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讲座1014(社区)教学教材.ppt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59781110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法讲座1014(社区)教学教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普法讲座1014(社区)教学教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法讲座1014(社区)教学教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法讲座1014(社区)教学教材.ppt(4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普法讲座20171014(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保障法第二条第二条 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的公民。老年人的七大项权利:老年人的七大项权利:1、自由处分自己、自由处分自己名下财产名下财产的权利的权利2、享有、享有要求子女赡养要求子女赡养自己的权利自己的权利3、享有、享有自由再婚自由再婚不受干涉的权利不受干涉的权利4、享有自由、享有自由订立遗嘱订立遗嘱的合法权利的合法权利5、享有、享有继续获得教育继续获得教育的合法权利的合法权利6、享有、享有获得社会关爱获得社会关爱的合法权利的合法权利7、享有获得、享有获得司法援助

2、司法援助的合法权利的合法权利具体权利的内容具体权利的内容(一)社会保护类。(一)社会保护类。以上七项权利,以上七项权利,后三项后三项主要主要涉及到社会对老年人权利的保障:及鼓励社会办好涉及到社会对老年人权利的保障:及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还对老年人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健康各类老年学校,还对老年人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普及老年保健知识,在公共设施中建设适合教育,普及老年保健知识,在公共设施中建设适合老年人锻炼和活动的配套健身设施;同时,老年人锻炼和活动的配套健身设施;同时,老年人老年人享有获得以下社会关爱的权利。享有获得以下社会关爱的权利。1、农村的老年人农村的老年人,已经丧失劳动力、没有,

3、已经丧失劳动力、没有生活来源,也没有子女和其他扶养人的,生活来源,也没有子女和其他扶养人的,由所在村的集体经济组织由所在村的集体经济组织负担负担保吃、保穿、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保住、保医、保葬的五保供养。的五保供养。”(即成(即成为为“五保户五保户”)。)。2、国家建立和保障老年人的医疗保险、国家建立和保障老年人的医疗保险制度,并且规定对制度,并且规定对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就医治疗时、予以优先。有条件的地方,就医治疗时、予以优先。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展对老年人义诊、巡回医疗等服务。还开展对老年人义诊、巡回医疗等服务。3、老年人享有、老年人享有自行决定自行决定到老年福到老年

4、福利院、老年公寓去居住的权利。利院、老年公寓去居住的权利。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条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条件,在在老年人参观、游览、乘坐公共交老年人参观、游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通工具等方面,对老年人有优厚的等方面,对老年人有优厚的待遇和照顾。待遇和照顾。在老人以上七项合法权益在老人以上七项合法权益受侵害后受侵害后,老年人如,老年人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即打官司打官司)。法院受理)。法院受理后,按照规定应预交诉讼费用,如因老年人却后,按照规定应预交诉讼费用,如因老年人却有困难的,可以凭有困难的,可以凭当地街道的证明当地街道的证明申请申请缓交、缓交、减交甚至免交

5、诉讼费减交甚至免交诉讼费。如果老年人需要获得律师帮助的,如果老年人需要获得律师帮助的,又没能力支付律师费用的,老年人可以又没能力支付律师费用的,老年人可以向当地向当地法律服务所申请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所申请法律援助,为老,为老年人免费提供法律援助。年人免费提供法律援助。上述七项权利里的第上述七项权利里的第2 2、3 3两项权利可能主要涉及两项权利可能主要涉及到家人、家庭内部的关系到家人、家庭内部的关系处理问题。老年人的婚姻处理问题。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因社会的进步,现在自由因社会的进步,现在受到来自子女的干涉少多受到来自子女的干涉少多了。需要强调的是:子女了。需要强调的是:子女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婚的

6、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的变化而消除,姻关系的变化而消除,父父母离婚或再婚后,子女对母离婚或再婚后,子女对父母仍然负有赡养的法定父母仍然负有赡养的法定义务。义务。(二)家庭关系类(二)家庭关系类根据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根据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1条、条、12条的规定:条的规定:1.子女不但在子女不但在经济上经济上要供养父母、帮助父母,要供养父母、帮助父母,而且在生活上也要照料父母,并且在而且在生活上也要照料父母,并且在精神上精神上要安慰父母。如果子女要安慰父母。如果子女只是给付了赡养费,只是给付了赡养费,这仅仅是履行了一部分的赡养义务这仅仅是履行了一部分的赡养义务;2.子女对生病的父母应

