如下问题:(1)通过分析和实验选择一种可靠性较高,并且速度较快和

26、存储空间较少的人脸识别方法;(2)通过分析和实验选择一种可靠性较高,并且速度较快和存储空间较少的人耳识别方法;(3)研究并给出一套上述两个特征组合识别方法;(4)给出实现上述检测方法的可执行软件。1.10掌纹定位方法研究掌纹定位是指在所拍摄的手掌图像中,找到一块用于提取掌纹特征信息的固定大小的区域。本课题试图解决如下问题:(1)所拍摄的手掌图像可能是不同大小和不同方向的,因此,要求给出一种归一化方法,将手掌归一化到相同的方向和大小;(2)在归一化的手掌图像中,找到一块用于提取掌纹特征信息的固定大小的区域。(3)给出实现上述检测方法的可执行软件。1.11新的掌纹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研究近些年,一些

27、数学手段相继被应用于掌纹特征的提取。这些数学手段在特征提取中的实际效果如何,需要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以便选择性能优良的特征提取算法,提高虹膜识别的整体性能,包括识别精度,抗干扰能力,运行速度以及对存储空间的要求等。本课题试图解决如下问题:(1)选择一种被认为其性能较好的虹膜特征提取方法,通过分析与实验,对该方法进行正确的评价;(2)对相关参数的选择进行多方面的实验研究,试图给出改善方法;(3)给出实现上述检测方法的可执行软件。1.12掌纹与手形特征组合识别方法研究掌纹与手形具有相同的图像采集方式,也就是说,在采集手形的同时获得掌纹信息。如果将手形与掌纹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识别,将提高个人身份鉴

28、别的可靠性。本课题试图解决如下问题:(1)通过分析和实验选择一套可靠性较高,并且速度较快和存储空间较少的手形识别方法;(2)通过分析和实验选择一套可靠性较高,并且速度较快和存储空间较少的掌纹识别方法;(3)研究并给出一套上述两个特征组合识别方法;(4)给出实现上述检测方法的可执行软件。1.13新的指纹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研究近些年,一些数学手段相继被应用于掌纹特征的提取。这些数学手段在特征提取中的实际效果如何,需要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以便选择性能优良的特征提取算法,提高虹膜识别的整体性能,包括识别精度,抗干扰能力,运行速度以及对存储空间的要求等。本课题试图解决如下问题:(1)选择一种被认为其

29、性能较好的虹膜特征提取方法,通过分析与实验,对该方法进行正确的评价;(2)对相关参数的选择进行多方面的实验研究,试图给出改善方法;(3)给出实现上述检测方法的可执行软件。 2机器视觉检测方向2.1基于虹膜识别的个人身份鉴别装置的研究利于个人电脑与图像采集装置组合来构成基于虹膜识别的个人身份鉴别装置,仅仅适合于实验室从事研究,不适合现场应用。本课题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脱离个人电脑的虹膜识别装置,试图解决如下问题:(1)采用DSP技术开发一套独立于PC机的虹膜图像采集与处理装置;(2)将本研究所研究的虹膜识别软件嵌入上述装置中;(3)实现基于虹膜识别的个人身份鉴别。2.2基于手掌信息的个人身份鉴别装

30、置的研究这里的手掌信息包括手形和掌纹两部分信息。报道中通常只有掌纹识别装置。本课题试图开发一种基于掌纹和手形特征信息的个人身份鉴别装置,希望提高最终的鉴别可靠性,试图解决如下问题:(1)采用DSP技术开发一套独立于PC机的手掌图像采集与处理装置;(2)将本研究所研究的掌纹与手形组合识别软件嵌入上述装置中;(3)实现基于手掌信息的个人身份鉴别。2.3基于视觉的汽车驾驶员疲劳状况检测装置的研究对于汽车驾驶员疲劳状况进行实时检测,对于减少汽车交通事故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题试图解决如下问题:(1)通过图像传感器与镜头组成的图像获取装置检测驾驶员眼睛张开的状态,从而判定驾驶员疲劳状态。当检测驾驶

31、员眼睛闭合时间超过设定值时,报警器报警;(2)开发一套基于DSP的图像采集与识别装置;(3)将研究所开发的汽车驾驶员疲劳状况识别软件嵌入所开发的装置中;(4)实现汽车驾驶员疲劳状况的正确检测。2.4汽车驾驶员疲劳状况检测方法研究对于汽车驾驶员疲劳状况进行实时检测,对于减少汽车交通事故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课题试图解决如下问题:(1)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获取人脸图像,给出一种定位人眼位置的方法;(2)给出一种检测人眼张开,闭合状况的方法;(3)给出一种确定驾驶员疲劳状况的方法;(4)给出检测算法和实现软件,并能够将其嵌入硬件检测装置中。2.5基于视觉的圆筒内壁均匀度在线检测装置的研究圆筒内部加工

