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批评.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59792714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代文学批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明代文学批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代文学批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代文学批评.ppt(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明代文学批评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一、明代的文化背景一、明代的文化背景1 1、明代前期:程朱理学、明代前期:程朱理学2 2、明代中后期:阳明心学、明代中后期:阳明心学 致良知、知行合一致良知、知行合一二、明代文学批评的成就二、明代文学批评的成就 1、小说评论小说评论 水浒传评点、金瓶梅评点、水浒传评点、金瓶梅评点、三言评点等三言评点等(1 1)突破传统观念,提升小说的地位;)突破传统观念,提升小说的地位;(2 2)

2、重视小说的批判功能;)重视小说的批判功能;(3 3)对小说艺术特征进行了系统探讨;)对小说艺术特征进行了系统探讨;2 2、戏曲理论、戏曲理论 沈璟和吴江派、汤显祖和临川派、王骥沈璟和吴江派、汤显祖和临川派、王骥德曲律等德曲律等(1 1)具有鲜明的反理学倾向;)具有鲜明的反理学倾向;(2 2)对戏曲创作的通俗化要求;)对戏曲创作的通俗化要求;(3 3)对戏曲艺术特征的探讨:创作、表演等方)对戏曲艺术特征的探讨:创作、表演等方面;面;3 3、诗文理论、诗文理论(1 1)前期:倡导复古模拟)前期:倡导复古模拟 以前后七子为代表以前后七子为代表(2 2)后期:提倡抒写性灵)后期:提倡抒写性灵 以李贽、

3、公安三袁为代表以李贽、公安三袁为代表第二节 明代诗文理论批评一、前后七子一、前后七子 “前七子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包括徐祯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包括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诸人。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诸人。“后七子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五人。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五人。“格调格调”说说 “格调格调”是明代诗学批评的一个基本范畴。明代的格调说是明代诗学批评的一个基本范畴。明代的格调说源于高棅,成于李东阳,而盛于明代前后七子。七子以源于高棅,成于李东阳,而盛于明代前后七子。七子以“格调格

4、调”作为诗学正宗,称作为诗学正宗,称“格格”者有标格、气格、骨格、品格、意格、者有标格、气格、骨格、品格、意格、体格、句格、格力、格式等,称体格、句格、格力、格式等,称“调调”者有气调、意调、风调、者有气调、意调、风调、律调、音调、句调、情调等。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概念大致可分为律调、音调、句调、情调等。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概念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体格、句格、律调、音调等,主要指诗文的体裁、句两类:一是体格、句格、律调、音调等,主要指诗文的体裁、句法、音韵、声律之类外在的形式,也就是李梦阳和何景明所争论法、音韵、声律之类外在的形式,也就是李梦阳和何景明所争论的的“法式法式”;二是骨格、意格、气调、风韵

5、等,主要是形容诗文;二是骨格、意格、气调、风韵等,主要是形容诗文内在的气度、意蕴等。在内在的气度、意蕴等。在“文必先秦两汉,诗必汉魏盛唐文必先秦两汉,诗必汉魏盛唐”的口的口号下,七子所说的号下,七子所说的“格调格调”更多的注重诗歌之更多的注重诗歌之“法法”,在批评中,在批评中强调诗歌的体式特征,关注诗歌的形式问题。强调诗歌的体式特征,关注诗歌的形式问题。二、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二、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1 1、识时通变、识时通变 袁宏道与江进之:袁宏道与江进之:“夫物之始繁者终必简,夫物之始繁者终必简,始晦者终必明,始乱者终必整,始艰者终必流丽痛始晦者终必明,始乱者终必

6、整,始艰者终必流丽痛快。其繁也晦也乱也艰也,文之始也。快。其繁也晦也乱也艰也,文之始也。古之不古之不能为今者也,势也。其简也明也整也流丽痛快也,能为今者也,势也。其简也明也整也流丽痛快也,文之变也。夫岂不能为繁为乱为艰为晦?然已简安文之变也。夫岂不能为繁为乱为艰为晦?然已简安用繁?已整安用乱?已明安用晦?已流丽痛快,安用繁?已整安用乱?已明安用晦?已流丽痛快,安用聱牙之语、艰深之辞?用聱牙之语、艰深之辞?”2 2、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性灵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张性灵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张“师心师心”以对抗拟古,鼓励个性与独创;二是强调以对抗拟古,鼓励个