7、当子女对生病的父母应当提供医疗费用提供医疗费用,并,并且应当对生病的父母且应当对生病的父母予以护理予以护理;3.子女应该妥善安排父母的住房,子女应该妥善安排父母的住房,不得强迫不得强迫父母迁居到条件低劣的房屋内父母迁居到条件低劣的房屋内,对父母自有,对父母自有的房屋,子女还有的房屋,子女还有予以维修予以维修的义务。的义务。案案例例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特殊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特殊情况即即在子女未成年时,在子女未成年时,父亲或母亲对子女未父亲或母亲对子女未尽过抚养义务尽过抚养义务,导致子女成年后、不愿,导致子女成年后、不愿意对父母承担赡养义务的事例。大家都意对父母承担赡养义务的事例。大家都认为

8、认为“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那么,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是否还可以要求自父母是否还可以要求自己的子女尽赡养责任?己的子女尽赡养责任?在此,为大家讲在此,为大家讲述一个发生在上海的案例(该案例曾在述一个发生在上海的案例(该案例曾在电视台报道过):电视台报道过):一个父亲缺乏家庭责一个父亲缺乏家庭责任心,年轻时,吃、任心,年轻时,吃、喝、嫖、赌样样都会,喝、嫖、赌样样都会,所挣的钱多数用于自所挣的钱多数用于自己的开销,很少拿回己的开销,很少拿回家里。家里。后年老无依,后年老无依,起诉到法院要求子女起诉到法院要求子女赡养自己赡养自己。最后,法。最后,法官说服了五个子

9、女,官说服了五个子女,由由五个子女每人每月五个子女每人每月负担父亲负担父亲100元作为元作为生活费。生活费。由此可见:只要由此可见:只要父母子女关系的存在父母子女关系的存在,抚养,抚养或赡养的权利义务也就就存在,即使父母因或赡养的权利义务也就就存在,即使父母因种种原因未尽到抚养子女的义务,但是也不种种原因未尽到抚养子女的义务,但是也不影响其要求子女赡养的权利。影响其要求子女赡养的权利。父母的过错不父母的过错不能成为免除子女赡养责任的理由能成为免除子女赡养责任的理由。同样,。同样,子子女也不能以女也不能以“父母分家不公平父母分家不公平”或或“与父母与父母断绝关系断绝关系”、“放弃继承权放弃继承权

10、”等为借口等为借口,拒,拒绝履行赡养父母。而且,男女平等,绝履行赡养父母。而且,男女平等,出嫁的出嫁的女儿对自己的父母也负有赡养的责任,同时,女儿对自己的父母也负有赡养的责任,同时,也有协助丈夫赡养自己公公婆婆的义务也有协助丈夫赡养自己公公婆婆的义务。(三)财产处分类(三)财产处分类1、七项权利里第一项是指老年人可以自由、七项权利里第一项是指老年人可以自由支配或处分自己的财产,但这需要是记在支配或处分自己的财产,但这需要是记在老老人名下的财产人名下的财产。2、老年人有权自由处分自己的个人财产,不、老年人有权自由处分自己的个人财产,不仅指仅指生前的处分,还包括按排过世后生前的处分,还包括按排过世

11、后的分配。的分配。即将财产遗传自己的子女所有,甚至有权将自即将财产遗传自己的子女所有,甚至有权将自己的财产捐赠给国家、赠送给社会福利机构、己的财产捐赠给国家、赠送给社会福利机构、或其他人等的权利。而作为子女,是不能干涉或其他人等的权利。而作为子女,是不能干涉父母对财产的遗嘱分配的权利的。父母对财产的遗嘱分配的权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父母将自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父母将自己财产以立下协议或遗嘱的形式分给己财产以立下协议或遗嘱的形式分给多个子女后,结果多个子女后,结果部分子女却认为父部分子女却认为父母对财产分配不公、而拒绝赡养父母母对财产分配不公、而拒绝赡养父母。应该说,子女这样认为是应

