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区域比较分析.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59789497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4.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区域比较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上海区域比较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区域比较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区域比较分析.ppt(3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上海区域比较分析上海区域比较分析比较框架n上海区位比较分析n经济中心区位的历史变迁经济中心区位的历史变迁n上海区位客观分析上海区位客观分析n上海在区域中的地位比较n上海在全国中的地位比较上海在全国中的地位比较n上海在长三角中的地位比较上海在长三角中的地位比较n上海与其它城市的比较n上海与北京、广州比较上海与北京、广州比较n上海与香港比较上海与香港比较n上海与国际性城市比较上海与国际性城市比较n比较结论一、上海区位比较分析n1、区位的历史线索启示n近代世界重心转移轨迹:近代世界重心转移轨迹:n西欧北美亚太n由西向东:大西洋太平洋n海洋经济:港口、国际贸易n近代中国重心转移轨迹:近代中国重心转移轨

2、迹:n中部沿海n由西向东n农业经济工业经济n河运经济海洋经济n对上海的影响对上海的影响n上海诞生于近代。n上海就是在这一重心转移轨迹的交锋中诞生的。这是上海成长之起点,也是上海壮大之优势,即区位优势。上海2、上海区位:崛起之根本。n上海区位的潜质认知:n全国层面:全国最具有发展价值全国层面:全国最具有发展价值的综合区位。的综合区位。n沿海与沿江交汇处。n长三角腹地。n沿海中间位置,也发挥了中心区位的中心城市辐射功能。n全球层面:最具有潜质的世界城全球层面:最具有潜质的世界城市区位。市区位。n太平洋西岸的中间位置,远东的中心点。n能与国际金融中心伦敦、纽约构建连续24小时的接力营业交易。n处在太

3、平洋西岸的最大国度、n邻近全球经济最具有活力的东亚地区,譬如日韩、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东南亚。上海上海东京纽约伦敦天津北京香港广州台北二、上海在区域中的地位比较n1、上海在全国中的地位比较n比较一:有总比较一:有总量,没速度。量,没速度。n0.1的国土,创造了近5的经济总量,14.2的财政收入。n航运产业发达。n国际贸易发达。n外资较多。n研发投入较大。2007n地区生产总值:n1990:4.3;n2007:4.9;n工业总产值:n1990:6.8;n2007:7.0;n港口吞吐量:n1990:28.9;n2007:14.4;n出口贸易总额:n1990:13.9;n2007:27.0;n评判n

4、外向度地位较高。外向度地位较高。n速度相对比较慢。速度相对比较慢。主要工业产品2006微型电子计算机28.6%集成电路19.1%移动通信手持机2.4%轿车17.2%汽 车9.4%钢 材4.6%金属切削机床3.0%发电量2.5%乙 烯20.6%初级形态塑料11.1%房间空气调3.9%彩色电视机3.0%家用电冰箱2.9%家用洗衣机8.6%卷 烟4.1%化学纤维2.7%纱0.6%布0.3%比较二:每次二产升级占据了制高点。比较二:三产发展有效率优势。地 区就业人口总数2007占全国比重全国北京上海北京上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89.5 78.3 52.8 9.9%6.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

5、业237.0 57.1 8.8 24.1%3.7%批发和零售业770.6 69.0 40.3 9.0%5.2%住宿和餐饮业301.5 43.1 14.5 14.3%4.8%金融业556.8 39.8 34.3 7.1%6.2%房地产业280.1 48.5 15.9 17.3%5.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39.5 86.8 24.7 25.5%7.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285.9 51.5 17.3 18.0%6.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07.0 10.3 6.4 5.0%3.1%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77.2 15.5 5.8 20.0%7.5%教 育1544.6 43.7 2