7、性与独创;二是强调“任真任真”以表现人性的真情实感。以表现人性的真情实感。3 3、以趣论文、以趣论文 袁宏道叙陈正甫会心集:袁宏道叙陈正甫会心集:“世人所难得者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迨夫年渐长,官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

8、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第三节第三节 明代小说戏曲理论批评明代小说戏曲理论批评一、历史小说之争一、历史小说之争1 1、强调历史演义小说的历史真实,主要有、强调历史演义小说的历史真实,主要有“羽翼信史羽翼信史”、“正史之补正史之补”和和“一据实录一据实录”等几种观点。等几种观点。2 2、强调历史演义小说的艺术虚构,主要有、强调历史演义小说的艺术虚构,主要有“史书小说史书小说有不同有不同”说和说和“传奇贵幻传奇贵幻”说。说。二、李贽二、李贽(一)童心说(一)童心说 龙洞山人叙西厢,末语云:龙洞山人叙西厢,末语云:“知者勿谓我知者勿谓我尚

9、有童心可也。尚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长也,有从耳目而入,

10、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闻见,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

11、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理而反障之也。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理而反障之也。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童心既障,于是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非内含以章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非内含以章美也,非笃实生辉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美也,非笃实生辉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可得

12、,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道理为之心也。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工,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工,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喜,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喜,满场是

13、假,矮人何辩也。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而非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而非文者。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文者。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水浒传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大贤言圣人之道,皆古今

14、至文,不可得而时势,为今之举子业大贤言圣人之道,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故吾因是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说什么六经,更先后论也,故吾因是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说什么六经,更说什么语孟乎!说什么语孟乎!夫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夫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又不然则其迂腐门徒、懵懂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又不然则其迂腐门徒、懵懂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随其所见,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随其所见,笔之于书,后学不察,便为出自圣人之口也,决定目笔之于书,后学不察,便为出自圣人之口也,决定目之为经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纵出自圣人

15、,之为经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而发,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要亦有为而发,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腐门徒云耳。药医假病,方难定执,等懵懂弟子、迂腐门徒云耳。药医假病,方难定执,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论乎!然则六经语孟,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论乎!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呜呼!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之童心未童心之言明矣。呜呼!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之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二)小说批评理论(二)小说批评理论 1 1、肯定了水浒传、

16、肯定了水浒传“发愤之所作发愤之所作”的精神的精神 忠义水浒传序:忠义水浒传序:太史公曰:太史公曰:“说难、孤愤,贤圣发愤说难、孤愤,贤圣发愤之所作也。之所作也。”由此观之,古之贤圣,不愤则不作矣。由此观之,古之贤圣,不愤则不作矣。不愤而作,譬如不寒而颤,不病而呻吟也,虽作何不愤而作,譬如不寒而颤,不病而呻吟也,虽作何观乎?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观乎?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2、论人物形象塑造的、论人物形象塑造的“同中有异同中有异”第三回评:第三回评:且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且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如鲁智深、李逵、武松、阮小七、石秀、呼有辨。如鲁智深、李逵、武松、

17、阮小七、石秀、呼延灼、刘唐等众人,都是急性的。渠形容刻画来各延灼、刘唐等众人,都是急性的。渠形容刻画来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数,各有身份,一毫不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数,各有身份,一毫不差,半些不混,读去自有分辨,不必见其姓名,一差,半些不混,读去自有分辨,不必见其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3、论小说艺术的真实性、论小说艺术的真实性 第二十一回回评:第二十一回回评:此回文字逼真,化工肖物。摩写宋江、阎婆惜此回文字逼真,化工肖物。摩写宋江、阎婆惜处,不惟能画眼前,且画心上;不惟能画心上,却处,不惟能画眼前,且画心上;不惟能画心上,却并画意外。顾虎头、吴道子安得

