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 课程验收佐证材料 表格汇总.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59803910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测量 课程验收佐证材料 表格汇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建筑工程测量 课程验收佐证材料 表格汇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测量 课程验收佐证材料 表格汇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测量 课程验收佐证材料 表格汇总.ppt(8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建筑工程测量 课程验收佐证材料 表格汇总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第一章 绪 论1.1 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测量学的定义和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重点难点: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及在工程建设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教学内容:一测量学的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包含空中、地下和海底)点位的科学。2、测量工作分类测量工作可分为两类:测定和测设。测定:将地面已有的特征点位和界线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

2、的图形和位置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测设:将工程建设的设计位置及土地规划利用的界址划分在实地标定,作为施工和定界的依据。测设又称施工放样。二、在工程建设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工程建设一般分为勘测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管理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测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勘测设计 阶段 控制,测绘地形图施工建设阶段 施工放样,竣工测量运营管理阶段 安全监测,变形观测 1.2地面点位的确定教学目标:理解各种坐标系的定义,掌握测量工作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则。重点难点:各种坐标系的定义及异同。教学内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自然形体:是一个不规则的几何体,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1%。2、大

3、地水准面:设想处于完全静止的平均海水面向陆地和岛屿延伸所形成的闭合曲面。3、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代表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形体。4、参考椭球体及参考椭球面参考椭球体:一个非常接近大地体,并 可用数学式表示几何形体,作为地球的参考形状和大小。它是一个椭圆绕其短轴旋转而形成的形体,故又称旋转椭球体。参考椭球面:参考椭球体外表面,是球面坐标系的基准面。二、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和基准面测量工作的基准线铅垂线。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大地水准面。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线法线。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面参考椭球面。三、确定地面点位的方法(一)地面点的高程(1)绝对高程H(海拔)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2)相对高程H地面点

4、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3)高 差 hAB=HB-HA=HB-HA(4)我国的高程系统主要有:1985国家高程系统1956黄海高程系统 地方高程系统。如:珠江高程系统。(二)地面点在投影面上的坐标坐标分为地理坐标、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和平面直角坐标。1、地理坐标(属于球面坐标系统)适用于:在地球椭球面上确定点位。2、平面直角坐标适用于:测区范围较小,可将测区曲面当作平面看待。其与数学中平面直角坐标系相比,不同点:(1)测量上取南北方向为纵轴(X轴),东西方向为横轴(Y轴)(2)角度方向顺时针度量,象限顺时针编号。相同点:数学中的三角公式在测量计算中可直接应用。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 数学上的平面直

5、角坐标(三)高斯平面直角坐标适用于:测区范围较大,不能将测区曲面当作平面看待。1、6带的划分(1)为限制高斯投影离中央子午线愈远,长度变形愈大的缺点,从经度0开始,将整个地球分成60个带,6为一带。(2)公式:中央子午线经度;N投影带的带号。2、3带的划分 从东经开始,将整个地球分成120个带,3为一带。有:中央子午线经度;N投影带的带号。3、我国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的表示。方法:(1)为了避免坐标出现负值先将自然值的横坐标Y加上500000米;(2)再在新的横坐标Y之前标以2位数的带号。如:国家投影坐标为(51000,20637680),则其所在的6带的带号为多少?在带号内的自然坐标为多少?(2

6、0带,51000,137680)四、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一、对距离的影响 在半径为10km的圆面积内进行长度的测量时,可以不必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即可把水准面当作水平面看待。二、对高程的影响地球曲率的影响对高差而言,即使在很短的距离也必须加以考虑。1.3 测量工作概述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有初步的认识。重点难点: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一、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高差测量(h)、角度测量(、)、距离测量(S、D)外业工作:测定和测设。内业工作:观测数据处理和绘图。二、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1、布局上“由整体到局部”,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工作次序上“先控制后

7、细部”。2、又一原则。即:“前一步工作未作检核,不进行下一步工作”。第二章 水准测量高程测量的概念根据已知点高程,测定该点与未知点的高差,然后计算出未知点的高程的方法。即:H未=H已+h高程测量的方法分类 按使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分为:水准测量(leveling)三角高程测量(trigonometric leveling)气压高程测量(air pressure leveling)GPS测量。(GPS leveling)2.1 水准测量原理与仪器操作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水准测量原理及如何操作水准仪重点难点:重点:水准测量原理;难点:视差的概念。教学内容一、基本原理水准测量的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