12、该说,子女这样认为是不对的不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继承法案例一:出嫁的女儿有无继承权?案例一:出嫁的女儿有无继承权?19751975年张三与李丽登记结婚。婚后第二年,李年张三与李丽登记结婚。婚后第二年,李丽生下双胞胎丽生下双胞胎儿子小刚和女儿小芳。儿子小刚和女儿小芳。19981998年,小芳与王某结婚时,张三给女儿年,小芳与王某结婚时,张三给女儿80008000元钱元钱让她置办结婚用品。出嫁后,小芳不时回家探让她置办结婚用品。出嫁后,小芳不时回家探望父母,帮父母做家务,并每个月给父母望父母,帮父母做家务,并每个月给父母200200元元作为赡养费。而其儿子小刚自作为赡养费。而其

13、儿子小刚自19981998年参加工作年参加工作后不久就在外地结婚,很少回家看望父母,并后不久就在外地结婚,很少回家看望父母,并且也不给父母赡养费。且也不给父母赡养费。19991999年年3 3月,张三因出车月,张三因出车祸去世,李丽因受打击而住进了医院。李丽住祸去世,李丽因受打击而住进了医院。李丽住院期间,儿子小刚一次也没有前去探望,全靠院期间,儿子小刚一次也没有前去探望,全靠女儿小芳和她丈夫照顾。同年女儿小芳和她丈夫照顾。同年4 4月,李丽去世。月,李丽去世。小刚从外地返回家与小芳共同料理完母亲小刚从外地返回家与小芳共同料理完母亲的丧事,然后,小刚就独自将张三夫妇在的丧事,然后,小刚就独自将

14、张三夫妇在婚姻期间共同建造的六间房屋登记过户到婚姻期间共同建造的六间房屋登记过户到自己名下,并将李丽在银行的自己名下,并将李丽在银行的1800018000元存元存款全部取出据为己有。小芳要求继承父母款全部取出据为己有。小芳要求继承父母的遗产,却被小刚拒绝。小刚的理由是:的遗产,却被小刚拒绝。小刚的理由是:小芳是出嫁之女,并且在她结婚时父母已小芳是出嫁之女,并且在她结婚时父母已经给了她经给了她80008000元钱,其无权再继承父母的元钱,其无权再继承父母的遗产。遗产。请问:出嫁的女儿小芳有无继承权?请问:出嫁的女儿小芳有无继承权?分析意见分析意见依据我国依据我国继承法继承法第第1010条规定,小

15、刚和小芳作为条规定,小刚和小芳作为被继承人的子女,同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享有被继承人的子女,同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享有同等的继承权。该权利除因法定事由的出现可以被同等的继承权。该权利除因法定事由的出现可以被依法剥夺外,其他任何人无权以任何理由加以剥夺。依法剥夺外,其他任何人无权以任何理由加以剥夺。也就是说,已婚女儿的继承权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就是说,已婚女儿的继承权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从本案的实际情况来看,小芳对父母所尽的同时,从本案的实际情况来看,小芳对父母所尽的义务较之小刚为多,故对父母的遗产可酌情予以多义务较之小刚为多,故对父母的遗产可酌情予以多分。分。小芳在结婚时父母已经给

16、予其小芳在结婚时父母已经给予其80008000元钱,属于父母元钱,属于父母生前赠与。小刚认为小芳在结婚时已经得到了父母生前赠与。小刚认为小芳在结婚时已经得到了父母资助的资助的80008000元,因此没有继承父母遗产的权利,这元,因此没有继承父母遗产的权利,这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是没有法律依据的。遗产及其范围遗产及其范围(一)遗产的概念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可以转移给他人的个人合法财产。(二)遗产的范围公民公民死亡死亡时遗留的时遗留的个人个人的的合法合法财产财产l积极财产l消极财产积极财产:公民的合法收入;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法律允许公民所

