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中考总复习资料全集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二.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0083819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中考总复习资料全集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初三语文中考总复习资料全集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中考总复习资料全集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中考总复习资料全集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二.doc(3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三语文中考总复习资料全集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二一、 排列语序课标与教材对句子排序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语段内容,在语段中正确地衔接上下文,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一般来说,语段的排序主要涉及到以下一些因素:1.空间关系: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从里到外。2.时间关系:或从早到晚,或从过去到现在等。若有回忆或描写上的使用插序手法等因素,那就更应该仔细分析和推敲。3.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或由易到难,或由浅人深,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4.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5.思维规律:或由一般到个别,或由个别到一般;也可为由概括到具体,或由具体到概括做题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整体语段的基本内容,找

2、到其中体现的那道“线”,然后才能进行合理的排序。排序类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切入口。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常见考法句子排序试题的主要题型依然是选择题和填写题。在一段文字中为上下文衔接选填恰当的句子;用序号重新排

3、列句子顺序,使其通顺并前后衔接一致;在一段文字的空白处插入与上下文相衔接的句子;在语段中选填句子顺序正确的选项;在一段文字的末尾填写与前文相一致的句子。因此,解答句子排序试题,要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误区提醒例根据所提供的语境,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句式一致,语意连贯。每人都拥有财富。知识是财富,它能增长智慧,也能美化心灵;_,_,_;挫折是财富,它能积累经验,也能磨炼意志拥有这些财富,人生就会多姿多彩。答案示例:亲情是财富它能温暖心灵也能抚平伤痛分析:这是一道填写题,要求考生以“财富”为中心词,参照前后句式写三句话,并且要与前后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4、答题时,考生可能会在“财富”内容的具体选择上一时拿不定主意,或者是确定了具体对象却无法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从而影响得分。【典型例题透视】例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恰当的一组句子是()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A.B.C.D.答案:B透视:这是一道选择题。试题材料以文学为描写对象,以排比嵌套比喻的手法,从四个方面进行描述。试题抽去每一分句的第一句话(这四

5、句话分别从四个角度对文学设喻)列于题后,打乱顺序后让考生进行归位选择。解答此题,可从视觉、听觉、嗅觉、感觉四个方面入手,将每一个喻体与其后的描述联系起来,看它们是否意蕴连贯。二、 名著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具体要求是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常见考法近几年,全国中考名著导读试题大都取自课标推荐篇目,考查

6、内容有:概述某一部文学名著的主要情节、某一片段故事、主要人物及性格;对文学名著的某一内容或某个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感受与体验;按要求向他人推介某一部文学名著;了解与文学名著有关的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诗句、名言、成语与歇后语等;品析文学名著的某个语言片段。题型主要有:选择题、连线题、填空题、简答题、评价题、概述题等。误区提醒例析: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写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联系相关内容完成下面习题。(1)请简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经过。(2)请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英雄行为写一段颁奖词。答案:(1)示例: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途中遭遇

7、白骨精先后变作花容少女、老妇人、老公公的诱骗,都被孙悟空一一识破;孙悟空不顾师父念咒阻拦,终将白骨精打死。(2)示例:变少女,变老妇,变老翁,白骨三变,三变都逃不过你火眼金睛;遭斥责,遭恶咒,遭恨逐,师父三惩,三惩都挡不住你斩妖除魔。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分析:此题设有两个小题,一题要求考生简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经过,二题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英雄行为写一段颁奖词。解答这两道题,前提是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一定要熟悉,至少要看过相关内容的文学或影视作品;还要对白骨精三次变化的欺骗行为有本质的认识,对孙悟空斩妖除魔的精神有正确的认识,否则就简述不了经过,也写不了颁奖词。颁奖