6、7.3 2.8%1.8%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553.8 19.1 16.8 3.4%3.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36.5 17.5 5.1 12.8%3.8%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294.5 33.2 18.0 2.6%1.4%n上海就业占全国比重,相比上海就业占全国比重,相比北京差北京差4.4个百分点,而三产个百分点,而三产增加值仅仅差增加值仅仅差0.4个百分点。个百分点。n交通、批发等现代物流产业,交通、批发等现代物流产业,上海显示了强劲的增长效率上海显示了强劲的增长效率优势。优势。n金融业发展效率相互持平。金融业发展效率相互持平。2007三产增加值占全国比重就业人数占全国比重地 区北

7、 京上 海北 京上 海第三产业8.0%7.6%8.3%3.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0%5.8%9.9%6.7%批发和零售业5.7%7.0%9.0%5.2%住宿和餐饮业5.2%4.6%14.3%4.8%金融业15.1%14.2%7.1%6.2%房地产业6.7%8.3%17.3%5.7%地 区(万元/单位从业人员)全国北京上海第三产业3.4 8.5 13.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5.8 6.4 13.7 批发和零售业20.1 12.7 26.7 住宿和餐饮业15.9 5.7 15.2 金融业15.2 32.4 35.3 房地产业34.5 13.3 50.7 比较三:空间腹地的活力优势。n

8、最具有活力的长三角n长三角经济总量大,长三角经济总量大,投资、出口、消费相投资、出口、消费相对平衡发展,重点突对平衡发展,重点突出出口拉动,投资以出出口拉动,投资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外商直接投资为主,有利于国际化,具有有利于国际化,具有活力。活力。2007GDP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对外贸易占全国比重指标总量(亿元)占全国比重()总量占全国比重总量占全国比重进出口出口进口长三角4686118.8 371.4 49.7 21338.0 15.5 35.6 37.0 34.2 珠三角2541510.2 151.6 20.3 6899.0 5.0 28.1 29.1 26.8 环渤海3243113

9、.0 234.7 31.4 36054.0 26.3 22.0 17.6 27.5 二、上海在长三角中的地位比较n比较一:经济总量比较:引领地位,但一线城市工业竞争优势逐渐丧失(增速比较)。城 市2008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累计%累计%累计%上海市13698.2 9.7 6235.9 8.2 7350.4 11.3 苏州市6710.3 13.0 4156.4 12.0 2436.0 15.5 杭州市4781.2 11.0 2389.4 9.0 2213.1 13.8 无锡市4419.5 12.4 2546.6 11.7 1809.9 13.8 宁波市3964.1 10.1

10、2196.7 10.0 1600.0 11.0 南京市3775.0 12.1 1795.0 9.6 1887.0 15.3 南通市2510.1 13.3 1430.9 13.7 880.0 15.0 绍兴市2223.0 9.0 1329.1 8.9 777.2 10.1 常州市2202.2 12.4 1297.5 12.1 836.4 13.7 台州市1965.3 9.6 1037.5 8.3 794.3 12.4 嘉兴市1815.3 10.7 1085.3 10.5 624.5 12.5 扬州市1573.3 13.4 897.7 13.8 558.1 15.5 镇江市1408.1 12.8

11、843.4 12.3 513.7 14.5 泰州市1394.2 13.5 808.6 14.0 476.6 15.3 湖州市1034.9 10.6 593.6 10.7 358.7 11.8 舟山市490.3 14.5 226.4 19.5 214.6 12.8 转型拐点,上海三产有优势。p很显然,长三角呈现工业化中期的产业很显然,长三角呈现工业化中期的产业结构形态。长三角在迈向世界制造业基结构形态。长三角在迈向世界制造业基地的过程中,地的过程中,必须有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必须有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支撑。支撑。因此,长三角产业转型任务紧迫。因此,长三角产业转型任务紧迫。u2007年长三角第三产业增加值