17、有的生产资料;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如债权和有价证券等。消极财产凡可以与人身关系分离的债权和债务,都在遗产之列。限定继承原则限定继承原则即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被继承人遗产的实际价即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被继承人遗产的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的部分,继承人可以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的部分,继承人可以偿还,也可以不偿还。偿还,也可以不偿还。案例二:抚恤金是否属于死者的遗产?案例二:抚恤金是否属于死者的遗产?(一)案情介绍(一)案情介绍丧偶妇女李某的独生女王某,系某工厂工丧偶妇女李某的独生女王某,系某工厂工人,人,1995年她与同厂工人路某结婚。婚后年她与同厂工

18、人路某结婚。婚后未生育子女。李某依靠女儿王某付给的赡未生育子女。李某依靠女儿王某付给的赡养费维持生活,别无经济来源。养费维持生活,别无经济来源。2000年王年王某因交通事故死亡,除人身损害赔偿金外,某因交通事故死亡,除人身损害赔偿金外,有关单位按规定发给其亲属有关单位按规定发给其亲属22000元抚恤元抚恤金。王某的丈夫、婆婆与李某三人为这笔金。王某的丈夫、婆婆与李某三人为这笔抚恤金发生争执。抚恤金发生争执。路某认为抚恤金属于其妻子的遗产,根据路某认为抚恤金属于其妻子的遗产,根据婚姻法婚姻法第第18条条“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的权利,父母和子女有

19、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利”的规定,应由他和岳母共同所得。王的规定,应由他和岳母共同所得。王某的婆婆认为抚恤金是发给亲属的,所以某的婆婆认为抚恤金是发给亲属的,所以王某的丈夫、母亲和婆母每人各有一份。王某的丈夫、母亲和婆母每人各有一份。而李某则认为,这笔抚恤金是发给其儿女而李某则认为,这笔抚恤金是发给其儿女所供养的直系亲属的,只能由她一人所得。所供养的直系亲属的,只能由她一人所得。为此,李某诉请人民法院依法裁决。为此,李某诉请人民法院依法裁决。请问:抚恤金是否属于死者的遗产?请问:抚恤金是否属于死者的遗产?抚恤金就是根据劳动保险条例和其他劳保抚恤金就是根据劳动保险条例和其他劳保法规的规定,发给因意外

20、事故死亡或自然法规的规定,发给因意外事故死亡或自然死亡的工人、职员生前所供养的直系亲属,死亡的工人、职员生前所供养的直系亲属,其目的是解决因工人或职员作为其扶养者其目的是解决因工人或职员作为其扶养者死亡而造成的生活困难。死亡而造成的生活困难。因此,本案的因此,本案的抚恤金不能作为遗产抚恤金不能作为遗产,而应,而应归属于死者生前供养的直系亲属死者之母归属于死者生前供养的直系亲属死者之母李某所有。李某所有。王王老老汉汉有有三三个个女女儿儿,女女儿儿先先后后出出嫁嫁后后感感到到寂寂寞寞,于于是是将将侄侄子子甲甲收收养养为为子子。父父子子俩俩开开了了一一个个铁铁匠匠作作坊坊,收收入入可可观观,于于是是

21、将将原原茅茅草草房房推推倒倒,新新建建了了8间间瓦瓦房房。王王老老汉汉去去世世后后,三三个个姐姐姐姐要要求求分分割割8间间瓦瓦房房。甲甲提提出出他他要要3间间,理理由由是是他他是是父父亲亲的的儿儿子子,且且目目前前已已有有妻妻室室,少少了了住住不不下下。但但三三个个姐姐姐姐认认为为,应应均均分分,即即每每人人2间。间。问:此案如何处理?问:此案如何处理?案案例例三三:家家庭庭共共有有财财产产与与遗遗产产案案例例三三:家家庭庭共共有有财财产产与与遗遗产产此案中的8间房子,是在三个姐姐出嫁后,甲与王老汉靠经营铁匠作坊的收入而盖的,应认定为甲与王老汉的共有财产。在分割共有财产时,甲有4间,王老汉有4