8、词的语言表述要得体流畅,注意运用恰切的修辞手法,富含一定的文采。例析:名著阅读。(1)凭借你阅读格列佛游记的体验,从下列地名中选出格列佛没游历过的一项()A小人国B车迟国C大人国D慧骃国(2)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有许多神奇之处。请从下列提示中任选一个,简述其相关故事情节。发现“水帘洞”获取“金箍棒”炼就“火眼金睛”故事情节:(3)有位著名教育家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都应该读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什么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这部小说值得一读呢?请任选角度,联系原著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B(2)示例:有一天,群猴在水边洗澡,溯流而上发现一股瀑布。石猴率先跃入瀑布中,发现瀑布后有个天然的大石

9、洞,他就率领群猴入住其中石猴想要一件合适的兵器,就去找东海龙王。试用了几件兵器都不满意,最后他看中了龙宫的定海神珍铁,便取来做他的兵器美猴王大闹天宫被抓,太上老君将他关到八卦炉中。他在炉中被煅炼了七七四十九天,没想到不但没被烧死,反而炼成了“火眼金睛”(3)示例一:此书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方式,这种写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饱满。譬如,小说将保尔在疾病缠身,丧失了战斗能力的严峻时刻,内心绝望、动摇以及最终战胜自我的全过程刻画得非常细腻感人。示例二:这本书的名言警句很多,能激励我们成长。如:“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

10、华而悔恨”示例三:本书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保尔这个具有钢铁般意志的人物形象。譬如:保尔在手术之后,医生诊断他将双目失明,失去劳动能力。但他没有就此消沉,反而计划写一部关于英勇的骑兵师的中篇小说分析:此题共三个小题,分别从三个方面对考生名著阅读状态进行考查。第(1)题的失分原因,考生可能没有仔细阅读格列佛游记,对格列佛到底游历过哪些地方印象不深;第(2)题失分的原因是不能用简洁的语言叙述试题要求的一个故事;第(3)题可能由于时代与环境的原因,考生说不深刻。阅读名著,一定要有选择性地予以精读、深读,融入自己的思索,读出智慧,读出情感,读出其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三、 仿写课标和教材对文字这一考点

11、的基本要求是:能根据要求仿写句子。仿写题主要考查学生在语意连贯、语法结构、修辞运用、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能力。仿写看似简单,其实得分率并不高。学生对开放性试题重视不够,平日练习过少或不屑练习,认为随便写上几句即可,其实开放并不是无原则的渲染,也是有规则在里面的。基本方法:1、注意内容的统一性,仿句要顺应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做到文脉相通。2、注意结构上的一致性,仿句要与例句的短语类型、单句成分、复句关系以及句式一致,字数近量相同,至少相近。3、注意修辞上的一致性,仿句要与例句中的修辞手法相同,符合句子的语境。4、注意语意上的协调性,仿句要与例句前后语意连贯,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和风格协调一致。解题方法:

12、看要求,析句式修辞,搭骨架,装血肉,查漏洞。常见考法句子仿写通常都是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误区提醒1、解答仿写题应具备下面一些知识与能力首先是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语法、修辞知识是从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运用语言的规律,掌握它们无疑有助于提高我们运用语言的能力。根据例句句式特点,在横线上另外仿写句子。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_,_;_,_;_,_。这是一道自选话题的仿写。品读所给例句,我们能看出以下特点:一是全句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歌颂了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二是例句是一个二重复句,第一层为并列关系,第二层为转折关系(标志词“却”)。我们

13、做这道仿写题时可不考虑所写句子的内容,因题干无此项要求,但整齐的排比句式、活泼的拟人手法则必须用上,且句子之间的关系也一定与例句一致。仿写示例:“青春无语,却焕发出活力;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春雨无语,却滋润着大地。”其次是丰富的联想能力。具备了相关的知识,如果不能展开联想,答案依然不恰当。所以,我们应该通过扩大生活与知识积累,掌握联想与想象的方法。仿照例句的句式和修辞方法,仍以“她”为开头补写两个句子。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而行。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她_,_,_;她_,_,_。这是一道指定话题的仿写练习。按要求,我们仿写的句子仍然得围绕春姑娘展开,要表现出