8、水平视线”,测量两点间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出未知点高程。结论:A、B两点间的高差等于后视读数之和减去前视读数之和。二、仪器和工具(一)水准仪(level)1.望远镜(telescope)2.水准器(bubble)有两种:圆水准器(circular bubble)精度低,用于粗略整平。水准管(bubble tube)精度高,用于精平特性:气泡始终向高处移动。(二)水准尺(leveling staff)主要有单面尺、双面尺和塔尺。(三)尺垫(staff plate)放置在转点上,为防止观测过程中水准尺下沉。水准仪的使用操作程序:粗平瞄准精平读数(一)粗平调节脚螺旋,使圆水准气泡居中。(二)瞄

9、准视差概念、产生原因、消除方法(三)精平(四)读数精平后,用十字丝的中丝在水准尺上读数。2.2 普通水准测量的实施及成果整理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水准路线的布设、水准测量闭合差的分配。重点难点:水准测量闭合差的分配。教学内容:一、水准点(Bench Mark)二、水准路线(leveling line)1 闭合水准路线(closed leveling line)2附合水准路线(annexed leveling line)。3支水准路线(spur leveling line)。三、水准测量的实施(外业)1.观测要求2.水准测量记录表四水准测量的成果处理(内业)(一)计算闭合差:(二)分配高差闭合差高

10、差闭合差限差(容许误差)分配原则:按与距离L或测站数n成正比,将高差闭合差反号分配到各段高差上。(三)计算各待定点高程2.3普通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普通水准仪的检校方法、自动安平水准仪的使用,并对精密水准仪有初步的认识。重点难点:普通水准仪i角的检验与校正教学内容一、水准仪轴线的几何关系水准仪轴线应满足的几何条件是:水准管轴LL/视准轴CC圆水准轴LL/竖轴VV 横丝要水平(即:竖轴VV)二、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一)圆水准器的检验与校正(二)十字丝横丝的检验与校正(三)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i角)的检验与校正2.4自动安平、精密、电子水准仪简介一.自动安平水准仪(compen

11、sator level)二.精密水准仪(precise level)三数字水准仪(digital level)及条纹码水准尺(coding level staff)第三章 角 度 测 量3.1 角度测量原理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DJ2、DJ6光学经纬仪各部件的作用及读数的方法。重点难点:DJ2、DJ6光学经纬仪读数的方法。教学内容一、水平角定义从一点出发的两空间直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夹角即二面角,称为水平角。其范围:顺时针0360。二、竖直角定义在同一竖直面内,目标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称为竖直角。其范围在00900之间。如图当视线位于水平线之上,竖直角为正,称为仰角;反之当视线位于水平线之下,竖直

12、角为负,称为俯角。3.2 光学经纬仪(optical theodolite)的使用一、DJ6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对照实物讲解)1.照准部(alidade)2.水平度盘(horizontal circle)3.基座(tribrach)二、J6的读数方法分微尺测微器读数法:分微尺的分划值为1,估读到获 0.1(即:6)。“H”水平度盘读数,“V”竖直度盘读数。三、J2光学经纬仪的构造与J6相比,增加了:测微轮用于读数时,对径分划线影像符合。换像手轮用于水平读数和竖直读数间的互换。竖直读盘反光镜竖直读数时反光。四、J2的读数方法一般采用对径重合读数法转动测微轮,使上下分划线精确重合后读数。(见图)五、

13、经纬仪的安置1、垂球对中整平法步骤2、光学对中整平法步骤3.3 水平角测量(horizontal angle observation)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水平角观测的两种常用方法测回法、方向观测法。重点难点:重点:经纬仪安置及水平角测回法观测方法。难点:方向观测法的观测方法及各项限差的规定。一、测回法1适用:两个方向的单角(AOB)。2观测步骤:盘左瞄准左边A,配度盘至0X,读取a1。顺时针旋转瞄准右边B,读取b1。则上半测回角值:1=b1-a1。倒镜成盘右,瞄准右边B,读取b2。逆时针旋转瞄准左边A,读取a2。则下半测回角值:2=b2-a2计算角值。若1-240(图根级)则有:=(1+2)/