18、到此处?至其中转并画意外。顾虎头、吴道子安得到此处?至其中转转关目,恐施罗二君亦不自料到此,余谓断有鬼神转关目,恐施罗二君亦不自料到此,余谓断有鬼神之助也。之助也。(三)戏曲批评理论(三)戏曲批评理论 论论“化工化工”与与“画工画工”杂说:拜月、西厢,化工也,琵琶,杂说:拜月、西厢,化工也,琵琶,画工也。夫所谓画工者,以其能夺天地之化工,而其孰画工也。夫所谓画工者,以其能夺天地之化工,而其孰知天地之无工乎?今夫天之所生,地之所长,百卉俱在,知天地之无工乎?今夫天之所生,地之所长,百卉俱在,人见而爱之矣,至觅其工,了不可得,岂其智固不能得人见而爱之矣,至觅其工,了不可得,岂其智固不能得之欤?要知

19、造化无工,虽有神圣,亦不能识知化工之所之欤?要知造化无工,虽有神圣,亦不能识知化工之所在,而其谁能得之?由此观之,画工虽巧,已落第二义在,而其谁能得之?由此观之,画工虽巧,已落第二义矣。矣。三、吴江派与临川派三、吴江派与临川派(一)沈璟和吴江派(一)沈璟和吴江派 1、严守格律、严守格律 “宁叶律而词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叶,宁叶律而词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叶,是曲中之工巧。是曲中之工巧。”2、崇尚本色。、崇尚本色。“曲必宋元曲必宋元”,语言通俗语言通俗(二)汤显祖和临川派(二)汤显祖和临川派 1、重视戏曲中、重视戏曲中“情情”的作用。的作用。2、重视戏曲的艺术特征。、重视戏曲的艺术特征

20、。3、强调音律出于自然,创作者不应受音律束缚。、强调音律出于自然,创作者不应受音律束缚。(三)汤沈之争(三)汤沈之争 戏曲美学思想上,汤显祖主情,沈璟主理;戏曲美学思想上,汤显祖主情,沈璟主理;戏曲语言风格上,汤显祖重文采,沈璟重本色;戏曲语言风格上,汤显祖重文采,沈璟重本色;戏曲审美效果上,汤显祖重剧本,沈璟重舞台表演。戏曲审美效果上,汤显祖重剧本,沈璟重舞台表演。四、王骥德曲律四、王骥德曲律(一)本色论(一)本色论 1、语言上平易通俗和崇尚文词都是戏曲的本色。、语言上平易通俗和崇尚文词都是戏曲的本色。2、风格体制上,本色应是南、北曲结合的新标准。、风格体制上,本色应是南、北曲结合的新标准。

21、3、戏曲本色论包含着对作家创作个性的张扬。、戏曲本色论包含着对作家创作个性的张扬。(二)情感论(二)情感论 1、创作内容上要求戏曲要传情、写情。、创作内容上要求戏曲要传情、写情。2、评价标准上把对真性情的表现视为评判曲作家功力、评价标准上把对真性情的表现视为评判曲作家功力高下的标尺。高下的标尺。(三)戏曲艺术理想(三)戏曲艺术理想 “法与词两擅其极法与词两擅其极”论套数:论套数:“而其妙处,政不在声调之中,而而其妙处,政不在声调之中,而在句字之外。又须烟波渺漫,姿态横逸,揽之不得,在句字之外。又须烟波渺漫,姿态横逸,揽之不得,挹之不尽。摩欢则令人神荡,写怨则令人断肠,不挹之不尽。摩欢则令人神荡,写怨则令人断肠,不在快人,而在动人,此所谓在快人,而在动人,此所谓风神风神,所谓,所谓标韵标韵,所谓,所谓动吾天机动吾天机。不知所以然而然,方是神。不知所以然而然,方是神品,方是绝技。品,方是绝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