14、春天给大地、人间带来了什么。从形式上说,我们仿写的句子必须使用拟人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要跟例句保持一致。合起来构成一个整齐的排比句。做这道题,我们要展开联想:春天除了万紫千红。还有什么。仿写示例:“她伴着淅沥的小雨点,把美丽的故事讲给鱼儿,讲给青蛙;她跟着山间的小溪流,把婉转的歌儿唱给青山,唱给牧童;她带着归来的小燕子,把春天的喜讯传遍山村,传遍农家。”再次是过硬的语言表达能力。仿写是小型的写作练习,它要求我们在极为有限的字数内尽情展示才情。如果语言表达平平,就很难在这块小天地里有大的作为。因此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调动多种感官去观察身边的事物,用鲜活的心灵去感受世界。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露

15、珠的晶莹剔透、晚霞的绚丽迷人化入心中,流入笔端,即成为美妙动人的文字。有了关注万物、珍爱生命的热情,辅之以广泛的阅读读好书,读美文,再通过必要的语言训练,就不愁写不出令人拍案叫绝的文字。2、解答仿写题要做到四个统一(1)话题要统一“话题”在这里指仿写句子的中心,它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显性话题,指题目中规定了陈述对象,在仿写时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请仿照例句,以“友谊”为话题造句。例句:成功要用理想去引路,要用创造力去开拓,要用汗水去浇灌。示例:“友谊要用真诚去播种,要用理解去护理,要用热情去浇灌。”。第二,隐性话题,指给定文段所隐含的中心主旨。仿写时要根据上下文语境,弄懂文意,把握

16、主旨,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精心选材。仿照下面这句话的句式,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_;_。示例:“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2)句式要统一仿写句了突出的特点就是形式上的约束性,即严格按要求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弄清例句的结构特点,弄清它是常式句还是变式句,是陈述旬、疑问句还是祈使句、感叹句;同时还要弄清句子内部的语意关系,是转折、递进、并列,还是因果、假设、总分等,仿写时必须严格按例句的句式特点去造句,做到句式的统一。(3)修辞要统一仿写句子的考查一

17、般与运用修辞的考查联系在一起,因此,仿写时要仔细分析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格。(4)色调要统一色调即色彩和情调。在这里既指语境色彩,也指感情色彩,同时还包括仿句的创意和境界。值得说明的是。此项要求与前三项相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更能体现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示例:“吹走世间的尘埃”“吹绿田野里的庄稼”:“滋润人们的心田”“滋润干涸的土地”。总之,仿写句子考查的是综合能力,做这种题要对例句分析透、把握准,严格做到四个统一。【典型例题透视】1、套用式仿写题仿照例句的形式,

18、写一个句子,内容自定。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仿句:_解析例句从内容上看,写出了秋天的3个特点;从句式上看,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因此本题的仿写重在仿句内容的选定,句式直接套用例句即可。内容的选择可以是景,也可以是人或物,关键要把握其特点。如:“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风和日丽,爱她的花红柳绿,爱她的雨润万物。”2、修改式仿写题删改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改后为: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_,_。解析此题是在原句基础上进行修改式仿写。题目要求删改后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

19、句,即两句在词语和句式方面都要整齐相对,既是对后句的修改,又是对前句的仿写。据此不难得出对仗工整的修改句:“近看西北,造数间临水轩斋。”3、续写式仿写题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_,_。解析这道题既是续写又是仿写,要求学生仔细分析品味,揣摩句中所阐明的意义。除了要把握仿句的句式(如果就)及修辞(比喻、排比)外,还要注意句中所蕴涵的思想内容(奉献精神)。这就要借助自己的感悟,写出富有生活哲理、启迪人们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句子。如:“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装点一分春色

20、。”4、造句式仿写题“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三个句子。示例:(1)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2)“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仿句:(1)_(2)_(3)_解析本题其实是让学生在理解“摆渡”一词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仿照示例的格式“把摆渡到”造句。仿写的关键是对“摆渡”一词比喻意义的把握。仿句:“(1)老师把学生摆渡到知识的王国。(2)医生把患者摆渡到健康的乐园。”四、 口语交际课标要求初中生具有相应的交际表达能力:“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注意根