32、均匀度的检测目前主要依靠手工操作,尚缺乏在线检测方法。本研究所开发了基于视觉的检测装置,通过内壁位置信息成像装置,图像采集卡与PC机组合构成。本课题试图解决如下问题:(1)进一步完善内壁位置信息成像装置;(2)开发一套基于DSP的图像采集与处理装置;(3)将内壁位置信息识别软件嵌入所开发的装置中。(4)实现基于视觉的圆筒内壁均匀度在线检测装置的实验室正确检测。2.6基于视觉的水表数据远传抄表系统的研究解决水表数据远传抄表,能够解决抄表员到住户抄表的问题。目前水表数据远传抄表系统主要采用脉冲计数方法,当断电时将失去计数的作用。本研究所开发了基于视觉的水表数据远传抄表系统,目前尚存在不完善之处。本

33、课题试图解决如下问题:(1)图像传输方式的研究,试图给出一种新的水表图像传输方法;(2)成像机构的规范化设计模型;(3)通过电话传送抄表结果的接口设计;(4)字体或者指针形状、位置变化对于软件的影响研究以及解决方法;(5)给出一个完整的装置。2.7水表表盘数据识别方法的研究解决水表数据远传抄表,能够解决抄表员到住户抄表的问题。水表表盘有两种数据表示方法,指针式和数字式。各厂家生产的水表尽管表盘直径差异不大,但是指针和数字的大小,位置乃至字符的字体对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将影响对于表盘数据的正确识别。本课题试图解决如下问题:(1)给出一种字符或者指针自动定位方法;(2)给出一种指针方向自动检测方法;

34、(3)给出一种指针方向与表盘读数正确对应方法;(4) 给出一种不受字符大小和字体变化的字符识别方法;(5)给出上述可执行软件。 杨理践 一、自然情况 杨理践,出生于 1957 年 4月, 1981 年毕业于沈阳机电学院电子仪器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4 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2 年 9 月考入西南石油学院油气储运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自1984 年在沈阳工业大学,从事无损检测、数字信号处理、在线检测与控制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 1998 年评为教授, 2003 年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任 中国无损检测学会磁分会专业委员、教育分会专业委员、沈阳市无损检测学会副理

35、事长、辽宁省无损检测学会理事。 二、教学情况 主讲: 1. 小波分析导论; 2. 无损检测技术; 3. 数字信号处理。 三、学科研究方向 1. 无损检测技术; 2.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及图像识别技术; 3. 工业过程检测及控制技术; 4. 机械量检测技术及仪器; 5. 管道在线探伤技术; 6. 现代检测技术及装置。 四、科研项目(项目负责人) 1. 高精度管道漏磁在线检测系统的研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 2. 720 高精度管道漏磁在线检测系统,国家科技部科技攻关项目; 3. 基于小波理论的管道漏磁检测数据处理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输油管道泄漏监测系统,辽宁省科技厅; 5.

36、管道漏磁检测设备,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 6. 新型绕线式高压电机交流调速系统 ,本溪自来水公司; 7. 2200T 耐火砖压机修复工程,营口青花集团; 8. 24通道数字化超声波探伤系统, 辽宁省钢管有限公司; 9. F700液压破碎泥水式管道推进装置丹东亿通顶管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10. 主动电磁引信模拟测试系统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 五、研究成果 作为第一完成人和第一项目负责人完成的高精度管道漏磁在线检测系统项目, 1999年、2001年两次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该领域的研究资助, 2003年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表专项资金资助, 2001年获国家科技部攻关项目资助。 2003年获辽宁省科

37、技进步一等奖, 2003年获国家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3年获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学术上,曾经两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在每次会上宣读论文,受到国外专家的好评。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杨理践教授先后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辽宁省优秀专家、沈阳市劳动模范、辽宁省优秀教师、沈阳市优秀教师、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校优秀中共党员等荣誉称号。许会许 会女,教授,1963.11生人,1983年毕业于沈阳机电学院电子仪器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6年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9

38、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获博士学位1986 年起在沈阳工业大学,从事检测技术及仪器仪表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 2000 年评为教授, 2006 年评为博士生导师。 现承担研究生教学任务情况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学时学期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学位课40I数字图象处理技术选修课40II研究方向课选修课20III指导博士生 1人/年 指导硕士、工程硕士 34人/年 现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情况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学时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必修课56指导课程设计 指导毕业设计 18 周 现从事的专业及研究方向 专业: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研究方向:无损检测、智能仪器、信号处理 负责的科研课题名称及来源 2004-2005 年,辽宁省教育厅下达 A 类课题:钢筋混凝土结构可视化及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经费 1.5 万元 +1.5 万元。已结题。 2002-2004 年,辽宁省科技厅 下达课题 :微波无损检测混凝土墙结构可视化技术研究。 经费 3 万元。已鉴定,国际先进水平。 2001-2002 年,辽宁省教育厅下达 A 类课题:谷物水分快速测量系统的研究。经费 1 万元 +1 万元。已完成。 主要科研成果 学术论文 50 余篇、三大检索 10余 篇、科研鉴定 1 项(国际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