22、间。王老汉4间作为遗产由三个姐姐和甲共同继承。甲与三个姐姐都是王老汉的子女,都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在无特殊情况时,继承的份额相等,即每人1间房子。甲最后将拥有甲最后将拥有5 5间房子。间房子。答:答:此案涉及家庭共有财产与遗产问题此案涉及家庭共有财产与遗产问题。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法定继承人是指按照法律规定有资法定继承人是指按照法律规定有资格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人。格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人。范围范围: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法定继承人的顺序法定继承人的顺序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特

23、殊的丧偶儿媳、女婿特殊的丧偶儿媳、女婿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先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继承开始后,先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能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第二顺序继承人不能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同一顺序继承人不分男女都享有平等的继同一顺序继承人不分男女都享有平等的继承权。继承遗产的承权。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均等份额一般均等.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代位继承代位继承是指被继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由被继承人死亡,由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继承人子女的晚辈

24、直系血亲代替继承直系血亲代替继承被继承人的子女应被继承人的子女应继承的遗产的制度。继承的遗产的制度。借条借条和和欠条欠条的区别及注意事项的区别及注意事项近年来,随着由于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民近年来,随着由于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民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民众之间的相互借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民众之间的相互借款越来越普遍,借贷的数额也越来越高,由款越来越普遍,借贷的数额也越来越高,由此引发的纠纷也日渐增多。现就民间借款如此引发的纠纷也日渐增多。现就民间借款如何正确写好借条给广大债主提个醒:何正确写好借条给广大债主提个醒:一、借款时宜写一、借款时宜写“借条借条”,不宜写,不宜写“欠条欠条”借条借条和和

25、欠条欠条均是一种债权债务的凭证,但均是一种债权债务的凭证,但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借条是借款人向出借人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借条是借款人向出借人出具的借款书面凭证,它证明双方建立了一种借出具的借款书面凭证,它证明双方建立了一种借款合同关系;而欠条是双方基于以前的经济往来款合同关系;而欠条是双方基于以前的经济往来而进行结算的一种结算依据。而进行结算的一种结算依据。二、借款时双方约定的利率宜写入借条中二、借款时双方约定的利率宜写入借条中法律依据: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15年年9月月1日日起施行。起施

26、行。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三、借款时宜将还款期限写入借条三、借款时宜将还款期限写入借条中中借款在诉讼时效内受法律保护,借款在诉讼时效内受法律保护,实践中却

27、有很多出借人往往不知道实践中却有很多出借人往往不知道“诉讼时效诉讼时效”的概念。出借人应当的概念。出借人应当在借款到期后在借款到期后2年年内向其主张权利。内向其主张权利。连续催款诉讼时效连续催款诉讼时效20年年。四、借款时借条宜写清出借人、借款人四、借款时借条宜写清出借人、借款人全名全名实践上,实践上,出借人出借人与与借款人借款人往往关系较密往往关系较密切,也不泛亲戚关系,借款时将日常习惯称谓切,也不泛亲戚关系,借款时将日常习惯称谓写入借条,如将出借人写成写入借条,如将出借人写成“张叔张叔”“张兄张兄”;将借款人写成;将借款人写成“阿三阿三”“四妹四妹”之类等等,之类等等,万一借款人逾期还款,

28、出借人想到法院起诉借万一借款人逾期还款,出借人想到法院起诉借款人,往往会因债权、债务人不明确而被法院款人,往往会因债权、债务人不明确而被法院拒之门外。拒之门外。五、借款时借条应表述清楚明确,没有歧义五、借款时借条应表述清楚明确,没有歧义较典型的案例是张三向李四借款较典型的案例是张三向李四借款10万元,万元,同时出具借条写明借款同时出具借条写明借款10万元,几个月后,张三万元,几个月后,张三归还李归还李1万元,遂将原借条撕毁,张三重新为李四万元,遂将原借条撕毁,张三重新为李四出具借条一份:出具借条一份:“张三原向李四借款张三原向李四借款10万元,现万元,现还欠款还欠款1万元万元”。这里的。这里的