21、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交际表达,重在对语文四大能力(听说读写)中“听”与“说”两项能力进行考查。交际,注重口语色彩,强调互动,根据不同场合和对象进行交流;表达,指组织语言来表述、传递你的思想或情感。交际表达题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根据不同情境进行得体的语言表达。听力题要能听出听读材料的重点,听出问题的关键,并予以准确提取、概括。情境表达,要视不同对象和场合组织语言,要与情境相符,与角色相合。主题辩论与演讲,则要围绕一个中心,有鲜明的

22、观点,并运用恰当的事例、名言等予以支撑观点。基本要求:“简明、连贯、得体”。言之有“礼”,即文明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言之有“物”,即有内容。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简洁;言之有“序”,即表达有合理的顺序。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言之有“节”,即简明。要满足试题的要求,简明有序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常见考法题型分析:听力测试、口语交际、信息提取与情境表述。这部分命题形式多种多样:或单独命题,或融入综合性学习当中,或在阅读题中设置。在试题命制上,口语交际和情境表达的考查尤其活跃:提问,提建议,采访名人,对某人说,参

23、与辩论,等等,口语交际进行得有声有色;讲故事,作评价,拟标语,写开场白,发表演讲,等等,情境表达也是热火朝天,丰富多元,不一而足。解题思路点示:口语交际有很强的情境性,答题时应根据要求,进入情境中的相应角色,审慎而灵活地予以应对。实际解题过程中,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1)分析具体情境,弄明白要求,得体地进行交际表达;(2)读懂材料及要求,准确提取信息;(3)学会聆听,抓住重点,分析话里话外音;(4)区分不同对话主体,注意角色与身份;(5)表述准确得体,字数符合要求。误区提醒例在下文的语境中,假如你是那个小男孩,该如何礼貌机智地对老妇人说?(2分)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个5岁的小男孩去租房,他们对房

24、子很满意。房东是一位老妇人,她淡淡地说:“我从不把房子租给带小孩子的家庭。”夫妇俩大失所望。可是小男孩又敲开了房门,满面春风地说:“。”老妇人听了哈哈大笑,愉快地把房子租给了他们。答案示例:老奶奶,您好!房子我租下了。我今年5岁,没有小孩,只带了两个大人。(2分)分析:此题的情境设置很生活化,趣味盎然。题干中已对考生的角色体验作出限定:“假如你是那个小男孩”;答题时,考生不妨让自己“蹲”下来,站在5岁小男孩的认知高度,以童稚天真的思维来考虑答话。此题的易误之处在于:其一,没有注意到老妇人抛出的“难题”“从不把房子租给带小孩子的家庭”,而错答成诸如“如果是上帝派我来的呢”等。其二,不能置身小男孩

25、的思维视角,所答理性色彩过重,没有童趣,不合语境要求。“礼貌机智”既是此题的交际要求,同时也是答题提示要有称呼,要使用礼貌用语,要转换思维,不失幽默。如果所答生硬,没有注意到这一要求,自然也不是理想的对答。【典型例题透视】例口语交际(听说)(10分)1听写。(请注意听录音,用楷体字或行楷字在田字格里规范、工整地书写。)(2分)2听一则简介,然后按要求答题。(3分)(1)莆田市自古以来就是闽中政治、文化的中心。(1分)(2)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83年正式建立地级市以来,莆田市获得哪些荣誉称号?请写出其中两个。(2分)、3听一场对话,回答问题。(5分)(1)家长们谈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2

26、)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3分)答案:1(2分)微笑面对生活(书写正确1分,规范、工整1分)2(3分)(1)经济(1分)(2)田径之乡、戏曲之乡、绘画之乡、武术之乡(2分,写对一个得1分)3(5分)(1)学生(孩子)该不该带手机进校园。(或:学校该不该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意思对即可,2分)(2)示例:我觉得作为学生,首要的任务是学习,手机功能多,会分散注意力的,况且在学校里也没有什么事需要天天和家里联系。所以,我赞成学校的做法,学生最好不要带手机进校园。(3分,言之有理即可。持反对意见,只要理由充分,表达通顺亦可)附:听说材料(录音稿)同学们,语文考试现在开始了。请同学们放松自己,相信自己,