12、占GDP比重为42.2。其中,上海市为51.9。长三角16市人均GDP已超过了6000美元。u目前,正处于第二产业内部升级、现代服务业独立发展并进的发展阶段。p长三角制造长三角创造,上海长三角制造长三角创造,上海具有领先机会。具有领先机会。城市2007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亿元%上海12001.2 51.9 南京3275.0 48.4 杭州4103.9 45.7 舟山407.0 45.3 宁波3433.1 40.5 无锡3858.0 40.1 台州1722.9 39.4 常州1880.0 37.0 镇江1213.0 36.4 扬州1311.0 35.2 南通2111.9 35.1

13、湖州895.9 34.8 苏州5700.9 34.6 嘉兴1585.2 33.9 绍兴1971.0 33.9 泰州1202.2 33.2 长三角46672.1 42.2 比较二:典型的外向经济驱动。万元GDP均值地方财政收入贷款消费进出口总额固定资产投资上海市1739 17642 3312 2352 3526 南京市1024 19823 4376 1075 5706 苏州市997 9807 2312 3405 3891 宁波市985 14763 3123 1711 4360 杭州市952 21060 3259 1005 4103 舟山市880 13205 3219 1235 6966 常州市8

14、41 8523 3443 801 6576 无锡市827 8695 3149 1268 4247 泰州市712 5760 2838 455 6459 嘉兴市699 9191 3303 1093 5546 湖州市692 7595 3692 540 5075 扬州市666 5735 3313 393 6038 绍兴市646 11205 2784 1072 4109 台州市641 9802 3611 703 3865 南通市636 6974 3646 665 5997 镇江市608 6858 2913 530 5102 工业没有竞争优势,外资吸引力仍然强势。2008万元工业总产值创造的增加值万元工业

15、总产值创造的工业利润总额万元工业总产值消耗的电量台州市3389 325 363 舟山市3378 389 271 镇江市3033 394 405 嘉兴市2827 381 504 湖州市2776 380 412 南京市2773 199 321 南通市2772 521 303 泰州市2741 420 399 杭州市2560 438 307 上海市2555 389 300 扬州市2552 404 243 常州市2495 378 369 无锡市2477 454 383 宁波市2470 237 340 绍兴市2461 473 378 苏州市2231 391 386 城 市2008合同外资实到外资到位率累计

16、%累计%杭州市62.2611.633.1218.253.2%宁波市44.731.125.175.856.3%嘉兴市22.87-33.813.6-18.359.5%湖州市17.68-118.02-4.945.4%绍兴市16.68-29.57.72-30.146.3%舟山市0.47-75.61.59110.9338.3%台州市2.73-66.62.39-23.287.5%南京市22.6115无锡市31.6714.2常州市20.411.2苏州市81.3313.5南通市29.37-5.8扬州市15.172.5镇江市12.0213泰州市10.519.9上海市171.1215.1100.827.358.9

17、%比较三:相对优势,金融、物流、信计软三项核心服务业占据强势地位。2007合计交运邮信计软批零住餐金融房地产上海32.2%35.9%39.0%23.8%27.0%42.2%33.9%南京8.0%9.2%7.3%8.1%8.3%7.3%6.5%苏州9.9%5.2%13.6%11.9%10.5%7.8%9.3%无锡7.8%6.3%5.3%12.5%10.0%5.0%5.8%常州3.5%3.3%2.3%4.4%5.6%2.9%2.9%镇江2.2%2.9%1.7%2.5%2.2%1.2%2.3%南通3.7%3.0%2.9%4.6%3.0%2.3%4.6%扬州2.3%2.6%1.9%2.0%2.6%1.

