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数学一、二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60082664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册数学一、二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二册数学一、二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册数学一、二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册数学一、二单元教案.doc(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班级: 任课教师:一、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

2、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三)统计与概率1、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

3、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二、教学目标:(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1)经历从生活清净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

4、息。(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4)把加减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

5、的必要性,理解常用的长度单位。(3)在从立体到平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经历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4)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三)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会读写100以内的数。2、熟练地掌握10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3、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经历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4、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难点: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四、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6、:我班共有学生 64 名,其中男生 37人,女生 27 人,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他们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习任务。但是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因而培养各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是后期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以下数学学习习惯,包括:读书写字的姿势正确;勤于思考、提问和回答问题;爱护书本和学习用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努力培养学生在听、说、看、记、做、思、用等方面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在智力、知识方面的发展打下基础。我班还有少数同学智力较差,能力较弱,所以我还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优

7、质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后进生名单:后进生转化措施:(一)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促进其自觉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自然就不会把学习当苦差事。我们经常看到,孩子对电脑很有兴趣,他们自然就不会把学习当成苦差事。因此,应时不时寻找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并加以引导和培养,促进其进步。 (二)善于捕捉闪光点。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主动采取适当形式去靠近他们栽培他们。这就需要教育者用一双慧眼,一颗爱心去发现这些孩子身上值得称赞的地方。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之处,并在合适的机会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其获得自信

8、信,并逐步把兴趣迁移到学习中去。 (三)活跃课堂气氛,令其参与其中,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优先对待后进生,尽量多把信任的目光投向后进生,用眼神鼓励他们回答问题。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轻微的触摸都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在课程上回答不出问题时,给予他们的信任和鼓励的眼光。回答正确时,投以赞赏的目光、真切的笑容和热情的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体验取得进步的喜悦,大大加强其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另外,上课速度适当放慢,让后进生感到能跟上教学进度,后进生是班集体组成部分,教学效果应当追求全班整体效果,顾及其反应。如讲

9、重点内容时,切实做到放慢速度,并尽可能重复一二次,给其充分思考时间,诱导他们积极思维,让其真正掌握知识。 (四)从起点看进步。教育者对后进生所取得的点滴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和赞赏,不可因教师过高期望学生没有达到而训斥、否定他们。对其转化要有时间上的宽容。不仅要关注当前的状况,还应重视其成长的过程和变化。如一位后进生数学常考四十多分,这次得了六十分;而令一位学生常考八十分,这次得了九十多分,显然那位后进生进步更大。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中不应只表扬高分的学生,更应看到后进生在努力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 (五)建立互助小组,体验成功滋味。同龄人之间的影响也是极为重要的,大部分的孩子效仿性极强,只要有一个好的

10、榜样在身边,就会产生希望变好的内在动力,逐渐喜欢学习起来。在课堂上有意将好差生搭配起来,建立互助学习小组,有难互帮,让学生学会自学主学习,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学会交流,让其在和谐轻松气氛中学习。作业、考试成绩设立进步奖,由于分配到每个小组,因此可让全班同学看到他们的进步,让他们也觉得很光荣感到学习的快乐等。这样切实有效的帮助,使得他们通过努力也可实现目标,尝到成功的滋味。成功的体验又会激励他们继续努力,不断进步。五、教学设想: 1、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11、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文是否完整,老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师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

12、情境中学习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3、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

13、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

14、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六、教学措施:1、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编排,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

15、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创造一切条件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9、教学方法要体现开放性、创造性。10、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11、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七、奋斗目标通过一学期的努力,争取我班数学单科及格率达95以上。八、教学进度表周 次起止日期进 度 内 容课 时12月13日-2月17日一、生活中的数5课时22月20日- 2月

16、24日二、观察与测量5课时32月27日-3月2日三、加与减(一)5课时43月5日-3月9日三、加与减(一)5课时53月12日3月16日三、加与减(一) 我和小树一起成长5课时63月19日3月24日1-3单元复习与检测四、有趣的图形5课时73月27日-3月31日四、有趣的图形整理与复习(一)5课时84月3日-4月7日五、加与减(二)5课时94月10日-4月14日五、加与减(二)5课时104月17日-4月21日五、加与减(二)5课时114月24日-4月28日1-5单元复习期中考试检测5课时125月1日-5月5日小小运动会六、购物5课时135月8日-5月12日六、购物5课时145月15日-5月19日