27、沉着、认真地做好每一道题。现在,我们来完成第一大题“听说”题。注意:第1题、第2题读两遍,第3题只读一遍。第1题是“听写”题。请大家注意听,然后按要求把它们书写在田字格里。(稍停,慢速读)微笑面对生活(稍停,慢速读第二遍)第2题,请听一则简介,然后按要求答题。莆田市历史上叫做“兴化”,已有2000多年的文化历史,自古以来就是闽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莆田市历来重视教育,历史上人才辈出,向来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美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83年正式建立地级市以来,莆田市多次获得“田径之乡”“戏曲之乡”“绘画之乡”“武术之乡”等荣誉称号。(稍停)现在请同学们再听一遍。第3题,请听一场对话

28、,然后按要求答题。(注意:本题只读一遍)家长一:听说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真是太好了。当初给孩子买手机是为了让孩子和家人联系方便,可是孩子大都是用来跟同学打电话聊天、发短信,还没完没了地玩游戏,甚至在课堂上也这样,让我头疼极了。家长二:我的孩子整天缠着我换手机,说是他们班的同学手机都比他高档,他在班上很没面子。这还不算,每个月话费都要上百元,我都快吃不消了。家长三:可是我认为孩子有手机有很多好处啊。我们随时能找到孩子,免得由于联系不上而担心。孩子在上下学的路上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也能及时用手机求助。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可以让孩子带手机。学校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

29、机,不应该一刀切,全部禁止啊。(本次听说题到此结束,请同学们继续认真答题)透视: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听说题,设题由易到难,具有梯度。1题考查听写能力。录音材料是一句温馨的鼓励语,很常见,只要认真听,应该可以很快答写。书写时要注意字体要求,若随意书写以致字体不符,将会被扣分。2题为信息提取题。在听的过程中,考生可把重点信息如时间、名称等先简单地列一下,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对号入座。其中,莆田历史上的称谓及其美称,容易与后面的荣誉称号混淆,听录音时一定要分辨清楚,抓住核心内容(题目或材料中“特别”强调的,往往也是考查的重点)。3题涉及分析概括与发表看法两项能力。解答第(1)小题,首先,应当在听录音的

30、过程中,默默地记下信息要点,尤其是要听出前两位家长观点的共性,这个有共性的观点与第三位家长的截然不同;其次,根据题目要求,比较材料异同点,组织语言予以概括提炼。第(2)小题的解答建立在第(1)小题准确作答的基础上,两题紧密相关。唯有准确提炼出争论的焦点,才能找准方向,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此类谈看法题,答题语言的组成一般有两部分:观点+理由。观点要鲜明,不能模棱两可;理由阐述要充分,可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来谈,使之更有说服力。这实际是一个小小的论证过程,因此要有理有据。五、 修辞手法课标与教材对修辞手法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是:1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2在阅读过程

31、中能判断常用修辞方法的种类并理解其表达作用;3在交流和写作实践中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4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判断修辞方法运用的正误。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反语。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

32、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7设问:为了引起别

33、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常见考法修辞手法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拟写题。解答修辞试题,不仅要正确辨析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修辞方法,还要注意体会修辞方法在特定语境中的积极作用和表达效果,避免比喻不

34、贴切、比拟不当、夸张失真和排比生硬等问题。误区提醒例析:下面一句话属于一般性的描写,请发挥你的想象,增加一些词语或句子,使用夸张、拟人的手法,使其传达出一种炎热难耐的意境。盛夏的中午,太阳发着光,树上的蝉儿鸣叫着,小草立在路边。盛夏的中午,答案示例:盛夏的中午,太阳发着刺眼且毒辣辣的白光,(使人眩晕,)树上的蝉儿烦躁地声嘶力竭地鸣叫着,小草耷拉着头(脑袋),无精打采地立在路边。分析:这是一道近似于扩写句子的试题,要求考生把一个一般性描写炎夏的句子,用上夸张、拟人的手法,添加一些词语和句子写出其“难耐”的炎热程度来。解答这道题,考生必须在给定的句子基础上做,要用上夸张、拟人两种手法,要动用自己的