29、“还还”字既可以理解为字既可以理解为“归还归还(huan)”,又可以解释为,又可以解释为“还(还(hai)欠)欠”“尚欠尚欠”。由此产生争议,对出借人非常不利。由此产生争议,对出借人非常不利。【案例四案例四】夫妻一方对外欠款到底由谁偿还?夫妻一方对外欠款到底由谁偿还?【案情】盛某(男)与韦某(女)原为夫妻,二人于盛某(男)与韦某(女)原为夫妻,二人于2001年年8月因感情破裂分居生活,月因感情破裂分居生活,2003年年9月月25日离婚。连某日离婚。连某是盛某的表哥,是盛某的表哥,2003年年9月月20日,盛某向连某出具借条一份,日,盛某向连某出具借条一份,言明:今有盛某借连某言明:今有盛某借连

30、某20万元,期限为万元,期限为3个月,年利率为个月,年利率为10%。因盛某一直未归还借款,连某认为韦某与盛某虽然已经离婚,因盛某一直未归还借款,连某认为韦某与盛某虽然已经离婚,但仍应对上述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遂诉至法院,请求判但仍应对上述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遂诉至法院,请求判令盛某、韦某共同归还借款令盛某、韦某共同归还借款20万元及利息。万元及利息。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本案中,借款不是以盛某与韦某二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本案中,借款不是以盛某与韦某二人共同名义所借,盛某未提供证据证实该借款是在与韦某婚人共同名义所借,盛某未提供证据证实该借款是在与韦某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为夫妻双方的共同利益所借,在夫

31、妻拥有存姻关系存续期间为夫妻双方的共同利益所借,在夫妻拥有存款和财产的情况下,也不能合理解释借款是用于夫妻共同生款和财产的情况下,也不能合理解释借款是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开支,况且,借款五日后盛某与韦某即离婚,由此推知活的开支,况且,借款五日后盛某与韦某即离婚,由此推知该笔款项未用于家庭生活。因此,盛某向连某所借的该笔款项未用于家庭生活。因此,盛某向连某所借的20元款元款项应当认定为盛某的个人欠款,由其个人承担清偿责任。遂项应当认定为盛某的个人欠款,由其个人承担清偿责任。遂判决盛某归还连某借款判决盛某归还连某借款20万元及利息,驳回连某要求韦某承万元及利息,驳回连某要求韦某承担连带偿还责任的诉讼

32、请求。担连带偿还责任的诉讼请求。【点评】夫妻债务涉及两层法律关系:夫妻关系内部夫妻债务涉及两层法律关系:夫妻关系内部和夫妻关系外部。就夫妻关系内部而言,当夫妻离婚和夫妻关系外部。就夫妻关系内部而言,当夫妻离婚时,如借款人提出借款为共同债务要求配偶共同承担时,如借款人提出借款为共同债务要求配偶共同承担偿还责任时,借款人必须举证证明借款是否基于夫妻偿还责任时,借款人必须举证证明借款是否基于夫妻合意或用于家庭共同生活,如证明不了,应自行承担。合意或用于家庭共同生活,如证明不了,应自行承担。但在涉及外部关系时,即债权人主张夫妻共同偿还时,但在涉及外部关系时,即债权人主张夫妻共同偿还时,应如何处理,则应

33、结合司法解释和婚姻法的规定应如何处理,则应结合司法解释和婚姻法的规定进行认定。也就是说,债权人如证明借款是发生于夫进行认定。也就是说,债权人如证明借款是发生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则推定为双方共同债务,但如出借妻关系存续期间,则推定为双方共同债务,但如出借人与借款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夫妻对婚姻关系存人与借款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且出借人知道该约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且出借人知道该约定、出借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所借款项并非用于家庭定、出借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所借款项并非用于家庭共同生活的,则应由借款人对外承担责任,配偶无义共同生活的,则应由借款人对

34、外承担责任,配偶无义务偿还。务偿还。定金定金和和订金订金虽然读音一样,但却有本质区别虽然读音一样,但却有本质区别“定金定金”是指当事人约定由一方向对方给付是指当事人约定由一方向对方给付的,作为债权担保的一定数额的货币,它属于一的,作为债权担保的一定数额的货币,它属于一种法律上的担保方式。签合同时,对定金必需以种法律上的担保方式。签合同时,对定金必需以书面形式进行约定,同时还应约定定金的数额和书面形式进行约定,同时还应约定定金的数额和交付期限。给付定金一方如果不履行债务,无权交付期限。给付定金一方如果不履行债务,无权要求另一方返还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如果不履要求另一方返还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如果