18、0%2.0%泰州2.0%3.6%1.2%1.5%2.7%1.3%2.4%杭州9.4%6.0%10.1%8.9%8.9%10.9%11.2%宁波7.0%7.6%5.3%6.7%6.3%8.0%7.6%嘉兴2.7%3.4%1.9%3.1%3.1%2.1%2.6%湖州1.6%1.9%1.4%1.3%2.1%1.3%1.7%绍兴3.4%3.3%2.3%4.1%3.1%3.5%3.1%舟山0.9%2.2%0.6%0.6%1.0%0.7%0.9%台州3.4%3.7%3.3%4.1%3.7%2.7%3.4%行业增加值占长三角本行业增加值比重金融资源比较:金融效益有待提升?金融机构数金融从业人员(人)金融从业

19、人员(人/万人)中资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年末余额(元/万元GDP)金融机构现金收入(元/万元GDP)上海4002193033103.89 1781124670湖州6171294246.22 755741686南京15803360045.34 1928541742杭州15673356942.71 2056339600舟山266418440.23 1211144772宁波14682505536.31 1444544551镇江593982732.54 698638693绍兴8491381230.16 1060445474无锡11451697228.33 841226916苏州14332463127.9

20、3 1021022386嘉兴7761141327.24 889631893常州5861179827.12 865733514台州7841399524.42 938475366扬州7701082024.26 583727988南通8981355018.87 709332841泰州492733116.01 544135373比较四:公共服务占据优势。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册/人)医院床位数(张/万人)医生数(人/万人)上海1.2 40.6 26.3 南京1.6 28.4 21.2 苏州0.5 26.4 17.6 无锡0.4 23.8 18.4 常州0.5 21.0 19.1 镇江0.5 19.2 13

21、.7 南通0.3 16.3 18.0 扬州0.4 20.5 17.1 泰州0.3 14.3 17.0 杭州1.2 38.2 26.3 宁波0.5 23.6 22.3 嘉兴0.6 21.6 16.3 湖州0.4 24.8 18.1 绍兴0.4 21.6 19.3 舟山0.5 31.8 23.1 台州0.2 21.1 17.2 比较五:技术创新有优势,但不占核心地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人/百万)专利申请授权量(个/万人)普通高校上海4.18 13.18 60南京9.07 5.10 41苏州6.63 10.38 18无锡6.83 7.56 12常州7.19 5.06 9镇江4.17 6.70 5南通

22、3.87 5.23 6扬州4.55 9.33 5泰州3.80 3.14 3杭州5.41 9.62 36宁波7.28 12.82 15嘉兴3.47 6.02 4湖州5.73 6.30 3绍兴8.24 11.27 5舟山1.91 1.84 4台州3.86 8.01 4长三角是引领全国的区域创新高地n既是市场需求的来源,又是服务产品供给的市场。p2006年度,沪苏浙三地的平均创新综年度,沪苏浙三地的平均创新综合指数为合指数为48.17,较由京津冀组成的环,较由京津冀组成的环渤海区域高渤海区域高20.24%,比全国平均值高,比全国平均值高70.4%,成为全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成为全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区

23、域。u一方面,这里是全国创新资源投入的“密集区”。历年数据显示,2001年-2006年,长三角地区的“政府科技投入”、“创新基金地方匹配”基本稳定在全国总量的1/5左右;“大中型企业的研发人数”、“技改投入”、“科技活动获得金融机构贷款额”等相当于全国的1/4。u另一方面,沪苏浙三地也是国内创新的“高产区”。2001年-2006年,长三角的“国内论文数”占了全国论文总数的1/5,“国际论文数”相当于全国的1/4,“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一直稳定在国内总量的1/3左右,发明专利的申请受理量和授权量分别为全国的1/4和1/5。u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6-2007三、上海与其它城市比较1、上

24、海与北京、广州比较n比较一:三产比重分析n目前,上海第三产目前,上海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业的比重超过50。n但与北京、广州相但与北京、广州相比,还存在相当距比,还存在相当距离。离。n金融业都是上海、北京现代金融业都是上海、北京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服务业的主导产业。n上海较集中侧重于房地产业、上海较集中侧重于房地产业、信息业,集中于生产性服务信息业,集中于生产性服务业发达。业发达。n北京侧重于信息业、软件业、北京侧重于信息业、软件业、科研、教育、租赁商务并行科研、教育、租赁商务并行发展,集中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集中在生产性服务业、社会性服务业都较为发达。社会性服务业都较为发达。n广州侧重于传统