14、23记录二、方向观测法1适用:在一个测站上需要观测两个以上方向。2观测步骤:(1)上半测回选择一明显目标A作为起始方向(零方向),用盘左瞄准A,配置度盘,顺时针依次观测A、B,C,D,A。(2)下半测回倒镜成盘右,逆时针依次观测A,D,C,B,A。同理各测回间按1800/n的差值,来配置水平度盘。3记录、计算3.4竖直角测量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竖直角观测的方法。重点难点:重点:竖直角观测、计算的方法。教学内容:一、竖直度盘(vertical circle)的构造二、竖直角(vertical angle)的计算公式三、竖盘指标差(index error of vertical circle)1、

15、定义2、计算公式(1)指标差:x=(L+R-360)/2 (2)结论:取盘左盘右的平均值,可消除指标差的影响。四、竖直角的观测及记录一般规范规定,指标差变动范围,J625秒、J215秒3.5光学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教学目标:熟悉经纬仪的几项基本检校项目。重点难点:难点:经纬仪的几项基本检校项目。教学内容:一、经纬仪的主要轴线及应该满足的条件二、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1照准部水准管轴的检校2十字丝竖丝的检校3视准轴的检校4横轴的检验与校正5指标差的检校6光学对中器的检校7圆水准器的检校 3.6水平角观测的误差分析一、物的误差二、人的误差三、环境的误差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精密钢

16、尺量距、电磁波测距的方法及方位角的计算。重点难点:重点:方位角的概念及计算。难点:尺长方程式的含义。4.1 钢尺量距(steel tape measuring)一、量距工具二、钢尺量距钢尺量距最基本的要求平、准、直按精度分:一般量距和精密量距(一)一般量距步骤(二)精密量距步骤4.2 电磁波测距(EDM)简介一、电磁波测距(electro-magnetic distance measuring)的基本原理s=ct/2二、分类1按测程分:短程、中程、远程。2按传播时间t的测定方法分:脉冲法测距、相位法测距。3按测距仪所使用的光源分:普通光源、红外光源、激光光源。4按测距精度分:级、级、级。三、使

17、用4.3 直线定向直线定向(line orientation):确定地面直线与标准方向间的水平夹角。一标准方向(基本方向)分类1、真子午线方向(ture meridian direction)2、磁子午线方向(magnetic meridian direction)3、轴子午线(坐标纵轴)方向(ordinates axis direction)二方位角(azimuth)1定义2分类及关系:(1)真方位角磁方位角m磁偏角坐标方位角子午线收敛角(2)同一直线正反坐标方位角相差180,即:三方位角测量(方位角推算举例)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教学目标:测量误差基本知识重点难点:重点:各种误差的概念

18、。难点:误差传播定律的应用。5.1 测量误差的概念测量误差按其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性质,可分为:一系统误差(system error)二偶然误差(accident error)此外,在测量工作中还要注意避免粗差(gross error)(即:错误)的出现。5.2 衡量精度的指标测量上常见的精度指标有:中误差、相对误差、极限误差。一、中误差二、相对误差三、容许误差5.3 误差传播定律一、误差传播定律(举例题说明)二、权(weight)的概念1.定义2.规律:权与中误差的平方成反比,故观测值精度愈高,其权愈大。第六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6.1 概 述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控制测量的概念、目的、作用与分类。

19、重点难点:控制网的作用与分类。教学内容一、控制测量(control survey)1、目的与作用2、有关名词(1)小地区(小区域)(2)控制点(3)控制网(4)控制测量3、控制测量分类(1)按内容分(2)按精度分(3)按方法分(4)按区域分二、国家控制网三、小区域(15km2以内)控制测量6.2 导 线 测 量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导线测量的概念、布设形式、外业工作、内业计算。重点难点: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教学内容一、导线的定义及适用范围二、导线布设形式 1闭合导线 2附合导线 3支导线三、导线的外业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2测水平角 3、量水平边长四、导线的内业计算(一)几个基本公式1.坐标方