35、不履行债务,需向另一方双倍返还债务。债务人履行行债务,需向另一方双倍返还债务。债务人履行债务后,依照约定,定金应抵作价款或者收回。债务后,依照约定,定金应抵作价款或者收回。而而“订金订金”目前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它目前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它不具备定金所具有的担保性质,可视为不具备定金所具有的担保性质,可视为“预付款预付款”,当合同不能履行时,除不可抗力外,应根据,当合同不能履行时,除不可抗力外,应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过错承担违约责任。双方当事人的过错承担违约责任。【案例七案例七】过量饮酒致人死亡劝酒者应担责过量饮酒致人死亡劝酒者应担责【案情】【案情】2011年年5月月5日,谢某为了感谢李某对其

36、生意上日,谢某为了感谢李某对其生意上的帮助,邀请李某到家中就餐,并邀请好友王某、张某作陪。的帮助,邀请李某到家中就餐,并邀请好友王某、张某作陪。席间,四人推杯换盏,没一会儿,李某即表现出醉意。但谢某、席间,四人推杯换盏,没一会儿,李某即表现出醉意。但谢某、王某和张某仍不罢休,继续轮番劝酒,李某盛情难却,来者不王某和张某仍不罢休,继续轮番劝酒,李某盛情难却,来者不拒,四人越喝越兴奋,直至当晚拒,四人越喝越兴奋,直至当晚11时左右方才散去。李某被谢时左右方才散去。李某被谢某送回住所地时已经不省人事。谢某见状立即拨打某送回住所地时已经不省人事。谢某见状立即拨打“120”,将李某送至急救医疗中心抢救。

37、经医生诊断,李某已经死亡。将李某送至急救医疗中心抢救。经医生诊断,李某已经死亡。诊断记载:诊断记载:“心跳呼吸骤停。心跳呼吸骤停。1、酒精中毒;、酒精中毒;2、窒息。、窒息。”事后,事后,李某的妻子孙某诉至法院,要求谢某、王某和张某共同承担赔李某的妻子孙某诉至法院,要求谢某、王某和张某共同承担赔偿责任。偿责任。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李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李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大量饮酒产生的后果应当有充分认识,其对饮酒过度致死过己大量饮酒产生的后果应当有充分认识,其对饮酒过度致死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应承担主要责任。谢某、王某和张某应当程中发挥主要作用,应承担主

38、要责任。谢某、王某和张某应当预见到过量饮酒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在李某已经不胜酒力的预见到过量饮酒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在李某已经不胜酒力的情况下,非但不予劝阻,反而轮番劝酒,主观过错亦非常明显,情况下,非但不予劝阻,反而轮番劝酒,主观过错亦非常明显,应对李某的死亡承担次要责任。遂判决谢某、王某、张某共同应对李某的死亡承担次要责任。遂判决谢某、王某、张某共同承担承担30%的赔偿责任。的赔偿责任。【评析】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评析】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然而,过度饮酒、极度劝酒则有悖于社会公序然而,过度饮酒、极度劝酒则有悖于社会公序良俗,为法律所不倡导。以上案例,对喝酒和良俗,为法律所

39、不倡导。以上案例,对喝酒和劝酒两方面都有警示。本案中,谢某与作为陪劝酒两方面都有警示。本案中,谢某与作为陪酒者的王某、张某明知李某已经不胜酒力,仍酒者的王某、张某明知李某已经不胜酒力,仍不断劝酒,未尽到安全注意义务,对于李某的不断劝酒,未尽到安全注意义务,对于李某的死亡应基于其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此死亡应基于其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此提醒大家,为了自身与他人的生命健康及避免提醒大家,为了自身与他人的生命健康及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喝酒需适量,劝酒需谨慎。不必要的麻烦,喝酒需适量,劝酒需谨慎。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