25、服务业发展。广州侧重于传统服务业发展。增加值(亿元)上海北京 第三产业5244.25580.8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业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业421.31 13.5%688.518.2%金融业金融业825.2 26.4%974.125.7%房地产业688.1 22.0%559.814.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32.98 10.7%413.410.9%科研和勘查业科研和勘查业234.12 7.5%424.511.2%水利和公共设施管理业56.451.8%46.21.2%教 育312.62 10.0%355.29.4%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62.16 5.2%135.73.6%文化、体育和娱乐88.3

26、12.8%191.45.1%现代服务业合计3121.33788.8现代服务业占三产业比重59.5%67.9%2006年上海与北京现代服务业行业结构比较(亿元)n上海金融保险业具有优势。但生产性服务业的综合优势不及北京。n上海航运业具有优势,但传统服务业的综合优势不及广州。比较二:要素流比重分析n上海航空物流占据优势。n北京信息物流占据优势。n广州客流占据优势。比较三:资源节约指标比较。n上海的产业发展,耗水、耗电要比北京、广州高。n与北京,耗水差距与北京,耗水差距大。大。n与广州,耗电差距与广州,耗电差距大。大。2、上海与香港比较n比较一:经济指标n上海与香港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上海与香港的差

27、距正在迅速缩小。n2007年上海GDP已经达到了香港的77.7,而2000年仅为34.9,1990年仅为21.3。n2007年上海人均GDP仅为29.3,而1990年仅为9.5。虽然这一指标差距很大,但也在迅速缩小。GDP人均GDPGDP增长速度()人民币汇率(人民币/100港币)年份上海香港上海香港上海香港199078236736107643843.53.961.3219952499120431702219563214.32.3107.94200047711367829671209895118106.1720059164145535152921360211.17.1105.262006103

28、661515057695220942127102.65200712189156926636722656714.36.497.09n上海与香港的产业结构还存在较大差距。n香港由于受到地小、人多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一直把服务业作为经香港由于受到地小、人多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一直把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主体。济发展主体。n金融业作为高端的服务业已是香港首要支柱产业。金融业作为高端的服务业已是香港首要支柱产业。n上海与香港的三产比重差距一直没有缩小。上海与香港的三产比重差距一直没有缩小。1990年差年差44.5个百分点,个百分点,2006年差年差40.6个百分点,缩小速度较慢。个百分点,缩小速度较慢。年份上海

29、香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904.464.730.90.224.475.419952.457.739.90.115.284.720001.646.352.10.113.486.52005148.650.40.19.390.620060.948.550.60.18.791.220070.846.652.6n2007年,香港货物进出口总额是上海的2.5倍,其中,货物出口总额为上海的2.4倍。n进出口贸易差距在缩小。1990年只有香港的4.5,2007年达到了香港40。年份货物进出口总额(亿美元)货物出口总额(亿美元)货物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上海香港上海香港上海香港1

30、9907416465382247214.119951903665116173763.6254.120005474147254201994.9245.22005186458899072893166.6331.220062275651511363168174.9342.920072830712214393445176.5343.7比较二:金融服务业比较n存在差距,且拉大趋势。金融业创新当务之急。n作为领头羊的现代服务业,金融效率需要提升。年份增加值从业人员单位金融从业人员创造的金融增加值(万元/人)总量(亿元)占GDP比例()总量(万人)占就业总数比例()上海香港上海香港上海香港上海香港上海香港2

31、00461216247.6 12.315.9216.951.0 5.238.4 95.8 200567517937.4 12.818.2417.952.0 5.437.0 99.9 200682523208.0 15.919.5718.62.0 5.542.2 124.7 3、上海与国际性城市比较n比较一:经济总量、发展水平比较n上海的上海的GDP只占中国约只占中国约5%左右。左右。n名列国际大都市前4位的纽约、伦敦、东京和巴黎,其GDP的比重都占各自国家的20以上。n如果把纽约视同一个国家,目前,它的GDP值可以在全世界国家中排第14位;如果将这4个城市合起来看作一个国家,它在全世界可以排到

