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学案 .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0089773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学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鉴赏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学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学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学案 .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鉴赏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学案一、感性认识诗歌的景物形象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例1、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例2、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诗歌形象的鉴赏方法 (一)、诗中赏画把握诗中画面,品味意境。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识记有比较固定文化内涵的常见意象

2、: 送别 杨柳、长亭、驿路、南浦 凄凉悲愁 梧桐、芭蕉、杜鹃、猿啼、风霜、飞雪、 苦雨 思乡 月亮、鸿雁、羌笛、蟋蟀、捣衣 高洁隐逸 梅花、菊花 、松柏、幽兰、翠竹 2、描摹图景,品味意境。 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三方面着手: 写景角度-高低、远近、俯仰、视觉、听觉、触觉等; 画面色彩-季节色彩,冷暖色调; 动态静态-以静衬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意境特点常用术语: 雄浑壮丽 雄奇险峻 辽阔苍茫 苍凉悲壮 明丽清新 清幽明净 闲适恬淡 恬静优美 萧瑟凄凉 孤寂冷清 肃杀荒寒 (示例)作品中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画面? (请从写景角度、色彩、动静等方面赏析作品的意境。) 例1、 绝句

3、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迟日,春日。例2、 定西番 牛峤(qio)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 注:紫塞,长城。(二)、画中品诗关注景与情的关系。画中品诗,即由诗歌内容所再现的图景,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示例) 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诗中又是如何以景抒情的?例1、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例2、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例3、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

4、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三)课堂总结:诗中赏画把握诗中画面,品味意境;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识记有比较固定文化内涵的常见意象。 2、把握画面,描摹图景。 看画面的形、色、动、静。画中品诗分析诗中“景” 和“情”的关系。 1、正衬: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 2、反衬:乐景衬哀情。三、实题演练:意境类规范的答题模式【提问方式】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三步骤】1、描绘画面 (优美)2、概括意境氛围 (准确)3、分析思想感情 (具体) 这首诗描绘了 的画面,营造了 的意境,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

5、子,沙暖睡鸳鸯。注: 唐代宗广德二年,好友严武写信邀请,杜甫返回了成都草堂。诗即作于初回草堂时。在这里作者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香,泥融土湿,燕子筑巢,日丽沙暖,鸳鸯静睡。 (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表达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 四、课后作业1、 江村即事 (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这首小诗表现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怎

6、样的思想感情?2、 双调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鉴赏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教案一、感性认识诗歌的景物形象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例1、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析】这是一首山水名篇。 首联,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景色美妙。颔联,天色已暝,

7、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 幽清明净 的自然美。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回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 宁静。 诗人选择的意象“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莲动”等积极的意象。诗人极力渲染一幅 纯洁美好 的图景,反映了诗人过 安静纯朴 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人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 1、抓意象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8、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诗歌的形象主要表现为意象或意境,它或者是物,或者是人,或者是完整的场景,更多的时候是把物和人、景和情融合在一起。分析诗歌形象即指分析这些“象”的个性特征,特别是分析它的象征意义。 例如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曲叠用九个名词,描写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并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描绘了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暮色思归的乌鸦,安逸自适的人家,旅途劳顿的老马,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 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羁旅愁怀。曲中的九个名词正是九个意象,每一个意象都牵连着作者的那份羁

9、旅愁思,它们有机地组成了密集的意象群,这种看似简单的意象组合,却出人意料地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成为元曲中的绝唱。 二、诗歌形象的鉴赏方法 (一)、诗中赏画把握诗中画面,品味意境。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识记有比较固定文化内涵的常见意象: 送别 杨柳、长亭、驿路、南浦 凄凉悲愁 梧桐、芭蕉、杜鹃、猿啼、风霜、飞雪、 苦雨 思乡 月亮、鸿雁、羌笛、蟋蟀、捣衣 高洁隐逸 梅花、菊花 、松柏、幽兰、翠竹 2、描摹图景,品味意境。 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三方面着手: 写景角度-高低、远近、俯仰、视觉、听觉、触觉等; 画面色彩-季节色彩,冷暖色调; 动态静态-以静衬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古代的诗

10、人常常用一定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同时注意十分写景的角度,或动静结合,或由远到近,或形、声、色兼俱,或视觉、听觉、嗅觉综合运用,使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和谐感,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意境特点常用术语: 雄浑壮丽 雄奇险峻 辽阔苍茫 苍凉悲壮 明丽清新 清幽明净 闲适恬淡 恬静优美 萧瑟凄凉 孤寂冷清 肃杀荒寒 例1、作品中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画面? (请从写景角度、色彩、动静等方面赏析作品的意境。)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迟日,春日。这首诗主要选取了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个意象构成一幅明净绚丽的画面

11、。 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远与近相生,画面色彩明丽,后两句生动地描写了两种可爱的动物,燕子的动态,显出春意繁闹;鸳鸯的静态显得悠闲自在。动静搭配,相映成趣, 渲染出浓浓春意。例2、 定西番 牛峤(qio)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 注:紫塞,长城。“月明千里” 、“天阔”、 “雪漫漫”为辽阔之景,增加了词的悲壮色彩。“金甲冷”,“戍楼寒”,“残星”暗淡,景物色调凄冷、悲凉。 “漏残”、“画角数声呜咽”的声音入画更是将这种寂寞清冷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二、画中品诗 画中品诗,即由诗歌内容所再现的图景,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关注景与情

12、的关系。) 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诗中又是如何以景抒情的?例1、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正衬:乐景衬乐情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一反传统悲秋题材。后两句描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画面,境界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如果说那排云直上的白鹤是诗人奋发进取形象的写照,那么,晴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怀、乐观向上精神的体现。 例2、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1、正衬:哀景衬哀情 秋风萧瑟,天气清冷,从窗外梧桐树缝落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本诗景中

13、融情,以景传情,不言愁字,而句句载愁,表达了女诗人幽居的忧愁怨嗟、孤寂落寞之情。 例3、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2、反衬:乐景衬哀情 江水碧绿,山花灿烂,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突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课堂总结:一、诗中赏画把握诗中画面,品味意境;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识记有比较固定文化内涵的常见意象。 2、把握画面,描摹图景。 看画面的形、色、动、静。二、画中品诗分析诗中“景” 和“情”的关系。 1、正衬: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 2、反衬:乐景衬哀情。三、实题演练:意境类规范的答题模

14、式【提问方式】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题步骤】描摹图景(抓住主要意象,语言力求优美)。把握意境特点(萧瑟凄凉、孤独冷清、生机盎然、恬淡闲适、清新自然、苍凉雄浑、旷远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答题三步骤:1、描绘画面 (优美)2、概括意境氛围 (准确)3、分析思想感情 (具体) 这首诗描绘了 的画面,营造了 的意境,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 唐代宗广德二年,好友严武写信邀请,杜甫返回了成都草堂。诗即作于初回草堂时。在这里作者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这首诗营造了怎

15、样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香,泥融土湿, 燕子筑巢,日丽沙暖,鸳鸯静睡。 (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表达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居草堂的安 适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 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 四、课后作业1、 江村即事 (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这首小诗表现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描绘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江村生活: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很疲倦了,渔翁垂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随风飘荡。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系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又有什么关系? (步骤一) 意境真切而甜美(步骤二)诗人通过心理活动及细小动作的描写,使得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步骤三)。2、 双调清江引秋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喜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愁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