20、位角的推算 2.坐标正算公式 3.坐标反算公式(二)导线计算过程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计算各边坐标增量推算各点坐标。(三)闭合导线平差计算(四)附合导线平差计算(五)查找导线测量错误的方法6.3 三、四等水准测量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三、四等水准进行小区域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重点难点: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及成果计算。教学内容一、适用:平坦地区的高程控制测量。二、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见表)三、作业方法1、每站观测程序(见图)(1)顺序“后前前后”(黑黑红红);一般一对尺子交替使用。(2)读数黑面按“三丝法”(上、中、下丝)读数,红面仅读中丝。2、计算与记录格式(见P114表6-12)(1)视距=

21、100|上丝-下丝|(2)前后视距差di=后视距-前视距(3)视距差累积值di=前站的视距差累积值di-1+本站的前后视距差di(4)黑红面读数差=黑面读数+K-红面读数。(K=4787mm或4687mm)(5)黑面高差h黑=黑面后视中丝-黑面前视中丝(6)红面高差h红=红面后视中丝-红面前视中丝(7)黑红面高差之差=h黑-(h红0.100m)(8)高差中数(平均高差)=h黑+(h红0.100m)/2(9)水准路线总长L=后视距+前视距6.4 三角高程测量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三角高程测量进行小区域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重点难点:三角高程测量原理、观测方法及成果计算。教学内容一、适用于:地形起伏大的

22、地区进行高程控制。实践证明,电磁波三角高程的精度可以达到四等水准的要求。二、原理(见右图)三、观测与计算测竖直角、量仪器高、量觇标高(棱镜高)。其技术要求,见各种规范。第七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及其测绘 7.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比例尺的种类和比例尺精度,地形图分幅的方法与图外注记方法,地形图的地物、地貌、注记符号。重点难点:比例尺精度,分幅与编号方法,等高线的特性。教学内容一、地形和地形图二、地形图的比例尺 1.表示方法 2.分类三、地形图的图名、图号和图廓1.目的2.方法及分类:梯形分幅、矩形分幅、任意分幅四、地物符号:比例、半比例、非比例符号五、地貌符号等高线 1

23、、定义2、典型地貌的等高线3、等高距、等高线平距、地面坡度4、等高线按用途分类5、等高线的特性7.2 视距测量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视距测量的方法。重点难点:视线倾斜时视距测量公式教学内容一.视距测量原理及公式1.视线水平时2.视线倾斜时7.3 地形图测绘前的准备工作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坐标格网的绘制和控制点的展绘。重点难点:坐标格网的绘制的方法和控制点的展绘方法。教学内容一图纸的选用主要有:1.磅纸 2.聚脂薄膜二坐标格网的绘制1目的2方法分:坐标格网尺法圆规的对角线法软件绘制方法。如:AutoCAD或CASS软件。三控制点的展绘1.根据控制点坐标,确定所在的方格,再用比例尺展出该点。2.检查

24、7.4 碎步测量的方法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重点难点: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原理与方法。教学内容一、碎部点的选择:地物、地貌的特征点二、经纬仪法测图(一)配置工具和人员(二)步骤1.安置仪器:在控制点A安置经纬仪,量取仪器高。2.定向:后视(盘左瞄准)另一控制点B,度盘置。3.立尺:立尺员把塔尺立到地形、地貌特征点上,4.观测:瞄准点1的塔尺,分别读取上、下丝之差、中丝读数、竖盘读数L、水平角。5.记录、计算:记录上述观测值,按视距测量公式计算出点1的水平距离D和高程H。6.展碎部点:在图纸上,按、D,定出点1的位置。7.绘制地形图(地物和等高线)(1)地物的描绘按图式规

25、定。(2)等高线的勾绘首先描绘出地性线(山脊线、山谷线),再在相邻碎部点之间,按平距与高差成比例的关系,内插出等高线。第八章 地形图的应用 8.1 地形图的基本应用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使用方法。重点难点:地形图的识读。教学内容一、确定图上点的平面坐标与高程1、平面坐标用比例尺在图上量取。2、高程目估内插。二、确定图上直线的距离、方向(方位角)、坡度1、图上直线距离(1)解析法(2)图解法2、图上直线的坐标方位角(1)解析法量取两点坐标,用坐标反算公式计算。(2)图解法用量角器量取。3、确定图上直线的坡度三、绘制指定方向的纵断面图(profile(diagram)1、沿指定方向量取两相邻