32、第4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比较二:国际交通枢纽地位比较n上海国际航运枢纽地位已确立。n2007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5.6亿吨,比上年增长4.2,连续第三年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615万标准箱,增长20.4,跃居世界第二。n但宁波舟山港增速较快。但宁波舟山港增速较快。城市20072008增长率新加坡279029927.2%上海261528017.1%香港238824301.8%深圳211021421.5%釜山132613421.2%迪拜1070120012.1%广州1100宁波舟山935108415.9%鹿特丹1083青岛1002n上海航空国际货运枢纽已初步确立,但客运国际枢纽有待

33、提升。比较三:国际化比较n资本国际化程度有待提升。n外籍常住人口相对偏低。n到到2007年,在沪外国常住年,在沪外国常住人口人口13.3万人,占万人,占1。n涉外服务贸易有待发展。n2006年上海市服务贸易进年上海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出口总额为403.4亿美元,亿美元,占全国比重为占全国比重为21.0%;占;占本市国际贸易总额比重为本市国际贸易总额比重为15.1%。n服务贸易依存度为服务贸易依存度为30.6%。n2006年,上海相当于香港年,上海相当于香港的的38.1%;上海相当于新;上海相当于新加坡的加坡的34.2%;上海与排;上海与排名世界第名世界第30位的马来西亚位的马来西亚服务贸易进

34、出口额基本相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基本相当。当。比较四:金融人才比较n资料显示,目前,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从业人员人口比例一般在10%左右。n纽约有纽约有77万金融从业人员,其中,华尔街就有万金融从业人员,其中,华尔街就有40万人万人;n伦敦仅金融城内的金融从业人员就有伦敦仅金融城内的金融从业人员就有30万万;n香港地区也有香港地区也有35万人。万人。n而上海的金融从业人员不到而上海的金融从业人员不到20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1%多多一点。一点。n仅以国际公认的注册金融分析师为例,美国目前有仅以国际公认的注册金融分析师为例,美国目前有25000人,人,中国香港、新加坡各有中国

35、香港、新加坡各有1000人,而在上海,还不到人,而在上海,还不到100人。人。n上海的金融从业人员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在增加。比较结论n基本判断:n国内,上海具有优势。国内,上海具有优势。n国外,上海尚存差距。国外,上海尚存差距。n优势:n区位优势;上海起点在区位,崛起在区位,引领在区位。区位优势;上海起点在区位,崛起在区位,引领在区位。n国际化优势(外资优势);国际化优势(外资优势);n增长优势;增长优势;n效率优势;效率优势;n劣势:n发展阶段相对滞后;发展阶段相对滞后;n经济规模劣势;经济规模劣势;n文化服务发展滞后;文化服务发展滞后;n制度创新滞后;制度创新滞后;n上海需要依靠本土化

36、跨国公司的成长,以及国内腹地尤其是长江流域经济成长的支撑。单纯走嫁接型的外资驱动是不完整的,也很难成就上海作为世界国际大都市的健康成长。n这就要求上海必须重视沪西与长三角的建设,也要重视长江经济廊道的建设。n因此,上海发展,既要重视浦东的对外通道建设,也要重视浦西、长江沿岸服务于内地的通道建设。n上海不能总是“仪式化”,而应该在服务环境、商业环境、文化创造等方面上一个台阶,如果上海想要更大规模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要给文化创造、艺术创造的人更多的自由,让她不仅成为一个时尚创造中心,也是思想创造中心、媒介中心。上海的土壤要能激发这些艺术创造力,吸引更多创意型的人才来上海,要成为大事件发生的集聚地,要具有影响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力量。上海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结束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