17、七、加与减(三)5课时155月22日-5月26日七、加与减(三)5课时165月29日-6月2日6-7单元复习与检测今天我当家 5课时176月5日-6月9日八、统计整理与复习(二)5课时186月12日-6月16日总复习(1)5课时196月19日-6月23日总复习(2)5课时206月26日-6月30日总复习(3)5课时217月3日7月7日期末复习考试九 、单元教学活动安排及课时分配(一)、生活中的数5课时 (二)、观察与测量5课时 (三)、加与减(一)15课时 (四)、有趣的图形9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及期中复习5课时 (五)、加与减(二)20课时 (六)、购物7课时 (七)、加与减(三)11课时

18、 今天我当家1课时 (八)、统计5 课时 整理与复习(二)2课时 总复习4课时 备课分工教材单元单元标题主备教师应备节次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张媛媛5课时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张媛媛5课时第三单元加与减(一)张媛媛15课时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但小梅9课时整理与复习(一)期中复习但小梅5课时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熊有学20课时第六单元购物但小梅7课时第七单元加与减(三)张丽12课时第八单元统计张丽5课时整理与复习(二)整理与复习(二)张丽2课时总复习总复习张丽4课时全学期共计89课时2011、2、10一、生活中的数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2、能运用数进行

19、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次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单元教学建议: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2、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3、重视发展学生数感。4、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单元教学课时:5课时主备教师:张媛媛第一课时 数铅笔(总第1课时)教学内容:课本2-3页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教学重点:会认、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教学用具:100枝铅笔(小棒)。教学过程:教学设

20、计教学反思一、创设情境1、小朋友请你数一数我们班一共有几位小朋友。二、探索新知学生自由数,师可以个别辅导1、交流,你是怎么数的。2、全班汇报。 一个一个数:1-100二个二个数:2、4、6、8、五个五个数:5、10、15、20、十个十个数:10、20、30、40、三、巩固新知1、圈一圈,数一数(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小朋友的的人数。(2)由学生圈一圈,一共有几个小圆点。核对2、拨一拨。把学生的人数43,在记数器上表示出来,生说,师拨。学生反馈,多说几个数练习。四、巩固练习1、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同桌报数,全班交流。2、看谁数得快。

21、学生自己数,数完后,汇报。3、接力赛。34、36、38、( )40、42、4420、30、40、( )、( )、( );45、50、55、( )、( )、( );22、32、42、( )、( )、( );同桌一人报前面三个数字,另一人接着说。全班汇报。师生,生生。五、小结今天的学习,你感觉如何?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数铅笔一个一个数:1-100二个二个数:2、4、6、8、五个五个数:5、10、15、20、十个十个数:10、20、30、40、 10个十是100。34、36、38、40、42、第二课时:数豆子(总第2课时)教学内容:课本4-5页教学目标: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

22、数、序数的意义。2、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教学重点:数位、基数、序数感念的渗透。教学用具:师生各备100枝铅笔(小棒)。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一、创设情境1、教师拿出一把豆子,让学生估计大该有多少粒。2、让学生数出10颗豆子是多少,估计一共有多少粒?讨论交流:是怎么估计的?二、新知学习(一)学习记数和写数。1、师生一起来数数到底是多粒?2、让学生说说28怎么在记数器上来表示?3、生拨数,边拨边说:十位上的2表示是2个十,个位上的8表示8个1。怎么写呢?(先写2,再写80学生自由的写。(二)说一说1、教师拨出22,让学生读出数字,说说: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2、学生讨

23、论。全班汇报。(三)写一写教师拨珠,学生写数。36、40、100通过写100,认识数位:计算器上从右数第3位是百位。三、巩固练习(书5页1-4题。)1、摆一摆让学生小组合作摆出26。学生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摆的。2、填空:( )个十和( )个一是( )。( )个十和( )个一是( )。学生自己观察图,在独立写出数。学生汇报是怎么想的,核对。3、写数教师拨数,学生写出数字。23、50、71、804、小熊写出门牌号。学生观察后,自己写门牌号。学生核对。四、小结今天的学习,你感觉如何?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数豆子28:十位上的2表示是2个十,个位上的8表示8个一。36、40、100:计算器上从右数第

24、3位是百位。第三课时 动物餐厅(总第3课时)教学内容:课本6-7页教学目标:1、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教学重点: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教学用具:师生各备100枝铅笔(小棒)、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一、创设情境1、教师出示两叠作业本,一叠是21本,一叠是18本。2、学生观察,两叠作业本哪叠多,哪叠少?为什么?二、学习新知1、现在知道了哪叠作业本多。那谁能用我们学过的符号来表示。2、学生回答。说说记“”“”的方法。3、填一填:让学生观察记数器后,独立把数写在书本上。3234,10099,然后再进行比较,填上数学符号。师生核对。三、巩固反馈(完成书6-7页