35、知识储备添加词和句,把炎热难耐的盛夏中午写具体、写生动。例析: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用排比句概括苏州的美。苏州的美是古典的。哪怕是一木一石,它也是那么优雅,那么庄严。它一会儿叫你想起我们伟大的历史,一会儿叫你温习许多美丽的传说。含蓄也是苏州的美。要是不下一番搜寻的工夫,你就别想领略它。苏州人从来不喜欢在你面前夸口。他只是带着恬淡的笑容,引你走到那儿,直到你在他面前发出大声的惊叹。苏州的美还呈现出它的多样性。在苏州,你喜欢古朴,请到沧浪亭;你爱好清幽,就去拙政园;你喜欢疏朗,不妨到怡园;你倾向于深邃,这儿有狮子林。答案示例:苏州的美是古典的,苏州的美是含蓄的,苏州的美是多样的。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材

36、料按排比要求写句的试题。考生失分之处在:离开材料写排比句,所写的排比句不能概括苏州的美。比如,有的考生误将“优雅”“庄严”“恬淡”“古朴”等词视为对苏州美的概括,而导致错答失分。解题方略是,抓语段中的关键词或中心句。六、 标点符号课标与教材对标点符号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是:了解标点符号的书写规则、用法及其位置。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有点号和标号两大类。1点号主要用来表示语言中的停顿和语气。点号有七种:句号(。)问号(?)感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2.标号主要用来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有七种:引

37、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间隔号()着重号()标点符号的用法:1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2问号:表示一个问句完了之后的停顿。3.感叹号:用在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表示强烈的感情。感叹句和语气很重的祈使句才用感叹号。4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5顿号:表示句中较短的、并列的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的停顿。6分号:表示一个并列复句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7冒号:一种是用在总括语之后(提示下文)。一种用总括语之后(总结上文)。8引号:第一种表示引用。第二种表示特定称谓。第三种表示着重指出或强调的内容。第四种表示讽刺和反语。9括号:表示括起来的语句是对前边词语或句子的注释或补

38、充说明。10破折号:第一种表解释或补充说明的话。第二种表示后面是跳跃或转折的话。第三种表示语音的中断、延长。第四种表示递进。11连接号:第一种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的起止。第二种连接相关的名词,表示一个独立的意义单位。第三种表示事物的发展。12省略号:第一种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第二种表示说话断续。第三种表示话未说完或语意未尽。13着重号:标出需要读者注意的重要词语。14间隔号:第一种表示文字间的间隔。第二种表示外国人名字和姓氏的音界。15书名号:表示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等名称。用书名号时,不要把后面的普通名词引进去。常见考法标点符号考题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和断句题。如给一段没有标点的文字加

39、上标点符号,改正一段文字中用错的标点符号,为一段文字选用恰当的标点符号,理解一段文字中某一标点符号的用法,等等。解答标点符号试题,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和作用,弄清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误区提醒例析: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假若我们都能对那些给我们提供方便的人说声“谢谢”,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尽到自己的力量,我们这个社会还会不和谐吗?还会不温暖吗?B“作为文明的传播者,我们的传媒界,不能只考虑经济利益,”他顿了顿,接着说:“更应该清楚自身的社会责任,坚决抵制低俗之风,弘扬时代精神的主旋律。”C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中国的北京

40、、上海,都是世界上着名的特大城市,都有申办大型国际会议的实力。D不少人失去了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一味去追逐名牌,用有名的香水、手机、服装等来显示自己生活品质高人一等,这也正是现今名牌泛滥的主要原因。答案:A分析:这是一道选择题,要求考生选出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试题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B项“接着说”后面的冒号应为逗号;C项中的顿号连用导致并列关系层次不明,“洛杉矶”“东京”“巴黎”“伦敦”后应为逗号;D项中省略号与“等”重复使用,应去掉一个。正确选项为A。例析: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这是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B每年端