26、等高线间的平距,用一定比例标在横坐标轴上;2、再按各点的高程以一定比例标在纵坐标轴上。3、纵坐标高程比例一般比水平比例大510倍。四、按限制的坡度选定最短线路按坡度和比例尺计算相邻等高线间的最小平距,有:D=h/i,再按此距离画弧。五、确定汇水面积计算由山脊线围成的面积。8.2图形面积的量算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地形图上一定轮廓范围内面积量算的方法。重点难点:解析法。教学内容一、方格纸法数方格的个数,计算面积。二、平行线法分解成梯形,计算面积。三、解析法四、求积仪法第九章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的测设。进而掌握平面点及水平线、坡度线的测设工作

27、。重点难点:平面点的直角坐标、极坐标的测设方法。教学内容9.1 施工测量概述一、施工测量的目的和内容二、施工测量的特点三、施工测量的原则四、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9.2测设的基本工作一、测设工作的概念1定义2测设的基本工作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3测设的方法分直接法和归化法二、水平距离的测设(一)直接法从起点A直接用钢尺或测距仪在给定方向上,丈量待放样的水平距离,得B点。(二)归化法用直接法测设出B点精密丈量其距离根据差值,实地改正。三水平角的测设(一)正倒镜分中法较精确的直接法。(二)归化法。四高程的测设1高程点放样的方法在已知点BM和待放样高程点P中间位置附近架仪,后视BM点,读后视读数a

28、得视线高Hi=HBM+a 上、下移动水准尺,使前视读数b=Hi-HP,并沿尺底画线,得P点。2楼层高程的传递方法设HA为楼底层0.000m的室内地坪高程,则楼层B点的高程为:3水平线50线的概念及测设:在室内墙上测设一条比地面高50cm的水平线。9.3 点平面位置的测设点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一)直角坐标法1适用:有彼此垂直的主轴线时。2方法:3检核:四角是否等于90(二)极坐标法1适用:无彼此垂直的主轴线且便于量距时。2方法(三)角度交会法(方向线交会法)适用:不便量距时方法:计算测设元素水平角(四)距离交会适用:距离较短,便于量距时。方法:计算测设元素D1、D2量取D1、D2,得待测设点。第

29、十章 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施工测量教学目标:1、掌握施工平面控制网建立的几种形式及高程控制网的建立;2、民用建筑施工中的测量工作。重点与难点:重点:建筑方格网的建立;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民用建筑物的定位。难点:建筑方格网的建立;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复杂民用建筑物施工测量。10.1建筑场地上的施工控制测量一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建立1布设形式建筑基线建筑方格网导线2建筑基线的形式及要求(1)布设形式有:“一”字形、“L”形、“十”字形、“T”形。(2)要求:主轴线方向应与主要建筑物的轴线平行,主轴点不应少于3个。3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1)根据建筑红线测设(2)根据测量控制点测设根据已有建筑物、道路中心线

30、进行测设。4建筑方格网的测设按建筑基线测设的方法,先确定主轴线。采用拨角90的方法加密形成方格网。二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建立高程控制网可分为首级网和加密网。相应水准点分别称为基本水准点和施工水准点。1基本水准点。2施工水准点。10.2 民用建筑中的测量工作一定位定义:将建筑物的外廓(墙)轴线交点(简称角桩)测设到地面上。为建筑物的放线及细部放样提供依据。定位方法(1)直角坐标法或极坐标法定位有建筑基线、建筑方格网或导线时。(2)根据已有建筑物定位无控制网时。从已建建筑物引出ab延长ab得建筑基线cd拨角、量边得角桩检查角度和边长,以满足要求(如:1/5000,1)。注意:测设时,要考虑待建的建筑物墙的厚度。二放线内容:根据定位出的角桩,来详细测设建筑物各轴线的交点桩(中心桩)。延长轴线,撒出基槽开挖白灰线。延长轴线的方法龙门板法适用小型民用建筑。引桩法适用大型民用建筑。三基础施工的测量工作 控制基槽开挖深度,不得超挖基底。当基槽挖到离槽底0.30.5m时,用高程放样的方法在槽壁上钉水平控制桩。四复杂民用建筑物的施工测量1.直线拉线法2.四心圆法3.坐标计算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