25、1-4题)1、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45()54 78()76 62()62 80()7958()91 100()89 1589全班核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连一连。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说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连?本题中60是多余的信息。3、(1)按顺序填数。(2)读出各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3)根据右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练习过程,(1)学生自己观察,说说应该怎么来完成这个练习。在学生练习。(2)指名读出各数。(3)小组讨论后,学生完成。完成后在进行核对。4、想一想,请你接着画下去。苹果、香蕉、苹果、香蕉、( )、( )、( )、( )。学生独立完成该题。5、小调

26、查:你校一年级有多少个班?每班有多少人?哪班认数最多,哪班认数最少?学生课后同桌合作去完成。四、小结今天的学习,你感觉如何?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动物餐厅小于号 大于号 2118 32 37 100 99第四课时 小小养殖场(总第4课时)教学内容:课本8-9页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教学重点:在一节课中来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这么多概念的含义。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一、创设情境1、教师出事小小养殖场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二、学习新知1、学生交流看到了什么?

27、2、请学生用“谁多谁少”说一说。自己说,同桌说,全班说。通过全班说让学生正确建立谁比谁怎么多啊!多得多,多一些。谁比谁怎么少啊?少一些,少得多。还有差不多等概念。3、想一想: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跑步的有86人,跳远的比跑步的少得多,跳绳的比跑步的少一些?跳远的可能有多少人?跳绳的可能有多少人?学生选择后画圈,并说明白为什么这样选。88人( )、12人( )、76人( )。三、巩固反馈1、小红跳了38下,小男孩比小红多一些。小女孩比小红多得多。男孩可能跳了多少下?画钩;女孩可能跳多少下?画35 42 85 42 8 85( )( )( ) ( ) ( ) ( )2、第2和3题,引导学生看清题意,认

28、真思考后,再独立选择答案。选择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选择的道理。3、数学游戏,猜数。同桌合作,方法:一人猜数,另一人语言提示。例如:甲:我想了一个两位数。乙:是20吗?甲:不是,比20多得多。乙:是70吧。甲:比70少一些。四、课堂总结:这堂课上,你感觉最快乐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小小养殖场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第五课时 练习一 (总第5课时)教学内容:书10-11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和写法。2、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位的概念。4、能正确比

29、较几个数的大小。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位的概念,能正确比较几个数的大小。教学难点:体会“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会正确判断。课前准备:100根小棒、小黑板、计数器等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一、指导第1题先让学生自己填写,再让学生说一说第4小题是怎么想的?二、指导第2题1、看图说说谁最多谁最少?2、用“()比()多得多,()比()多一些”等的句式说一说。三、指导第3题1、学生自由选择。2、说说为什么选这个数?另几个数为什么不可以?四、指导第题1、师拨生写,同桌检查。2、选几个数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写?3、拿出学具,同桌之间进行你拨我写,相互检查,师

30、巡回指导。五、指导第5题:拨一拨,比一比。先师生间进行再学生间进行。六、指导第6题1、拿出卡片,让学生自由组数,并把数写下来。2、同桌交流你组合成了哪些数?3、说一说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少的数是多少?并为这些数排排队。七、课堂总结。板书设计:()比()多得多,()比()多一些二、观察与测量单元教学目标:1、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2、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3、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4、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5、初步学会

31、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单元教学课时:5课时主备教师:张媛媛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总第6课时)教学内容:课本12-13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课前准备:实物或图片等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一、出示玩具汽车,学会观察物体第一步:1、观察玩具汽车,学生分别站在汽车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2、分别把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到的?3、小结:不同的位

32、置观察同一物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第二步:1、让学生站在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2、与同伴进行交流。第三步:1、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一说。2、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进行观察物体。二、实践操作,巩固观察方法1、第1题: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1)、先说说淘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2)、给淘气看到的打勾。2、第2题: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1)、说一说小猫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2)、连一连。3、第3题:看一看,说一说。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再交流评议。4、猜一猜。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体?三、课外延伸在家找一个物体,从

33、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做好记录。四、课堂总结:这堂课上,你感觉最快乐的是什么地方?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观察物体上、下、左、右、前、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第二课时 桌子有多长 ( 总第7课时)教学内容:课本14-15页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3、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课前准备:尺子、铅笔等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一、创设情境,提