41、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人们总要用吃粽子、划龙舟等方式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C“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D今年暑假,爸爸打算带我到小说“边城”中故事发生的原型地_湘西茶峒镇去旅游。答案:B分析:这是一道选择题,要求考生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A项不是疑问句,问号应为逗号;C项“我们说”后的冒号应为逗号;D项“边城”的引号应为书名号。这三个选项都可能造成考生误选失分。解题方略是记住标点符号的使用位置及用法。七、 病句课标与教材对修改病句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是:1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2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等方面有侧重地修改

42、病句;3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在语段中找出病句进行修改;4用符号修改有语病的句子。分类解析:一、用词不当(1)班主任李老师对她的批评虽然非常尖刻,但完全是出于对她的关爱。(2)只要把经济发展成果合理分配到群众手中,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才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解析句(1)感情色彩不当,“尖刻”是贬义词,用在这不适合,应改为中性词“尖锐”;句(2)是关联词语用错,“只要”与“就”连用,“只有”与“才”连用,应将“只要”以为“只有”。)二、搭配不当(3)一场波及几十个省份的大旱在神州大地持续蔓延,中国目前旱情形势十分严厉。(4)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共产党员保尔柯察金的英雄事迹。(5

43、)2008年夏季的北京,鸟语花香,景色宜人,是举办奥运会的最佳时期。解析句(3)主谓搭配不当,“形势”不能“严厉”,可改为“严峻”;句(4)动宾搭配不当,动词“塑造”与“事迹”不能构成动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句(5)主宾搭配不当,“北京”与“时期”搭配不当,可将“时期”改为“城市”。三、成分残缺(6)在液晶电视售后服务方面及消费者保护领域,对保修的概念与包修的概念认识不太清楚。(7)学校已从教学、生活方面为复转军人中专学历班充分准备和周密安排。(8)上海市中小学2008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中明确要求切实减轻本市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解析句(6)缺少主语,应在“对”之前加上“消费者”

44、;句(7)缺少谓语,应在“充分准备”前加上“做了”;句(8)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句末加上“的负担”。四、语序不当(9)新闻出版业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妥善处理和正确认识速度、结构、效益、质量之间的关系。(10)作为日益影响着我们学习和生活的网络,它对我们充满了新鲜和好奇。(11)旺旺网一名热心网友了解到西平小学的情况后,在网上发起了募捐活动,得到网友很多的积极响应。解析句(9)逻辑语序不当,“妥善处理”“正确认识”前后有承接关系,前后颠倒,只须将位置互换即可;句(10)主客颠倒,应将“它对我们”改为“我们对它”;句(11)定语与中心词位置颠倒,可将“很多”调到“网友”之前。五、前后矛盾(12

45、)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13)春节期间,大家出去走亲访友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14)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被挂在走廊的墙壁上。解析句(12)前后不统一,“能”与“否”表达完全不同的两种情况,因此,应删除“能否”;句(13)否定多余,“防止”与“不要”都表达否定的意思,同时放在句中,与要表达的意思相悖,应去掉其中一个;句(14)概念范围不清,“图片”包括“宣传画”,不宜并列,可改为“宣传画及其他图片”。六、重复罗嗦(15)6月16日,完成地震灾区堰塞湖实地勘测和水文监测任务的8名湖北水文抢测

46、队员凯旋归来。解析句(15)“凯旋”与“归来”词义重复,可将“归来”去掉。七、表意不明(16)孩子们非常喜欢离休干部朱大爷,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非常欢喜。解析句(16)有歧义,“来到这里有说有笑的”既可以理解为“孩子们”又可以理解为“朱大爷”,意思不明确,可改为:孩子们非常喜欢离休干部朱大爷,朱大爷一来到这里,他们就有说有笑,非常欢喜。八、句式杂糅(17)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是由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写成的。(18)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解析句(17)是典型的句式杂糅。这是将“史记的作者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是由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写成的”两句杂糅而成,可删除“的作者”或“写成的”。句(18)的后半部分把“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种句式杂糅。可把“从”改为“以”。常见考法修改病句以改通顺、改正确为原则,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