34、出疑问1、估一估、说一说: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2、小组讨论: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课桌有多长?3、小组代表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用手、笔、文具盒、书、本子、橡皮等)二、学习厘米与测量方法1、疑问:为什么我们同学说的数都不相同呢?该怎么呢?2、为了让我们得到数据相同,我们要用相同的工具来测量,要用相同的单位来计数。我们可以用“尺子”来测量。3、认识尺子,学习厘米。(1)、出示尺子,认识尺子。(2)、认识刻度,学习厘米。先估计1厘米的长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也可表示为1CM。4、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的?5、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6

35、、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方法。7、小结测量方法: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1、第1题:先让学生估计并说一说大约数;再请学生进行测量;最后让他们看看自己估计得是否准确?2、第2 题:先估后量再填。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小熊量错的题目,说说怎样量才正确的?我们在测量时应注意什么?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桌子有多长我们可以用“尺子”来测量。测量方法: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第三课时去游乐园( 总第8课时)教学内容:课本16-17页教学目标:1、认识米、体

36、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对米的概念的认识课前准备:尺子、铅笔等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一、情境创设1、师:去年我们参加了体检,大家还记得咱们的身高吗?生:我的身高是1米21厘米。那我帮你量一量,有没有长高啊!长高了,1米25厘米。得出课题米的认识。二、学习“米”1、估计“1米”大约有多长。2、感受1米的长度。(手臂或身高等)3、找一找,身边物体的长度有1米的东西,在量一量。4、猜想:1米有多少个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1M=100CM5、估计教室里物体的长度,然后在进行测

37、量。三、实践练习,巩固知识。1、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题目:P16试一试。2、一张课桌大约有多高。谁猜对了?学生分组讨论。汇报3、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4、学生观察图,然后独立完成。完成后核对。5实践操作。学生自己画出一条长3CM的线段。6、课外延伸:17页4题,学生回家操作实践。四、总结你这堂课感觉学什么对方最难。为什么?还有什么不懂吗?板书设计: 去游乐园 我们可以用“尺子”来测量。测量方法: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1米=100厘米,1M=100CM第四课时 估一估,量一量(1) ( 总第9课时)教学内容:课本18-19页教学

38、目标:1、能选用恰当的单位表示长度。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教学重点:不足1米的部分如何用厘米作单位。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一、估一估、量一量1、让学生估计我们教室里黑板有多少长?2、师生测量。当出现不足1米时,学生讨论如何来表示。得出可以用( )米( )厘米来表示。二、巩固新知,形成技能1、试一试(1)讲桌的高是( )米( )厘米。(2)板报的长是( )米( )厘米。(3)门的高是( )米( )米。,学生先估测,再量一量,最后得出具体的数值。填写。2、练一练第1题,同桌合作,先估测,再进行测量,然后再把正确的数值写在数上。目的是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

39、。3、估计淘气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让学生仔细观察以后,再独立完成。核对,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得。四、总结本节课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 估一估,量一量(1)当出现不足1米时,可以用( )米( )厘米来表示。(1)讲桌的高是( )米( )厘米。(2)板报的长是( )米( )厘米。(3)门的高是( )米( )米。,第五课时 估一估,量一量(2) ( 总第10课时)教学内容:课本18-19页教学目标:1、能选用恰当的单位表示长度。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教学重点:不足1米的部分如何用厘米作单位。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一、概念复习 1、复习方位:上、下、左、右、前、后2、观察讲

40、桌: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3、测量时用什么工具最好?怎样用尺子测量物体?4、用手比划1米、1厘米各有多长?举例身边的物体。二、习题巩固( 课本19页习题)1、P19第3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算一算,最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组)2、P19第4题:找一找,量一量。先小组里交流,谁比谁高,谁比谁矮?然后小组里进行测量。汇报交流。3、P19第5题。想让学生小组内进行,先估计,同学间再进行互量。讨论出测量的方法。(1)多少人手拉手长度大约是10米?(10人)(2)到操场上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30-40步)4、实践运用。汇报交流17页4题,:教师进行演示。三、课堂总结。说说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四、课后延伸回到家里,对自己家里的一些物体先进行估计再测量。板书设计: 估一估,量一量(2)我们可以用“尺子”来测量。测量方法: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1米=100厘米,1M=100CM(1)多少人手拉手长度大约是10米?(10人)(2)到操场上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30-40步)第一、二单元知识检测 (总第11、1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试题采用:学习评价第二单元知识评价成绩情况: 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